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56500000013

第13章 做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润滑剂——如何管教与老师对立的孩子

案例导引

一位叫李立强的青少年抱怨说:

一次上课,我无意识地转动圆珠笔时,不小心把笔掉在了地上,我弯腰去捡笔却又把铅笔盒碰掉了,响声很大。老师批评我不认真听讲,让我写检查保证不再犯。我心里不服气。碰掉铅笔盒又不是我故意的,为什么对我这样严厉?

李立强的父亲听到孩子的抱怨后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学校是学生集中的地方,每个同学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否则学校正常的秩序就难以维持。老师不仅要有教书的责任,而且还要有育人的责任,而严格要求正是老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体现。老师既是慈母又是严父。

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老师的严格教育下成才的,所以,他们一直到老都不忘儿时老师的教导。如果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装作没看见;让你背课文,你没背过,老师也不检查;作业没做完或做错了,老师也不检查纠正,这样长此下去,你的学习会好吗?10年后在你走上工作岗位,回忆起初中阶段的学习时,你肯定会说,当时的老师是多么不负责任。

现在来看你讲的情况,听课时手里玩东西是一种不良习惯,而你又碰掉铅笔盒,响声肯定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这就更不对了。难道老师不应该批评你吗?如果全班50名同学都像你这样,那课堂不乱了套,老师还怎么讲课,学生还怎么听讲!上课不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这是学生应遵守的纪律。而通过检查可让你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下决心纠正自己“无意识地”玩东西的不良习惯。这是对你自己、对大家都有益的事情啊!希望你好好想想,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同学。

1.尊重老师就等于尊重知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被誉为“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与老师都息息相关,所以家长应当教导孩子学会尊重老师。

教育孩子尊重老师,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做的事。父母要告诉孩子,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在课前要付出多少劳动!老师备课不知要做多少准备工作,教案不知修改了多少遍!有时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方法,翻来覆去不知想了多少遍,而为了把课文内容讲得具体形象,老师课前制作教具、挂图又花了多少工夫!为了在课上做好实验,老师事先又演示了多少遍!除了这些,老师还要不断地增添新的知识、新的方法,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适应千变万化的时代。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教子忠告

父母要让孩子从内心尊重老师,光是说教是不够的,还应让孩子了解老师;只有了解了老师,孩子才能真正地尊敬老师、爱戴老师。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当老师来上课的时候,可能家里正有生病的孩子或住院的老母亲无人照料;可能家里该买煤、买粮了,而没有时间去买;老师也可能会无形中因为家庭的矛盾,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对学生的态度;有多少老师是带病给学生上课的,上课时老师晕倒在课堂上的事,屡见不鲜。但老师都把自己的苦衷埋藏在心底,不愿意告诉他们的学生,不愿意让学生那纯洁无瑕的心灵过早地了解社会中的不幸。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师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好的成果。”教师甘做人梯,这种奉献精神是伟大的。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所以孩子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自己的老师。

尊敬师长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

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请韶山的老人吃饭,特意向他小时念私塾时候的老师毛宇居老人敬酒。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毛泽东的另一位老师徐特立60寿辰时,毛泽东写信向他祝贺,同时还写道:“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毛泽东同志身居高位尚如此尊师、爱师、敬师,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就更应该尊敬师长。上中学不忘小学老师,到大学不忘中学老师,特别不能忘记幼儿园和小学的启蒙老师。这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

“我不管有多少烦恼,一上讲台,一看到学生,就全忘了。作为老师,我也不愿意在学生面前诉苦,他们幼小的心灵还承受不了这些东西。我不能把不良情绪传给学生。我上讲台要让我的学生感到愉快,我不能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我要以乐观的情绪影响学生,把乐观的精神传给学生。”

从这一点上来说,父母更应该教育孩子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尊重知识的人必定会理解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要教育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让孩子认识到这只是尊重老师劳动的一个方面。老师的劳动是多方面的,老师大量的劳动还表现在课外。

李少辉是高二(一)班的学生。他这样说:

“每次发作文本时,我们班好些学生对老师写的批语连看都不看,就把本子扔进抽屉里去了。大部分学生只是把老师的批语匆匆瞄上一眼,就开始写下一次的作文了。而对于数理化作业,我们也只是看一下老师判的是错号还是对号就行了。”

