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0100000036

第36章 音乐舞蹈(1)

音乐会的由来

据报道,现代欧美不少年轻人,并不爱听迪斯科。他们认为,要享受真正高尚的艺术情趣,还是去光顾名曲荟萃的音乐会。

17世纪以前,世界上还没有“音乐会”这样一个名称。那时,只是在宫廷和达官贵人家里有小型的演奏,或人们到教堂的时候演奏一些宗教性的乐曲。1672年,英国的小提琴家班尼斯特第一个公开在大庭广众面前演奏音乐,这以后,音乐会才作为一种专场的演奏、演唱会风行起来,随之各种音乐会相继出现。如独唱音乐会、独奏音乐会、室内音乐会、合唱音乐会、交响音乐会、混合音乐会等。

音乐指挥的由来

在记谱法尚未问世的时代,欧洲的音乐都是靠口头传授的。在祭祀舞蹈进行中,领头的歌手成了最早的指挥,他为了向众歌手提示旋律的进行方向,便用手在空中“画”出旋律线来。指挥的功能主要是给大家指出旋律的由低音到高音,或由高音到低音的进行。这种指挥法当时被称为“手势术”。然而这种“手势术”既不方便又不准确,于是线谱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

希腊时代的指挥,有的人用脚,也有的人用头;有的人喜欢用单手指挥,也有的人惯用双手指挥;有人将手绢系在木棒上指挥,也有人在风琴旁边钉上一块铁板敲着指挥的。

专职的指挥大约出现在19世纪前,那时候,指挥合唱队的人手里拿着一卷谱纸,依照歌曲的旋律而挥动。这卷谱纸当时被称为“梭法”。指挥乐队的人则大多数使用铁质手杖敲击地板。1867年,法国音乐家卢在利一次为法王路易十四的演奏中,由于他指挥时忘乎所以,竟误将铁杖击伤脚背,不治而死。于是,人们便淘汰了这种可怕的指挥方式。直到1894年,德国作曲家威柏首先创用了指挥棒,被音乐界大为赏识,逐步推广开来,沿用至今。从此,指挥超越了简单的“划拍子”的原始阶段而跨进了比较严谨和缜密的新阶段。有了音乐指挥,可随时启发演唱者的感情和调整整个演唱气氛。使乐曲显得有声有色,多彩多姿。

简谱

用“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构成音乐简谱,是法国的苏埃蒂修道士发明的。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数字记谱的人。这一简谱16世纪中叶成型于欧洲。

苏埃蒂专门从事教徒们的教唱工作。过去没有歌谱。教徒们学唱赞美诗,是由修道士或牧师口头传授的。随着歌曲的难度增大,这种形式已不适应教徒们学唱的需要,因此,苏埃蒂在1665年写了一本书,名叫《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创立了一种数字简谱,即用阿拉伯数字的1、2、3、4、5、6、7来代表音阶中的七个音。随后又由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善。

后来,又有教学教师加兰、律师巴里、医生舍威等人加以改进,简谱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878年至1882年间,美国有一个名叫麦森的音乐教师,聘到日本讲学,将简谱传到了日本。清代末年,简谱由日本传入我国。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麦森教师所讲学的一种简谱。

五线谱

五线谱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记谱法,差不多所有的国家都使用它。

远在10世纪的时候,法国有一个叫古罗(又泽为古多)的音乐家。开始用四条横线表示音的高低,又把当时流行的一种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放在四条横线里,来记载乐曲,这便是五线谱的雏形。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震动了整个欧洲音乐界。罗马教皇听说此事,把古罗召至罗马。给了他一笔重赏,并让他把罗马教堂所收藏的乐谱一律改为“古罗式记谱法”,也叫“四线谱记谱法”。

到了12世纪,有人把表示音的高低的四条横线改成五条横线,但这样的五线谱仍不完善。如像小节线、拍号等符号,还没有出现。直到16世纪,五线谱才逐渐完善,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差不多。

“多来咪发梭拉西”的由来

在11世纪,当时教会里唱赞美诗,只有“1、2、3、4、5、6”这六个音。后来,意大利僧侣音乐家归多把圣乐的一首赞美诗每行歌词的第一音依次排列起来,刚好是“六声音阶”,因此,他就用每行歌同的第一个音节“乌来咪发梭拉”来代表六声音阶。不久,七声音节问世,才把原来弃掉的那些赞美诗最后一句“圣约翰”几个字的第一音字母拼起来,成为第七个唱名“7”,发音为“西”。到了17世纪,意大利音乐家布隆契认为第一音名“乌”不响亮,提出换用“多”音,他的意见为许多音乐家所接受,于是“1、2、3、4、5、6、7”就正式成为今天的唱法。

