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2100000023

第23章 中世纪:天国的梦想(3)

这种德性就是神学的德性,是以上帝为对象的。他认为,追求最高幸福是人生的理想和最终目的,人生的最高幸福就是欣赏真善美,而绝对的真善美就是上帝本身。因此,人的幸福并不存在于财富和荣誉,也不存在于名声和权威,更不存在于肉体的享受和欲望的满足,而存在于“理智的完满福利”。

也就是说,幸福不是感性方面的,而是理智本性的满足。因为感性事物的不完善性不足以使人满足而获得真正的幸福,人的特点在于精神性的灵魂,企求精神的满足,追求无限的真善美。这种真善美才能满足人的一切欲望,也只有这种真善美才是人的幸福,而“这个无限的真善美就是上帝”。因此,他说:“幸福在于上帝”,“人的幸福在于达到上帝的本性”。

怎样才能达到上帝的本性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来世,即“死”。他说,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风中的烛光,只不过是死后生活的准备。只有死之后,人才能达到完善和永久的幸福。

托马斯认为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是由灵魂和肉体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有两种自然能力,即理性认识能力和意志活动能力。他指出,这两种能力是人道德活动的基础,因为它使人的活动生来具有一种趋善避恶的自然倾向,人在这种趋善避恶的倾向支配下,就去追求一种普遍的最高的善,这最高的善就是上帝。

因此,托马斯关于道德的一般定义是:道德是理性创造物向着上帝的运动。这就是说,上帝为人规定了道德活动的方向、内容、规范和标准,人的道德生活就是面向上帝,一切为了上帝。由于人们在现世不能面对面地见到上帝,不能完全认识上帝的本质和活动,因此,他认为爱上帝比知上帝更为重要。爱上帝的道德活动使人接近上帝。爱上帝和爱人的美德、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只能在来世才能达到,因此,人的真正的永恒的幸福是在来世。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人的信仰是自由的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受近代人文主义的影响,对基督教进行了改革,后者还创立了加尔文派。他们的宗教改革主张完全符合当时的资产阶级要求,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新的信仰体系。

1. “上帝创造女人,就是要你和她同居”

关于人的本性从何而来,人的本性为什么所规定,亦即人的本质问题。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有二元论倾向。

一方面,他们受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影响,认为人有“肉体的本性”。“肉体本性是贪婪和追求私欲的。” 路德在《桌上谈》中指出:

世人并不愿以上帝为上帝,也不愿以魔鬼为魔鬼。如果人能随自己本性而行,他一定会把上帝由窗户摔出去。

因而一个人以他的思想,以他的理智和自由意志孜孜不倦地所图谋的都是恶。不仅一次两次是恶,而且一直是恶。

加尔文也说:“在人身上的每样东西——理智与意志,心灵与肉体——都被欲望玷污和浸透; 或者更简短地说,人本身不是别的,就只是贪欲……”

另一方面,由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又依据基督教传统观点,把人的本质规定为是上帝决定的。马丁·路德说:灵魂没有任何东西都能行,但就是不能没有上帝的话。没有了上帝的话,它的需要就根本得不到供应。但有了上帝的话,它便富足而什么也不缺乏了。因为那是生命、真理、光明、和平、释罪、拯救、喜乐、自由、智慧、美德、恩惠,荣耀和每一种好事情。

因为只有信仰上帝的话,才能带来拯救。

加尔文更是坚持“预定论” 的观点,认为一切都归之于上帝,即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和命令。上帝不但是万物的创造者,而且是万物的直接的管理者。上帝不是懒惰的、沉沉欲睡的,而是一个不务空名的、积极活动着的、勤恳而不好逸偷闲的典范。因此,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出于上帝无可测度的旨意”。而上帝的旨意是预定的。他说:“宇宙无一事不是上帝所预定的。” “上帝以自己的智慧,早在太初就已决定了做的事,现在又以它自己的权能,执行它所预定的一切。”

这就是加尔文的预定论。加尔文的预定论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必然预定的永久不变的安排,人绝对不能离开上帝而独立有所作为。

