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58200000029

第29章 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存在原因(3)

颇能概括相当一部分作品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模式。中国人的这种“文化上反本复始之意识,与西方人之向上向前向未来,求综合相异相反之文化矛盾,不能不谓之二种精神”[31,P12]。虽然自从近代以来,随着西风东渐,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入中国引起极大轰动,西方之无限的、直线的时间观逐渐代替了中国传统时间意识的循环观,但是作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时间观念不可能就此消失,而是沉淀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正是受到中国传统的循环时间观念的影响,在对叙事时间的把握和安排上趋向于圆融完满,一般都是讲述一个具有相当时间跨度、而又前后勾连的故事,以整体性的时间意识来建构叙事世界。

欧洲文化的源头古希腊身处蔚蓝色的海洋,商业的繁荣使古希腊人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这对西方无限之空间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古希腊文学艺术作品中也多有关于海洋冒险经历的描绘和记载。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从孔子的时代到上(19)世纪末,中国思想家没有一个人有过到公海冒险的经历”[26,P14]。而且,中国比较早就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国土的概念也比较早地固定下来,再加上中国自古就幅员辽阔,物种丰富,这些都对中国人空间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疆域的固定有利于中国人形成稳固有限的空间观念,“我们中国人设想宇宙,从空间来看,多以‘四海’之内,‘华盖’之下,美丽的云层以下为范围,所以空间的范围事实上并不很大”[30,P141],“而于空间,则只有九九八十一州以环海绕之之说,此正是一种回绕之空间观”[31,P7677],“中国这个超稳定的‘天下’,也必须相信空间是有极限的——纵使空间不断延伸至无限,也必然会筑一道人为的长城,以此为界地将自己封锁自己”[32,P58];另一方面,疆域的辽阔又会使中国人产生此身所处的空间即宇宙的感觉,例如中国古人常以中国为宇宙的中心,其他则为四夷。这一空间观的有限性、稳定性与西方人对无限之空间的探索精神迥然有别。因此,“中国人有了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33,P130],“在视线上也有一个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循环过程……这一空间观念与中国主流文化的入世精神和实践理性不无关系。由于现世伦理的制约,中国画的视线不必像西方画那样追求固定视角的空间透视,把视线伸向遥远地平线的无极无穷”[33,P131]。对中国人来说,“我们乃是生在一个广大和谐的宇宙中,与宇宙大生机浑然同体,浩然同流,而毫无间隔”[30,P382]。这一有限稳定之空间观念正是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中所塑造的那一个个见证了人事凋零、世事轮回、而它依然静静矗立的稳固叙事空间的缘起,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的电影乃至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中极少看到诸如《星球大战》这样的、描写发生在无限之宇宙空间中的故事的作品,也较少有描写关于外星人到来的作品的一个原因。

由于“空间和时间的经验有着各种根本不同的类型”[34,P54],而中国“时间四时相继、循环往复,空间稳定和有限”的传统时空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运行规律的认知和把握。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宇宙、社会、人生、历史的发展变化的洞见里,其运行的基本规律总是成“圆”型,即“中字代表中国整个的精神。此符号代表整个宇宙全体为一大圆圈,如果站在某一方面,则成为偏见,应该贯穿起来上下皆通,还须如中,使之平衡。

《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就是要了解、把握、体验宇宙全体,才可以安排吾人的生命于其中,贯穿起宇宙生命全体的力量”[30,P236],“易的运行和道的运行,具有相似的圆形轨迹,这就是中国人宇宙论和生命论的动态原型”[35,P561],“古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历史、人生的这种圆形运行机制和生灭法则的灵性直觉,具有极大的普范性,渗透于人伦物理、九流百艺之中,沉积成为民族的群体潜意识”[35,P562]。表现在叙事上,则是在时间整体性与空间稳固性的构架内实现情节与场景的复沓,人物角色离散与重逢的闭合。诚如杨义的发现,“中国比较完整的叙事作品的深层,大多运行着这个周行不殆的‘圆’。也就是说,中国人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投射到叙事作品的潜隐结构上了”[35,P562],而且,这个凝聚着中国人智慧的“圆”并不因为达尔文进化论的引入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就被轻易抛弃。就在最早体现新文学革命创作实绩的鲁迅先生笔下,“圆”的轨迹清晰可见。“被外籍人士誉为‘伟大的东方叙事诗’的作品(鲁迅先生的《故乡》,笔者注),毕竟属于东方,毕竟在人迹往来和世事苍凉中完成一种圆融悲远的境界,概言之,它毕竟是以中国人对宇宙生命体悟出的奇妙的‘圆’为潜隐结构的”[35,P564]。具体到电影这一大众文化样式和现代产业形式,无论是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出于无意识的选择还是出于有意识的迎合,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存在、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既是对中国叙事传统的承继,也是沉淀在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圆”的时空观念的体现,它为中国人表达或者宣泄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命运的认识或者情感提供了合适的叙事架构。

