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2600000005

第5章

由于书信是写在这些简、札、牍上的,所以书信又称为“简”、“书简”、“小简”、“札”、“书札”、“牍”、“书牍”、“简牍”。与此相联系,亲手写的书信,又称作“手札”、“手简”、“手书”;依据简的长度,书信又称“尺牍”;简短的书信称“寸札”。

从战国时代开始,在很长的时间内,丝织品与竹、木简牍同是古人书写的主要材料。丝织品当时有帛、素、缯、缣等名称,因此写在丝织品上的书信,便被称为“帛书”、“缣书”、“缯书”、“素书”。至唐代,还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素,称“朱丝栏”、“乌丝栏”,专供书写之用。古代用于书信的缣帛,通常在一尺上下,故书信又称“尺素”。此外,用缣帛书写的信,又称为“帖”,如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陆机的《平复帖》等,都是书信,后人便又以“帖”称书信。

虽然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已经产生了纸,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完全用纸代替简帛却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渡阶段。直至南朝时,古时着名的花笺很多,有“五色笺”、“锦色笺”、“百韵笺”、“凤尾笺”等等。或出之吴,或出之巴、蜀。最着名的是蜀笺中的“薛涛笺”,因该笺是薛涛用其成都宅旁的浣花溪水所造的纸加工而成,所以又名“浣花笺”。

唐宋时期的信笺,不仅色彩、图案典雅,让人喜爱,有的还加入香料,制成香笺。唐诗中有“香笺咏柳诗”之句,说的便是这种信笺。把纸加工成信笺的历史,几乎同纸的发明同样古老,可以说,有了纸就有了信笺。自南北朝以来,用作写信的信笺一般为八行,故而“八行书”又成为书信的别称。

书信的别称,除了与以上书写材料有直接关系外,还与书写工具、书信的包装和书信的性质有联系。直接用毛笔书写于木札上,书信便又称“笔札”;墨,古时又称“翰墨”,用翰墨书写的书信,便称“书翰”。书信投递时必须装入封套,书信的封套古称“函”,故而,书信又称“函”、“信函”、“函札”。来信称“来函”;单位机关的信件称“公函”。信件的封套口古称“缄”。信件装入封套后,需加缄封,所以书信又称“缄札”。

另一个与书信包装形式有关的别称叫“鱼书”。唐代自贞观年间开始,就用朝鲜厚茧纸制成信函,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叫“鲤鱼函”。信函制成鲤鱼之形,典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由此衍出了鲤鱼传书的故事。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云:“篙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因而,书信亦称“鱼书”,信函称“鱼函”、“鲤封”。另外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因此,信使也被称为“鱼雁”、“鸿鳞”。

与书信性质有关系的书信别称,有“乡书”、“家书”、“竹报”等。“竹报”取“竹报平安”之意。匿名信称“飞书”。《后汉书·梁统传》记载:梁统儿子梁松永平“四年冬,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李贤注:“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即今匿名书也。”

在书信的往来中,又形成了一些别称。将他人的来信美称为“华章”、“华翰”、“兰章”;说对方贬损身份给自己写信,而敬称他人的来信为“损书”;酬答别人的书信,称“报章”。此外,书信的别称还有“启”,表示陈述的意思。

信封的由来

信封起着保守秘密的作用。信封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的亚述人开始用粘土烧制陶器当信封,信纸也是粘土,将文字刻在粘土板上,封在陶器里,收信人只需打开陶罐,就能读到信了。

世界上最早的纸信封是英国发明的。1820年,英国商人布鲁尔在海滨度假时,发现很多女士喜欢写信,但又怕信中内容被他人偷看。他灵机一动,便趁机设计了一些纸袋,用来将信件装起来,而不被人看到。

而且这之后,信封竟然为英国当局所承认,这批信封就成了世界上第一批纸质信封。1844年,伦敦出现了制造信封的机器,从此纸质信封作为一种新的邮政产品为全球采纳。

我国最早的信封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春秋秦汉时,常见的书信称作“木牍”。木牍一般长一尺,所以也叫“尺牍”。

这时所谓的信封是用木板制成的,呈鲤鱼状,有一底一盖,裹在“尺牍”的外面。木板上刻有三道线槽,用绳子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槽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粘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种木制的封面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了。

长辈书信用语

书信的用语与写信的对象密切相关,不同的书信对象,用语有不同的讲究。书信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长辈,如父母、师长、上司等;二是同辈,如兄弟、朋友、同学、同事等;三是晚辈,如儿、侄、学生等。