一方面认为人性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一方面认为人性来源于上帝,人们因信仰而和上帝结合,分享上帝的本性,这就是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二元论。前一方面,表现出宗教改革理论的资产阶级性质; 后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理论的宗教外衣所决定的。

路德说:

人有一个双重的本性,一个心灵的本性和一个肉体的本性。就人们称作灵魂的那个心灵的本性来说,他被叫做属于灵魂的、内心的、新的人; 就人们称作肉体的那个形体的本性来说,他被叫做属于肉体的、外体的、旧的人……事实上在同一个人里,这两个人是彼此对立的; 情欲和灵相争,灵与情欲相争。这就是路德的心灵和肉体双重本性论。路德对他所说的“肉体” 和“灵” 做了规定,以期与基督教传统的灵魂和肉体的分法划开界限。他说:“所谓‘肉体’,乃是指凡在内心和外表上都是为肉体和今生的利益而活的人; 所谓‘灵’,乃是指凡在内心和外表上都为圣灵和来生而活的人。”

因此,他说的属灵的人是指人的内心和外表都是信仰上帝的人,属肉体的人是指人的内心和外表都追求尘世利益的人。人的属灵的本性,是由于信仰上帝,因而不是人生来就有,也不是依靠人本身力量所能获得,人的这种本性与外界事物、人的行为无关,人想靠他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它是徒劳的。人的肉体本性,包括人的理智、欲望和对私利的追求等,它们来自人的自然天性,人无论怎样运用自己的知识,怎样禁欲苦行,如果不依靠信仰,灵魂的拯救也是绝对无法获取的。

在这里,路德按照他自己的思路,实际上肯定了资产阶级的追求私利的人的天性,同时也指出了信仰才能拯救灵魂,而不是靠繁琐的对上帝的论证和对宗教仪式、教规的遵从。

他反对教会的苦行禁欲的做法,认为满足人的正常自然欲望是上帝许可的,也是合理的,人们通过日常工作和正常的家庭生活,一样可以获善求救。他反对修道院制度,提倡修女、修士都可自由结婚,认为男女结婚共同生活,是上帝指定的自然之事。他在一封致三位修女的信中说:“上帝如此创造女人之身体,即要使其与国人同居,并生育子女。” 路德本人就是和一位从修道院里逃出来的修女波拉·嘉黍林结了婚。

加尔文认为人性本恶,由于原罪,使人本性堕落和邪恶,致使人性中没有任何善,使人不能不做坏事。他反对自由意志说,反对人可以在理智指导下,通过自由意志去从善或作恶。认为人的理智和意志都浸透着恶和贪欲,因而人无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选择,单凭人的意志行动,人只会作恶。

加尔文说,人有自由的话,也只是作恶犯罪的自由。他要求放弃使用自由意志这一概念,明确断言:“无论爱虚荣的人如何设想和夸张人的力量,人的力量只不过是一阵轻烟。” 人的一切行为,人在道德上从善或作恶,不取决于人自身的意志,而取决于上帝的恩典,没有上帝的恩典,人就不能做任何事情。一切都是上帝预先规定好的。加尔文从先定学说出发对人性的论述,其实也是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立场上的。

加尔文时代,资本主义正处于自由竞争阶段。资本家在商业活动中的成或败,不取决于他自己,而取决于世界市场的变化,取决于未知的至高无上的经济力量的摆布,因此成或败好像是预定的。

2. “人只要有了信仰,就可以获得拯救”

路德把人性分为心灵的本性和肉体的本性以后,他又说:肉体健康强壮,就无所拘束和充满生气; 它吃、喝和随自己喜欢而行动。但如果受每一种邪恶所奴役的最不虔诚的人,在这些事情上也都顺遂亨通,这对于灵魂有什么好处呢?

