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17000000027

第27章 唯才是用

高拱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前面已经说过,殷正茂有军事才能,但好贪污,高拱仍让他去广西平叛,因为他虽有瑕疵,但能办成事。与其用一个完美的庸人,不如用一个有缺陷的能人。

张居正尽管是高拱的政敌,但他在用人上,继承了高拱的这种不拘一格的方略。尤其在技术性非常强的军事领域,张居正起用的多是那些能力出众的将领,至于生活小节方面有瑕疵,他是不计较的。

张居正作为首辅,自身的能力再是出色,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他更重要的任务,是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官员,和数以万计的读书人中,选拔出合格的人才。这一方面,张居正曾经说过,“为国家爱养人才,不敢以私意用舍。”这一点可见看出张居正的气度。

一般来说,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凡朝廷里面的更新换代,新上台的领导总喜欢用自己提拔的一批人,而把前任的党羽撤换下去。当初高拱掌握政权的时候,就是只用听话的,异己的人一概排斥,所以得到揽权擅政的恶名。

但张居正则不。首先张居正从高拱的经历,得到了教训,决不重蹈覆辙。其次高拱本身就是一个很出色的吏部尚书,他的用人水平,不但超过严嵩,也超过夏言和徐阶,他所提拔的人,都是出色的人才。

所以对张居正来说,干吗硬要推翻高拱的炉灶,去自己再找呢?直接继承他的成果不好么?这固然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却也需要当权者有极大的气度,才能不存门户之见,真正将人才用如指掌。

比如说当时的重庆大才子张佳胤,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有名的能臣,同时又和高拱关系很深。在高拱下野之后,因为对张居正的规矩摸不透,他有些消极。张居正知道他是人才,接连去了两封信,希望他能出来做事。针对张佳胤的顾虑,张居正直言不讳地说:

“您不要误会,我不会因为你是前任首辅(高拱)推荐用的人,就对你存有介怀。天下的贤才,与天下共用,何必定要去计较你推我推?而且我和高拱本来关系就很好,更何况他举荐的贤才,我怎么会不用呢?您又何必有嫌疑呢?”

再比如王崇古,是高拱的同年和亲密战友。但张居正也对他同样倚为长城。还有高拱提拔起来的水利专家潘季驯,在隆庆后期因为犯错误而在家赋闲,也是张居正再次把他起用,并建立绝大功劳的。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对于朝中还有一些官员,不但是高拱的心腹,而且对张居正的掌权,怀有很深的敌意。对于这部分人,张居正决然不能容忍,必须铲除而后快。因为容留他们在朝廷上,虽然也可以干一些事,却会动摇他本人的主政大体,甚至说这些人干的越好,对他自己的威胁越大。张居正和司马汪道昆谈到此时曾说:

有一小撮坏分子,用花言巧语来扰乱政治,这实在关系到朝廷的根基!所谓“芝兰当路,不得不锄”,对他们决不能客气!其他人不管是理解我,还是怪罪我,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居正当国十年,在用人方面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在地方官员、边防将帅和主管专项事务的职务上,总是尽可能寻求那些才能出众之辈。唯有在内阁,他用人的标准,选的却都是那些锋芒不露的老好人型。

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张居正在多年目睹和切身参与的政治斗争中,所吸取的教训所致。

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文官系统的权力极大。明太祖朱元璋是个例外,他的时代,自己一个人又当皇帝又当宰相,把政务都包干了。但他的后代,当然不可能都如他那么生猛。所以在多数时候,全国的大政,还是控制在文官集团手里。这个文官集团,在过去的朝代,往往是以宰相作为权力的集中代表。而在明朝朱元璋废止了宰相,权力便分散形成内阁与六部的相互制约上。

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制约力度并不强。六部虽然有对于实际政务的执行,但内阁大学士更是明朝国家政治的中枢。如果朝廷中存在着政治斗争,那么这斗争必然发生在内阁大学士之间,而六部的官员和职权,仅仅是作为他们斗争的工具罢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张居正刚刚进入翰林院之时,严嵩必须要借助内阁大学士的身份,才把夏言斗倒害死;而徐阶之所以能成为严嵩十余年的劲敌,并最终将其剪除,其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也是必不可少的。徐阶一手干掉了严嵩,权势通天。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错把高拱和郭朴引入内阁,结果造成了剧烈的冲突。直到徐阶把高拱逼下野为止,内阁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

