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71000000045

第45章 巩固和发展企业全面整顿成果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

(1985年12月20日)

自从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在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企业全面整顿工作。到1985年11月底,列入全国企业整顿规划的近5万个预算内国营企业已验收合格96.12%,预计到1985年底可达到97%左右,其中3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除极个别企业确有客观原因不能完成整顿任务外,都已验收合格。规划外的其他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整顿工作也基本完成。可以说,经过四年来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中央提出的在1985年以前把现有企业整顿一遍的历史任务。

企业全面整顿,是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前几年恢复性整顿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的一次综合治理。具体目标就是通过全面整顿,要使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劳动纪律、财经纪律、劳动组织、领导班子等五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基础工作、企业的素质和经济效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为逐步建设起一种又有民主、又有集中的领导体制,建设起一支又红又专的职工队伍,建立起一套科学文明的管理制度打好基础。

四年来的企业全面整顿工作,是在国民经济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同调整和改革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使整顿的内容不断丰富,整顿的水平不断提高。

1982年,企业整顿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主要是思想发动,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规划、标准,进行整顿试点,在试点中摸索建设性整顿的路子。根据一些地区的经验,企业整顿必须首先抓住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首先把企业的领导班子整顿好,企业的整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整顿”变成“我要整顿”。针对当时的情况,在1982年7月召开的全国企业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及时地提出了整顿要敢于“碰硬”,领导班子要选用“明白人”的要求,集中力量整顿和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打开了企业整顿工作的局面。

1983年,企业面临着一个落实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新形势,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1983年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整顿要以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企业要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把各项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一年按照六届一次人大提出的在1985年前把现有企业整顿一遍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本着“全面安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批验收”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企业整顿工作,由点到面,由工交企业到军工、农林、商业、外贸、建筑等其他系统的企业全面展开,并重点抓了大中型骨干企业,特别是盈亏大户的整顿取得了显著成绩。

1984年,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陆续颁布了简政放权、搞活企业的一系列规定,在改革的新形势下,1984年的整顿工作与落实改革措施紧密结合,抓改革,促整顿,充实了整顿的内容,提高了整顿的水平,这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整顿的自觉性,加快了整顿的步伐。到1984年底,大中型骨干企业基本上验收合格,近2/3中小企业完成了整顿任务。

1985年是按照中央〔1982〕2号文件的要求完成企业整顿任务的最后一年。为了善始善终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企业整顿任务,高标准,严要求,一手抓企业的整顿验收,一手抓验收后企业的巩固提高和复查补课工作;并且按照改革和整顿的内容,分专题召开企业整顿的例会,总结经验,提出要求,推动改革、整顿工作的深入发展,促进了改革、整顿成果的巩固和提高。

企业整顿工作的如期顺利完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搞活企业创造了条件,为“七五”期间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全面改善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打下了初步基础,为实现国民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年来,企业整顿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企业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管理水平普遍提高,企业面貌正在发生变化。主要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指导思想有了转变,初步树立了市场观念、投入产出观念、金融观念、人才观念,多数企业已经和开始由封闭的单纯生产型逐步向开放的经营开拓型转变管理方法开始由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地向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迈进企业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开始有所增强。

1.企业领导班子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实现了新老交替。

整顿中,按照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和实行厂长负责制的要求,对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多次调整,开始打破了实际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一大批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懂业务技术、会经营管理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被选拔到企业领导岗位。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基本上解决了老化、臃肿的现象。突出的变化,一是年轻了,二是懂行了。据对全国29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的18000名党政干部的统计,平均年龄45岁,41~50岁的占63%,基本上形成了以四十几岁的干部为主体的梯形年龄配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成员占总人数的74%,厂长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9%,比整顿前增加40%,党委书记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81%,比整顿前增加70%,并选用了一批自学成才的干部;每个班子平均6.3人,比整顿前减少1/3;新进班子的占90%。

