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0200000061

第61章 禅悟篇(3)

这天,弟子们聚在一起商讨,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晚上偷偷地把师父的耕具都藏了起来,放到了师父找不到的地方。弟子们都暗自高兴:这回看师父怎么去耕作!

第二天一早,大家吃过了早餐,都拿着各自的耕具走了,他们谁也没有叫师父一声。百丈禅师看到弟子们都去劳作了,自己也去拿耕具。到了仓库才发现自己的耕具一件也找不到了。他想,肯定是弟子怕他劳累才故意这么做的。这天他没有耕作,也没有去吃饭。一连两天都是如此。弟子们见师父没能去耕作,也不再受累,当然很高兴。但没有见到师父去吃饭,便有些纳闷,猜想或许是耕具被藏了起来而在生他们的气。大家想来想去,只好把师父的耕具又放回了原处。

等到第三天早餐后,弟子们见师父从原处拿了耕具,还笑着对他们说:“走,咱们一同去地里耕作。”大家看到师父耕作非常认真,劲头也很大,好像在弥补过去两天的劳作,他们都非常心疼,后悔不该藏了师父的耕具。

午餐时,百丈禅师对弟子们说了两句话:“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言词虽然简单,但通过百丈禅师言传身教,弟子们都开悟了。

哲理点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是发自内心的自省和规诫,可我们的生活当中又有多少身心懒惰,渴望不劳而获者呢?其实,勤奋是你成功的最重要法宝!

智常斩蛇

有一个学僧久闻智常禅师道风高尚,于是不远千里前来参学。

这天,学僧与智常禅师正在山坡上锄草,突然草丛中跑出一条蛇来,禅师举起锄头便砍。学僧看到后,上前阻拦说:“我一直非常仰慕禅师慈悲的道风,谁知到了这里,却看见一个粗鲁的俗人。”

智常禅师喝道:“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学僧争辩道:“什么叫我粗?”

智常禅师放下锄头,没有答话。

学僧又问:“照你那么说,那什么又是细?”

禅师再举起锄头,作斩蛇姿势。

学僧不明白智常禅师的意思,道:“您说的粗细,让人无法理解!”

智常禅师反问道:“我们先不管什么粗细,请问你在什么时候看见我斩蛇了?”

学僧理直气壮地道:“刚才!”

智常禅师责问道:“你‘刚才’看不到自己,却来看我斩蛇做什么?”

此言一出学僧顿有所悟。

其实,智常禅师是在教导学僧不要停留在日常的见闻知觉上,参禅学道首先要超越常理,认清自我。

哲理点拨:我们常常报怨世事不合情理,埋怨别人不遵守社会公德,自己随地吐痰却满不在乎,此时又何曾清醒地认识过自己呢?要想获得个人行为上的突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关照自身。

东坡打赌

大学士苏东坡和禅师佛印是一对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谈论佛法。

这天,佛印禅师照例登堂讲法。他已事先通知了苏东坡,可苏东坡路上碰到了妹夫秦少游,耽搁了一些时辰,等到他赶到法堂时已经没有座位了。他只好东张西望寻找坐处,不知不觉就找到了佛印禅师的法坛下面。佛印看他东张西望的样子,就知道他在寻找座位。于是对他说:“老弟,你来晚了,人都坐满了,这里没有你的位置了。”言外之意是说他贻误时机,不配参禅听法。

苏东坡听后针锋相对:“这里没有座位,那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的身体为座吧!”

佛印说:“如果你能回答出我的一个问题,我就把身体给你当座位。如果回答不出,你就得把腰间的玉带留给本座。”

苏东坡想都不想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只听佛印说道:“我的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你要坐在哪里?”

