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07500000012

第12章 究天人际通古今变:“判天地之美”与科学

[内容提要]科学艺术:硬币的两面—璧与琮:艺术还是科学—“新”字上何以有个箭头—世界最早的宇宙学论文—竹简汉字与宇称不守恒—听李政道说“细推物理”—求证于科学:简单与复杂—从回文诗看对称之美—说不尽的大同华严寺

●科学与艺术,可能是人类两大永恒的精神主题。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有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此,就中国传统为例,您怎样看待?

〇好,就从李政道说起吧。

李政道认为:

艺术与科学之间不存在多少分歧,而只有密切与否之分。正如世间不是只有一个真理,真理应有其多面性,但我们彼此都向着真实的方向走就没有错。我们的共同心愿是艺术与科学结合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事实。

而这一事实,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存在着。科学与艺术,如《庄子》所言,“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映射出诺贝尔奖章上的那行箴言:

多么仁慈而伟大的人物,人们仰赖他的贡献和发现,使得人们智慧生活更见充实。

对此,李政道本人就有深入的阐发。

科学与艺术的二重唱

譬如,就中国古老的艺术品玉璧、玉琮,李政道品评道:

两者都是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象征。作为玉雕,它是艺术;作为原始仪器,它是科学。艺术和科学如此紧密地联结,这正是中国文化固有的内涵。幸运的是,我们至今还保存着这些精美的商代玉器。通过这些艺术品,我们才得以一瞥祖先的科学成就。

受此启发,李政道复现了含有璧、琮和璇玑等部件的古代天文仪器——“璇玑仪”,用于测定天空中的固定点。

这是一个直径约3米、中心有孔洞的大圆盘,盘的边缘刻有3个近似方形的凹槽。圆盘借中心孔洞套装在一个约5米长的直圆柱筒上端,柱筒截面的中心有一个孔。在柱筒的下端通过盘边的凹槽观测天空时,就可以看到每个槽中都嵌有一颗亮星。李政道推测,这3颗星很可能是大熊座(北斗)的η星,以及天龙座的η星和λ星。随着夜色的推移,这3颗星在天幕布上转动。为了使每个凹槽继续跟踪同一颗星(方形凹槽对此最有利),圆盘也需要作相应的转动。如果能精确地作这样的跟踪,就能从柱筒中心孔自动观测到天空中的固定点。

●实在奇妙。请问,璧和琮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〇李政道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对天象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有一位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聪明祖先,他为美丽的夏季夜空所吸引,从入夜到拂晓,一直仰望着星星闪烁的晴朗天穹,夜夜如此。当他发现天幕中所有的星星都缓缓绕着自己旋转时,自然会奇怪:什么宇宙之力能引起这样无限宏大的运动?而且天空中有一个点是不动的,这又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知道,所有的转动都应当绕着一个不动的轴进行,这根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我们的祖先虽不知道这些,但却聪明地领悟到无论支配它的机制是什么,这一固定点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必须用仪器对它作精确定位。于是就发明了艺术化的科学仪器璧和琮。

李政道进一步指出,华夏文明的艺术瑰宝中,蕴藏着许多类似科学发现与艺术表达相统一的杰作。譬如近世出土的甲骨文中,就留有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新星的观测记录。新星是一种爆发变星。本来很暗,通常不易看见,但爆发后亮度却能在几天到一个月的短短时间里增强几万倍,使人误以为是一颗“新星”。距今3300年前的一片甲骨,记载着位于心宿二附近的一次新星爆发。在说到“新大星”的“新”字时,其中包含着一个箭头,指向一个很奇怪的方向。李政道说:“这个古老生动、具有艺术形象的象形文字强调了科学发现的创新性,显示了科学发现和艺术表达的一致性。”

