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09600000007

第7章 古代对猪的崇拜

动物崇拜在古代很盛行,古人对于龙、虎的崇拜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古人也崇拜猪吗?猪的哪些特质是值得人们崇拜的呢?在古人的心目中,猪和龙、虎一样是威武、勇猛、强悍的象征,人们对它充满了恐惧、喜爱和崇敬。希望这种强大的动物能帮助他们,给他们带来福祉,给他们以庇护。

古代对猪的崇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代人认为猪是开天辟地之神,对猪顶礼膜拜

猪是有灵性的神奇动物。传说中上古的豨(xī)韦氏,它有开天辟地的本领。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庄子在他的著作《庄子·内篇·大宗师》里讲到了“道”创造世界的事情。《大宗师》第二段有这样一段文字:“……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得之……”意思是说:“‘道’这种东西是可以感受到的,是诚信的,但是是无形、无为的,可以传授,可以得到,但却看不到,‘道’有它的根,有它的本,在没有天地之前,‘道’就已经存在了。豨韦氏(传说中的神猪)得到了它,用它来开天辟地。伏羲得到了它,就……”这就是说豨韦氏先得到了道,能打开天地,凿破红尘,创造世界。

庄子认为:豨韦氏首先得到了道,它能剖判天地,然后才有伏羲、黄帝、颛顼(zhuānxū)、西王母……这些神灵继续创造天地。没有猪神开天辟地,各路神仙便无从展示他们的本领,豨韦氏的创世之功是首当其冲的。

在古人的心目中,猪是神兽,具有超自然的神力,是开天辟地的英雄,是人们崇拜的偶像。这是考古学家从文化遗址挖掘出来的出土文物中得到的证实,我国内蒙古兴隆洼地区遗存的古物中发现了红山文化时期的猪头龙身的玉雕,辽宁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挖掘出的猪头神像,都证实了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普遍存在对猪的崇拜。

(二)古代少数民族图腾崇拜中,野猪是重要角色

我国北方各地的少数民族,珞巴族、傈僳族、哈瓦族等都以猪作为民族的图腾。米日村的珞巴族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猪生的。这使我想起前些年,有人在讨论,人到底是龙的传人还是猪的传人?可见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跟龙一样神圣。

有一个神话故事是说米日村的这支珞巴族(在西藏地区)的。有一天,猎人们上山打猎碰上一只野猪,猎人叫猎狗去追野猪,结果没追上,野猪跑得飞快,一下子钻进了洞穴。猎人们将洞穴团团围住,等着野猪出来,等了许久也没有动静。又过了一大段时间,忽然洞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猎人们冲进洞里一看,哪里还有什么野猪,只有一个婴儿。人们把婴儿抱起来,带回了村子,把他养大成人,后来这个小孩做了米日人的土王。此后,米日人也就被称为他的后代。后来族人们就把野猪作为珞巴族的图腾,加以崇拜。

古代满族也把猪当作大神崇拜。他们认为野猪身比山高,鬃毛多如森林,是猪用獠牙咬出山谷、河流。猪是部落的守护神。古代契丹人有一位首领,头戴野猪头,身披野猪皮,住在穹庐中,无事不出门,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人对猪的崇拜。

(三)红山文化中玉猪龙的出现再次证明古人对猪的崇拜

红山文化出现在距今5000~6000年以前。是在北方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一起创造的农业文化。1921年最早发现了红山文化遗址,1935年内蒙古赤峰后红山文化遗址被发掘,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中玉文化是重要内容。1971年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翁牛特旗三里他拉村出土的大型碧玉龙,被中国史学界称为中华第一龙。它是猪的头,龙的身,周身弯曲成型,吻部前伸,是猪头部的象征。全身毛发飘起,极具动感,初步具备了龙的基本特征,是最早发现的玉龙,因此叫中华第一龙。后来在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的中华第一龙和其他地方发现的中华第一龙,因都属于同一历史时期,所以这三个玉龙都被视为“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是玉猪龙,猪首龙身,说明古代猪和龙一样被人们崇拜。还有一种造型是玉雕卷龙,这种造型的玉猪龙很像婴儿,蜷曲着身体,表达先人对生命的崇拜。

