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02500000013

第13章 倭马亚王朝(3)

倭马亚人统治下的社会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它建立在种族和阶级统治的基础之上。虽然它在几十年之内实行了有效的统治,然而要使这样一个大帝国的统一得到巩固是不容易的。到这个王朝统治的后期,各种矛盾日益显露和尖锐化起来,最后终于导致王朝的灭亡。

首先是政治上的腐败和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宣传入们在尘世一律平等的思想,他针对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发表不同的言论,将利益冲突、彼此敌对的人联合起来。但是,在穆罕默德之后,特别是在倭马亚王朝时期,哈里发们追逐世俗权力,“宗教在当权者的眼里只不过是约束人民的工具。当权者是最高阶层的成员,他们利用宗教统治其属下……结果就是政权属于高贵者,而信仰属于贫贱者”。①倭马亚王朝的一些哈里发不喜欢学习《古兰经》和管理朝政,而沉湎于荒淫无耻的生活,后来还建立了宦官制度和闺阃制度。他们贪图尘世的享乐,在沙漠里修建了许多快乐宫。穆沙塔宫和阿木拉宫是今天保存得最好的宫殿中的两座。穆沙塔宫,即“冬宫”最为著名,但它建筑的年代尚不能肯定。而经专家们研究确定,阿木拉宫是哈里发韦立德一世时兴建的。下面是赫伯特·戈特沙尔克对这座宫殿的描述,我们照录下来,使读者得以了解哈里发生活之一魔。这座宫殿的“建筑材料是红色石灰石。正殿顶上有三个筒形穹窿。在东侧有三间浴室与之相连。这三间浴室的屋顶设计不一:一为筒形拱穹,一为十字拱穹,最后一个是球顶。阿木拉宫的布局和内部设施在风格上与穆沙塔‘冬宫’很不相同,特别是那些美丽的壁画,确实使人赞叹不已。在哈里发宝座大殿的半圆形正面有这样一幅画:哈里发坐在华盖下,左边是他的一位妻子,右边是一位持棒卫士。有一面墙上挂着几位统治者的画像。经鉴定他们是被穆斯林征服的一些国家的君主。他们的名字是用阿拉伯文和希腊文写的,西班牙的西歌德末代王罗德里克、阿比西尼亚的内古斯纳加斯蒂、波斯国王科斯洛……这些画像是按他们国家的地理位置排列的,所以一位专家推测第四位可能是公元716年前后被谋杀的东突厥斯坦的统治者。另一面墙上画着裸体武士相互竞技的惊险场面。有一间屋子的墙上装饰着狩猎图。在球顶大厅可以看到天球北部的黄道系十二宫。在相连的几个房间的墙壁上画着裸体女人和当时人们生活的一些情景。这里也有表现人物的壁画,人在中间,周围是各种鸟兽。”①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们在城市或沙漠宫殿中过着纸醉金迷的荒淫生活。据记载,倭马亚王朝的奠基人穆阿维叶从不饮酒,而他的儿子却被称为“酒徒叶基德”。韦立德二世更是酒鬼,《乐府诗》中关于他建造的浴池有一段绝妙的描绘,说这座浴池涌流的是酒而不是水,因为韦立德在坐浴时要饮酒。关于韦立德沉溺于酒色和低级趣味的情况,《乐府诗》的作者阿布尔·法拉吉提供了许多亲身的见闻。

