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12900000038

第38章 演说(4)

年符一易,闻国体变更,民国五年已宣布改为洪宪元年,教育上似有改更方针之论。校长之训话,其将转共和之舵而倡言君主乎?同是一人得毋先后矛盾,无以为语乎?抑置之不理,姑为观望以待解决乎?此或诸生所期望,而余亦不能已于言者也。一言以蔽,不论国体变更不变,教育决不变更,非不愿变更也,不必变更也,纯正教育原如是。首宜研究者,教育对于国体为积极的鼓吹乎?抑为消极的防止乎?由前之说,民国时代盛倡共和,必使人民养成放浪自由之习气,教育者岂所赞同?故共和国家,教育上本非积极的鼓吹,其焰炽当为消极的防止其流弊。曩言共和与道德,及共和即众心结合之意,皆为防止共和之流弊起见,是故共和流弊之方向,与教育之方针不一致。若国体改为君主,教育上亦非积极的鼓吹,仍为消极的防止。而教育之方针初无变更,共和流弊之方向与君主流弊之方向,固东西相反,教育则衡其太过不及、自左自右,仍不失为南北方向也。

共和与君主何以异?所异者其流弊耳。共和国家不可无统治,君主国家不可无结合,教育上决无何意见之歧异。读吾国历史,兴亡成败,改革无常,不外少数人之争夺与多数人附和而已。此争夺之少数人中固无教育者,即附和之多数人中亦无教育者,教育为纯正之事,教育者为纯正之人。共和之流弊譬之糖,君主之流弊譬之盐,纯正教育譬之清水,多量之清水能融化糖与盐。至于无味教育之力,能融化共和君主之流弊而归一致。所谓人性即清水,余故曰教育对于国体为消极的防其流弊,对于人性为积极的图其发展。

且国家与社会之二名词,教育上之解说亦有不同。概言之,教育对于国家为间接之主张,对于社会为直接之主张。移风移俗,对于社会而言。对于国家主张,为对于自国以外之国家而有主张,非对自己国家而主张,若对于自己国家而有主张,决非教育思想而为政治思想,所谓教育亦不纯正教育也。纯正教育,名词之外延大于国家道德的生活,无论共和君主无不适用之。余今日训话之主旨,并不在言共和君主,而在言纯正教育之真义。处此时势,教育者尤宜自命为纯正之人,而后可行纯正之事,诸生其共勉之。

(原载《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志》第8期)

学校园开始临时训话

(1916年3月)

寒假之后,虽非学期开始,全体诸生亦一次散聚,加以新定及修改各规程之宣布,故有今日之训话。本校学校园,始于去年得校后余地妥为计划,自即日起令全体诸生分别从事实习,今日特行临时训话,使诸生先明了学校园之观念。查师范规程,应设学校园,又云设农业科者须有农事实习场,当然包含于学校园之内。学校园范围内学生之作业不外农事实习,可知农事实习亦不仅限于有农业教科年级之学生,即有农业教科如四、三年级学生之随事实习,亦决不如理化之实验而已,他如养成勤勉之习惯,及意志之陶冶、实习的趣味、审美的感情,皆有密切之关系。故以农事实习为全校诸生修养品性之要举,不仅为四、三年级寻常实习已也。学校园之名词外延甚大,本校学校园除森林另觅地筹备外,校后余地中间划一大圈,为农场通路,为徒步练习,亦一举两得,圈内为果树园,圈外依学校分为十区。今日临时训话,即校长与诸生在礼堂行承交之手续,固非寻常佃户可比,不特希望农作收获之发达已也,而所以使农作收获发达之品性成绩尤为可贵。以农事喻教育,以草木喻人性,古有恒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孟子牛山之譬、一暴十寒之叹,诚以农事之原理与教育之原理甚相吻合,而二者关系之密切,尤大可研究也。

余尝谓农事为有形之教育,教育为无形之农事。师范生有农事之实习,得使教育家有实业之兴味,此种影响及于教育,更有莫大之关系。教育与实业有必然之结合,余有一论载于《教育周报》,可以一读。今日更进一层,教育与实业之结合,此实业指农事而言。无农业,工无以制造,商无以运输,犹之无教育,不足以言政治军事也。以农事之原理,揣教育之效果,教育者故无成绩渺杳之叹;以农事之效果,引教育之兴味,教育者始有精神研究之心。校训第一字曰勤,农事与教育均为不可少之要诀。不勤农事,必无收获,教育安有效果?希诸生将来于教育实际得良好之效果,可观诸生今日于农事实习,有美满之收获,其共勉之。

