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42400000038

第38章 崇节俭思安百姓

中国人在长期经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靠勤劳节俭积累财富,创造辉煌,推动历史前进,逐渐养成崇尚节俭之风,成为中华民族高尚的传统美德。

历代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都把节俭作为兴家治国之道,而视奢侈为败家丧国之畏途。故极力倡导节俭,身体力行,建成千秋伟业。大凡统治者能厉行节俭的时代,国运兴隆,社会稳定,百姓乐业。相反,统治者沉醉于奢靡时,国运衰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从夏后帝启继统,到清朝末帝溥仪退位,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有数百名王和皇帝,主宰着中国历史命运。其中不乏文韬武略,励精图治,建不朽业绩,领一代风骚者。汉文帝便是这些佼佼者中的一位。

汉文帝虽功不及秦皇汉祖,德逊于夏禹周文,然而却以躬修节俭、思安百姓著称于世,被誉为好皇帝,树为统治者的榜样,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享有盛名。

汉王二年(前205),刘邦使曹参、韩信北略魏地,擒魏王豹,掠其宫女,纳入织室做工。汉王四年,刘邦偶然间来到织室,见到所掠魏王宫女中有位姓薄的色美,遂纳入后宫,号称薄姬,成一夜夫妻,而生支帝刘恒。至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平定代相陈豨之乱后,欲立宗室为代王,树为藩屏,北控夷狄。群臣见八岁的刘恒“贤知温良”,一致推举,遂立为代王。吕后称制残害诸刘骨肉时,因昔日薄姬很少同刘邦在一起,不得爱幸,故免遭吕后忌妒,未被视为敌手,得以随子刘恒居于代都晋阳。在宫廷斗争复杂,祸福难测环境中,刘恒母子虽远离宫中是非之地,仍生于忧患之中,诸事小心翼翼,谨防惹火烧身,渐渐使刘恒养成谦恭宽厚、克己寡欲的品格和习性,其躬修节俭,思安百姓,自有历史因素。

至代王刘恒24岁时,吕后驾崩,诸吕覆灭,太尉周勃等认为吕后所立少帝刘弘非惠帝之子,深怕日后替吕后进行报复,加害诸大臣,遂决定废少帝刘弘,议立新君。当时,刘邦8个儿子中,已有3个病故,3个被吕后杀害,只有代王刘恒和少子淮南王刘长健在。此外,还有刘邦长孙齐王刘襄,也具备继承皇位资格,而且最初大臣们曾议立齐王襄。但因刘襄舅父驷钧暴戾如虎,恶名昭著,大臣们深怕重蹈诸吕覆辙,所以又改变了立刘襄为皇帝的念头。经过多方权衡,代王刘恒居长,且风华正茂,已做了17年代王,政治上渐至成熟,其舅父薄昭为忠厚长者,颇有人望,可无外戚之忧,遂立其为皇帝,于吕后死后两个多月宣布即天子位。

汉文帝既无创业功劳,又无守成业绩,在铲除诸吕中,也无尺寸之功,同大臣们的关系也无深交。但是,政治斗争常常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最后选择一位双方都能接受的中性人物出来收场。历史赋予刘恒乱后思治机遇,仅凭“贤圣仁孝,闻于天下”的名声,当上了皇帝。即位以后,颇能以前代兴亡得失为鉴,“勤劳天下,忧苦万民”,推行以民为本方针。为了稳定形势,巩固政权,从即位伊始,接连采取节俭惠民政策,减轻百姓负担,使国家走向健康发展道路。