交响曲的由来

交响曲,也称交响乐,其含义源自于希腊文“一起响”。据载,中世纪时,这词也曾表示是两个以上音的和谐结合:16一18世纪上半叶,又演变成将一切多声部的声乐曲都泛指为交响曲。18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演出极其兴旺,剧中的序曲(特别是其快一慢一快的结构)为促进交响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交响曲逐渐脱离歌剧而变为自成一格的器乐演奏形式。在当时的意大利涌现了不少有三个乐章的交响曲:快板、慢板和小步舞曲。出生于奥地利的作曲家海顿(1732~1809年)常被音乐史家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一生致力于这类体裁的创作,曾写下了一百二十余部交响曲,并逐步把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作为规范形式固定下来。

贝多芬(1770一1827年)是交响乐王国里的“泰斗”,而在一般人心目中,他的名字更几乎成了交响音乐的化身。他的九部交响曲写成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倾注了时代的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音量广阔,感情奔放,结构宏大,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直至今日仍被人誉为“犹如是九座大山矗立于天地之间”。此时,四乐章交响曲的格式已基本稳定和成熟,通常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快板,回旋曲式。

圆舞曲的由来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原是流行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叫兰德勒的农民舞曲。最初,它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俗的民间舞。它伴随着滑行、平步、旋转圆圈图形的“圆舞”而演奏。后来,音乐家韦伯、舒伯特以及小提琴家兰纳尔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和发展了它,使它的旋律开始丰富、生动起来,才具有近代圆舞曲的风格。

自18世纪开始,这种舞蹈流行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宫廷。19世纪初叶。“圆舞”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城市,并在舞蹈音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圆舞曲的节拍以3/4拍为主,也有6/8拍的,速度有快、中、慢三种,以小快板居多。演奏时,重音放在第一拍上,强调重拍,以配合舞蹈旋转圆圈的动作。它的结构较为自由,常见的有二段体、三段体和多段体等。

施特劳斯还把德、奥的传统音乐与民间舞曲。同人民的思想感情密切联系起来,使圆舞曲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峰。

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节奏明确,旋律流畅。圆舞一曲所表现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典雅的格调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都给人一种优美的艺术享受。

《摇篮曲》的由来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上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月光曲》的由来

《月光》这个曲名不是贝多芬起的,他为这个第十四号作品题的标题是《幻想风的奏鸣曲》,但今天已鲜为人知。为什么《月光》这个标题能够流传下来,而原来的标题反倒“失传”了呢?

19世纪的德国诗人兼批评家雷尔斯塔听了贝多芬的这首乐曲后,诗情勃发,不能自已,用文学语言对自己的音乐感受进行了极力的渲染、描绘,热情称颂作品的第一乐章使他联想起瑞士蓿湖,及那湖面上水波荡漾的月光。“月光”二字引起了听众普遍的共鸣,用“月光”来概括这首乐曲的音乐形象就迅速传播开来。出版商为了赚钱,投听众之所好,在出版的乐谱上正式印上了《月光奏鸣曲》的标题。一百多年来,大多数听众都按照《月光》的心境去欣赏这首乐曲,觉得第一乐章如海上升明月,希望萌发,微云所遮,悲凉油升;第二乐章如皓月当空,梦入仙境;第三乐章似狂风骤起,浓云蔽月,遍地漆黑,悲苦而狂呼。贝多芬题名为《幻想风的奏鸣曲》,本章是想破除常规,将第一乐章的快板、奏鸣曲式改为慢板、幻想风的自由形式,是不落窠臼的独行者的“自白”。他对于听众为自己的乐曲改名并不反对,更愿让听众按自己的理解去自由想象。于是《月光》的曲名得以流传至今,并因其不可磨灭的光辉而载人音乐史册。

九大交响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1942年创建于维也纳,目前也以“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乐团”名义演出。

芝加哥交响乐团:1891年创建于芝加哥,首任指挥为马斯坦。

波士顿交响乐团:1881年创建于波士顿,首度指挥是霍舍乐。1973年后,由小泽征尔担任音乐指挥与常任指挥。

费城管弦乐团:1900年创建于费城。首任指挥是谢尔。

克利富兰管弦乐团:1812年成立于克利富兰,首任指挥是索科洛夫。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1888年创建于阿姆斯特丹,隶属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首任指挥是柯斯。

巴黎管弦乐团:1967年创建于巴黎,由1828年成立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改组而成,首任指挥为明希。

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1548年创建于德累斯顿,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

列宁格勒国立爱乐乐团:1772年创建的圣彼得堡音乐协会管弦乐团,于十月革命后改为现在的名称。

名曲《音乐的奉献》

1747年的一天,柏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王宫里热闹非凡,一位著名的演奏家即将来王宫演奏,皇亲国戚们纷纷拥到音乐厅想一饱眼福。