(原载《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志》第8期)

追悼会演词

(1916年3月)

本校开追悼会已不一次,或犹未解追悼会之本意,予今日欲就此问题稍加讨论。曷谓乎追不及之谓也,非今日死者,今日始追悼之故,应康死已逾年,亦宜追悼,即昨日死而近日开会,亦莫非追悼,断无必须死后经若干时间始可追悼也。是故临死片刻之后,便是追悼。然则临死片刻之先,悲苦相交,便非追悼,而为豫悼。吾辈无不死,虽寿达百岁,亦不过数十年之生存,自无量寿佛观之,当不辨为豫悼为追悼会。故今日之会,对于死者为追悼会,亦无不可,谓吾辈互相忏悔、相会警戒之豫悼会。死何必悼,未死不必豫悼,既死岂必须追悼。人事吉凶豫贺,吾闻之忌言。

豫悼果何意欤?此其间含有哲理的问题。以死为苦痛乎?以死为快乐乎?此言大可研究。不必豫悼,以死为可痛也,然则必须追悼。以死为苦痛乎?以死为快乐乎?余以为未可遽断。就表面而论,追悼为哀死者之事,曷为乎哀?哀其苦痛也,是以死为苦痛也。而予观有时开追悼会之用意,一若故事表扬,欲使生者不畏死,如军人之追悼会,即有此种性质。男儿沙场之概,且为追悼演语。劝生者不畏死,是以为快乐也。追悼会之本意,非稍有冲突乎?乐天主义与厌世主义,本为伦理学上反对之二说,其待解决此二说,始可言追悼会之本意乎?自二十世纪,伦理思想之进步,以道德随时代而变迁发展,非千古不易之理。凡古来反对说之悬案,皆可解决。例如善恶二字,何谓善?何谓恶?实为相对名词。

前儒性善性恶之争,其基本观念犹以道德为不易之理,不然善恶且无定义,性善性恶,焉有定说?快乐苦痛亦犹是,何谓快乐,何谓苦痛,且无定义。以死为快乐,以死为苦痛,焉有定说?快乐苦痛,既无定说,则生死实不成问题,可知追悼会与生死二字竟绝无关系者也。

生死不成问题,此言不可误解,非生不足重、死不足惜也,不为生死问题而追悼之意也。曷为而追悼?曰为同学感情而追悼,不但生者与死者之感情而追悼,且为生者与生者之感情而开会,不论生者死者感情之存在一也。夫社会的生活,有肉体方面与精神方面,肉体有代谢,而精神无所谓代谢,即肉体有生死,而精神无所谓生死也。人生以精神方面为重,则生死不过躯壳之存亡问题而已,是故哲理不言悲。今日开会追悼,异地香花,衷心敬虔,且有一种团结精神之壮气。种种悲词悲文,不过我国道德情的基础之特色。理性之作用,自然流露亦应有之事。而今日乘追悼会之机会,偕来灵隐,徒步演习,裨益卫生,野外风景,饱吸不少,同学感情,因以增进。此实为今日追悼会要重之价值,亦学校所以有追悼会之本意也。死者长已矣,自非金石,荣枯有常。第芳春桃李,不当有残枝之折,相期吾辈共学长生。顷闻述行状时,有睡不闭户,器械体操为致病之由,因噎废食之谈,余不以为然。平时运动,决不至此。三生不遵余言而死,且须追训,互相警戒,须从积极方面进行,绝不可作消极的主张,此予所屡言而切望者也。

(原载《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志》第8期)

丙辰毕业式训辞

(1916年7月)

