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3600000063

第63章 教育科举(4)

与谢启祚这样大器晚成的“幸运儿”相比,那些在科场中耗尽青春年华,乃至熬到白发皓首、老死他乡,仍未捞到半点功名的考生,更是不胜枚举。清代有一考生,连年应考,每次都名落孙山,连个秀才的资格都没考上,以至80岁时还不得不去应童子试。一考官得知此事后,便戏谑地送了一副对联给他:“行年八秩尚称童,可谓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

教师的称谓

教师的称谓,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中,称为“师氏”,简称“师”,系教国子之官。“师”原是商、西周军队的组织单位。西周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子弟,开办了“国学”,由高级军官“师氏”任教。

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教师”一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何谓师?《说文解字》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教师一般指直接从事教育工作或其他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还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从史书中看,先秦时期就有师傅、师长、先生此类称谓。这些称谓意思接近,生命力强,甚至今日仍在使用。不过,“师傅”现在常指教育教学之外,其他行业的老师;“先生”增加了对男子的尊称和妻子称丈夫的更多含意。

至于“老师”则是对年辈最高学者的称呼,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到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老”与“师”并称,逐渐地就不再管年龄的大小,一概称教师为老师了。

明清两代时曾称主考官为老师;清末办学堂,称教师为教习;辛亥革命后,因教师同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免,所以又称教师为教员。现在的“讲师”,则是区别于教授和助教的教师职称名衔。

“先生”的由来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先生这个称呼指代的对象有所不同。

早期,先生的含义就是指先出生的人,引申为长辈、有见识的人。《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此处,先生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战国时期,先生均是对有德行长辈的称呼,如《战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将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汉朝时期,喜欢在先生前加个老字。

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乾隆之后,官场上这种称呼已不常用。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颇为流行。交际场上,对老年人都一律称之为老先生。

学生为何称“桃李”

中国人喜欢在赞颂老师弟子多、贡献大时,说他(或她)“桃李满天下”,为何把学生比作桃李呢?

《韩诗外传》载:春秋时期,魏国有一个大臣叫子庋,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他失势了,免官失职一落千丈,由他推举入朝做官者却都视而不见,没一个人帮他的忙,他只好一个人逃到北方去了。

在北方,子庋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说受过自己恩惠的人忘恩负义,在他落难时无动于衷,不来帮助他。

子简笑着回答说:“你慢慢听我分析,如果你在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就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夏天长出刺还会刺人,到秋天也不能利用它的种子,你提拔的人都是不应提拔的。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选择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此后,人们便把培养人才称“树人”,把提拔起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如果一个老师教的学生非常多,就称之为“桃李满天下”。

“门生”浅谈

“门生”一词,在春秋时就出现了。孔子聚徒讲学,对亲授业者或转相传授者都称之为“门人”。战国时,“门人”除了指受业弟子外,还指寄食于贵族门下的食客,这些食客都有一定的才能,属于“士”阶层。

东汉时,“门生”是指弟子的弟子,即转相传授者,但一些不是以学问相师承的钻营投机者,也攀附权贵为“门生”,以作升官的阶梯。魏晋南北朝时此风愈炽,门生实际已变成豪族的扈从了。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科举的主考官称“座主”;及第者,就称为“座主”的“门生”。同时,在学问的师承关系上仍然沿用“门生”的称呼。而到了现在,“门生”的称呼已经渐渐消失了。

何谓“高足”

“高足”是一种尊称,指别人的门生。这样称呼时,既是对门生的褒扬,也包含着对老师的尊敬。

其实,“高足”最初的意思是指良马、骏马。汉代的驿站里备有三等马,分别为高足、中足、下足,高足就是上等快马。汉代《古诗十九首》有“何不策高足,先居要路津”之句,诗中的“高足”也是快马的意思。

后来,“高足”由良马、骏马之意逐渐演变为指人的才能高,《世说新语·文学》记有郑玄与马融之事:“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是说郑玄拜马融为师,却有三年没有见着马融,只是由马融的高足弟子传授他知识。这里的高足弟子即指才能高、成绩好的弟子。

“高足”在这里充当的是形容词。以后又由此意演变为指别人的高才门生,再后来,就泛指别人的门生了。如《荡寇志》第一百零七回:“东方先生,乃张师兄高足。”此处的“高足”也就是“得意门生”的意思。

入室弟子

《晋书·外戚传·杨轲》记载,“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这里的“受业门徒”和“入室弟子”是分开说的,显然不是同一个意思。由此看出,“入室弟子”与一般的“弟子”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才是“入室弟子”呢?

