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2600000031

第31章

南北朝宋元嘉六年(公元429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有8位比丘尼乘海船到宋都城建业(今南京)。她们是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比丘尼。元嘉十年,又有狮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11人来到中国。她们在南林寺修筑戒坛,为中国女佛教徒慧果、净音等300余人重新受戒。

从此以后,我国才出现了真正的比丘尼。

和尚为何自称“老衲”

在看古典影视剧或小说中,常会看到有和尚和善谦恭地对施主自称“老衲”的说法。“老衲”何解呢?

“衲”是补缀的意思。旧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平常百姓往往只有数件衣履,因此需要时常缝补。妇女们平时伺街坊邻居闲聊时,为丈夫补衣服、为儿孙衲鞋底儿也是常事。所谓“衲鞋底”,即用结实的麻绳缝制多层碎布拼成的耐磨布鞋底。

僧人是清苦的佛徒,他们的鞋、衣都是自己“衲”出来的,他们将化缘得来的布头布片补缀连合,衲成僧衣称“百衲衣”,因此,他们就常自称“老衲”了。

唐僧为何又称“唐三藏”

在《西游记》中,唐僧又被称为“唐三藏”,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唐代以后,佛教界都称玄奘为唐三藏。“藏”是古梵文的汉语译音,原意为盛放东西的竹筐。佛教藉以概括佛家的全部经典。

和汉语中“全书”的意思相似。佛教经典分为三个部分,即经藏、律藏和论藏,合称为“三藏”。玄奘赴印度取经求法,取回了“三藏”真经,同时他又极为博学,精通经、律、论三藏,所以人们就尊称他为“唐三藏”。

“阿弥陀佛”是什么“佛”

出家人爱说“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佛”呢?

“阿弥陀佛”本是一句梵语(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佛号。“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佛”即指佛祖。故“阿弥陀佛”翻译过来即“无量寿佛”或“无量光明佛”。当和尚或佛教徒进行祈祷或感谢神灵或请求佛祖宽恕的时候,就口头诵念着“阿弥陀佛”。

不过,现在生活中也有人用“阿弥陀佛”来表示庆幸或万事大吉。

“娼妓”的演变

“娼妓”,就是指做皮肉生涯的妓女,这是一个最古老的行业。

“娼”字,在《说文解字》中是没有的,只有“亻”旁的“倡”字。因此,古代对“娼”只称“倡”,这种人有男也有女。清代段玉裁注释说:“以戏言之,谓之俳;以其音乐言之,谓之倡,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意思是说以戏剧娱人的是“俳”;以歌唱音乐娱人的是“倡”或“优”,其实是同一类人物。

可见。“倡”在古代是指唱戏和唱歌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戏子”、“卖唱的”等。

古语中的“妓”字也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妓”最初是指美女。“娼妓”合起来就是指擅长歌舞的女子。

到南北朝时,“娼妓”才专指操皮肉生涯的美女。《玉篇》讲,“娼,缅也,淫也。”这里已将“娼妓”点明为放荡淫秽之人了,不过,古代的娼妓和现在仍是有区别的,她们虽也打情骂俏,但主要技艺仍是音乐歌舞。

到唐朝时,“娼妓”更是被细分为御妓、宫妓、营妓、歌妓;教坊妓、官妓、军妓、家妓、角妓等。清代顺治帝时,废止了教坊妓,康熙又废除了官妓制度。乾隆时私妓兴盛起来。私妓兴旺之后,由于并不是为帝王服务了,便逐渐消失了官妓时代文雅的高级娼妓要演奏音乐表演歌舞的传统,多偏重在打扮得花枝招展招徕顾客,操皮肉生涯为主了。

“乞丐”趣谈

在“乞丐”一词中,“乞”和“丐”都是“求”的意思,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乞讨者”、“要饭的”意思了。

“乞”字现在用得比较多,如“乞巧”、“乞求”、“乞讨”等词,而“丐”却几乎只用于“乞丐”一词中。

而“丐”在古文中却并非单指乞丐。如《宋史·岳飞传》有“贼呼丐命,飞令勿杀,受其降。”意思是贼人乞求饶命,岳飞下令别杀,接受他的投降。

旧小说中还有一个叫“丐头”的词,意思是管理乞丐的人。但这个词在现在已几乎见不到了。

“清客”小议

“清客”一词约莫出现于明清时期,是从以前的食客、门客演化而来的。因此,“清客”就是一种以其清高而寄食于人的门下客。《辞源》将其解释为: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门客。但是,人们更常把它作为那些不务正业,依傍他人门户、善于阿谀逢迎的人的别称。

