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88700000023

第23章

苏辙出使辽国回来后不到半年,升为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自元佑初朝廷废除王安石变法而推行了新的政令,到此时已经5年的时间了,人心已初步稳定了下来,但元丰时期的旧党不安分守己,在各地无中生有攻击时政,以异端邪说摇撼在位者。朝中执政大臣吕大防、刘挚以为心腹之患,准备引用一些元丰旧党以清除其怨气,当时叫做“调停”。调停之议一出,大臣们意见不一,高太后也迟疑难决。苏辙强烈反对这种所谓的调停,当面驳斥其非,并上疏提出自己的见解:

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为非者,然天威咫尺,言词迫逮,有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犹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炯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如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日:“一燕一获,十年尚犹有臭。”盖谓此失……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此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栽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

宣仁后见了这份奏疏以后,命执政宰相读于帘前。她说:“苏辙怀疑我们君臣是邪恶小人和正人君子兼而用之,他所说的极为有道理。”大臣们都随声应和,“调停”的说法再也没人提起了。

苏辙还就把黄河引人故道失败后的遗留问题,驻守在与西夏交界处的将吏挑起边界冲突、因弊修法、恢复免役法等四项事情上奏皇帝,希望“伏乞宣谕宰执,事有失当,改之勿疑,法或未完,修之无倦,苟民心既得,则异议自消”,但是,“大臣耻过,终莫肯改”。

元佑六年(1091)二月,苏辙被任命为尚书右垂,成为朝中执政的重臣。

此时熙河守将上奏朝廷说:“西夏十万军队在通远一带边境挑掘有争议的崖峻,杀人三日而退。请求趁西夏退兵的机会,急速将堡寨移近边界,抓住有利的时机行动,不需要再讲什么诚信。”当初西夏使者来祝贺哲宗登基后,又紧接着派使者来议地界。朝廷当时答应还给西夏土地,并且许诺每年赐给钱物,但很长时间没有实施。第二年西夏袭击径原,杀掠弓箭手数千人,朝廷容忍了这种行为。元佑四年,西夏使者来议地界,朝廷给了岁赐的财物,没有归还土地,西夏又在边境侵扰生事。熙河将佐范育、种谊无法忍受,违背两国协议侵人西夏地界,修筑了买孤、胜如两座城堡,西夏随即把城堡荡平。范育等人又准备招降西夏将领赵醇忠,并擅自招收了赵的部下千余人。朝廷不允许接收西夏降兵,边界处于骚动不安之中。苏辙曾上疏请求罢免范育、种谊,另换老将守熙河。宣仁太后感到苏辙言之有理,但因许多大臣反对而没有采纳罢免之议。苏辙面奏说:“人君与人臣,事体不同。人臣虽明见是非,而力所不加,须至且止;人君于事,不知则已,知而不能行,则事权去矣。臣今言此,盖欲陛下收揽威柄,以正君臣之分而已。若专听所谓,不以渐制之,及其太甚,必加之罪,不免逐去。事至如此,岂朝廷美事?故臣欲保全大臣,非欲害之也。”现在熙河将吏要求“乘利而往,不须复守诚信”,以报复西夏10万骑兵的侵扰,使大臣们在会议上议论不休。苏辙说:“应当先议论决定用兵还是不用兵。”吕大防说:“如果应当用兵,就不得不用了。”苏辙说:“凡用兵,先论理之曲直。我若不直,兵决不当用……今欲于宁西城于陇诺堡一抹取直,所侵夏地凡百数十里,陇诺祖宗旧疆,岂所谓非所赐城寨耶?此则不直,致寇之大者也。”刘挚说:“不用兵虽然好,但形势发展到必须用兵的时候,就不得不用了。”苏辙奏道:“夏兵十万压在熙河境上,不在其他地方而专在有争议处杀人、掘崖峻,其用意十分明显。这不是西夏的罪过,皆朝廷不直之故。如果熙河守军再敢生事,不守信用,我就要洁责这里的帅臣。”后来,边境士兵屡次深人西夏的领地,挑起边界战事,宣仁后于是听从了苏辙的建议。

苏辙接到了苏轼的来信,信中告诉了其到达京城的时间。苏辙欣喜非常,盼望与哥哥再次团聚的那一天快点到来。然后,苏轼还在赴京途中,就听说,因“党人嫌忌”,“弟辙为台谏所攻,搬出解宇(官舍)待罪。又蒙陛下委曲,照见情况,方获保全”(《杭州召还乞郡状》)。这个事件的发生,使苏轼“不免有远祸全身之意”。

