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58200000010

第10章 对百年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梳理(6)

台湾新电影运动兴起之后,台湾电影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在电影观念和电影叙事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台湾新电影不再着力于营造一个封闭虚幻的光影世界,而是把电影作为一门直击现实、思考人生的严肃艺术。我们可以发现,在侯孝贤、杨德昌、张毅等导演的作品中,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其实依然是触动他们内心情感和深沉思索的重要出发点,但是他们不再诉诸戏剧性的表达形式,而是通过一如现实生活般平实淡然、质朴无华的影像和声音来承载他们那些深沉的感触和思考。例如,1983年陈坤厚导演的《小毕的故事》中小毕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生离与死别,后来身着戎装回到母校与同学相聚,和故事的讲述者小帆重逢,他们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1985年张毅导演的《我这样过了一生》,影片中故事的时空由上个世纪50年代横跨到80年代,着重刻画了女主角桂美从大陆来到台湾的生命历程,同时还旁及台湾这段历史时期的经济背景和社会面貌,该片在1985年荣获台湾第22届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奖等大奖;1989年台湾着名导演王童拍摄的《香蕉天堂》也是以类似的时代跨度为背景,描摹了由大陆赴台的憨厚青年左富贵百感交集的人生历程;1986年柯一正导演的《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当一群昔日顽皮的孩子再次聚首、共唱那首感怀少年时光的老歌时,他们仿佛又依稀拾起了年少时清纯而真挚的影子;《流金岁月》(1989年,杨凡导演)讲述了随着时光的荏苒,朋友、恋人之间的聚散。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主将之一,至今已拍摄了多部优秀影片,在世界影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侯孝贤电影中,那个着名的固定长镜头常常默默地、不动声色地注视着面前的种种聚散离合:《童年往事》(1985年)爸爸、奶奶、妈妈渐次离世,哥哥外出谋生,姐姐远嫁,阿孝在一次次生离死别中度过了童年;《恋恋风尘》(1986年)林文远与江素云是九份附近山城一对青梅竹马长大的小情侣,他们一起去台北打工,后来阿远入伍,阿云在他们的鸿雁往来中爱上了送信的邮递员,阿远回到家乡在一脉无言中品味着人生最初的青涩;《悲情城市》(1989年)讲述1945年台湾脱离日本统治到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这段历史中基隆林姓人家的家族变迁,这个大家庭最后七零八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戏梦人生》(1993年)垂垂老去的台湾布袋戏大师李天禄面对镜头叙述他充满坎坷与磨难的前半生,在老人苍老的画外音“最难的事情就是生离与死别”的叙说中,他的爷爷、奶奶、母亲、父亲一一离他而去;《海上花》(1998年)长三们和客人们在似乎没有尽头的筵席和出局中,体验着缘聚缘散。新电影运动的另一位主将杨德昌2000年凭借《一一》摘取了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桂冠。戛纳电影节盛赞《一一》是把“生命的诗篇”透过电影传唱。影片把镜头对准台北的一个普通家庭,人到中年的简南俊是一个不太成功的生意人,拥有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以及岳母住在台北一间普通公寓房子里。妻子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因为母亲的病而心力交瘁。

儿子只有10岁却非常早熟,喜欢拍摄人的后脑勺和提问哲学问题。女儿是一个音乐学生,因陷入了错误的爱情而开始尝到人生的苦涩。在小舅子的婚礼上,简南俊遇到了年轻时的女友,重新燃起了久违的爱情。他飞赴日本与女友见面,但是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爱情的体悟使他重新回家。一个明媚的早晨,岳母悄悄去世了,家庭中的每个人都独自品尝着生命的滋味。

当然,台湾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也在不断发展中逐渐丰富着自己的表现形式。90年代初在大陆赚取了大把眼泪的《妈妈再爱我一次》(1988年,柳松柏导演)就通过极端戏剧性的情节来大肆渲染母亲与儿子的生离死别之情,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2001年,台湾资深电影人徐立功联合尹祺导演了《夜奔》,这部影片将两个男人、一个女人之间一生的复杂爱恋和无常离合演绎得异常动人心弦,其故事情节以及影像风格都别具一种奢华的魅力。