随后几天后刻写的一块甲骨上,又记载了这颗星的亮度已经明显下降。新星爆发,是因为核的合成而产生。一颗恒星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可以数次变成新星。而变成超新星,却只有一次机会,那就是“死亡”。超新星爆发,是一种比新星爆发猛烈得多的天文事件,爆发时的亮度高达太阳的上百亿倍。这意味着恒星的最后崩坍,或是变成星云遗迹,或是因其质量的不同而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李政道指出,超新星是罕见的天象,在《宋史》中却有超新星的最早完整记载,“《宋史》中对其亮度变化的详细记载与现代的天文知识完全相符。事实上,这是现存的第一个这样的科学记录。”其中说到,北宋仁宗至和元年的一天,即公元1054年8月27日,大白天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一个如鸡蛋大小的星体,其亮度缓慢地减弱。两年后,即1056年4月变得难以观测。这颗超新星位于蟹状星云的区域,现在知道其中心确实有一颗中子星——脉冲星。

●我突然想起了屈原的《天问》,记得在开篇屈原就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问宇宙起源,第二问天体形成,第三问日月运行,第四问物质结构。而这四大问题,可以说大部分甚至直到现在还在挑战着人类智慧的极限。

〇李政道就特别推崇屈原的这篇气势磅礴的诗文,并抄录了其中的两段进行剖析: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隅多有,谁知其数?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诗中的“九天”,指天球的九个方向:东方昊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鸾天,中央钧天。李政道说,前一段文字使屈原推理道:

假定天空的形状是半球,若地是平的,天地交接处必将充满奇怪的边边角角。什么能够放在哪里?它又属于什么?宇宙这种非解析的几何形状太不合理,因而不可能存在。因此,地和天必不能互相交接。两者必须都是圆的,天像蛋壳,地像蛋黄(当然其间没有蛋白),各自都能独立地转动。

而第二段中:

屈原推测,地的形状可能偏离完美的球形。东西为经,南北为纬。屈原问道,哪个方向更长?换句话说,赤道圆周比赤经圆周更长还是更短?然后,他又问道,如果沿赤道椭圆弧运动,它又应该有多长?

虽然回答不了,但屈原能提出问题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现在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公里比地球的极半径6357公里略长约21公里。李政道充分肯定了屈原不凡的科学思想,“这篇以气势磅礴的诗句写成的文章,完全可能是基于几何学分析、应用了精确推理的最早的宇宙学论文之一。”是对“几何、分析和对称性的绝妙应用,深刻地体现了艺术和科学的统一”。

●真是太妙了。

〇是的,中国传统的窗棂图案,是另一个有趣的事例。李政道认为,作为装饰艺术品的窗棂图案,其实孕含着对称性的科学思想。由于自然界的对称性始终贯穿于人类的文明之中,如各种规则的晶体,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看,都是自然界严格对称的突出例子。这就激发了人类在装饰艺术中的伟大尝试。1924年,为了准确地描写对称性,波利亚证明一共有17种二维的格点对称模式。李政道指出,虽然波利亚的证明到20世纪才确定,研究中国传统的窗棂图案是否已包含所有这17种模式,仍然是一件有趣的事。若果真如此,很可能中国古代的工匠已经知道这一科学结论。

1994年,李政道到西安博物馆参观,看到汉代竹简将“左右”写为“左式”颇受启发,有感而书:“汉代系镜中左,近日反而写为右;左右两字不对称,宇称守恒也不准。”对于宇称不守恒这样一个高深莫测的自然定律,李政道用“右”字在汉代竹简中写为“式”,与今天我们写出的“左”相对称这个简单又形象的例子,既说明了宇称状态中“镜向对称”“镜向反演”的道理,又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在古代文字中的体现。

李政道给我们展示中国古文化中科学与艺术密切相通的图景时,还考证了他的本行——“物理”二字的文化渊源:

科学的目的就是研究一切物质的基本原理,即“物理”。中文名词“物理”,乃物之理也,最初包含所有的物理科学,从天体到亚原子结构,不限于西方名词“physics”所指的范围。“物理”一词,可从杜甫的诗句中找到。

