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时用手指部分轻轻触握,瞬时松开,显得漫不经心。这类人随和豁达,脑筋灵活,不固执,拿得起放得下,洒脱,幽默,又有一颗平常心,行事低调。
握手时习惯用双手握持对方。这种人心地善良、敦厚老实,对朋友真心实意,爱憎分明。
握手时,握住对方迟迟不放。这种人喜欢结交朋友,重感情,对待朋友真诚、忠实。
握手时只用手指尖抓握对方,而掌心不与对方接触。这种人属于敏感类型,情绪容易激动,目光敏锐,头脑清晰,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容易被感动,不轻易投入感情,一旦投入就非常深入。
握手时,抓紧对方的手,不断进行上下大幅度的摇动。这种人积极乐观,热情好客,不拘小节,慷慨大度。往往会成为不可缺少的中心人物,深受人们拥戴。
也有一些人,不愿意与人握手,排除洁癖的因素,这样的人性格内向,羞怯胆小,思想守旧,但是真诚、坚毅。他们不会轻易地付出真感情,一旦建立起情谊,便会把感情看成是最重的。
有的人出手如打拳,而握手时相当猛烈、用力,几乎要把对方的手握碎。这样的人常常表现得狂傲自大,好逞强,他的利益一旦受到损害,就会翻脸不认人。
握手时,有的人手臂不思长伸,肘的弯度呈直角,手接近身体。这种人十分严谨、保守,守口如瓶,不愿帮助别人,也从不求人帮助,特立独行,朋友甚少。
有的人握手时,手掌软弱乏力,神态懒洋洋,手握得很松弛。这种人大多较为悲观,对人冷漠,对社会感到无奈和厌倦,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疲惫和无趣。
有的人与人握手时,别人的手已经伸出好久,他的手却还在衣兜里,直到对方已经决定把手收回时,他才慢吞吞地把手伸出。这种人比较迟钝,缺乏判断能力,常常错失机会,总是拖别人后腿。
有的人不观察和分析情况,逢人就伸手相握,视握手为例行公事。多数情况下,这种人因得不到别人的重视而感到自卑。他们一般做事草率、刻板,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做事常常应付,不值得信赖。
有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一直握着对方的手,话不停手不松。这种人说话没重点,做事无头绪,拖拖拉拉,但是心地善良,待人热情。
有的人握手时掌心易出汗。这样的人大多属于冲动型,他们情绪容易波动,很容易处于紧张和不安状态。虚荣心比较强烈,对于自己的时运不济常常表现出心理失衡。
有的人在握手前先凝视对方,然后再伸手相握。这种人希望先用眼神打败对方,试图看穿对方的心思,让对方在心理上处于劣势地位,再进行进一步交谈。他们大多自命不凡,以自我为中心,始终站在主动的位置才能使其内心平衡。
有的人在公众场合喜欢与每一位陌生人频频握手,一边握手一边推荐自己,这透露出他极强烈的表现欲。这种人急于求成,喜欢展现自己,渴望成为焦点人物。
四、从谈话速度和语气看性格与心理
谈话的速度看似是一个人的习惯,实则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语速快的人多是急性子,做事干脆麻利,但比较容易急躁,脾气大;说话慢条斯理的人多是慢性子,做事冷静、有井有条,脾气较温和,但是反应相对迟钝。
谈话的速度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当口是心非或是想要隐瞒真相时,往往语速加快,含糊其辞,草草了事;表示不满、苛责或者怀有敌意的时候,往往会将语速放慢,吐字清晰,语气加重。
根据交谈时的语气、节奏、语调、常用词汇等也可以了解人的性格和内心变化。充满自信的人,谈话时多用肯定语气;缺乏自信或性格软弱的人,谈话时往往有气无力、慢慢吞吞,经常会使用“可能”、“好像”之类的不确定词汇。
说话声音小的人,不是对事物感到不确定,就是性格较为柔弱。
一个向来沉默寡言的人,如果突然说话喋喋不休、能言善辩,则表明遇到了触碰内心的事情。
有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从一个话题扯到另一个话题,不给人插嘴的余地,其内心隐藏着被人反驳和质疑的不安。有时候,这样的表现其实是心里有愧,害怕被别人揭穿,因此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好像他句句都是真理。
惯用不确定的语气和词汇的人,喜欢在说说笑笑中敷衍问题的人,都是害怕承担责任的人。
也有的人经常使用条件句,比如“我个人认为”、“在某种情况下”、“在一定意义上”等。这种人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同时,很担心遭到反驳和反对,也体现出说话做事严谨、滴水不漏的作风。
