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17000000016

第16章 双峰并峙

高拱确实是超一流的政治良才,尤其擅长用人。在他短暂的几年主政期间,除了用王崇古安定北部边疆之外,他还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水患,任用张居正的同年殷正茂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因为在封贡事件中的表现,高拱还免职了兵部尚书郭乾,然后由吏部尚书,军事专家杨博管理兵部的事。与此同时,高拱自己则继续用大学士的身份管理吏部的事,以保持大权在握。这当然是较为畸形的一种格局,不过倒也算是人尽其用。

在高拱的治理下,大明国事继续保持徐阶当政时期稳步上升的势头,史称“隆庆新政”。

和高拱配合搞建设,张居正感觉应该很好。但高拱绝不是一个厚道人。国家治理得差不多的同时,他还要报复自己的私人恩怨。第一号仇人,自然是那个曾让自己首次下野的徐阶。当时,因为被海瑞“忘恩负义”的“大义灭亲”了一把,徐阶已经陷入官司缠身的状况。而高拱要痛打落水狗,继续狠狠地整徐阶。

当了大半辈子老实人的李春芳,居然挺身而出,在高拱的火力下维护自己的老师徐阶。

高拱冷冷一笑,心说:“徐阶虽然下野了,只要他人不倒,就是一股潜在的政治势力,对我存在威胁。当然,这些道理跟你是讲不清的。既然你要维护徐阶,那就和他一起去吧!”

高拱就转而先把火力向李春芳倾泻,指示自己的党羽,多次上书弹劾。看着高拱的功绩和名声都如日中天,李春芳早就有些坐不住。这位忠厚老实人,本来就是因为老师徐阶的急流勇退,才莫名其妙成为首辅。几年来他在这个原本不该属于他的位置上,看到了张居正的意气风发,高拱的东山再起,以及形形色色的建设与斗争。或许现在,该让位了吧。

他一再上书要求辞职。终于在隆庆五年五月,李春芳致仕。高拱成为名副其实的首辅,而张居正再次晋升次辅。

到了这一步,张居正渐渐感到,他和高拱之间的这种亲密战友关系,有向另一方面转换的危险。

直接的原因,自然还是在对徐阶的态度上。对张居正而言,徐阶始终是恩师,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而高拱则把徐阶看做眼中钉。早在隆庆三四年间,海瑞调任应天巡抚时,张居正便曾写信给徐阶的儿子,希望他们收敛些,在海瑞面前乖些,不要给徐阶添麻烦。后来高拱专权,对徐阶的一些旧政加以改变,张居正隐忍了。他理解高拱要独揽大权的必要,也不愿意为这个跟高拱决裂。哪怕被高拱贬斥的那些徐阶旧党中,有他的同门和好友。

然而到隆庆五年,高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以后,针对徐阶的打击也愈发严重。徐阶的三个儿子被捕,田产也被充公了。这种情况下,张居正一方面要竭尽全力去保徐阶——他不能坐看恩师遭到太悲惨的境遇。但同时,他又必须在政治上和徐阶划清界限,至少不能让高拱认为他是徐阶一党。因此,张居正开始走一条很艰难的独木桥。稍微失去平衡的结果,就是灭顶之灾。

隆庆五年徐阶生日的那天,张居正给徐阶写了封信,自称“不敢走介,畏行多露”,“鄙怀种种,亦噤不敢言,临楮惆怅而已。”这是张居正对自己情形的真实写照。一方面,他竭力的在调停徐阶和高拱。这种调停当然不是让两者的妥协,只是让高拱不要把徐阶逼的那么狠。在书信中,他经常对人说,高拱是光明正大的人,“宅心平恕”,“必不藏怒蓄恨”,怎么会去存心整徐阶呢?这种策略并非在宽慰徐阶,而是指望传出去让高拱有所收敛而已。