杜甫《曲江二首》写道:“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李政道把它译为英文——

To probe Wu Li

with care and reason,

One must feel happy

and free one body

of concern for credit

对这两句诗,李政道特别喜爱,认为是最早提到物理的文字记载之一。诗中的“细”就是要仔细地观察,“推”就是要认真地寻找大千世界的规律,即推理,所以这两个字,一个是实验,一个是理论,每一个字的分量都很重。如果要取两个字来描写物理实验和理论,很难有比“细”和“推”用得更恰当的字来说明研究物理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杜甫这两句话,现在应用仍很正确:“这一非凡的诗句,道出了一个科学家工作的真正精神。不可能找出比‘细’和‘推’更恰当的字眼来刻画对物理的探索。由此可见,在辉煌的中国文明历史中,艺术和科学一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这种“细推”,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不是苦事,而是在“行乐”。他就是在研究中“行乐”的人。

科学思想方面,李政道认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实上表述了所有的复杂性都是从简单性产生的这一天才思想。李政道把这种哲学思想融入科学创造和艺术创作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科学、艺术风格。他对科学与艺术的沉思,渗透着复杂与简单、动与静、对称与不对称的辩证统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就是我此刻的那种本能畅快感。

〇其实何止于此?这两句诗,既是诗情画意的美,更是人生境界的美。

画家吴冠中曾作一幅“复杂与简单”的抽象画,用点、线、面,黑、白、灰,以及红、黄、绿9种元素构成了千变万化的画面,拓展画幅,在点、线的疏密组合中体现出空间效应。并在画的两侧题写了配画诗:

点、线、面,

黑、白、灰,

红、黄、绿,

最基本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

求证于科学:简单与复杂。

抽象画,

道是无题却有题:

流光——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李政道看后,认为画与题词“不但有深刻的艺术造诣,而且具有尖锐的科学含义”。但他与吴冠中切磋后,又亲笔题写了配画诗:

点、线、面,

黑、白、灰,

红、黄、绿,

最简单的因素,

营造极复杂的绘画。

他们结合在一起,

光也不能留时间,

流光——流光,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李政道的修改是从物理意义出发,旨在说明“时间有出奇的变化,连光速也无法追上,超脱了相对论”。

●我记得杨振宁也对科学与艺术,譬如物理与美,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您能介绍一二吗?

〇好的。譬如,杨振宁曾列举了苏东坡《题金山寺》的回文诗,来说明对称性与美的关系,使人耳目一新。

回文诗正向如下: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回文诗逆向则为: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首从内容到形式几近尽善尽美的作品,无论顺读还是倒读,都生动地描绘出金山寺外破晓与月夜的江上优美景色,对称性与行文形式之美联结得天衣无缝,将境界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叫绝。

●妙极!在中国文化里,科学与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〇是的,科学与人文,就是人类思想诗画的“落霞”与“孤鹜”,更是人类精神境界的“秋水”共“长天”,原本是水乳交融、不容割裂的。科学与人文,是一个“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关乎人类命运的时代课题。“至大”在于科技几乎无边界地渗透于寰宇万物,人文关怀的视野则关涉人类的宏旨;“至小”在于科技日益化做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必需且须臾难离,人文关怀的触角则探及人类精神的寻常幽微。

这在中国古代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所以,“艺术中的科学”,是挖掘中国古代科技宝矿的一把“金钥匙”。

艺术中的科学

●“艺术中的科学”有那么神奇吗?

〇当然。科学,在近代的分科化、专门化之前,只是人类整个知识体系中有机的一员,与艺术、哲学、文学还有宗教、生活等渗透交织、杂然难分,较诸今天之科学概念,其范围要宽广得多,而内涵也要丰富得多。由于种种原因,古代的科学被记载从而流传下来的很少,是蕴藏在艺术——残垣断壁、古器珍玩及墓葬洞穴这些“凝固的音乐”之中,作为艺术的形式被保存下来。艺术,是挖掘、提炼科学的一个富矿。

艺术中的科学,更是打开理解历史、文化、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社会及其与科学关系之门的一把钥匙。

我以为,艺术中的科学,至少可从六大方向去考察。

绘画艺术中的科学:绘画、壁画与棺壁图案等;石窟雕塑中的科学:石窟、彩塑及雕塑等;艺术实物中的科学:从用途划分,有鉴赏器、明器、礼器、乐器及兵器等。从材质划分,则有陶器、玉器、青铜器、铁器、瓷器及漆器等;建筑艺术中的科学:宗教建筑、宫室建筑、军事建筑及民居建筑等。此外,建筑科学以外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天文以及材料科学、技术工艺等也可划归于此;传统工艺中的科学:铸造、制铁、酿造、纺织以及传统工艺品等;文学音乐中的科学:小说戏剧、诗词歌赋以及音乐作品等。

●您能举些实例具体说明一下吗?

