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指压治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皮肤损害。多见于青年或中年,常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国窝、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会阴、阴囊等部。多成片出现,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顶丘疹,皮肤增厚,皮脊突起,皮沟加深,形似苔藓,大部分呈淡红或淡褐色,剧烈瘙痒。如全身皮肤有较明显损害者,又称之为弥漫性神经性皮炎。
中医认为,造成神经性皮炎的直接祸首是“血毒”,即血热、血瘀、血燥等。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时,先找到内踝尖,再将四指并拢来确定内踝尖上3寸这一点,再找到胫骨后缘,即是三阴交穴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胫骨前嵴外侧约1寸处腹痛、泄泻、痢疾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太冲其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陷中急慢惊风、羊痫风症、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脚气痛、行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腰背疼痛等行间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头痛、头晕、目赤肿痛、口歪、月经不调、崩漏、呃逆、小儿惊风、中风后遗症、下肢痿痹等肾上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趾关节后凹陷近肾反射区处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率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输尿管。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膀胱。
反射区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垂体。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拇指指腹的中间偏内侧的一点,在大脑反射区深处内分泌失调疾患、更年期综合征、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等心反。
射区位于左足底肺反射区下方,第四、五跖骨头之间心脏疾患、高血压、失眠、盗汗、口舌生疮、胸闷等肝反。
射区位于右足底第四、五跖骨间肺反射区的下方及足背上与该区域相对应的位置肝脏疾患、血液方面疾患、高血脂、扭伤、眼疾、眩晕、指甲疾患、肾脏疾患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肾反。
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肾脏疾患、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大脑。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足大拇趾第一节螺纹面,左半球反射区在右足,右半球反射区在左足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神经衰弱等。
指压方法
1.点按三阴交、下巨虚、足三里、太冲、行间等穴位各50~100次。
2.按揉涌泉穴100次。
3.点按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垂体反射区、心反射区等反射区各100次。
4.按揉膀胱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5.按揉肾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6.沿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膀胱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每分钟30~50次,共100次。
防护指南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皮肤病,而且容易复发,因此治疗方面要及时、持之以恒。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对患处进行搔抓、摩擦,避免用热水烫洗;患者平时还要稳定情绪,保持心情愉快;应穿着全棉、宽松的内衣;避免饮酒、喝茶及食用辛辣食品,胃肠道功能失调者应予以治疗,有传染性病症时应及时处理。二、牛皮癣的指压治疗方法有哪些。
牛皮癣也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基本症状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多层银白色鳞屑。引起牛皮癣发病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此外,牛皮癣的发病与精神创伤、情绪紧张、外伤、手术、饮食、药物、搔抓皮损、不适当的外用药物或内服药物也有一定关系。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外邪侵袭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过饮茶酒,过食生冷油腻,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化生湿热,湿热内蕴而发病;长期精神紧张,情志不畅,心情急燥,过度疲劳,导致气郁化火、伏于营血,血热偏盛或心火与脾湿蕴结而发病;湿热蕴结过久,加之外侵湿邪,感受风热,此时外风湿热之邪引动内蕴湿热,外发肌肤,便可出现皮肤红斑、丘疹病、渗出、糜烂、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即银屑病症状。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时,先找到内踝尖,再将四指并拢来确定内踝尖上3寸这一点,再找到胫骨后缘,即是三阴交穴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泻泄、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太冲其穴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陷中急慢惊风、羊痫风症、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脚气痛、行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腰背疼痛等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嵴外2寸处头痛、眩晕、咽喉肿痛、便秘、腹泻、水肿、咳嗽痰多、身重、小便不利、带下、中风、失眠等肾反。
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肾脏疾患、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大脑。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足大拇趾第一节螺纹面,左半球反射区在右足,右半球反射区在左足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神经衰弱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输尿管。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膀胱。
反射区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腹部。
淋巴结
反射区位于双足外侧踝关节前,距骨与舟骨之间的凹陷部位各种炎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盆腔。
淋巴结
反射区位于双足内侧踝关节前,距骨与舟骨之间的凹陷部位各种炎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肾上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趾关节后凹陷近肾反射区处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率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
指压方法
1.点按肾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2.点按三阴交、足三里、太冲、丰隆、涌泉等穴位各50~100次。
3.点按膀胱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4.沿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膀胱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每分钟30~50次,共100次。
5.点按大脑反射区、腹部淋巴结反射区、盆腔淋巴结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各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防护指南
牛皮癣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外伤,预防感染,保持乐观的情绪,以防止病变的复发及发展。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减少牛皮癣复发的机会。
首先,防止感染,尤其是预防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一旦出现要积极治疗,尽量缩短病程,避免过敏因素。
