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74800000007

第7章 求学,在战火纷飞的神州穿行(2)

颜鸣皋回忆道:

“我在这个剧中只是个跑龙套的。有一天,我们到黄石岗演出,由于感情投入,大家演着演着都哭了,戏没法演下去了,我就站在台上领着喊抗日口号,把嗓子都喊哑了。台下的群众流着泪也跟着喊,真是群情激愤啊。回家的路上,我抢着扛道具,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那时候也不知哪来的劲儿,好像不知道累似的。”

这就是中华民族不愿做亡国奴的力量,并由此迸发出不可遏制的政治热情。

然而,侵略者是骄狂的,兽性的野心愈来愈大。它们无视中国人民拼死抗争的决心,无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力量。

一夜豪雨。

1937年7月7日那天,北平西面的宛平城,在阴雨中迎来了黎明,卢沟桥上的石狮见证了历史的沉重。

枪声,穿透雨幕的枪声!

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开始了。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我不知道,在“七七事变”那天,武汉有没有下雨。

我知道,消息传来,颜鸣皋流泪了,流着泪他仰天怒吼。

全中国都在流泪!

黄河和长江一起在怒吼!

那些天里,各个学校都无心上课了。

颜鸣皋心情沉重地来到东湖边,久久地望着湖水发愣。

湖水悠悠,载不动一腔的仇!湖水茫茫,盛不完满腹的恨……

公德里,房东家的姑娘

颜鸣皋的高中学习阶段,正是全民族觉醒、要求抗日的时期。说实在话,他不是职业革命者,也不是学运领导人,他和全中国的青年学子一样,置身在潮流中,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但大部分时间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啃书本。他始终认为:学好知识,增强本领,才能救中国。

前面说过,他们家当时住在汉口的法租界附近。这是父亲颜余庆为了方便,在离他的工作单位大智门车站不远的地方租住的,地点在公德里。

在武汉的老里份中,建成最早、里份间联系最为紧密而又特点鲜明的当属三得里、公德里、宏伟里了,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里份板块”。三得里、公德里、宏伟里板块地处汉口中山大道与车站路交叉路口的拐角处。三得里巷道出去就是公德里,公德里由五条巷道组成,东口通三得里,西口出车站路。主巷长60米,宽3.5米,门牌1~12号。1902年公德里地界成为法租界扩展区,清末民初时,此地曾建有法文学校,当时还是一片荒地,20年代公德里建里成巷,以法国领事勒公德的名字命名为公德里。公德里的房屋结构明显好于三得里,已是“石库门”型制。

公德里这座房子的主人叫倪赓才,经营着一家颜料店。

颜余庆来租房时,倪赓才很痛快地答应了,他说:

“咱们这是有缘,你们家姓颜,我做的是颜料买卖。”

倪赓才说的没错,这两家确实有缘。他们家是一座四层楼房,他把顶上一层的三间房子全部腾给了颜家。

倪家有个姑娘叫倪莹,乳名兰英,小颜鸣皋四岁。

颜鸣皋从北平回来的那天,倪、颜两家都很高兴,坐着一起边喝茶边唠家常。

父亲颜余庆说:

“回来好,回来好,兵荒马乱,在外面也不放心。”

倪赓才也笑呵呵地讲:

“鸣皋这次出去是见了大世面啦,从皇城根下出来的人必定有大出息。”

颜鸣皋和家人讲着北平和沿途的见闻。

“鸣皋哥,你去过皇宫里的金銮殿吗?”这时,一个女孩细声细气地问。

颜鸣皋这才看到倪家的大女儿倪莹,抬眼望去,才一年多时间没见,她竟出脱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粉里透红的脸庞上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像是会说话。他站起身来想和从前那样与她拉拉手,可不知为什么却没伸出来,只是说:

“倪莹,你变得让我认不出来了。”

倪莹不好意思地用手指绕着辫梢,看了看他说:

“你也变了,个子长高了,走到街上我也认不出来了。”