前元元年(前179)三月,汉文帝诏令振贷鳏寡孤独及穷困百姓,使其得以维持生计。明令各郡县,对“年八十以上,赐米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二疋,絮三斤”。并使所在郡县长吏亲自过目后,督责尉丞致送。此项纪事,表面上看似有舛误,所赐大于所需,又非官府财力所及,给人以不实之感。但细绎其情,又完全可能:一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汉代八九十岁的老人凤毛麟角,万不得一,故此项诏令仅是象征性措施,不具普遍意义;二是自战国以来,各国倡导法家主张,贵壮贱老,寡于亲亲之恩,怠于尊尊之义,致使世风浇薄,恩义断绝,并直接反映在统治者身上,屡有犯上作乱事件发生,严重危及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因此,汉文帝推行孝亲养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从根本上醇化社会风气,强化统治基础,让人们循规蹈矩,习惯于走前人老路。

同年四月,汉文帝又从自身作起,拒收献物,以煞送礼之风。当时曾有人来向皇帝献千里马,文帝说:“鸾骑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这两句话,既说得实际,又很有哲理,深知自己寸步离不开群臣,一旦乘坐千里马,势必远离群臣,成为我行我素的孤家寡人。于是,汉文帝命令退还千里马,并发给路费,使其免受损失。随后又下诏:“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禁止官吏烦扰百姓,搜求天下奇物玩好,以物质讨好皇上。后世的汉武帝,为了得到西域所产千里马,不惜兴师动众,派兵远征,耗费人力物力,以满足渴求良马的欲望,同汉文帝形成鲜明对比,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皇权至上,人欲无穷,今天接受一匹千里马,明天可能会有十匹二十匹来献,收授双方竞其所为,势必误国害民。

前元二年十月,汉文帝为了约束诸侯坐享京城,无所事事,每年需有大宗钱物由封国运至京师,供其使用,故而号令列侯之国,回到各自封地去,以节省财政开销,减轻百姓负担。早在刘邦生前,为了夺取楚汉战争胜利,巩固统治政权,曾广封功臣和宗室为列侯,以高官厚禄网罗人才,培植势力,以控制各地局势,先后有近160人获得封侯,食其爵禄;惠帝及吕后时,又相继封40余人为列侯。列侯数量有增无减,百姓负担随之增多。汉文帝即位后,亲眼看到诸侯留居长安,游手好闲,坐食封禄,百姓备受给输之苦。同时,列侯们远离封邑,“无由教训其民”,更不了解百姓疾苦,无法有效理民治国,控制各地局势。因此,汉文帝下令列侯之国,不得在京城逗留。对于身兼朝廷官职和少数得到皇帝特许留京的列侯,可不必亲自居住在封邑,继续留在京城,但须遣其太子之国,代尽父责。至三年十月,虽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此项诏令并未得到很好贯彻落实,许多列侯依然留在长安,不肯遵令之国。于是,汉文帝采取强硬措施,罢免了绛侯周勃的丞相官职,令其带头率列侯之国。周勃遵命,乖乖离京,前往封邑绛县居住,其余大小列侯也纷纷离京之国。

列侯之国,虽可减少百姓给输费苦,有效掌握封邑情况,但事物往往是有一利也有一弊。列侯们远离京城,天高皇帝远,失去皇帝直接约束,更有机会为所欲为,侵害百姓利益,导致皇帝对列侯失控。周勃回到绛县后,“每河东守尉行县至降,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如此作威作福,擅自以兵自卫,显然是与朝廷持敌对态度,失去了信任和忠贞。因此,有人告发周勃谋反,文帝便下令将其逮捕,交廷尉治罪,引起一场朝野瞩目的政治风波。幸好周勃的儿子娶文帝之女为妻,令儿媳妇请国舅薄昭和薄太后出面说情,为其开脱,才算了事。历代皇帝对封疆大吏失控的事例很多,造成巨大损失。汉文帝把周勃等很有影响的老臣也赶出京城,虽起到了率领列侯之国的带头作用,然而却使君臣离心,互相猜疑,非是英明之举。