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的出现,表明了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对猪的崇拜。玉猪龙被作为部落的图腾,神圣无比。它是红山文化带有标志性的器物。

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玉猪龙是龙,不是猪,因为造型里面传达了许多龙的信息和元素,是龙的雏形;也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是猪,古代猪龙不分家,猪是龙的原型,龙是古人集各种动物崇拜于一身,是先人想象出来的完美的虚无的动物,而猪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动物。无论如何,这些文物的出现都表达了古人对猪的崇拜。

人们用玉猪龙来祈雨或防涝,认为猪是云雨之神、雷电之神,玉猪龙是人与神沟通的最好的信物。在祭祀活动区域内,古人雕刻猪首作为图腾摆放起来,作为礼器,以猪图腾作为崇拜的对象。

玉猪龙作为陪葬品放在墓主人的胸前,这一方面显示了墓主人对玉猪龙的喜爱、崇敬;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墓主人的权力和财富。考古还发现墓穴中有彩色陶猪首罐,在酋长的墓中,有野猪陪葬,可见红山文化中对猪的崇拜是无处不在。

(四)良渚文化中的玉猪龙也是人们崇拜的偶像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1934年在浙江省吴兴县发现的钱山漾文化遗址,50年代末对其进行了挖掘,并也归并到良渚文化范围内。良渚文化存续时间,大约距今有5300~4200年的历史了,比红山文化稍晚一些。如果说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北方文化的一枝奇葩,那良渚文化就是新石器时代南方文化的另一枝奇葩。

良渚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玉器多,陶器相当精致,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程度之高。普遍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国文明曙光的开始,是东方文明的前夜,是重要的文化圣地。

在众多的玉器礼器里有玉猪龙的形象。造型敦厚,也是猪头龙身,体现了良渚文化对猪的崇拜,在良渚玉器里有一种造型酷似野猪的牙叫玉冲牙,是用来钻孔、解绳结用,也可以佩戴,是精心打造的。良渚文化中大墓主人骷髅上有成排的猪獠牙,还有出土的猪面神徽,这些都说明良渚文化的猪崇拜、猪图腾崇拜之深广。

(五)古代对猪的崇拜还表现在对帝王的称谓上

自古以来,很多部落氏族都认为自己是猪神的后代。先民对猪崇拜的文化在华夏文明起源中影响也是很深远的。有一本古籍《路史》里记载华夏人文最初的祖先伏羲,又名“方牙”“苍牙”,是以猪的獠牙为代号。“方牙”“苍牙”都是指猪的獠牙。传说伏羲是猪神,黄帝、女娲也是猪神。相传周文王姬昌是在猪圈里出生的,因此被视为猪神的儿子。汉朝著名的皇帝汉武帝的别名叫刘彘,“彘”就是猪的意思。这些传说和史实都证明猪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源远流长。

(六)古代认为猪也是生育之神,值得崇拜

我们在第一章里讲到猪的生态习性。了解了猪早熟、繁殖能力强、产仔多的特点,因而古代把猪当作生育之神。红山文化出土的双头玉猪,安徽省双墩出土的双首连体猪,都代表繁衍、生育之意。

另外,我们以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一种玉猪龙的造型来分析。它的样子很像一个胚胎,像一个小生命弯曲着身体,在母体的子宫里生长发育着,表达了古代人们对生命的崇拜,在古人眼里猪是伟大的值得崇拜的生育之神。

古人认为,猪是孕母的象征,两者形体相似,这种形体长期受到人们的推崇,在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墓葬中肥硕女像和肥猪雕像并存。猪的形体极像怀孕的母体,中国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多次发现丰乳肥臀大腹的女性雕像,旁边都有猪龙和猪雕像陪伴,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把猪当作生殖、生育之神来崇拜。