在另一方面,不健康、受拘束、捱饥受寒,以及别的任何外在的坏事,如果降临于人类中间最虔诚的和在良心的纯洁上最为自由无滞碍的人,他们也受这种事情的折磨,这又能对灵魂有什么损害呢? 前一类和后一类的事情,跟灵魂的自由或奴役都不相干。

相反,“所以肉体用神圣的法衣装扮起来,或住在神圣的地方,或担任圣职,或祈祷、禁食和斋戒,或做能凭肉体和在肉体里完成的任何‘事功’,都毫无益处。为了灵魂的释罪和自由,所需要的应该是极为不同的东西。”

路德认为,吃、喝和随自己喜欢而行动,这对于灵魂无任何损害,而担任神职和做那些宗教仪式的“事功”,即教会规定的事务,倒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那么,所需要的“极为不同的东西” 或有价值有意义的是什么? 是信仰。路德号召把一切“事功” 都抛弃掉,只去追求信仰。他说:把一切都抛弃了吧,甚至于沉思、默想也不需要。凡是灵魂能凭自身的努力来完成的事情,都没有害处。对于生命,对于释罪,对于基督徒的自由,有一样东西,并且只有一样东西是必需的:那就是上帝的最神圣的话,基督的福音。

路德坚决反对教会提倡的苦行和“事功”。他认为:上帝的话是不能用 “事功” 来接受和承取的,只能用信仰。因此很明白,正如灵魂为了获得生命和释罪所需要的只是上帝的话一样,它所赖以释罪的,只是信仰,而不是任何 “事功”。所以每一个基督徒首先要关心的就应该是抛弃一切对于 “事功” 的依赖,单把他的信仰一再加强,并凭着信心而增长知识,增长的并非关于 “事功” 的知识,而是关于为了他而受难和复活的耶稣基督的知识。

路德要求在经济上摆脱罗马教会的剥削,在政治上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认为教皇和教会是人为的制度,不是上帝的世俗代表,没有绝对的正确性和神圣性。他还集中反对认为人只能借助教会,通过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才能获救的观点,主张人单凭自己的信仰即可获救,善在于人的心灵而不在教会所要求的“事功”。显然,路德的这一观点,是代表资产阶级对宗教统治的挑战。

否定“事功” 的价值,加尔文走得更远。他从预定论出发,认为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和命令。他说:“上帝从事统治一切特殊的事,而一切都是出自上帝一定的旨意,因此,没有什么事情是出于偶然的。” 甚至“没有一滴雨不是奉上帝的命而降的”。因此,人只能“因信称义”,把自己的“良心” 呈现在神的审判台前,做到内心只驯服于基督。人不是靠自己的行为,不是靠自己的善功与功德,而是靠神的怜悯与施恩,只有这样的“义”,才不是人自己的“义”,而是神的恩典。

他强调,罗马教皇诡称自己是基督的代表,要人盲从教皇和教会的权威,目的是要人们只服从教会,而不服从上帝。教皇和教会以“神迹” 来证明信仰,实际上,他们所说的“神迹” “经不起事实的证明,都是无价值的,可笑的,或者是虚空和不实在的”,目的是欺骗人民。其实,他们并不是信仰上帝,“口腹就是他们的上帝,厨房就是他们的宗教”,罗马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主要仇敌”,“教会中那可诅咒和可憎恶的头,乃是教皇”。罗马天主教指责加尔文的“预定论” 和“因信称义”,是把一切归于上帝,使个人对一切不负责任,是纵人作恶,加尔文申辩说,他的目的是反对教会的腐朽败坏,决不是要人恣意妄为。“上帝自永恒所命定的,并不妨碍我们照上帝的旨意为自己筹划办事。”

因此,人应当内心正直,做事公义,积极活动。目的不在于救赎,而在现实的生活与成功。他反对天主教会的形式主义,主张简化宗教形式; 反对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委任制,主张神职人员均应由信徒投票选举; 反对天主教的教阶制和罗马教会的专制主义流俗,主张教会之间、神职人员和信徒之间一律平等。加尔文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生活。加尔文的新教教规规定:人应当吃苦耐劳,要勤劳节俭,清心寡欲,不跳舞,假期也不休息。这些人在英国被称为“清教徒”。他们的箴言是,要发财就要寡欲。

当时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期,一些出身于手工业者而发了家的资本家,一方面靠剥削工人,另一方面靠本人勤俭刻苦,省吃俭用来积累资金,加尔文的教义完全适应资产阶级这种经济生活,反映出资产阶级要求积累资本、增殖金钱的一面。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对加尔文新教教义的评价很高,他写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书,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徒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 为支柱的。