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工作发展很快。全国试点企业已达到2.2万多个,并取得了初步经验和成效。搞得好的企业,基本上理顺了党、政、工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改变了企业里“党政不分”、职责不明的状况。突出了厂长(经理)在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了生产经营的决策、指挥系统;明确了企业党委的职责,党委的保证监督作用,企业中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健全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了企业的民主管理。企业的生产指挥灵了,经营决策快了,经济效益更好了。在解决“党不管党”的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总之,企业领导班子的调整和领导体制的改革,大大提高了领导班子素质,对企业的整顿、改革和生产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不断发展完善。

经过整顿、改革,在学习推广首钢经验的基础上,以责、权、利相结合,包、保、核相联系为基本内容,实行多种形式经济承包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普遍建立健全起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范围和内容上,许多企业已经从生产第一线人员发展到包括企业领导在内的全体职工,形成了层、线、岗相结合的纵横连锁的经济责任制网络体系。不少企业把发展战略方针和长期与短期的经营目标通过经济责任制层层展开,层层落实,保证了企业方针、目标的如期实现。有的大型企业采取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级分权管理,进一步增添了企业的活力。从分配上看,它已由单纯的奖金分配扩展到工资领域,把职工的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进一步挂钩,开始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实践证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一种综合性经营管理制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改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方面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积极作用。

3.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有所改善。

在企业整顿中,根据加强管理、完善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普遍整顿和加强了基础工作,取得了成效。(1)各种标准的数量增加,水平提高。全国产品标准覆盖率由整顿前的60%提高到80%以上。(2)计量工作有了加强,计量升级活动初见成效。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80%以上,计量检测率达到88%以上,比整顿前提高20%~30%,有4934个企业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不同计量等级标准,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有79个。(3)实行定额管理的面有了扩大,定额水平有所提高。(4)信息工作开始得到重视。搞得好的企业,已初步建立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分析、控制网,利用信息反馈指导生产经营。(5)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日益完善。(6)基础教育工作有较大进展,职工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普遍有所提高。经过整顿,原来基础比较差的企业,基本上扭转了产品无标准、消耗无计量、工时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的“四无”状况;原来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各项基础工作基本上适应了改革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

六项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的基本信息来源,它们的加强为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在整顿验收基础上,各地区、部门开展了企业管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国重点抓了36个试点企业,各省市抓了200多个试点企业。这些企业都制定了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目标规划,开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使用微机辅助管理。

4.劳动组织整顿取得初步成效。

劳动组织整顿由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安置富余人员,到结合“转轨变型”、搞活企业的要求,进行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改革和劳动组织调整,企业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一线紧,二、三线松”的状况有所改善,劳动定额面扩大、水平提高。据11个省、市部门统计,定额面一般扩大6%~19%,定额水平提高5%~16%,四年来,工交、建筑、商业企业初步撤出和安置富余人员300万人。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生产、劳动服务公司,开辟了生产门路,发展了第三产业。所有这些,都对改善企业劳动组织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5.加强了职工队伍的建设,职工队伍政治、文化、技术素质有所提高。

各地区、各部门在企业整顿中,认真贯彻《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取得了成效。许多企业按照《纲要(试行)》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结合一道去做,注意研究解决整顿、改革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保证了整顿、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贯彻《职工守则》、《职工奖惩条例》,企业的劳动纪律有所改善。劳动出勤率一般提高3%~7%,工时利用率提高5%~10%。

职工培训工作有较大进展。据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1982年至1985年9月,青壮年职工文化补课累计合格2038万人,为应补课人数的75.9%,技术补课累计合格1596万人,为应补课人数的74.4%,两者都超过国家规定的60%的低限要求。1983年至1985年全国职工高等学校毕、结业106万人,职工中专学校毕、结业107.5万人。参加全国厂长(经理)统考的近6万人中,及格率达到95%以上,平均得分超过75分。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经委主任已轮训一遍,现已开始第二轮(包括工业城市经委主任)的轮训。这些情况表明,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6.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全面整顿促进了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加强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严格了财经纪律,经济效益普遍高于整顿前的水平。1985年1月至11月和1982年1月至11月相比,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了33.6%,实现利税增长了37.8%,上缴利税增长了18.5%。扭亏工作成绩显著,国营工业企业亏损户由11726户减到4718 户,亏损面由27.6%降到12.1%。商业企业1984年与1982年相比,利润总额增长20.1%,上缴利税增加10.8%,亏损面减少40.2%。企业整顿是经济效益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7.培养锻炼了一支懂得企业管理的、从事企业整顿工作的干部队伍。