张居正对于徐阶的私人感情,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他并不参合徐阶和他人的政治斗争。这样的策略,在嘉靖时代,曾经躲过了严嵩和严世蕃的追查,使得张居正能悠然中立于两派之间。但如今当权的高拱,却是个更加精细与冷酷的人。他对于徐阶的防备,远远超过严嵩。更何况,嘉靖驾崩之夜张居正和徐阶的联手表演,更是他永不能忘却的。

而且,朝中一群阿附于高拱的臣僚,自然要借着踩别人来达到自己晋升的目的。他们并不相信张居正能完全抛开政治立场和权势,仅仅从感情上亲近徐阶。在他们的盯防下,竟然找出了一些所谓的证据:张居正收了徐阶的儿子三万两银子,所以帮徐阶说话。

高拱听到这个消息,半信半疑。于是在大学士的朝房里面,上演了精彩的一幕。

高拱在工作之余,忽然长吁短叹。他对张居正说:“张太岳啊,你有好几个儿子,我却没有儿子,真是悲凉呢。”

张居正同情地看着高拱。这位60岁的阁老,手握大权却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确实很悲凉。为了冲淡这种尴尬,他开了句玩笑:“儿子多了,也不好养活啊。”

高拱立刻抓住这句话借题发挥:“有徐阶送你的三万两银子,还怕养不活几个儿子么!”

这一个刺激实在太大了。张居正背脊冒出一身冷汗。他立刻变了脸色,指天指地,赌咒发誓地否认这件事。

看着张居正的样子,高拱微微一笑,承认误会。事情算勉强结束了。

在高拱看来,吓唬张居正一下,让他别忘乎所以,也就是了。

而在张居正看来,面对高拱如日中天,只能继续隐忍,隐忍!

后来,因为徐阶已经从政治上被彻底打倒,高拱放了心,也出了气。看着徐阶家破人亡的可怜样,他也生了一点恻隐。加上张居正见缝插针的劝解,高拱终于和徐阶和解。张居正也算帮助老师避免了最坏的命运。

朝廷里面,两个能人共处,即使不带私人恩怨,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发生分歧,也并不奇怪。而高拱的权势欲望过于强烈,随着他成绩的显现,地位的提高,他的自负也越来越甚,几乎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很容易把工作上的分歧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高度。这样,张居正渐渐感到,即使工作上的配合也开始有困难了。

比如说,在隆庆五年,给事中李贵和建议在山东地区开凿一条新水道,把胶河和莱河沟通起来,形成直穿山东半岛的水路航道,这样就可避免过去海运需要绕过山东半岛的风险了。高拱对此建议非常欣赏,极力主张开工。而张居正考虑到开挖河道工程浩大,且即使挖通了,缺乏水源,这条运河的持续能力也很担忧。

虽然有这些顾虑,张居正却不敢公然反对。因为他害怕这种反对被高拱当做政治上的对抗。

万般无奈之下,他玩了一个“偷梁换柱”之计,向高拱建议派给事中胡梗去实地勘察,指定开挖河道的规划和预算。这位胡梗,是高拱一系的干将,同时又是一个有才能,肯坚持原则的能臣,高拱当然同意了。等胡梗到山东实地调查后,也得出和张居正一样的结论:连通胶莱河的工程,并不现实。他和张居正商量后,便如实告知高拱,高拱本来是诚心想为国家做事的,既然此事不可行,也就打消了计划。

张居正用自己的聪明机智,避免了一次可能的冲突。但由此事例,也可知高拱的专权跋扈,在当时的朝中,已经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等到隆庆五年的冬天,内阁中又发生了一次风浪。这一次对峙的双方,一方自然还是高拱,另一方则是高拱和张居正之外的第三名内阁大学士——殷士儋。