其次,注意生活调摄,避免受潮着凉。如果居住环境潮湿、寒冷,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大冷大热刺激皮肤,室内保持通风、干燥、温暖。
另外,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抑郁,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牛皮癣的发生与发展。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湿疹可以指压治疗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上以剧烈的瘙痒、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伴有渗出以及反复发作为其特点。湿疹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病,中医常以其所发部位及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的叫“浸淫疮”;身起红粟,瘙痒出血的叫“血风疮”;局限一处,发于耳边的叫“旋耳疮”;发于掌指间的叫“痫疮”;发于腿足的叫“湿毒疮”;发于阴囊初起名“胞漏疮”,日久称“肾囊风”。婴儿湿疹有“干敛”、“湿敛”之分。
根据湿疹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的皮肤损害初期为红斑,可自觉灼热、瘙痒,继而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后,破溃而形成糜烂面,出现渗液,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症状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开始时便为慢性炎症,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自觉剧烈瘙痒。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时,先找到内踝尖,再将四指并拢来确定内踝尖上3寸这一点,再找到胫骨后缘,即是三阴交穴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泻泄、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太冲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陷中急慢惊风、羊痫风症、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脚气痛、行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腰背疼痛等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嵴外2寸处头痛、眩晕、咽喉肿痛、便秘、腹泻、水肿、咳嗽痰多、身重、小便不利、带下、中风、失眠等肾反。
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肾脏疾患、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大脑。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足大拇趾第一节螺纹面,左半球反射区在右足,右半球反射区在左足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神经衰弱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输尿管。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膀胱。
反射区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腹部。
淋巴结
反射区位于双足外侧踝关节前,距骨与舟骨之间的凹陷部位各种炎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盆腔。
淋巴结
反射区位于双足内侧踝关节前,距骨与舟骨之间的凹陷部位各种炎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肾上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趾关节后凹陷近肾反射区处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率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约1寸处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等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胫骨前嵴外侧约1寸处腹痛、泄泻、痢疾等太白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胃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痔疮、脚气、身体重痛等大都拇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胃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痔疮、热病等指压方法。
1.按揉上述穴位,各100~2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2.按肾反射区50~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3.点按三阴交、足三里、太冲、丰隆、涌泉等穴位各50~100次。
4.按揉上巨虚、下巨虚、太白、大都等穴50~100次。
5.点按膀胱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6.沿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膀胱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每分钟30~50次,共100次。
7.点按大脑反射区、腹部淋巴结反射区、盆腔淋巴结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各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防护指南
湿疹是一种不容易痊愈且比较容易复发的皮肤病,在指压治疗的同时,要积极查找该病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祛除原发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注意自我护理。首先,要注意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避免热水烫洗、摩擦、搔抓,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其次,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容易过敏和刺激性食物,如鱼、虾、咖啡等;再者,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减轻思想压力。四、祛除乳腺增生小技巧。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层,乳腺增生本质上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的紊乱。临床表现主要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大小、质地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中医认为,肝肾、冲任两脉与乳房关系最密切。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平素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气血失调,蕴结于乳房经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故乳中结块。另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也是引起乳癖的重要因素。肾为五脏之本,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冲任下起于胞宫,上连于乳房,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滞,积瘀聚于乳房、胞宫,或乳房疼痛而结块,或月事紊乱失调。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时,先找到内踝尖,再将四指并拢来确定内踝尖上3寸这一点,再找到胫骨后缘,即是三阴交穴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泻泄、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太冲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陷中急慢惊风、羊痫风症、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脚气痛、行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腰背疼痛等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嵴外2寸处头痛、眩晕、咽喉肿痛、便秘、腹泻、水肿、咳嗽痰多、身重、小便不利、带下、中风、失眠等肾反。
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肾脏疾患、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输尿管。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膀胱。
