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02500000001

第1章 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阿拉伯半岛(1)

一、阿拉伯半岛的自然条件

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的故乡,他们自己称之为“阿拉伯人的半岛”。但到伊斯兰教产生的时候,阿拉伯人已不仅居住在半岛上,而且还居住在半岛周围地区。另一方面,这时半岛上居住的不仅有阿拉伯人,而且还有其他部族,例如犹太人,但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北界叙利亚沙漠,东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南滨印度洋,西为将亚、非大陆分开的狭长的红海,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约在25000年前的第四冰河期,当欧洲和亚洲北部大部分地方为冰层覆盖的时候,阿拉伯半岛潮湿多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植物繁茂,猎物丰富。公元前15000年左右,当第四冰河期结束,冰层向斯堪的纳维亚退却以后,这里逐渐变得干燥起来,雨水减少,河道干涸,可耕地变成了辽阔的沙漠。而在最近的6000年间,这里的气候变化不大。

就整个地势来讲,阿拉伯半岛基本上是一个高原,西南部较高,逐渐向波斯湾和幼发拉底河降低。就地貌来讲,半岛大致分为三部分:山地、高原、低地(其中大部分是平坦的岩石沙漠)以及由鲁卜哈利沙漠和内夫得沙漠组成的荒漠地带。

从阿拉伯半岛的红海沿岸,经南部海岸,直至东南部的阿曼湾沿岸,是海拔1000米至3000米连绵不断的山脉。它们挡住了从海上吹来的潮湿的空气,是形成半岛内陆干燥气候的原因之一。西部为希贾兹山脉,它沿红海由北向南直至也门,绵亘1800公里。在麦地那附近海拔1200米左右,越往南越高;在塔伊夫以南,2000米以上的山岭蜿蜒起伏,也门的哈杜尔舒艾卜峰最高,为3160米;南面为哈达拉毛山脉,蜿蜒约1000公里;东南部为阿曼境内的哈贾尔山脉,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此外,在希贾兹——阿西尔山脉之东的内陆地带,还有一座山脉,即图怀克山脉,它南北蜿蜒约1000公里,中央部分大幅度弯曲,整个形状是向东突出。图怀克山脉的相对高度只有50至300米。

希贾兹山脉和图怀克山脉之间是纳季德高原,包括图怀克山脉的丘陵地带在内,一般称之为纳季德地区。高原的大部分为岩石沙漠,即在坚固的岩石上覆盖着一层薄纱。有的地方有一些由玄武岩和古时期岩类形成的明显的低丘陵。丘陵的东面以及达赫纳沙漠以东为低地,同样是岩石沙漠,沙层比纳季德的沙层还要厚一些。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小群的沙丘,并分布着一些绿洲。此外,西部红海沿岸一带也属于岩石沙漠。

在阿拉伯半岛上,南有鲁卜哈利大沙漠,北有大内夫得沙漠。两片沙漠之间隔着图怀克山脉,同时又通过狭长的内夫得、阿西尔和达赫纳(小内夫得)沙漠连接起来。从漫长的地质年代来看,这种沙质沙漠形成的历史不会很长。据估计,大约在6000年前,大致形成如同现在这样的气候条件,沙质沙漠的分布情况,是受自然地形支配的,橙黄色沙粒的形成,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受西撒哈拉沙漠的影响。沙漠从内夫得经过图怀克山脉的两侧移向鲁卜哈利,因受三面山脉的阻挡而积聚下来,逐渐形成今天这样的大沙漠,还有一部分则填没于阿拉伯湾。大内夫得沙漠古时称阿利季沙漠,南北250公里,东西450公里,面积达56,980平方公里。狂风吹起的沙子形成连绵不绝的沙丘,沙色有白的,有红的。冬春两季,大雨滂沱,红沙地带绿草如茵,白色的沙漠则大部分不长草木,因它的沙子是由风化后的石英石形成的。这种美景只能持续一段时间,随后就是旱季。4月里热风从东面和南面吹来,使草木在短短的几天内就枯槁了。大内夫得沙漠夏季成了一个大火狱。鲁卜哈利沙漠地区辽阔,北自纳季德,南至哈达拉毛,西自也门,经百赫拉,东至阿曼,位于北纬18度到24度,东经46度到54度之间,长约1,200公里,宽约640公里,面积约为647,500平方公里。

