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00900000034

第34章 至理名言(6)

一切确定的皆是否定

这句话出自于荷兰著名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之口。从字面上看,斯宾诺莎是从一种限制说起,意思是说任何一个东西,如果给它确定了某种具体形状,那么它就不能具有这个形状之外的其他形状,因此这种形状对于这个东西来说就是一种限制,限制它具有其他的多种多样的形状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这种事物来说,这种限制就是一种否定。斯宾诺莎说:“规定给予事物,不是就事物的存在而言,而是正相反,规定是事物的不存在。”由此斯宾诺莎得出“一切确定皆是否定”的结论。

这种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事物一方面的确定,就意味着它另一方的否定。这就好比人类的性别一样,一个人出生时确定为女性,那么男性就是她的否定。确实“确定”和“否定”在常人的思维之中是一组反义词,但是如果放在哲学的领域之中,运用辩证法和运动的思维方式这两个词就可以相互转化。确定的事物只存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特定的环境之中。世事无绝对,即使是一个确定的事情也在另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就变得相反了,就是错误的了。

哲学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确定,也没有绝对的否定,一切认知中确定的事物,都有可能在绝对运动过程之中向着它的否定方向发展。正确的可以变成错误的,真理可以变成谬论。“一切确定的皆是否定”被黑格尔称为“伟大的命题”,恩格斯也曾经高度评价过这句话,他说:“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任何的限制或规定同时就是否定”。因此,人们不能用形而上学的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确定即否定”的思想的提出,是运动和发展观念的体现。

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

“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这句话出自于丹麦著名宗教心理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他是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开创人,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集中地体现他所提倡的存在主义的内涵。

所谓的存在主义,就是强调哲学家应探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个全新的理念是与之前的理性主义相对的。反对专门讲理性的东西,用更加人性的、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存在感知来取代客观物质和理性意识的存在,来代替纯思维的、理性的和逻辑的研究。因此,索伦·克尔凯郭尔用自己的“孤独”“例外”的感受,创造出他所认同的,能体现他所关心的哲学,也就是存在主义。

索伦认为,“在一个人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另一个人可以是助产士,但是分娩最终还是个人自己的事情。”理性主义的作用如同人们手中的工具,工具发展得再先进,再实用,但是它的本质还是一个死物,最后价值的实现还是要靠人们自己。人们总是最容易忘记的就是自己本身。如果人们自己忘记了自己内心,忘记自己的所需,那么给他世上最先进的“工具”,他也无法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人生是只能够经由自身的喜怒哀乐才能体验得出,理性主义所提供的只是对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做出评判,并不能代替人们自己做出选择。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语言、逻辑和理性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整地揭示出人性。

在一个充满客观物质的环境之中,人们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理性主义对种种行为规范,使人们渐渐失去自己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失去了自己做出决定的可能性,最后的结果就是失去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从而也忘记了自己对整个事件发生的责任,取消了人们在伦理上与整个世界取得平等地位的机会。用纯粹的理性主义哲学来控制人类,是对人类地位的威胁以及对人性尊严的蔑视。

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自己,很容易就会陷入宿命论与怀疑论之中。索伦·克尔凯郭尔终生反对怀疑论,也反对宿命论的超然旁观。人生中一定会产生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困惑,对事实规则的不解,更多的人在处于这种情况时,会选择“忘记”,将自己融入社会的既定的规范里面,承认其存在,但是不深究不解决,用宿命来对其定义,然后将其抛之脑后,随后获得短期的豁然,以为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如果世上的每个人都这样寻求自我安慰之道,不向内心问道。那么随着更多问题的累积最终就会失去所谓的“理性通法”,社会就会再次陷入混沌之中。所以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但是最不能忘记的也是自己。

政治无道德

“政治无道德”是哲学家马基雅维利的名言。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就是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规则中无善恶对错,有的只是野心、阴谋、征服者以及被征服者。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而历史一向是野心家继而是胜利者来改写的。为了认出那些陷阱,一个君主必须是一只狐狸,同时又是一头狮子,要能应付对于豺狼的恐惧。只要目的正确就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西方第一次提出“政治无道德”,让他成为西方现代政治学之父。《君主论》是一本典型的君王宝鉴。在书中,马基雅维利以非常露骨而直白的方式劝诫君主应当集狮子与狐狸的品质于一身。为了达成目的不惜使用残忍的手段,不惜背信弃义,不惜运用谎言与欺骗。

马基雅维利提出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流动着两种血脉:一种是要求人们维持高尚的道德标准,行事要合乎规范;另一种则要求凡事以利益为先,在现实的各种限制下行使权益。马基雅维利毫不留情地打碎当时人们的梦想,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能力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自他以后,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因此而分为两类:一类人充满热情的追求理想,一类人苦苦思索,想要探索现实世界的来龙去脉。

