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0300000036

第36章 逆流直上(2)

他从不愿意跟那些有相同专业兴趣的人混在一起,或者与他们就一些共同话题展开讨论。他宁可独自一人坐在美泉宫花园的长椅上,就书上的事物与一个虚构的自己展开对话,而不是去会见一些专业人士。他那种令人称奇的学习方式能够敏锐地洞悉事物的本质,但与此同时,他又焦急地避免着同任何的实际应用发生联系,这种怪异的精神自足让我想起了阿道夫和斯蒂芬妮之间的关系。他对建筑学的无穷热爱以及对建筑物的强烈兴趣,在我看来基本上只能算作一种精神上的消遣。就如同以前的惯例一样,当他需要为自己的感觉找些实际依据的时候,他就会跑到兰德大街去看看斯蒂芬妮。所以他会不时地从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中逃离出来,转而前往环城大道,好让他内心的平衡在那片光辉景象的感召下得以恢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明白了阿道夫为何如此偏爱环城大道,在我看来,像圣·斯蒂芬大教堂或者美泉宫这类建筑的样式虽然更古旧,但它们却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可阿道夫就是不喜欢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因为他觉得这类建筑在装饰上过于华丽,不符合他的口味。环城大道的建筑是在城市防御工事被拆毁后才兴建而成的;如此说来,它们的建造时间应为上世纪下半叶,并且建筑风格都是统一的。然而恰恰相反,几乎每种建筑风格都呈现于其中。像古典风格的国会大厦(准确地说是伪希腊风格),新哥特式风格的市政大厅,还有文艺复兴晚期风格的城堡剧院——这是一项令阿道夫尤为赞赏的工程。然而它们都有个共同点,让我朋友特别着迷——它们的排场。但是他之所以全神贯注于那些建筑物,并且把环城大道当作自己的专业训练平台,其真正原因是因为他能从上辈人留下的这些建筑中,轻松地了解到它们的建造历史,复制他们的设计,通过他自身的努力,让每个建筑重新竖立起来;缅怀那个时代成就非凡的建筑大师们——西奥菲尔·汉森、森珀、哈斯瑙尔,还有冯·德·努尔。

我忧心忡忡地发现,那些新构思、新体验和新计划总是一再将我朋友的专业学习的步骤和安排给打乱。只要这些新鲜事物与建筑有一点关系,他就会将其纳入他的普及教育中,但在他的职业规划中,存在着许多客观的矛盾因素,此外,他对政治动向把握得越来越紧。我不时会问起阿道夫,拜访国会大厦与他的职业准备这两个相去甚远的事情之间有什么联系。他会回答:“只有在政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才能够建造。”而有的时候他的回答是相当粗鲁的。我记得有一次,在回答我如何去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他讲道:“即便我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也不会告诉你,因为你根本就不懂。”尽管他总是粗鲁莽撞,喜怒无常,不可信赖并且死不悔改,但我从来都不会生他的气。

我就此打住了对其职业的追问。我最好还是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然后用我的行动告诉他,一个人要怎样去达到自己的目标。毕竟,我连实科中学的门槛都没跨进过,我只读过一所公立学校,但如今我照样成为了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不比任何一个大学生差。然而我朋友的学习进程与我正好相反。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专业训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入和具体,而阿道夫的学习却变得越发的笼统,越发的冗杂,越发的抽象,并且还脱离了实践。“我想成为一名建筑师。”他越是顽强地重复这句口号,他离目标的实现就越是变得遥遥无期。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典型倾向:在找到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之前,他们总是被自己的一些豪言壮语所累。而我的朋友一直都处在这种情况。

在《我的奋斗》中他写道: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试图利用我的记忆和理解力,找到一种正确的阅读方法。回首当年,我在维也纳获益良多,这是一段宝贵的岁月……我不断地阅读,为我的知识打下基础。工作之余的时间我全部用在了学习上。我至今相信,我的创造力大致始于我的青年时期……”