〇好的。绘画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中国古代绘画也不例外。从绘画的主题来说,很多就是直接反映科学技术内容的。譬如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217窟有盛唐的《建筑群图》,196窟有晚唐的《农作图》,156窟有晚唐的《小儿车图》,346窟有五代的《射手图》,等等;再以区域性的山西为例,平陆枣园汉墓壁画《牛耕图》与《耧播图》,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水磨作坊图》,以及永乐宫元代壁画《校正尺度图》,等等。

众多的古代壁画,反映了丰富深湛的科技内容,从代数几何、天文历法、农业科技、化学工艺、医疗卫生、建筑技术、兵器制作直到中外科技交流、自然观等等,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蔚为大观,堪称一座瑰丽多彩的科技画廊。有些绘画主题尽管是反映宗教内容的,但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科技信息。譬如,敦煌莫高窟61窟元代壁画《炽盛光佛》中就绘有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五星、七曜、九曜等天文图像,从中反映出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的丰富史实;敦煌有十多幅壁画均绘的是尼泊尔阿耆波尔水火池(湖)即石油池的故事,是今天探寻尼泊尔石油资源的重要文献。

整个绘画艺术史本身还是一个完整的技术工艺史,特别是大型壁画群的绘制,除了沿用固定的一般严格工艺程序以外,对特殊艺术效果的不懈追求,又是专门技术工艺发明的直接动力。譬如,用于绘制壁画的墙体多用土坯或未烧制的砖坯砌筑,其中就包含着古人对材料特性的科学认识。我国保存下来一批宋辽金元时期的壁画,就是用土坯或水坯砌墙,这样,因气温变化而产生的热气易于被墙体吸收或散发。此外,土坯(或水坯)体的收缩率与墙体外表砂泥墙皮的收缩率较接近,因而不会使墙体和壁面由于收缩不一而产生裂缝和泥皮空鼓。土坯泥皮墙体收缩自然产生的缝隙可以通风,易于墙内湿气流通。在许多建筑内,墙身下部砌筑有通风孔,这对于保持墙体通风干燥、防止壁画受潮变质均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壁画能够保存至今,与当时科学合理的壁质构造有着直接的关系。

绘画与科学关系中最有趣的事例,当属梁思成对五台山佛光寺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日本有人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要看唐代木构建筑,只能去日本奈良。梁思成偏不信邪,坚信中国一定还存有唐代木构建筑。他在敦煌壁画宋绘《五台山图》上发现了大佛光寺,并从明《清凉山志》(五台山古称清凉山)中查出在五台县的豆村,于是按图索骥,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亚洲佛光”佛光寺东大殿。

●绘画之外的例证呢?

〇大同市城西,有一处气势恢宏的辽金建筑群,殿宇巍峨,鸱吻高耸,红墙深深,古韵悠悠,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上寺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的两座最大木结构佛殿之一,更是我国仅存的辽金庙宇。其山门外门为方、内门为圆,外方象征华严宗说理方广,内圆表示华严宗说事圆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谓意义深密,玄妙无比。大殿形制古朴,气势雄浑。为了便于礼拜瞻仰,殿内采用我国绝妙而独到的“减柱法”,在中央七间大的空间共减少内槽金柱12根,并使外槽的柱子略向里推进,这样,既减少了殿内柱子的密度,使空间宽敞,又能合理承重,并节省了大量建筑材料,是我国古代力学原理在建筑中成功运用的典范之作。殿内现存五尊坐佛像,两侧各十尊天王像立而前倾约15o,以示对佛的虔诚与恭敬。这15o的倾角应当是所能取的最大值,不然天王像的重心就会超出脚趾而倾倒。

