登陆注册
27710800000007

第7章 传世故事(2)

公元536年,东魏大丞相高欢听说西魏境内遭灾、百姓死亡无数,认为灭掉西魏的良机已到,于是大举讨伐西魏。高欢的战略部署是:命大都督窦泰率精兵一万作为前锋,直趋潼关;司徒高昂率兵进攻上洛;他自己则率大军从蒲阪渡黄河向渭河北岸进发。

第二年正月,高欢军至蒲阪,在此造浮桥三道,作出要渡河的样子。其实,高欢意在以主力牵制西魏的主力,指望窦泰长驱直入,攻取西魏都城长安。窦泰是高欢的爱将,其部尽是精锐之师,作战时常做前锋,英勇善战。因此。高欢令窦泰直趋潼关,对这支奇兵寄予极大的厚望,他与高昂之军不过是窦泰的后援和策应罢了。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探知东魏分兵三路来攻的情况后,马上识破了高欢的用心,他对众将说:“贼掎(jǐ,牵制之意)吾三面,作浮桥以示必渡,此缀(牵制)吾军,使窦泰得西入耳!欢自起兵以来,窦泰常为前锋,其下(部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袭之必克!克泰,则欢不战自走(退)矣!”

众将都不理解宇文泰的分析,认为应该分兵拒之。字文泰又道。“高欢此番大举而来,以为我军必会作防守计,敌有轻我之心,乘此袭之,何患不克?高欢虽造浮桥,不一定马上渡河,不过五日,我定能消灭窦泰!”

诸将闻言,皆不以为然,只有行台左丞苏绰、参军达奚武两人赞同宇文泰的意见。宇文泰知道,置高欢大军于不顾,集中兵力先去与窦泰作战,的确要冒很大的风险。倘若高欢意在以窦泰部为疑兵,趁宇文泰迎击窦泰之时麾军渡河疾进,关中空虚,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宇文泰又向其族子、直事郎中宇文深征询意见,宇文深说:“窦泰是高欢的猛将,我若发大军迎击高欢于蒲阪,则高欢拒守。而窦泰从我军背后救之,使我军腹背受敌,这是极危险的事。不如选精锐偷偷从潼关右边的小关突然袭击窦泰之军,窦泰性急,必与我军决战;而高欢持重,不见得会立即来救,我军急击窦泰,必能擒之!窦泰被擒,则高欢之军气夺,我回师击之,可获大胜。”

宇文泰因此下定决心,集合军队,声称欲退保陇右,而潜军东上,疾趋潼关,从小关突然向窦泰发起攻击,窦泰没料到西魏军猝至,仓皇失措,想从风陵渡(在陕西潼关北,为黄河渡口)渡河与高欢的大军会合,但为时已晚,宇文泰已率军将其部包围,经过激战,一举将窦泰的万名精兵全歼,窦泰自杀。

高欢闻窦泰部危急,想麾军渡河相救,怎奈黄河是时结冰尚薄,不能行人,而所造的三座浮桥难以在短时间内渡过千军万马,正着急间,忽闻窦泰已全军覆没,只得拆掉浮桥而退,令薛孤延率兵殿后。

宇文泰消灭窦泰部后,马上北上追击高欢之军,与薛孤延的断后部队展开激战,薛孤延作战勇猛,一天之中砍折了十五把刀,杀人无数,这才保护高欢安全撤退。

高昂的另一路军队攻克上洛后,听说窦泰全军覆没,高欢已经退兵,也还师回国。

窦泰部是东魏的劲旅,其被歼灭,使东魏因之胆丧,西魏遂乘此胜利攻取东魏的重镇恒农,又克邵郡和正平,兵势大振。

此役中,宇文泰之所以能够迅速击退高欢的大军,关键在于其用兵方略得当和进兵神速,出敌不意。字文泰在看破高欢进军方略后,果断地集中优势兵力,先歼灭高欢的前锋,从而彻底打乱了高欢的既定计划,使之进退两难,不得不狼狈撤军。

(《北齐书·神武帝纪》等)

高欢试子

高欢因祖父犯法,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高欢以功劳任北魏大丞相,控制着朝政,后逼走孝武帝,另立孝静帝,迁都邺城(今河北磁县南),称东魏,一直控制着朝政。

高欢儿子众多,长子名高澄,次子名高洋,此外还有高演、高湛等(高湛是其第九子)。据《北齐书》记载,次子高洋生后,显出种种异相。有一个看似半疯半傻的和尚为高欢的儿子逐一看相,评说不一。待看到高洋,和尚却举起手来,再三地向上指着天,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意思,显然是影射高洋后来能做到皇帝。这些记载难以凭信。事实上,高洋虽然很有才华,外貌却很不出众,他的哥哥高澄常讥笑说:“他如果也能富贵,我看世上的种种相法也就不足凭信了!”但父亲高欢却很赏识高洋的才能,对人说道:“这孩子的聪明超过我小时候。”高洋拜范阳卢景裕为师,卢景裕也认为高洋识见过人,深奥难测。