早在去年五月,给事中范祖禹上疏说:“苏轼名重海内,忠义许国,请早赐召还。”后来又在其他数人的请求下,朝廷于正月以吏部尚书召还,苏轼因弟弟苏辙刚任命为尚书右丞,为避嫌而上疏要求取消任命,让他仍然当个地方官。朝廷为此改命苏轼任翰林学士,知制浩,兼侍读。苏辙在《颖滨遗老传》中说:先生召还,本除吏部尚书,而以我的缘故,改翰林学士;这使我很恐惶不安,请求朝廷给我改派别的官职,与兄长一样当个不重要的一般官员。但朝廷没有准许。

三月上旬,苏轼离开杭州,恋恋不舍地写诗道:“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别南北山作三绝句》)他幻想把天竺山栽遍各地,就能常感到身处杭州了。苏轼两次出任杭州,“有德于其人,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一个叫马城的同僚在送别诗《木兰花令》中写道:“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这虽是马城个人的心声,但也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苏轼的留恋之情。

还在赴京途中的苏轼,于五月十九日写了《杭州召还乞郡状》。这是他第四次请求当地方官的上疏。他在这篇奏状中回顾了乌台诗案的悲惨遭遇及洛党人物四次诬陷打击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所以“反覆计虑,莫若求去。非不怀恋天地父母之恩,而衰老之余,耻复与群小计较短长曲直,为世间高人长者所笑”。奏状最后要求,“所有今来奏状,乞留中不出,以保全臣子”,希望皇帝、太皇太后“特赐指挥执政检会累奏,只作亲嫌回避,早除一郡”。这篇奏状充分表现了苏轼自知“刚蝙”的性格难以在朝中自处,而对朝廷中勾心斗角、政治攻击十分畏惧的心情。

六月,苏轼带着全家人到达京城,寓居在苏辙所居的东府。东府是中书省、掌文事官员居住的地方,苏轼兄弟自然一同住在这里。朝中执掌权力的人物对苏轼回朝很不高兴,指使洛党政敌贾易制造事端,采用乌台诗案的手法,诬告苏轼在宋神宗逝世时有欣幸之感,根据是苏轼数年前曾在僧寺题诗《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中有“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也欣然”这两句诗。其实这是元丰七年苏轼从黄州量移汝州,途经泅州时住了几天,这时常州友人的信来了,信中告诉他已为他在常州宜兴买下了一户曹姓人家的田地,苏轼当时很高兴,就准备在常州宜兴隐退,“闻好语”本来是指买田一事有了好消息。在苏轼的辩驳下,朝廷派人去调查,因刻在石头上的诗句注有时间,知道“谓公闻讳而喜,乞加深谴”的谏官是妄言,“皆逐之”。这种陷害使苏轼有了畏惧感,无意留在朝廷,以弟嫌为由请求出京当地方官,不久就以龙图阁学士知颖州。

八月,苏轼离京赴颖州任。这年是元佑六年,他进京仅任职两三个月,又被迫离京而去。临行前,他感慨万端,想到“元佑六年”与“嘉佑六年”仅一字之差,中间已相距30年;嘉佑六年他与苏辙参加制科考试住在怀远骚,那时他26岁,苏辙仅23岁;此后他赴凤翔“初从政”,有天晚上秋风秋雨起,孤独中“始有感慨离合之意”;以后宦游四方,兄弟俩常不相聚。“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这时“复出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于是,写《感旧诗》一首,“留别子由而去”。诗中回忆了以前与苏辙身处两地时的思念之情:“新秋人梧叶,风雨惊洞房。独行残月影,怅焉感初凉。一往三十年,此怀未始忘。”对弟弟在朝中刚正不阿忠心为国表示说:“怜子遇明主,忧患已再尝”。而他自己的心情则是“报国何时毕,我心久已降”,对仕官生涯十分厌倦。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为革命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向警予曾经说过:“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于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判定的。”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给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表彰先烈,激励后人,在纪念向警予烈士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日子里,邓小平在《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纪念文章里,亲笔写了“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题词。如今,向警予烈士的纪念墓碑,高高矗立在长江汉水汇合处的龟山之顶。烈士的忠魂安息在英雄的江城。这里,青松翠柏,碧水蓝天,山花竞放,江水长流,烈士的英名和业绩,将千秋万代,彪炳史册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诗传