给长辈写的信,上款一般不具长辈姓名,而是用相应的名词代替,如“父亲”、“母亲”、“老师”等。在长辈的代称之后,旧时常见行文有加“大人”一词。“大人”一词之后,还有敬辞和领起正文的习惯用语。

如果信是写给父亲,上款一般可写为“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写给母亲,上款一般可写为“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膝下”之称,专用于父母。“膝下”,原表示幼年,取意于子女幼时依于父母的膝下。后用以表示对父母的爱慕,并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为敬辞。“敬禀”的“禀”,泛指下对上陈述事情。领起正文的“敬禀者”,普遍用作对父母、老师和其他尊长书信上款的用语。

如果书信是写给老师的,上款可写为:“老师大人函丈,敬禀者”。“函”,是“容”的意思。“函丈”,指师生相对,中间有容一丈之地,以便于讲问指点。“函丈”一敬辞专用于老师。给老师书信的上款,除了“函丈”一词外,还可用“座下”、“座右”、“座前”、“尊前”、“道席”等敬辞。“座下”、“座右”、“座前”、“尊前”等敬辞,除对老师外,也可用于一般尊长。

如果书信是写给上司或做官的尊长,上款可写为:“××大人钧鉴,敬禀者”。古代以钧陶比喻国政,所以后来对仕宦的称呼多冠以“钧”字,逐渐成为官场的俗套。给上司或做官的尊长书信的上款,除了“钧鉴”一词外,还可用“钧座”等敬辞。

给长辈书信的结尾用语和下款用语,也有用词的讲究。

给父母亲书信的结尾可写:“敬请福安”,下款写:“××叩禀”。“叩”,即叩头的省称,意思是俯首到地行礼。

给老师和上司书信的结尾语可写“肃此,敬请福安(或道安)”,下款写“受业(门人、门生)××谨禀”。“肃此”,是恭敬地写了此信的意思,说明叙事已毕。

如果结尾句不用“肃此”一词,也可用“专此”、“专复”、“端布”、“匆布”、“此致”、“此承”、“专此布复”、“专此奉启”、“专此敬达”、“手此布悃”、“手此奉复”、“草草布复”、“草草扯杂”、“草草手上”、“匆此布臆”等词,表示谦虚与恭敬。

“端”为“专”的异体字。悃,真心诚意。“布”,为陈述的意思。“布悃”,即真诚地陈述。“布悃”又可写作“悃愊”,其意义一样。表示感谢时,可写作“聊表谢悃”。“布复”即陈述、回复的意思。“布臆”也为此意。

“匆布”,是说书信写得很匆忙,是自谦的说法。“草草布复”、“草草扯杂”,也是自谦的说法,说复信写得很不好,写得零乱纷杂。

作为书信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常在叙事完结之后,加上“不具”、“不备”、“不一一”等谦词,意思是书意简略,不能事事详陈。跟着再写“肃此,敬请福安”等结尾颂语。

平辈书信用语

给平辈的书信,上款在书写受信人的姓名之后,视亲疏关系,称“仁兄”、“贤兄”、“贤弟”、“仁弟”,或称“先生”、“竹君”。“仁兄”之类的称呼之后,常见紧接的敬辞有“足下”、“阁下”、“执事”等。

“足下”一词,在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后来成为书札中的普通敬辞,习惯用于比较亲近或年轻的朋友。“阁下”,原为不敢直指受信人,而叫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转以呈告的意思,后用以敬称受信人。“执事”,意思是书信不敢直达对方,而由对方的执事人员转致,后用以敬称受信人。

与“阁下”、“执事”同一类的敬辞,还有“殿下”、“侍者”、“左右”等,这些敬辞总的意思,都是表示自谦,不敢直指受信人。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职业的人,选用不同的敬辞,如对文士可用“史席”、“撰席”;对将帅可用“麾下”、“节下”,等等。如果上款不用“阁下”、“足下”之类的敬辞,就在称呼之下加“大鉴”、“惠鉴”、“赐鉴”、“青鉴”等语。“大”是尊称,“鉴”为审察、敬请审阅之义。“惠鉴”、“赐鉴”,是说惠予阅览此信。“青”为亲眼,指垂青赐阅。都是客气话。

给平辈书信结尾祝颂问候的用语,常见有“安”、“祺”、“祉”、“绥”四类。“安”,平安的意思;“祺”,吉祥、安详的意思;“祉”,福的意思;“绥”,平安的意思。这四类祝颂语在使用中,分通用颂词和限定颂词。一般关于季节、时间、祝吉、祝福性的颂语,属于通用颂词。

