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2600000009

第9章

原来,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木类,篮子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这篮子装不得水火类。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从此,“东西”就成了物品的代名词,一直沿用到现在,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有时还用以指喜爱或厌恶的人或动物。

为什么上厕所又叫“出恭”

在明清小说和戏剧里,经常会见到人们将上厕所称为出恭,有的也将解大便叫做出大恭,放屁说成虚恭。直到今天,有些老年人仍然这样称呼。那么,上厕所为什么被称为“出恭”呢?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明朝科举考试盛行,它比今天考试更严格,进京城考试要面对大臣监考,皇上巡视,为了防止学生擅离本班逃课,每班学生发给一面写有“出恭入敬”几个字的牌子。考试时,在考场内也设此牌,以防考生擅离座位。学生要上厕所,必须领这块牌子,托于胸前,按指定地点去解决,迅速交牌回位,后一个学生才能接着上厕所。

牌子写“出恭入敬”,虽本意只是出去进来恭敬之谓,但却用于“入厕”,人们自此传开,摘用了前两字。

此外,经另外一些学者考证,称上厕所为出恭还有另外的来历。《刘安别传》说:“安既上天,坐起不恭,仙伯主者,奏安不敬,谪守都厕三年。”《古今笔记》据此下结论说:“今人如厕曰出恭,当本此。因不恭而讹为出恭也。”

刘安因不恭而被罚守厕,不恭又讹为出恭,因此出恭又相当于上厕所,但这种说法毕竟绕了不少弯子,有点过于牵强附会。

还有人考证说,因“粪”字从“共”,过去人写字爱省事,写“粪”字的时候往往写成了“共”,而“共”“恭”二字自古本是通用的。所以上厕所就是“出粪”,也就是“出共”,“出共”又写成了“出恭”。这一说同样绕了很大的弯子。而且,依照省事的原则,既然上厕所应该是“出共”,就没有必要再将“出共”改写为“出恭”了,这要多写好几笔的。

如此看来,则《辞海》的说法应该更直接,也更具可信度。

什么是“解手”

在很多地方的方言中,都会把“大小便”说成是“解手”。那么,“解手”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据传明末清初时,由于长期战争和连年灾荒,四川省人口锐减,出现了有官无民可治,有地无赋可征的状况。清朝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办法。

据传说,被押送到四川垦荒的湖广人,官兵们把他们反绑起来,再用绳子一串串穿起来,押解着向移民区进发。移民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受尽了长途跋涉之苦。路上有人要大小便,就向官兵苦苦哀求:“老爷,请解手!”这样次数多了,只要说声:“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大小便了。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并且流传至今。

“元配”与“原配”

古人将最先娶的正妻称为“元配”。“元”本来是个象形字,本意就是人的头,引申为开始、第一之意。如一年开始的第一天称“元旦”,一月称“元月”,犯罪团伙的首恶分子称“元凶”,国家首要领导人称“元首”,等等。

现在有许多人将“元配”写成了“原配”。“原”是“源”的古字,本义是水之源。由水源之意引申为根本、原来、起初等意义。如原籍、原稿、原告等。从“原”的“原来、起初”的意义看,将“元配”称为“原配”也未尝不可。

结发夫妻的“结发”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将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结发”的含义。

结发是中国古代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上古社会的结发婚仪已不可考。据《曲礼》云:“女子许嫁,缨。”“缨”是一种丝绳。女子许配人家以后,便用它来束发,以此表示她已有了对象。即“示有从人之端也。”直到她成婚时,那条丝绳才由新郎亲手从她的头发上解下,这就是《仪礼·士婚礼》中说的“主人(婿)入,亲脱妇之缨。”

可见,“缨”确是夫妻间的信物。汉、唐诗歌中,多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汉·苏武诗)、“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重”(曹植《种葛篇》)、“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杜甫《新婚别》)之类的诗句,说的就是这种结发婚仪。

到了唐代中、后期,“结发”由婚前系缨、成婚时脱缨,演变成新婚夫妇在喝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夫妻同心。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道:“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文中写的就是这种婚仪。后来,人们就习惯将结发夫妻作为原配夫妻的代名词了。

再娶妻为何被称为“续弦”

续弦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原来的妻子死了,然后再娶了一位妻子的情况。那么,“续弦”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通俗编》引《十洲记》的话说:“凤麟洲人,以凤喙麟角,合煎作胶,能续弓弦。”但在这里所续的“弦”乃是射箭用的“弓弦”。和“夫妇”好像拉不上关系。

能和夫妇之情扯上关系的是“琴瑟”之弦。《诗·周南·关雎》有句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因而,常用“琴瑟”来比喻夫妻间感情谐和。有时也称夫妻恩爱为“琴瑟调和”、“琴瑟和鸣”。