汉文帝躬修节俭、思安百姓政策,还体现在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减少对人才的浪费上。历代最大的奢侈,莫过于人才的浪费,许多才能之士闲置不用,拒于门外。汉文帝前元十五年(前165)九月,“诏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各帅其志,以选贤良明于国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各有人数,将以匡朕之不逮”,以期对上之不听,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等有所补救。因此,在文帝时,一些有识之士获得进身机会,出仕为官。

汉文帝本人还是位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他在谆谆告诫群臣“务省徭费以便民”的同时,又诸事先从自身做起,为群臣树立务省徭费以便民的榜样。其“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为节省军费开支,裁减护卫亲兵,“罢1将军”。对太仆所掌管的舆马,按需留用,多余的分给驿站,供各地往来传乘。群臣曾建议修筑一座露台,供皇帝登临以观天象。汉文帝召来工匠,计算造价,预计须用百金。文帝感慨地说:“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官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立即取消建露台之打算。

最难能可贵的是汉文帝将节俭安民政策贯彻始终,至死不渝。后元六年(前158)夏,天下大旱,飞蝗成灾,农业欠收,生民乏食,国家财政也随之产生困难。汉文帝同百姓一道承受天灾,渡过难关,诏令诸侯免予朝贡,减少地方负担;开放山林池泽之禁,为百姓创造生产自救条件;削减宫中服御费用j诸事从简;裁减郎吏员额,缩小行政开支;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等等。汉文帝事事为百姓着想,把天下利益放在首位,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至后元七年夏,汉文帝在临终前,念念不忘百姓生计,留下遗言,教诲臣民丧事从简:无使“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经带无过三寸,无布车及兵器,无发民哭临宫殿中”。从六月己亥驾崩于未央宫,至乙巳葬霸陵,汉停灵7日,树立一个完美的节俭安民形象。

汉文帝的节俭之风,对后世颇具影响。数百年以后,唐太宗以汉文帝为榜样,“乃纵禁苑所养鹰犬,并停诸方所进珍异,政尚简肃”。当公卿奏请建造一阁,供皇帝居之避暑时,唐太宗又对公卿们说:“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谓为民父母之道也。”驾临洛阳时,又“命祭汉文帝”,缅怀这位节俭安民的好皇帝,将其作为自己的榜样。汉、唐两代,正是在汉文帝、唐太宗政尚节俭,思安百姓的政策下,分别将汉唐引向金盛,成为中国历史上两个辉煌时代。

同类推荐
  • 史上第一穿越者

    史上第一穿越者

    唉,穿越怎么这么累,又要应付女人,还要提防部下。老是有美女投怀送抱,老是有部下想给我黄袍加身。可是我只是一个历史过客。PS:幼苗需要养护,每一个收藏、每一张推荐、每一个点击都是呵护成长的元素。请大家先收藏养护。
  • 报雪山上来之复仇

    报雪山上来之复仇

    十六年前,他亲眼目睹了父皇生死兄弟的背叛,十六年后,报雪山上来,智倾天下,殊死搏斗后,是该相信双眼,还是应该相信真相......
  • 三国之寒门天下

    三国之寒门天下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兄弟不服,必危社稷。奸臣蕃息,主道衰亡。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外戚阉党专权祸国,诸侯割据,汉室名存实亡。郭嘉,历史上早卒的曹魏辅弼谋臣。当一个穿越者替代了郭嘉之后,奇谋百出的谋士已然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条波澜壮阔的人生。群雄逐鹿,枭雄并起,谁是天命所归?鬼才郭嘉带你走进三国,打造寒门天下!新书上传:梦想口袋。书号:2471060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
  • 别惹九千岁

    别惹九千岁

    亚历山大东征走错了路?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项少龙,还是被人怂恿?刘邦的老师为什么只教他耍无赖?白门楼外吕布的尸体是被谁偷走了?是谁把关羽,赵云从平凡引上了传世名将之路?是谁在历史中抹去了王越,童渊两大绝世高手的名号?有一个叫南华的仙人,到底是女人还是一个男人?洛阳城外,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个蓝色报警电话亭?神秘博士最好的朋友,竟然是一个中国人?那些穿越者这辈子都不想遇到的男人到底是谁?......这一切的谜团,都和一个叫成南的家伙有关。
  • 幽州刘玄德