    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诗传

    本书讲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的传奇,一个具有胡人血统的平民诗人,让唐诗在国势衰落的轨迹中,再次腾飞向上,不能不说他具有“魔王”一般的功力,而“诗王”、“诗魔”的称谓也应证了他对唐诗的改造过程和承认。白居易拓展了诗歌的体裁,皇室爱情、平民疾苦,都在他笔下被还原,而他生命的波折,也让人感叹时代造就了一个不一般的诗人。伟大的诗人不会去选择时代,而是在时代中造就自己。白居易适逢乱世,但他并不因为身处乱世而悲哀,而是用他的笔和才思,去忠实记录乱世的根源,并对受苦难的人民给予了无限同情。诗人终究老去,白居易也在争鸣中走向历史的深处,但诗人的传奇却没有散去,而是随着他的诗歌永远在文学的天空里飘荡,在人们的记忆里不断翻新。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精选了60个非常女性。没有特定选择的标准,主要是感觉她们是否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或她们的传奇是否让人难忘。因此我们选的不单有正面人物和名人,还有反面人物和知名度不高但有特点的女性角色。
热门推荐
  • 高校丐世同盟

    高校丐世同盟

    故事发生在一个科学技术泛滥的时代,生活在科技爆发的大时代,没有人甘愿活在备受管制、不被重视的环境里。一群被视为“废材生”的青年,躁动的年代,不安的心跳,被管束的热血,他们将要如何逆袭?
  • 问君姝

    问君姝

    上辈子,她以为只要贤良淑德,就总能嫁得好郎!举案齐眉,一生顺遂……呵,谁知一朝毒发,倒在雪地之中。最后连尸骨都难得尊严的,也是那个安分端庄的她。从此香消玉殒。魂归十六岁那年……重来一世,她一样是爹不疼,没娘爱。继母捧毒算计,嫡妹肆意嚣张,但她却不再是从前那个一味听话的端庄淑女。皇朝更迭,时事变化,当年那个无赖混小子有朝一日也能登上天底下最黄金灿灿的宝座。人前君心难测、心思渐密的男人站在她面前,双眼一如初见时那般坦诚直率。今日的九五之尊,伏下来高大的肩膀。他睁着他那双仍如往昔一般的明亮眼睛看她,眼前的锦绣江山等着他们一道去展开。
  • 顶级制作人

    顶级制作人

    路人甲:华国动漫是世界最差的。那你是没看过刘晓老师的《进击的巨人》,《一人之下》……路人丙:华国没有好的小说那是你没看过刘晓的《盗墓笔记》……路人乙:华国没有好的电视剧那是你没看过刘晓的《亮剑》和《法医秦明》……刘晓穿越到一个国外作品称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刘晓,所有人都称刘晓为华国顶级制作人
  • 栩生厌

    栩生厌

    我以为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可没想到,我只是你众多过客中的一个栩栩如生安栩栩季如生如生,若你在选择一次,还会拒绝我吗?栩栩,我给不了你幸福,但你的好我记在心里。你何曾想过那个为了你不择手段的安栩栩你又何曾想过那个在爱与不爱的季如生
  • 重生后我成了反派

    重生后我成了反派

    一句话简介:这大概是一个冷血自私又贪财怕麻烦的姑娘重生后一步步登顶犹如王者回归重登大Boss王座的奇幻故事。双洁、1v1,男强女强。(男主)扶桑:话不多说,相爱相杀了解下?
  • 重生皇帝的后宫

    重生皇帝的后宫

    他,是现代繁忙都市里的一个无名小卒,没有出众的文采,没有过人的长相,但是却有一身让女人都羡慕的嫩白皮肤。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他的上司才会想方设法把他拐到手。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当一回皇帝。。。
  • 魔王宠妻

    魔王宠妻

    魂穿异世,醒来时身边多了一个包子。偶遇强者,收之为徒。学艺六年终有小成。天下风起云涌之时,她带包子闯荡江湖之日,势要谋一席安逸之地。他冷酷绝然,手段残暴,从不以真容示人,人称魔王。当她遇上他,又会擦出何种火花……天下大势又将如何
  • 长相思:花似伊

    长相思:花似伊

    简介: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伤心别离两相逢,前世,他们许下誓言,生生世世要把自已许给对方。一场变故,他不得不考虑她的安全,只身犯险。然而她却误会了他,当他归来时,最让他痛心的是,她已含恨而终。他发誓,如若有来生,必将她找出,许她一生无忧,给她无限宠爱,只是,来生会有多远谁都不会知道。
  • 护花狂龙在都市

    护花狂龙在都市

    混迹在万花丛中的小酒保,偶然获得未来最伟大兵王的记忆!从此他拥有一身无可比拟的超强本领。而他也对保安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理解——保护美女,安慰美女!为了成为世界最强保安,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此,娇媚老板娘、狂野美少女、冷艳女杀手、清纯女校花……各色美女接踵而至!
  • 穿越到斗罗成为铠甲勇士

    穿越到斗罗成为铠甲勇士

    莫名其妙来到了斗罗大陆,不过却拥有了铠甲勇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