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58600000022

第22章 英语密林里的汉语写作(6)

城堡绝大多数都是用石头建成的。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堡远远看去,非常庄严、气派、凝重,甚至给人以威严感;我不知道,城堡的建筑者是不是故意要用这样的建筑物把敌人吓跑。走近了看,城堡作为建筑物,其细部是极其粗糙的;但粗糙决不是粗制滥造,它给你的感觉是力度、是雄浑。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一切都变得太精细、太精湛,古人那种硬朗的线条反而能凝固成一部风格独具的建筑艺术史。

我们的基本理解是,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国家,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西方的许多国家,像英国、美国、德国等是工业国家,尤其像英国,我们一般认为它是一个老牌的工业国家,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国家。我们的另一个理解是,农业国家是自然的,或者说,农业国家更贴近自然。虽然历史语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鸡犬之声相闻”、“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文化代码,仍然跟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占显着地位的国家的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相反,我们总认为西方的工业国家,则是远离自然,自然惨遭破坏,工业污染严重,等等,等等。

当然,我们对工业国家的这些坏印象,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19世纪的英国那批被马克思称为“出色的一批小说家”们的影响。记得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里的资本家把烟囱看成世界上最美的建筑,烟囱里冒出来的黑烟则是最美的风景;D.H.劳伦斯也用不少笔墨描写英国煤矿的晦暗景象。

于是,我尤其觉得,英国是一个昏暗的国家;加之英国“臭名昭着”的天气,我去英国之前,越发觉得英国是一个冷色调的国家,暗淡的国度。

然而,英国用它纯正的自然证明它倒更像个农业国家;相反,在中国则到处是工业,到处是厂房。一个朋友从美国来信说,没想到,到了工业国家,才看到了真正的自然。

英国的自然首先是以草地的形式呈现。驱车从南到北走一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个词:草地;游遍英国,最能全面概括的就是一个字:绿。

扑面而来的绿,绵延起伏的绿,让你觉得是行进在绿色海洋之中。而且,英国的草地是四季常绿的,所以,就是在深冬,也没有萧条的时候。

从美学的角度看,沉浸在一种色调中,必然会带来审美麻痹;纯粹的绿色,岂不呆板?不过,你不用担心,连绵的草地,有了远山的衬托,绿色的美像是有了依靠;广袤的牧场有了星星点点的羊群的点缀,自然少了寂寞;草地上凸起的古树,又使绿色多了几份灵动。英国当然不乏大片的林地,但绿野的中央偶尔矗立着一棵百年大树,或能显示天高地广,或让你的眼睛不至迷失方向。越过一片又一片的绿,你总能见到古老的教堂、凝重的城堡,甚至还有散布于英国许多地方的“巨石阵”。如果把绿草地看成是小夜曲,那么这些巨大的石头,多少像是交响乐。在无边的绿色当中,有了这些沉重的家伙,你就不用担心绿色会轻飘地飞起来。如果说英国的绿野像是巨大的绿色画卷,这些巨石阵和古堡则像是一个个镇纸。

很多历史学家和科学家都在研究为什么英国有那么多的巨石阵;我的诗意的解释就是:绿野轻飘,必有镇压。

有宏观如英格兰北方牧场那样的草地,有微观如花园当中精心剪裁过的草坪;有散布于村庄城镇之间的洒脱的绿地,有皇家花园中修剪得巧夺天工的草坪:它们或修为文字,或剪为图案,硬是让这本属自然的东西比机器生产的还要整洁。弄坏了英国人的地毯不要紧,千万不要弄坏他们的草坪。

如果说英国的草地构成了其自然的基本色调,那么英国的树木则是这底色上遒劲的图画。“古老的英格兰”,从景观方面来说,一是指其古代的建筑物保存得十分完好,就是废墟也受到很好的保护,二是指它的树木保存得很好。在中国,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说某某地方又发现了百年老树;而在英国,夸张一点地说,如果百年老树不可砍,似乎就没有什么树可砍了。同样,我们也不大看到英国人栽树(像我们在植树节栽树那样),因为,他们的很多树百年前就栽好了。这些大树,或兀自出现于绿野之上,或汇聚于丛林之中。

