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9800000013

第13章 掌握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方法与路径(2)

“感恩”铺就的是人的情感世界之善的基石,倡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义务,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伦理守则之一,是对他人对自己道德和爱的付出的感激之情和回报之举,是对个人人格修养和道德操守的基本要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知恩图报的观念作为道德信条印刻在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众文化当中。但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提倡的感恩回报的道德,绝不是不分是非原则的江湖义气的回报论,更不是狭隘的个体之间利益的简单交换,而是在法律和社会公认道德规范约束范围内的、彰显于私德范畴又能超越了私德狭隘性的感激与回报。

“仁爱”是道德层次高于感恩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宝贵情感,仁爱思想既是孔孟及儒家思想文化基础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走向,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孔孟思想体系中“仁学”的内涵很丰富,但主要都强调为“仁者莫大于爱人”,“仁者爱人”。传承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仁爱”被演绎成为:立足于修身——“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完善主体的“仁爱之心”;“爱人之举”集中体现在血缘亲情之中——“亲亲”、 “爱亲”,推衍到亲情之外——“爱人”、“爱物”、“泛爱众”;其践行上主要通过“忠恕之道”实现的——诚心以为人、推己心以及人、推己及物。仁爱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人性认同的基调,既为人们提供了“人伦日用”的现实此岸效用,又具有了“安身立命”的终极彼岸价值,在仁爱思想基础上和仁爱大同理想基础上,共同构筑了传统社会无数人的精神家园。现代社会生活的高速快节奏和激烈竞争往往是人们向内心看得少了,向外在看得多了,对物质有形的东西看得太重了,对精神无形的东西看得太轻了。反映在公共生活领域便是道德理想消失了,道德观念淡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淡化了,甚至变得冷漠和残酷了。现代人公德的失落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爱的陨落”,因为爱的终极追求的丧失和爱的情感的淡薄,纵容了欲望的放纵、消解了社会的道德规范、破坏了个体心理世界的平衡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所以要弥合人们的公德家园必须从“呼唤爱的回归”人手。仁爱思想被人接受和内化后,体会和肯定的是对自我的精神鼓励、价值认同和心理上的平衡,实现的是自我的和谐;超越的是人与人之间弱肉强食的竞争,取而代之的是爱心的付出与传递,实现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推己及物,普及自然众生,体会的是爱的升华,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公德教育需要做的便是把曾经私德范畴的仁爱推延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类社会公共领域需要一种仁爱的广泛推延。

黎巴嫩诗人、作家纪伯伦曾说过:“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感恩仁爱的传递也是对自由、物欲、竞争产生破坏力的最有效的消解。如果现代人都能常怀“感恩、仁爱”之心,常行“真诚回报、爱人爱物”之举的话,我们相信其所实现的一定会是心有所安、生有所得、活有所乐——自我价值将得到最大的实现;也会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而成功于世、爱及他人而惠及社会——社会价值得到的最大实现。若众多社会成员都如此“仁爱”的话,带来的也是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纯正的社会风气,稳定而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

其三,尊重宽容的胸怀培塑法。尊重是指要本着接纳的心态把对方看成如己的、独立的、自由的、平等的个体,尊重对方的人格与自尊心,尊重对方的权利与利益,不违背他人意愿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公共交往过程中礼貌地对待任何一个交往个体,社会中的每个人作为类存在和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分子,有着平等的生命权、健康权和不容亵渎的人格权。财富的大量占有、社会地位的高踞、衣着长相的优越并不意味着拥有更多、更加优越于他人的人格尊严和最基本的权利。

关于宽容,《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认为是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汉语语境中通常被理解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把宽容理解为:应尽量本着一种接纳、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问题,容许别人有不同于己的判断自由和行为表现,对于他人的无意的冒犯和不当行为给予容忍与原谅。基督教中主张的“忍耐’’和佛教中的“慈悲为怀”,都包含了宽容的理念。宽容化解的是一触即发的冲突,消除的是“冤怨相报”的无尽烦扰;宽容放弃的是耿耿于怀,解放的是快乐的心;宽容增强的是坚韧的耐力,锻造的是宽广的心胸。

现代社会中一方面是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彼此之间的利益博弈频繁;另一方面人们的民主权利观念和尊严意识觉醒,所以公共生活中的人际矛盾和冲突也会相继增多,解决不好的话,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便可能引发双方都无法预料和挽回的损失。所以在现代公民教育中,要引导人们学会用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去彼此交往、理智地处理矛盾。“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古老箴言,体现的绝对不是卑微与怯懦,而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和博大的胸怀。