我的朋友脑子里全是书,我无法想象,要是阿道夫离开了书籍他该怎么活。每当他工作的时候,他就会把书一叠一叠地堆放在旁边。任何时候他的身边都不能没有书,即便不读,也必须把它们摆在周围。无论何时出门,他胳膊下总要夹本书。虽说这是个麻烦,但他宁可抛弃户外的天空也不愿落下自己的书。

书籍就是他的一切。在林茨,他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书,分别在三个图书馆申请了会员。在维也纳,他去霍夫图书馆的次数相当频繁,有一次我十分郑重地问他,是不是打算把图书馆内的所有书籍全部看完,结果我却得到了一些粗鲁的回复。有一天他带我来到图书馆,向我展示了庞大的阅览室。我简直被这些数不清的书籍给震撼住了,我问阿道夫他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书。于是他便开始向我解释怎样使用图书馆里的目录和分类表,这让我感到更加困惑。

在他专心阅读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干扰他。但有时候是他自己干扰自己,因为他一翻书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并且不管我对他讲的事物感不感兴趣,我都必须耐着性子听完。有时候他会将一本书塞到我手上,然后要求道,作为他的朋友,我应该看看这本书。在林茨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得更为频繁。他倒不是为了让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的目的是想找一个能和他一块儿讨论这本书的人,即便这人只是个听众。

针对人们的读书方式,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

“我知道有些人不停地读书,一本接一本,但我并不会赞美他们学识渊博。诚然,他们从书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但他们的大脑根本没有将各种素材归类、区分。”

在这方面,我的朋友无疑心得颇多,他走在了多数读者的前面。从选定书籍的那一刻起,他的阅读就已开始。阿道夫很会抓住作者向他传递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他对诗歌也很有感觉。他不把读书当成一件打发时间的事情;他在读书的时候,始终全神贯注。如果我不把他的阅读当回事,而且还在他学习的时候弹钢琴,他定会暴怒。

阿道夫选书的方式很有意思。最重要的是目录,然后才开始通读全文,他不是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而是挑重点读。一旦读完,他就在自己的记忆中整理归类。我经常好奇,他的脑袋如何装得下这么多东西,但他吸收得越多,他就记得越清楚。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在他书中所记载的多是德国英雄的传奇故事。不管他的情绪如何,抑或外部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他总会一头扎进书堆,把这些书再读一遍,尽管书中的所有故事情节,他早已谙熟于心。我记得他在维也纳读过一本书,名字叫《众神与英雄之传说》(日耳曼神话之珍藏本)。

早在林茨的时候,阿道夫就已经开始接触古典文学。他曾评说道,在歌德的《浮士德》中,蕴含了太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哲理。有一回,他有幸在城堡剧院里欣赏到了由约瑟夫·凯恩茨担当主角的歌剧,《浮士德》的第二部分。阿道夫看过之后颇受感动,而且还在我面前反复提过好多次。诚然,谈及席勒的作品,《威廉·退尔》对他影响最深。但说来也奇怪,他非常不喜欢《强盗》。他对但丁的《神曲》极为钦佩,尽管我觉得他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过于年轻。我知道他对赫尔德感兴趣,我们还一起欣赏了莱辛的《明娜·冯·巴尔赫姆》。他喜欢施蒂夫特尔,也许是因为阿道夫在他的书中,见到了几幅与他家乡风景相似的图片,然而罗塞格尔却将他深深地打动,正如他以前的形容,“太受欢迎了”。

有时候他会挑选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来看,但他只是为了把握一下当前读者的心理,让自己对他们形成一种看法,而并不是冲着那些书本身去的。冈霍弗尔在他眼中不值一文,但阿道夫对他所熟悉的奥托·恩斯特的作品却是赞赏有加。在现代戏剧方面,我们看过弗兰克·韦德金德的《青春的觉醒》,还有维尔布兰特的《巴尔米拉的工匠》。阿道夫在维也纳还读过易卜生的剧本,但感触不是很大。

至于哲学方面,他一直都推崇叔本华的着作,后来还加上尼采。然而我对此了解甚少,因为他将这些哲学家,可以这么说,据为己有——这是他不愿与任何人分享的私有财产。这种形式的保留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毕竟音乐是我们共同的爱好,它给我们带来的共同话题要远胜于哲学,因为哲学对我而言是个相当遥远的事物。