阿拉伯半岛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是世界闻名的为数不多的干燥地区。由于它地域广,沙漠多,各部分地势高低不同,加之红海和阿拉伯湾狭窄,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得各地区的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沿海地区,在夏季,从5月到9月末,炎热而潮湿,温度在40℃左右,年平均湿度在60%左右。冬季和夏季气温差别较小,即使在冬季,气温也很少下降到15℃以下。在内地的低洼地区,则炎热而干燥,湿度较低,一般在20%以下。温差很大,白天气温往往高达49℃以上,而一到晚上则变得凉爽宜人。沙质沙漠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最为突出,据说,在鲁卜哈利沙漠,夏季白天的气温超过50℃,沙漠表面的温度高达70℃以上,晚上则降至30℃以下,由于毫无湿气,因而使人感到舒适愉快。山区的情况则不同,即使在夏季最热的月份里,气候仍然是温和的。例如,地处希贾兹山区的塔伊夫,气温要比相距仅仅100公里的吉达和麦加低得多,即使夏季,最高气温也不会超过400C。在冬季,沿海地区温度适中,而内地和高山地区气温则很低,晚上常下降到0℃左右。

阿拉伯半岛的雨水一般说来是稀少的,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在半岛的南部和西南部,受季风影响,降雨期大都在7、8、9三个月,也门和阿西尔的部分地区,夏季雨水充沛。而阿曼的部分地区降雨是带周期性的,雨量也比较充足。在半岛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同中东多数地区一样,雨期是在冬季,从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并且多为局部性的暴雨。但总的来说,北郎雨水稀少,中部雨水是罕见的,至于鲁卜哈利沙漠,是半岛上雨量最少的地方,据说许多年份是滴水不落,两次降雨之间有时竟相隔10年之久。

阿拉伯半岛上没有一条名副其实的河流,每年降下的少量雨水,要么渗入地下,聚集在不透水的地层,然后在绿洲地区涌现出来,或者通过掘井而被汲取出来;要么从各地流入海中,或者渗入沙漠。在半岛的许多地方有源泉和水井,给人们提供了生活上的方便。在也门、阿西尔、哈达拉毛,哈萨、阿曼和纳季德,有一些长流的小河渠。除也门和阿西尔外,耕地不多,只有在绿洲和谷地才有少量的耕地。

也门是阿拉伯半岛上富庶的地方,古时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当时罗马人称之为“阿拉伯福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马里卜附近的水坝遗址,证明了它昔日的繁荣。

阿拉伯半岛很早以来就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是地中海各国与远东交通的枢纽,有几条商道从这里通过,最重要的一条是汉志路,它由也门向北,沿江贾兹而上,直达巴勒斯坦,叙利亚,进而沟通与欧洲的联系,麦加就坐落在这条商道上。第二条是从也门的东北部到阿拉伯半岛中部,然后沿鲁马河道线(Wādi’r-Rumma)通往美索不达米亚的东南部。第三条是西尔汉河道线(Wādi’s-Sirhan),从半岛中部出发,经焦夫绿洲,到达叙利亚东南部。在古代阿拉伯人的历史上,商道对东西方贸易的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古代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和国家

在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上的居民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人。但阿拉伯人早期的历史年代是不清楚的。“阿拉伯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用以指称阿拉伯北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在邻近各国定居人民中,这个含义已被运用了好几个世纪。在希腊和罗马的用语小,它第一次被引申来概指整个阿拉伯半岛,包括沙漠绿洲中的定居人民和西南部比较发达的文化。在阿拉伯本地,它似乎仍然是被局限于游牧人民,尽管定居的与游牧的阿拉伯人的共同语言被称为“阿拉伯语。”①

