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00900000021

第21章 名家风范(7)

葛洪为修仙提出了四个步骤:一要诚心,并能得到名师指点;二要善于内养形神,守一存真;三要外服金丹灵药;四要修养德行,积善立功。他认为只要能做到这四点,修仙之路便可成功。

葛洪的神仙学说具有明确的理论体系,确立了道教的神仙理论,为世俗世界的人们提供了具体的修仙之法,架起了一座从世俗通向仙界的桥梁,也为人们修道炼丹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他的神仙学说不仅强调道术和法术,更强调修仙者的道德品质以及人格修养,与儒家思想的成圣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处。

韩愈怎样提出儒学“道统”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也是唐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隋唐期间,儒学极其衰微,从皇帝朝廷到民间百姓都沉迷佛学和道教。中唐安史之乱以后,韩愈看到社会发展的弊端,儒家思想的缺失造成贪欲恣肆,忠孝节义荡然无存。于是韩愈首先提出“道统”,以光复儒学为己任,他大肆批判佛学,要求重新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韩愈认为,儒家自古就有一套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其具体内容就是儒家宣扬的“仁、义、道、德”。“仁”意味着君王对百姓的博爱,“义”代表着人的行动准则,“道”是人的行动遵循天道,“德”是人的内在注重精神修养。古代君王正是以此教导天下,这个“道”由尧传给舜,接下来传给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然而传到孟子以后,儒学“不得其传矣”。

这样一个传授顺序,即是韩愈认定的“道统”,他自认为孟子是以后的儒学道统传承人,他的文学创作也都体现出“文以载道”的儒家思想。

韩愈的文章也因此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道统思想在宋明理学中获得崇高的赞誉,被尊称为儒家圣人。

尽管韩愈提出“道统”是为了反佛,但“道统”发展到宋明时期成为儒学教育的主流,并为儒学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从此以后,儒学教育在涉及行为道德时,都用“道统”作为立论的依据,由此出现了众多的“道学先生”。

张载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张载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理学家,也是关学的创始人,是宋代理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的着作被明清两代视为哲学代表作之一,被选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张载认为,宇宙的本原是一种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其中充满浮沉、升降、动静等矛盾的对立运动,因气聚而生万物,因气散则万物化为太虚。张载认识到宇宙万物的矛盾,他把矛盾变化概括为“两与一”的关系,认为“有两则有一”,“若一则有两”,两与一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因此,他提倡“民胞物与”的思想,认为天地是万物人类的父母,天、地、人三者处于宇宙之中,都是“气”聚而成的事物,天地之性就是人的本性,万物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在认识论方面,张载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的区别,前者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知识,后者是由修养而达到的精神境界,进入这种境界的人就能感悟到天下之物的规律和法则。

程朱理学的奠基者二程是哪两位

二程指宋代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程颢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又称伊川先生,世称“二程”,两人着作有《二程集》。

二程之所以成为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因为他们以“理”作为宇宙本体,世间万物由“理”萌发气化而来,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理即是心”,所有的客观事物都是“心”的观照结果,先有心,然后才产生各种物形。他们提出只有认识到天地间充满了“仁爱”,才可消除人物之间的界限,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在人性论上,二程认为人性是理和气结合而形成的。从理的方面来说,人性中具有“天命之性”,每个人都有善的本质,天生就和圣人一样。从气的方面来说,则自然之气有清浊厚薄,因而人也有贤愚、善恶之分,这就是所谓的“气质之性”,人的天赋受到“气”的清浊影响。

尽管每个人天赋不同,但只要“笃志好学”,愚昧也是可以变成智慧的。在认识心理方面,二程承袭张载的“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认为“见闻之知”是通过实践和经历获得知识,而“德性之知”是一种高深的精神思考,是人对知识的反思和揣摩,只要“知性”便可“知天”。

二程在理学的方方面面提出明确的观点和理论,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学体系,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根基,融合道家思想的“天道”说,确定以“理”作为人们行为和万物运转的唯一法则。这些理论经过南宋朱熹的深入拓展,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宋明理学。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和程颐的理学思想,并做了进一步探究,终于成为了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所谓的“天地之性”是理的表现,是至善的、完美无缺的,而“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相合,有善、不善,两者统一在人的身上,缺一则不能成为人。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之间互相联系,产生了“道心”和“人心”的理论。

“道心”出于天理或正义,本来便具有仁义礼智之心。而“人心”出于形气的私利,是指人饥食渴饮之类的欲念。“道心”与“人心”之间的关系既矛盾又统一,因为“人心”须听命于“道心”,而“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表现,“道心”与“人心”之间是主从关系。

朱熹正是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和人欲的问题。他认为人心有私欲,所以给社会带来了危险,而道心是天理,所以对社会进步有益处,因此朱熹提出了“灭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

在具体解释“气”的问题上,朱熹主张天理依气而生出万物,气由一分生出二,极为阴阳。动的是阳,静的是阴,由此又分做金、木、水、火、土五气,各自组合产生万物,从而出现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

朱熹又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知行关系的理论问题。朱熹既肯定人天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获得知识,他强调穷理必须先格物,格物而后才能穷其理。因而认为知先行后,从社会效果上看,行比知更重要。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也是“心学”流派的创始人。他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先验范畴的“理”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也称阳明心学。