苏东坡听后,支支吾吾半天也没有回答上来,只得解下腰间玉带给了佛印禅师。

哲理点拨:为人处世要保持谦逊的作风,三思而后行,考虑成熟后再开展自己的计划。这样将能减少无谓的付出和不必要的烦恼。

道是平常心

赵州禅师本姓郝,原是山东曹州人氏。他有心向佛,于是决定出家,到安徽池州拜南泉为师。这天他来到南泉住处,见南泉正仰卧在床上闭目养神,他便静立在一旁恭候。

南泉一觉醒来看到身边立着个小伙子,便问:“你从何方而来?”

赵州回答:“从瑞像佛院来。”

南泉又问:“你可曾看到瑞像吗?”

赵州回答:“我没有看到瑞像,只看到躺着的如来。”

听了这话,南泉很是吃惊,便坐起来问道:“你有何方高人教导?”

赵州没有回答,只是躬身向南泉施礼说:“天气寒冷,望师父保重。”说完便要离去,南泉看到孺子可教,于是拉他进了内室。

没等南泉开口,赵州先问:“道是什么?”

南泉坦然答到:“道是平常心!”

赵州再问:“有何方法可以达到它呢?”

南泉答到:“当你有‘要达到’的念头时,就有所偏差了。”

赵州又问:“如果没有意念,又能如何见道呢?”

南泉说:“道不在于知与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麻木。真正的大道就如同空空宇宙,缈如烟海,外在的是非观念又怎能约束它呢?”听了这些,赵州顿悟,决定剃度修行。

哲理点拨:道是平常心,介于知与不知之间。无欲无念才能体会道的博大与精深。因此,凡事要顺其自然,为人要平静淡泊。

命在何处

有一次,达观禅师对李端愿说:“诸佛祖从无中说有,在无意义的空虚人生中找出了生命的意义,从而获得了解脱。世间万物均为烦恼所缚,因此,想在现世的生命意义中寻求未来不死的灵魂,如同水中捞月,只有真正了却自心,方可无惑。”

李端愿问道:“心如何了却呢?”

“无论善恶是非、得失成败,都别去想,别去计较。”

李端愿追问:“如果不想,怎么知道心在哪里?”

“凡事多往好处想,少往坏处去,积极向上用心体会,你就会发现心与生命的融合了。”

“那么,人死了之后,心在何处?”

“不知生,又如何知死?”

“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命。”

“你的生命从何而来?”

“这……”李端愿一脸茫然。

达观禅师伸手趁机在李端愿胸前一抓,道:“就在你这里!还往哪里想?”

李端愿吓了一跳,蓦然领悟:“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哲理点拨:人生在世不要过多计较成败得失,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放下心中的不快,把握好现时的人生,去安心体会生命的意义。

拿掉颈上的铁枷

云门禅师是浙江人,他35岁那年,经睦州的介绍去参拜着名的雪峰禅师。

这天他来到雪峰所在的大山下,并没有直接上山,而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在等什么。

这时来了一个小和尚挑着水正准备上山,云门便走上前去对那和尚说:“你是不是要上山去?”小和尚点头应答。“那请你为我带几句话给雪峰吧,不过你一定不要说出是我让你说的。”小和尚答应了。于是他便说:“你到了寺里,第二天一早等大家集合完毕,方丈开始讲法时,你便出来站在他面前说:‘可怜的老家伙,你怎么不拿掉你颈上的铁枷?’”

第二天等到雪峰刚要讲法时,小和尚突然说出了云门教给他的那些话。雪峰一听愣住了,他知道小和尚没有这么高的悟性,讲不出这样的话来。于是便跑过去抓住小和尚的衣领道:“快说!快说!这是谁告诉你的?”