而再后来呢,张居正回忆起徐阶退休后的岁月。自己虽然排名第三,但首辅李春芳和次辅陈以勤都是厚道人,所以各项政务工作,基本能顺利开展。等到老资格赵贞吉入阁后,形势立刻改变,内阁重新陷入相互争夺的状态。再往后,高拱来了,那真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此后的三年,自己就是在阴霾下度过的……

经过仔细的总结,张居正得出一个结论:

对于自己而言,建设好大明江山是最终目的。为了这个目的,必须要保证自己掌握朝廷大权。

而为了掌握大权,就必须确保,内阁中都是老实听话的人,而不能再有刺头,更不能有足以威胁自己地位的人。

方针定了,在引进人才上面,自然可以按图索骏。

隆庆六年,高拱被驱逐,不久高仪又病死,张居正成为内阁中硕果仅存的一人。一个人的内阁当然是笑话,张居正必须至少补一个人进来。

从当时朝廷的人才班子来看,三朝元老杨博最有资格。杨博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德高望重。他的资历,比高拱都要靠前(杨博是嘉靖八年进士,高拱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他入内阁,当然是众望所归了。

但是从张居正的立场来说,决不能让杨博入阁。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杨博的才干和资历都太大了。这个比自己早十八年入阁的元老,非但曾经被严世蕃称为天下三大奇才中的第一个,而且还是以吏部尚书的官职,同时监管兵部的事情,也就是同时手握军事、人事大权。他的潜力,比起高拱来说,也只多不少。如果让这样一个厉害人物进入内阁,张居正自己,是绝没有把握能控制住杨博的。

当然,数十年来的事实表现,杨博并没有个人掌握大权的野心。早在严嵩收拾夏言的时代,他就专心于国防,带兵抵抗蒙古铁骑,丝毫不掺和朝廷内阁中的争斗。再往后,徐阶与严嵩长期对峙,徐阶与高拱此起彼伏,包括张居正对高拱暗箭伤人,他都置身事外。换个说法,这位老前辈是来干实事的,不争权力,只搞业务,可谓天使的品德,魔鬼的手段。

但张居正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上面。从他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及多年观察到的事件,人是会改变的,良心和品质都是未必能靠得住的。高拱在翰林院和国子监的时候,不是相当清廉么?可是自从成为内阁首辅,没多久也开始收受贿赂了。徐阶先生不是老老实实的辞了官下野,只希望享清福么?可是来自朝廷中的迫害,并不肯因此而放过他。所以,什么良心,什么道德,在权势面前,都可能毫无作用。当然,杨博老前辈的人品,我不应该无端猜疑。然而,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前途,还有我振兴大明,改革弊政的远大理想寄托在杨博老前辈的人品上呢,为什么又要用内阁中的权力去诱惑他呢?既然他愿意从事实务工作,愿意带兵打仗,那就让他清清静静的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吧。内阁之事,不必烦劳。

当然,就算从朝廷惯例上,不用杨博也是有道理的。明朝的中枢政治,原本就是二元制,吏部尚书掌握朝廷官员的任免权,其地位本来在内阁大学士以上。即使到了后来内阁权重以后,据说当时吏部尚书如果在路上遇到大学士,照例也是不需要避道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应该把吏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给结合起来,所以推举大学士的时候,通常是把礼部尚书、吏部侍郎,或是翰林学士提升为内阁大学士。

这两方面的原因加起来,张居正自然不会让杨博入阁。第二年也就是万历元年,杨博退休。万历二年杨博去世,被皇帝赠授“太傅”。

在万历皇帝请张居正推荐内阁大学士的时候,张居正思考再三,推举了礼部尚书吕调阳。吕调阳是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比张居正晚一届。他也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等职,并且以廉正闻名。从地位和名声上,确实是一位合格的内阁大学士人选。更关键的,除了廉正的声望之外,吕调阳擅长的在于治学和道德,并没有出色的政治手段,对于权术更是一窍不通。照俗话说的,就是个老好人,是和当年的李春芳,陈以勤一般的老好人。