三、澳门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澳门这块土地接触电影其实比较早。1893年,映画戏就已经在澳门放映,出现电影放映业的雏形,1910年,域多利戏院的成立开创了澳门本地电影放映业的先河。但是澳门本身长期欠缺电影制作公司,也曾经有富商斥资协助电影人拍片,但其公司仍然不属于澳门。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在黄佐临导演的电影《表》中扮演小耗子一角、1954年在影片《鸡毛信》扮演海娃而家喻户晓的蔡元元联合其兄弟蔡安安成立了“蔡氏兄弟(澳门)影业公司”,至此第一家澳门电影公司方告成立。蔡氏兄弟(澳门)影业公司成立之后,出品了《夜盗珍妃墓》、《人在纽约》、《错爱》等影片,其中《大辫子的诱惑》(蔡安安导演,1996年)是蔡氏兄弟(澳门)影业公司拍摄的第二部电影,讲述一对恋人之间曲折的情感经历,这部影片在内地放映,并且获得第十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合拍奖”,女演员宁静获第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从而填补了澳门电影业的空白。澳门电影数量很少,继《大辫子的诱惑》之后,第二部在内地放映的电影就是2006年由中国内地、香港、澳门联合制作、陈逸峰编剧并导演的《濠情岁月》,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拍摄的首部电影,距离《大辫子的诱惑》在内地放映已经整整10年,这部影片2006年5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隆重的首映式。除此之外,近几年澳门制作的本土电影还有《爱情与小脚趾》、《黄金屋》等。90年代澳门开始有实验电影制作,代表者有罗桂炎,他拍摄八毫米实验电影,如《极乐》、《华氏一九七二》等,曾参加香港“卫影会”在大会堂举行的放映活动。90年代初期,澳门文化司开设视觉艺术学院,开办录像课程,由黄志荣任导师,当时的学员们拍摄了《自食其胶》(冯瑞芳导,1993年)、《片断》(区德昌导,1993年)和《失落的年代》(邓志超导,1995年)等作品。澳门实验电影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朱佑人。1993年,在美国读电影的朱佑人回澳门筹拍毕业作品,用十六毫米拍摄了自传式的《亚明的澳门》,该片虽有香港班底帮忙,但导演、制片、资金、演员,均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1996年在澳门上映时被称为第一部澳门独立电影。1997年,朱佑人回澳工作,并于1999年1月成立“拍板视觉艺术团”,发展录像活动。

1999年底,澳门举行“全城接触澳门录像节”,《一把火》(许国明,1999年)、《Blurr》(叶志勇,1998年)等影片参展。此后,许国明完成首部个人剧情片《枪前窗后》(2003年)及《夜了又破晓》(2007年)。2005年8月,澳门创作人协会自资拍摄了独立电影《澳门·圣诞·二○○五》(2006)。影片揭示澳门人在创意工业领域发展时所遇到的障碍和挑战,影片中的场景都很贴近日常生活,如港澳码头、展览场馆、金莲花广场等。而且,影片发起人吴兆妍是通过互联网召集澳门的创作人拍摄独立电影,标志着新一代澳门年轻电影人打破地域限制、善于运用新媒体的趋势。总之,澳门的录像短片、纪录片、实验短片及独立电影,大部分都是基于个人情感和喜好而拍摄,电影风格和美学观念多受香港、好莱坞以及一些欧美实验电影的影响,很少带有葡萄牙电影洗礼过的后殖民痕迹。