①〔英〕伯纳·路易:《历史上的阿拉伯人》,第1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历史上有许多人考证过阿拉伯各部落及其支系的宗谱,但一直存在着很多疑问。一些谱牒学家根据《旧约·创世纪》的记载,说北部阿拉伯人是易卜拉欣(亚伯拉罕)之子易司玛仪(以实玛利)的后裔,南部阿拉伯人是葛哈唐的后裔。我们且不论这种区分正确与否,但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南北两部确实是有区别的。南北两大部又分为许多部落,在这里我们不一一详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历经变迁,到伊斯兰教产生时,居民的分布情况已有很大变化,例如麦加的居民属北方的尼萨里人,而位于麦加以北数百公里的麦地那的阿拉伯人则属南部也门人的后裔。

另外,这时的阿拉伯人早已越出阿拉伯半岛的范围,一批又一批地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带。所以,有的学者认为,阿拉伯半岛的居民与四邻的居民同出一源,统称为闪米特人即闪族人。②只是到后来,半岛以外各邻族的经济文化日渐发展,而半岛内的各族大多仍然过着游牧生活,相互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历史上的闪族人是以阿卡德人,索米里人,迦勒底人,亚述人、腓尼基人,亚拉米人和希伯来人的名称出现的。

②源于“塞姆”一词,据《圣经·旧约》记载,塞姆是诺亚的一个儿子。

南、北两部的阿拉伯人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使用不同的语言,发展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今日被称为也门的地方,是一种古代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人多定居,从事农业。有关南部的记载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考古发掘出的也门古物中,有一个雕像是公元前2500年的文物。雕像腰带上插着一把匕首,与现代匕首不同的地方是,这把匕首的尖是直的,而现代的匕首则略带弯曲。米亲人、萨巴人和希米亚尔人交替统治着这个地区。“萨巴”大概是公元前10世纪兴起的一个国家,公元前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750年左右建造的著名的马里卜水坝,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塞巴人与对岸非洲沿海地区,甚至可能与非洲内陆国家保持了商业的联系。塞巴人显然曾在非洲地区实行广泛的移民,并建立了‘阿比西尼亚王国’,王国的名称源自阿拉伯西南部的一个种族——‘哈巴莎’(Habashat)。”①马里卜水坝的决口结束了萨巴王国的繁荣。公元5世纪末,萨巴王国陷于衰落状态,希米亚尔人在南部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最后一位希米亚尔国王祖·诺瓦斯皈信了犹太教。为了报复拜占庭帝国对犹太教徒的迫害,他对居住在那里的基督教徒采取了镇压手段,结果招致外来的干涉,受拜占庭支持的埃塞俄比亚的侵略军乘机进入半岛南部,消灭了希米亚尔王朝。但埃塞俄比亚的统治为时不久,公元575年,波斯远征军侵入,驱逐了埃塞俄比亚人,将其变为自己的一个州。阿拉伯半岛南部仍处于外族的统治之下。

①〔英〕伯纳·路易:《历史上的阿拉伯人》,第20~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阿拉伯半岛中部和北部的情况显然与南部不同,这里主要是游牧民,即贝都因人,他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流动。雨季一到,他们便携带家室,赶着骆驼,到绿草如茵的沙漠中放牧。雨季一过,他们又离开火狱一般的沙漠之地。南部阿拉伯人也有北迁的,一种情况是为了经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在马里卜水坝崩塌后为形势所迫。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在北部沙漠边缘兴起的边境国家。阿拉伯人曾在约旦河谷和幼发拉底河谷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公元前8世纪时这里曾出现过由一位女王统治的阿拉伯王国。它臣属于亚述,一直存在到公元前610年亚述政权结束时为止。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阿拉伯人在西奈半岛以东地区定居下来,以后建立了国家,他们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纳巴特人”。纳巴特王国一度昌盛,其统治地区自亚喀巴湾以北至死海,并包括了汉志的一大部分。首都是彼特拉(Petra),位于现在的约旦王国境内。罗马人与纳巴特王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这个阿拉伯王国成了罗马帝国与沙漠游牧部落之间的缓冲国。公元1世纪时,罗马与纳巴特王国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结果,图拉真于105年将其吞并,把它变成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份。然而,它的地位为另一个阿拉伯王国巴尔米拉王国所取代。巴尔米拉国王奥狄纳在与波斯人作战中获胜,吞并了叙利亚。公元260年,拜占庭皇帝加里恩努斯(Galienus)承认他为东方的联合君主。奥狄纳执政时期是这个北部王国的鼎盛时期。他死后,由皇后宰娜布(Zainab)继续执政,但国势渐衰,拜占庭另一个皇帝奥里林于公元273年灭亡了这个王国。宰娜布当了罗马人的俘虏,悲惨地死在那里。

