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38700000042

第42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要的理论结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指明了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构建了时代主题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国两制”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创立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其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大创新成果。

经过30年的努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进程中,我们党从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篇章到科学理论体系化。这个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是如此。它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成功实现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经验

本土化和当代化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显著特征和一个重要的基本经验。这里所说的本土化也就是民族化,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壤上的应用与发展,着重说的是地域性;当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与发展,着重说的是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功地解决了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将本土化与当代化很好地统一起来,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和平与发展新时代的产物。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时代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他的时代理论,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的时代理论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一个核心的理论问题。

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当代化的结合,除了正确认识与判断当今时代主题和特征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为此,邓小平发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这三个面向,实际上提出了在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基本要求。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首次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强调:“我们不仅着眼于本世纪,更多的是着眼于下一个世纪。”这些论述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当代化相统一的精辟论断。在这些深邃思考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一国两制”的构思。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当代化高度统一的结晶。

党的十七大报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内容来看,许多思想观点直接是对当今世界及其发展的新概括。例如:关于经济全球化、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判断等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还有一些思想观点,如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等等,既是当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又是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的产物,是当代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以上两个方面内容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的结合。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同时,指明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必要性,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且有助于我们开阔世界眼光。

2006年10月22日,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胡锦涛的这些论述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当代化的统一,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另一条基本经验,是从基本原理的应用深入到理论本质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是围绕着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展开的。过去,我们在应用这些基本原理的过程中,也探求过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容,但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能力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体现在基本原理应用的层面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这种历史局限性及其消极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气魄,领导全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途上,从基本原理的应用深入到理论本质的结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邓小平曾多次提出“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样根本性的问题,引导全党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容。他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后来他又说,“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什么?就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邓小平的论述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就在对马克思主义本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的充分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表现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上,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在当代中国发展的进程中,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度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已经深化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层面和核心内容。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因此,他们设想,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也说:“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胡锦涛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还不可能完全具备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胡锦涛说得好:“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的讲坛上,郑重地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就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同当代世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内容,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深度。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基本经验,是为了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进程也没有结束。胡锦涛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到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庆祝新中国百年华诞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伟大征程的时候,让我们热切地期待着这个伟大的历史跃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本文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而作,入选四川省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理论研讨会和论文集,发表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2008年12月2日《四川日报》以“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当代化的结合”为题发表文章第一部分,当日被《人民网》转载。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起点。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途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当代化相统一,从基本原理的应用深入到理论本质的结合,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本土化与当代化相统一

同类推荐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

    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

    时代的推进与文明的进步还没有来得及使“编辑”这个职业广为人知,“编辑”便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而趋于消逝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编辑、懂得编辑,即便在自己的圈子里,编辑从业者自身是否就能领会自身职业的实质?编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编辑究竟在做什么,编辑究竟有没有明天……本书将对此作出解答。
  •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和写作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但为改革中专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提供了思路,更有利于中专生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概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概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目前针对我国的“三农”问题,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举措。回顾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总结我国农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瞬间读懂你周围的人,3秒钟看穿旁人内心。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机制、犯罪心理预防……犯罪也有心理学。熟知犯罪心理学,对犯罪了如指掌。
热门推荐
  • 火影之魂锁一乐

    火影之魂锁一乐

    漆黑的锁链,卷着镰刀与灯笼破碎虚空而来,获得冥神锤石的传承。“争霸天下?不,我只想默默守护好木叶,然后登上冥神的宝座,当然了,顺手做一做“老爷爷”也挺好。”一乐如此说道
  • 首席别爱我

    首席别爱我

    总裁钦点的秘书助理,居然不认识总裁?跟总裁去见个客户也被偷拍,一夜变小三!想溜之大吉,某总裁暴怒:“你是我的女人,别想逃!”她无力地问:“你要怎样才放过我?”他无耻地回答:“做我的情人,直到我厌倦你为止!”她断然拒绝,从总裁秘书助理沦落为公司的清洁工,他还不放过她。她放下尊严人格极力抗争,却落得身败名裂,并气死了父亲,母亲与她断绝母女关系。五年后,她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他面前,扬言要他品尝“被人玩弄、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滋味。
  • 英雄联盟之我异变了

    英雄联盟之我异变了

    雷啸正在撸中,突然昏了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
  • 王妃爱作妖

    王妃爱作妖

    白乐语悲催的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叫做原丰大陆的世界,更加让她郁闷的是原主倒霉的经历,作为原主悲催一生最光辉的事业竟然是个乞丐!就在她决定好好从乞丐一步步晋级,坐拥美男、吃遍天下美食的时候,发觉原主倒霉的体质并没有任何的改善,遇到了分分钟要你命的王爷不说,好不容易遇到了个英俊的小郡王,才发觉对方是个妈宝男。还有囚禁她两年的渣男虎视眈眈的在她身后妄图复制她的被囚历程。好不容易认回了自己的母家,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白乐语发现自己又掉进了一个陷阱大坑里,堂姐堂妹的笑容都好像带着把刀子,随时随地的都将她片成薄片。不能怂,就是干!白乐语勇往直前,一路披荆斩棘的,斗渣男,踩渣姐,防袭击,躲暗箭……最后,那分分钟要人性命的王爷竟然变成了恨不得将性命拱手送上的黏人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念之间之畸形岁月

    一念之间之畸形岁月

    《一念之间》共分三卷。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系列长篇小说,它忠实地记录着中国近五十年的社会变迁是一幅规模宏大的现代历史画卷,作品充分展示了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在歌颂正义的同时淋漓尽致地鞭笞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本书主人公马经夫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几十年来他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又一次次跌倒后重新爬起,这个东北汉子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会使人陡增一份自信……
  • 被迫穿越的大魔法师

    被迫穿越的大魔法师

    【当前进度:第二世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如果给我第二次机会,我不会再来蹚这趟浑水。一个超能力者横行的世界,一个权力在暗处交织的城市。这里,既是权力的中心,更是罪恶的核心。我厌恶这里的空气,因为到处都是罪恶。不过好在,有一个值得我挽救的人。七宗罪的暴食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不存在真实,只有被谎言所掩盖的虚假。我不这么想,因为我可以从她身上看见这个城市最后的希望。
  • 封魁人

    封魁人

    青梅竹马的死让我跟着一个奇葩师傅走上了封鬼的道路魁字拆开乃斗鬼,我的职业就是封魁人!
  • 影视大亨

    影视大亨

    叶小飞重生到和地球类似的平行时空,发现自己的移动硬盘里有各种来自地球的视频,《七龙珠》、《人在囧途》、《肖申克的救赎》……这些都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的经典作品。于是叶小飞开始了拍电影的悠闲生活,除此之外还有和一群好友的逗比日常。叶小飞对黄宝强说:“你快和你的校花女朋友分手吧。”叶小飞对周星星说:“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 无限作弊召唤

    无限作弊召唤

    系统加载中……滴!检测召唤流系统加载中,插入作弊模块……已插入召唤费用清零模块……已插入召唤物无限强化模块……已插入冷却清零模块……已完成加载,系统展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