这次企业整顿,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次全国性普及企业管理知识的教育活动。通过企业全面整顿,企业广大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知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各级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整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支熟悉企业管理、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干部队伍。据京、津、沪、辽、川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初步统计,四年来共建立各级整顿办事机构7199个,工作人员最多时达44790 人。这是一支十分可贵的力量。企业整顿任务完成以后,这支队伍要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推进管理现代化中继续发挥作用。

经过全面整顿、综合治理,涌现了一批技术进步取得较大进展、经营管理向现代化迈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先进企业。在地区、部门评选省、部级“六好企业”和“先进企业”的基础上,全国拟评选命名200个“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

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在推进企业全面整顿中,做了许多认真细致的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七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探索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路子是十分有益的。

(一)调整和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是搞好整顿、加强管理、搞活企业的前提

四年来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要搞好整顿、改善管理、搞活经营,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在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情况下,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更需要有一个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善于经营管理的班子来进行组织领导,才能驾驭市场,利用价值规律,开拓生产经营的新局面。企业全面整顿取得成效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始终把调整和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放在首位,坚持由新班子抓整顿工作。在调整和建设企业领导班子的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干部“四化”方针,把革命化放在首位,主要看干部有无事业心和创造精神,决不让“三种人”和有严重问题的人混进领导班子,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文凭”与“水平”、“成员素质”与“群体素质”、“年轻化”与“合理年龄结构”的关系,强调工作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班子在年龄和智能上的合理搭配,提高整个班子的群体效能。在考查和选拔干部上,把组织考查同群众推荐、评议、选举结合起来,使新班子具有比较坚实的群众基础,改善了干群关系,调动了广大职工推进改革、改善管理的积极性。在进行组织建设的同时,结合整党,端正经营思想和经营作风。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和对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实行全国统考,提高了新班子的政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推进改革、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和经济责任制同各项专业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基础工作是否健全、扎实,直接影响到专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经济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和专业管理紧密结合的一项综合性经营管理制度,实质是以统筹方法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通过科学地组织生产和贯彻“按劳分配”,保证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完善经济责任制也离不开健全、扎实的基础工作,而强化基础工作又必须在推行经济责任制中才能落实。许多企业的经验证明,基础工作越扎实、经济责任制越完善,越能有效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搞得好的企业,都认识到一切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工作之上的,基础工作已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源,过去那种小生产的传统经验管理方法和基础工作,已经不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必须尽快改变基础工作长期薄弱的状况。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持之以恒,在推进改革、实现管理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基础工作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体系。

(三)坚持整顿与改革相结合,是改善管理、搞活企业的有效途径

整顿和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搞活企业,发展生产力。把整顿同改革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就可以互相促进,提高改革和整顿的效果。一些整顿工作搞得好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坚持把整顿、改革结合起来,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指导。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改革、扩权,为改善管理、搞活企业创造外部条件;同时搞好企业整顿工作,又为推进改革、搞活企业打好基础,创造内部条件,整顿、改革都取得明显的效果。四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整顿同改革结合起来之后,才有效地解决了整顿中的“碰硬”问题。例如,通过试行厂长负责制,推进了企业领导班子“四化”进程和思想、作风的建设;通过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改革和完善,进一步搞活了经营,挖掘了企业潜力,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使整顿劳动组织有了新进展,加强定员定额工作,广开生产门路,发展第三产业,妥善地安排了富余人员。