上述两个阿拉伯国家,都是建立在游牧和半游牧的基础上。它们址然繁荣一时,但总的来说只起着罗马帝国的缓冲国和藩属的作用,不如南部阿拉伯王国稳定而巩固。

在“希腊化”时期①,半岛内陆还兴起两个阿拉伯国家:利赫扬(lihyan)和塞穆德(Thamud),关于它们的记载很少,主要来自他们本国的碑文,《古兰经》中也有记载。这两个国家可能一度受纳巴特人的统治,后来才变成独立的国家。

①公元前323~前30年,地中海区域和近东起自亚历山大大帝逝世迄罗马征服埃及、奥古斯都皇帝即位的时期。

在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由半岛南部迁移到北方的三个部落:拉赫米族、加萨尼族和京藏族。这些部落“在这里创造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较晚期的、与伊朗和拜占庭帝国有直接联系的文明”。伊朗和拜占庭为了保卫自己的边疆不受侵扰,不得不与阿拉伯部落签订条约。这些部落所建立的王朝起到了缓冲国的作用。

公元3世纪时,一个原籍部分属于阿拉伯的部落迁移到幼发拉底河流域,在古代巴比伦附近扎下营帐,逐渐形成村落,后来发展成为希拉城。随后,一个望族的首领拉比亚·拉赫姆建立了拉赫米王朝。拉赫米人与波斯祆教徒结盟,实际上是波斯人的藩属,虽然他们自己信仰的是景教。这个国家实际上对波斯起了缓冲国的作用。6世纪末7世纪初,拉赫米人与其宗主萨珊王朝发生冲突,伊朗派总督取代藩王,灭亡了这个国家。

加萨尼人自称是南阿拉伯萨巴王国末代国王艾米尔·穆扎奎亚的后代。穆扎奎亚于马里卜大坝决口前逃到国外,带着他的财物和随从流落到北部。他们在叙利亚南部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成熟的部族。他们信奉了基督教的一性论派,文明也达到了比拉赫米人更高的程度,但他们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没有固定的地盘,最喜欢活动在大马士革以南巴尔米拉与南部边界之间。有关他们历史的记载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罗马帝国视其为边境的保卫者,公元529年查士丁尼皇帝任命一位加萨尼人为叙利亚阿拉伯各部落的首领,并授予他最高的罗马贵族的称号(帕特里齐亚)。

同类推荐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百年佛缘:生活篇

    百年佛缘:生活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原名《金刚经口诀》、《六祖口诀》等,共两卷。为适应当代人的阅读品味,改名为《六祖讲<金刚经>》。《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并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热门推荐
  • 大梦主

    大梦主

    一个从小体弱多病的富商之子,在寻求续命之法时,意外走上了修仙登天之路!大唐盛世,天下安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千年后世,魔物吞天,妖鬼横行,遍野哀鸣。西游再现,大圣斗天,天蓬下凡,卷帘重生。莫名的穿梭与轮回,虚实掩映,真幻交织!是预言中的梦境?还是尚未发生的现实?他能否打破命中注定的魔障,消弭还未发生的三界大劫,挽救苍生于水火?
  • 陌上君无双

