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72200000012

第12章 独立战争(2)

9月1日,也就是在波士顿群众骚乱的前几天,盖奇宣布要为10月份召开的塞勒姆大会进行选举,但后来考虑到群众高涨的愤怒情绪,他又收回了自己下过的命令。可是,人们不管他的出尔反尔,还是决定如期进行选举。代表们在大会召开的当天准时到达会场,可等了半天也不见盖奇的踪影。于是他们就不等盖奇出现,自行选举,并且推举约翰?汉考克为大会主席。这个大会在没有得到国王任命的情况下,就悄然行使起最高权力。随着冬天的临近,盖奇预感到情况变得越来越棘手。波士顿是马萨诸塞州唯一一处驻扎军队的地方,如果这里也难以保住,拥护国王的人们将陷入绝境,没有藏身的地方。

地方大会处理事务的能力很强,这一点连盖奇将军也不得不承认。组建军队的计划刚刚通过,他们就着手寻找指挥官。城市的安全执行权交给了安全委员会,由他们决定何时招募民兵和指挥官。除此之外,地方大会还做了其他安排,确保大量的军事物资能够顺利集结在一起。马萨诸塞州的备战状态,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巨大反响。以前仅限于新英格兰的武装行动,现在已经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中部和南部各州。

弗吉尼亚州是第一个披上战袍的,居民在不违反民兵法的前提下,自发组建了独立中队。备战准备按照多年来形成的习俗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以前,各个中队各自为政,但是现在他们不断求教于华盛顿,俨然把华盛顿看成了自己的最高统帅。

三、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3月20日,华盛顿到里士满城参加第二届弗吉尼亚会议。会上发生了两派对立意见的论战。一派对局势持乐观态度,认为三项禁令已见成效,英国政府定要改变初衷,因而没必要再采取过激行动。以帕特里克?亨利和杰斐逊为代表的激进派,力主马上扩大民兵组织,确保殖民地的安全。

正在两派争执不下时,从英国传来消息,英王乔治三世在议会发表了一通杀气腾腾的演说。他定的调子是北美殖民地发生了严重的“暴乱”,即要按照“暴乱”罪实施镇压,用血和火来回答大陆会议的“致英王书”!

英王的演说逼得北美人民没有了退路。帕特里克?亨利再一次起立大声疾呼:“为什么在没有和平的时候还在侈谈和平?战斗的时刻已经到来了,我们的兄弟已经奔赴战场,为什么我们还稳坐不动?难道我们的生命就那么宝贵,和平就那么甜蜜,以至可以用镣铐和受奴役来换取?不,我们必须战斗……”演说结尾他喊出了那句流传全球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

亨利激情奔放,谈锋犀利,具有很大的鼓动力。华盛顿还是老习惯,在会上未发表长篇宏论,但在会议中间他进行了广泛的活动,争取成立“安全委员会”的提议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最后表决,以多出5票的优势通过了亨利的建议,立即成立以华盛顿、杰斐逊等人为首的“安全委员会”,它就是弗吉尼亚的革命政权。

会议还决定,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的代表,继续代表弗吉尼亚出席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

其他各殖民地的情况大致相似,纷纷成立政府,组织民兵,搜集武器弹药。矛盾的双方都已剑拔弩张,战火一触即发!

先动手的是马萨诸塞总督兼英军司令盖奇将军。他秉承英王旨意,决心以5个团的兵力拿波士顿人民开刀。侦察得知,当地反英派正在离波士顿城27千米的康科德镇征集军火弹药,建立一个秘密军火库。1775年4月18日夜晚,盖奇将军派遣史密斯中校带领800名英军去收缴武器,逮捕为首的反英分子。但是他们的反常活动引起了居民的警觉。很快,一位医生打听到了确实消息,马上派自由之子社成员保尔?瑞维尔和工人威廉?戴维斯抢在英军戒严之前,骑上快马把情报火速传往各地。最先得到消息的波士顿郊区民兵,立即紧急集合,陆续赶赴康科德。