二、整体性把握的思维方式

“对叙事结构形态的细致考察,离不开对民族思维传统的分析解读”[36],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整体的追求,一直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一个重要原则。相应的,‘以整体为美’也就成为中国古人重要的审美欣赏原则。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整体关照’(仰观俯察)一直占据着中国古人审美欣赏方式的主导地位”[37,P379]。比如绘画,中国传统的绘画作品大多并不遵循透视规律,而是对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行整体关照。如欲描绘山中景色,就在几尺素绢上勾画千山万壑,使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甚至还会打破时间的限制,在一幅画中同时呈现四时花卉,而无论是画家本人还是欣赏者都不会觉得这么做有任何不妥,相反还会心灵霍然相通、彼此击节赞叹。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这个特点,外国研究者认为“它是对其整体性的一种观点,也是对人类私欲偏见的一种超脱,对精神怡然自得的一种提升”[30,P374],方东美先生则进一步概括说“这是所有中国艺术的通性,不限于绘画,也不限于某一时期、某一学派”[30,P374],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对此也深有同感,“根据我的观察,中国文化的精神里面,历来就有确信事物应该归于一,并对差异极度敏感的传统”[38,P123]。杨义先生则把这种整体性把握的思维方式表述为“圆形思维”,并以诗意的语言阐释说“圆形思维是一种融合着理性和非理性的悟性直觉,它总揽万象而又超越万象,以逍遥自在的精神状态,直指万物变化的根源……它达到的是一种非实证而多玄思的融通境界,一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超越具体物质形式的融通境界”[39,P517]。中国叙事文学在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再加上中国发达的史传传统的渗透,因此在叙事上特别习惯和喜欢对人生或者世事进行完整呈现。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创作的起步,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它们篇幅不算很长,但是对每一个人物的来龙去脉却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即使主要事件已经叙述完毕,作者还是会不厌其烦地简单交代各人物角色此后的生活经历,似乎一直到注明他死于何时何地才算文章完全结束。“这种以时间整体涵盖时间部分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叙事文学的结构形态和叙述程式”[40],甚至即使在一篇极为简短的叙事文中,作者也会力图把主人公的一生都涵盖其中。

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就深受中国传统叙事文学整体性表现的影响,“综观中国电影‘以局部的限知,形成全局的全知’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如小说、绘画相一致,与中国人的哲学观和宇宙观相契合。体现在视点上,不是创作者的特别的个体经验,而是讲述一个道理(这一点尤为体现在中国电影的开拓者郑正秋的创作理念上),涵盖面宽,展现的是对象的凝结,而不是一瞬。艺术家对世界关注的不是具体的过程,而是结果,讲究整体性”[41,P124]。对时间的整体性把握也与中国整体性的传统思维方式有关。况且,中国传统的时空观念并不是抽象和与物质相对立的,即“所谓万物间之空间非他,即万物赖以相与感通之场所。……事物间之时间非他,即万物之相承而感通之际会”[31,P74]。因此,中国文艺作品包括中国电影中的时空表现还通常与人事、自然相融合,“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40],从而形成一个融天地、自然、人事于一体的整体世界。“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中木末芙蓉花的“开”与“落”、电影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既是具体的动作又是道的显现。正是通过把时空与生命历程相融合,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叙事形态也趋向于整体和圆满。