颜鸣皋当时的身高有一米七五,只是后来他历经磨难,在70多岁高龄时又碎了髋骨臼,再加上他一直瘦弱,才显得矮小一些。

当时颜鸣皋感到不自在,他的不自在有两个方面,一是被夸赞,二是倪莹坐在身边。他觉得自己的心跳莫名其妙地加快,血液直往脸上冲,眼睛也忍不住往倪莹身上瞟。他发现倪莹也在看他。两个人的目光一对视,又马上都躲开。

这天晚上睡觉时,颜鸣皋觉得有一双黑黑的大眼睛在看着他。这种感觉可从来没有过。

感觉在变,一切都在变。

在以后的日子里,颜鸣皋放学回到家,虽说依然是捧着书本苦读,但是只要没看见倪莹的身影或听到她的声音,心里总是空落落的,精神有点不集中。

一天,两家人又坐到了一起,倪赓才为颜余庆斟满茶,笑说:

“余庆,我高攀了,咱们是否能成为儿女亲家。”

颜余庆听后非常高兴,说道:

“好啊。赓才,你不能这样说,鸣皋能娶上倪莹这样的媳妇,是他的福气。”

“那咱们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两个人同时端起茶杯碰了一下,同时又扭头看了看颜鸣皋和倪莹他们俩,舒心地放声大笑。

颜鸣皋只顾和倪莹讲话,对两位老人的笑声有点茫然。

倪莹却很敏感,在两位老人的笑声中跑进了房间,这天晚上再也没有出来。

颜鸣皋心中有点明白了。

从那以后,两个人见面没从前多了,见了面也不自然了,但只需悄悄的一个眼神就似乎什么都明白了。

两颗年轻的心已经紧紧连在一起……

宜昌,赶上最后一班客轮

岁月在不紧不慢地往前踱着步,可时局却一天比一天急剧地恶化。

1938年还是准时准点地来到了。

从年初开始,武汉就不平静了,一些大工厂开始往外迁移。

颜鸣皋还是每天准时去上学,认真准备着高考。他和大多数武汉市民一样,坚信武汉是不会丢的,不会让日本鬼子来染指的。

这年6月12日的中午,雷雨暴烈,天昏地暗,日寇侵占了古城安庆。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武汉大会战”,这场中国近代史上投入兵力最多、战场地域最广、作战时间最长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拉开了序幕。中、日双方在皖、赣、豫、鄂四省,摆开千里战场,百余万兵力,凡大小战斗数百次,死伤数十万。

“誓死保卫大武汉!”

大街小巷响彻着这激动人心的口号。

前线不断传来胜利的消息,人们隔三差五地召开盛大集会,为浴血奋战的将士庆功。

颜鸣皋天天晚饭后,都要捧着报纸给颜、倪两家人读报上登载的重要新闻。

听过之后,两家的男主人总要发一番议论。

颜余庆说:

“这回小日本是输定了。它才多大,它才多少人?我就不信咱打不赢它。它一个小小的岛国和咱中国打,那不是自找挨揍吗?”

“是啊,是啊,光咱湖北、河南两省的地就比它小日本大,人口加起来也比它多。咱全中国人一人吐口唾沫也能把他们淹死了。”倪赓才兴奋地双手比画着,大声大气地说。

颜鸣皋听着大人的谈论,心中也十分坚信,日本鬼子想攻进武汉,比登天还要难。

是啊,那时候全武汉的市民都知道,“武汉会战”取得了“空前大胜利”,谁也没想到,谁也不会想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然而,到了七八月份,日本鬼子的飞机就经常光临武汉三镇了,轰炸城中的重要设施和来往长江上的船只。人们在躲避轰炸的时候,才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该往内地疏散、向大后方转移了。

