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03100000011

第11章 木雕(4)

人物身体的比例关系,传统口诀称之为“站七坐五盘三”,即人物站立的高度为7个头的长度,坐立的高度为5个头的长度,盘腿坐的高度为3个头的长度。在这个基本比例关系下,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创作主题的需要,还应该有适当的夸张或变形,古代作品中所谓“文胸、武肚、美女腰”,就是指:文官的表现,应该夸张他的胸部,以示其韬略;武将应该缩肩凸肚,表现其威猛;美女溜肩细腰,才能显出她的婀娜妩媚,而老人,“弓背更能显其老态龙钟;弥勒佛“头短、手短、脚短、手指短、脚指短”,则反映其风趣乐观的形象。

衣褶线条的刻画,是表现着装人物的重要内容,最起码的应该做到“衣不伤骨”,即:衣纹的刻画不能浸入到人的肌肤之内。

衣褶线条的表现,“虚实相生、动静相生、繁简得宜”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同时,看作品中人物衣纹的安排,还应该与所表现的人物个性结合起来,如弥勒沸的性格乐观风趣,其衣纹就应该柔软圆滑,像行云流水;观音菩萨气态浑厚,其衣纹线条简约、沉稳,静中寓动;而像屈原,他的性格倔强正直,衣纹应该挺括有力、奔放流畅。在圆雕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衣褶线条刻画,最能体现匠师的艺术功力。

透雕、镂雕

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形象之间不表达具体内容的部分镂空,作品多为窗棂、屏门雕饰和底座。透雕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在行业圈子里,单面雕又称之为“拉花”。它与浮雕的区别在于单面雕可以正反两面看,而浮雕只能从一个面去欣赏。

双面雕作品,也可以从正反两面欣赏,但两面的内容不尽相同。

透雕与浮雕一样,构思多取画稿的形式,画面由几种形象组合而成。作品一般都有边框,业内人土称之为“镂空花板”。

透雕的再进一步,便发展为镂雕。

镂雕是吸收圆雕、浮雕、阴刻和绘画的优点.融会贯通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在形式上又可分为“立体镂雕”(圆雕式)和“平面镂雕”(浮雕式)。平面镂雕是一般的镂雕,供一面或正背两面观赏,因此,作品有一定的厚度,刻画的形象层层叠叠,交错穿插。这种表现形式在玉雕中,被称之为“花下压花”,如元代玉雕作品中的“春水玉”,分上下两层镂雕:天鹅、鹘、荷叶为一个层面,这个层面之下,芦叶、荷梗、茨菰又是一个层面,立体感很强。明代的“两面造”工艺则更进一步,那是在一块玉的正反两面,雕琢出两层各不相同的纹样,两层之间透开,仅和周边相连,由于纹样图案为镂空,又正反相错,相互掩映,巧妙奇特,令人赞叹不已。

立体镂雕,是在圆雕基础上的多维空间表现手法。它在艺术形式上,则以镂空刻画取胜。但是,木雕和牙雕在这方面各有特点。木雕力求结构巧妙和造型上的生动,象牙雕中的“鬼工球”则以多层次取胜。

在木雕艺术中,像潮、汕金木雕,它的镂雕作品——建筑模型木雕,一般有5~7层空间,最多可达十几层,具有“多层镂通.剔透玲珑”的南方雕刻风格。武汉木雕船,“手制小舟,才数寸许”,镂空锼花,“花纹清晰、匀称、纤细”。金木雕中的作品《蟹笼》,竹笼内外的海蟹,摇螯、横迈、憩伏,个个栩栩如生。

象牙雕中,采用立体镂空手法最为卓著的,当属“鬼工球”,它的制作:锯工开料后,由车工车成圆球。接着,在球面的7个固定部位,打出对穿的孔洞,形成球面上平均分布的14个孔。