反射区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腹部。
淋巴结
反射区位于双足外侧踝关节前,距骨与舟骨之间的凹陷部位各种炎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肾上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趾关节后凹陷近肾反射区处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率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垂体。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拇指指腹的中间偏内侧的一点,在大脑反射区深处内分泌失调疾患、更年期综合征、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等肝反。
射区位于右足底第四、五跖骨间肺反射区的下方及足背上与该区域相对应的位置肝脏疾患、血液方面疾患、高血脂、扭伤、眼疾、眩晕、指甲疾患、肾脏疾患等乳房。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背第二、三、四跖骨所形成的四边形区域胸部疾患、肺部疾患、食道疾患、心脏病、乳房疾患、胸闷、乳汁分泌不足、胸部外伤、重症肌无力等生殖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跟骨的中央性功能低下、不育、不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胸部。
淋巴结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各种炎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力低下、乳房疾患、胸闷、癌症等。
指压方法
1.依次按压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太冲、丰隆各穴位,每个穴位按压50~100次。
2.揉肝反射区、乳房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胸部淋巴结反射区各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3.沿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膀胱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每分钟30~50次,共100次。
4.按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腹部淋巴结反射区各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5.点按膀胱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6.依次按揉穴位,各100~2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防护指南
乳腺增生患者如果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或其他疗法。在日常生活中,乳腺增生患者首先应该保证生活规律,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豆、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还要保持乳房清洁,经常用温水清洗,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性激素的美容用品,避免人流,产妇多喂奶。
此外,不良的心理因素及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都可以导致神经衰弱,加重内分泌失调,使增生症加重。故应调整心态,放松心情。心理承受力差的人更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这样才有利增生早日康复。患者还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防止过度疲劳。五、指压疗法让你远离耳鸣的困扰。
耳鸣是自发性内在的噪声,病人常感到耳内或颅内有嘶嘶声、铃声、哨声、汽笛声、马达轰鸣声、蟋蟀或蝉鸣等单调声,但周围环境并无相应声源。耳鸣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耳鸣症状表现有多种,可为一侧耳鸣,也可为两侧;可间歇出现,也可持续不停;轻者安静时可觉耳鸣,重者身处较吵环境时都可以感到耳内鸣响不安。
耳鸣主要是耳部疾病引起的,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听神经瘤等;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耳鸣,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都可以引起耳鸣。
中医认为,耳鸣的主要原因是肾阴亏虚,虚火上升,或是肝胆火旺,上扰清窍,导致耳内鸣响不断,严重者可以导致听力下降、耳聋。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太冲其穴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陷中急慢惊风、羊痫风症、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脚气痛、行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腰背疼痛等肾反。
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肾脏疾患、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输尿管。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膀胱。
反射区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肾上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趾关节后凹陷近肾反射区处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率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大脑。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足大拇趾第一节螺纹面,左半球反射区在右足,右半球反射区在左足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神经衰弱等肝反。
射区位于右足底第四、五跖骨间肺反射区的下方及足背上与该区域相对应的位置肝脏疾患、血液方面疾患、高血脂、扭伤、眼疾、眩晕、指甲疾患、肾脏疾患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阴陵泉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膝盖疼痛、晕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太溪位于内踝骨后缘与跟腱的中点月经不调、便秘、小便不利等胆反。
射区右足底第三、四趾间划一竖线,肩反射区划一横线,两线交界处即是胆囊疾患、肝脏疾患、失眠、惊恐不安、肝胆湿热之皮肤病等脑干。
反射区位于双足底拇趾近节基底部外侧面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小脑萎缩疾患、震颤麻痹等三叉。
神经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拇趾第一节的外侧,左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右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偏头痛、眼眶痛、牙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照海内踝下缘凹陷中月经不调、带下、子宫下垂、小便频数、小便不通、咽喉干痛、癫痫、失眠等。
指压方法
1.依次按压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太冲、丰隆各穴位,每个穴位按压50~100次。
2.用手拇指按揉足部涌泉、太冲穴各10分钟,每日1~3次。
3.轻轻按揉足部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胆反射区、脑干反射区各3~5分钟。
4.按揉足三叉神经反射区、大脑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各3分钟,每日1~2次。
5.揉按阴陵泉、太溪、照海等穴,各10分钟左右。
6.沿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膀胱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每分钟30~50次,共100次。
7.点按膀胱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8.点按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胆反射区、脑干反射区各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9.按揉涌泉、太冲各穴位,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防护指南
耳鸣一旦出现,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如果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或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耳鸣,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或是手术纠正器质性病变部位。平时应该做好预防护理措施,防止耳鸣产生。