三、中国的家族主义传统

冯友兰说,“由于经济的原因,一家几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这样就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它无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26,P18]。西方个人主义传统使得在西方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作为公民直接对政府负责,享受相应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而在中国,自从奴隶社会解体之后,一直是以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甚至直到今天中国的家庭仍然分担了非常多的社会义务,比如养老问题。如果说通过某一种语言我们可以了解某一种文化,那么通过汉语中“家”这个词汇的分外发达,我们无疑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中国人对家的那份感情。“公元前有一部最早的汉语辞典《尔雅》,其中表示各种家族关系的名词有一百多个,大多数在英语里没有相当的词”[26,P19]。每年春节期间都是中国的铁路、公路、民航客运的高峰期,从电视新闻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火车站广场无不是人头攒动,挤满了急欲回家与亲人团聚的人们。林语堂曾经说:“家是中国人文主义的象征”[42,P89],真可谓一语中的。中国人这份根深蒂固的、对“家”的感情既来源于传统,即“农业社会的安乐庭院、老幼内外井然的家庭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的伦理温情,从生活方式到观念形态,中国人的家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漂泊的游子,家是最值得思念之处,是最大的心灵安慰”[29,P51];又是一种文化积淀,即“儒家理想培养的对家的深厚情感始终在游子的心里波荡”[29,P15],“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乡愁文化,甚至一离家就思乡”[29,P54],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有的华侨已经几代离开祖国、离开家,却依然有着强烈的归属意识。因此,“中国文艺作品中,最能激动人心,最能引起共鸣的大多是描写亲人生离死别的作品,所谓‘人生自古伤离别’,原因在此”[43,P19]。而且,中国文化传统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的‘仁’指的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心意感通,亦即是‘以心换心’,并且,在这种双方心意感通的过程中,理想的行径必须是处处以对方为重。……此外,一旦当人际关系建立起来后,就有趋于持久稳定的倾向”[32,P13]。因此,除了“家”以外,与朋友、同事乃至自己待过一段时间的地方的分离都会在中国人心中引起深厚的离愁别绪,这在中国文学艺术长廊中是屡见不鲜的表现主题。

从影片《故园秋色》的具体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深厚悠久的对“家”的这份感情是怎样在潜意识地规划着创作者的思路和对素材的取舍。

《故园秋色》意在表现陶铸同志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陶铸一生的事迹非常丰富,如何取材、如何组织就成为摆在影片创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后来郑洞天导演在其《<故园秋色>导演阐述》中说,“剧本几经调整,选取了现在这样一种结构:用还乡三日作为叙事主体,交织起几十年间断断续续的回忆”,“影片表现陶铸去家23年后的归来,感伤中更带着一种豪迈”,“为了使陶铸始终处于感情的大起大落之中,我们跳出了当事人回忆中的陶铸1951年还乡过程,而把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回乡的史实集中起来,筛选搭配,加工成为现在的拍摄工作本,努力浓缩或营造可能渗透出乡情亲情的意境”[44]。在一个伟人一生的无数动人事迹中,为什么影片创作者独独钟情于陶铸“去家23年之后的归来”呢?在众多可供选择的叙事架构模式中,为什么影片创作者几经调整、最终还是选择了以陶铸回乡三日作为影片的叙事主体呢?甚至在影片片名的选择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创作者潜在的某种思维导向,“片名几经修改,现在定为《故园秋色》,取自陶铸本人的诗……‘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最忆故园秋色里,满山枫叶艳惊霜。’四句,是陶铸一生的诗作中唯一一首写家乡、写祁阳的”[44],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影片创作者在陶铸的诸多诗作中,偏偏看中了这唯一一首写家乡的诗歌呢?恐怕所有这些都与中国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对“家”的那份感情有很大关系。

(第三节)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一、电影观众的文化属性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伦勃朗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伦勃朗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现代生活百科:收藏指南

    现代生活百科:收藏指南

    礼仪玉器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
  • 话说手机产品设计

    话说手机产品设计

    手机功能的集成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及休闲方式。为了更好地把握手机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本书从重新认识手机的价值和如何进行规划、实现并提升手机的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分为绪论篇、环境篇、产品篇、形象篇和营销篇,从中可以了解和掌握手机设计、结构、工艺知识和技能,手机产品形象塑造方法,以及国内外手机品牌营销成功的实例等诸多很有价值的内容。
  •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本书主要以新世纪陆、港、台电影为研究对象。卷上主要是对《人再囧途之泰囧》《西虹市首富》《十二生肖》《中国合伙人》等多部影片的评论,以及对一些电影现象的讨论。卷下则是对三地电影的深度观察,涉及大陆的合拍片、港台电影和几位台湾电影导演的专论。全书为作者多年来从事当代华语电影研究的部分成果。
  • 愿我们手持刀锋心如甘露

    愿我们手持刀锋心如甘露

    这本书记录了美女画家Yoli绘画授课之余,对绘画,对人生的心得以及感悟。全书半文半画,画作主要是水彩或白描的植物。作者画风清丽,文字空灵,蕴藏禅意。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描绘世界,与其说在教人怎样绘画,不如说是教人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一路惊变