通过对澳门电影史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迄今为止澳门本土电影的制作还比较薄弱,影片数量少,有影响的电影和导演不多,但是澳门电影的新生力量正在萌动。而且,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与内地电影的联系更加密切,综合多方面的电影资源,将更加有利于澳门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澳门文化是有深厚传统内涵的中华文化和以葡萄牙文化为特质的西方文化共存的并行文化,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在澳门,无论是内地还是本地培养出的知识精英,都心仪中原文化,华夏文化的精髓深入澳门的每个炎黄子孙心中,其中澳门文学的一大景观就是旧体诗词的创作非常发达。因此,在为数不多的澳门电影剧情片中,对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采用依然是影片叙事上的重要特点。例如《濠情岁月》就是以澳门60多年的历史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一对恋人悲欢离合的遭遇和他们之间的一个跨越时空的约定。故事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清代皇族后裔素心和父亲落难来到澳门,备受当地流氓势力欺凌。记者洪洋挺身而出、帮助素心,两个年轻人相爱了。而素心的知心姐姐艳红是当红歌姬,她也倾心于远房表哥洪洋。在素心当上了剧团的刀马旦、也品尝着爱情的甜蜜的时候,她的父亲不幸坠楼身亡,同时洪洋为了从事抗日工作必须离开澳门,一对恋人相约60年后故地重温。在经历了60年风雨之后,洪洋重回澳门,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年的演奏会。当观众离席而去,老人登上舞台翻转琴凳,60年前他与素心一起刻下的心形图案依然可见,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熟悉的“1945”字迹旁,新写的红色“2005”赫然在目,难道素心尚在人间?!《濠情岁月》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荡气回肠的旷世恋情简直可以与《云水谣》相媲美。在内地放映的首部澳门电影剧情片《大辫子的诱惑》其实也是把一对中葡青年跨越阶级的坚贞恋情与男主人公和他父亲之间的离合作为叙事的主线。由于澳门电影的剧情片创作迄今为止依然很少,《濠情岁月》、《大辫子的诱惑》就成为我在分析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时涉及的仅有的两部澳门影片,它们都比较注重对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情节的把握,主要通过讲述一个聚散离合的故事来传达一份强烈而又鲜明的情怀,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当然,随着澳门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其形式风格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期待着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电影的频繁交流和相互影响之下澳门电影业的成熟和辉煌。

(参考文献)[1]【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居延安编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2]【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120

[4]【法】克·麦茨.当代电影理论问题(下)——译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J],崔君衍译.世界电影,1983,5

[5]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6

[6]谷剑尘.中国电影发达史.中国电影年鉴[M].中国教育电影协会,1934

[7]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M].香港:香港大华出版社,1973

[8]周斌.电影:历史与现实[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9]彭吉象.民族美学传统与世界文化背景——电影自身的文化品格.周星编选.民风化境——中国影视与民族文化[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1

[10]黄建新.用自己的天性拍电影[J].电影艺术,2002(6)

[11]谢晋.创作《女篮五号》的一些体会.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3

[12]成谷.牙雕·明珠·匠心——赞《舞台姐妹》[J].大众电影,1979(6)

[13]袁文殊,罗艺军.主题·真实性·传统——谈影片《枯木逢春》创作中的几个问题[J].电影艺术,1962(4)

[14]【俄】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腾守尧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5]宋崇.为《小花》叫好[N].文汇报,19791018

[16]谢晋.当我拿到文学剧本之后.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17]张铮,黄健中.思考·探索·尝试——影片《小花》的创作体会.电影导演的探索[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18]詹相持,韩小磊.思考与探索——影片《樱》的拍摄体会.电影导演的探索[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19]谢晋.心灵深处的呐喊——《天云山传奇》导演创作总结.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二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22

[20]江世雄,文伦.《舞恋》的构思与体现.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二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21]宋罡.“平波秋水狂澜深藏”——访问《云水谣》导演尹力[J].电影新作,2007(1)

[22]吴贻弓.《城南旧事》导演阐述.王人殷主编.灯火阑珊——吴贻弓研究文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3]倪震.吴贻弓的创作道路.王人殷主编.灯火阑珊——吴贻弓研究文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4]郑洞天.《台湾往事》导演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1)

[25]芭莎专访陈可辛《像孩子一样笑,像老人一样思考》.腾讯娱乐http://ent.QQ.com,2005,9(22)

[26]张燕.映画:香港制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7]刘嵚.《旺角卡门》——铁汉与柔情,江湖与爱情.潘国灵、李照兴主编.王家卫的映画世界[G].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同类推荐
  •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作者陈犀禾、聂伟)共辟为五编:“‘后百亿时代’的大片产业”、“后产业发展与文化省思”、“民间影像与生态图谱”、“华语规划与产业愿景”、“身份认同与空间想象”,在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文化省思、民间影像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上,汇集了多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它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阐释,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兼备,是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
  • 世界艺术文化(上)

    世界艺术文化(上)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本书分为仲尼梦尊帖、自叙贴、送梨贴跋、前后赤壁赋、草书诗贴、醉翁亭记、难得糊涂等七部分,内容包括:欧阳询书房夜话写神帖、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苏轼两次作《前后赤壁赋》等。
  • 招贴设计