华严寺下寺薄伽教藏殿的形制介于唐宋之间,如栌斗未放在普柏枋上,而是下承蜀柱,与柱斗铺作并施,显得主次分明,转角铺作加了抹角,用以分负檐角荷重。这种做法,既非唐代遗制,又不见于《营造法式》,是辽代契丹民族特有的建筑技法。与上寺大雄宝殿一样,该殿也采用了“减柱法”。然而下寺的海会殿不仅没有采用“减柱法”,相反升高了金柱,使构造简洁合理,同样达到了扩张空间的目的。可见,华严寺的建筑技艺不是墨守一端,而是随机应用,反映了契丹民族不拘一格、融会贯通的非凡创造力。

鸱吻的广泛应用,是契丹民族融会汉文化的生动写照。上寺大雄宝殿殿顶正脊两端的琉璃鸱吻高达4.5米,其中北端鸱吻与大殿同为金代遗物,是我国目前已知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鸱吻。下寺薄伽教藏殿顶正脊两端也有高3米的琉璃鸱吻,其北端也是金代遗物。这些特立突耸的鸱吻,既是殿宇的装饰,又蕴含着象征意义。鸱吻又名鸱尾,是汉文化中用以防火的建筑“吉祥物”。

吴处厚《青箱杂记》载:

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汉柏梁台灾,越巫上厌胜之法。起建章宫,设鸱鱼之像于屋脊,以厌火灾,即今世鸱吻是也。

这是说,我国自汉代起就将鸱吻看做防火灭火的标志——一种心理安慰与期冀的“图腾”。

华严寺上下两寺均坐西向东,与一般寺院坐北朝南不同。尤其是一般寺院的主建筑都是南北向,而华严寺上寺大雄宝殿却是东向。这种方位取向上的区别,反映了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差异。契丹族发源于东方,流行原始的巫教,佛寺面东,正是“信鬼拜日,以东为上”原始信仰的沿袭。契丹族不仅相信鬼神,还特别崇拜太阳,视太阳为神灵,且作为民族的图腾。他们认为,草原是太阳给的,鲜花是太阳赐予的,牛羊是太阳恩赏的,一切都与太阳有关。这种以东为上、太阳崇拜的背后,还有族源崇拜与祖先崇拜的浓厚印记。除契丹族以外,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太阳崇拜的倾向。“泰山封禅”这一中国传统的政治礼仪,也有太阳崇拜、以东为上这些原始信仰因素的某种折光。

●再譬如……

〇太原双塔,位于太原市东郊永祚寺,东依太行,西瞰汾河。两塔均为13层,全高都在54.7米以上,是国内双塔中最高者。除前已述及的绝缘避雷以外,太原双塔至少还有两奇。

意大利比萨斜塔因传说中的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而闻名于世,但塔身倾斜却使这座古塔有旦夕之虞。太原双塔的北塔也是一座斜塔,但它却因斜而固。中国古人最晚到宋辽时期已经认识到,对高层建筑来说,风力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水平活荷载。明万历年间,主持建塔的五台高僧福登考虑到塔址高峻、塔身高危以及当地多西北风等因素对塔体的影响,有意将北塔向西适当倾斜,以抗多发的西北风力。数百年的实践,印证了大师的神思高妙。虽然北宋喻皓在建汴京(今河南开封)开宝寺木塔时已开过先例,但将其精神成功应用于砖石高塔,福登的胆识与巧思,还是令人折服的。

太原双塔还有一奇,即南北双塔非正南、正北对峙,而是沿东南、西北走向布局,与塔院的轴线相一致。这种取向,不是偶然的,更不是随意的。太原城自北宋赵光义为铲其龙脉、斩其龙角而惨遭火焚水淹之后,千年繁华荡尽,文风日衰,商气渐盛,好勇斗狠之习相沿,这使文人大夫忧心如焚。风水家认为这是太原地形不足所致,遂于明万历年间(1599)建塔于东山,以补地形之“缺陷”。同时,塔向与塔院面对东南,旨在吸纳东南“灵秀之气”,祈求太原文运兴盛不衰。

太原双塔,以其高耸、神奇以及文运所系,成为太原这座古城的挺拔象征。

●妙绝!再譬如……

〇这样的实例太多了,我就再举两个例子吧。

譬如,黄河蒲津渡铁牛浮桥,举世称奇。有诗赞曰:“其肤泽晶莹,若灿金英,灿烂初阳之照耀,荡乎银烛之光明!”