既然“琴瑟”用来比喻夫妻,而“琴瑟”又都是弦乐器,所以便把丧妻称为“断弦”。如:《聊斋志异·公孙九娘》:“舅断弦未续。”丧妻为“断弦”,再娶就是“续弦”了。《通俗编·妇女》即说:“今俗谓丧妻曰断弦,再娶曰续弦。”

“斧正”的由来

“斧正”是个谦辞,比如在把自己的文章拿给别人请求修改时,一般要对人说:“请斧正。”意思是,请不客气地批评指正,放手动笔更正修改,修改时不必思前想后,像用利斧劈砍,以令其成器就是了。

“斧正”的典故,出自《庄子·徐无鬼篇》的“匠石斫垩”。这个故事说,楚国的郢都(即现在的湖北江陵),有个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端上粘了蝇翼那么薄的一层白泥,怎么擦也擦不掉。他只好去请石匠替他砍掉。石匠使出看家本事,一斧将白泥砍去,而郢都人的鼻子却一点事也没有。

后来,文人墨客就由此引申到修改文章,称之为“斧正”。因为古代的“正”和“政”是通用字,因此也有人曰“斧政”。《伯子集论文》说:“以文字就质于人曰正,政者正也,故改称曰政;以正必删削,乃曰削政,而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以善斧斤者莫如郢人,乃易曰郢政。”由此可见,不论“斧正”、“削政”、还是“郢政”,均出自“匠石斫垩”这个故事。

“公车”是什么意思

1895年5月2日,维新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在各省进京会试举人的赞同下,向督察院呈递上皇帝书,要求拒绝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那么,“公车上书”的“公车”是什么意思呢?是今天单位的用车,或是城市里的公共交通用车吗?都不是。

从汉代开始,我国便开始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清朝满族贵族入主中原不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在顺治八年作出规定:“举人公车,由布政使给与盘费。”即应试举人的路费由各省政府的财政官员布政使发给,路费的多少,因路程的远近而不同。广东琼州府最多,每位应试者白银三十两,山东最少,每名只有一两。其余地区,由三两至二十两不等。另外还规定,云南、贵州和新疆的应试举人除每人发给白银三两,还发给火牌,凭牌供给驿马一匹,车上插一面“礼部会试”黄布旗。

由于在以前,“公车”都是由政府提供给应试举人使用的,因此,“公车”也就成了应试举人的代称。

“铜臭”的来历

人们通常把用钱买官的方式叫做“铜臭”,用来讥讽有钱人或唯利是图的小人。那么,“铜臭”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据《后汉书·崔烈传》载,东汉时,有个官迷叫崔烈,他曾做过郡守、九卿,后官拜太尉,朝野均有声望。汉灵帝刘宏在位时,崔烈以五百万钱(当时折合黄金五百斤),买到了司徒这个官职。朝野议论哗然,崔烈的声誉更是一落千丈。

一天,崔烈问他儿子崔钧:“我位居三公(司徒为三公之一),不知大家都在背后说我些什么呢?”崔钧说:“他们说你身上有股铜臭味。”崔烈大怒,拿起木棒就打崔钧。这件事当时被传为笑柄。

“铜臭”一词,从此被传了开来。

小议“幌子”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在他所着的《韩非子·外储说》中提到:“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

这里的帜,就是幌子,是较古老的一种表明商店经营项目的旗子,也是古代商店的一种重要标志。当时,就是目不识丁的人,通过形象的幌子也能知道商店经营的内容。唐代诗人张继的“高高酒旗悬江口”、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等佳句,所描写的正是这种幌子。

在以前,民间作坊都会挂出幌子以做标志。诸如中药店挂大膏药,小吃铺挂罗圈子,还有以实物或图画做幌子的,把猪头、羊头悬挂于店铺门前,画双鞋、绘把剪刀样子以示经营内容等。即使现代,开始以牌匾做经商标志,不少商家还要在牌匾上或者商店的橱窗上绘上实物的图样。

何谓“边幅”

“边幅”,最早的意思是说布匹边上毛糙的地方。但现在在“不修边幅”这一成语中,其中的“边幅”已和布匹毛糙的边不相干了,而是指人的衣服和外貌了。“不修边幅”就是说人不注意衣服和容貌的整洁。

“不修边幅”本是一个贬义词,却常在形容某些艺术家的时候变成了褒义词。是说这人只注重钻研技艺,不修饰自己外貌反而有另一种风度和气质。

“不修边幅”成语来自“修饰边幅”的故事。

《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人马援,他听说自己的同乡公孙述在成都自立为帝,便去投奔他。但没料到的是,公孙述在他面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帝王架子,由礼仪官赞礼,带领马援上殿行礼,再领他退下住进驿馆,此外,他还替马援做了一身特制的朝拜皇帝用的朝服。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公孙述这才举行盛大朝会,他坐在御辇上,由宫女、侍卫簇拥着,两旁武士警戒森严,以十分隆重的仪式,来接见自己这个同乡马援。

马援见此情景,暗自说道:“天下还未定,只知修饰边幅摆架子,打扮得像殉葬木俑一样,这种人如何能够得到天下的贤士,又怎么可以和他共事呢?”