    一路惊变

    一个孩子,被艾叔抚养大,这年孩子13岁,艾叔也在这年得病离开了孩子..........埋葬艾叔后,孩子独自流浪,举世无双的他来到一座小镇上,机缘巧合正碰上青云宗弟子下山完成任务..........从此孩子
  • 花开花梦里梦

    花开花梦里梦

    多重身份的喻向晚隐瞒自己是集团总裁利用自己的作家身份与当红小生洛熙结婚,却因婆婆的反对而藏起两人生下的孩子同时利用自己建立的王国对婆婆娘家的家族生意发起攻击,后因孩子曝光而与婆婆和好。
  • 萌宝来袭——你爱我吗

    萌宝来袭——你爱我吗

    妈咪是杀手中的领袖,懂得医术,在轩辕大陆上可是灵力八级的高手呢。当然小宝是必不可少的啦,呆萌可爱,小小年纪的灵力可是六级的哦!他们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离世,穿越到了轩辕大陆的废材七小姐身上。萌宝来袭,姆妈逆转!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快穿之反派洗白进行时

    快穿之反派洗白进行时

    作为一个顶级反派,结婚前一个晚上死了真的不体面。朱砂咬咬牙,决定跟着一个系统穿越位面消除反派值。大千位面,朱砂开始收集散落在位面里面的神器,顺便收集一下主神大人的碎片。只是,为什么每一个主神碎片都爱缠着我,这样真的影响我收集神器耶。某女气急。“朱砂,你知道神器收集完毕会怎么样吗?”某系统小心翼翼。“管他呢,难不成可以召唤神龙。”某女一脸鄙夷“可以召唤我哦!”某位主神笑容满面。“额…………”
  • 天眼

    天眼

    上古之人,双眉间都有第三只眼睛。这只眼睛与别不同,不仅能上仰须弥,下观芥子,苍穹天地莫不尽收眼底,更有翻江倒海,通天彻地之大能,亦是人之魂灵精魄与天地相通的枢纽。可是到了后来,不知为何,这只眼睛从人的额前消失了,与那些不可思议的潜能一起深藏于脑内。如今之人修道,其实便是探索出开通天眼,发掘自身潜力的法门。据说道行高深之人,天眼若开,便可见微知著,将天地奥妙一览无余。
  • 小花仙之闪耀之旅

    小花仙之闪耀之旅

    安安他们还会有怎样的传奇历险呢?请米娜们欣赏本书。
  • 帝王娇宠

    帝王娇宠

    “陛下,今日倾君小姐在国子监打了张相家的公子。”“哦”龙椅上的人抬起头漫不经心问道,“倾儿可有受伤?”太监无语的翻翻白眼,陛下你就不问问什么事吗?你这样宠着倾君小姐真的好吗·····“陛下,今日林贵妃与倾君小姐在御花园发生口角倾君小姐一怒之下把贵妃推进了荷花池里。”“哦。”······陛下你能给点其他反应吗?“陛下,倾君小姐今日去了烟雨楼。”“嗯,派影卫好好跟着”龙椅上的人头也不抬的答道。“陛下,倾君小姐是跟逸王爷一起去的”太监犹豫的说道。啪···“你怎么不早说!”说完一阵风飘过····太监抬起头桌上只留下批阅了一半的奏折跟毛笔在桌上哪里还有陛下的影子。
  • 至尊鬼才在都市

    至尊鬼才在都市

    “吾名杨修!吾号修罗!汝等蛮夷妖魔,胆敢侵犯我华夏大地。众将士!随吾杀!”一道雷劈在了杨修冷峻的脸上,杨修淡定的说了一句马麦皮后,开始了新的生活。“我叫杨修,这一生我毫无畏惧,不要告诉我你叫什么,你有什么背景,告诉我时间地点,干就完了。”快闪开!修哥开始装逼了!
  • 克妻王爷的新婚下堂妃

    克妻王爷的新婚下堂妃

    龙耀阳,天下皆知的大扫把。未报血海深仇,他屡娶仇人之女。慕容清水,曾被至亲至爱背叛的穿越女。为了娘亲遗愿,水儿被迫下嫁。大婚当夜,杀戮肆起,而凶手正是她的新婚夫婿......死里逃生,本想安逸生活,哪知天不从人愿,磨难接踵而来。她可以忍受欺凌谩骂;也可以忍受毒打折磨;可是她不能忍受有人伤害她的宝贝。撕去伪装,恢复本性;她要用血来洗去往昔所受的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