小和尚一边挣扎一边辩解,死活不说是谁告诉他的。雪峰见状便叫侍者拿绳子来捆他,他吓得浑身哆嗦,只好坦白说:“是山下的一个和尚教我说的,他不让我告诉你们是他说的。”雪峰听罢便对众人说:“你们的导师来了,赶快下山去迎接吧!”于是众僧一起下山去迎接云门。

云门来到寺里,雪峰一见到他便说:“你为什么来这里?”云门低头不语,意思是别无所求。从那时起,二人便心心相印,默契配合。云门与雪峰切磋禅道,交互讲法,二人都在禅法上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哲理点拨:有形的枷锁并不可怕,也不难去掉,关键是心灵上的枷锁。有形的枷锁没有多少人戴,但又有多少人在忍受着心灵上无形枷锁的煎熬呢?去掉它吧!你会感觉无比轻松。

成佛还是成魔

从悦禅师是江西人氏,他经常云游四方,讨教禅道。

这天他来到清素禅师之处,亲自登门拜访这位功德很高的禅师。见到清素后,他拿出随行带来的荔枝说道:“长老!这是我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请你吃几个!”

清素很高兴地接过荔枝,感慨地说:“自从先师圆寂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吃这种水果。”从悦谨慎地问道:“长老先师是哪位大德?”

清素长叹一声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曾侍奉十三年呐!”

从悦听后十分惊讶:“十三年来你甘愿担当此种差事,肯定受益匪浅,最后也一定获得他的真传了。”说完,就把带来的荔枝全部给了清素长老。

清素十分感激,深情说道:“我们身为出家之人,谨记先师遗言,大道不许外传,如今看你如此虔诚,为这荔枝之缘,我破例传授于你。”从悦喜出望外,洗耳恭听。

“请把你的修禅心得告诉我!”清素说道。从悦一一如实禀告。

清素听后开示他道:“世界是佛、魔共存的。放下时你要成佛,不要成魔。”从悦禅师领悟了大道。

清素禅师又说:“我今天为你点破,你便获得大自在,但切不可说是我传授与你,你有你自己的老师!”从悦点头称是。

哲理点拨:佛是为人,魔是为己。虽事事皆为人者未必成佛,但事事皆为己者必定成魔。修行者与人为善,具备一颗佛心,谁又会不去称赞他的善良呢?

给我眼珠

一天云岩禅师正坐在房中禅定,这时徒弟洞山推门进来向师父说道:“师父!我想跟您要一样东西,不知您能否答应。”

云岩禅师问道:“你究竟要些什么呀?这么神神秘秘!”

洞山见师父一脸认真,于是实话实说道:“我想要你的眼珠。”

“要我的眼珠?”云岩有些纳闷,“那你自己的眼珠哪里去了?”云岩问他。

洞山不假思索:“我没有眼珠!”

云岩笑了:“如果你有眼珠,你将如何安置?”洞山想了想,没有回答上来。

云岩禅师望了他一眼,非常严肃地说:“你要的眼珠,是属于我的,还是属于你自己的?”

洞山认真答道:“事实上我向您要的不是眼珠。”

云岩禅师更纳闷了:“你不要眼珠,那你要的又是什么,你还是回去吧!”

洞山并不理会,仍然非常诚恳地说道:“我回去可以,只是没有眼珠,我看不清前途。”云岩禅师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说道:“我不是把它给你了吗?怎么还看不到!”

洞山这才大悟,明白了师父的意思,于是回房禅定去了。

哲理点拨:肉眼只能看到万物的表象,而心眼才能体察宇宙的根本。为人处世,如果心眼不开,要肉眼又有什么用呢?

如何修行

卧轮禅师修行了几年,便自认为已经开悟,于是来到六祖之处想一试禅功。

他见到六祖慧能,便作了一首偈子贴在了六祖门上:“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六祖慧能禅师看到这首偈子后,对徒弟们说:“卧轮还未真正明白佛法真义。如果依此修行,就要死掉了。认为‘对境心不起’是功夫好,那是错误的。我们修道是要修成活佛,绝不是修成死佛,变成金木土石,那还是什么佛?不能普度众生,又有什么用?”徒弟们听后似有所悟。