皮特凯恩少校率领的英军,经过一夜急行军,19日凌晨来到一个名叫来克星顿的村庄。英军突然发现教堂外面的草地上有武装民兵挡路。皮特凯恩少校命令士兵装炸药上子弹。他自己挥刀策马走向前去,大声吼叫:“叛乱分子,赶快解散,放下手中的武器!”他身后的英军平端着滑膛枪,列成战阵,一步步逼近。民兵们未予理会,没放下武器,也没有散开让路。双方距离不断缩短……突然,“砰”地枪声响了—这具有历史性的第一枪,说不清是哪方面先打的,紧接着乱枪齐发,一场混战开始了。

民兵们顽强抵抗,有8位民兵牺牲,10人受伤;英军方面伤亡了一些人员,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直扑主要目标康科德。由于来克星顿阻击战赢得了时间,康科德民兵已抢占了南、北两座桥头,库存的武器弹药大部分已分散转移。当英军匆匆赶到康科德时,迎面就遇到民兵射出的成排子弹康科德教堂的钟声响了,它召唤爱国者拿起武器参加战斗。

英军在武器装备和技术训练上明显占有优势,根本没把这伙很“业余”的民兵放在眼里。可是打了一个多小时,不断有新的民兵队伍赶来增援,人数越来越多。民兵天时地利人和,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猛烈地向红制服“虾子兵”射击。英军渐感不支,又害怕后路被截断,被迫下令向波士顿撤退。这时四乡的民兵闻听警报,都自动拿起身边的武器,沿途堵截狙击,康科德民兵乘胜尾随追杀。英军且战且退,撤退很快变成溃逃。波士顿城里听到枪炮声十分激烈,情知不妙。盖奇将军连忙派珀西勋爵带领1000英军,出城增援接应。增援部队还没弄清楚敌人在哪里,就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指挥官珀西勋爵也被子弹射中胸前的铜纽扣,险些送了性命。英军残兵败将逃回波士顿,清点损失:死65人,伤173人,失踪26人。民兵方面牺牲49人,受伤或失踪46人。北美人民初战告捷。

历史学界对来克星顿战斗非常重视,称之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这一枪,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这一枪,打破了英国正规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枪,把包括华盛顿在内的北美人逼上了“梁山”……

来克星顿的消息传开后,各地的“自由之子社”马上行动,夺取了一些军火库。过了不久,由新英格兰及其他地方来的志愿民兵,达到15000余人。民兵集结在波士顿周围,把城里的英军包围起来。

四、当选总司令

第二届大陆会议,于5月lO日在费城的独立宫召开。华盛顿知道来克星顿的枪声时,正在家中准备赴费城参加大陆会议。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妻子玛莎和往次一样,送他登上四轮马车,祝福丈夫一路平安,早日归来。她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一离别竟长达整整6个年头,历尽人间沧桑。

第二次大陆会议堪称群英集会,盛况空前。所有代表都是精选出的杰出人物,前一届的代表绝大多数再次当选。也有一些新面孔在会上出现,给会议注入了新鲜血液。比如,著名民主主义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时年32岁,所著《英属北美权利概论》一书影响极广泛;另一位是69岁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是位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年高德劭,但思想激进、锋芒毕露,极力为独立建国宣传呐喊。

在费城期间,有这么一段小插曲:华盛顿、杰斐逊、伦道夫和刚来不久的潘恩一起进餐。潘恩眼里的华盛顿“沉默寡言,坐着把手托住下巴,倾听别人谈话”。他专心地注意所谈的内容,时而皱起眉头表示困惑。