①〔德〕赫伯特·戈特沙尔克:《影响遍全球的伊斯兰敦》,第62页,1980年德文第2版。

①〔德〕赫伯德·戈特沙尔克:《影响遍全球的伊斯兰教》,第187-188页。

第二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阿拉伯帝国内的居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地位最高的是阿拉伯人,他们以哈里发的家族为首,是早期的征服者,构成各地的贵族,享有各种特权和年金。其次是自愿或被迫改宗伊斯兰教的新穆斯林。他们增加得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数上超过了阿拉伯穆斯林。形成一个新的“麦瓦利”阶层。“所谓‘麦瓦利’就是一个在血统上不是任何阿拉伯部落十足成员的穆斯林。所以‘麦瓦利’就包括波斯人、埃及人、柏柏尔人和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民族,同时也包括一些操阿拉伯语或者虽然肯定属阿拉伯血统,但由于某些原因失去或者不能取得作为阿拉伯统治阶级十足成员资格的人们。”①在理论上这部分穆斯林应与阿拉伯穆斯林处于平等的地位,享有穆斯林的一切权力,因为全体穆民皆兄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按规定穆斯林可免缴除天课以外的一切赋税,而绝大多数“麦瓦利”都没有享受这种优待,也不享受政治、社会方面的平等。“麦瓦利”实际上与阿拉伯人一起参加征服战争,特别是在边远省份,如呼罗珊、马格里布、西班牙等地,但他们大都只能当步兵,所得薪俸和分得的战利品大大低于阿拉伯骑兵。连一个“麦瓦利”与一个阿拉伯血统的妇女结婚都被看做是有严重缺陷的婚姻。许多非阿拉伯穆斯大林都出身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他们享受不到征服者的特权,于是就献身于学术,在知识领域里使阿拉伯穆斯林相形见绌,进而又在政治上开始争夺领导权。在很多情况下,他们都加入反对派的行列,拥护与倭马亚人为敌的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第三个等级是顺民,即所谓“迪米人”(Dhimmis)。开始时只限于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被称为“有经典的人”,后来扩大到波斯的祆教徒、哈兰的多神教徒和柏柏尔人。这些人须缴纳人丁税和土地税,以换取保护和宗教信仰自由。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法庭和宗教组织,除与穆斯林有关的事务外,他们的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也归本教的宗教首领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倭马亚统治者对他们表现出一定的宽容。但这种宽容是有条件的。欧默尔二世(717—720年)在位时就把种种侮辱性的限制(即所谓“欧默尔契约”)强加于基督教徒。它“排斥基督教徒,不许他们担任公职;禁止他们戴缠头,要求他们剪掉额发,穿着特殊的服装,腰上系一条皮带(Zahǎr);骑马时不许用骑鞍,只许用驮鞍;不许修建教堂,做礼拜时不许高声祈祷”。①这个法令对犹太教徒显然也有种种限制,例如排斥他们,不许担任公职等等。虽然许多条款并没有长期实施,但异教徒对他们在这个社会所处的低下地位是不满的,最后一个等级是奴隶,他们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各个不同的部族。伊斯兰教初期的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也有买来的。伊斯兰教承认已存在的奴隶制的合法性,同时又提倡改善奴隶的状况,认为释奴是一种善行。但是,有一个时期,占有奴隶在阿拉伯贵族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富人占有上千的奴隶,没有奴隶的只是极少数人。主人可以娶女奴为妻妾,奴妾生的孩子为自由人,也可以继承产业,这时生了孩子的奴妾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被称为“孩子的妈妈”,略低于她主人的妻子。我们不难看出,建立在这种等级制基础上的社会不可能长期保持稳定,随着倭马亚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生活上的腐化以及对人民群众压迫、剥削的加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必然加剧。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时期主要的是阶级斗争,反对倭马亚人统治的不限于非阿拉伯人,下层的阿拉伯人同样反对国家的贵族政治,在初期,他们甚至是反抗运动的中坚力量。反过来,拥护倭马亚人的也不全都是阿拉伯人,被帝国执政当局保留下来的其他民族的贵族们,由于保住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特权,甘愿暂时丧失政治权力。只要阿拉伯统治者承认他们的特权,他们就会与阿拉伯贵族进行合作。当然,这绝不是说他们没有政治欲望,一遇时机成熟,他们就要起来夺取政权。