《论语·先进》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可能是“入室”一词最早的来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识的深浅,就好像从外面走进屋子,子路得其门而入,已经到了升堂的境界,只不过没有能再精深一些达到入室的程度罢了。

先说一下“堂”。在古代房屋建筑中,房子的各部分都有特定的称谓和顺序安排。一幢房子里,最前面的必定是“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才称为“室”,“室”的两边称为“房”。成语“登堂入室”,是说只有先到了“堂”才能由此通往“室”。

由此看来,《论语》中的“入室”一说,如果就程度而言,已经有了深一层的感觉。由此,“入室弟子”也就好解释了,既然已是“入室”,必定是指学生中得师傅真传,学问或技艺造诣高深的人。

“老九”的由来

“老九”可能有人会以为它只是一个序号。其实不然,在我国,“老九”有着特定的指代意义,泛指知识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将知识分子叫做“老九”或“臭老九”的说法就非常盛行。这个称谓源于“九儒十丐”说。

“老九”一名的渊源,可追溯至元代。忽必烈统一北方,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因为统治阶级为蒙古人,南宋有识之士不仅口诛笔伐,而且纷纷率众奋力抗元。因为领头的往往是些知识分子,元朝廷中的一些王公贵族因此将读书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南朝读书人诡谲多谋,都是些刁钻小人;人一旦读了些诗云子曰,就要想入非非,不听驾驭,本朝之制,‘儒士与厮养同役’,须当永久依循”。

“厮养”,古代称为人服役、地位低微的人。《汉书·路温舒传》:“愿给厮养,暴骨方外。”劈柴养马之人为厮,给事烹炊之人为养。《魏书·孝文帝纪》:“诏厮养之户不得与士民婚。”所以,“儒士与厮养同役”,就是把当时的知识分子列入地位低贱之列。

事实上,元朝实行的是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等级制度壁垒森严。他们把人分为十等,一等是政府官员,二等是普通的政府雇员,三僧,四道,五为医生,六为技术人员,七为手工业者,八乃娼妓,九乃读书人,最差的十等为乞丐。将读书人(儒)列于娼妓之下,可见元朝统治者将读书人看得如何卑贱,暴露出他们仇视读书人的险恶心态。

既然读书人排在第九等,这“老九”的借称便因此而来。

“师范”的由来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西汉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扬雄在他的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法言·学行》)。他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看,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

《后汉书·赵壹传》报皇甫规书:“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文心雕龙·才略评》云:“相如好书,师范屈宋。”“师范”已作为一个词组而出现了。

最早的学生运动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丞相公孙弘和大儒董仲舒的积极建议下,武帝下诏,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官办大学,它设在长安城西北十里处,史称为长安太学。

太学建成后,很多人到这里就学,这些人中大部分思想解放,反对保守,不为名教所缚,敢于干预政治。

西汉哀帝时,鲍宣任司隶,他为人正直,心忧天下,曾多次上书劝谏时政,得到朝野一些有识之士的尊重。

有一次,丞相孔光违反规定,驾马车在京城中奔驰,鲍宣见后,不畏权贵,依法办事,拘留了孔光的下属随员,没收了犯禁车辆,以示对丞相的警戒。孔光见此,遂以“以下犯上”为借口,诬罪鲍宣,反把鲍宣下到狱中欲治以死罪。

后来,太学生知道这件事后,个个义愤填膺。太学生王咸在校园竖起大旗,奋臂高呼:“要救鲍司隶的都到这儿来。”立刻就得到了1000多人的响应。在王咸的领导下,学生们拦阻孔光车辆,据理力辩,声讨孔光。接着又直奔宫廷,不畏严格的等级法度,集会于皇宫阙下。1000余人联名向哀帝上书,慷慨陈词,力辩鲍宣之冤。