英国人的确是世界上最爱自然的民族。他们对自然的爱,一是体现在对公共自然的热爱。每当某地要进行开发,或要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如果当局不考虑它们对附近的风景线的影响,总会引起许多居民的抗议。

为了给自然留下足够的空间,英国的各种建筑都是相对集中,周围则要留下数千英亩的广阔的绿地;每个城镇周围,都会有好几处这样的绿地。

数千英亩地的公共绿地,如此奢侈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点缀着这个国家。这一定会让我们的开发商们看了很痛心:为什么不盖上房子?除了这些绿地,在英国的乡间,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reservednature)。所谓自然保护区,就是将一块地圈起来,任里面的树木野草自然生长,给各种动植物留下一片不受人类打扰的“绿洲”。我所在的沃里克大学校园内,就有数百亩地是给“封存”起来的,除了野生动物,任何人都不许进去;人们只能隔着湖水,看对岸的苍鹭翩跹、看野鸭自在地生活。

英国人对自然的爱,还体现在对自己身边自然的经营。在英国,有房子必有花园,没有花园的房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房子。在中国,看一户人家善不善料理家务,是看其家中是否干净整洁;在英国,看一户人家善不善料理家务,要看他家的花园是否赏心悦目。

自然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它还指自然生态与人类的和谐,而这种和谐又是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英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从其文学传统中可以见出。英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思潮,是英国人热爱自然的一个有力的例证。此外,英国文学中还有一个常见的主题:远足。人们喜欢远足,两个因素必不可少,一是因为爱好运动,二是因为热爱自然。汽车时代的到来,似乎宣告了远足时代的结束。不过,在英国的许多地方,远足之风仍然很盛。然而,由于铁路和公路把自然的“血脉”给切断了,如今的远足,其自然性远不如从前了。

当然,英国的自然大大得益于它的“臭名昭着”的天气。多雨的天气苏格兰王宫内的茵茵草坪与北京紫禁城里的石板地面相比,显示出两种文化的差异。

为英国的各种植物提供了一个自然的乐园。那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无需浇水,无需灌溉,草木一年四季活得很滋润。充沛但并不滂沱的雨水让这个国家常年绿着。草地固然是绿的,石子路、老房子上,由于常年不断的雨水,也都盖着一层绿苔。一个朋友和我一起散步时风趣地说:这个国家到处是绿的,就差人不是绿的。

还有什么比绿色更好呢?绿,乃自然之ABC。

器物乃实用之物,一般说来,当中似乎没有多少文化。然而,一种器物一旦成为某个民族、某个地区所特有,或成为某个民族、某个地区的人们所热爱,时间长了,便因此产生出某种文化。英国的壁炉便是属于这种情形。

我来自北温带,且生活在淮河以南,所以对冬天的感受就是阴冷,对付阴冷的办法就是添加衣裳;当然,现在有了空调,可以抵挡一下了。在中国,听说北方人在冬天用炕,也见过北方人冬天靠供暖御寒,而我这个南方人,一样都没有真正体验过。到了英国后,发现英国的冬天则是另一番景象,发现壁炉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壁炉本为实用之物,但是它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以前曾经写过,对于英国人来说,没有花园的房子,算不上是房子;有房子而没有园子,简直是有眼无珠;同样,我也发现,对于英国人来讲,没有壁炉的房子,似乎也算不上是房子;有房子而没有壁炉,那等于是有躯壳而无灵魂。

于是,壁炉不再只是一般的家居设施,它实际上成了“家”或“家园”

或“家庭生活”的象征。于是,在英语词汇中,fireplace或是hearth成为一个温馨的词汇;实际上,hearth除了字面的意思“壁炉地面”、“炉边”之外,它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家庭生活”。我曾幽默地用许慎的“说文解字”