    陌上君无双

    很多年以后,我们再次相遇,他依旧沉默一如从前,只是不再跟在我的身后,我们肩并肩的走在阡陌小路上,我的余光里,他嘴角上扬,笑出了一朵花。
  • 灵米

    灵米

    跨越光年,寻找灵气真相跨越古今,异星战场归来一粒米的未知谜团
  •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苏天赐研究是近20年来研究苏天赐先生的文章结集,对于苏天赐先生的生平、艺术、教育及思想均有全面深入的讨论和评述,可加深我们对苏天赐先生艺术及思想的理解。
  • 血染三国

    血染三国

    无意之间,穿越到三国,恰恰到了尚未正位的江东小霸王孙策身上!天助我也!管他《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我有洞察先机之能,再加上这副傲世肉身,谁敢争锋?不自量力!有我孙伯符,定将历史改写!艳艳惊才,尽收帐下;良妻美眷,还不投怀送抱;沙场纵横,扫清宇内……三国,杀!
  •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作为中国大一统之后第一位权重一时的皇后,吕后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从不谙世事到叱咤风云;从贤妻良母变成宫廷魔女。王教授在本书中,从现代立场深刻地解剖了吕后的一生。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独揽皇权的女人,她阴狠毒辣,掌权十五年,诛功臣、杀皇子,满手血腥,这样一个女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吕后的复杂一生。
  • 罗阳

    罗阳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方式,用真实感人的细节,艺术地再现了罗阳成长为中国航空事业英雄一生:品学兼优,与人为善的大学;勤奋好学、严谨细致的技术员;稳重踏实,作风正派的组织部长;恪尽职守,做好配合的党委书记。担任沈飞集团公司总经理后,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带领团队,克坚攻难,使之成为一流的企业。同时副线描写和罗阳一样默默坚守在一线的、只干不说的航空人,和罗阳成为英雄的土壤。其中许许多多让人流泪的故事,都能给人实实在在的感动和教育。
  • 大秦之诸子百家

    大秦之诸子百家

    中国第一个王朝,秦帝国。当世剑圣身边神秘身世的孩童,一个调皮,总是闯祸的孩子为什么能让那么多人围着他。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儒家等百家聚集的时代,各类神兵聚集的年代。上演一部帝国兴衰史。大秦天下,百家争鸣。中华文化,历史为鉴
  • 一只学霸,两只呆萌

    一只学霸,两只呆萌

    这是一个萌系轻松风格的都市言情小说。讲述的是高冷的理性派学霸教授顾宁远与呆萌的科幻小透明作家袁安娅之间的欢乐爱情故事。两人因为一点小摩擦而相识,又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相知。虽然相处时总是会斗气又斗嘴。但顾宁远一路陪伴着袁安娅,看过她笑,也看过她哭。在这一点一滴的相处之中,安娅渐渐发现,死理性派竟也如此柔情和浪漫。于是终于下定决心:我爱他,不管谁来抢,我都不放手。
  • 打赌后我拐了隔壁学校的大佬

    打赌后我拐了隔壁学校的大佬

    人前嚣张,家里超温顺小姑娘VS外表斯文,其实超能打架大佬殷叶和同学在KTV打赌,殷叶输了被要求去追一中学霸江温。一中学霸江温人娇体弱,身高185,手超白,学习次次年级第一,不惹事,不打架,长得帅。有人让殷叶别惹江温。殷叶看着江温的手,这人这么白又体弱?怎么可能会打架?啧啧,要是打架,肯定是吃亏的那方。厕所里,殷叶把185的江温壁咚在墙上,“同学,我要追你。”江温:“……”麻烦换个地儿,这是男厕。两人恋爱后,有人堵江温,殷叶一知道,立马带人过去,却见江·身娇体弱·易扑倒·斯文·学霸·温一个人打七八个打趴下了。殷叶:“……”〖为你从良,为你从善,心之所向,即是你。〗【更新存稿足的情况下日更√,甜文不确定要看不知道←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