马基雅维利指出,统治者要让人民相信君主是一个“集美德于一身的人”,也就是说,统治者在公开场合应该表现出爱民如子与仁慈宽厚的样子。而惩罚人的事应让其他人去做,最后还可以嫁祸于人,找到替罪羊,以避免让自己受到国民的谴责;奖赏别人的事则应当亲自出面,以免让下属私行恩惠。如果要给人恩惠就要一点点地来,让他们有盼望;但给人打击就要一下致其于死地,不让他有报复的可能。作为君主平常应当不露声色,对凡事装作懵懂无知的样子,避免让下属了解自己。但对下属自己心中应当了如指掌,随时能够操纵他,并且自由动用杀伐大权。

政治家面对他的臣民,是否该守信义或者应该讲真话,关键在于怎样做对他有利。君主不仅要善于骗人,而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还要善于为其背信弃义的行为涂脂抹粉。这种蒙蔽视听、谎话连篇、口是心非的本领,可以说是任何君主成功的主要武器。

对于马基雅维利来说,政治的唯一目的以及动机就是利益,因此一切政治行为的出发点都势必和利益有关。从这个方面来说,马基雅维利的“独裁”与“民主”名虽相异,实则为一。独裁固然容易导致****,但是多数人的****却披着民主的外衣,才是更加可怕。这无关道德,这就是政治的本来面目。民主的优越,不是因为它合乎理想,而是因为它危害的可能性最小。

《君主论》是一种完全脱离了伦理道德来独立研究权术,所倡导的价值观有可能使君主不顾一切地撕破人类道貌岸然的外衣,向人们揭示出人类心灵深处最卑鄙、最奸诈、最肮脏以及最残忍的一面。君主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可以奸诈、残忍甚至背信弃义,而最终往往被人奉为英明伟大的领袖。因为政治无道德,以个人道德来约束君主和政治家,将会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是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的名言。社会学认为,权力是一种能力,表现为支配力和影响力;心理学认为,权力是人们在行动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动机;经济学认为,资源有稀缺性,权力也不例外;政治学认为,某类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其他主体的价值观和分配资源的能力就是权力。世界各国的政治实践中,拥有权力的人往往可以支配更多的资源,从而影响利益格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权力就是资源,资源就是利益;拥有权力就意味着拥有了资源,拥有资源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利益。

权力是由人来行使的,要想了解权力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就要分析人性的善恶。人性善恶的问题是世界哲学史的一个重大命题,西方哲学家往往秉承“性恶论”。“性恶论”是源自宗教上的“原罪”论,它提出每个人生来就带有“原罪”,由众多“有罪的恶人”组成的政府一定不会是好政府。因此只有用权力来限制住权力,用强权来对付强权,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

任何事物与现象都有它们发展的源头和本质属性。那么,权力究竟源自何方,又有何本质属性呢?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权力代表着责任,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尽管如此,权力从诞生开始就具有了腐败的潜质。权力能令拥有它的人滋生无尽的欲望、迷失自己的本性。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肯休止。由此可见,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基因和滥用的倾向。因此,权力必须加以限制。

阿克顿所处的19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时期。封建地主阶级被工业资产阶级所取代,资产阶级垄断了国家政权,导致权力滥用,腐败滋生,使国家社会生活陷入混乱。腐败的政治必然引发独裁和****,而****则是民主政治的敌人,也是社会愚昧倒退的标志。因此,当资产阶级获得绝对的权力,必定会导致绝对的腐败,从而产生独裁专制,反过来抑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资产阶级自身的灭亡。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出自《易经·系辞》,通常的理解是:“大道于无形,故曰形而上;器用之物当有形,是曰形而下。”“形而上”也作“自上而下”,常用来表述从抽象到具体的、以论辩方式为主的研究思路。“形而下”也称“自下而上”,常用来比喻从具体到抽象的、以举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

“形”的深层意义就是“成”或是“化”,“形”并非指事物自身的变易,而是指人对事物的观点、方法及行为,它的主体便是人的理性。因此,“形”的本义即中国古代理性的体现,“形”便是广义的阐释,而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精粹的学术理性的概括。

“道”的意义则是多样的,把它统一起来便是古代所宣扬的“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而《易经》中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三才之道”的合一。且中国古典哲学谈“天人合一”是先讲统一而后再讲对立,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正是对此的概括。

《易经》上言:“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人的心性,本有真常,且无生无灭,因而此处生两仪生四象中的“生”字,是出现的意思,也有分辨的意思。两仪四象八卦,皆因太极分辨阴阳,而相继生出其形相。这些形相虽出于太极,但实与太极不能两相分离,这便是道器不相离之义。道器虽未相离,但“道”属形而上者,无生无灭者;器乃形而下者,生灭无常者。因而不能说,道即是器,器即是道,这便是道与器相互依附之意。犹如海水起浪,水与浪不曾相离,但是浪起灭无常,水性持平如故,因而水与浪又未尝相即。其中所传达出的人生哲理,即抛开这外在的“器”,通过修“道”而成德。