的方法解释hearth:从heart从h,heart是心灵,h是home(家);也就是说,hearth是心灵的寄托,灵魂的慰藉,精神的家园。哦,原来语言之间是如此相通啊。

既然壁炉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地位如此重要,英国人在壁炉上花的心思自然很多。于是,不仅要有壁炉,还要讲究壁炉的样式;于是,他们讲究壁炉用什么样的hearthstone(炉底石);于是,他们在乎用什么样的mantle(壁炉架);于是,他们考究使用别具一格的hearthrug(炉前地毯);于是,他们要让壁炉能够跟整个客厅融为一体,或在壁炉上方挂油画、家人的照片,或是在壁炉架上摆放几本书籍,或是在架上点缀两柱烛台,并在炉边放上一个盆景,在紧闭门窗的季节里不至于断绝了与自然的交流。

当然,壁炉在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决不是因为英国人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家庭的设施来经营,它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它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家庭是英国人生活的中心的话,壁炉则是这个中心的中心(就像咱们中国人常常把电视机作为一家的中心那样)。晚饭后,一家人喝着咖啡,围坐在壁炉前,或是读书,或是聊天,或靠在椅背上,或躺在摇椅上;女主人总爱先打开一本书,或是华兹华斯的诗集,或是兰姆的散文集,一家人听着,胖胖的男主人听着,听着,便睡着了,脚边偎着的是一只叫Tom的狗。总之,一家人爱怎么放松就怎么放松。暖暖的光洋溢在暖暖的空气里,暖暖的空气里荡漾着咖啡的芳香,咖啡的芳香里满是家的温馨。假如这时窗外飘着鹅毛大雪,假如这时大雪把整个原野和山岭都覆盖了,这炉边的温馨,这屋内的温情,更是显得春意盎然;假如这时原野上吹刮着刺骨的罡风,假如那风声嚎叫如野狼,假如海峡上的风浪猛烈地撞击着英吉利海峡上的峭壁,这小小炉边更像是一个恬静的港湾。而英国的冬天的夜晚总是那么漫长,而夜晚越是漫长壁炉便越是把一家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心灵的交流也越是深入。这就是英国的炉边文化,英国的firesideculture。

提起英国的冬天我们便要回过头来探究一下,为什么壁炉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是那么重要,炉边文化在英国的历史上是那么发达。

英国是一个高纬度国家,其纬度跟中国的黑龙江差不多;但是,由于大西洋暖流的缘故,英国冬天的气温并不低。其实,相对于很多中纬度国家,英国的气候是宜人的。夏天最高温度一般在10到25摄氏度之间。它的冬天温度其实并不很低,绝没有极端寒冷的天气。但是,由于高纬度的原因,英国的冬天很漫长,而且多阴冷雨雪天气。10月份过后,阳光就开始疲软了;深冬时节,下午4点之后大家就准备过“炉边生活”了,而在早上8点之前,很少有人愿意离开家门的。这样一来,从10月到来年三月,英国人都可以享受比较漫长的夜晚。我常开玩笑说,难怪英国文学发达,那么长的时间呆在家里,不写诗歌也会写散文的。

英国虽然没有极端寒冷的天气,但我发现,英国人是世界上最怕冷的。炉边文化其实不是季节性的,不只是一种冬天的文化;我发现,英国人差不多一年四季都使用壁炉。我跟另外两个英国人合住一个小别墅。

那两个家伙6月份也要用壁炉,而我一直反对,因为我不希望帐单上的数目太大(我们用的是燃气壁炉)。

事实是,一方面,炉边文化在英国文学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英国文学也常常把炉边文化作为其表现对象。无论是狄更斯的《圣诞欢歌》,还是爱米莉·布朗特的《呼啸山庄》,洋溢其间的,无不是炉边文化。