不久,一位气宇不凡的老者走到大厅中央的钢琴旁,娴熟地演奏起来。非凡的音乐、惊人的演奏顿时获得满场喝彩。国王是位懂得作曲的音乐爱好者,他情不自禁地写了个主题请演奏家演奏。头戴假发、年过六旬的老人立即边演奏边把它发展成六个声部,并按主题变奏成一首又一首风格各异的绝妙乐曲。国王惊羡万分,他赞叹道:“我的上帝,他真伟大!”那位老人就是古典音乐的奠基人约·塞·巴赫。他即兴创作并演奏的乐曲就是后来成为音乐史上名曲的《音乐的奉献》。

舒伯特的小夜曲

有一天,舒伯特的一个朋友为一位年轻姑娘的生日创作了一首短诗。他请舒伯特谱支曲子。舒伯特对这位姑娘一无所知,随便涂下了一些音符给了他的朋友,然后抱歉地说:“对不起,眼下我没有时间写更严肃的东西了。”他的朋友把这支乐曲带回家,在钢琴上试弹了一下,非常喜欢它。于是他做了安排,请舒伯特在他们的一个朋友家里给一批音乐爱好者亲自演奏。

到了约定的时间,所有的人都到了,惟独舒伯特没有来。哪里也找不到这位作曲家。女主人简直急疯了。她派了一个舒伯特的好友到全市的小酒店去搜寻,终于在舒伯特最爱去的一个地方找到了他。当他被不由分说地拽到客厅里时,他抱歉地说,他完全把这个约会忘了。然后他坐下来弹奏他的那支匆忙地胡乱写成的曲子。弹完后,他不禁热泪盈眶地说道:“我不知道它是这么美。”

这支曲子就是舒们特的小夜曲。

《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是一首世界著名的圆舞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奥地利被称为“第二帝国”。它原是一首有歌词的合唱曲。施特劳斯创作这首歌曲,是受了匈牙利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启发,这首诗的结尾写道:“多瑙河,美丽的多瑙河!”施特劳斯请人写了歌词,这首歌曲就创作出来了。

提起《蓝色多瑙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施特劳斯的演出活动繁忙,而他的乐思随时涌流出来,就采用各种方法将闪现在脑子里的旋律记录下来。有一次,施特劳斯一夜未归。第二天回家时,换了一件衬衣,他的妻子吉蒂发现了衣袖上写满了音符。吉蒂曾经是著名的歌唱家,她哼了哼,旋律非常优美动听,知道这是丈夫记下的乐思,就将它放在一边。但是脏衬衣很快就被洗衣妇拿走了,吉蒂又不知道这洗衣妇住在哪里,于是几乎跑遍了全城,才打听到了下落。这时,洗衣妇正要将那件脏衬衣扔到盆里,吉蒂赶紧夺了过来,这就是著名的《蓝色多瑙河》。

这首合唱曲初次上演时并不成功,施特劳斯也没在意。就搁在一旁。后来他带乐团到巴黎演出,需要一首新的圆舞曲,施特劳斯想到了《蓝色多瑙河》。于是,临时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经演出,即轰动巴黎,成为世界名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除序奏和结束部之外,由五首圆舞曲组成。乐曲一开始,弦乐奏出轻柔的音乐,就像水波的浮动,接着圆号吹出最富感染力的旋律,就像河水环绕维也纳徐缓流过,使熟悉多瑙河的听众产生种种联想,没到过多瑙河的人也能在脑中激起河水荡漾的情景。

《喀秋莎》

《喀秋莎》一歌的产生,有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1938年初的一天,诗人伊萨科夫斯基诗兴如泉涌,不多时就写下了八行(两段)诗句,可是,要让“站在峻峭的岸上”唱着歌的喀秋莎接着做什么呢?诗人的思路卡住了,这首涛只好暂置一旁。五月里,作曲家勃兰切尔见到诗人,向他索词作曲,诗人想起这首未完之作,诵读一遍,作曲家甚喜,嘱诗人尽早完篇。又过了两三个月,诗人仍旧未能交卷。在勃兰切尔催促下,诗人写出了五六种力案,作曲家选中了其中一个,填词人谱。这支歌在国家轻音乐团的首次音乐会上演出后,立即被人们爱不释“口”了。

诗人后来回忆道,在1938年,战争的阴云已逐渐笼罩,所以诗人在以后几段歌词中,把喀秋莎的爱情和保卫祖国的战士联系在一起了。

人们如此喜爱这支歌,喜爱喀秋莎这个名字。战争期间,当苏联制造出一种新式火箭炮时,红军战士就亲切地称它为“喀秋莎”。

为了保卫《喀秋莎》,曾有过一次闪电式的“战斗”:一天傍晚,某战地炮火暂停,德军士兵在战壕里放起了《喀秋莎》的唱片,放了一遍又一遍,几个红军战士跳起身来,说:不行,我们的《喀秋莎》,他们不配听!于是,红军战士迂回到敌人战壕里,迅雷不及掩耳地把那张唱片夺到自己手中!