这样的人选对于张居正才是最合适的。他知道内阁里除了自己,只需要一位忠厚老实,和衷共济的长者就行了,真要再添一位雄心勃勃,韬略深远,器度恢弘的重臣,恐怕反而会引起麻烦。

用吕调阳而不用杨博或者其他强人,这自然是张居正的私心,怕动摇了自己的权威。然而从大明帝国的角度来说,内阁之中的斗争,从嘉靖时期开始,差不多半个世纪以来,几乎一直没有停过。这样的局面对于国家的大政稳定,也相当的不利。所以张居正对内阁人才的这种选拔,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符合稳定内阁,稳定朝政的利益。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张居正虽然刻意选择了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人,但这绝不等于他丝毫不计德才。恰恰相反,张居正的用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为每一个岗位,挑选适合的人。比如内阁大学士,权力可能很大,更是国家政治的重心人物,万众瞩目,那就一定要选择道德水平和声望都较高的人。吕调阳正符合这一点。张居正和吕调阳,在隆庆五年会试的时候,张居正担任主考官,而吕调阳担任副主考,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彼此认识并且熟悉了。张居正深知,吕调阳正是自己所要的最合适的内阁人选:没有野心,听话,同时有节操,有德行,能勤恳的为国家出力。所以张居正才将他提拔到内阁里面,和他长期合作。在万历七年吕调阳死后,张居正评价说:

我与老吕同在内阁这么多年,对他也算很了解了。吕调阳这人,外表很温和,内心其实有机辨。外貌很和善,但意志很坚毅。他对一切事情都不轻易发表议论,为人则有原则,不肯轻易附和旁人的意见。他曾说过:“作为大臣,就应该同心协力,为国家出力。只要对社稷有好处的事情,哪怕是遭到嫌弃怨恨,也应该共同分担,怎么能还怀有彼此争斗的心思呢?要是各自心怀嫉恨,坚持自己的主张,而在朝廷上争吵不休,把国家的体面放到什么地方啊!”我和老吕共事六年,对内一起辅佐皇上,勤于政务,对外参与机密大事的商议,“莫逆于心,莫违于口,六年如一日也。”

可见,吕调阳是一个老实人,却不是一个毫无原则,甚至阿谀奉承之徒。张居正要防止的,只是出现过于强势的高拱一类人物,再次引起内阁的争斗。在此大前提下,他依然会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担任阁员。

除了吕调阳入阁之外,张居正还起用了一系列名臣。

比如在吕调阳担任大学士后,空出来的礼部尚书,就起用了陆树声。陆树声是嘉靖二十年的会试第一,比张居正早两届,曾经担任南京翰林院,南京国子监祭酒等。在当时,北京是首都,有一套行政班子,南京是陪都,也有一套行政班子,不过相对北京,地位上相当,权势上算得上闲职。后来在嘉靖、隆庆两朝,朝廷召陆树声为吏部右侍郎,陆树声都称自己生病,因此推脱掉了。其中的缘由,当然可能是担心朝中的争斗太过激烈。因为嘉靖后期和隆庆年间,正是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先后角逐的战场。可见陆树声算得上一位德高望重而又明哲保身,淡泊名义的高人。等到张居正当权之后,准备起用陆树声,陆树声照例还是推辞。这时候张居正便亲自登门,用晚辈的礼节敦请陆先生出仕。在张居正的诚意下,陆树声终于肯当官了。张居正依然坚持用后辈进见先辈之礼待遇他。

对于那些和自己不对劲的官员,张居正也绝不留情。比如隆庆末期的户部尚书张守直,张居正与高拱之间的斗争,他没有参与,但在一些大政方针上,他每每和张居正意见相左。等到张居正的大权确立之后,也就待不下去了,直接致仕回家,而把王国光替补。王国光是个头脑开明而又相当务实的人,他在任上,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简化繁文赘节,节省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他还采用了一些有效的办法,减少钱粮的消耗。张居正用的刑部尚书王之诰,是张居正的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张居正的第四个儿子张简修。虽然如此,王之诰并没有因此阿附张居正,在和张居正的交道中也能坚持自己的主张,称得上难能可贵。