如祝颂朋友在四季吉祥平安,可用“春安”、“秋安”、“夏安”、“冬安”、“日安”、“暑安”、“近安”、“刻安”等,也可用“祺”、“祉”、“绥”与“春”、“夏”、“秋”、“冬”、“日”、“暑”、“近”、“刻”等搭配,写作“春祺”、“夏祺”、“秋祺”、“冬祺”、“日祺”、“暑祺”、“近祺”、“刻祺”、“春祉”、“夏祉”、“秋祉”、“冬祉”、“近祉”、“日祉”、“暑祉”、“刻祉”、“春绥”、“夏绥”、“秋绥”、“冬绥”、“日绥”、“暑绥”、“近绥”、“刻绥”等。如是祝吉、祝福,可用“健祺”、“康祉”、“福祺”、“福绥”、“福安”、“近安”等颂词。

以上所列祝颂词,不论对朋友,对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使用,也可用于尊长。

限定性颂词则有规定性,不能乱用。如对文人学者,就用“文安”、“道安”、“撰安”、“着安”、“教安”,或将“文”、“道”、“撰”、“着”、“教”等与“祺”、“祉”、“绥”搭配,写作“文祺”、“文祉”、“文绥”、“道祺”、“道祉”、“道绥”、“撰祺”、“撰祉”、“撰绥”、“着祺”、“着祉”、“着绥”、“教祺”、“教祉”、“教绥”等。

对公职人员,可用“政祺”、“政祉”、“政绥”、“政安”、“公祺”、“公祉”、“公绥”、“公安”、“勋祺”、“勋祉”、“勋绥”、“勋安”等,与此对应,上款可用“勋鉴”。

对军队官员,可用“戎绥”、“戎安”、“戎祉”、“戎祺”等;对患病者,可用“痊安”、“痊祺”、“痊祉”、“痊绥”等;对旅居者,可用“旅祺”、“旅祉”、“旅绥”、“旅安”等;对服丧者,可用“礼安”、“礼祺”、“礼祉”、“礼绥”等。

古人以三台星比喻三公,所以尊称别人多加“台”字,如以“台端”敬称对方,以“台安”、“台祺”、“台祉”、“台绥”为祝颂语,以“生台启”写信封。

除“安”、“祉”、“祺”、“绥”四大类颂语外,还常见这样一些祝颂语,如:“佳胜”、“近佳”、“捷佳”、“学佳”、“学健”、“康健”、“康好”、“春禧”、“年禧”、“素履”、“春康”、“夏康”、“秋康”、“冬康”、“曼福”等。

不论是通用颂词或限定颂词,在颂词之前都用“敬请”、“敬颂”、“肃颂”、“顺颂”、“顺祝”、“敬祝”、“并颂”、“即颂”、“即候”、“即请”、“此颂”、“此询”、“此致”、“顺致”、“并询”、“并祝”、“并问”、“藉颂”等词组合成句,如“敬请文安”、“敬颂文祺”、“肃颂勋祺”、“顺颂春禧”、“顺祝康健”、“敬祝大安”、“并颂毅祺”、“即颂撰祉”、“即候道安”、“即请戎祺”、“此颂公安”、“此询日绥”、“此致秋祺”、“顺致教祉”、“并询痊祺”、“并祝旅绥”、“并问年禧”、“藉颂曼福”等。

组合句中的“敬”、“肃”为恭敬之义,“顺”、“并”为顺便、一起之义,“即”、“此”为同时,在此之义。“藉”,为“借”的繁体字。“藉颂”,即借用此信敬颂的意思。

给平辈书信下款的用语也很多,常见在署名之后写“启”、“启上”、“拜启”、“谨启”、“手启”、“上”、“叩上”、“手具”、“拜具”、“白”、“白疏”等。“启”、“上”、“具”、“白”、“疏”都是陈说、条陈的意思。

如果不用“启”、“上”、“具”、“白”、“疏”等语,常见也用“顿首”、“叩首”、“百拜”、“再拜”、“载拜”等表示敬礼的用语。“载”与“再”通,“载拜”即“再拜”。也常见有用“叩泐”、“拜泐”、“手泐”等语。“泐(音勒)”,指铭刻,引申为书写,“手泐”就是“手写”、“手书”。长辈对晚辈书信的下款,也常见使用“泐”字,但在“泐”字前不加“叩、“拜”等表示敬礼的词,如父亲给儿子的信,就写“父泐”。若写信人正居父母之丧,下款则称“制”,不用“顿首”,而用“稽颡”。“颡”,与首同义。下款写成:“制×××稽颡”。