要戒除用尖物挖耳、掏耳的坏习惯,防止水渍进入耳内,减少对耳朵的刺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不宜饮用浓茶、咖啡、可口可乐等饮料;要保持良好情绪,减少情绪波动。
另外,还要保持环境卫生,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六、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指压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人身性疾病,常伴关节外病症状,故称类风湿病。其主要病变有:关节腔滑膜炎症、渗液、细胞增殖、肉芽肿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破坏、关节强直及功能障碍。本病多侵犯小关节,如手、足及腕关节等,常为对称性,呈慢性经过,可有暂时性缓解,由于多系统损害,血清中可查到自身抗体,故认为本病是自身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为缓慢起病,初期可以见到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可持续几周到几个月。进而出现某关节的疼痛、僵硬,关节肿大日渐显著,周围皮肤温热、潮红,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太溪位于内踝骨后缘与跟腱的中点月经不调、便秘、小便不利等委中膝盖骨正后方,窝正中,左右各一,即在膝关节后面月国窝横纹正中处腹痛、小便不利、遗尿、腰痛、下肢不遂、呕吐等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等肾反。
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肾脏疾患、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输尿管。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膀胱。
反射区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肾上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趾关节后凹陷近肾反射区处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率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垂体。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拇趾趾腹的中间偏内侧的一点内分泌失调疾患、更年期综合征、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等。
指压方法
1.依次按揉上述穴位,各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2.依次按压足三里、涌泉、太溪、委中各穴位,每个穴位按压50~100次。
3.用手拇指按揉足部涌泉、太溪穴各10分钟,每日1~3次。
4.按揉足部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各3~5分钟,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5.按揉肾上腺反射区3分钟,每日1~2次。
6.按揉阳陵泉、太溪、委中等穴,各10分钟左右。
7.沿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膀胱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每分钟30~50次,共100次。
8.点按膀胱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防护指南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现发热及关节肿痛、全身症状严重者应注意休息,症状基本缓解后可以适当活动,同时视病情的好转应逐渐加强活动。
饮食结构要均衡合理,患者可以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寒湿重的患者,可以多吃葱、姜、茯苓、陈皮等;湿热重的病人,可以多吃豆芽、丝瓜、冬瓜等。
患者要有乐观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克服精神压力,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七、治疗不孕症也能如此简单。
不孕症是指一对夫妇在没有避孕而且有正常的性生活的情况下,一年后仍未怀孕者。其主要原因有排卵障碍、子宫颈因素、子宫因素、免疫因素等方面。
根据是否受过孕,又可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原发性不孕指从未妊娠过;继发性不孕指曾有过妊娠,以后1年以上未避孕而未再妊娠。根据不孕的原因可分为相对不孕和绝对不孕。相对不孕是指夫妇一方因某种原因阻碍受孕或使生育能力降低,导致暂时性不孕,如该因素得到纠正,仍有可能怀孕。绝对不孕是指夫妇一方有先天或后天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缺陷,无法纠正而不能怀孕。
中医认为,受孕的机理主要是肾气旺盛,经血充沛,任脉通,冲脉盛,月事如期,两精相搏,方能成孕。肝主疏泻又主藏血,血液的运行又有赖于气的推动,而疏泻功能条达舒畅,血亦因之而流通无阻。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瘀阻,则血脉得畅。若肝有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也随之而瘀,若先天肾气不足,则冲任气血失调。所以不排卵的妇女,出现月经不调,月经后至,甚至闭经,也难受孕成功。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太溪位于内踝骨后缘与跟腱的中点月经不调、便秘、小便不利等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等太冲其穴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陷中急慢惊风、羊痫风症、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脚气痛、行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腰背疼痛等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时,先找到内踝尖,再将四指并拢来确定内踝尖上3寸这一点,再找到胫骨后缘,即是三阴交穴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胫骨前嵴外侧约1寸处腹痛、泄泻、痢疾等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约1寸处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等肾反。
射区位于双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肾脏疾患、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输尿管。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膀胱。
反射区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肾上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趾关节后凹陷近肾反射区处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率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生殖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跟骨的中央性功能低下、不育、不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指压方法
1.按揉上述穴位,各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2.依次按压足三里、涌泉、太溪、阳陵泉等穴位,每穴按压50~100次。
3.用手拇指按揉足部涌泉、太溪穴各10分钟,每日1~3次。
4.按揉足部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各3~5分钟,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5.按揉肾上腺反射区3分钟,每日1~2次。
6.揉按三阴交、上巨虚、下巨虚等穴,各10分钟左右。
7.沿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膀胱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每分钟30~50次,共100次。
8.点按膀胱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防护指南
不孕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原发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要解除思想负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应该劳逸结合;饮食结构要合理,注意膳食营养的搭配,饮食要多样化。
如果接触放射线、某些有毒物质、从事高温工作等,要认真采取措施,自我保护,以便减少不孕因素。八、如何轻松告别不育症。
男性不育症是指夫妇婚后同居1年以上,未用避孕措施而妻子未能生育,原因发生在丈夫一方的病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男性不育是指一个男子从未使一个女子受孕;继发性男性不育是指一个男子曾经使女子受孕但以后不能使女子受孕。