第二届大陆会议,由波士顿大商人约翰?汉考克先生继任主席,查尔斯?汤普森为秘书。这时战争实际已经开始,会议的中心议题自然围绕着战争问题。尽管有了更多的代表的思想认识转向激进,可依然有少数人倾向保守,主张避免流血冲突。会议过程中两种观点分歧很大,不时引起尖锐交锋。最终还是通过了《橄榄枝请愿书》和《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的公告》两个文件。乍看起来,两个决议声调高低不齐,甚至互有矛盾,似乎有些不好理解,其实它如实地反映了与会代表的意志。

西方常用“激进派”与“温和派”(或“稳健派”“保守派”)来表述政治观点的差异,二者词义上并无褒贬之分。因为天下事情太复杂,“激进”与“温和”究竟谁更接近正确?历史告诉人们,只有让实践来检验真理在哪一方了。大陆会议的代表们都是经验丰富、成熟老练的政治家,不至于陷入喋喋不休的争吵或将观点强加于人。在各自阐明立场之后,同时尊重他方的意见,调和妥协而作出相应的决议。求大同存小异,有利于团结合作,许多重大决议,都贯穿了这种精神。

大陆会议开始行使邦联权力,发布了如下几项命令:

在北美全境发行数额为300万美元的纸币,上面印着“联合殖民地”字样。

筹集武器弹药和战争物资,扩大招募兵员,修筑自卫性质的碉堡。

还通过一项报复性法令,禁止向英国渔船提供一切供应品。

为了更有效地抗击英军,6月14日会议作出决定:将包围波士顿的各路民兵加以整顿,统一建制,统一指挥,正式命名为北美大陆军。当时已有兵员两万余人,遂下令从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派出10个连的兵力增援波士顿。剩下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推选一位统帅全军的总司令了。

这个问题太重大了。他必须是精通军事、能力超群、众望所归、13个殖民地都能够接受的人物。在人才济济的大陆会议代表中,具有竞争实力者大有人在。选举稍有失当,极有可能埋下隐患,甚至酿成内部分裂。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性选择,代表们沉思难决,左右权衡,谁也不敢贸然表态。最后,代表们的目光转向了华盛顿上校。

华盛顿为人沉默寡言,谦逊谨慎。一经有人提名,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他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在英法战争中,历任重要军职,立过战功,声望极高,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对英军的战术战法非常熟悉,这是战争中最需要的才能。再者,实践证明,他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策略稳妥而可行,能被激进派和温和派双方理解,因而具有别人无可比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加之他是南方人,又是一位种植园主。在独立战争中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主结成政治联盟,华盛顿有其代表性。

随后进行投票表决,获得全票通过。大陆会议1775年6月15日的正式记录只有短短几句:

“决定任命一位将军,指挥为保卫美洲自由的全部大陆武装力量。每月支付500美元作为薪俸和开支。接着会议为将军人选进行投票选举,乔治·华盛顿先生全票当选。”43岁的华盛顿,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激动与惶恐交织,荣幸和忧虑参半。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即席做了简短的发言:“虽然我深知此项任命所给予我的崇高荣誉,但我仍感到不安。因为我的能力和军事经验,恐怕难以胜任这一要职。鉴于会议的要求,我将承担这一重任,并将竭尽所能为这一神圣的事业效力。”

华盛顿的这一番表白,的确不是冠冕堂皇的客套话。须知,革命战争初期的总司令一职,远远谈不上权重势大、高官厚禄。能否胜任职务、能否领导战争取得胜利,不但事关个人荣辱和身家性命,更关乎300万北美人民的命运前途!担子太沉重了,怎能不兢兢业业、诚惶诚恐?500美元薪俸虽然不菲,哪里比得上经营种植园的效益?战火纷飞下的军旅生涯,又岂能和弗农山庄的温暖舒适同日而语?此时此刻受命于危难,是出于一个勇敢者的选择,是一个爱国者的职责,是对正义事业的献身。