王学的内在结构是由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构成的。在这一结构中,王阳明以心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构成了王学的基石,并且无所不包,物、事、理、义、善、学等都在“吾心”之内,因而是“心即理”,将宋代理学的范畴引入了心学。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是每个人天生俱有的,是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需要思考就能获得,不需要学习就能拥有的本能,达成这种“知”便是成圣的内在可能和必由之路。

同时,王阳明又强调“良知”是外在社会伦理道德与内在个体心理欲求的统一,正所谓天理在人心,因为人心是与天地万物同体的。这个与天地共存的“良知”,使自我与万物之间一气流通,融为一体,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无形地感召人们去追求那种圣人境界。

因此,王阳明的“心学”特别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肯定了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将成圣之学通俗化、大众化,使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通过“致良知”的方式达到圣人境界。王阳明所谓的“人人皆圣贤”即是这样的道理。

由于王阳明的哲学理论吸收了宋代理学的精髓,因此心学被看作是理学在明代的发展分支。同时王阳明也引入佛教禅宗的智慧,在创立心学的同时将儒道释三教思想进行整合,也被称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

同类推荐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为延参法师讲禅理故事合集。延参法师在本书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禅理故事,解读生死、剖析名利、慎察处世、参悟苦乐与阐释幸福,以灵动的感悟将禅的智慧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精要地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与风采,还充分体现了法师大智若愚、举重若轻的个性以及深厚的禅宗底蕴。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谁是你的霞光

    谁是你的霞光

    刘霞把自己的生活心得视为思想,把思想视为财富,把自己的生活阅历视为人生,把人生视为历史。有意无意中,刚出校门不久的刘霞完成了她的第一部思想随笔集,记录了她自己思想的历史。这是一束照亮人生的思想的霞光。我有缘读到这部思想着的书,因于我的一名学生。那天,我当年中师时期的一名学生送来这部《谁是你的霞光》,说作者是他的学生。我顿感神圣,给学生的学生写序,是一件多么庄重的事情,这庄严感使我迟迟不敢动笔完成任务。待到翻阅书稿之后,我又产生一股由衷的喜悦,刘霞的文笔有一股思想的锐气,青春的朝气,童心的稚气,经典的书卷之气。随笔的清新,人生的颖悟,和思想的胆略,感情的深厚汇聚一书,生气勃勃。
  • 老子心解

    老子心解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乏一些思想高超的圣贤对它加以批注,但是印度哲学家奥修所讲的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讲法是原创的,不论你对道德经是否曾经研究过,奥修所讲的必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本书将逻辑游戏分为趣味推理、数字谜题、图形联想、真假判断、位置顺序及反向推断六个方面。
热门推荐
  • 端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端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七岁那年那个端午徐徐展开的谜面,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离我而去,命运选中我成为了知晓谜底最多的人。我不知道生活在谜面上的他们是否应该更幸福,身在这谜底,我就像在处在端午正点的阳光之下,无处遁形。舒小白依照自己的意愿重新剪辑了世界;林觉夫用不对称的偿还救赎了自己;母亲用结束阻止了一个她不愿意看到的开始;如果父亲还在,他一定是在遗忘中温和地接纳了过去。即便是飞蛾吧,这些生活在谜面上的人至少有自己认定的扑扇的方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人情、懂世故,别人就容易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满足你,你的愿望就容易实现。《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以生动真实的事例及故事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社会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社交技巧,希望《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能带给你一个全新的做人、做事理念,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人情世故的尺度,从而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你心想事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风雨无阻。
  • 如果我不是美术生

    如果我不是美术生

    艺考生的青春。学校,画室,考场。青春迷茫,把握住自己的青春。
  • 重生在仙道世界

    重生在仙道世界

    前世由全球数个大国共同研发的跨时代游戏《仙道》一经问世,便凭借着卓越的前沿技术以及无与伦比的游戏体验,迅速地吸引了全球数十亿玩家的注意,短短一年不到就成为全民参与的时代力作。方白就是其中的顶尖玩家,全球第一位挑战仙帝的高手。然而就在那万众瞩目的时刻他居然重生了。重生在了仙道世界当中。……带着前世满级游戏的技艺,凭借着高超的战斗技巧,这一世方白再次站在了世界之巅。
  • 血面具

    血面具

    一个叫叶渔的的考古员,在古楼兰地下做了一次“业余”的考古和意外的探险!本书借考古之名,说诡异之事!故事是否精彩,望诸位各自品评!书名《考古轶事》正式更名《血面具》,希望大家多多关照!
  • 荆南录

    荆南录

    荆山动,鼎湖涸,乌号隐。凶兽界的大佬朱厌横空出世。势必搅得天上人间地动山摇。天帝:大人,您要不要去凡间一趟?凡间有花有酒有美人。朱厌:美人?天帝:恩。美人!让人闻风丧胆的朱厌大人,即使到了凡间,也是非同凡响。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关于遇见,关于分别。缘深缘浅,已是天注定。
  • 夜游纪

    夜游纪

    一处地貌,是一块大陆的一亩三分地一块大陆,是一颗星球的一亩三分地一颗星球,是一个星系的一亩三分地一个星系,是一个宇宙的一亩三分地在这三分地里摸爬滚打,只是坐井观天?走出这一亩地,又是怎样的光景?夜游,不是在夜晚而游,而是这个姓夜的家伙,带我们游遍这三分井,走出这一亩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