最后,我要强调一下之前提到的,关于我对阿道夫的专业学习的看法和观点:他的阅读量惊人,凭借着超凡的记忆力,他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其程度远远超出了一个20岁年轻人的标准。但是,他回避任何实质性的讨论。

在敦促我阅读某本书的时候,他大概已经预感到,不管讨论任何问题,我都绝对不是他的对手,甚至可能在为我选书的时候,他就已经萌生了这种想法。实际上他对“其他观点”毫无兴趣,对阅后讨论亦是如此。

他对书籍的态度基本上等同于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他激情满怀地对他能够发现的一切事物照单全收,但他极其小心地同任何可能使其经受考验的事物,保持一段安全距离。

他是一个探索者,当然,即便是在他的书里,他也只去寻找适合他的东西。有一天,我问他是不是打算光靠这些书籍来完成他的学业,他惊讶地看着我,然后冲我吼道:“你依靠老师,这我完全能够理解,但对我来说,老师简直就是多余的。”在这次对话之后,他便给我安了一个“知识乞讨者”和一个“智力寄生虫”的名号。我们一起在维也纳生活的这些日子里,我从没发现他从那一大堆书中找出个什么明确的东西,比如他行为的准则和意图;相反,他只是在为自己已有的原则和意图寻找证据。照此推断,他读书的作用(也许除了德国神话)并不是一种思想熏陶,而是一种自我校验。

我记得在维也纳的时候,他经常引用一些书上的话来解决他的诸多疑惑,“你看,这人阐述的观点同我完全一样”。

同类推荐
  •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伟大情僧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
  •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实地探访历史遗迹,爬梳史料,带着温情与敬意亲近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等北洋时期代表人物,追述他们在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北洋时代的风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呈现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 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一个旧上海滩洋车夫的女儿,12岁时沦为青楼卖唱女;14岁逃出火坑嫁与革命党人成为都督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大家庭和夫权统治,于29岁时毅然抛弃都督夫人的名头,选择离开;带着四个儿女两手空空回到上海打拼,历尽艰辛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她的一生,开始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1900年,结束于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经历了旧中国近代的政权更迭、战争饥荒多事年代,也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走向富国之路的时代,她的一个世纪,是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的缩影,更是一个女人不可多得的传奇。这本书,既是这个了不起的女人一生的缩写,也是她所生活时代的映照。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 老烟台风情

    老烟台风情

    本书记录了烟台历史的片片断断,这些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烟台历史的文章,均是从烟台浩瀚的历史海洋中“垂钓”上来的。我们不要小看了文章中介绍的只是某一条街、某一座建筑、某一件文物、某一幅古画、某一处遗址、某一个老字号、某一段往事和传说,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不但对当代人有意义,对未来更有意义。
热门推荐
  • 发个微信去天庭

    发个微信去天庭

    当秦奋手机微信摇出了天庭朋友圈,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变了,但天庭的变化更惊悚。想要金点子,行,拿东西来换,我不挑食。超市,串串香,等一系列熟悉的东西对原有的天庭造成了冲击。秦奋看着天庭的物产,发现自己似乎要发了。种田,数钱,好多事要做。我是先吃蟠桃呢,还是九转金丹。PS:内签已过,人品嘛,我很有节操可以吗?求点求收求票票,求包养一群(566830963),二群(366756421)已满,全订V群(513424835)新书上传《我在天庭作死的日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灵妖魔

    圣灵妖魔

    凶名威震灵界的极恶妖族猎盗—马森,在极为偶然的情况下得到了灵界至宝,招来灵界各大宗族门派的围杀,被逼至绝路的马森毅然融合了身上两大圣炎一场震古烁今的大爆炸,引动了命运的齿轮,残存的意念反而在灵界至宝的护佑下破开空间的障壁,来到了科技发达的现今社会,在这个灵气匮乏的世界中,马森看见了软弱无能的自己,遇见了将年幼的自己抛入冰流湖的母亲,这究竟是什么情况?马森该如何杀回灵界
  • 天下傲世