今日与毕业诸生在校中行最后之训话。校长与诸生相处五载,忆当年入学式,对诸生行第一次训话,恍惚如昨,今日毕业,较入学时进境不少,即校长惟学半,自间进境亦不少。余之进境,为余于毕业后之进境,推己以及诸生,则诸生今日以后之进境正未可限量。今日之毕业式,为对于过去五年之结束,亦为对于将来无穷期之起点。当年入学式之训话,效力不过五年,今日毕业式之训话,效力无穷期也,概言之欲引起诸生毕业后之进境。小学毕业而入中学,中学毕业而入大学,毕业后之进境无待言。孰知诸生师范毕业,未授未受之学问,较他种学校更多,若仅就所需用之知识,与在校所获之知识相较,自表面观之,已有余裕。今日吾国教育界之情形,与一般之观念,小学教员与教育家似非同一人。查师范教育之目的,曰养成小学教员,不曰养成教育家。师范教育是真意,与所列教科之主旨,决不仅养成小学教员,而所以不曰养成教育家者,诚以教育家不可以他律的养成,非自律的养成不可也。诸生在校五年,不过他律的养成为小学教员,尤望诸生今后以自律的养成为教育家。今日毕业式,校长只可证明诸生为小学教员,不敢证明诸生为教育家,留以待诸生之自己证明。当仁不让,青出于蓝,校长有厚望焉。

今日与诸生依依作别,一若家庭之子弟将远行,临别欲言不尽,有一决心,让他自己去做人。今日余之状态亦如是,嗣后惟听诸生之自己活动、自己发展。社会虽险恶,而教育界尚算风平浪静,好自为之,勿招顾忌。今日临别特叮嘱一言,师范生口中,切勿露出我们教育界一语。盖教育界之称,实为非教育者之口头禅,非故意不言教育界,余以为教育实无界。教育界一语,既违教育原理,且为教育前途召险恶之由,诸生其切记之。师范教育为教育教育,与其他工业教育、商业教育不相并列,取其主辞为形容辞,人尽可师,无所不是教育,决不若工商业之有特别范围。

师范教育之所以不称专门,即并无其他专门相对待,包含无遗,无不专即无所谓专也。教育以国家为唯一之范围,即无所谓界也。师范毕业生可视为一个与世无争之特别修养团,对于教育,指导改良,固当然之责任、应尽之天职,勿浅见自囿。切实做去,必有成功之一日。诸生勉旃。

(原载《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志》第10期)

丙辰毕业生送别会开会辞

(1916年7月)

人事变迁,聚散无常,社交上所以有送往迎来之事。曰变迁,曰无常,孰送孰迎者,何时送何时迎,皆不可预期也。吾今日之送别会,虽亦为社交之雏形,而今日送别会之性质,与社交上送往迎来之意大不相同。

学校不消灭不解散,继续进行,无所谓变迁也,同学五年,聚散有常也。

每年必有一次送别会,三年级今年为送别者,明年即为被送别者,二年级再经二年,一年级再经三年,预科再经四年,必皆为被送别者,何时送何时迎,非不可预期也。人事无常者,人事立于社交之上,教育之人事立于社会根本之上,故社会上人事虽变迁,教育决不随之而变迁。今日可预期之送别会,送别经营不变迁之教育之有常之人事之师范毕业生,希各于不变迁而有常一语加之意焉。

经营不变迁之教育有常之人事者,贵有不变迁之目的,与有常之志愿。毕业诸校友,必具有不变迁之目的与有常之志愿。今日之送别会,亦为不变迁之送别会,有常之送别会。毕业生离校后,必预期每年斯时百同学由学校送别而相遇于社会,即五年以后之毕业生,与今日之毕业生暨从前之毕业生相遇,不关于同时在校与否,必欢欣认为同学。试思从前之毕业生,与将来之毕业生,既未同时在校,不聚而聚,则今日之送别会,亦散而不散。此不聚而聚、散而不散之机关,即本校毕业生所组织之明远学社。

明远学社成立于去年,取旧贡院明远楼之二字,自贡院改办学校以来光复毕业生及职员皆为社员。乘今日送别会之机会,特整明其趣旨,以告毕业生之新社员,并以告在校诸校友未来之社员。教育既为有常之人事,尤贵有一致之精神。吾国今日教育事业殊多反复,而所以使然者,在无一定之主义,又安有一致之精神。甚至同学有以意见歧异而互相攻击,虽彼者各有正理,而反对之意见正负相消,教育事业遂等于零。长此以往,虽经数十年,可断言全无效果。社会上之真是非,事实上之真效果,教育上之真成绩,皆存在于洽善二字之中。此次毕业生仅三十一人,今日离去母校时,必抱同一之思想,而与从前之毕业生及将来之毕业生,亦须融洽一气,是是非非,悉以母校为标的,切不可独树一帜,以矜奇立异。在校时之一望和乐,为明远之风,出校复之协力同心,为明远之德。