在旧时的书信中,也有不署姓名的下款形式,具体情形有五种,一是在下款处仅写年、月、日或月、日,受信人根据来信的内容,即可知道寄信的人;二是在下款处注写“名心肃”、“名心具”等语,受信人见笔迹即知寄信人是谁,心照不宣,三是在下款处写“名单具”、“名笺肃”、“名另肃”、“名正肃”、“名另泐”等语,意思是说随信另有附名的帖子(名片),或另有署名的正函;四是在下款处注写“两隐”、“两浑”,即是上下款都略去的意思;五是在下款处注写“阅后付丙”,意思是希望读完之后就将信烧掉。“丙”在天中属火,便将“丙”作为火的代称。

晚辈书信用语

给晚辈的书信,在上款与下款、开头与结尾都比较随便。上款往往直呼其名,如直接写“××吾儿见字”、“×××儿看”等。在结尾处问好与否,也不一定。若是致函世交晚辈,则与一般朋友通信用语无大区别。

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书信用语往往还可以多所变通,不拘一格。如有时书信已经写完,又记起还有事情要说,于是便可在下款之后,加注“又及”字样,将未尽的事再作叙述。“又及”一语,可写在加述内容之前,也可写在加述内容之后,加述的内容完后,一般不再署名。

信封书写的基本格式

书信写好了以后,紧接着便是装封送寄。书信装封后,信封上需要写上收信人的地址、单位、姓名和发信人的地址、姓氏。长期的传袭,我国至近代基本形成了三段式的信封书写格式。

第一段写收信人地址、单位,第二段写收信人的姓名,第三段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氏。我国古来书信写作习惯直竖行款。故而,信封也随之直竖书写。进入现代,随着书写行款改为横行,信封也改为横行书写。

我国《邮政法》规定实行邮政编码制度。邮政编码,就是用户通信地址的数码代号,类似电话号码,可以使邮政通信从手工操作转为机械化、自动化处理邮件,简化识别邮件地址,提高人工分拣效率。邮政编码为六位数码,分别为省、市、地区、县、区的代号。按规定的格式印制在信封上,为了确保邮件迅速、准确地传递,一定要认真填写邮政编码。

书写信封的基本用语

我国传统的信封书写格式为竖式,一般第一段行文要比第二段行文低一字或两字,以示对收信人的尊敬。信封上书写的三段文字,人们最为重视的是第二段,行文与用词都有讲究。

第二段行文的顺序,先是写收信人姓名。按照传统的中国礼仪,一般情况下,对人特别是对尊长者,不直呼其名。但书信的信封上不署收信人的姓名,就无法准确投递。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形成了按不同收信人的身份地位,在其姓名之后加敬辞的习俗。如写给父母亲的信,信封上在写完了父母亲的姓名后,往往要加“父亲大人”或者“母亲大人”等词语;写给同辈人,可加“同志”、“仁兄”、“女士”等词;写给长辈的,可加“老师”、“先生”等词;写给有职务的人,可加上他的职称,如“厂长”、“经理”、“会长”、“教授”等词。对于晚辈,也常在其姓名之后加上表明其身份的称呼,如“弟”、“妹”、“儿”、“侄”等。

在姓名、敬辞之后是一个表示请收信人接纳信件的词,常用的有“收”与“启”。收,为收阅之意;启,为启封之意。“收”字多用于同辈人,也可用于长者。属于“启”一类的词较多,有“启”、“亲启”、“勋启”、“台启”、“大启”、“安启”、“钧启”、“手启”、“礼启”、“素启”等。

启一类的词用时有讲究。对同辈人,用“启”、“大启”;对长辈,用“安启”、“亲启”;对敬者,用“钧启”、“台启”、“勋启”。“启”也有用于晚辈的,有“手启”等。“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也有讲究,吊唁信一般用“礼启”、“素启”等。“收”与“启”也常连用为“收启”,而且使用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长辈,可以是同辈,也可用于晚辈。

第三段在署上寄信人地址和姓名之后,还常常加上“寄”、“缄”等字。寄,表示寄出的意思。缄,特指信件写毕封口。往往为表示谦恭,人们还在“缄”字前加“谨”字,写成“谨缄”。

书写信封的字体,一定要工整规范,不仅利于邮局投递,也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对人的礼貌。