公德习惯养成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社会公德教育最终也是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养成自觉的道德习惯。所谓公德习惯是指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由于长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修养而形成的公德思维和公德意志,并促使其产生自觉的、经常性的、稳定的道德行为特征与表现。公德习惯是建立在个人道德修养基础之上的,综合分析现代人公德习惯的养成,需要社会个体自身首先要经历一个“内省”、“慎独”、“推己及人”、“积善成德”的过程。

要坚持运用“内省慎独”法。“内省”与“慎独”在传统文化中都是古代儒家典型的道德修养方法。“内省”指的是自我内心的省察。孔子很早就提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①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继承总结出了“内省、自讼、思过”的修养方法,类似于基督教的“忏悔”和佛教的“闭门思过”。其实质都是t?反求诸己”,即将道德审查与拷问指向自己内心,其作用在于唤醒“本心”,律己而行。

“慎独”源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它强调的是在无人监督时,更加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信念,非常谨慎地小心,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坚持慎独,就是提高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防微杜渐,使自己道德品质逐渐走向高尚。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都是外在的,对社会成员的道德约束是他律的。而且规范毕竟靠人去实施贯彻,执法和道德规范的维护者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每一个人,违背社会公德规范的人也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惩罚和告诫。所以社会公德规范的有效贯彻执行,实质上只能寄希望于社会成员实现道德规范的“内化”。这就需要引导人们养成“内省慎独”的思维习惯,靠自律的内心道德信念,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其二,要坚持运用“推己及人”法。推己及人的思想渊源,来自于先秦的孔孟思想。‘‘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忠恕之道”的高度概括。“尽己之谓忠”,就是说“忠”要诚心诚意主动地与人为善。“推己心以及人,要如己心之所欲者,便是恕”,也就是说,“恕”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去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孟子后来提出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实质上也继承了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亲亲”是仁爱的基础和摇篮,“爱人”是仁爱的中心和主体,是通过仁爱情感之推延,而实现“血缘围栏”的突破,从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

现代社会的利益意识和功利趋向使众多人个人本位思想日益严重,遇事以自我为中心,以利益为出发点,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很多人变得麻木不仁;面对欲望的膨胀,很多人丧失了最起码的同情心。他们缺乏的不仅仅是道德的操守,其实很多时候缺乏的是一种思维——推己及人的思维,也可以理解为“换位思考”的思维。如果在公共生活中具有“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的道德情感,就可以做到自己有所通达,也应帮助别人有所通达。同理,在公共生活中,人们如果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情操,那就会做到自己不希望得到的,也不会加给别人。可见,“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值得重视。

在公德教育中,我们需要培养起人们的这种推己及人的道德良知,使其在公共生活中能习惯地认识到:自己不希望被伤害所以就不要去伤害别人;自己要获利收益,也要让别人获利收益。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自觉维护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良好的惯性思维引发的必然也会使道德的常态行为。

其三,要坚持运用“积善成德”法。《苟子?劝学》中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它揭示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其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是说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亦契合于当前的社会公德教育。以往的公德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育宣传起点过高而脱离实际”、“教育内容宣传暴风雨式来去匆匆”、“教育者慷慨激昂宣传与自身践行分离”等等,这就说明社会公德的教育还有很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所以,当前的社会公德教育要尝试着从宏观布局着眼,而在微观实施上下功夫。而从身边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号召人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身体力行: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弃物,不说粗话脏话,文明诚信,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设施,保持公共卫生等等。

朱熹在《尚书?说命中》说过:“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功夫全在行上”,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点滴积累中才能使公德规范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习惯;从教育者角度讲,要躬亲示范从自身做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教育者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才能有资格教育别人,“向善修德”,才能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善成德”践行习惯的养成必会引领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的公共道德。

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路径

前文我们明确了科学的公德教育,是建立在对道德规范的良好认知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浓厚的道德情感支撑下的、是建立在良好道德习惯养成和自觉约束基础之上的。在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基础之上,社会公德教育理论上应该运用的教育方法——“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与否”、“教育的工作方法得当与否”、“教育的对象选择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决定了教育行为能否取得实效。

所以,在公德教育现实实践过程之中,要在遵循公德教育一般规律基础上,明确合理而科学的教育指导理念、探讨出现实而有效的教育方式,抓好影响教育实效的几个关键性群体,如此才能找到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良途佳径。具体而言,则要求我们在教育方式上,要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公德“内化”与“外化”相结合。

教育方式追求的是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因此在社会公德教育的现实推行过程中,要求我们遵循一定原则——应该坚持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规范内化与规范外化”、“内部环境建设与外部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协调配合、相得益彰,进而使公德教育有实效,起到教化公众、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