在太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哀帝迫于压力,赦免了鲍宣死罪,改为髡钳(割头发)。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学生运动。

同类推荐
  • 芳香秘境

    芳香秘境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想到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花香、香水、食物、或烧香的香味,又或者是化妆品的香味等,而这种种香味,大多伴随着我们生命中美好的记忆。
  • 民间文学(上)

    民间文学(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纯洁如水月夜白,朦胧中芳香飘来,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
热门推荐
  • 替身暖婚顾少宠

    替身暖婚顾少宠

    她说,我喜欢你,不知何起,不问何由,不得归期……而他,或许只是从那一双如水的眸子看另一个人的影子。她以为只要她爱他,可以陪在他身边,就可以什么都不介意,可现实狠狠地打了她一个响亮的巴掌,她错了错的彻底……他终究爱的不是她……或许人往往要等到最后一步才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仙凡渡

    仙凡渡

    但凡修仙之人,莫不以肉身为船,魂魄为引,渡向长生彼岸。仙道如海,谁能在其中捞取明月,取得真知?当此之时,青溟门依靠南疆十万大山神秘奇异;万里妖域妖族蠢蠢欲动;鬼族领地冥雾翻滚;海外十方凶兽出没;滚滚仙气氤氲,仙人御剑乘风而来!好一个精彩斑斓的世界!肉体凡躯,男儿立世,当如此快意恩仇,无怨无悔。修渡成仙,渡人渡己,是为:仙凡渡!————————新书期间,雁过拔毛,天高三尺,留下一切~~若是嫌瘦,可以玩玩养成计划~求领养中~保底两更,中午12点和晚上7点,时常爆发。
  • 仙游寻真记

    仙游寻真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尤考之?若我非我,如何是我?陷入魔障的现代大学生得机缘穿越到上古时代,解诸般烦恼,寻真探秘。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追寻真理的现代人的仙侠之旅。
  • TFBOYS之十年后你我

    TFBOYS之十年后你我

    曾经青涩的感受,曾经无法割舍的留恋,正在成长的兴奋与惶恐。三个少年渐渐地长大,在你我共同的记忆里。三个少女陪伴三个少年的十年青春,少女们没有奢望,只希望少年们快乐。如果思念有声音,不愿它是悲伤的哭泣···
  • 我家稻草人出租

    我家稻草人出租

    我的家里有亩田,我的田里有我家;我的家里有我妹,我的妹妹心里没有我!……(咸鱼才是王道,加更已是过往!)
  • 虎狼

    虎狼

    挣扎到崇祯二十一年仍没有灭亡的明朝,拥有穿越者所建立的无敌军队,天下为何仍会烽烟四起?
  • 皇上跟我混啊

    皇上跟我混啊

    “吧唧,吧唧”水银怨盘腿坐在御膳房的灶台后面,左手鸡腿,右手包子,嘴里叼着仅剩的糯米糕。“好吃吗?”温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水银怨机械的转头,对上了一双含笑的眸子。水银怨生吞下糯米糕,利落的把手里的东西向后一丢,点点头,老实的回答:“好吃。”
  • 肥遗

    肥遗

    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①,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②,可以杀虫。英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是黄身子而红嘴巴,名称是肥遗,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疯病,还能杀死体内寄生虫。
  • 撼天诀

    撼天诀

    盘古有训:纵横六界,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恒大者为“天道”。独挑八方长空破,气贯六合胆纵横。楚汉争鼎,霸王兵败乌江,百年之后,项家后人再次崛起,枪指宇内,定鼎六合,以不世之才,成就不朽之天下。
  • 绝品神女攻略

    绝品神女攻略

    异世天地,万物初始。求道路上,从心起始。自神祖应道,化作诸天万界,神族作为第一强族,担起了代天行罚之责。族间纷争不断,诸族起义,欲推翻神权,夺取那唯一至高无上的权柄。人族在夹缝中求存,有智者于暗中运筹帷幄,开创一个属于人族的新时代。水心站在天宫,看到地面的万灵纷争不休,思索着自己的道途……(无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