    幽州刘玄德

    刘备:“孟德,袁绍这么难打,你是怎么打赢的?”曹操:“要不你让位,我来试试?”刘备:“一边凉快去。”曹操:“玄德、仲谋,八月十五我纳吴氏,你一定要来。”孙、刘:“...”曹操:“群臣已死相逼,我也没办法啊。”凸凸凸
热门推荐
  • 战国羽子

    战国羽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众生百态,贩夫走卒,黔首贵族。公室王侯,诸子百家,交错纵横。宛如棋局,广布天下,皆在棋中。……这一年,嬴驷还是一个奋青,张仪还是白身浪客,苏秦是位“旅行家”,邹忌正在讽齐王纳谏,孟轲还在努力宣扬他的学说……乱世之中,一袭白衣,携一童子,跨江而渡,一往无前。众生皆言:天不生羽子,万古如长夜。秦王有言:“寡人欲横扫八荒六合,何如?”墨羽对曰:“用我即可。”……这是一位穿越者一生的真实经历,同时亦是一个时代进程的见证。
  • 竹君子

    竹君子

    人品如竹,内心如君,坚定不移,何惧外患。常青竹发誓要像一根顽强不屈的青竹一样深深扎在这方浩瀚世界。“大家好,我叫竹君子。”很多年后,常青竹如是说道。
  • 天府之下

    天府之下

    高中屌丝打游戏意外猝死,死后被带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这里的人飘飘若仙,修炼法术,他们将自己的府邸称为天府——天界于人间交汇之处,他学习法术神速,因为不想再次度过废柴的的生活而越发努力。成仙之路慢慢,你可愿与我同行?
  • 初生阑珊

    初生阑珊

    我仰慕你的微笑,给我青春注入能量。我守护你的守护,为你踮脚撑伞煮雨。时光长河,还有几许时光为你耗尽。风云渐变,你有几许深情奈何流逝。刀刀刻入眉心,树下你依旧微笑。只是蓦然回首,那人已不在灯火阑珊处。
  • 怪异诡谈

    怪异诡谈

    是一本好奇心之书,是在寻找世间奇伟、怪异、非常之观的过程中,偶有所得,编辑而成。也是一本志怪之书,收集了人们在了解未知事物的途中,以想象力凝结而成的误解,并对这些误解进行深入浅出的挖掘,试图找出其背后的故事……
  • 心尖上的一点宠

    心尖上的一点宠

    第一次见面时她出现在他的婚礼搞砸了他的婚礼后来阴差阳错的她只想逃,因为这人是来寻仇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行剑缘

    剑行剑缘

    一把剑,走江湖,结百人,除尽恶,扬尽善,可立身,可安邦。小战神冯腾本生在荒野,却救了公主成了战神徒弟,闯荡四州成就剑圣之名。“徒儿,你可见过一剑开山”
  • 废材郡主:邪魅王爷溺宠妃

    废材郡主:邪魅王爷溺宠妃

    【男强女强,宠文爽文!】她是南王府最无用的弃女郡主,天生废材,不能修炼,痴傻呆蠢,花痴成性,爹爹不疼,姐妹欺之,下人骂之,一朝惨死,再睁眼,她早已今非昔比,精光毕现,她是21世纪网络最热文学作者,不管你是爹爹也好,姐妹也罢,欺我者,百倍还之,辱我者,千倍虐之!他是苍穹大陆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才少年——夙亦宸,“絮儿,看了本王的身体怎可一走了之?”夙亦宸挑眉委屈道。某女咬牙切齿:“夙亦宸你够了,给我滚出去!”“絮儿,我想和你一起滚床单很久了…”夙亦宸邪魅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