《马赛曲》

同类推荐
  • 如何成为小摄影家(快乐学习丛书)

    如何成为小摄影家(快乐学习丛书)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 漂来的狗儿

    漂来的狗儿

    一部讲述成长的小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奇特的年代,灰暗沉闷的生活禁锢了成年人的灵魂,却无法遏制孩子们自由奔放的性情。在“梧桐院”的小小天地里,一群淘气、贪玩、喜欢新鲜的事物的中学教师的孩子和一个邻家女孩狗儿结成玩伴,玩得上天人地,花样百出,趣味无穷。仿佛一段段封存已久的电影,仿佛一张张年深泛黄的照片,那是一个个有欢笑也有眼泪、有甜美也有屈辱,温暖而又感伤的童年:捞小鱼,粘知了,去中学图书馆偷书,看连环画《红楼梦》,给伟大领袖写信,在漂亮芭蕾舞演员面前自惭形秽,惶惑于身体的发育长大,被侮辱被伤害而后抗争,青春萌动的朦胧恋情。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共收录266篇寓言,按照人的基本价值分编为六卷,每卷都提炼主题词,附有格言警句,方便总览;卷内编排独立的故事,配有寓意点评、经典插图,图文并茂。
  • 兽王·宠兽花园

    兽王·宠兽花园

    丹婆婆带着兰虎来到了迷晨森林修炼炼丹术。在这里生活了两个星期后,兰虎有一次在追逐一只偷丹的野蜂王时意外发现,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中竟然还隐藏着一个古老的神秘部落——桃花源。兰虎受到邀请参加桃花源的祭祀大典,却突然发现,新联盟的魔爪也已经悄悄伸入到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之中。新联盟为了获得强大的力量。派出独孤奇混进祭祀大典,企图救走被桃花源封印近万年的太古凶兽。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我们都渴望长大,但长大就像蛹羽化成蝶一样,有快乐也有烦恼。在本书中,作者讲述如何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时间,克服懒惰和粗心,改掉不良习惯,让你在不断磨砺自己的疼痛中,独立而坚强地成长,摆脱成长中的各种迷惘和烦恼。
热门推荐
  •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全宇宙在线

    全宇宙在线

    ·玩了一辈子的地球服务器,你有玩过宇宙服务器吗?·太阳解体,地球冰封后,人类进入了全宇宙在线的《超武进化》。·身体结构被逐渐拆分,无数人超武加身,飞驰于宇宙之间。·然而10年后,地球文明完全崩溃,地球人沦为奴隶。作为神风人奴隶的高萧在遇难前,得到了将死工友的礼物——一张……健身卡???·高萧彻底惊了!·地球文明被摧毁的十年后,一个地球人归来了!
  • 命运守护之夜

    命运守护之夜

    人类将于2016年彻底灭绝!史上最壮大的圣杯战争!过去、现世、未来,所有的英灵Servant都将现身。秩序已经燃烧殆尽,数以万计的意义都已消失。但是,没有必要悲观。无数的邂逅在等待著你。即使这个行星的一切,都成为了圣杯战争的战场;即使这片大地的一切,都已经化作失落的废墟;即使这段旅途的路上,有无数的强敌刻意阻挠,结局仍然,未落在任何人的手中。——————————2016年10月13号十一时整,默默等待FGO全平台游戏公测的平凡少年,突然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
  • 拐跑

    拐跑

    〖1v1双向暗恋〗努力工作,认真搞钱的顾总突然听说自己有了个未婚夫母胎solo的顾渺当即决定跟着集美去见识一下被闺蜜拉进一间酒吧的顾渺一脸茫然却突然听见台上一阵密集的鼓点响起眼睛不受控制的往台上看去身着黑色的少年像是发着光,一路烧到了顾渺的心里集美:"帅吧?"顾渺:"帅"集美:"那是你老公"顾渺:"?!!!!!"
  • 重生之无上仙魔

    重生之无上仙魔

    地球小子谭诚,死后穿越仙域世界,成为一名普通的凡人。本想一生只当个读书人,没想到却误入仙途,走上了修仙之路……一念成仙、一念成魔,仙与魔,只在心中一念间……
  • 绥广纪事

    绥广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之逆天剑仙

    都市之逆天剑仙

    慕白本是仙界第一剑仙,因为功高震主,导致遭受围杀,重生下界,这一次,他要自己掌控命运!
  • 末世苍天

    末世苍天

    破桎梏,战苍天...世界之大,谁知道谁会走多远?
  •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界谜语抢猜百科

    世界谜语抢猜百科

    世界谜语抢猜百科提供大量谜语题目,阅读本书既好玩有趣,又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