看那四尊铁牛,小者50吨,大者70吨,个个赛过沧州大铁狮。如此的气魄,非盛唐之泱泱,谁能为之!河中设河心洲,减缓水的冲击,桥便一分为二。河心洲缩短了桥身,桥的重心也有了着落。这是向下游弯曲的舟桥,而非直桥,弯曲的浮梁利于减轻水流冲击,类似今天的斜拉桥。

铁牛及七星柱,还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七星柱的布局,反映了北斗七星的方位。铁牛与七星柱摆在一起,折射出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周易》云:“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土胜水,寓意铁牛镇黄河之水。牛代表地,是为坤。阴阳相谐,又需要乾。七星柱所指北斗七星代表天,是为乾。天地乾坤,阴阳并存,桥梁永固。这是七星柱实用价值之外的自然观意义。

又如先秦的贮酒器匏壶,人们往往从用途、形制以及重心设计、平衡原理等科学内容着眼发掘;但换成文化的视角,则可深入领悟其文化内涵。匏壶状如瓠瓜,盖作鸡首,可能是瓠瓜星(一名天鸡星)在先秦手工业上的反映,是当时自然观——图腾或星相崇拜的某种物化折射。

●那么,诗词歌赋中的科技呢?

〇汉语中的词语包括成语中,蕴含着丰富至极的科技内容,譬如一叶知秋,昙花一现,炉火纯青,百炼成钢,锦上添花,雨后春笋,金蝉脱壳,水滴石穿,老马识途……关乎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

在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科技的影子甚至作用。

譬如,一提起猕猴桃,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水果之王”“维生素C之冠”的基维果,似乎猕猴桃是从国外引种来的。其实,基维果就是原产我国的中华猕猴桃,20世纪初引种新西兰,成为享誉世界的新兴水果。

中华猕猴桃原产我国,广布于16个省区,特别是河南、陕西、湖南等地。远在《诗经·桧风》中就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的记载,说明自古猕猴桃就产于河南;后来唐代南阳诗人岑参有诗“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说明当时猕猴桃已移植庭园棚架栽培。之后,《本草拾遗》《本草纲目》中更有关于猕猴桃形态、性质、医用等的具体记载。

试问,关于猕猴桃,谁还能拿出比中国更早、更硬的原产地证据来?

●没想到科学史还有如此重要的现实经济价值呢。

同类推荐
  • 混杂堆积与环境

    混杂堆积与环境

    中国现代(气下)混杂堆积的集中分布带是在青藏高原外缘,尤其是在高原东部——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上,以及从大兴安岭到太行山、再到大瑶山的中台阶到低台阶的过渡带上。它们既是各类混杂堆积地带,也是盆地的边界地带。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世界科技五千年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世界科技五千年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求知文库-新时代的海洋工程

    求知文库-新时代的海洋工程

    本书介绍了海洋形态、资源等,培养学生关注新时代的海洋工程主要内容为海洋是个什么样、海洋的奥秘、世界四大洋等。
  • 生物天堂

    生物天堂

    这里有神秘诡异的百科知识等你阅读,这里有扑朔迷离的背后玄机等待你的发现,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惊险内幕等待你的探索,这里有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等待你的追寻。
  • 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

    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搞笑茶楼

    搞笑茶楼

    (前期极其财迷后期财迷且强大的女主‖前期视钱财如粪土后期疯狂赚钱的男主)神茕的财产只有一座破烂的茶楼,本想平静的生活,没想到一次次的被人打扰,还能怎么办,努力赚钱养人吧,这可不是我财迷哦
  • 龙珠神魔之战

    龙珠神魔之战

    《龙珠》这一部动漫结束了,快可惜的,所以这一部动漫结束了怪可惜的,所以以这个小说来延续。
  • 傲世少年:魔血圣子降凡间

    傲世少年:魔血圣子降凡间

    暑假开始每日更新。傲世少年,奇遇异能强者,踩脚西瓜皮就获得异能。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主角做不到,魔兽神马轻轻松松捡来,创始神兵挖墓便得。且看傲视少年如何在凡间翻天覆地,平定人间。
  • 仙科降临准备篇之绝望战场

