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5700000028

第28章 无得无说分(1)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请注意第六品

这一段经文是对第六品的进一步肯定。基本意思,在解第六品时,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任何一个粗通语文的人,都会明白,这一品经文,正证明我们对经文第六品的解释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我们对《金刚经》的阐解,也就早说完了。如来的大愿你知道了吗?知道了,行了,完了,好好去生活,去恋爱,去娶妻生子,去吃喝玩乐,去努力奋斗,去争名夺利......这不是劝人为恶吗?

有人会说,你若是正法,就应该如南老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南老不是说了,今天的社会是:“站在物质文明的发展来说,时代愈来愈进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来讲,愈来愈堕落,是退步的。迟五百年人的智慧变得越来越低,到了末法时代,人十二岁就可以生孩子,脑袋非常发达,四肢和两手脚越来越小,极聪明而没有智慧,草木可以杀人……”好可怕,世界末日何时到?

我不知南老先生说的这种景象与第七品的“诸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如何相呼应?佛学,一切圣贤之学,全是无用。佛学、诸贤圣之学,传了数千年,而人类的道德还是越来越堕落?!要这些学问,要这些大废话干什么?如果我理解得不错的话,在南老那里,东方诸圣贤的着作,莫过是一种道德教化,只有这种道德教化才能挽救人类,挽救生命。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依南老的观念,人类的整体、生命的整体是不可救药的,东方文化强调道德教化,就是能救多少救多少,使这些个别人、个别生命成佛成圣贤,在末法时代到来时,人类与生命界不至于全军覆没。

一切都是孤立的,一切都是相互不联系的,一切都是个别的,这就是南老全部思想的哲学底蕴。南老不知注意到没有,这样的哲学底蕴,正是以承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前提的,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金刚经》以及佛学以及东方文化的根本原则。

正如我们解第六品时所说,“持戒修福”也好,从“持戒修福”发展到理解诚信佛学和佛的大愿也好,乃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好,人们能见到的“宇宙—生命”系统中的一切道德美德,其基本性质应是这样的:

第一,这都不是专门隶属于某一个个别生命的,而应是法身本有,“宇宙—生命”系统本有的“德”。

第二,这种法身本有的“德”,只有待因缘成熟后方能显现出来。因缘成熟,也不是某一个生命自己的努力而能成功显现的,必须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总体因缘成熟以后,才有可能作为报身显现。因缘不熟,劝善是无用的。能有人劝善,说明这种善作为一种“德”,其显现的因缘已经成熟,正如第六品所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这段经文,是从化身的角度说的,是说这个化身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如果从报身角度说,是无量千万佛一起救他的因缘,其实这里既不存在化身的种善根,也不存在诸佛齐救度。关键是“宇宙—生命”系统,法身本有之“德”的因缘熟了,在生命与生命的相互交合、碰撞、融汇、斗争……诸如此类的运动形式中,因缘熟了,法身本有之“德”也便显现了。没有这种“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因缘的成熟,任何劝善修德都是虚妄的。但是,这种“德”一旦成熟显化,便会遍布整个系统,不会只是个别人的专利。这一切,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便是“历史的进步”。

第三,个别人有了这种“德”,这种“德”本身也不会是孤立的,“德不孤,必有邻”。作为报身,它会直趋完满,所谓圆满报身,一是此德会成普遍之德,二是此德会为法身本有之德即“至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释迦看来,在他以前的“宇宙—生命”系统中显示出来所有的“德”,都为他的出现作了铺垫,参看《佛说无量寿经》中关于阿弥佛成佛过程的介绍,阿弥陀佛是“摄取二百一千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才成了佛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不是作为人们主观妄想中的道德教条存在的,是为佛学最终救度生命作铺垫的,也是“宇宙—生命”系统“进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步。我们不反对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这不是究竟,最多不过是一种修福的手段,是历史进步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普度众生的根本手段。