图书的由来

“图书”就是有图的书的意思。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在书中配备插图的情况。《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隋书经籍志·礼类》有《周官礼图》十四卷。可见,当时虽未发明印刷术,但给书籍插图已开先例。到了宋代,印刷术盛行后,书中有图更为多见。宋末以后,绘图书籍更为广泛,水平更高。如《三国演义》的附图就达240幅之多。这样世代相传下来,书籍又叫图书了。

选集、文集、文库及其他

选集是将作者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收集整编以后,按内容、年代分成多卷集或合订本出版的书。选集有专选一个人着作的,也有将两个人或多人的着作集结而成的,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等。

同类推荐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世界文化探秘

    世界文化探秘

    传承和发扬人类文明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我们只有扩大视野,才能认识世界文化的固有价值,才能感受到文化之珠为人类照耀出的光芒,这既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世界文化探秘》共分为:文苑英华、戏曲音乐、书法美术、民族民俗、神话传说、文物考古、古迹方舆、科技博物、文献典籍十个部分,详细为读者介绍了世界文化史上的种种谜团。
  • 老北京的民间与趣闻

    老北京的民间与趣闻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感受东方传统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对于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长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将引领读者于行文问听大师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思想课堂-心灵笔记

    思想课堂-心灵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末世更替

    末世更替

    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并不和谐!在环境污染与自然破坏的二十二世纪,新生物种所带来的绝望使得人类只能在缩在一起抱团求生。而于怀,一个把寻找妹妹当成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的少年,又该要如何面对这末日景象?
  • 神奇宝贝之龙氏一族

    神奇宝贝之龙氏一族

    一位少年身怀有龙系帕鲁奇犽的血脉,被阿尔宙斯从人类世界送到神奇宝贝的世界,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 网王:德川一叶新

    网王:德川一叶新

    最美好的青春我遇见了温得斯特,最浪漫的年华我遇见了迹部景吾。最后,初遇是过客,时光荏苒匆匆,那么,她又该如何呢?女主角:德川一矢的表妹,德川家嫡女,非全能,不玛丽苏,性格暂时属性不明,男主角未定,温得斯特只是打酱油。
  • 梦魂天尊

    梦魂天尊

    他的穿越是最平淡的——睡着就穿越,醒了就归来。他的穿越是最坑爹的——第一天就被人识破穿越者身份。他却不知,穿越本身,才是最深的坑。这里是没有肉体,只有魂灵的世界……梦魂界。
  • 吸血笔录

    吸血笔录

    我叫林夜,是一个活了五十年的吸血鬼!五十年前,我喝下第一口人血,事后,无法相信,无法面对!五十年后,我吸干一个人的血液,事后,轻松淡然,毁尸灭迹!白天,我是英俊优雅的贵公子。晚上,我是行走在夜色中的猎食者。因为面貌不变,每隔十年,我都会转移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就像候鸟,所以,我管这种行为,叫做迁徙。而故事,就从我迁徙到这个城市,进入这所高中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代剑灵

    绝代剑灵

    这是一片没有魔法,没有斗气,只有一种叫做灵力的大陆。他阴差阳错来到这片大陆,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苍天不怀好意的玩笑,命运赐给了他最强的天赋,却给了他一个致命的缺陷,他究竟能摆脱命运的安排吗?他能不能挥剑斩断束缚,守住心爱之物!
  • 绝世焰皇

    绝世焰皇

    天才的意外陨落,让乾飞携神秘异宝,借此重生异界,更在机缘巧合下夺得异火,还有阴阳神魂作陪。且看乾飞如何惊绝天下,成就绝世焰皇!
  • 炮灰逆袭日记

    炮灰逆袭日记

    千年之前的仙魔大战,神族基本已经魂飞魄散,常岚耗费全身仙力只为保全丈夫的灵魂使其化为碎片散落在三千世界,于是为为搜集丈夫的灵魂碎片常岚便踏上了拯救炮灰,攻略气运冲天男主的征程。只是谁能告诉她,明明温柔体贴的丈夫却变了样。眼前这个卖着萌撒着娇却一肚子坏水的妖孽美男绝对不是她的丈夫,她要退人啊啊啊!(男女主皆身心干净,欢迎跳坑)
  • 王俊凯毕竟曾经爱过你

    王俊凯毕竟曾经爱过你

    TFBOYS的队长王俊凯,认识了艺名出道的夏冷熙两人相知,相爱,被评为圈中最配情侣,可一场变故却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