在那些漫长的冬日的夜晚,我常常靠《呼啸山庄》来消磨时光。大家都知道,《呼啸山庄》讲的是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的奇异爱情,而那爱情的背景又是北方的荒原,所以整个作品透露出阴森恐怖的哥特小说气息。其实,如果我们想了解英国的炉边文化,大可从这本小说开始。我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特别留心了“壁炉”这一意象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作品中36次出现了“壁炉”这一意象(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别的学者做过这一统计),它们散布在作品的大多数章节里。我不厌其烦地把部分句子录在下面,或许对大家理解炉边文化有帮助:

我凑近壁炉,感叹这夜晚的荒凉。

(第二章)

辛得利从舒适的壁炉边猛地站起身,揪住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的衣领,抓住另一个人的胳膊,把他们两个扔进了后间厨房。

(第三章)

两张凳子差不多围成了一个半圆,几乎把壁炉包围在当中。

(第三章)

希刺克厉夫太太跪在壁炉前,借着炉膛里的火光在读书。

(第三章)

我兴致勃勃地走上前去,似乎是迫不及待地要沾点壁炉的温暖。

(第三章)

我,离壁炉稍远一点,忙着手上的编织活,约瑟夫在桌子旁边读着他的《圣经》(因为晚上干完活之后,仆人们在这个时间通常都会坐在这间屋子里)。

(第五章)

爱德加站在壁炉边,静静地哭着,而在桌子的中间坐着只小狗。

(第六章)

“……在凯西小姐出来之前,让我把你穿戴得体体面面的,然后你们就可以坐在一起,整个壁炉全归你们享受,你们可以一直聊到上床。”(第七章)

我感到我无法从壁炉跟前移开去……。

(第七章)

这就是我新近的主人;壁炉上摆着的,是他的肖像。

(第八章)

她走进来了,径直朝壁炉走去。

(第九章)

我下楼比平时晚,发现阳光正穿过百叶窗的缝隙,凯瑟琳小姐仍坐在壁炉旁。屋门半开着,光亮从未关的窗户射进来;辛得利已经出来,站在厨房的壁炉前,面容憔悴,昏昏欲睡。

(第九章)

我正打扫壁炉时,忽然发现她的嘴唇上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微笑。

(第十章)

他站在壁炉前,双手交叉着抱在胸前,脑子里转着坏念头。

(第十一章)

老实说,如果我能到那位年轻女士的屋子里去,我至少会把壁炉打扫过一遍,并用掸子把桌子拂拭过一遍了。

(第十四章)

希刺克厉夫太太的嘴唇微微颤抖了一下,走到窗前,回到座位上。她丈夫则在我旁边的壁炉前的石板上站住,开始询问有关凯瑟琳的事情。

(第十四章)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情形是这样的,只见他恼怒地向前冲去,但被他的主人抱住;两个人僵在壁炉前。

(第十七章)

我走了进去,发现我那迷途的羔羊正坐在壁炉前,在她母亲小时候坐过的摇椅上,摇晃着。

(第十八章)

林顿站在壁炉前,他刚刚在田野里散过步,因为他的帽子还在头上……

(第二十一章)

林顿打起精神,从壁炉前走开。

(第二十一章)

凯瑟琳跑向壁炉,暖暖身子。

(第二十三章)

林顿坐在扶手椅里,而我坐在壁炉前石板上的摇椅里,我们有说有笑,十分开心,发现双方有说不完的话。

(第二十四章)

同类推荐
  • 花吹雪

    花吹雪

    回想起来,我可能是一个受古书旧书浸太深太重的文人,我更喜欢中国传统文人那种疏朗和纤婉的情调,那种芭蕉绿竹的情调,那种古琴古萧的情调,那种唐风宋雨的情调。
  • 唐僧有话说

    唐僧有话说

    在这本书里,唐僧说东道西,说三道四,说得听众茅塞顿开、哑然失笑。受此鼓励,他除却羁绊,褪尽袈裟,低头作势,一路猛攻。男人听了嘿嘿嘿,女人听了嘻嘻嘻。你还等什么?
  • 唐宋八大家·第二册