然后再用长柄刀,深入孔眼,分步骤雕琢成里外可以自由转动的若干层球套。进而在各层球套的表面,雕刻精细的图案、花纹。

“鬼工球”技艺发展到清代乾隆年间,已经达到13层,工艺之复杂、雕琢之精丽,叹为奇观!关于微雕微,细小的意思。顾名思义,微雕就是在面积仅米粒、指甲般大小,体积犹如果核一样的材料上,雕刻出由人物、禽鸟花卉形象组成的画面,或书法艺术。微雕的雕刻,不能光凭肉眼,操刀时主要依赖于手指的感觉,所以,人们又称微雕为“神意雕刻”。

微雕源于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500年的历史。它有平面、立体之分。

平面微雕是融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微观艺术。小,当然是微雕艺术的特征,但绝不为小而小,以小媚世,让人初看时惊世骇俗,细看后就兴味索然。它必须与书画艺术相结合,并且必须具有自己的书画风格,这样雕刻时才能随心所欲,以意为之,挥洒涂抹,一任自然。在这样的要求和前提下,微刻家就必须具备精于临摹的本领,能把一些著名的历代书画名作缩小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而不失原作的神韵,使画意和刀笔在作品上都得到完美的体现,甚至连书法、绘画中似断似续的枯笔也能非常清晰的显示出来。简言之,这样的平面微雕必须有书卷气。因此,古代的微雕家往往都同时成了书画家。

立体微雕则要求因材施艺,精心布局。构思要奇巧,造型要生动。立体微雕所用的材料大多是桃核、杏核、橄榄核和象牙、犀角、沉香木之类的材料。因为上述的各类材料质地细腻、坚韧,纹理很小,易于奏刀,是制作立体微雕的理想材质。

我国的立体微雕始出于春秋战国时期。平面微雕则依附立体微雕而存在。

立体微雕发展到明代,进入全盛时期,明代人称之为“鬼工技”。明代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都喜爱立体微雕作品。因此,微雕作品被奉为珍宝,它和玉器、宝石扇坠、金银衣佩饰挂一样,炫耀于世。

明晚期文人魏学伊在《核舟记》中说:常熟虞山“奇巧人”王叔远,能以果核刻一立体小舟,上载苏东坡、黄鲁直、佛印和二艄公,且各具神态。舟中雕栏二侧刻有文字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二行十六字,此《东坡夜游赤壁赋》也。

魏学伊的这篇记载,反映明至清代乾隆年间,平面微雕还依附在立体微雕上,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清道光年间,有些微雕艺匠不满足于立体微雕——核雕这一独门技艺,于是在象牙板上驰骋绝活,至此平面微雕才终于跟立体微雕分道扬镳。

清代初期,社会的经济比较繁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的对外贸易兴盛,一些民间的手工艺作坊和古玩市场云集于市,立体微雕变成为西方人士的猎奇之物。在清代,该类雕刻名家辈出,嘉定的封锡禄,苏州的宋起凤、杜士元、沈君玉,广州的陈祖章、湛谷生等,都是技艺超群的赫赫人物。

他们的作品一旦进入了市场,许多的象牙雕刻艺人都竞相仿制,蔚成风气。其中,犹以微雕橄榄核舟最为抢手。

微雕橄榄核舟系微雕艺匠的传统手艺,常用的题材便是明代王叔远首创的“东坡夜游赤壁”。清初的微雕艺匠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技艺、内涵还有所发展,如乾隆年间陈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榄核舟”。陈祖章在长不及3.4厘米、高仅1.6厘米的橘红色橄榄核上,不仅雕出设备齐全的舱篷小舟,镂孔小窗可开可阖,舟上的8个人物形象也神态各异,情趣纷呈,陈祖章对苏东坡、众船客、书童、艄公等人物形象的雕刻、设置,还都能从整体上把握,很细微地表现出他们之间在神态、动作上的和谐与相互照应,动中寓静,静中有动,小中见大,写实感强,韵味也厚淳。这件作品的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舟底刻了苏东坡的《后赤壁赋》,镌文楷体,俊朗挺秀,堪称微雕书法杰作。这首赋同时也是对当年苏东坡之所以夜游赤壁的一个最好的注解。