    仙科降临准备篇之绝望战场

    他(她)们因战争而相实,因友谊在一起战斗。
  • 山贼首富

    山贼首富

    被系统单方面承认为‘山大王’的李霸,心里很慌。因为只要在他的‘山寨’里活动,就能为他创造收益。叮咚!山贼孙芳成功提交七级山寨日常建设任务,山大王李霸获得:繁荣度*97,四品丹药凝元纳气丹*1。……叮咚!山贼太上神祖提交999级山寨‘洪荒级’日常建设任务,山大王李霸获得:繁荣度*99999999999,鸿蒙紫气*1,悟道钟*1如果让这些大佬们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山贼,结局会怎么样?李霸不知道,李霸也不敢说。总之,这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富二代山贼,利用钞能力,玩崩一个玄幻世界的故事。
  • 全能王牌女神又暴富了

    全能王牌女神又暴富了

    传闻纪大小姐乡下来的,无德无颜,不配继承亿万遗产。众人:一无是处,废物草包!一无是处?纪幽甩出一沓用来垫桌角的各行业专业证书。废物草包?全国唯一高考满分,赛车,马术,鉴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神医圣手,电竞女神,711改造营执行官了解一下?众人:厉害有什么用?强势的女人没人宠!首富亲爸:宝贝女儿,别墅、豪车、飞机、游艇,随便挑!小弟天团:1号娱乐圈霸主:幽姐最美,幽姐最帅,送幽姐C位出道!2号商业巨鳄:幽姐,求求你帮我花钱钱,银行快存不下了!3号坐拥亿万矿山土豪:幽姐,来我家玩吧,金矿,钻石矿随便挖!4号高智商学霸黑客:幽姐,我给你讲题呀……算了,我不配!—可是幽姐居然找了个穷光蛋小白脸?后来……大佬们见到某小白脸:老板?总裁?院长?金主爸爸?秦墨执:哎,儿砸们滚,你妈老子会照顾?—众人:受宠又怎样?她是渣女!下属回话:“秦爷,夫人被野男人拉进小树林了,两小时了都没出来。”“她脚踏两条船。”秦爷一脸傲娇:“瞎说,是我!”众人:是个高手!秦爷:发现媳妇儿是时间管理小达人怎么办?当然是继续宠着,享受双份宠爱。
  •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铅球·链球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铅球·链球

    田径运动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等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主要作用在于健身和竞技,包括田径健身运动和田径竞技运动。田径运动是以发展人类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为目的,主要以“更快、更高、更远”为目标,以当代科学技术和专业基础理论为基础,不断挑战人类运动能力的极限,是人类体育运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础运动能力的升华和典型表现。我们青少年学习田径运动,不仅具有健身、竞技、基础、教育等功能,主要是通过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能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 少年仙尊

    少年仙尊

    捉鬼治尸,寻龙点穴,向来被华夏子民认作封建迷信,殊不知鬼神一说确实存在。修仙成神,永恒不灭,一直以来就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却无人知道修仙一途。他只是一名乡下来的少年,都市的灯红酒绿在他看来都是狗屁,官场的人不择手段拉拢他,他却一心本善。为了他校花萝莉,都市御姐,清纯萌妹竞相争宠。他却是道术的传承者,他斩杀妖邪鬼魅,他阻拦阴兵借道。他还是天地间能够于天地斗争的修行者,他敢逆天,仙又怎样,挡我者必斩杀,他要踏着这天,超越主宰,掌管三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闲妃猛如虎

    闲妃猛如虎

    她是穿越而来惊才绝艳女青年,生于未知长与市井。他是浴火归来冷心冷面七王爷,生于皇家长于佛寺。一朝穿越,她遇见他——她只是接了单生意,顺便虐虐后宫那些女人,谁知道就此惹上一尊大佛。她窃他权偷他心绝他后宫,他断她财囚她人阻她回路。南国有王,名冰山,只闷不骚,总之难搞。王爷,我错了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