于是,“修饰边幅”一词逐渐用开,后来,又演变出了“不修边幅”一词,《北齐书·颜之推传》就有“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的句子。

击鼓与鸣金

在古典小说中,描写战斗的场面常会用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成语。这是怎么来的呢?

“金”和“鼓”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在《诗经·小雅·采芑》第三章就有“钲人伐鼓”一句。这句的意思是说:掌管鸣钲和击鼓的官员(钲人),这时在击鼓。“钲”和“鼓”就是古人行军时用的器物。

“鸣金”就是“鸣钲”,而不是“鸣锣”。《说文解字》中没有“锣”字,“锣”字出现很晚,指的是乐器。后世的“鸣锣开道”是指官府仪仗队行进时,在前面鸣锣以使民众回避、让路,与军事无关。

《说文解字》说:“钲,似铃,柄中上下通。”段玉裁的注解中说它像铃,但没有舌,靠柄上下活动,撞击钲中心壳体,发出响声。《诗·传》中这样说:“钲以静之,鼓以动之。”现在用的“鼓动”这个词,也是从这里来的。击鼓就前进,鸣钲就止步,击鼓、鸣钲都是传达军令的。后来陈奂在《诗·传》疏文中说,钲、鼓主要用在演习作战上。真正在战场上厮杀,则是用的号角和口令。

“滑稽”是怎么来的

在现代汉语中,“滑稽”泛指引人发笑的语言、行动和事态。而在古代则曾指盛酒的器具,“滑”字读做“古”。

《汉书·陈遵传》引扬雄的《酒箴》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其中说的“鸱夷”也是酒器,用皮革制成。颜师古注曰:“自号鸱夷者,言若盛酒之鸱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杯,与时张弛也。”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樗里子滑稽多智。”这里的“滑稽”已不是酒器之意,而是指能言善辩,言词滔滔无滞竭。据《史记·滑稽列传》,滑,乱的意思;稽,同的意思。“滑稽”,即“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能乱异同”。

从表示盛酒器的“滑稽”,到“言词辩捷”的“滑稽”,也可以找出其中的联系。作为盛酒器,其“腹如大壶”,能“转注吐酒,终日不已。”那些“滑稽”的人说起话来,也是滔滔不绝,没完没了。

什么是“大牌”

平时在阅读报纸或者收看电视的娱乐新闻时,常会看到有报道说某明星在耍“大牌”。如拿自己的名气当后台,把自己的名气当资本,不讲道德,搞特殊等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牌”,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和以前的戏子有关。

在以前,每逢戏团演出时,在戏园子门口就会竖起一块大牌子,上面标明今天演什么,谁是主角。演员的名字都有姓名牌,在那竖着。

一般来说,一出戏里主要演员的名字会写在一块比较大的牌子上,而别的演员挂的牌子就会略小一些。要是演员是个远近闻名的人物时,那块姓名牌子就更大了。要知道,名气可是招徕观众的法宝。

戏院门口大小牌子的对比,显然与演员的知名度成正比关系。正因为这样,那些在影视、音乐等方面有点成绩的,或者名气比较响的明星们,就被称为“大牌”了。

“绯闻”的由来

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经常会看到有新闻报道说,某某明星最近又传出了什么绯闻等。所谓“绯闻”,通常是指一些未婚生子、与多人拍拖等花边新闻。那么,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呢?

其实,“绯闻”这个词的历史只有数十年,并不长。“绯”是指红或绛红的颜色,最早将“绯”字用于风流韵事的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专家蔡元培。

蔡元培1917年从欧洲回国后,便即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19年卸任,虽然他只主持了两年该所中国最着名的高等学府的工作,但是,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把北大办得有声有色,影响巨大。

蔡元培聘请导师时,不分派别,只要有才,他都一律给以任用,这里面既有留学外国的洋派学者,还有穿长袍留辫子的饱学之士。因此,那时的北大,可谓人才荟萃,生机勃勃。但是,翻译家林琴南却指责蔡元培乱聘教师,把孔孟、伦常都不要了,以难登大雅之堂的土语为文学。

蔡元培后来在用公开信阐述自己办学主张时说:“教员关键是要有学问,洋的土的留辫子的甚至有嫖赌、喜作‘绯艳’诗词者,只要不搞政治和引导学生堕落,教学生学问有何不好?你林琴南曾翻译了《茶花女》,若有人说你有同妓女通奸作品,不可谈论伦礼,不是很可笑吗?”