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包括: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因素,免疫、营养及代谢性因素,精液异常,各种炎症影响,输精管阻塞,精索静脉曲张,精子生成障碍,纤毛不动综合征和精神心理性因素等。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发育与生殖。肾精充盛,则人体生长发育健壮,性功能及生殖功能正常。肝主藏血,肝血充养,则生殖器官得以滋养,婚后房事得以持久。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得以布散,精室得以补养,才能使精液充足。凡肾、肝、脾、心等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影响生殖功能,出现精少、精弱、精寒、精薄、精热、精稠、阳痿、早泄、不射精等症,乃至男性不育症。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太溪位于内踝骨后缘与跟腱的中点月经不调、便秘、小便不利等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等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时,先找到内踝尖,再将四指并拢来确定内踝尖上3寸这一点,再找到胫骨后缘,即是三阴交穴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然谷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糖尿病、小便不利等肾反。
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肾脏疾患、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输尿管。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膀胱。
反射区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肾上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趾关节后凹陷近肾反射区处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率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垂体。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拇趾趾腹的中间偏内侧的一点内分泌失调疾患、更年期综合征、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等生殖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跟骨的中央性功能低下、不育、不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肝反。
射区位于右足底第四、五跖骨间肺反射区的下方及足背上与该区域相对应的位置肝脏疾患、血液方面疾患、高血脂、扭伤、眼疾、眩晕、指甲疾患、肾脏疾患等前列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后下方的三角形区域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频、排尿困难、尿道疼痛等。
指压方法
1.依次按揉足三里、涌泉、太溪、阳陵泉、然谷各穴位,每穴按压50~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2.按揉足部涌泉、太溪穴各10分钟,每日1~3次。
3.按揉足部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垂体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各50~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4.按揉肾上腺反射区3分钟,每日1~2次。
5.按揉三阴交、然谷穴各10分钟左右。
6.沿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膀胱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每分钟30~50次,共100次。
7.点按膀胱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8.按揉上述表中穴位,各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防护指南
不育症患者有生殖器官等疾病者,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忌食辛辣食物,生活起居要有良好的规律,加强营养,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性生活要适度、有效、和谐,夫妇双方应密切配合;坚持测定妻子的排卵期,在排卵期前后适当增加同房次数,增加受孕机会。
九、指压疗法可以治疗阳痿吗
阳痿是指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表现为: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致性交不满足;性兴奋不能勃起,但在睡眠、晨间、黄色刺激时又自发勃起;性兴奋时开始能勃起,但插入阴道不能完成正常性交,或虽能插入但在射精前就已松软下来。阴茎完全不能勃起者称为完全性阳痿,阴茎虽能勃起但不具有性交需要的足够硬度者称为不完全性阳痿。
引起阳痿的原因很多,除少数是因为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外,大多数是心理性和体质性的。阳痿的发生率和年龄关系极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不断上升。一般年轻人发生阳痿由心理因素引起为主,恢复较好,而老年人则由于性衰老及合并躯体疾病,恢复较为困难。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太溪位于内踝骨后缘与跟腱的中点月经不调、便秘、小便不利等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等肾反。
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肾脏疾患、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输尿管。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膀胱。
反射区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肾上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趾关节后凹陷近肾反射区处肾上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率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垂体。
反射区位于足底双拇趾趾腹的中间偏内侧的一点内分泌失调疾患、更年期综合征、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等生殖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跟骨的中央性功能低下、不育、不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前列腺。
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后下方的三角形区域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频、排尿困难、尿道疼痛等阴陵泉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膝盖疼痛、晕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
指压方法
1.依次按揉足三里、涌泉、太溪、阳陵泉、阴陵泉各穴位,每穴按压50~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2.沿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膀胱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大约推按10分钟左右。
3.点按膀胱反射区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4.按揉足部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垂体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各50~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5.按压垂体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前列腺反射区各100次,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防护指南
如果阳痿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但对于阳痿来说,积极预防其发生,要比发生后再治疗显得更为重要。
预防阳痿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强锻炼能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抵抗力,稳定情绪,平衡心理状态的变化。
如果发现隐睾、生殖器官畸形及其他慢性疾病时,应治疗后再结婚。
应立即戒掉手淫的手病,积极治疗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附睾结核疾病;已婚者要节制性生活,性生活要有规律,不宜过频或禁欲。
身体过度疲劳紧张,心情焦虑及精神抑郁,重病后身体未恢复时,均不宜进行性生活。另外,患者还要戒除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