《红楼梦》一书中,提到荣国府贾政门下就有好多清客,其中有单聘仁、卜固修等人;“单聘仁”其实就是“善骗人”的谐音,“卜固修”则是“不顾羞”,可见其贬义。

虽然清客被人轻视,但当好“清客”却并非易事。清人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对此曾有这样的记述:“都下清客最多,然亦须才品稍兼者方能自立。”当时有人特将其必须具备的本领编成十字令,其文曰:“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钓,九品头衔,十分和气。”可是,有人认为单此还不足,又在其下各添两字,成为“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钓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由此可见,不能吃喝玩乐色艺双全,是难做一个好“清客”的,真是将“清客”的丑行刻画得入木三分。

“走狗”的由来

现在,很多人喜欢狗,狗也成了人类最好的动物朋友。但在古时候,人们对狗没什么好印象。凡是沾“狗”字的词,大都含有贬义。如“狗头狗脑”、“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还有一个“走狗”也是这样。

“走狗”一词,最早出于《战国策·齐策》的“王斗造门进谏”。

齐人王斗去见齐宣王。因为王斗素有直言之名,齐宣王便欣然让他畅所欲言。谁知王斗答道:“大王一定是听错了。我生于乱世,侍奉昏君,怎么还敢直言进谏?”齐宣王一听王斗将自己称为昏君,脸色立即就变了。

王斗却好像没看见,继续说道:“齐桓公乃诸侯领袖、一方霸主,我看大王倒有四种爱好与先主一样。”齐宣王一听,马上又高兴了起来。

“先主好马,王也好马;先主好狗,王也好狗;先主好酒,王也好酒;先主好色,王也好色。只是,先主好贤士,大王您却不是这样。”

宣王叹道:“如今世上没有优秀的人才,你让寡人喜爱谁?”

“现在也没有骐骥这样的骏马,卢氏那样的良犬,可大王养着的马匹、走狗却很多;现在没有毛嫱、西施一类的美女,可大王的后宫却满是佳丽。大王只是不喜欢贤士罢了,这哪里是因为没有贤士啊!”

齐宣王听后,羞愧难当,决心改过。很快他就选了五位贤士,果然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王斗的话中,“走狗”只是猎犬的意思,但到后来,它的意思发生了变化,为他人出力者、受人豢养的爪牙,都被称为“走狗”。

阴曹地府

在神话里,阴曹地府被认为是灵魂的归宿。这是道教徒设想出来的,按照道教的解释,阴曹地府共有两处。

一处叫“酆都城”,亦叫“平都山”。晋葛洪《神仙传》中说:东汉的阴长生、三国的王方平先后在平都山修炼成仙。后人把阴、王并称阴王,以讹传讹变成了“阴间之王”。后来,经过逐渐演变,人们遂以酆都为“阴曹地府”。

另一处叫“罗酆山”,据说在北方癸地,山上山下都有鬼神宫室。道教认为,居住在山中的“酆都大帝”,是主宰幽冥地府之神。陶弘景《真灵位业图》说有一神,为“酆都北阴大帝”,居神次之第七位,为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

“老虎”的别称

虎,形象威猛,既是百兽之王,又是我国十二属相之一。因此,古人送给它许多别称。

大虫。

将老虎称作大虫,最早出自晋代干宝所着的《搜神记》中。书中记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如果有人犯了罪,就扔到山上给老虎作食物。如果老虎不吃他,那么这个罪犯就会得到赦免,“故山名大虫,亦名大灵。”后来,人们便将老虎称为大虫,如《水浒传》中描写武松打虎,李逵打虎,解珍解宝打虎,提到老虎时都称为大虫。

於菟。

这是古代楚国人对虎的一种称呼,在古籍中经常出现,现代人在文章中也偶尔使用。如鲁迅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虞吏。

将虎称作虞吏,包含有两种文化因素。其一,虞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样子是白虎黑纹;其二,虞又是古代掌管山泽苑囿、鸟兽田猎的官。因虎是山林之王,所以被称为虞吏。

山君。

这是根据《说文》的解释而来的。明代人所着的《虎苑》中说:“虎为兽长,亦曰山君。”

李耳。

西汉杨雄撰的《方言》中说:“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或谓之‘李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李耳”,当作“狸儿”。“狸”是猫一类的动物,俗称野猫。虎与猫同科,且形状相似,所以至今南方一些地方仍把老虎称为“老猫”。