殷士儋和张居正、李春芳、王崇古等人,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也曾和张居正一起在裕王府上教书,和张居正、高拱都算得上老同事。这个山东大汉为人耿直倔强,说话不招人待见。隆庆三年高拱二次入阁后,殷士儋本想请高拱拉兄弟一把,但高拱想要的是听话的人,他自己正准备收拾倔老头赵贞吉呢,怎能再拉进来一个倔小子?殷士儋看高拱不肯帮忙,倔脾气一犯,就走了太监的门路,终于在赵贞吉被高拱赶走之后,得以入阁。

殷士儋果然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入了内阁后,也不懂得给高拱下矮桩。在讨论是否要给俺答封贡开市的问题上,内阁四个学士,李春芳、高拱和张居正都赞同,就殷士儋反对,这就让高拱很不爽。

后来,高拱狠整徐阶的时候,殷士儋又站出来,帮着李春芳维护老师。等李春芳下台,高拱当上首辅,殷士儋已经处于绝对劣势,他却还是不肯收敛,继续跟高拱抗到底。高拱想要把张四维提拔进内阁作为自己的助手,殷士儋却指示御史郜永春弹劾张四维。这回,高拱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对殷士儋发动进攻。

首先出马的是御史赵应龙,接着高拱部下的大将,都给事中韩楫,率领他手下的一群言官,开始轮番对殷士儋轰炸。弹劾的事由,从鸡毛蒜皮,到捕风捉影,真是漫山遍野,如火如荼。

殷士儋是直肠子山东大汉,哪里受得了这个?很快,他爆发了。

根据明朝的惯例,每月的初一、十五,给事中都到内阁和大学士们见面,大家沟通一下工作,联络一下感情,叫做“会揖”。某一次会揖,都给事中韩楫到了。

这时,殷士儋就对韩楫说:

“韩大人,听说你对我有些不满意啊。这没啥关系,不过,犯不着给别人当枪使啊!”

当着内阁和言官的面,这话也说得太直接了。韩楫一下子愣住了。高拱在一边,脸上也盖不住了。他愤愤地说:“这成何体统!”

这一下子,憋了多少日子的殷士儋,终于找到发泄口子了。他聊起衣袖,指着高拱的鼻子,慷慨地大骂道:“说的就是你,高拱!赶走陈阁老(陈以勤)的是你,赶走赵阁老(赵贞吉)的是你,赶走李阁老(李春芳)的也是你!现在为了提拔张四维,你又要赶走我!好吧,反正内阁永远是你一个人的!”

骂完还不解气,今儿反正脸面撕破了,不如干脆揍他一顿,就算离职也够本了!于是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殷士儋紧握双拳,朝着少师、建极殿大学士、兼署吏部尚书高拱猛扑过去,要把高拱毒打一顿。

张居正不料情形变成这样,赶紧上前劝解,殷士儋给他也一顿痛骂:“张太岳,你少管闲事,等我打死高拱再和你分说!”

看着武二郎一般的殷士儋,张居正也不禁放慢了脚步。幸亏旁边的年轻人多,七手八脚把殷士儋给按住,高拱才免了皮肉之苦。这一场内阁闹剧,也就草草收场了。

经过这一次的武斗,幸免于难的高拱,再次指示御史对殷士儋弹劾。殷士儋也厌倦了,知道比权术自己离高拱差得远。于是他自己一再上疏,请求致仕。十一月,殷士儋辞职退休。

这样,内阁中只剩下了高拱和张居正二人。

张居正对高拱的才能,依旧是佩服的。甚至高拱对徐阶的打击,他也理解,其中除了私人恩怨,很重要的是确保政治权力的绝对把握。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张居正愿意寻求在高拱领导下共同建立功业。然而,高拱的独裁作风,却越来越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其实这也怪不得高拱。一山难容二虎,庸才可以臣服良才,良才可以臣服天才,两个水平相当的天才在内阁共事,却总是少不了相互猜忌和提防。