    唐宋八大家·第二册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明初朱右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本书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的同时,对韩愈
  • 丁玲全集(11)

    丁玲全集(11)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建设新中国的旺盛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取得新的历史性进步,创作队伍更加壮大,创作活力更加旺盛,当代文学在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巨变、弘扬民族精神,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每一位作家艺术家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呼唤着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热门推荐
  • 斗罗之灵族伊始

    斗罗之灵族伊始

    天地色变,瞬间成神。 六千年如白驹过隙,斗罗大陆上物是人非。 圣兽于暗夜低鸣。 诡谲迷路传来通彻琴音。 冰雪中的柔情。 九凤齐鸣的疯狂决绝。 算尽时空为争一线生机。 星光中正邪共生死。 黑暗故作的冷漠。 星罗棋布难逃的是否为命数? PS:原创人物,时间线为唐三成神六千年后。 注意事项: 1.灵族:万物皆有灵。 2.灵感来源众多,包括漫画、小说、动漫、异闻等。 3.人物较多,请耐心阅读。 4.主友情、亲情、爱情。 5.注重武魂和魂兽。 6.不发展科技。 7.所有原创魂兽均属灵族。 8.原创魂兽占90%左右。 9.每个人物都是主角。 10.视觉切换较频繁。 11.自设较多,勿喷。
  • 冰雪神帝

    冰雪神帝

    囊环宇内,天之极,动乾坤,武破万古;且看一神族少年,如何在三千神界中,横闯天地,踏遍凡尘万千……
  • 天道纯阳

    天道纯阳

    谢忱,一个漂泊他乡的孤独灵魂,一个资质平庸的求道者,陨落的不是天才,平庸的不是庸才,持真我之心才是天道。道门大能,佛门境地,妖魔精怪轮番登场,驰骋浩瀚恒宇,观万千星辰。
  • 我的城池

    我的城池

    当患上绝症的少年,因为替换了莫名而来的心脏,拥有了远超常人的身体素质,卷入激烈的黑帮斗争中,是一步步走上至高,还是不变初心......我建立一个属于我的城池守护我所想守护的东西,干戈必犯,即便我鲜血淋漓。
  • 网游之长生梦

    网游之长生梦

    22世纪的科技发展迅速,人们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研发了一款又一款虚拟现实游戏,而最近几月一款称为最强探险的游戏风靡全球,人们纷纷沉浸其中。而被亲戚委托去游戏里“拯救”表‘兄弟姐妹’的杨韬却感觉到这个游戏似乎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爰园词话

    爰园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情帝王的逃跑小情妃

    无情帝王的逃跑小情妃

    她,本身为清夕国的公主,因为好奇和丫鬟出去异国游玩,竟被当地皇帝封太子妃啦!他,本身为玄安国的太子,因为一次复命巡游民情,竟一见钟情,不顾反对,封她为妃!皇帝病危,众位皇子开始争夺皇位。她渐渐对他生情,为他出谋划策。兵力不足,向他国借用兵力,条件是她。她,毫不知情,为他卖力。始终站在他前面。他,在爱情和权力之间他选择了权力。在登基大典上,将她封后,随手送人。她,一心支离破碎,转身就走,逃开他身边。绝情帝王后悔莫及后面将如何追回一直逃跑的娇后呢?窝可不说了。想知道结局如何,翻开看看吧
  • 非仙哉

    非仙哉

    上界皆传肖九将军为情所困,被废去全身修为发落到下三十三界,实属上界一大憾事……正在下三十三界打怪升级的肖九听了后表示:啥?情?那玩意能吃吗?吃了能提升修为吗?女主座右铭:天大地大,修为最大!
  • 武踏神巅

    武踏神巅

    神帝故土,寻成神契机,偶得奇石,从此踏上修仙之路.......终战万古神魔,踏成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