    招贴设计

    本书以现代设计与应用为主线,结合设计教学与实践的探索与思考,力求向读者介绍设计领域中的新思维、新观念、新理论、新技巧和新作品,从文化、哲学、科学和自然的角度剖析招贴艺术,贯穿向传统文化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国际大师学习的教学理念,以便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把握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
  • 探索未知-物理光学与摄影技巧

    探索未知-物理光学与摄影技巧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虽然摄影艺术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追随着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之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特别是近年来,未来主义摄影、荒诞派摄影、剪辑派摄影、立体泥摄影等等,都可以在形式上找到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地方,但是,它们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摄影家充分发挥摄影独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语言。通过光,形成了他们自身的造型方式,决定了画面的表述意图;通过光,不仅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同时在摄影家之间,也产生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热门推荐
  • 时光里的蜜糖儿

    时光里的蜜糖儿

    还没开学就把未来的同桌的长腿搞伤,从此背负照顾同桌的重任,青春和友谊也从此变得有滋有味。希望每个人的人生中都能找到那一颗初尝无感,但是却慢慢的让你在后面慢慢回味,甜入心扉的蜜糖儿。
  • 大风缥缈录

    大风缥缈录

    乱世的影子划过大地,他因为随身一枚铜扣而卷入了皇城与九卿府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多的人物登场,他们都是这个帝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越来越多的秘闻也逐一揭开。江南三十八城、西陲子午岭、西南属国以及偏偏在极北之地的京都,他身上究竟背负着怎样的命运,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去全力追寻,而一路上遇到的高官、名将、太子、帝王,都将被悬挂于命运之轮渐渐远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流星天际1

    流星天际1

    刘熙,她是一个现代都市女郎,她看了一本主人翁也叫刘熙的古风小说,几年后她才知道她从灵异境的冷兵器时代穿越而来,只是失去了记忆,知道她身世的,是那一本古色古香的旧书,上面写着“精灵梦”和“晚莹”两个字,那本小说是晚莹记录她的童年所写。她并不知道精灵梦这本书中所记载的主人翁是她自己穿越之前的童年经历,直道有一天……
  • 软萌娇妻:冷面夫婿宠不完

    软萌娇妻:冷面夫婿宠不完

    她,前世的莲之尊者莲景梳。今世的顾家大小姐顾姝念。他,前世的魔族帝王君夜。今世的夜家大少爷夜落冥。一次背叛让她看清了事实遇到了他。从此,续前缘,度今生,外加修炼一个不差。前世的缘分让我们再次相遇,这边是上天注定的吧。
  • 前生今世缘尽终成殇

    前生今世缘尽终成殇

    恨君绝情人,恨吾陷太深;若有重生过,生死不复见!我恨,恨你还是自己,还是他们?我不知道,我以为我们会好好的,我以为你不会这样的,我以为……我终是看清了世道,人心。她是无辜的,却被我们卷了进来,谁都不会好过。终是无奈,坠入魔道,我和她心甘情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腹黑狂妃

    穿越之腹黑狂妃

    她,21世纪冷面女王,却遭爱人背叛,穿越到圣灵大陆。她,一位废物,被家中其他人残害致死。当她变成她,一切都要开始发生变化,她叫莫青羽!腹黑强大摄政王夜千宸,温文尔雅的冷刈,还有上世的情人温如澈,谁,会是她的良人?爱情之路坎坷,当她来到另一片大陆时,等待她的更多。
  • 重生后被迫当了奸臣的白月光

    重生后被迫当了奸臣的白月光

    蒹葭一生嚣张跋扈,最终得了个大快人心的结局。结果一睁眼,她再次变成了大小姐。蒹葭:“这次一定要改变我的结局……”蒹葭:“改变个鬼啊!我连是谁弄死我的都不知道!?”后来偶遇权倾天下的奸·老奸巨猾·未及弱冠·臣——宣夏端。宣夏端一见她便说,我倾心你,让我娶你吧。蒹葭:“????”也许蒹葭一辈子也不会再记起她的八岁时光,那时的小姑娘有着最天真的眼神和最温柔的笑容,照耀了旁人。
  • 残疾总裁不离婚

    残疾总裁不离婚

    结婚三年,等到离婚之时才开始同床共枕!别人的婚姻有三年之痒,而他们的婚姻三年后才刚刚开始。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回事呢?离奇的婚姻,离奇的一对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