倾听者的动作、神态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听他人讲话时,双眼注视着对方,时不时点头微笑,或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几个好奇的问题,则表示乐意与对方交谈,这样的倾听者是有耐心的,懂礼貌的,懂得尊重他人;如果东张西望或者摆弄手指,则表示对谈话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对发言者感到厌烦,这样的倾听者对谈话对象没有好感,也不懂得尊重对方。
听人说话的时候,不停地大幅度的点头,则表示赞同对方的观点,喜欢听对方的言论。如果频频点头,但是视线却在四处摇摆,表示倾听者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说话人的身上,也许这是因为话题本身没有引起共鸣。对方还没有把话说完整,就随声附和或者胡乱评论,这样的倾听者大概不了解谈话的内容。一面讲话,一面给自己下肯定结论的人,是极其顽固的人,他们不容许对方提出相反意见,也听不进别人的劝说,说话并没有交流的意味,只是把对方当做纯粹的倾诉对象。
五、从言谈中推断一个人的出身和经历
一个人的言谈习惯、风格及内容无时无刻不揭示着他的出身和经历,不论他是否试图掩饰,也无论他经受过怎样专业的训练,在日常的言谈中总能找到些蛛丝马迹,从而借此推断他的真实身份。
我们在日常谈话的过程中,如果有人不考虑谈话的内容,突然插进毫无关联的话题,会顿时破坏谈话的气氛,打断谈话人的思路,令人无比厌烦。这样的人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心中只有自己,具有很强烈的支配欲望和自我显示欲望,做事我行我素,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往往有过一时辉煌,但目前不被人重视。
有一类人喜欢在公众场合滔滔不绝,大肆宣扬自己的观点,想要说服所有人。其实他这样做缘于担心主导权落到别人手里,只有自己始终占领优势位置才可心安。他们大多是领导人物,希望人们都能围着他转,控制欲很强。
有的人说起话来东拉西扯,说话没重点,不断改变话题,这种人说话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缺乏缜密的思索,或者本身就思路不清。他们可能是过于紧张、不自信,也可能就是个糊里糊涂的人。
有的人与人谈话时,很少谈及自己,遇到别人问及有关他的情况时,他就敷衍了事或者避而不谈。但他十分善于将别人的话题扩大,力图尽可能多地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和知识。
在面谈中,有的人不但能够真实、恰当地表达自己,而且善于集中精力倾听对方的谈话,通过对方的谈话内容了解对方的好恶、兴趣、见闻等,并且能从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样的人大多宽容大度,目光长远,具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君子风范。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其实,在现实生活里的不少例子中,若将此话反过来用更为恰当,即:听者无意,说者有心。有时当对方察觉到自己的言谈中下意识造成的失误,接着立即自行更正。这便给了你一个洞察对方真正内心的机会,对方为什么这样更改说出的话,他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经过仔细思量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用意。
某公司有位声望很高且颇具自信的科长。一次,有客人问他:“请问贵公司有几位科长?”他挺了挺腰板不假思索地答道:“就我一个!”话音刚落,他就急忙更正:“不不不,还有其他三个年轻的,一共四个。”
原来,这位科长狂傲自大,私底下常常向别人吹嘘:“除我以外,没有一位名副其实的科长!”我们不禁明白了,开始那句脱口而出的“就我一个”才是他真实想法的自然流露。后来的更正,尽管是实情,但是掩盖了真实情感。
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立即更改刚刚说过的话,多数情况下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口误,其中定有原因。这便提醒了你质疑他的真实身份,进一步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更改,就能窥探到他内心真实的情感,从而明白接下来该如何与之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