学生的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对老师劳动的不尊重,这样做的结果同样也会使自己因此失去了学习进步的阶梯。所以说,作为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只能这样,孩子才会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积极为孩子搞好与老师的关系支招

一天,我与两位学生一起从办公楼上下来,即将走出楼门的时候,她俩突然停住不往前走了,我发现她俩迅速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对我说:“老师您先走,我们还有点儿事。”话音未落就往后跑,一溜烟的工夫就在楼梯口消失了。当我醒过神来,看见她们的班主任正好走进大门,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个孩子惧怕自己的班主任。

表面上看起来,这两名学生是惧怕老师,其实是对老师的一种无形的抵触情绪在起作用,由于她们是女孩子,表现得不那么明显和直接罢了。很多教师对学生痛心疾首,认为现在的孩子不会尊重老师,见面不打招呼,有的还当面顶撞老师。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抵触老师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蔓延之势。如果听任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无论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对孩子自身的成长,都是危害无穷的。

青少年与老师搞好关系会对其学习有很大帮助。因此,家长应指导自己的孩子与老师融洽相处,使老师喜欢他、信任他,从而更深入地给他以指导,帮他在思想和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

跟老师搞好关系,是青少年在校园生活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与老师关系很僵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作为父母,为了使孩子维持与老师之间的良好关系,很有必要教育孩子如何与老师相处。而如果孩子与老师关系很差或者说很僵的话,以下的几个绝招,则可帮助孩子修复或改善与老师的关系:

(1)端正态度法

让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对待老师的劳动,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必然会喜欢他。

(2)洗耳恭听法

每个有过学生经历的人,几乎都挨过老师的“臭骂”。但是,老师不论怎样批评,都不能让孩子与老师顶嘴。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有想法必须在老师的怒气平息之后再讲出来,而且要选个合适的时机对老师提出。

教子忠告

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当自己的孩子与老师关系出现危机时,做父母的应积极出招调节。

(3)讲求实际法

此招意在让孩子放弃幻想。如果孩子整天做白日大梦,那将非但无法安心学习,甚至还会让老师产生厌恶感。老师一般都喜欢脚踏实地的孩子,因此,要求孩子讲求实际,多听老师的劝告,这会让孩子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4)衣饰打动法

教导孩子在学校里,一切都要遵规而行,在衣饰上千万不要过于招摇,并要求孩子时刻谨记:这里是课堂,不是形台,而自己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走猫步的。

事实表明,那些穿着朴素、雅洁的学生成绩往往不错,而那些打扮入时的学生往往就属于差生的行列。朴素、雅洁的服饰还可以让孩子和同学们很好地和睦相处,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是以朴素为主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孩子就很容易和他们和睦相处,而不会有“曲高和寡”的摇摇欲坠感。

(5)嘘寒问暖法

别看老师平时都是一副冷面孔,其实,他们同样渴望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如果家长教导孩子更进一步,反过来对老师倍加关切,他们也必将感动万分。比如,孩子最喜欢的数学老师生病了,不妨让他买一束鲜花去医院看望老师,然后在谈话的过程中将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讲出来。

孩子跟老师搞好关系以后,老师会对他更加深入地教导,从而让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提高。

3.引导青少年与老师正常交往

老师是孩子生活路上的指引者和启蒙人。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教诲。孩子能否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对他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孩子能协调好与老师的关系,主动地与老师交往,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教育孩子与老师正常交往呢?

(1)教育孩子主动、热情、诚恳地与老师交往

一位教师要面对许多的学生,他有时可能应接不暇,因此难免对学生照顾不周,体察不到某个学生想与老师沟通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向老师“进攻”,把埋在心里的事情袒露出来,有困难向老师求助,学习上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主动与老师探讨人生哲理,是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理解和信任的。家长应教育孩子争取主动,别错过与老师交谈、探讨及向老师请教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老师交朋友,才能更快地进步。

(2)教育孩子要正确地接受老师的批评

现在,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很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老师管得太严,态度苛刻,觉得在学校不自由。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严正是老师爱孩子的表现。没有哪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的。老师要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这是培育人才的需要。达·芬奇在严师教导下苦练画蛋,最终成为著名画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的莫泊桑,是在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成长起来的。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理解老师的苦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诚恳接受老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从而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育孩子正确对待错怪自己的老师