①〔英〕伯纳·路易:《历史上的阿拉伯人》,第7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①〔美〕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第171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第三,宗族主义抬头,阿拉伯部族内讧重演。阿拉伯人传统地把阿拉伯各部落分成两大集团,即北部阿拉伯人和南部阿拉伯人,每个集团都有本集团内部各部落之间的宗谱。不管这种宗谱有多大的可靠性,但它在历史上一直起着作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穆罕默德在创教的过程中,力图打破宗族血缘关系,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建立统一的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国家。他的努力曾经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期,这种宗族主义思想实际上已重新抬头。在伊斯兰教之前,有几个北方的阿拉伯部族迁移到伊拉克,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他们中间盖斯人居于重要的地位。居住在叙利亚的一些部族则是南阿拉伯人,被称为也门部族。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人随着征服运动的发展而大批地到了半岛以外的地区,但各城镇的阿拉伯人,仍然按照他们的部族分片居住,从而把部族集团间的斗争又带到了各地。在倭马亚王朝奠基人穆阿维叶时期,南北两派阿拉伯人的斗争已经隐约重现。穆阿维叶实际上以也门部族为靠山,他的儿子和继承人叶基德的母亲是也门凯勒卜部族人,叶基德本人又与凯勒卜部族的女人结婚。当穆阿维叶二世继位后,属于北方集团的盖斯人拒绝予以承认,而拥护同样觊觎哈里发职位的阿卜杜拉·伊本·祖白尔。倭马亚人依靠南阿拉伯的凯勒卜部落的支持在马尔吉·拉赫特战役中打败了盖斯人。但倭马亚人因此次行动失去了过去表面上保持的中立地位,陷入派系斗争的泥潭之中。以后历任的哈里发,不是依赖这派势力,就是依靠那派势力。两派的斗争在很长时间内在·很多地区都明显地表现出来。

最后,在这一片怨声中,又汇进了宗教上的派别斗争,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一直在反抗倭马亚人的统治;在麦加和麦地那的虔诚的穆斯林也形成一个反对倭马亚人的宗教性集团,它反对哈里发们的世俗主义倾向,指责他们漠视《古兰经》和圣训。这些人的宣传无疑对倭马亚王朝的灭亡起了促进作用。

在倭马亚人统治的后期,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地相继发生了武装起义。在希沙姆时期,侯赛因的孙子栽德·本·阿里在库法组织武装力量,企图推翻倭马亚王朝,结果于公元740年轻而易举地被镇压下去,他本人也死于巷战。此外,在南高加索、呼罗珊、伊拉克、马格里布、乌浒水以东地区也发生了规模大小不等的不同民族或派别的起义,但都被镇压下去:真正对倭马亚王朝构成威胁的是艾布·穆斯林领导的起义。艾布·穆斯林是奴隶出身的波斯人,他提出减轻税负、取消劳役的口号,率领奴隶、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及一些不满倭马亚王朝统治的波斯贵族,在呼罗珊发动了反对倭马亚人的武装斗争,得到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也为阿巴斯人所利用。

起义军的势力日益壮大,倭马亚王朝派驻呼罗珊的总督纳赛尔·伊本·赛亚尔请求哈里发增派援兵,但哈里发忙于镇压内地的起义,派不出人来。总督在绝望之中弃职而逃。起义军占领了呼罗珊首府木鹿,然后挥师西向,一直挺进到伊拉克,公元749年攻克库法。阿巴斯人的首领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战死在伊拉克,这时他的弟弟艾布·阿巴斯公开站出来,宣布自己就是穆斯林所期待的救世主,并于公元749年10月30日在库法大清真寺里举行公众的效忠宣誓仪式,登上哈里发的宝座。倭马亚人的白旗在阿巴斯人及其同盟军的黑旗面前节节败退。马尔万二世不甘失败,组织了最后的抵抗,他率领1.2万人从哈兰出发,于公元750年1月在底格里斯河东支流之一的大扎卜河左岸与敌军展开会战,结果被击溃。此次战役后,阿巴斯人和起义军在叙利亚长驱直入,许多重要城市都没有进行认真抵抗,只有帝国的首都大马士革经受了几天的围攻,于4月26日投降。马尔万二世逃跑,最后于8月5日在埃及的卜绥尔城一所基督教堂外面为追缉者所捕杀。据麦斯欧迪记载,他的首级和哈里发的标志都被送给艾布·阿巴斯。历时90年的倭马亚王朝就此宣告结束。