清末,国家政治腐败,内外交困,西方列强入侵后又大肆掠夺,导致经济衰败,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于中下层的激雕艺匠,由于果核价贱、工大利小而不能维持生计,匣纷纷转业。这时,象牙、犀角、沉香木微雕与果核微雕相比,虽然仍有一定的回报率,但往日的盛况却也风光不再。

清代晚期,立体微雕式微,而平面微雕与书画艺术的结合。

由于有新的突破,倒成为风流时兴的工艺新宠,并且导致名家辈出,“江东三杰”的于硕、吴南愚、沈筱庄更是其中佼佼者。“江东三杰”当中,子硕为魁首。于硕,字筱轩,亦作啸轩,工书,听画人物近王小某的创作风格,山水画则入“四王”之门。

平面微雕发展到民国时期,以梁溪、薛佛影为代表的“海派微雕”最为出众。薛佛影的弟于至今活跃在书法、篆刻界:他在世时,倾全部心血传授绝技,令其弟子们至今记忆犹新:薛沸影告诫:“作微雕时,必须屏气静心,不思他念.一鼓作气定成:稍稍走神,即刀笔走样,粗细气韵各异。”

他还指出:“若刻通篇文章,有数百上千文字,要做到字字珠玑,行行连贯,气韵生动,就必须把行距把握住,否则歪歪斜斜,也不成章法。具体的做法:奏刀之前,先用毛笔、直尺,在所雕平板上划出一条条粗细一致的平行直线。然后才在黑线上运刀镌刻——黑底白字,对比也清晰。这样做,还不够,我们在奏刀前,还必须对所要刻的文章,能够默记于胸。这样,边背边刻,不间断、不停歇,一气呵成。”

事实上,薛佛影本人创作通篇微雕作品,就正是如此进入状态的。他往往把自己关在小阁楼里,不接电话,不会客,亦不饮食,通宵达旦,直至创作任务的完成。待到他走出小阁楼,已完全精疲力竭了。

二十世纪,从70年代开始,平面微雕艺术的发展令人欣喜,微雕艺术家的文化艺术修养也普遍有了提高,他们与书画金石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一时期,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成品的上色工艺,除了雕刻之后的上墨成像外,还发展了微雕上色的技巧。微雕作品本来就小得微乎其微,作品上的文字、人物景象,连肉眼都看不清楚,必须借助于放大镜和显微镜,又如何运笔上色?微雕家们反复试验,将每根笔毛的毫锋,再“劈”成两、三瓣,然后才将不同质地、不同色彩的颜料巧妙地施绘于微刻的画面之上,这也真可谓鬼斧神工,匪夷所思。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这一时期,微雕中还出现了一个奇迹——发雕,即在人的头发之上,刻之以对联和绝句,一行数十字,需借助显微镜方可窥其全貌。作发雕时,照样运刀如笔,提按撇捺,轻重缓急,起刀、运刀、收刀,都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发菲作品虽然至今在其上还不见有刻绘画的题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经过中国微雕大师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新的奇迹还会出观。 微雕在中国传统竹木牙雕中,是一种很独特的工艺,涉及面也广。由于作品微小,用材又很特殊,民间虽有流传.却不多见,在本书各大篇章中,也很难单列介绍。有鉴于此。我们在这里辟出栏目,以补缺失。读者倘若有进一步的兴趣,不坊找些专业书刊,作进一步的研究。