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被老师错怪或误解的事情,这时青少年会感到委屈、生气。因此青少年怕老师错怪自己,认为会影响自己的进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旦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对待呢?这就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

教子忠告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任何人一生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也难免有错的时候。作为学生应该正确对待,不能因老师错怪自己就因此而产生嫉恨心理,更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

有时,可能因为老师对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而对学生做出了不切实际的批评。但希望自己的学生上进、有所作为,是所有老师的共同愿望。老师本身的愿望决不会是把自己的学生推向反面。一旦老师真的错怪了孩子,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采取当场顶撞和对抗的态度,头脑应冷静,努力克制自己,不冲动;要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能解释就解释清楚,一时不便解释的暂时放一放,以后找适当的时机再解释,也可以请同学或班干部代替自己去解释。父母通过和缓的方式教育孩子解除师生相互间的误解,缩短心理的距离,就会扭转教师对孩子的印象,师生关系会更融洽。总之,在同老师交往时,孩子应持主动、诚恳的态度。

当然,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在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应该正确教育孩子打开心灵之门,用尊重、热情、真诚、理解和爱去架设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4.帮害怕与老师交往的孩子找到原因

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发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很怕老师,害怕与老师交往。这对青少年的成才很不利,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多方面分析,找到害怕与老师交往的原因,对症下药。

江红,一个性格孤僻、成绩一般的女孩儿,她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让外人去窥测她的内心世界。课间她喜欢一个人玩或坐在座位上透过窗户看外面同学做游戏。她很少主动与老师交流,甚至害怕与教师的目光交流;每当老师把目光投向她时,她都会迅速地低下头,手拽衣角,不知所措。

课上她很少举手,有时老师叫她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她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她站起来时也一声不吭,再三启发还是不见效,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问急了她还会低声抽泣。课间老师找她谈心,她的回答也只是“是”或“不是”、“有”或“没有”。

那么青少年为何害怕与老师交往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属于抑郁质的人,大多内向、刻板、被动、孤僻、郁郁寡欢、多愁善感。除了个体的遗传素质不同外,生活条件、教育条件不同,特别是个人的认识、兴趣、态度、动机、行为方式不同,也是使人的性格形成个别性和差异性的重要原因。社会、学校、家庭的不良环境影响与教育的不当,常会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孩子形成封闭、孤僻性格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2)老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青少年“怕老师”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怕老师的威严,有的怕老师的训斥,有的怕老师的处罚。的确,有的老师对优生偏爱有加,而对后进生则另眼看待,担心他们不听话,故意摆出一副威严的样子,给孩子立下“规矩”。殊不知,一个“怕”字就是一座山,把师生隔开,使彼此心灵得不到沟通,情感得不到交流,关系相当紧张。试想,一个在教师面前战战兢兢的孩子,怎么能学好这位老师的功课,又怎么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呢?

另外,从老师自身素质来看,青少年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老师。正是因为有些老师并没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影响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人格魅力,所以产生了交往危机。如有的老师知识更新很慢,教学中出现错误,甚至闹了笑话;有的老师不注意自身修养,情绪不稳定,精神沮丧,粗鲁尖刻,庸俗不堪;有的老师偏心,偏爱自己喜欢的学生,在处理事情上不能一碗水端平;有的老师不注意仪表形象,穿着随便、懒散,不修边幅;也有的老师没有耐心和同情心,甚至经常体罚学生等,从而出现了学生不情愿与之交往的现象。

(3)家庭引导方面的原因

从家庭方面来看,父母首先不应在孩子跟前乱评老师。父母应该懂得,如果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不算老几”,那么学生的学习肯定会大受影响,也不会事事听从老师管教。孩子崇拜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模仿什么样的人物,就会学习这些角色、人物的品德。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不是,一下子降低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孩子看不起老师。其实,这不仅是对老师形象的危害,更主要的是对孩子学习的危害。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找到“害怕”的老师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5.教导孩子真诚虚心地接受老师的忠告

老师的忠告不是随意捏造的,必定有其针对性,能够帮助孩子纠正过激的观点和做法,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因此,父母应教导孩子真诚地接受老师的忠告。