毕竟,真正掌握大权的,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人。

张居正曾经在回忆中,把自己和高拱关系,比作西汉著名宰相萧何曹参、丙吉魏相这样的好搭档,又说他与高拱是“生死之交”。在隆庆五年十二月高拱60大寿的时候,张居正还撰写文章,将隆庆皇帝比作周成王,将高拱比作周公,将自己比作召公,说“即余驽下,幸从公后……公每降心相从,宫府之事,悉以谘之,期于周、召夹辅之谊,以奖王室”然而这个比喻,却又可以说一语成谶。因为根据历史,周公辅佐成王时,召公其实是很不满的。张居正也正是如此。才能与自己相当的高拱,在首辅位置上,而且对于他人的反对意见,抱着超出必要的警惕。自己既然不甘心一辈子给人打下手,那么,迟早必然与高拱有一场战斗。

尤其前后目睹高拱在短短两年内,从内阁赶走了四个大学士,张居正对于“和平共处”更是不抱丝毫幻想了。是的,殷士儋说的没错,高拱认为内阁首辅是他自家的。然而我却对这个职位也有兴趣哩。

那么就靠着手段来决定吧。

张居正明确了这一点。他从徐阶对严嵩的斗争中吸取了经验,又从高拱对徐阶的“反攻倒算”里吸取了教训。现在,他要准备自己来发动这一场斗争了。

但在斗争之前,他还必须隐忍。徐阶千锤百炼的这一秘诀,务必等到最好的战机,然后寻求一击毙命。在这之前,是要全身心的去迎合高拱的。

进入隆庆六年(1572),先后驱逐了陈以勤、赵贞吉、李春芳、殷士儋的高拱,其飞扬跋扈更甚一层。甚至,在最初秉持的节操,也开始渐渐淡化,以至于公然收受外来的供奉。在朝廷上,从来有这样的惯例:你的权势越大,越可能招来更多的打击。高拱便是如此。

隆庆六年三月,尚宝卿刘奋庸上疏,提了五个建议。第一条是皇上要保重身体;第二条是皇上要总揽大权;第三条是皇上要勤俭持德;第四条是皇上要自己看奏章;第五条是皇上要重用忠良之臣。

这五条看似平淡,其实却有玄机。第一、三条倒也罢了。第二条和第四条,分明是说皇上你不要把大权都交给某些人了;而第五条要皇帝用忠良,那么言下之意,现在用的,就不是忠良了。总而言之,这封看似套话的奏章,一半是在暗中喷高拱的口水。

随即,给事中曹大野又上疏,弹劾高拱的“不忠十事”。高拱麾下的言官随即迎战。在给事中涂梦桂等人的弹劾下,刘奋庸和曹大野都被贬官远谪。

有人认为,这攻击是张居正向高拱斗争的前奏。不过从史料前后来看,就算他们真是张居正指使的,张居正也一定做好了精心准备,绝不因为这一次的弹劾,就暴露己方的实力。或者说,不管张居正是不是这次弹劾高拱的主谋,至少当时朝中大部分人,包括高拱都认为不是。在高拱看来,张居正还算是一个百分百的能干副手,以及百分之五十的良友。

不过,张居正肯定不甘于这个评价的。在满朝文武因为高拱的威势和才气,或唯唯诺诺,或心怀不满时,只有张居正不动声色的站在高拱身侧,认真完成他交代的任务,帮助他治理帝国。在张居正心中,却是竭力搜寻着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战机。

徐阶老师,你教给我的,我总会用到。

张居正开始分析整个朝廷上的形势。高拱是内阁首辅,又是吏部老大,双料实权派。高拱的门生故吏遍布朝廷,皇帝也是高拱最忠诚的学生。

自己呢,在高拱面前,实在显得太薄弱了。

然而张居正并不着急,他仔细分析着,过去二十年内阁斗争的案例,一幕幕经过眼前。

当年,首辅夏言脾气太直,得罪太监,而严嵩利用太监传递对自己有利的话,终于取得嘉靖皇帝信任,整死了夏言。

后来,徐阶老师在对抗严嵩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通过拉拢太监进言,逐步取得了均势。