三艺术流派

明清时期,由于木雕业的兴盛,名家高手辈出,也由于各种木雕材料相继被发现和采用,再加上各地域时尚习俗和审美情趣的不一样,木雕各艺术流派终于形成,如潮州木雕、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徽州木雕、福州木雕、云南剑川木雕、夏特日木雕、宁波木雕、北京工艺木雕、苏州小件木雕、武汉木雕、鄂南木雕、天津木雕、曲阜楷木雕、上海黄杨红木小件雕,等等,不一而足。兹列举如下:

一、东阳木雕

浙江东阳木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是因为该地盛产适于雕刻的木材,如樟木等。东阳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征,在于它保留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由于精细打磨,更显得圆滑细腻、精美光润。

作为一种艺术流派,东阳木雕是根据建筑、家具以及多种陈设品制作的各自造型特点,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它有一整套独特完备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圆雕、透空双面雕、阴雕和彩木镶嵌。

东阳木雕通常以浮雕技法为主,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法或鸟瞰透视法构图,然后镂空双面雕,或者再通过彩木镶嵌来完成的。

东阳的浅浮雕,画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间,以刻线的表现力来体现物体的主体感。这种浅浮雕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满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满雕纹饰,既有立体感,又密不露地。

它的镂空双面雕和彩木镶嵌,为“透视”、展现多个层次服务。

镂空双面雕的特点,在于一个画稿两面雕刻,两面的图案各自独立。它的难度在于如何保持两侧画面各自独立,又要保证两面都好看,这就要求在雕镂之前就考虑好正、背的关系,准确地安排人物、花鸟形象的位置,并注意正、侧、背的变化。

彩木镶嵌是利用各种木材本身具有的色彩、纹理上的不同,镶嵌出不同的组合图案,但又忌表现层次过多,做到镶嵌而不重叠。

这样,东阳木雕往往就表现出布局丰满、多而不乱,既留平面又层层镂空的艺术特征,工艺精细而造型美观。

东阳木雕作品,在圆雕、建筑装饰、器具装饰等领域,也有独到的建树。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据《旧唐书》记载,当时吏部尚书冯宿、工部尚书冯定,兄弟俩都是东阳高楼村人。为光耀门庭,曾在家乡请当地人大兴土木,所建私宅,雕梁画栋,极其豪华,时人赞叹其“高楼画栋耀人间,其下步廊几半里”。现存最早的实物,乃是北宋时期的罗汉像、善财童子像。罗汉像是在该县的北宋南寺塔倒塌后发现的,虽然仅二寸多高,但风格朴实,刀法洗炼流畅。善财童子像,高约12厘米,造型也生动活泼,线条飞动、自然。

到了明代,东阳木雕又有长足进展。该县至今保存完整的明代建筑群——“肃雍堂”,由9幢厅堂、12座骑街牌坊组成。

它的门厅所雕画面,内容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尽入画面,造型丰满、完整、气势恢宏:木牌坊中,瓦檐、斗拱上的木雕也极其精美。及至清代,木雕艺术日臻完美,而且更多地注意表现人物的生动形象和内心世界,风格亦更细腻、精致。

二、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起源于广东省潮州,但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它还包括明清时期属于“潮州府”辖内的潮安、潮阳、普宁、饶平、汕头、惠来、海丰、陆丰和兴宁梅县,以及闽南所出的作品。

作品表面贴金,是潮州木雕的一个特征,这与东阳木雕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称“金木雕”、“金漆木雕”。说“金漆木雕”,是因为有漆的成分,这种漆为金箔能粘附于木上而特意配置的,同时又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

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常见的“黑漆装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后铺上金箔;二是“五彩装金”,此类款式以建筑装饰件为多,以青绿或紫红、粉黄装彩,再以金色烘托,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