大陆会议随后任命了4名少将:阿·沃德、查尔斯?·李、普·斯凯勒和伊斯雷尔·普南特。又任命了8名准将:塞恩?波默罗伊、理查德·蒙哥马利、戴维?伍斯特、威廉?希思、约瑟夫·斯潘塞、约翰?托马斯、约翰?沙利文和纳撒尼尔·格林。后来应华盛顿的要求,又任命了霍勒肖·盖茨为准将衔副官长。

由于波士顿前线战事紧急,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及新任命的将军们,于6月23日从费城出发,直接北上波士顿走马上任。他们在纽约就接到紧急公函,得悉前线发生了班克山激战。

原来以新英格兰士兵为主体的北美民兵,近来把波士顿团团围困,切断了陆路上与外界的交通和物资供应。英国政府急忙派遣舰队运送兵员和大批物资增援,这样波士顿英军总数达到了1.1万人。而且特别派来了3位著名将领助战,他们是威廉?豪将军、亨利·克林顿将军和约翰?柏高英将军,3位都是身经百战,熟悉北美情况,军事理论造诣颇深的军事专家。由于援军到达,龟缩在孤城里的盖奇将军又威风起来。他公开叫嚣“只要英国大军出动,定叫叛乱分子们马上望风而逃!”

北美民兵偏不信邪,没有“望风而逃”,6月16日这天,以3000兵力主动突然出击,一举攻占了波士顿港北面的制高点班克山。这里居高临下,英军的活动尽收眼底,对英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第二天,英军组织优势兵力疯狂反扑,一定要夺回班克山阵地。他们以为民兵只会打打游击战,如果打阵地攻防战,当然不是对手。谁知大出意外,民兵们勇敢无畏,一连打退英军的三次进攻,杀伤敌人无数。双方在班克山前展开了一场血战,战况异常惨烈,真是弹雨纷飞,尸横遍野。最后民兵方面因弹药告罄才撤出阵地。英军此役付出的代价极其惨重,死伤达1054人,其中军官占的比重很大,民兵的损失不超过450人。英军虽胜犹败,从此再也不敢小觑民兵了。

五、整顿大陆军

华盛顿对班克山战斗既兴奋又担忧。凭他的军事经验,这一次虽给了英军狠狠一击,但敌人岂肯善罢甘休?他必须尽快赶赴前线,整顿人马,筹集物资弹药,准备迎接更大的恶战。7月2日,华盛顿等人抵达波士顿的剑桥,设立了司令部。民兵们手里举着各式各样武器,热烈欢呼总司令到来。7月3日,在哈佛广场的一棵大榆树下,华盛顿骑在马上手持指挥剑,检阅了长达半英里的民兵队伍,正式宣誓就任大陆军总司令,受命于民族兴衰存亡的危难关头。

马萨诸塞议会对新建立的大陆军司令关怀备至。据可靠的文字记录,给司令部配备了一名司务长、一名管家和三名女厨师。华盛顿本人从家里带来了几个黑人仆役。初到新英格兰,独立操办饮食困难还不少。司务长力求办得丰盛些,好随时招待来办事的客人或官员。华盛顿喜好社交,但从不花天酒地,待客彬彬有礼,他的心思主要放在工作上,日常饮食十分简单。

检阅大陆军时面对欢呼的人群,华盛顿头脑异常的冷静。随后立即在李将军陪同下,带领司令部人员视察了民兵阵地。从一个军事专家的眼光看,摆在眼前的局面非常的严峻。他把敌我双方的情况做了一番详细的对比。