除此之外,工部尚书朱衡,左都御史葛守礼得到留任。朱衡是一个在政务和用人上都很出色的官员,他在河工治水方面颇有成绩,还提拔和支持过著名清官海瑞。葛守礼的操守道德,也是众望所归的。总之,在张居正一手搭建的新班子里面,基本上都是德才兼备的人,这份名单,让天下人也没有话说。张居正也很得意地在给朋友的信里说,如今咱大明朝,皇上还是个年幼的孩子,可是朝中多是有德行的长者,岂不是盛世么?

张居正的用人,大抵便是这样的风格。一方面,满朝都是长者,看上去确实和风习习。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人能够对其造成威胁。不仅在万历初年是这样,就是在他当政的若干年中,也都是这样。他引入内阁的臣僚,都是绝无可能对他构成威胁的。除了吕调阳之外,还有张四维,也是张居正看来才能并不出众的人。后来他又引进了申时行和马自强。马自强在过去,曾经和张居正在一些观点上有分歧。但张居正依然在万历六年调他进入内阁,因为张居正知道他的踏实。这样的举动,让马自强对张居正非常感激,虽然他只当了几个月大学士就病故了。申时行继张居正之后,曾经担任了九年的首辅,称得上是有能力的一个人物,而且在个人主见和志向上,也颇有独到。只不过,张居正的这位副手,是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从资历上比张居正差了整整五届。这就注定他的人脉和根基,无法与张居正相匹敌,所以最终张居正还是安全的。

这些,都是张居正从高拱的覆灭上吸取的教训。内阁之中,一山难容二虎。要想保全自己的权势,把主要精力用到实现自己的变法梦想上,就必须防止出现竞争者。站在后世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当然可以指责张居正,为了自身地位而没有完全去选举人才,甚至抑制了那些他认为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人才,算不上任人唯贤。但是在进行这样指责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的另一个事实就是,张居正是要做大事的。他要对大明王朝进行改革,这样的改革,是一个充满艰巨,充满阻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而且还要带动着满朝文武,一起向前隆隆推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来自阵营内部,还有种种尖锐的不和谐声音,那么将对整个帝国战车前进的路线,带来异常严重的后果。

为了这个理想,在最高权力上,不能允许丝毫不和谐因素的存在。这就是张居正最高的原则,也是他最高的道德。如何用人,只不过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而已。从这个角度看,或许我们便能理解张居正了。

即使带上这样的主观目的,张居正的用人,大多数还是无可挑剔。道理很简单,因为张居正自己的手段太厉害了。这就意味着,当时整个大明朝的官员,可能只有少数是他无法控制的(至少在万历初年是如此)。所以,张居正在搭建人事班子的时候,也就游刃有余了。

但这种用人方略也存在问题,张居正用人最大的缺憾是没有为自己培养一个理想的接班人。他用的大都是某一方面的干才,而不是能主持大局的帅才。

同类推荐
  •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在瑞典林彻平地区附近,有一座优美的小村庄,叫威菲松达。它的周围是广饶的田野,一条小河流过村庄的南面。1779年8月20日,琼斯·雅各布·贝采里乌斯就出生在这个村庄里。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璀璨的明珠:传奇才女传记(套装共3册)

    璀璨的明珠:传奇才女传记(套装共3册)