为看看儿子们的见识才能,在他们小时的时候,高欢拿出一大把乱麻丝,要儿子们把它理好。别的儿子全都手忙脚乱,大理特理,而始终一筹莫展,无法理清。独有高洋不假思索,抽出刀来,将乱麻一刀斩断,说道:“乱麻就要这样干干脆脆用快刀斩断。”高欢对高洋十分赏识。

为了试试儿子们的胆识和军事才能,后来,高欢特意为儿子们各自配备一些兵马,让他们出去,又指派彭乐带领兵马假装进攻他们。高洋的哥哥高澄和其他诸子都吓坏了,一时不知所措,高洋丝毫不怕,指挥手下兵马与带兵佯攻的彭乐开战。因为并非当真,所以彭乐脱下战服休战,向高洋说明情况。高洋却十分认真,不肯当作儿戏,硬是将彭乐擒住,献给父亲高欢,才算作罢。高欢从这种种事情中,充分知道了高洋的才能。

公元547年,高欢病死,高澄继承父亲职位执掌朝政。没过多久,其厨子兰京因受其杖责,怀恨在心,便与其党徒六人密谋谋刺高澄作乱。高澄全然没有警惕,兰京藏刀于盘中,假装送食物给高澄,终于将高澄杀死。朝廷内外听到这突然事变,都很惊慌,高洋十分镇定。指挥部众将谋反的兰京等六人全部杀死,以漆漆其首级。为了不致引起混乱,便镇定地对外宣布道:“几个奴才想要造反,大将军受了伤。不过还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伤处。”

高洋在种种事情上,表现出了他的非凡才能。高澄死后,他继承父兄遗志,控制东魏朝政。到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建立了北齐朝。在位时,他努力推行汉化政策,使北齐统治一度巩固,又下令改定律令,简化政令,实行了不少改革。还屡次出击突厥、柔然,南伐梁朝等,也算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北齐书·文宣帝纪》

宠子为害子之祸根

北齐武成帝高湛立长子高纬为太子,而第三子高俨年尚幼,被封为东平王,并给以不少官职。高俨是胡皇后所生,因从小聪明伶俐,所以深得高湛和胡皇后宠爱。高湛常称赞他道:“这孩子很有点小聪明,将来恐怕会有点出息。”因觉得高纬才能不好,曾一度想废高纬而立高俨为太子。

由于娇宠,高俨变得骄横跋扈。北魏朝廷旧制,凡御史中丞出行,以仪仗清道,无论王公大臣,都要勒住车马避让一旁。要不然,中丞随从便用红棍责打之。但这种旧制自东魏以来,便早已废弃不用。此时已是北齐时代,高俨以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兼御史中丞,却仍然要按照以前的旧制度,出行时仪仗林立,大耍威风。文武百官不论其官职大小,只要不及避让,便声称奉皇帝圣旨,用红棍狠打,打得马翻人跌。武成帝和胡皇后知道了,不仅不加阻止,反而哈哈大笑,认为儿子能干。

平时的衣服器物以至于玩物之类,一切待遇,高俨都要与太子高纬一样。这一些,全都由朝廷供给。有一次。下面的官员献新冰和早李子,高俨没有得到,便大发雷霆,大骂:“我皇兄都有了,为什么我就没有?”自此以后,只要太子高纬得到一样新奇的东西,手下的官员和负责制造此物的工匠就一定会倒霉,被高俨找个茬子治罪。尽管高俨和太子高纬生活待遇一样,没有什么差别,胡皇后却并不感到满足,仍觉得亏待了这个宝贝儿子。由于其父母亲的娇宠,高俨刚刚十岁,便已变得十分奢侈任性。他喉咙常有毛病,医生用针给他治疗,高俨毫不惧怕,为此,他十分自负,对父亲高湛说:“像我哥哥那么懦弱,哪里能统率文武朝臣!”可见其狼子野心。

武成帝死后,高纬即位,称后主,高俨被改封为琅琊王。由于高湛和胡皇后的一再放纵,高俨养成了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父亲一死,他的胆子就更大了。高俨和宰相和士开逐渐产生了矛盾。到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四月,高俨除了太保和中丞之职以外,其余官职均被解除。高俨认为是和士开从中说了坏话,便想要除去和士开。于是与部下冯子琮等想了一个办法,假传圣旨,竟擅自将当朝宰相和士开杀掉了。高纬见高俨如此胆大妄为,便与朝臣密议,派刘桃枝将高俨诱杀了。被杀的时候,高俨才刚刚十四岁。为了安慰胡皇后,高俨死后,高纬还赐以谥号,称楚恭哀帝。

子不教,父之过。而高俨的失教,还包括其母亲胡皇后的过失在内。高俨短暂的一生,深刻说明了有子不教的害处,这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反面事例。北齐颜之推撰《颜氏家训》,特意将此事写进书中,其用意也是为了让其子孙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