同类推荐
  •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傅雷经典译注,罗曼·罗兰倾世巨著《巨人三传》之一—《贝多芬传》,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罗曼·罗兰将贝多芬的遗嘱、书信,整理成集收入其中,不仅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更将一个伟大心灵展现在读者面前。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是一个“破”与“立”相冲突的时代。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难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作为女儿、医生、爱国的新加坡人的心路历程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作为女儿、医生、爱国的新加坡人的心路历程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为新加坡已故著名政治家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的回忆录。李玮玲在过去十多年间一直为新加坡《海峡时报》和《星期日时报》的专栏撰稿,本书从其约180篇专栏文章中选取75篇,设“自我”与“国家”两大部分,分“个人”“家庭”“学业和工作”“与父亲同行”“领导力”“国家认同感”“种族与文化”“事业”“教育”“外事”十章,组成回忆录,副题“作为女儿、医生、爱国的新加坡人的心路历程”,讲述自己作为客家女子、作为李光耀的女儿、显赫政治家族中一员的成长过程,自己与父母、兄弟的相处,也讲述她作为脑神经科医生、教授,对事业的投入,对国家医疗体系、公共卫生政策、学前儿童教育的思考,更有她作为爱国的新加坡人,对一切关乎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事务的思虑,如国庆日庆典、教育的精英主义、职场的歧视行为等等。
  • 卿本多情:中国古代名人情感轶事

    卿本多情:中国古代名人情感轶事

    本书以中国古代名人的情感轶事为立足点,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背后也是一个个鲜活立体的生命。
  • 你是我此生不舍的柔情:三毛的流离与沧桑

    你是我此生不舍的柔情:三毛的流离与沧桑

    一世清欢,小文员,以文字为生的女子,喜欢自由,喜欢流浪,对人物传记情有独钟,爱研究每个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具有传奇经历的女子,渴望从他人的经历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 毛泽东与郭沫若

    毛泽东与郭沫若

    本书以历史为经,人物交往为纬,采取“分镜头”写真的手法,全面表现了毛泽东与郭沫若两个现代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交往活动和友情发展。
热门推荐
  • 江舟和他的糖

    江舟和他的糖

    just短篇故事一个小甜饼姑娘声线冷,少年痴情种(豪门/明星,不可深究原创
  • 深海的低語

    深海的低語

    戰艦少女R的同人啦,世界觀不會特別大……大概吧,也就幾部小短篇可以講完的程度。講述了拉姆塔·艾科特(Ramta·Ax)以及他家艦娘和他朋友們的作戰歷程和日常生活,喜歡各位讀者喜歡。
  • 魔君至爱

    魔君至爱

    魔君!魔君!我的黑暗之神,这将是我们的魔界,归顺魔界吧!可怜的人类,拿什么去原谅你们所做的一切?爆,爆,让黑暗再多一点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能穿越小说世界

    我能穿越小说世界

    凌浩:“专业上门回收大姑娘,小姑娘,小媳妇,一手老娘们回家,只要是以上我说的,我统统回收”诸天众人:“………………”
  • 无名的杂院

    无名的杂院

    在平庸的生活拥抱新的生活?你所看到的风景,记忆中的东西,对事物的理解,都取决于你站在何处!没有什么人生开挂,不过都是厚积薄发而已!
  • 葬神诀

    葬神诀

    生与死,轮回不止,可偏偏有人不服,他要逆天,神很可怕吗?那就去死吧!生是轮回的一部分,而众神的生命在我出生就已经结束了。——昊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悍妃

    无敌悍妃

    她心思单纯,却被一直信任的大姐利用,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悍妇,还成了一无是处的草包……庶母毒死她生母她茫然不知,庶母暗中操控杀掉她唯一的嫡亲妹妹,她也不知……到最后,她为了心爱的相公将自己的所有钱财拱手相送,却落得一个被丈夫凌辱而死的下场。但是,幸好老天有眼,让她回到了十四岁,一切都得以重来!
  • 绝美娇妻:一见钟情

    绝美娇妻:一见钟情

    “为什么会这样?我只想有个家?你能给我一个家吗?”,“好,我给你一个家!但你首先先履行一个妻子的义务吧!”,”啊,痛...!“次日阳光刺眼,若晴看着床头的结婚证,整个人懵了,昨晚和自己在一起的是谁?自己就这样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