潮州木雕之所以能著称于世,不仅是因为它金碧辉煌,而且,它的雕工亦有传统的技巧,作品往往显得玲珑剔透、庄严华丽。

潮州木雕的传统技巧,主要可分为阴刻、浮雕、圆雕、镂雕等几种。阴刻的性质近于绘画,多施于围屏,题材为梅、兰、竹、菊。

浮雕、圆雕所选题材除佛祖、菩萨、神仙、传统人物之外,神禽异兽和鱼、虾造型也是常被采用的。

镂雕,又称通雕,是潮州木雕经常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且多用于建筑装饰上。建筑雕刻一般采用杉木,大件的居多;木雕一般有5~7层的空间,最多可达十几层。雕刻时,艺匠们不仅以多层次取胜,而且力求结构巧妙和造型生动。所以,潮州木雕听表现的人物形神兼备,景物错落有致,线条流畅,节奏感强,体现出“多层镂通,剔透玲珑”的南方雕刻风格。

潮洲木雕(人物床饰)

同类推荐
  • 织染雕刻(下)

    织染雕刻(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5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名画名作(上)

    名画名作(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工艺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工艺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热门推荐
  • 市井浮烟传

    市井浮烟传

    世界太累太纷繁。光怪陆离里的世俗百态里隐藏着什么?平凡苦逼的人生为又何野趣横生?市井浮烟乱悠悠,背后却是惊人的亘古之秘。
  • 卢梭

    卢梭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卢梭的高祖原是法国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于16世纪中期来到瑞士。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生而丧母,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独宠邪妃:帝尊,请收敛

    独宠邪妃:帝尊,请收敛

    某日风不和日不丽的,首席杀手夕阳赶了回潮流,穿越了——别人穿越是娘不疼爹不爱,还是一身废材,兄弟姐妹乱欺负,臭名远扬,到她这干脆是封闭式教养,妹妹渣爹爹渣,除了府内府邸旁系外面木一点人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终于美女翻身,笑傲九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各类萌宠齐上阵,各类药丸做糖豆,本想畅游天下四海为家,谁知被一个禽兽盯上——夕阳笑:“呃,最近想找个夫家呐,有意者上门提亲。”于是提亲之人从城南到城北两个来回,某男脸黑了。“哥,我来提亲,聘礼嘛……就我自己吧。”某红衣男子欢了。“弟弟,你酒尚未解开,为兄带你去醒酒可好?”某男二话不说拎着就走。两个时辰之后“乖娘子,咱们去生孩子……”
  • 创世无悔

    创世无悔

    万世轮回,创世无悔。度九劫成神,为万物之尊—名曰:创世
  • 列异丛谈

    列异丛谈

    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个男人,穿行在昼夜之间,游走于阴阳边缘,在光怪陆离的事件中追寻三界的秘密。
  • 凤倾江山

    凤倾江山

    她是不受宠的将门少女,他是东阳国的“无能”皇子,当两人的面具除去,当是怎样的惊才绝艳?七年征战,换来的是怎样的结局?烟笼永安,永安城内,戏院里又吟唱着怎样的传奇?
  • 信仰与挚爱

    信仰与挚爱

    徘徊在毕生信仰与挚爱之间,你又当如何选择?
  • 九灵化神

    九灵化神

    仙神之说虚无缥缈,三魂七魄未满,何来不死金身?什么是仙?又何为是神?曾经少年踏足无上之境时,是悲凉亦或欲望使然。阻我成神者,便是助我成魔。成神亦或成魔,吾等都将绝顶苍穹......
  • 一个男人的长城

    一个男人的长城

    此雄书一出,天下莫不雌服,《易中天品三国》委身为妻,《明朝那些事儿》甘做小妾,只有《狼图腾》尚可称兄道弟,被称为“男人必读,女人必懂”的奇书。作者足迹曾遍至长城沿线百八十州县,深受胡风影响,故首次以少数民族枭雄匈奴冒顿、突厥颉利、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大男人为主线,书尽这千年长城的万里杀机、奇谋诡计、帝王将相、军功英雄,道破男人好斗尚武之本性,弘扬正能量,再筑长城脊梁。文章语言嬉笑怒骂,笑侃历史,却又一针见血,道破实质,是读史明智的最佳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