寅将军。

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称虎为“寅将军”,类似的别称还有“寅客”、“寅兽”、“斑寅将军”等。这个称呼同虎在十二属相中所处的位次有关,按十二地支的排法,寅年属虎。

封使君。

这个称呼出自《太平御览·述异记》。据说,汉代有个叫封邵的太守,有一天忽然变成老虎在吃城里的百姓。当时老百姓说:“天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是人们对太守的喻称。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贪官的憎恨。后来,人们在诗文中,就以“封使君”来代称老虎。

为何称老鼠为“耗子”

有句歇后语叫做“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拿”是“抓”的意思,“耗子”是老鼠。那么,为什么称老鼠为耗子呢?

五代时,兴废战争殿堂剧烈,军阀割据,争权夺利,统治者生活穷奢极欲,全将负担转嫁到人民头上,赋税的名目相当。

据《旧五代史·食货志》记载,除正项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税。如农家吃盐要盐税,做酒要酒税,养蚕要蚕税。附加税之外还有附加,名之为“雀鼠耗”,每缴纳粮食一石加耗两斗。连丝、棉、绸、线、麻、皮这些雀鼠根本不吃的东西,也要加“雀鼠耗”,每缴纳十两加半两。

到了后汉的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但又不敢咒骂皇帝,于是便将仇恨发泄到老鼠身上,咒骂老鼠是“耗子”。后来,人们又把老鼠称为“耗子”了。

“清华大学”的由来

清华大学闻名中外,但你可知道,清华大学为什么要以“清华”来命名呢?其实,这是因为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以这个园名作为大学名了。

“清华园”这个名字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的。清华园原址为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间,原来的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边的园子被起名“迎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清华园了。

现在清华园的工字厅后面的匾额为“水木清华”四字,两旁有一副对联: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这“水木清华”四字典出晋代谢叔源的《游西池》诗: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湛”是澄清的意思。因此厅后面有水池,所以就用了上面的诗句题匾为“水木清华”。

1910年,清政府用庚子赔款在清华园内建造了“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课,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1924年,“清华学堂”正式改名为“清华大学”。

“第一”的代称

汉语中,有很多词都可以表示第一的意思。比如以下一些。

鳌头。

鳌是传说中海中的大龟,鳌头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独占鳌头”就是占据第一的意思。

领衔。

“衔”是指在文件上签署的名字,“领衔”就是署在众人之前的名字,也就是第一者。

问鼎。

在古代,鼎是国家社稷的象征。敢于问鼎者,就说明力量强大,是所有人中的佼佼者。

榜首。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后,就会列名张榜,公布考中人的名字。“榜首”就是指列于金榜之上的第一名。

夺魁。

“魁”,是指为首、领头的人。“夺魁”也就是争夺第一。

夺标。

“标”指给竞赛优胜者发的奖品。夺标也就是夺取第一的意思。

执牛耳。

古代诸侯在订立盟约时,主盟者都要亲手牵割牛耳取血,然后将牛血掺入酒中,让每个入盟的人喝这种牛血酒。后来便以执牛耳象征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意为第一。

“海外赤子”的由来

现在,我们通常将我国旅居海外的同胞称为“海外赤子”,那么,“海外赤子”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赤子”的本来意思是指初生的婴儿。《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是讲,大人是不会失去像婴儿一样赤诚纯洁之心的人啊。

“赤子”一词也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做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和官员们都劝道:“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观看时不要距离太近,如果万一有个鲁莽狂妄的人,暗中向您射上一箭,您没有防备,可对江山社稷极为不利呀!”

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意思是说,当皇上的人,把四海之内的人们都看作一家,我们国土之内的人民,都是我的百姓,我把所有人都放在我的心中,以诚心相待,怎么可以猜忌怀疑我的宫中驻守的警卫人员呢?

于是,人们便从唐太宗的话中,抽出了“海内赤子”四字,指普天下善良忠心赤诚的百姓。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后来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华侨”的由来

华侨指长期侨居国外并且保留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华侨”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据历史记载,早在秦汉时代,中国人就已远航国外。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人侨居国外大约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历史上对移居国外的中国人称谓不一。宋代称“中国贾人”、“唐人”或“闽人”;元代和明代称“唐人”、“华人”或“中国人”;到了清代,更称为“汉人”、“闽粤人”、“中华人”、“华民”、“华商”或“华工”等等。

“华侨”一词的出现始于19世纪末,而普遍使用则在20世纪以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日本横滨的华侨创办学校,初次使用了“华侨学校”的名称。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他自己的一些着作中,也使用了“华侨”这个词。