第四,“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完全不必杞人忧天,现在已不存在什么“末法”“末日”,“末法”“末日”如果有,也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运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低潮,这个低潮正是为下一个高潮作准备。物质文明的进步,必然伴随的是精神文明的真实进步。举一个例子,如今的生物动物保护不是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吗?人们已经慈悲到了动物,这不是释迦“舍身饲虎”的美德的普遍化吗?这不是“普度众生”的具体化吗?只有那些既不懂历史辩证运动的道理,又把中古时代中国旧道德当作“天理”不变的道德律令的人们,他们的观念太陈腐了,所以才会说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堕落了,才会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分割开来。再说,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从根本上说是“宇宙—生命”系统固有之德的体现,两者的区分,是人为的妄想区别,二者本来是一体。认真读一读四十八愿,西方极乐的吃喝玩乐不是达到了极致了吗?释迦并没有把这些东西排除在生命存在之外。

教化是佛学的根本吗?

南老的讲经实在叫我们不好说,许多地方开始讲得好好的,往下一延伸就变味了,又回到他那“善护念”上去了。

第七品很明显是指第三品灭度一切众生大愿说的,是在进一步解释。我说了要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这是法吗?你可以拿去用吗?对不起,无有定法,你用不了,也拿不走,什么也没有。你说这是一句空话也可以。既然可以把这句话当成一句空话,我也就没有得到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身没有什么规定的内容。

南老接着讲没有出世与入世之分,佛法不离世间法,同时又引了《法华经》讲的“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等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既然如此,还讲什么?还要佛学干什么?不是废话吗?

正是由于南老把《金刚经》分割得支离破碎,面对经文中的“无有定法”四字,面对“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等等内容,南老无法教给我们如何掌握这种“心法”,如何动用这些“非法非非法”来修行来善护念。这一切太玄妙了,只有我们这类修到家的人可以做到,你们众生还是受苦去吧。

不光是南老一个人,许多解《金刚经》的人,就是不注意《金刚经》全经的贯通性,上下文的衔接性,单讲一段,单讲一句。结果,《金刚经》被割离成了破碎的用“心”方法,就是这样,有些地方也无法讲通。像第七品“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无有定法”,就根本不可能牵强为人类可用的“心”法。

南老忠于自己的思想,把《金刚经》全当成一部做人的道德教育书,凡讲不通的地方,全拉到这一点上。你听南老是如何讲“无有定法”这四个字的吧!

“什么叫定法?佛说法等于一个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办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骂你是教育,有时候奖励人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你难堪也是教育……”

释迦的水平,就是教育家?!因材施教,并不能真正解通“无有定法”,方法上可以因材施教,内容总是一定的吧?南老说是“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门打开就对了”。打开什么智慧的门,智慧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释迦想让众生明白什么?这不还是“定法”吗?

佛学不是诡辩学。

南老最后还是落到了一个“应无所住”上,也就是做人不要执着,随方就圆,随遇而安。这就是佛学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在东方文化中相对消极一些的道家学说,也不会如此消极。

东方文化到了这里,真是走到尽头了。

我们把南老在这一节中的观点排列一下,人们可以认真摸索一下南老的思路。

“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至于说成就的过程当中,修持方面的难易的不同而已。这也就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的重点。”

实相,就是“形而上道”,即总规律,绝对理念、理念……还是哲学。

再看:

“佛所说法,如果认为有个法可得,有法可取,那就错了;如果认为佛说法都是空,无法可取,更错了,所以说法者非非法。”

“这并不是说非法就是对的,不执着就是对的,如果你说这个人什么都不执着,你已经执着了,执着了一个不执着,所以非法非非法。”

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被我们的大师们推到了这种“五里雾”中。与其这样,人们还不如去死心念佛,死心持戒,死心行善,这还有个抓挖处。今天许许多多学佛人的境况便就是如此。

最后连教化也没有了,就是非法非非法!?