(七)不仅中国人崇拜猪,外国人也崇拜猪

猪,特别是野猪非常凶猛、强悍、敢于冒险,是很勇猛的野生动物。因此有一些外国人的徽章上都以野猪为图案,表示英勇、万夫莫敌。比如在苏格兰亚盖公爵的勋章上,猪的头像放在图案的最上方,显示了猪的威严,表达了对猪的崇拜。再如英格兰国王查理三世的徽章图案中间是一个盾牌,左右两边各有一头威武雄壮的野猪拱卫着,神圣不可侵犯,也是猪崇拜的象征。此外,日本和韩国也都非常崇拜猪。

同类推荐
  •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感受东方传统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对于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长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将引领读者于行文问听大师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权臣末路(上)

    权臣末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3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历代诗歌(下)

    历代诗歌(下)

    与词、曲相比,中国的诗歌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它兴起得早,且经久不衰,青春长在。
  • 中国人本色

    中国人本色

    晚清中国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至今有哪些改变?在本书中,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从司法制度到衣食住行,从光绪、慈禧到京郊的老和尚。何天爵是个幽默的绅士,更是“中国通”,对中国人的算计,中庸乃至中国商人的种种伎俩都做了精辟的分析。这是一位美国外交官在华十多年的亲历感受,这是一本迄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晚清社会观察,这是一面能让我们看到过去和现在的镜子,这更是一个能让中国读者发出会心微笑的文本。
热门推荐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
  •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由《风月宝鉴》及《魔瓶》两个故事组成。著名红学家康家成教授行踪古怪,引起了主人公苏幕遮的注意,并无意中发现了康教授原来是在偷偷寻找埋藏风月宝鉴的地图和钥匙,苏幕遮无意介入此中,并应康教授所请,与其赴岩州将军鞘的火山口下寻找风月宝鉴,不料,当他们一行进入秘洞之后,怪事迭出,血案不断,康教授等人或是自杀或是发疯,苏幕遮在面临着山中野猪及巨蛇的挑战之下,再次进入秘穴之中,终于获得了异宝风月宝鉴,但当他弄清楚了事情真相的时候,却被困于石室之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如若尽相思

    如若尽相思

    意外穿越,她竟成了目不能视的小盲女,不过幸好这一切都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罢了。患难见真情,他对她细心呵护一路相随,即使她不再相信爱情,但遇见他后,她的心在慢慢融化,千年前的古代,她找到了一生挚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成为战神的男人

    成为战神的男人

    新人怎么办?那就一步一步往上爬!终有一天,我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神!PS:写着玩的,我会把我平常玩《使命召唤OL》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写下来。
  • 快穿之黑化的反派boss

    快穿之黑化的反派boss

    作为一个看一部电视剧换一个偶像的同学,安小冉表示这是她最后一个男神~(^з^)-☆
  • 以怨抱怨

    以怨抱怨

    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前世汪凉与人为善却不得善终。这种软弱的玩样儿,重活一世的她不再需要。罗刹归来,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又当何去何从。渣男恶女,前生债,今生偿。这一世她定当肆意快活,绝不手软。————片段一汪凉:打是亲骂是爱,所以你要天天打她骂她凌辱她知道吗?某男:嗯。片段二汪凉:鸡肉和芹菜,绿豆和鲤鱼,这样搭配比较下饭哦。(实际大伤元气)女佣:原来如此。片段三梦宝:笨主人。汪凉:再说一遍~(阴恻恻地一把揪起)梦宝:哇哇哇哇(大哭欺负人)
  • 星辰落入人间

    星辰落入人间

    你我皆风华正茂,梦死方坠人生暮年。“我暮星辰只爱顾玖苏”
  • 同人文章

    同人文章

    动漫小说游戏……各种同人。主要模仿作者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