1910年,《民报》第25、26期上刊登署名“义皇正胤”的《南洋华侨史略》一书,成为我国最早的华侨史着作之一。从此,“华侨”就成了通用的名词。

丫环为何又称“青衣”

在古代,丫环常常被称为“青衣”,这与古代衣冠服饰的贵贱、等级之分有关。

早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的等级之分就已初见端睨,到周代时,更是趋于完善,并被纳入“礼治”的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服装风格也趋于一致。汉代的染织工艺、刺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等级制度也是在汉代最终确立的。

汉时,统治者就对各个阶层的服装原料和颜色有了明确的规定,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这就是所谓“非其人不得其服”、“天下见其服而知其贵贱”。

因此,百姓和奴仆的衣着只能是以青色为主,不能穿其他颜色的服饰。丫环是古代奴仆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和主人区分,对她们的服装颜色更是严格规定,不允许她们穿颜色艳丽的衣裳,因此后来人们就将青衣作为丫环的代名词。

驸马为何别号“粉侯”

将驸马称为“粉侯”,来源于三国时期何晏的故事。

何晏是曹魏有名的美男子,肤色很白。相传魏文帝曹丕不相信他的肤色真是那么白,以为他擦了粉,于是就想验证一下。

当时正值盛夏,文帝就请何晏吃刚起锅的热汤饼(面片汤),吃得何晏热汗直流,下意识地用衣袖擦了擦汗。文帝见他的脸越擦越白,一点都不掉色,这才相信他是天生的肤色白。

同类推荐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法律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法律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理想励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理想励志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邪君绝恋:失心冷妃

    邪君绝恋:失心冷妃

    因一场意外,她穿越异世,遇到与现代爱人长相相同的他,为了能待在他身边,她放弃所有,抛弃尊严,成为他众多侍妾中的一个。然而真心付出却只换得他绝情相待,死里逃生后,面对他霸道之下的温柔,她能否不再受伤害?
  • 万古最强域

    万古最强域

    从这片大陆最强大最神秘的秘境走出来的少年,该在这片世界走出怎样的精彩故事呢
  • 待爱归来时

    待爱归来时

    “江辞,让我成为你的理由,好吗?”无法成为你的信仰,成为你活下的理由好吗?这样说可能有点自以为是了,但是,我还是想要成为你的理由,就当是为我,这就是我十八岁的生日愿望!——在坠落的那一刻,她有过一瞬的后悔,最后的画面是他,她的嘴角是弯的,和记忆中一样,林漫的十八岁的青春就这样结束了……
  • 那棵树下尘封已久的记忆

    那棵树下尘封已久的记忆

    他,向思宇!一个人长得高、球打得好,成绩更不用说,全校女生喜欢的男神!她,周思宁!一个无名小卒的女学霸!本是两条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学校举行的“相伴而行”的远足,相交了,怎么解都解不开。初三,他们顺利毕业,周思宁突然消失,向思宇痛苦不已。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却发现“周思宁”像变了一个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十二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 钟山狼梦

    钟山狼梦

    钟山有神,一曰九阴,一曰乘帝,一曰羲皇。
  • 医妾有毒

    医妾有毒

    大楚国不成文的规矩,新娘子若是洞房夜未落红,便是天大的罪过。夫家可以随意处置,打死打残都不犯法。婆家不得有任何怨言,赔礼赔钱不说,还必须在十二个时辰内,赔上一个新娘的姐妹去新郎家做小妾。俗话说,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缝。穿越不到半年的苏婉清就遇到这倒霉事儿,以苏府嫡女的身份去给将军府三爷冷皓辰做妾。疑云重重,前路布满荆棘!阴谋!一个天大的阴谋!繁华落尽,水落石出,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亿古帝尊

    亿古帝尊

    绝世力量降临,没入普通人燕凡身体,将燕凡带入异界大陆,灵魂附入一国强势君王身体,从此君临天下,挥手间伏尸百万。一日为帝,一世为尊,凡人国度君临天下,修真界也要成为主宰,仙界也要建立王朝,即使神王也要臣服,星空之中,亿古帝尊。
  • 阴阳先生三

    阴阳先生三

    阴阳先生3讲述一系列离奇诡异案件,主角身为阴阳先生,他会怎样铲除万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与你只是差了一个光年的距离

    我与你只是差了一个光年的距离

    性格大大咧咧的安然,碰上了恶劣少爷韩俊晟,两人的情感经历的挫折,他们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