老师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学生:“好吧,你到办公室来,我和你好好谈谈。”可是有很多学生很厌烦这种“说教”。“他总是把我当作小孩子,认为我什么都不懂,为什么老师都是这个样子?婆婆妈妈的。”如果青少年在心里这样想,脸上自然会出现厌烦的表情,目光溜向了别处,手脚不停地移动,左耳朵听进,右耳朵冒出。这时老师就会中止谈话。在孩子“逃离”的同时,老师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在对牛弹琴,枉费了自己的一片好意。在他失落的同时,他会对孩子很失望。

教子忠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老师批评学生的动机与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即使有些方法言辞欠妥,青少年也应学会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苦心。

老师的忠告是有分量的,他既有当过学生的经历,又有面对学生的实践,所以老师的忠告是一种精练的新认识,既能纠正孩子过激的观点,又可以帮孩子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因此父母应教育孩子虚心地多听取老师的意见,因为这对孩子只有好处,不会有什么坏处的。在老师的心目中,总是很偏爱那些善于接受忠告的学生,因为其诚挚的态度会让老师感到一种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在接受忠告后稍微作一下改变,老师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是长辈们的普遍心理,他们会觉得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自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老师在忠告学生的同时,也会使自己紧张的情绪得到一种宣泄,心情也会因此而好起来。面对孩子虚心而专注的表情,老师一定会满怀欣喜。所以,在接受老师的忠告时,家长要教导孩子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如果能时不时地附和一下老师的观点,表示已经明白并接受了,那样效果会更好。

家长还应告诉孩子的是,在谈话结束后,别忘了坦率、真诚地说一句:“谢谢老师,我会按照您说的去改变自己。”这样,孩子在获取经验的同时,也赢得了老师的好感。

6.冷静地理解老师的“爱心”与“偏心”

人们常称老师是“第二父母”,其实,师生之情的内涵要比亲子之情更加宽广。即使老师有时有些“偏心”,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

恐怕没有一位学生不想享受那和风吹拂的师生之情,但是,为了纠正学生的基础偏颇,为了使学生能成长为守纪律、守规矩的人,老师往往又是非常严厉的。其实,即使是对学生的批评,也是老师爱他们的一种表现。因此,父母应正确引导孩子理解老师。

(1)理解老师的爱心

要让孩子懂得,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单纯的感情投入,而是通过理性培植起来的一种普遍的社会责任感。在我们国家,老师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一种表现,是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基于献身精神的无私纯洁的感情。教师的爱具有自觉性、原则性、普遍性和恒长性。

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相统一的。严出于爱,爱寓于严。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才是真正的爱,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有少数孩子把老师基于关心、爱护的严格要求视为“束缚手脚的绳索”,把敢于和老师顶撞、争吵看做是勇敢、有“男子汉气魄”,有时还故意搞恶作剧使老师下不了台。这样的孩子很难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也绝不会由于此种敢出风头的行为而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和拥护。

当然,老师毕竟也是凡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缺点或不足,就像园丁为树苗和花草浇水、施肥、剪枝、除草时也会有误折枝叶、水肥施用不均的差错一样。这就需要学生理解、体谅,能够诚恳、友好、恰当地向老师提出,相信大多数老师是都会乐于接受的。“教学相长”,没有包括批评、建议在内的学生意见的反馈,教师在各方面都很难提高。

教子忠告

每一位父母都应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和诚恳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地做一名好学生,做一名受老师喜爱的合格的学生。

(2)冷静对待老师的偏心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老师应该把爱的雨露均匀地洒向每一位学生,不管是男的、女的,丑的、俊的,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均应一视同仁,不可厚此薄彼。但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老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好恶,也难免产生情感上的某些倾斜。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老师对于品学兼优、聪慧好学、谦虚上进、尊敬师长、礼貌大方的学生是喜欢的;而对那些品学皆差、不思进取、目中无人、骄傲自满、不懂礼貌的学生是不喜欢的。老师对自己喜欢的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偏向”。当然,也有少数老师所喜欢的学生并非品学兼优,不过他们投老师的脾气,讨老师的喜欢,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现实生活中如果孩子抱怨老师偏心,父母应该怎么办呢?对此,专家认为父母应要求孩子按下列要求去做:

首先,父母应引导孩子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看其是否在品质、学习、行为等方面有使人不喜欢的地方。当自己觉察不到时,可以请老师、同学或好朋友指出,以求改正。

其次,要引导孩子避免从心理上产生错觉,有时老师批评了自己,表扬了其他同学;或对其他同学委以重任,对自己不予安排,这些并不能说明老师不喜欢自己。父母视子女若掌上明珠,也经常会批评子女,能由此认为父母不喜欢子女吗?同样道理,不能把老师针对某些问题的批评与不喜欢自己、偏心画等号。

再次,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发现老师确实偏心,不喜欢自己,也不必太在意。父母仍要要求孩子对老师尊敬如常,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搞好学业,注重自身修养;不能舍本逐末地刻意追求老师的表扬,故意讨老师的欢心。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做出成绩,包括老师在内的其他人都会刮目相看。

7.帮助青少年消除老师对自己的误解

人与人之间发生误会是很正常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误会更是时有发生,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误解,积极地消除师生间的误解,切莫因家教方法不当,使这种误会愈演愈烈。作为父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育孩子正确地对待老师的误解。

首先,在老师和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一定要求孩子冷静地客观分析,避免主观猜测、感情用事。

一般来说,老师和学生间产生矛盾或误解都是由学习活动引起的。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教的课程,希望学生都能把他教的这门功课学好。老师围绕着学习所进行的批评动机都是善意的,也都是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但有的老师批评孩子时也会出现些失误,在事实上有些出入,从而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被批评的孩子会认为老师是看不起自己或故意和自己过不去。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教导孩子依据客观事实进行分析,看老师到底有什么看法,不能只凭主观就得出老师对自己有成见等结论。好好想想,老师是教知识的,学生是学知识的,老师无论提出什么批评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的,又没有个人的恩怨,怎么能会产生成见呢?如果孩子们能这样客观分析,就会消除偏见,增进师生间的沟通。

其次,应要求孩子做到有理让人、无理认错。

在师生交往中,出现些“磕磕碰碰”是常事,但要记住,小摩擦处理得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因为学习的事,师生间出现些误解,要让孩子站在老师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老师是不是故意地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老师的言行有没有什么误导。通过互换位置理解,就会认识到,班级里那么多的同学,老师要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也是很困难的。他们对问题的判断也不一定就准确无误,出现些误解也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问题存在,就作为借鉴也是有益的。师生间出现些暂时的误解,父母要教导学生应本着有理让人、无理认错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从而消除误解,改善师生关系。

8.区别对待老师对学生的“冤枉”

如果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公平、公正、合理地对待学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爱恶。一旦孩子在家里抱怨老师“冤枉”自己,家长应明辨是非曲直,区别对待。

下面是一个初中生受到老师不正确对待的典型故事:

我是一个初一学生,学习成绩一向不好,还调皮捣蛋。老师常常因为我回答不出问题而说我“傻瓜”、“木瓜脑袋”。有一次上数学课时,我不小心打翻了文具盒,老师看到后便借题发挥,大声数落起来:“你这个害群之马,每次考试都要拖全班的后腿,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就你这个笨样子,哪一天能考出90分,我这个姓倒着写!”我不服气,开始用功,可是问老师问题时,老师却嘲弄我:“你还会问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也问,回去好好看书去!”老师的话把我的学习兴趣一扫而光。但我还是努力,希望提高成绩让老师和同学瞧瞧。后来,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我考了91分,我高兴极了。班里最好的也只有96分,90分以上的只有6个。然而,因为同桌考了93分,老师竟然在班里公开怀疑我是偷看来的成绩。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脑袋嗡嗡作响。我愤怒到了极点,对老师大声说:“不!那是我的真实成绩!”可老师却冷笑着置之不理……我与老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了,每天看着老师的这副面孔就够了,哪还有心思再用功学习。后来,老师干脆不提问我了,我也不敢再去问他问题。期末,我的成绩刚刚过了及格线,成了倒数第一名。老师在宣布成绩时,一副得胜者的样子,把我名字唱得特别长,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那么面对老师的“冤枉”,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或者说应该要求孩子怎么做呢?