(一)社会公德教育要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公德理论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理论总结,其构成既包括继承、扬弃本国前喻文化中的公德观念规范,也包括创造与自身生存的客观环境相适应的公德理论,还包括对异族异国同喻文化中的公德教育理论的借鉴吸收。公德理论归根结底是来源于人们客观的道德实践过程,但一旦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影响着后续的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和人们道德观念的变迁。没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主流的社会公德理论作为公德教育的指导和人们行为的向导,人们的观念就会发生紊乱,社会也会变得混乱,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文明的方向。但仅仅有理论完善、推理严密的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也是不可取的,那样公德理论教育只会流为“说教的摆设”和“空洞的形式”,根本难以发挥其教育社会公众的目的。

同类推荐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无中生有——中国人的诬陷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人的诬陷往事

    本书之对历史做一番研究,以求找到破解诬陷的秘籍,让天下所有的诬陷者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藏身,无所施展其技。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本书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展开阐述,即打造师德魅力、储备专家水平的知识、教研相长、在反思中成长、凸显创新等。全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多鲜活的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
  • 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教改典型案例

    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教改典型案例

    《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非常注重实用,包括:教改典型案例、校园暴力防范、校园管理制度、校园心理诊断、学校管理表格大全、学校管理制度大全等图书。
热门推荐
  • 系轻风

    系轻风

    [花雨授权]当年抢走这三岁的小妞,不过是为了惩罚她父母,她对他根本不具任何意义——好吧好吧,他承认自己是有一点点恋童癖,可绝不代表他会接手这小娃娃当老婆!啥?长大的她居然强逼他娶她?给她下摄魂术,让她忘记过往吧……
  • 我才不是疯子科学家

    我才不是疯子科学家

    一本披着二次元的实际上是把作者各种奇妙的幻想强行结合到一起的书/如果你喜欢看那种稀奇古怪的有趣的,那你可以看一下/如果看到好看,记得给票票哦/新手写书/周末更新/双更/
  • 大学生村官必读

    大学生村官必读

    本书定位于大学生村官所需的知识结构,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与农村改革和建设密切相关的各种知识。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篇、基层建设篇、农村事务篇、经济管理篇、防腐拒变篇,全面实用,可操作性强,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浊流天下

    浊流天下

    做那清流如此难,为何还要做?不如以浊流而行天下。
  • 人族纪实

    人族纪实

    史前时代,是万族并起的年代!在诸多林立的种族之间,人类太过渺小了...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有多少豪杰为了种族繁衍毅然站出身来...又有多少人杰,无奈的凋零在历史长河...一个种族的兴起,又该付出多少泪水与鲜血?这个时候,一个意外出现的人,来到了这片没有历史记载的年代!
  • 悍匪的巅峰

    悍匪的巅峰

    胡匪,现代社会都市中一个东北老土匪的后代。家里有个大智若妖的老太爷,经常被他评价老而不死是为贼也!还有个手握千门主将牌位的老仆人,掌握世间千门八将,精通各路奇淫技巧!在被这两位古董级的妖孽人物教导了二十年之后,他的武力值和智力值都堪称极其的拉风。当时老瞎子只说了一句话:你们老胡家天生就有当土匪的命格。外界人尊称半仙之才,天也要妒,他说的话还从来没有没应验过。
  • 不正常学者的万界行

    不正常学者的万界行

    “墨云,放下,这东西不能吃。”“可是我看他吃的挺开心的!”墨云紧了紧刚刚从人类手中收集来的耳屎。“那是鼻屎!”“哦?”墨云听闻若有所思。“那...”“也不能吃!!!”......这是一个学者探索世界的故事。(本书未设有刹车制动系统,请各位乘客酌情上车。还未满14周岁的......)温馨提示:道路千万......
  • 今夕何夕——你都如何回忆我

    今夕何夕——你都如何回忆我

    十年后虞然又回到A城来,带着战功赫赫,像是一个女王,涅槃重生之后,那个软弱天真的虞然被她自己亲手扼杀掉了,重生的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商业奇才,是一个让仇人闻风丧胆的对手。卞子芩在守着虞然的食物,默默的等着她回来,这一次他要像一个勇士一般保护自己的公主,只是十年前没能守护的人,十年后还需要吗?
  • 莫大叔身旁有个小娇妻

    莫大叔身旁有个小娇妻

    传闻,莫少找了个女朋友,将莫少的冰山好友嫁了出去,将大萝卜嫁了出去,将自家亲妹送了出去莫少顿时不开心了“简简啊,那我呢?你不打算分一个给我吗?”沈大小姐沉思了“唔!那你要什么样的,我帮你看看啊!”没等话说完,莫少袭了上去拥住那个不自知的女人“我只要你”“姐姐终于有着落了,是吧年年!”(起哄第一对)“哎,小简简就这么没了,我还想抱着小简简睡觉呢!”施以兰嘟嘴。
  • 未来世界的末日

    未来世界的末日

    “哥,我饿了”一个穿着睡衣的女孩求食般的看着他。“哥,有虫子”一个女孩尖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