同类推荐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佛教义理

    佛教义理

    本书是丛书佛学教科书之一,该书分别从经藏、律藏、论藏、因缘果报、涅槃等方面对佛教的教义进行了阐述。
  •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舍利弗、目犍连,本是外道的学者或领袖;迦旃延、大迦叶,也是婆罗门的权威和长老,但他们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从没有对佛陀有过批评。对佛陀没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在佛陀的法海中来完成自己的修学。
  •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佛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伊斯兰教史》对伊斯兰教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将让读者对此教育有个较为全面了解。伊斯兰教是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的宗教,至今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的长期和复杂性,加强对它的研究,着重根据它“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在这斯间,有众多的穆斯林学者,从自身的信仰出发,著书立说,从各方面阐述伊斯兰教。
热门推荐
  • 都市最强医婿

    都市最强医婿

    李显赫自幼体弱多病,得师父鹤九针救治,学习医术,不料却为了救一个素未谋面的女生,而入赘了三年。三年后,李显赫终于扬眉吐气,不仅开了属于自己的小诊所,还拥有了神奇的异能,借用深山中的灵药发明了治疗艾滋病的药。
  • 执剑破长空

    执剑破长空

    在破灭中复苏,踏足众神陨地。吾有一柄剑,足以破长空。
  •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世卷·明清流变)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世卷·明清流变)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分为《吕思勉白话中国史·上古卷·华夏初兴》《吕思勉白话中国史·中古卷·汉唐初音》《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古卷·宋元兴亡》《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世卷·明清流变》《吕思勉白话中国史·现代卷·民国何为》系列5本,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具有完全意义的通史,分别讲述了各个阶段的政治史事、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还叙述了各国与中国的关系。该版本以192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为底稿,为了更方便理解和阅读,将民国纪元改为公元纪年,对有变化的地名也做了详细标注,并对文字做了全新精校。
  • 三元道尽

    三元道尽

    自然之元,天地人三境,舍元之外,一切皆空
  • 神女降世做门童

    神女降世做门童

    她堂堂神帝之女,唯一出生便入神格的神仙,生来高贵、文武全才,短短三百年就升为上神,却因为一次小小的引渡任务失败而变成了凡人?!这货是把全部气运都用在了神界升级上吗?!那就且看文武双全的神女如何在凡间引渡高冷国师大人......
  • 海伦·凯勒(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海伦·凯勒(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当一个人失去视力,成为盲人的时候,那么似乎他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一辈子了;当一个人不仅看不见世界,而且又失去了听力,成为聋人的时候,那么这世界上一切美妙的声音似乎都与他无缘了;当一个人又聋又瞎他将会怎样活在世上呢?然而,有人向这种命运发出了挑战,她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与拿破仑齐名的女人,这便是海伦·凯勒,一个聋哑人,一个双目失明的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 宠妃无度—独宠萌妃

    宠妃无度—独宠萌妃

    诱拐萌妃从小开始,长大直接拆吃入腹!从小开始被七皇子宠着疼着,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才五岁的水沐,就被皇帝指婚,嫁与他,只见七皇子一脸笑的像只狐狸。七皇子比女人还美丽的面孔,直盯盯的看着水沐,「你这辈子就注定是我的了,只能爱我一个人」。「哼,有本事你就来」水沐的小脸犯起可疑的红晕。......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人生不如不见

    人生不如不见

    离心若水,孤儿。第一任养父家,天天毒打。逃跑时候被白家捡到。而。。。
  • 轩云的穿越之旅

    轩云的穿越之旅

    因为心情不好,站在天台对天发泄的说着要去死的轩云,没想到老天爷当天的心情似乎不错,直接就赏给他一道天雷,送他去死。然而死没死成,反而遇到了近几年十分流行的穿越!副本世界:迪迦奥特曼(进行中)——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