愿吾全体校友共具不变迁之目的与有常之志愿,协力以经营不变迁而有常之人事,此人事锡以名曰浙江明远派之教育。

(原载《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志》第10期)

丙辰终业式训辞

(1916年7月)

今日行本学年终业式,为一学年之终局。此学期中,时务扰攘,几至决裂,所见所闻,大可为心性锻炼之助,至今日亦勉强告一终局。诸生归去与父兄及乡民相见,恐多乱道,故今日特为诸生言处时要点,以作谈话之准则。

同类推荐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经亨颐集

    经亨颐集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米粮库胡同往事

    米粮库胡同往事

    本书是吴雅山老师多年实地走访、各方搜集信息而著,写了几百年来米粮库胡同一带的著名景物、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作者作为京城百姓的切身体会和经历。
热门推荐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收入了中外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按流传的原貌经提炼加工而编写,力求在不改变故事原貌的基础上使故事更加合理有趣。一个个优美曲折的民间故事将带你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浪漫感人;“长发妹”舍己救人的传说让人心生敬佩;“画扇判案”则在我们心目中塑造了一心为民的清官形象;“孩子和三色鱼”告诫我们不要贪心;“豆豆和妖怪”更是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徜徉在这些优美的故事中,广大读者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真挚朴素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苍茫之水

    苍茫之水

    你以为你真的存在?其实你只在别人的梦里,又或者在别人的回忆里。如果时空真的是一种物质,会记录下来发生的一切,那也许我们只是记录重现的片段,生活在其中而不自知。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我们只是遗民,命运的一切都是按照既定轨迹运转,无法跳出去。
  • 绝世龙纹

    绝世龙纹

    宗门被灭,家人屠尽,意外复活的小男孩不断强大自己,走上复仇之路。异族入侵,人族在浩劫中,小男孩在再次创造奇迹,成为为人类的战神。
  • 迟来的薛先生

    迟来的薛先生

    “喜欢我?啧,你也配?”“娶你不过是权宜之计”“就你这么丑陋的人,也配提楚楚?”后来,舒愿失踪了,周言之知道了一切三年后,在宴会上周言之看到失踪三年的女人言笑晏晏搂着一个各方面都绝佳的男人那一刻,他嫉妒成狂。
  • 神洲腾龙传

    神洲腾龙传

    神洲大地近年来怪事频发,但生活于一条小村子的伏苍并不知道,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直到某一天,一名女子闯进了村庄……且看一名毛头小子,如何只身闯入战火纷飞的神洲大地,成就不朽功绩。
  • 大唐逆旅

    大唐逆旅

    拥有绝世神功的神秘少年在长安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别人眼中的盛世大唐在他眼中却尽是黑暗龌龊。所有的盛世之下都是危机四伏,盛唐也是如此!少年也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成长,于庙堂和江湖之上留下痕迹……
  • 我有一个快乐农场

    我有一个快乐农场

    如果灵气复苏发生在低武位面会怎么样?一个练剑的武者突然发现剑气能够划破长空,一个普通的凡人也同样气冲霄汉。长河旁,读书人口中吟诗作对,掀起滔天巨浪,古树下,老农挥舞着锄头,将天也通了个窟窿。方圆看着自己的金手指:“玩毛线啊!”
  • 哈利波特之魔法帝国

    哈利波特之魔法帝国

    一场噩梦让罗伊斯决定逃离魔法世界,可当时空之门开启之时,身为预言之子的罗伊斯就注定要登上舞台,不过罗伊斯却觉得这似乎只是一个圈套的第一步……回到过去的罗伊斯能否阻止噩梦重演?魔法界的革新者能否改变时代?当失落的帝国袭来之时,罗伊斯是参与其中还是随波逐流?也许到最后你才会发现曾经的一切不过是梦一场罢了……
  • 超越吞噬

    超越吞噬

    世界终末之时以至,人类的进化之门已经开启。异界之兽肆虐大地,无数生命消亡只存半点星火。不仅仅只是活下去,只有达到生命的升华才有真正的希望!
  • 火影忍者新风传

    火影忍者新风传

    火影忍者漩涡博人的儿子以及宇智波除了佐助以外的幸存者,战胜前所未有的危机的全力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