(四)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是端正企业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可靠保证

四年来整顿、改革的经验证明,两个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在企业全面整顿中,凡是改革、整顿搞得好的企业,都是坚持了“两个文明”一起抓,取得了好的效果。一是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企业始终坚持正确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靠真本领挖掘潜力,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四化建设多作贡献;二是企业党委加强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应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按照党的方针政策解决整顿、改革中各种思想问题,加强对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理想纪律教育;三是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在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紧密结合改革和开放,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感染力、说服力、战斗力;四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注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组织的助手作用和党、团员及先进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组织领导,是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企业整顿任务的有力保证

企业全面整顿、综合治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的各个领域,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系统的、科学的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如期完成的。一是不断端正指导思想,始终把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全面整顿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个中心,结合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提出新要求,以此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保证了整顿工作方向正确、内容充实、效果显著。二是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工作协调。从国家、地区到企业都成立了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健全了办事机构,固定人员抓企业整顿工作。人事、劳动、财政、工会等有关综合部门,分工负责,工作协调,步调一致。三是有规划,有步骤,责任明确,狠抓落实。对企业整顿工作也实行了目标管理,以中央提出的1985年前把现有企业整顿一遍为总目标,从部门到企业层层制定规划,层层落实责任,建立了分级分工责任制度。四是制度健全,措施有力。各级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多数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验收进度通报制度。全国企业整顿领导小组,从1982年起,坚持一月一次例会,定时召开,从不间断,一次着重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及时交流经验,按月通报整顿验收进度。各级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对整顿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做了大量的工作。五是坚持严格验收。验收是整顿工作的最后工序,没有严格验收,就没有整顿工作的质量,就会产生前紧后松、图形式、走过场的弊病。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五项整顿工作要求,都制定了整顿标准和验收细则,并坚持按标准进行整顿验收,没有完全达到标准的,限期补课。同时对验收合格企业定期复查、回访,“回生”严重的,坚决撤回“合格证”,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整顿的质量,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地完成整顿任务。

总之,企业全面整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对今后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对企业整顿的成果估计过高。就目前我国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来说,与1982年整顿前相比,确有很大提高,但从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从当前大中型企业的情况看,我国多数企业素质仍然不高,管理仍很落后,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方面远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走上现代化管理的轨道,还有相当的距离,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1)不少企业领导班子知识结构还不尽合理,懂技术的多,缺乏经营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和经验,一些企业党政班子年龄结构没有形成梯形配备。少数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2)相当一部分企业基础工作薄弱,经不起客观条件变化,特别是市场变化的冲击,产品质量差、物质消耗高、安全状况不好、经济效益低。(3)职工队伍素质不高,不少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和财经纪律松弛的现象。(4)一些企业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薄弱。(5)整顿工作发展不平衡。就整顿工作来说,由于地区、行业的情况不同,企业的基础不同,发展也不平衡。据今年下半年复查结果:整顿、改革搞得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约占40%;整顿、改革有成绩,经济效益有增长,情况一般的企业约占50%;整顿有“回生”,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约占10%。原因是不少企业的整顿工作带有一定的突击性,图形式,搞花架子,验收后又不重视抓巩固提高工作,个别企业甚至在整顿中弄虚作假,验收中蒙混过关,或者请客送礼,骗取合格证,使整顿工作走了过场。因此,继续巩固发展整顿成果,全面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全国党代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加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心任务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提高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此,几个月来,国家经委和各地区、各部门根据赵总理的指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目前正在起草“七五”期间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文件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准备提到明年初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讨论。下面我就如何巩固和发展企业整顿成果,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讲几点初步意见:

(一)“七五”期间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初步设想

“七五”期间加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要在认真贯彻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为中心,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作为主攻方向,打基础,上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能基本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为后十年的经济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七五”建议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准备采用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办法,由国家制定分等级的企业管理标准,企业根据规定标准制定升级规划,开展升级活动,各地区、各部门根据企业达到的管理水平,定期给予定级。