崔劼不谋私利

崔劫出身于世家大族,其祖累世为官,祖父北魏时曾做过太守,父亲崔光曾任著作郎、太子太保等,因其才学。被北魏孝文帝称之为“今日之文宗”。崔劼的哥哥崔励,器学才德都很得父风,官至领军将军,有名于世。他的表哥崔鸿,博通经史,是有名的史学家,撰有史书《十六国春秋》。崔劼在北魏末官中书侍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559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加国子祭酒,继而任南青州刺史,后来又任中书令等职,在任时很有政绩。

崔劼受父兄的影响,清心寡欲,生活俭朴,且十分好学。北魏时,和士开任尚书左仆射,主持朝政。他为了求得好声誉,平素十分注意结好朝中诸大臣。而朝中诸臣则利用这个机会,纷纷通过和士开为其子女谋求京城官职,捞取好处。那些贵族出身的子弟或官僚子弟。都在京城中谋到了好官职。

崔劼的儿子崔拱、崔此时都在外地为官,崔拱在外任咨议参军管记室,而崔劼在扬州任录事参军。相比之下,远远没有崔劼同僚的子弟在京城为官好。崔劼的弟弟崔廓之有一次便找了个适当的机会,委婉地劝告哥哥道:“崔拱、崔这两个孩子都很有才能,为什么不利用好机会,让他们到京城中谋个好官职,偏要让他们远在外地?他们在外地做官,对我们家也十分不利啊!”崔劼却对弟弟说道:“我自从做官以来,在朝廷上只要有一句话是为了我自己的私利而说的,我就会感到十分羞耻。如果我现在为儿子们去求情谋利,跟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求情是完全一样的,我怎么能这样做呢?”他始终没有肯为儿子的调动升迁说一句话。

朝廷内外的人知道他的这种正直行为后,都为之而折服。

《北齐书·崔劼传》

同类推荐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 庄子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传习录

    传习录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大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是阳明心学的载体,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极经典的入门必读书。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热门推荐
  • 遇见的人

    遇见的人

    在漫漫人生中,我们会遇见许多人。有些只是一瞬的好奇,便无后来;有些以为是不可取代的美好,却终是相见无言;有些我们从未在意,却终成永远。
  • 薄荷之秋

    薄荷之秋

    ”喂,你的狗咬到我了“”管我什么事,又没咬到我。“
  • 岁月而行

    岁月而行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请问还有谁见过比我更惨的穿越者?谁见过穿越者被直接被卷进岁月长河的?谁见过穿越者是被人从岁月长河中钓出来的?谁见过穿越着身边一群穿越者?谁见过那群穿越者是来自不同时间的人?系统有木有来一个?聊天群有木有来一个?老头子有没有来一个?求上天给外挂呀!上天:“没有,滚一边去。”
  • 闽侯简史

    闽侯简史

    《闽侯简史》是一部简明介绍闽侯历史的通俗读本,面向青少年读者以及文史爱好者。记述时限,上溯远古,下迄1949年。按历史编年体例,划分若干发展阶段,分专题纪事。本书记述重点是史事及其相关人物,包括各时期重大政治活动、军事事件、经济贸易与文化成就等,并根据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点而有所侧重。本书由曾江主编。
  • 拆解专家在异界

    拆解专家在异界

    碌碌无为的拆解专家丁逆,在拆解过程中遇到一块大大泡泡糖道,拆解了无数机械的拆解专家居然拆不掉一块大大泡泡糖,最终不幸穿越异界。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还是~~~~~
  • 重生:妹妹是反派

    重生:妹妹是反派

    尔落帝国的公主,帝国第二舰队的指挥官安狄秋·尔落因为一次失败的战役而身陨最后重生为联盟第一元帅的新生女儿千子念……这宇宙最大宿敌最终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喂喂!!这到底是什么鬼!!
  • 为零而战

    为零而战

    以类似记者身份的第三方角度,描述人类遇到流行大疫情时所做的事情。
  • 重生之公主归来不好惹

    重生之公主归来不好惹

    母妃是废妃,但谁也不知道母妃因何被废,总之,从我出生时只平白有个公主的称号,连封号都没有,是大盛王朝有史以来最卑微的公主。母妃说她怕死,她怕她不在了,这个世界就没人爱我了。母妃说得对,但也不对。因为直到我死前,我都是孤身一人。但在我死后,有一人为我痛哭。待我重生归来,我定成为这世界最尊贵的公主!
  • 装逼王修仙系统

    装逼王修仙系统

    知识改变命运,高中生的陈耀州意外穿越到了神武大陆,而因有装逼系统在,他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修仙中。从此他开始了逼王的一生,装逼,泡妞,装逼,撩妹,装逼,装逼……
  • 智读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

    智读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

    本书涵盖了古今中外历史上很多精彩纷呈而发人深省的故事,性格各异的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悲剧或者喜剧,你一定会有所思索,有所感慨!透过它们,我们可以从更高的境界、更好的角度立身处世,更明智地处理人际关系,更轻松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