    1.《?喜欢你是寂静的 :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浪漫人生,再现民国时期流淌在文人骨血里的才华与自由。众人只对林先生的情感故事津津乐道,但她也是诗人、作家、老师、建筑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的设计者之一。她站在幽深的甬道里,手拈微光,摸索奋进,终至与世诀别,不愿停歇片刻,似是为了证明一种关于爱与生命的乌托邦式的永恒。人世浮华,本是寻常。然而,渺小如你我,总有期待。2.《世间孤独,都是刚好 : 张爱玲传》:本书记录了王小波、余秋雨、白先勇、于丹喜爱的民国女作家张爱玲的传奇一生。每个人,一生得到多少赞誉,就要经历多少孤独。本书独家收录《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张爱玲年表。3.《不惧离散,只怕动情:萧红传》:她有北方女子的刚烈,骨子里却藏着敏感的魂魄。她的文学著作《生死场》《呼兰河传》惊艳于世,一身荣光,却无法摆脱贫病的折磨。她的每一段爱情都被人议论纷纷,却无视世人白眼,爱得坦荡。
  •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代将帅有的智勇双全,胸怀大志,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有的精通战略战术,指挥千军万马,临敌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忠心耿耿,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无怨无悔;有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命途多舛,几经沉浮;有的无勇无谋,畏敌如鼠,屡战屡败,贻笑大方;有的变节投敌,屈节卖国,为后人所不耻……总之,中国的将坛,群星璀璨,灿烂辉煌。今天的读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将帅,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其绝对化。
  • 嘎丽娅传奇

    嘎丽娅传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美丽的中俄混血姑娘嘎丽娅利用天长山开拓团日军副司令大泽一郎对她的爱慕,在韩国慰安妇朴巧巧、母亲冯俊妮的帮助下,顺利取得两份日军天长山地下要塞入口及地形图。并在队长战大辛的带领下,使得东北抗日联军攻克了要塞,打败日军,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但嘎丽娅却在炸毁日军武器库时壮烈牺牲。
热门推荐
  • 废柴九小姐:毒医邪妃

    废柴九小姐:毒医邪妃

    慕容风,华夏古武世家的医武天才,十七处佣兵军团成员,再睁眼,她成了人人唾弃的废物小姐。世人皆知她草包又痴傻,却不知她是扮猪吃老虎。制毒!行医!炼药!骗兽!修炼!她样样精通,霸气至极。人前他是废物傻殿下,人后他是傲娇毒舌黑心肝。他说,女人,要是这个世界不容你,我不介意和你一起灭掉它!
  • 你家里有牛吗

    你家里有牛吗

    哪有凡人修得仙,哪有蛟龙随意平。生如草芥命如土,青山自有看牛郎!
  • 价值的实现(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价值的实现(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是否可以这样说,实现价值的真正动力是基本需要的满足。由于它一直被忽视,我们确实有必要承认它至少是这类因素中的一个,并且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在摩尔的著作中详细描述了需要的满足和挫折决定兴趣的几种方式。
  • 第几次相遇

    第几次相遇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对于她来说,这是照进她心里的阳光,等了这么久,终于还是等到了。希望我们都能更努力的奔向对方.
  • 驱魔传之本心

    驱魔传之本心

    我眼睛能够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或许改变了我的生活或者说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另类的“风采”,当我目睹一个个在我眼前发生的事情我却无法挽留和拯救的时候我选择了做一个旁观者来讲述这一件件故事····
  • 地狱看护人

    地狱看护人

    “老师,这道题我不会!”“老师要睡觉,你自己看书。”“老师,有个美女找你。”“什么?我马上过来。”“老师,那个美女是恶魔!”“没事,老师就喜欢恶魔。”
  • 零逝能

    零逝能

    一位失去记忆的能力者在重拾记忆的途中发生的种种
  • 游龙戏凤

    游龙戏凤

    他是一条翱翔九天的游龙,伐无道,逆天行,斩暴君,除豪强。且看少年好儿郎,在阴谋诡计中,于花丛凤林里,逍遥嬉闹,君临天下!
  • 七岁娃娃要逆天

    七岁娃娃要逆天

    当最后一炷香燃尽,他从世界尽头归来,将一切埋葬于脚下,……
  • 团宠大佬是杀手

    团宠大佬是杀手

    她被继妹算计,继妹要求将她告上法庭,5年前被外公为了保全她要求独立送出国,身无分文,遭人暗算被割大动脉,被人救下,在那毫无可能生存的情况下,活下来。她答应救她人可以许三个愿望,她会无条件满足。她恨!最后拜人为师成为杀手,唯有对真正的亲人才有一丝丝的情感。他是她的师父,他纵容她、保护她、疼她、爱她。本是杀手榜上冷酷无情的血神,帝都最大掌权人,人人口中的恶魔,却成了宠妻无度的丈夫。5年后被迫回归,看她如何抢回属于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