六祖也作了个偈子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徒弟们不解其意,于是请禅师开示,六祖禅师解释说:“所谓有伎俩,就是有功夫,心有所住,就是着在功夫上了,这就是法执,是不行的。思想也用不着断,断了就不能起作用了,如果思想断了,就像一块大石头,那还有什么用?凡事一念不生,同样也不行,所以我说‘对境心数起’。就像我们说法,听法一样也要起心动念,虽起心动念而不着相,等于没有起心动念。菩提表明佛之真心,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即使修炼成佛,也没有增加一分,又如何会有所增长呢?”徒弟们听后恍然大悟。

哲理点拨:佛与禅,既出世又入世。并不要求拘于形式,死读经书。佛教主张的四大皆空,清心禁欲,只是修行的方式,并不是修行的目的,否则佛教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普度众生。

一盆兰花

明云禅师曾在终南山中修行达三十年之久,他平静淡泊,兴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也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寺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八方,全是老禅师年复一年地积聚所得。他茶余饭后、讲经说法之余,都忘不了去看一看他那心爱的兰花。大家都说,兰花就是明云禅师的命根子。

这天明云禅师有事要下山去,临行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弟子也都乐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认认真真浇水,等到最后轮到那盆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了,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他也许浇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听使唤,水壶滑下来砸在了花盆上,连花盆架也给碰倒了,整盆兰花都摔在了地上。这回可把徒弟给吓坏了,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明云禅师回来了,他知道了这件事非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平心静气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栽种兰花,为的是修身养性,并且也为了美化寺院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的啊!世间之事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着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那不是修禅者的秉性!”

弟子听了师父的一番话,这才放下心来,他对师父的言行敬佩不已,从此更加认真修行禅定。

哲理点拨:世间之事风云无常,每时每刻每人每事,都在发生着变化。它们变幻莫测,我们无法阻挡。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放宽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种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

蛤蜊观音

唐朝的文宗皇帝喜食蛤蜊,文武百官皆下令沿海居民捕捉蛤蜊进贡朝廷。这样一来,御膳房每天大大小小的蛤蜊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丘。

这天御厨在烹调时,打开蛤蜊,却见壳内有一硬物酷似一尊观音菩萨,那形象惟妙惟肖,非常庄重。御厨不敢怠慢,立刻让人把这个消息上报给皇上。文宗看到后,也深感惊讶,于是就用宝盒将蛤蜊观音供奉在兴善寺,供人瞻仰。

因为蛤蜊中出现菩萨圣像太过稀奇,唐文宗便在上朝时询问群臣:“众卿之中,不知有谁知道蛤蜊内出现菩萨圣像,是何祥瑞之兆?”一位大臣说道:“此乃超凡之事,非一般学者能知。在大华山有位药山禅师,深明佛法,圣上如想探究此事,可以去请示禅师。”

药山禅师应诏来到宫中,他对唐文宗说:“物无虚应,这是在开启陛下的信心。《法华经》云:以菩萨之身得度者,即现菩萨之身而为说法。今日菩萨现身,乃是为皇上说法!”

文宗道:“菩萨虽已现身,但我为何没有听到菩萨说法?”

药山禅师进一步解释道:“此蛤蜊之中出现观音圣像,陛下是否相信?”

文宗皇帝道:“这种奇事是我亲眼所见,当然相信。”

药山禅师说:“陛下既已相信,那菩萨已经为您说法了。”文宗听了似有所悟。

哲理点拨:佛是信念,不是神仙。我们不能祈求菩萨开口说话,也无法祈求他的伸手援助,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内心的自省和觉悟。

银货两讫

南泉禅师是唐朝着名高僧。他在大觉寺讲法时,每次听经人都把法堂挤得水泄不通,这使得好多信徒只能坐在门外听经,于是就有人提议建一座更加宽敞的讲堂。

这天,有一位商人信徒用袋子装了八百两纹银送给南泉禅师,并说明这钱是他自己捐助用来盖讲堂的,南泉禅师听后欣然接受,收下银子就去忙别的事了。

信徒对禅师的这种态度有些不满:好歹这也是八百两纹银,要知道这几乎花了我一年的积蓄。可禅师拿到这笔巨款竟连一个“谢”宇都不说。

同类推荐
  • 文学名家(上)