一般来说,老师的误解有善意与恶意两种情况。如果属于善意的误解,可以让孩子通过主动找老师交换意见,澄清事实来解决。如果事情不太大,也不妨一笑了之,不必兴师动众。对老师表示谅解和宽容,让它过去,虽说不是最好的方法,但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误解甚至冤枉,如果对大大小小的误解,不管是原则性的还是非原则性的、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都要搞个水落石出,讨个公道,那肯定是很累的,也是不可能的。对于老师的冤枉,父母如果无条件地要求孩子“以德报怨”也是不现实的,但对于大家都信得过的又善良的老师,父母要求孩子宽容他的一些小错误并不太难。

但是,如果属于老师恶意的冤枉,恐怕不是让孩子诚心诚意地交换意见能解决的,因为问题已经涉及老师的人品道德了。恶意的冤枉严重侵犯了孩子做人的权利,伤害了孩子的尊严。对此,父母可以协助孩子老师找上级领导谈,并且要有受打击报复的思想准备。如果领导偏袒老师,或老师打击报复,那只好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反映,再不行,也可求助于新闻媒体。当然,绝不能无理取闹,更不能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但要敢于伸张正义。

不管老师的“冤枉”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父母要教导孩子提高承受“冤枉”和压力的能力。

北京某中学初三学生袁鑫,品学皆优。有一天与几位女同学看见一位女教师提着一袋梨,随口说了一句:“这么胖,还吃梨。”结果被那位老师听到了。老师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令袁鑫在办公室站立一小时,学习《学生守则》。尽管其他女同学书面证明袁鑫没有说过分的话,但班主任不予理睬,还令她次日与家长一起向那位老师当面道歉,并说:“如果告到学校就要给你处分。”袁鑫害怕处分,回家割断左腕血管,并从六层楼上跳下,导致高位截瘫。

显然,这位班主任的教育方法是不妥当的,有些小题大做,这是外因。但孩子经不起冤屈,心理承受能力差是内因。内因、外因交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假如袁鑫的父母能及早给予她适当的引导,相信悲剧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父母教育孩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9.帮助青少年消除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青春期的青少年逆反心理无处不在,他们会将逆反情绪带到学校中去,从而容易导致与老师的冲突。父母应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消除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现在很多教师对学生都痛心疾首,认为现在的孩子不会尊重老师,见面不打招呼,有的还当面顶撞老师。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抵触老师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有蔓延之势。如果听任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无论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对孩子自身的成长,都是危害无穷的。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呢?

(1)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教子忠告

当孩子对学校或老师有抵触情绪时,父母切忌听任其漫延,或一棒子打死,而要因势利导、帮助孩子消除对学校或老师的抵触情绪。

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不要制造压力,而要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长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和抵触老师的原因讲出来。家长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与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观地看待抵触情绪。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

(2)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

作为家长,切忌对孩子的抵触情绪一棒子打死,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老师,这样只会加剧孩子对老师的反抗。有的家长仅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过分溺爱孩子,甚至与孩子一起指责老师,更有甚者跑到学校里与老师大吵一番,其结果只能更糟。因为孩子的认识有的时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在这点上,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以创造场景去体会老师的情绪和难处,让孩子学会多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话,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减轻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教孩子学会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善于提问题,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教给孩子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3)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积极配合好老师教育孩子

有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与在家中的表现迥异。在家里非常勤快,又懂事又听话,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学校,就情绪低落,不爱学习,表现糟糕,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经常顶撞老师。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表现。在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地、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现状况,让老师也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另一侧面,以便老师对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全面的评价。家长要与老师一起分析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给孩子一个比较接近的教育价值观,不至于让孩子无所适从。

同类推荐
  • 放大孩子的优点

    放大孩子的优点

    任何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否害羞,是否淘气,是否任性不服管教,是否自卑缺少自信,是否学习无长进,是否粗野不文明,父母只要用心观察,仍然可以发现:孩子的身上有着许多潜藏着的、被掩盖了的、尚未表现出来的、被父母忽略的种种优点。若是更细心地深入了解,孩子的某些特长、天赋、品性甚至会让父母惊奇。培养和放大孩子的这些优点,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少年,而忽略和压抑孩子的优点,则会改变孩子未来的一生。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是一部以全面提升中国家族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常识、呵护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引导孩子求知好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心理等方面着手,以经典的教育故事为主体,探讨了家族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凝炼出了闪光的教育智慧。这不仅是一本献给所有父母的教子课本,同样是一本所有家长的修身指南,更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畅销双色版)》一书,正是奉献给广大家长和老师们的一部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自学读物和教材。这本书组织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国外的若干教育专家和教授,集结了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诸多老师的教育智慧共同撰写而成。全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借鉴,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避免造成劳而无功、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一事无成等各种失误。
  • 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本书介绍了正确而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包括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变得坚强而独立;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孩子的优势,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 教子圣经-你是孩子的榜样