再往后看,高拱之所以二次入阁,虽然出自“邵大侠”的谋划,但也和太监陈洪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甚至,那个招高拱恨的殷士儋,之所以在高拱的阻挠下还能进入内阁,也和他走了太监门路有关。

张居正舒了一口气,他把眼光投向宫中,准备寻找自己未来的同盟军。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给他找到一个。他的名字叫冯保。

明朝出著名太监,什么王振、刘瑾、魏忠贤,个个如雷贯耳。相比之下,冯保名头不如这几位,却是个非常奇特的太监。通常太监家境不好,粗通文墨便已经算很难得。而冯保多才多艺,不但精通经史,还精于乐理,擅长演奏,喜欢绘画,兼营文物收藏。总之是个素质很高的太监,正和张居正的胃口。

更让张居正高兴的是,冯保平生有一个仇人,恨之入骨。这个仇人就是高拱。

冯保和高拱有什么仇呢?

原来明代的太监机关中,负责帮皇帝批改奏章的司礼监权力最大,等于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冯保就在司礼监中待过。之后,他又成为了东厂提督太监,兼御马监管事太监。也就是同时掌握着特务机关和武装部队。

这种情况下,冯保决心要取得人生的最大成功——回到司礼监,担任掌印太监,也就是负责给公文盖章的印把子太监。

正在冯保的雄心壮志将要实现之时,高拱却插了一杠子:他把御用监管事太监陈洪给安插到了这个宝座上。这并不奇怪,毕竟当年高拱重回内阁,是靠陈洪出了大力气的。

冯保面对这不公平的一幕,又气愤,又无奈,只好继续等待。

不久之后,陈洪卸职,这回该轮到冯保了吧?不!高拱又出现了,他把尚膳监的太监孟冲扶持上位,冯保还得等!

一次还能忍,这么接二连三下去,也欺人太甚了吧!冯保因而恨高拱入骨,把高拱当做了自己进位的最大障碍。

张居正与冯保商定,遇到事情由冯保出面,张居正在私下出谋划策。两人不公开联系,总是私下交流感情。

高拱对于冯保和张居正的勾结,或许略有耳闻,据说还因此专门责问过张居正。但在张居正的笑脸下,还是搪塞过去了。在隆庆六年四月,高拱又把前礼部尚书高仪引入内阁,任文华殿大学士。高仪和李春芳、陈以勤等人一样,都是出名的老实人。高拱让他入阁,显然是作为一颗听话的棋子。

一切都尽在高拱掌握。

张居正清楚,只要隆庆皇帝在世,那么短期内撼动高拱便很难。因为隆庆皇帝对高拱的感情太深了,他又不是嘉靖那样好猜忌,容易被诱导的人。那么,不用急于求成好了。反正隆庆皇帝身体并不太好。等他驾崩之后,应该有别的机会的。

这个机会,来得比预想的快得多。

在不断的政治战争中,穆宗皇帝终于感觉厌倦,在隆庆六年五月骤然逝世,年仅36岁。他年仅十岁的儿子朱翊钧即位,就是万历皇帝。

同类推荐
  • 今生为你,花开荼蘼:陆小曼传

    今生为你,花开荼蘼:陆小曼传

    《今生为你花开荼蘼(陆小曼传)》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民国最有故事的女子,才高八斗,颠倒众生,却我行我素,一生为人诋毁。她兼具丰采与文采、柔情与豪情,让徐志摩宠爱了一辈子,让世间形形色色的男子怀想了一辈子。她曾在这世间飞扬与落寞,人们说她一生半累,但她有她的超脱,她不屑辩白。她的对手,只有岁月。
  • 炉边谈话

    炉边谈话

    本书为了方便读者理解,给每篇“谈话”都加了小引,作了尽可能详尽的注释,并以“危机·人民·领袖—罗斯福‘炉边谈话’及其他”作为代前言,简介了罗斯福的生平和“炉边谈话”的背景、特点、影响等。
  • 名人传记丛书——亚历山大