    天下傲世

    一个少年,为了看清大千世界,遨游世间,从一个喽啰成为一个大神的,奇幻人生。谁笑少年狂,傲世游天下。新书等级:灵士,灵兵,灵师,灵尊,灵王,灵圣,灵帝,灵仙,灵命仙,灵神
  • 你那爱笑的眼睛

    你那爱笑的眼睛

    这是天才辈出,群星荟萃的璀璨时代;也是美女如云,百花争艳的娱乐盛世。他,张开希望之翼,朝着梦想的彼岸翱翔而来。行走在光影虚实世界,演绎精彩人生;沉醉于音乐旋律空间,弹奏浪漫爱情。以演技征服观众,用歌声俘获芳心,傲然于世,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辰!“我叫李柏然,是一个触动人心的演员。”
  • 魏先生的琵琶小姐

    魏先生的琵琶小姐

    【双人马甲+宠文+1V1+乱世】【红楼琵琶娘VS帅府二少爷】魏晋迎娶的车队停在了红楼前时,整个平城都轰动了。这帅府二少爷竟然娶那勾栏院里的姑娘为妻!更令人没想到的是,那娶得竟然还是红楼最有名的琵琶娘。魏二爷是谁,那可是魏大帅唯一的继承人,无数商贵名流争相抢夺的女婿。竟然娶这么一个普通人为妻,实在是让人惊掉下巴。“他们都说我俩门不当户不对。”沐清婉侧躺在藤椅上,手中的扇子摇晃着,看着面前的男人。“那是他们没有眼力见儿,净瞎扯!”魏晋将手中剥好的葡萄放到沐清婉面前的盘子里说着。直到整个华国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则的报道,众人才知道那个遭人瞧不起的琵琶娘究竟是何种身份。不过那时已是数十年后,早已过古稀的两人相依靠在院中。“这下可就相称了。”【从我成为飞行员的那一刻,你便是我此生唯一的灯塔。】——魏晋【车马慢,我总嫌到你身边的时间太久】——沐清婉
  • 八月初六

    八月初六

    若你喜欢在夜里等待风雨,等待路灯下最后一个身影离去。若你曾经在水里浮浮沉沉,等待死神走过留下满脸泪痕。若你还会去爱,无谓所有。
  • 网王之美女助教

    网王之美女助教

    本文讲述的是以手冢国光等人升入青学高等部,加入网球部后,在新任女助教的领导下,和学长们并肩作战,在高中网球赛中大放异彩,再创青学冠军神话。她,中美混血女孩,生在美国,擅长打网球,是美国职网的实力派选手,一次机缘巧合下,在受到哥哥的委托后,带着闺蜜来到了人身地不熟的日本,一个网球盛行,处处是网球王子的城市,担任青学高等网球部的助教,带领着队员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以强大的实力直闯全国大赛,夺得最后的冠军。在担任青学助教期间,她的异性缘格外的强,青梅竹马的未婚夫追来日本,还受到了队里队员的追求,更受到其他高校网球队员的青睐,更有,同时对她展开了爱的攻势!他们,究竟谁才是她心中所爱呢?敬请期待吧!
  • 初恋望归

    初恋望归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主角的名字,有的只是他与她的青春,有的只是一段放不下的情,有的只是想在记忆模糊之前留下一份纪念而已。
  • 镰刑之图

    镰刑之图

    天书里,记载着一个上古天界发生的故事,天涯惊讶着,愤怒着,又忍俊不禁着,他从天书里,知道了先祖的罪行,知道了他洪氏一族灭门的原因。洪荒初年,众神皆乱。众神之后西王母召集连同共工在内十二大神整顿百态人间。火神祝融为人间所不明日夜,特于光明宫外设七丛三昧真火,一来可以明于人间,二来有镇邪之效,妖魔鬼怪均不敢靠近昆仑山半步。为使这七丛三昧真火长久不熄,火神祝融特在光明宫顶存置一颗火龙珠。火龙珠本西王母赏赐于祝融所用,法力无边。三昧真火受火龙珠所动,围绕光明宫不断旋转,人间日夜光亮如新。祝融特命其坐骑赤焰兽盘踞于光明顶,守护火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