“七五”前两年主要是抓巩固发展企业整顿成果,推进企业内部改革,继续强化企业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加强安全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七五”的后三年主要是推进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人才现代化。基础好的企业要先行一步。

(二)1986年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1.认真学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企业管理的认识。

改进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全过程的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基础差的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基础好的企业也同样需要加强管理,否则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装备也是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党的代表会议文件,进一步端正管理思想,正确处理技术进步与管理进步的关系,转变那种只注意改造引进而轻视管理的倾向,推动技术和管理两个轮子同步运转;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转变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忽视效益的倾向,树立以质量为基础求效益、以效益为基础求发展的思想;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转变那种眼睛向上,争投资、争项目、争免税让利的倾向,把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作为提高企业素质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眼睛向内,挖掘内部潜力,向管理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

2.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改革。

首先要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各项规定,为加强经营管理创造外部条件。要认真总结厂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经验,坚持进行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推行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厂长(经理)、党委、工会三者关系,建立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要继续搞好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各项管理制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体系。

3.要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作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攻方向。

企业的生命力,取决于产品的质量。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使产品经得起国内外市场的检验,在竞争中上水平、求发展。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加强物资管理,狠抓降低物质消耗,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技术设备先进和管理好的大中型企业,在五年内主要产品和物质消耗指标不仅在国内要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要跻身世界先进企业的行列。

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积极推行管理现代化。明年,要结合工业普查,继续抓好六项管理基础工作的健全、完善,逐步做到先进、准确、齐全、配套,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要加强企业的班组建设,开展创优秀班组的竞赛活动,增强企业肌体的活力。要大力推进管理现代化工作。所有企业都要逐步学会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和价值工程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使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条件比较好、管理先进的企业,要按照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人才的现代化,逐步建立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管理体系。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明年要结合企业整党,端正经营思想,纠正不正之风,对职工重点进行理想、纪律教育,树立良好的厂风厂纪,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要改进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科学化,生动活泼,富有成效。要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形成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5.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实现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关键在于人才的现代化。从明年开始,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工作,要继续进行第二轮省、自治区、直辖市经委主任、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的知识更新轮训,用三年时间把国营工业企业的厂级干部(主要是厂长、书记)培训一遍。明年内基本完成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统考,各地要认真抓好统考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明年,各地区、部门和企业都要按照“七五”期间生产发展和加强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对各类人员的培训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各级管理干部和职工进行各种文化、业务学习,使干部和职工的文化知识、业务水平能够适应管理现代化的需要。要大力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工作,提高班组长的技术业务能力。同时,要做好大中型企业的智力引进和选派人员出国培训工作。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企业管理升级目标的实现

1.制定规划,明确标准。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明年上半年内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的企业管理升级的五年规划,提出奋斗目标和分阶段的实施计划。“七五”头两年要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措施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分等级的企业管理标准制定行业和专业管理标准。非工业部门根据这个精神,相应地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分级管理标准和升级办法。

2.对管理先进的企业实行鼓励政策。

管理先进的企业,国家将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自主权,让这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有更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改造能力,走在四化建设的前列。对于管理不善的企业,在评选优质产品,实行原材料、能源节约奖等方面给予某些限制。

3.建议成立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

为了适应“七五”期间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根据四年来企业全面整顿工作的经验,拟申报党中央、国务院成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有固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下设办公室,以原全国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基础,充实组建,负责指导、统筹、协调、组织全国有关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固定机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列入国家行政序列,固定编制。有条件的企业也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现有的各级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不能撤销,人员不能解散,在新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成立前,负责组织领导企业管理升级工作。

最后,我再强调一个问题。就是要继续抓紧完成尚未整顿合格企业的整顿验收工作,包括个别没有验收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凡是没有完成整顿工作任务的地区、部门和企业,还要继续抓紧工作,仍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决不能因全国性企业整顿工作基本结束而放松领导、降低标准。整顿工作有“回生”的企业,要抓紧补课,巩固和发展整顿成果。