同类推荐
  • 东方的智慧(荣格精选集)

    东方的智慧(荣格精选集)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与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深刻渊源。他本人曾研习汉字,熟读《易经》等中国古代典籍,对于中国文化及其象征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发挥。《东方的智慧》收录七篇荣格论东方哲学与思想的经典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的阴阳、日本的禅宗、印度的瑜伽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文章中,荣格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对东方的智慧进行了重新阐释,强调并升华了东方文化中向内探寻自我、明心见性的倾向。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迸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听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更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热门推荐
  • 赤血仙途

    赤血仙途

    一人得道升天,千百万人倒地浮诛!仙道一途,向来都是由累累白骨和数不尽的鲜血铺就而成的……PS:新人写作不易,若觉得文风对口,烦请点个收藏,谢谢!
  • 夏光

    夏光

    〈信札书舍〉出品,经过多番改版,《夏光》终于在创世中文网上和大家见面了!虽然还比较稚嫩,但我们却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见证它的成长。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 狂舞炫尊

    狂舞炫尊

    一个神奇的大陆,一个弱小的废材公子,为了爱放弃一切,陈翔为了登上巅峰,一个为了成为世界至尊的少年。他说:“变强,不为称霸天下,变强,不求流芳百世”。只要好好保护身边亲人。陈翔,一个把家族,亲人扛在肩上的男人,一步步走向这个目标。等级制度:武者,武士,武师,大武师,先天武宗,后天武宗,武宗,武君,武皇,武尊,武帝。
  • 特工重生之女王天下

    特工重生之女王天下

    暗夜女王因一个手镯在睡梦中被带到一个跟自己之前生活类似却不同的世界,开始了一段扮猪吃老虎,腹黑强大的王者之路。我的人只有我可以欺负,有人坏了规矩,我该怎么惩罚呢,死、、、、太轻松了,生不如死才是正确的方式。男主强大腹黑只宠女主一人,其他女人在他眼里没有存在感。你想保护的人就是我想保护的人,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外人眼里的男主强大,冰冷,可怕。女主眼里的男主:可爱,听话,腹黑。具体看文章,不擅长写介绍。。。。
  • 拖鞋公主

    拖鞋公主

    因为典型的汗脚,雨桥只能一年四季都拖踏着沙滩拖鞋。人生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只想有一份好工作,好好的谈一场恋爱,青春在指间不知不觉地飞逝,那美丽的爱情什么时候降临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眼影侠

    眼影侠

    因容貌奇特,从小便不受人待见的王玄,一直处于孤独中,独来独往,似乎已成习惯,直到出现了一位特殊朋友,王玄的生活开始改变!
  • 末代妖侠传

    末代妖侠传

    神州末法时代,妖族不再遵守建国后不许成精的规矩。人族与妖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此时,一个被野兽养大的少年横空出世。“为何天下不允许再有永生?”“为何他们生下来便注定是主宰者?”“因为你是异类,做人,你不合格!做妖,你没资格”!“爱上妖精,就不是一个好人了吗”?“是”!“我不信,我要用我的道,征服天下万道”!!!
  • 伞清阎冷异情欢

    伞清阎冷异情欢

    特工?异瞳?计算脑?音清阎表示,并不好玩。作为行内悬赏榜Number1,七千亿美金全球性捕杀当真好玩?纵使她再怎么逆天,终究有钱能使鬼推磨,死了。没错,死了。但是……当清冷的眸子再次睁开时,她重生了……等等!没搞错吧这么无情?!谁来解释穿越到高中生身上什么鬼?
  • 超级英雄系列之键盘侠

    超级英雄系列之键盘侠

    这世上有很多人,都是善良的,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为什么一直要伤害大家,总会有人挺身而出
  • 仙源尘缘

    仙源尘缘

    未尽尘缘莫论仙,不经炎凉休言道。挣脱红尘求仙道,为仙却又坠尘缘!这是一篇朴实感人的仙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