关键是不知“愿力身”是什么,也就是不知“佛”是什么,“如来”是什么。

“非法非非法”

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很简单的,别被那些玄玄乎乎的东西吓住了。

“非法”,不是法。不是你可以把握的修行成菩萨、成佛的具体方法。修成菩萨、修成佛没有什么方法,什么入定、念咒、念佛、打坐、持戒……都不是。

可是你也不能说没有法,法还是有的,你掌握不了,也不需要你掌握,你能掌握的就不是法。

这里还是从释迦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说起。是因缘决定人心,不是人心决定因缘。在释迦这里,这个原则永远不会颠倒,而后来讲经的人都颠倒了这个关系,所以就无法理解“无有定法”“非法非非法”的道理。

同类推荐
  • 道家智慧一点通

    道家智慧一点通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一个哲学命题——终极拷问。我到底是谁?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宇宙究竟是什么?而这个到底、究竟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在思辨分析中锻炼着我们的思维和大脑,从而使我们产生智慧,这也是道之为道最有趣的地方。不过经过这一番思考追问,虽然没有得到答案;但是你会发现你变得豁达了,轻松了,透亮了。这就是“道”的道理。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热门推荐
  • 神殇·赤地

    神殇·赤地

    泊钧身为被世人鄙弃的溟妖,天生妖异能祸乱人心,不甘被关牢笼,奔逃被一路追杀,在草滩中被绍原捡回取名。绍原连累兄长,为泊钧欺瞒世人,背弃父亲,城破逃亡途中被父兄扔下马车,成为家族弃子。两人更与昆仑公主渐函情愫暗生。然而后来兵临城下,绍原被泊钧割断手筋,渐函亦遭泊钧背叛而独囚雪山深处,三人从此分道扬镳。篡朝,异变,阴谋,报复,战乱接踵而至,只期冀自由的两个少年,身不由己被卷入家国朝堂的波诡云谲。曾相互纠葛与背叛的生命,最终各自走向重生。
  • 天降孽徒是戏精

    天降孽徒是戏精

    “春天了,三月天,发春了呗。”“三月天,开春了,你喜欢上你徒弟了呗。”“噗噗,师徒恋。”这是百里凌霄收徒之后感觉自己不正常,好友给出的病因。呵呵,想他堂堂玄灵大陆第一人!三尊之首,怎么会喜欢上自己那只会惹祸招桃花的孽徒呢!孽徒冷茯苓:“emmm嘤嘤嘤!”“爱徒,一日为师终身为夫这可是你说过的。”冷茯苓:“真香!”“爱徒,为师想让你当自己的师母。”冷茯苓:“真香!!”“茯苓,既与我在一起了,便不可离其他男子太近,女子也不行,不然我会吃醋的。”百里凌霄继续道。冷茯苓:“真香!!!”【1V1爆笑双洁甜宠文】【这是一个鸡毛小气毒舌腹黑坑货上尊跟着自己徒弟越走越偏的甜宠故事】
  • 命运在此起始

    命运在此起始

    没有金钱,没有利益,没有权利,没有游戏,他们有的,只是青涩和美好…
  • 生来异类

    生来异类

    FXXKTHEWORLD.我们生来就是异类。
  • 地产时代

    地产时代

    从农村出来初中毕业的雪梅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里立足,买车买房走上人生巅峰。现实中表面的风光还是难以摆脱被人鄙视的身世。
  • 乱世赞歌之冰琴谣

    乱世赞歌之冰琴谣

    一个充满和平时代的背后,人们却看不到鲜血铸成的匕首刺向这脆弱的和平,古老的种族一个个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场上古征战令人们回忆起当年的战争,一把琴,一支萧,一句话,一段孽缘,一份记忆……都令人为之恐惧,可谁能想到当年引爆乱世风暴中的那只蝴蝶再次出现。
  • 仙门守

    仙门守

    穿越非我所愿。是命运?还是偶然?孤独的我,在这陌生的世界又能做什么?唯有寻一个目标,肩一份责任如此,才能证明我活过一回
  • 定北王旗下第一谋士

    定北王旗下第一谋士

    周然穿越到异界,本想做个混吃等死的下人,结果出乎意料的加入了定北王的智囊团……
  • 女王大人爱上你

    女王大人爱上你

    她是神域女帝及万千宠爱于一身,却爱上了他,他只当她是一颗棋子,当所有人谋反时只有她站在他这,可他义无反顾的放火烧了宫殿和傻傻的她,她涅槃重生,苏醒后性情大变。
  • 重生末世之我为战神

    重生末世之我为战神

    重回十年前,大灾变爆发前夕......梁勇决定要好好珍惜老天给他的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