同类推荐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中)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中)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全脑超能大学习

    全脑超能大学习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幸福冲击波

    幸福冲击波

    是时候来一次“向幸福出发”了,是时候思考“什么是幸福”了。只有看清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厘定未来道路的方向,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和能要的,才能够把握幸福的真义。幸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幸福,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社区,幸福的环境,幸福的企业,幸福的城市,幸福的国家。
热门推荐
  • 王源一场未定的缘分

    王源一场未定的缘分

    一场车祸,得知自己并非亲生父母亲生……“你好,楚钰彤,我叫王源!”某人用着特有的薄荷音向同学介绍着自己是什么,让他们两次邂逅?北京音乐学院的生活,让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可自己终究不是那个公主,注定了只能是他生命中一个无关紧要的过客爱情总是会使人失了理智,失了方向,而时间总是会慢慢治疗你心中的伤痛,总是会让你输的一无所有……他突然的离开,他对她默默的陪伴以及让她不敢相信的亲生父母竟拥有百亿资产,可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成为历史?从此,她该何去何从?
  • 神级无敌医神

    神级无敌医神

    李峰身怀神奇医术,奉命下山寻找未婚妻,却惹下一身麻烦……
  • 初恋住隔壁

    初恋住隔壁

    如果初恋不能好好的走到最后,分手了,不是应该老死不相往来的吗?为什么秦默觉得她的初恋没这个觉悟。一不小心住到他隔壁,就要时不时帮他挡烂桃花,一不小心捡到他家钥匙,就要时不时去他家收衣服喂猫,一不小心气走他的追求者,就要拉她顶上,结果奸情从此起.....
  • 月霸天星

    月霸天星

    群星璀璨,明月降世,,一统天星,万世不朽。
  • 我们与时光的约定

    我们与时光的约定

    那时的我们开心会笑,难过会哭,不懂伪装,不会假装,以为说出的都是誓言,许下的都是约定,我们以为时光会善待长情的人。岁月绕不过人心,饶不过人性。
  • 重生之后知后觉

    重生之后知后觉

    杨慕白二十三岁成婚,成为帝都皇后。四年后发现恩爱婚姻,实为一场精心编织的骗局。为活命,通过半年布局和父亲还有发小张将军的帮助下。顺利假死逃离皇宫。在宫外自由游历三年,她见过穷苦、低层百姓挣扎求生存,也见过帝都壮丽河山。心胸豁然开朗,不再纠结个人小情小爱。皇帝在杨慕白离宫后,发现自己早已对她情根深种。通过多番努力,终于把杨慕白寻回皇宫欲重新开始……杨慕白通过自身的努力与重重苦难,影响及帮助皇帝守住江山。本小说分为两部,上部主要描述爱恨情仇,下部主要讲述家国天下。
  • 少时晴空

    少时晴空

    讲述了江城的一群少年,在青春懵懂之际,所发生的一幕幕。但同时,在他们的身边又发生着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 穿书后我只想当影帝影后

    穿书后我只想当影帝影后

    闻锦简直哭笑不得,她不就是无聊翻开了编剧大大早期的作品看了一遍吐槽了一个反派几句?怎么就华丽丽的穿书了?还是得女扮男装的炮灰特助,后期竟然还会黑化!!!算了,天大地大,活着最大,配角法则,离男主女主越远越好,闻锦打定主意就严格执行。不过怎么招惹了这么多的桃花!!!离她远点,她还想活着体验一把拿影帝的殊荣呢。简介无能,宝宝们凑活看吧,嘿嘿嘿………
  • 序列4号

    序列4号

    一个从牢笼中逃出的孩子,拥有倾世的才能,但是眼下之急是.....他能不能从这个“牢笼”中活着出去,自由与囚禁,哪个是未来?
  • 星幻灵族

    星幻灵族

    因被诬陷而被废除修为的绝梦星罗·煞,在遇到一些机缘后重新开始了其的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