    名人传记丛书——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一位改变了世界历史的人物,他被世人称为“军事征服者”。他足智多谋,雄才大略。
  •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皇太极传

    皇太极传

    皇太极的一生基本是在与明朝的作战中度过的,称得上是一位马上皇帝。他在政治、经济、邦交等各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本书作者在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将皇太极的一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神秘岛

    神秘岛

    本书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尔·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海底两万里》。该书叙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被困在南方军队中的五个北方人伺机乘气球逃脱,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平洋一个岛上。这些落难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还把小岛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庶的乐园。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奇异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写,并且把各种知识融会到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中,因此出版至今虽然已有一百多年,仍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推崇和喜爱。
  • 七级浮屠

    七级浮屠

    仙如龙,长生不死;佛似凤,涅槃轮回。剑仙之徒化身王侯之子,面对忘情与慈悲,他在宿命论与缘起论,龙与凤之间做出了选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便是他对天下人做出的承诺。
  • 我们在倩女抱大腿的日子

    我们在倩女抱大腿的日子

    网游题材,倩女OL,双女主。又名《那些年,闺蜜拉着我下本(误)押镖(误)日常(大误)的日子》#《有个不安分老是想脱坑不好好玩的闺蜜,我能怎么办,只能宠着她》?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素素。——莫萌?闺蜜嘛,总是要互补的。一动一静,才相得益彰,竟然动的是素素,那我高冷一点也无妨。——莫萌
  • 蝴蝶微生活

    蝴蝶微生活

    不要把感情抬得很高,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普通人怎么会有超人的感情呢,雷神美国队长想些什么我们管不着,普通人就只有普普通通的感情,但也不要把普通看作没有价值,更不要在看重感情的同时,忽略了是与非,其实是非才是很重要的东西,不分大是小非,都会影响到许多。
  • 风的女孩

    风的女孩

    阳光帅气又有些幽默的莫春望,却偏偏爱上了高冷寡言的学霸向远芳,钢铁直男何思浩遇上古灵精怪的明云,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四个人,一段青春,在追逐学业与爱情的路上,看看如何他们是如何成就自我吧!!!
  • 狩道三千

    狩道三千

    天道有缺,黑手遮天,楚界封禁,血腥万年。可,那又如何?我韩林,自当执剑破天幕,万界狩长生!
  • 清酒利剑

    清酒利剑

    一位本死了20多年的男子在次出现在世人的眼前,他的王朝早已灭亡,他的归来是为了什么?为了他的王朝?还是为了复仇?他是人是鬼?
  • 诡谲往事

    诡谲往事

    巧手、灵师、彝司等等出现的地方并不安宁,死亡车厢、缅旅惊魂、墓穴幽冥……这里有一个让你直冒冷汗的世界。
  • 穿越黄昏小巷

    穿越黄昏小巷

    初无定质,闲闲地说来。言辞之将尽,则又柳暗花明,水出峡谷……命意,属辞,密实无痕。一丘一壑,风景可人俨然人工修造也,然而又确实是自然天成也。如风系影,一个眼神,一声轻唤,便见好风洒洒如阳光,阳光脉脉如叙话,淡淡平常事,却通了人心。
  • 那些年的电竞之路

    那些年的电竞之路

    那一年最火的网络游戏还叫热血传奇;那一年除去星际争霸最热的竞技游戏叫Counter-Strike(反恐精英);那一年游戏还是玩物丧志的代名词;那一年黑网吧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个角落;那一年16岁的林飞第一次触摸鼠标键盘;那一年,他绝对不会想到这看似轻巧的两件东西今后竟会伴随他走过一个时代——一个从不被理解到逐渐兴起的时代,一个属于他和他们的时代。————————————————————由于之前没点选参加“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所以《那些年的电竞梦》改名为《那些年我们的CS》重新上传,对各位带来的困扰二哈表示非常的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