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慢慢溜走了,悄无声息。春华秋实,四季在轮回中改变着一切,曾经的孩童已长成俊俏的少年,正在书写自己的青春年华。曾经的老人或许早已入土为安,一抔黄土掩盖了一生的浮浮沉沉。
五年时间弹指一挥间,五年磨剑显锋芒,元一从幼稚的小孩童长成清俊的美少年,学问也增加了不少,文采斐然。虽没有匡扶济世之才,确有定国安邦之计,算来元一已是十五岁的少年了,在孔家庄的学习也差不多快结束了,每位学童在学业即将完成之前,需要提交一份学习心得,这既是对多年来学习的一种检验,也是对你以后发展的一份谋划。元一提交了一份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长篇手札。修身篇主要讲到:正人先正己,修身先修心,心是万物的本原,人是万物的尺度,世间的一切风云变幻都是通过心灵的感知得到的。人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大熔炉,每个人每天通过视觉,嗅觉,听觉收集了许多来自各处的不同的信息。既有积极向上的警世醒言,自然就有堕落的下流谎言。分辨出真理与谬论,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如何在世间找寻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去探索的事。齐家篇:家是社会组织的最小单位,家的稳定和睦组成了国的安定繁荣,齐家就是要让家庭和美,父慈子孝,和睦的家造就了稳定的社会根基。治国篇:国是家的联合,国是我们共同力量结合的结果,治国是人们对政权满意度的提升,细讲之即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份,女有归,最终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平天下篇:天下太平是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最难达到的目的,天下要太平,人心就要相向,利益就要协调均衡。如此,大同社会不远矣,和谐天下会显现。
大长老看过元一的手札,倍感欣慰,文章虽然算不得高深,但透露出来了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年轻就是要敢想,敢做。即使遭遇嘲笑,即使受人冷眼,只要自己看的起自己,我就是最好的。宏伟的志向不一定要实现,但不能不拥有。元一在孔家庄的学业就以一篇手札而结业。这时他想到:当年父亲送自己到孔家庄拜师学艺,为的是知书识礼,学成之后教化族人,振兴龙氏家族,如今学有所成,应该回家造福龙氏家族了。元一决定辞别师父,立马归家。孔伯发和杨香君知道元一要走,他俩满是不舍,元一安慰道:“当年父亲送我来学艺,如今时间也已过去五年了,我也该回去了,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回去后,我会来看你们的,你们保重啊。再会了!”两人看着这位照顾他们的大哥哥就要离开了,很是伤悲,但离开的人终究要离开,相遇的人总会遇见,不要强求,他们挥挥手向元一告别。
最后元一要向他的师父告别,元一走到师父的房间前,轻轻地敲了敲门。屋内没人响应,元一站立门前静静等待着。一会儿见师父急匆匆地从外面赶来,见元一站立门前,他问道:“元一有什么事吗?”元一答道:“师父,我学艺已有五年了,学业虽小有成就,但依然不及孔家庄渊博学识的十之一二,可思家心切,如离弦之箭,今日前来,向师父辞别,望师父允许”。大长老听完元一的话,知道归去之日已到,说道:“我允许你下山回清龙浦,不过以后就不许再回孔家庄了,也不能向其他人透露你是孔家庄大长老的徒弟,谨记,走吧”。元一一脸的不情愿,他想不通师父为什么要这样绝情,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为什么不念及师徒之情,元一想到下山后就再也见不到师父一面,不能孝敬他老人家晚年终老,实在是徒弟之愧。大长老看到了元一一脸的不解。又说道:“老夫此生本不收徒,当年令尊诚意十足,也看你年纪尚幼却见解颇深,将来必是可造之材,我不惜与庄规和守旧派争斗,留你下来,尽心教授,守旧派敬重我大长老之位,虽表面同意,底下却少有议论。如今时间正好,你就下山去吧”。元一知道师父心意已决,他含泪跪别师父说道:“授业之恩无以为报,今天给师父磕三个响头,徒儿就此告别师父,望师父保重”。磕完头后,元一就一个人下山去了。
元一一个人走在路上,思绪万千,想到几年未见的父母和青龙浦的山山水水,也不知族人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一起的童年玩伴过的好不好。他越想越兴奋,归心似箭,不由地加快了脚步。元一在回清龙浦时会有哪些奇遇呢?他又是如何化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