人生于当世,从宇宙界的角度来说,就人类所能认识与了解的角度来区别这个世界的万物,那最简单明了的归类方法就是把这个世界划分为两类世界。一类是存于无形的,不易被人知道被人认识的“道”的世界;一类便是存于有形的,容易被人发现被人认识的“物如器”即“形”的世界。比如老子就是用有与无两种状态,间接直接地把这个世界分为“道”(无)的世界与“物”(有)的世界。当然我们如此体味老子无与有的哲学知识,也只是就此处示意浅层次的谈论。人存于此世界,除非真正能够了然生命、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否则也难能够完全脱去其有形的“物如器”的存在属性,即是《易经》所言“器”的属性。因而孟子云“人异于禽兽者几稀”是其故。所以,在中国儒家有修道之教、修道之德,学者们极力主张人类必须通过内省进而能够反思,求诸己而修养成德,明仁识命且能不持有“物如器”的狭隘的生命观。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此言出自《庄子·知北游》,原句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是庄子关于人生短暂的比喻。意思是说:人生匆匆,如一匹白马跨过地面上的一个小缝一样,只是瞬间,极为短暂。庄子是通过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他的思想:人生短暂,因而更应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同类推荐
  • 易经与现代生活

    易经与现代生活

    风水学在很多人心目中很神秘,似乎遥不可及。这门集心理学、管理学、哲学、自然生物学等学科之大成的综合学说,曾一度被推进了迷信的泥淖,饱受误解之苦。实际上,这门脱胎于《易经》的学问,凝聚了无数远古先贤的心血和智慧。这些远古智者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研习和体会,摸索出了一套人与环境互为作用、相互促进的方法,提出了“和谐”与“均衡”的风水主张。这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可谓不谋而合。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 素书全鉴(第2版)

    素书全鉴(第2版)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热门推荐
  • 耕耘星球

    耕耘星球

    苏·时间管理大师·每一样都无敌的悟道天子·江北吴彦祖·宏观生态系统的派大星·小小星球的耕耘者·追求平静生活的种田仔·道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听闻王爷好久不贱

    听闻王爷好久不贱

    日月山庄的千金大小姐洛羽莹与当朝容王夏司麟相爱,郎才女貌,佳偶天成。但洛羽莹虽是武林书香门第的千金,却并非像外界传言般温柔娴淑,私下反而泼辣任性,天真无脑,贵在真诚善良。被潜入大夏的苗族王子秦翎所骗,想以情蛊束缚夏司麟,让他一生只爱自己,谁料骤然间夏司麟剧毒侵体,洛羽莹才知被骗。夏司麟被牧容保得一命,洛羽莹又没有任何解释不告而别,伤心欲绝之下再度投身战场,杀敌泄愤,为大夏扩充版图立下无数战功,敌国闻风丧胆,得绰号战场恶鬼,被大夏百姓拜为战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忆笙倾成

    忆笙倾成

    (本故事由真实浪漫故事改编,如有雷同,祝你幸福!)文艺版:自从爱上你的那天,我的所有矜持,都不及你的一眼。流殇版:这是一只小白兔励志扑倒大灰狼的故事,这是一只大灰狼诱拐小白兔的故事。(我爱甜文,所以,现实生活中的你们,祝愿你们会用一生来书写这篇甜文(??ω??)??)
  • 不同过往

    不同过往

    绝对贴近实际的感情,凉桐深深爱着那个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男孩子,许步也悉心呵护着他心中唯一的温暖,故事中出现的每一份感情都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珍惜的,无论心中所想是否得到,都只管去等待,去守护。这一生太短,短到爱一个人也来不及。
  • TFBOYS之七月里的星星

    TFBOYS之七月里的星星

    【婚礼现场】江柚:“老七啊,你说她怎么还不来啊!”“柚子你不要慌,王源是他和我哥已经在路上了!”【马路上】“千意我喜欢你你不要走好不好?”“呜呜呜,你终于说出来了,我也喜欢你啊!”一把抱住。这是一本关于TFBOYS的同人小说,甜甜的恋爱故事开始啦!
  • 尚哲学院

    尚哲学院

    娘娘外号的人重回校园风起云涌,本为最后一次哭,却奈何不了真情流露
  • 绝世女修:腹黑狂妃惹人疼

    绝世女修:腹黑狂妃惹人疼

    她,华童景,前世本为尊贵神界公主,前任神王辰夕之子,无奈却是半魔半神之体,且因挚爱母亲陨落死亡,一念之差堕魔!而他,重谶,是她心心念念追求的人,最后却以天罚之刑杀死了她将她的神位取而代之。世人皆道重谶无情,谁又焉知,重谶对童景的真心?当时雷劫之下,冒着生命之险将她的三魂七魄送入下界凡间,抹去了她关于重谶的所有记忆。他从此化为凡人,陪同童景再活一次!宠她入怀,所有温情只为她一人绽放!且看童景如何再次崛起!逆天为王!
  • 末日君王之主

    末日君王之主

    公元2035年,盛夏,灾难在夜晚降临,一场在全球范围内同时下起的绿雨,改变了全球人的生活。原本的钢铁城市,一夜之间变成了森林的海洋,而动物则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史前巨兽,而已经安逸的许久的人类,在这灾难中该何去何从?而万物归灵,空间壁垒消失,曾经的人上人,却变成被肆意屠杀的异类。且看小人物董小白如何在这混乱的时代,起起伏伏,看穿人情冷暖,最后耸立在万物之巅。
  • 那一叶甚红

    那一叶甚红

    这里都是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