    文学名家(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民间文学史

    中国民间文学史

    本书内容涉及神话,民间故事,史诗,民间谚语、谜语和歇后语,民间小戏,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等。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 爱恨交织话烟草

    爱恨交织话烟草

    该书从烟草史话、烟识讲坛、烟标欣赏、烟具大观、烟的礼俗、烟与名人、烟与健康、烟闻轶事及烟品收藏九个方面对烟草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大家正确认识烟草,安全吸烟,提高健康水平都是很有必要的。
  • 思想课堂-自然笔记

    思想课堂-自然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倾世绝恋:爆宠善辩废小姐

    倾世绝恋:爆宠善辩废小姐

    女娲大神生的女儿叫什么呢?无疑是九天玄女。可龙和凤生出来的又是什么奇怪的物种呢?来看看啊!……
  • 我的王妃我的王

    我的王妃我的王

    乖乖女,从小到大家里所有人的骄傲,脾气活泼可爱,一身医术无人能及,一朝穿越,两个优秀男人该如何选择,灾难来临该如何如应对,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 你的可爱归我一半

    你的可爱归我一半

    唐璐璐嘴角微微上扬,扬起一道如春风般温柔的笑,良久,唇齿微张,语气缓缓落下。“学长,你那么可爱,可不可以把你的可爱分我一半呢?”许恬笙轻轻捏住她的脸蛋,看着她如樱花般粉嫩的唇,蜻蜓点水般吻了下去。“诺,给你了,你也变可爱了。”独白:我很喜欢你,可是,没有身份,哪怕我看到你跟别的女孩子站在一起,哪怕吃醋我也得把握分寸——唐璐璐我不知道怎么喜欢一个人,但我除了你谁也不接近。——许甜笙这辈子我知道我们都不可能了,下辈子吧!下辈子,你不要再喜欢任何人,乖乖的等我好不好?哪怕跨越万水千山,哪怕相隔万里,我也会不顾一切来到你的身边。——安夏
  • 腾飞时代

    腾飞时代

    离家出走的西北少年匆匆的踏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似是那无头苍蝇闯进了这一片波澜壮阔。1996年,腾飞的中国。此时正是腾飞时代……
  • 最流连,烟火人间

    最流连,烟火人间

    《最流连烟火人间》是一本涵盖了饮食、读书、旅行、品茶等在内的心灵随笔。也是心灵随笔作家李丹崖一年沉淀的最新力作。俗世匆忙,读她,能让你慢下来;人心躁动,读她,能让你静下来。修身养心,不可错过。
  • 重生之最强捕快

    重生之最强捕快

    一朝穿越,刑善成了顺天府的捕快,还意外收获了猎人系统。从此金手指全开,没有他抓不到的犯人,只有他不想做的任务。做捕快真的太无聊了,但不做捕快更无聊。
  • 被你温柔善待

    被你温柔善待

    从那个懵懂的青春开始,你踏入了我的世界,也成为了我的世界。我也曾遐想过美好,却也曾因你而放弃。“给我好好待着!我不在这,你哪都不许去!”喂……你不能凭我喜欢你,就这样啊……
  • 系统给我找了个影帝男友

    系统给我找了个影帝男友

    桃乐丝发誓自己只想安安静静当个娱乐圈小透明,奈何绑定的系统太强大,铁了心要让她成为影后从此走上迎娶影帝化身白富美出门有人接送宅家有人伺候的人生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世昔翼

    世世昔翼

    最不相信的事情发生了?忘掉那天晚上吧。又是你?是是是,你厉害,我一个小老百姓能怎么着啊?"王爷?要不这次就饶了民女吧~"她双手合十,眨眨眼睛。"休想。"他轻笑,将她拥入怀中,,,从只想吃饱穿暖到只想和你厮守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