    教子圣经-你是孩子的榜样

    本书从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力、宝贝的社交能力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教育好孩子。
热门推荐
  • 人类是病毒

    人类是病毒

    机甲大战,量子瞬移这个金手指能不能解救人类未来世界,成功逃离至另外一个新的宇宙。病毒浮出水面,机甲大战病毒。在战斗和未来的生活中,诠释人类是病毒的真谛或者人类其实并不是病毒原因,这些现在都未可知。希望与你们一起去探讨这一个病毒的事件。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阅读,本书预计不少于100万字,无论成绩如何坚持写完这本书是我定下的最终目。
  • 凤九卿

    凤九卿

    公元700年二月二十八号,令人惊叹的日子,风族之女降临,其生母却死了,是巧合?还是阴谋?没那么简单,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 土豪NO.6我们做朋友吧

    土豪NO.6我们做朋友吧

    广告界的女超人在游戏界就是一“人傻钱多”的小白,一路奇葩相伴,打造“土豪高手”。在磕磕绊绊的道路上,认识那最奇葩的男屌丝,谱写一段线上线下的天雷滚滚。
  • 青衣玉佛

    青衣玉佛

    墨锦倾城染青衣,命里无时莫惦记。从20开始到60岁,苍茫40年,沉浮于蹉跎人生里,20岁的时候,我们个个生龙活虎、面如桃花,30岁的时候,我们每每望而却步、追求安逸,35岁的时候,我们日日面红耳赤、无精打采......为了诗和远方,我们有的选择固守阵地,有的选择毅然离开,社会变迁、滚滚向前,我们都想自命不凡一次,但谁能想到,大多数人发现在社会和现实面前,我们不名一文,我们的理想忘乎所以,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那句“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青衣在左,玉佛在右,辗转反侧、摇晃不已,或许感受过程的未可知才是我们闯荡社会的真谛,而最终我们会身处何方,都将随风而逝,无人愿意知晓。
  • 未来科技爽死你

    未来科技爽死你

    我是一位生活在2046年的记者,现在向你们报道来自未来的奇妙科技事件。
  • 水月洞天之镜花水月

    水月洞天之镜花水月

    水月洞天衍生文,从小就特别喜欢水月洞天,只可惜这部剧没有结局。如今动笔只是为了圆年少时的一个梦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婆难侍候

    老婆难侍候

    真相总算大白,但是她好像一不小心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 坏蛋阔少,别碰迷糊妻

    坏蛋阔少,别碰迷糊妻

    “啊!唔!”莫笑笑生生的把自己的尖叫声,给吞了回去,谁能告诉她现在是什么情况?她不是应该和媚儿在酒吧喝酒的么?为什么身边是一个男人,嗷!难道自己把人家给?称他还没有醒过来,留下毛爷爷做补偿赶紧溜吧!“莫笑笑起床了?”某个穿着小围裙的小美男,拿着锅铲叫着自家的老妈!唔……嗯……”翻身继续睡!“莫笑笑赶紧起床,你要迟到了。”某小美男皱起了好看的眉。“你怎么不喊我……”“你可不可以不要喜欢我啊,我都是孩子他妈了!”莫笑笑苦着一张脸,看着自家帅得人神共愤的BOOS。苏凌晟邪魅一笑道:“那敢情好,买一送一,连生孩子都省了!”
  •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是一个“谜”:他来无影、行无痕、去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只有5000多字篇幅的《道德经》(又名《老子》),从此飘然而去,不知所终。人可以老去、可以逝去、可以死去,但是思想不会这样,伟大的思想往往能够超越时代、穿越时空,只要人类不灭,它就亘古常新、巍然屹立。《老子》就是这样一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