这封公开信面世后,“绯艳”一词就流传开来,后来再发展出“绯艳的新闻”一语,简称“绯闻”。

“叫板”浅谈

“叫板”本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专用术语,是指在表演中,演员总把开唱之前的最后一句念白加以节奏化,以便过渡到下面唱段的情形。

“叫板”的意思是说,演员已经结束了道白,马上要开始唱了。这个时候,乐队应该做好准备,以便对演员的演唱加以配合。那么,演唱前为什么要叫板呢?原来,演员何时开唱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在等待的时间里,乐队难免有走神的时候。在开唱之前叫下板,是演员以暗示的方式,提醒乐队到了开始演奏的时候了,以便乐队不至于因走神而影响演出。

在传统戏曲表演中,光是一个“叫板”就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的是将道白的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拖长,有的是在道白说完之后自己加上一些感叹词、语气词,也有加上哭声、笑声的,也有加上特殊手势、身段的。

可是,在老北京的方言里,戏曲术语“叫板”被解释为“挑战、寻衅斗殴”,随着时间的推移,“叫板”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竞争都可以称为“叫板”。

戏曲里的“叫板”是从道白过渡到唱段的“引子”,而要和谁竞争的“叫板”,等于是先下战书,也是挑起一场“战争”的“引子”,这正是两个词义之间的相通点。

“名堂”的由来

当某人做事不合自己要求或违反常规时,我们就会说:“你在搞什么名堂?”那么,你可知道,这里的“名堂”是怎么来的吗?

同类推荐
  •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这部书囊括了大部分亚洲国家和王朝更迭的历史,既包括亚洲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层次,也涉及到了对其他国家的重要影响。使得亚洲诸国从各自独立和各种争霸战争逐渐展现出新时代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性特征。亚洲作为世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为世界孕育更多的文化瑰宝,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地位。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中华文明之旅·第一卷

    中华文明之旅·第一卷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和英雄豪杰。
  •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作者认为自己是拿幽默当武器的,她的文字俏皮、轻松、洒脱,嬉笑怒骂皆见功夫,会让读者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思想独特,有人说作者走的是吴思和十年砍柴的路子。这只是一种泛泛的界定,事实上,作者走的是个人主义之路。顺着她的笔迹,读者会走进一个独特清新的思想境界!它引你思考,让你震撼:传统竟可以这样解剖,文化竟可以这样解读!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末世十二年

    末世十二年

    末世三年,年轻的男子一梦醒来,竟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透过层层海域,遥望碧波苍茫,男子长叹一声,呵呵一笑,怒曰:“我老婆呢!!”
  • 末世觉醒圣神仙

    末世觉醒圣神仙

    由于受到遥远星域的威胁,太阳系的天地变化万道复苏,与各个本是虚无的空间链接,末法时代结束,一切进入了新的文明盛世。。。。。且看萧峰如何在乱世中带领几兄弟踏入神话之路。。。。。。觉醒者屌?靠边去。。。有能修真的人出现?。。。别惹我,不然揍你一顿。。。
  •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精华本)》:家园沦陷的凄惨,亲人离散的悲哀,浴火重生的坚忍,重整河山的激愤……老舍先生以充满了责任感和慈悲心的文字,将整个中华民族的那段灰色记忆,浓缩在了一个大杂院十几户居民的悲惨遭遇与忍辱负重之中。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是怎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渡过难关?每一代人又会有怎样的命运?一幅带着浓郁北京昧儿的生活长卷已经缓缓打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捣尘集词钞

    捣尘集词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等你一辈子

    等你一辈子

    90后闺蜜与60后闺蜜的爱情、婚姻观引发冲突而产生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倪艳艳和兰晓雪是90后,人力资源管理硕士,是无话不谈的闺蜜。
  • 那人那事那嗦嗦

    那人那事那嗦嗦

    [我的前半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愿过去的时光能一直留在这岁月中!
  • 至死方休无关记忆:忘爱

    至死方休无关记忆:忘爱

    失忆后的恋爱,能否还能得到神的祝福,放开爱的手还能否有再次牵起来的机会?伊澈失忆后四年,邂逅了程安。她不知道程安是否真的是自己命中的恋人,她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她只爱程安一人……仅此而已。——灰姑娘的故事如果到了真实的世界,究竟是荒谬的假说,还是从头至尾的骗局?程安如果真的是他的命定情人,到最后她能得到她的爱情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千丝万缕

    穿越之千丝万缕

    夏馨,一个普通的愤青,即将大三毕业走向社会,却因为一个小差错穿越回古代,成了上官毓秀,最悲惨的是,她的身世可怜,被嫁去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