在这非常时期,学校已经提前放假。

颜鸣皋回到家中为高考认真地准备功课。他报的第一志愿是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大)机械系,另外他又报考了成都私立华西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在当时的首都南京,是民国时期中国的最高学府。她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建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校名先后多次变更,历经南京高等师范及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32年8月,曾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的罗家伦被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他就任后,即提出了中大“安定、充实、发展”的重建方略,稳定教学秩序,广聘教师,调整院系,改革课程,扩充设备,使中大稳步发展。他所提出的“诚、朴、雄、伟”的学风,逐渐成为中大人的共识而蔚然成风。1934年中大设理科研究所算学部和农科研究所农艺部。1935年重建医学院(学制6年),同时创办附属国立牙医专科学校。经过调整扩充,中大成为拥有文、理、法、教育、农、工、医等7个学院,下设34个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经济学家马寅初、美术家徐悲鸿、农学家金善宝、天文学家张钰哲、化学家袁翰青、医学家蔡翘等先后受聘于中大,并成为系、院中坚。因原有校舍基地无发展余地,罗家伦提议在南京市郊选址建设新校区。1935年11月,由内政部出面在南京市郊石子岗征得8000亩土地,国民政府拨款250万元,于1936年11月破土动工。新校区南眺紫金山,北望牛首山,东南邻近方山,秦淮河支流穿中而过,浩荡长江登高可见,三山环抱两水相间,实在是一个十分理想的万人大学新址。然而,“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南京面临沦陷厄运,中大重建计划中途夭折。1937年11月,举校西迁到重庆。

颜鸣皋考大学盯的就是这所高等学府。可是,8月中旬,他接到的却是成都私立华西大学农业化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去还是不去?他有点儿犹豫。

父亲颜余庆坚定地对儿子说:

“要去,现在考上一所大学不容易,不管它是国立和私立的,能上大学就去。”

“孩子,走吧。这个时候能走就走,你到外面上大学比在武汉我们还放心。”准岳父倪赓才在一旁也劝道。

两位老人似乎都已经明白,武汉已是凶多吉少,只是不说出口罢了。

他们虽然不了解内情,但作为江汉调度室主任的颜余庆,已经多次目睹撤退疏散难民列车的惨状。

有一天,一列火车进站之后,因为前面的路被炸断,被滞留在车站开不出去,但人们却在车厢里背对背、脸对脸的整整站了两天两夜,他们怕下了车再也挤不上来,别说吃饭喝水,就连上厕所都不可能。真的憋急了,不管男女老少,只能晃着身子脸色煞白地往下蹲。正是夏末初秋季节,武汉依然热浪滚滚,无法想象挤在车厢里的乡亲们是怎样忍受的。终于盼来了前方路通的消息,火车终于“咣当咣当、咣当咣当……”地开出去了。

颜余庆目送着往前艰难爬行的黑色怪兽,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旅客列车已经不能称其为旅客列车了,它的周身仿佛长满了疙疙瘩瘩的“彩色蘑菇”,因为太挤,人们把行李箱子、筐子、包袱吊在了外面,有的人家还把年幼的孩子装在箩筐里,挂在车窗外,晃晃荡荡、非常危险地逃离了武汉。

虽然颜余庆就在列车段调度室工作,但他却不能为儿子搞到一张车票。

列车太少了。

走陆路太远,也太危险了。

“唉……”颜余庆无奈而又忧心忡忡地长叹。

在两家人为颜鸣皋准备行囊的时候,倪赓才心事重重地找到颜余庆,问道:

“余庆,鸣皋怎么走?”

颜余庆回答:

“让他走水路。”

“走水路好,走水路入川近便。”倪赓才点点头。

“民生公司的客轮在汉口已很难买到票了,让他先到宜昌,在那里上船。”颜余庆又说。

“行。可是……”倪赓才话说半截又咽下,似乎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出来。

颜余庆看了看倪赓才,心里一下子明白了,又说道:

“鸣皋走之前,咱们两家在一起吃顿饭,把两个孩子的事也定了。”

倪赓才点头说:

“好啊,好啊,我和倪莹她妈也想这样。在这个时期,咱们就简单点。”

颜鸣皋离开武汉前的那天晚上,两家人在一个西餐馆里聚会,既是为他送行,也是为他和倪莹订婚。

这顿饭吃得似乎有点沉默,两家老人和兄弟姐妹都没有过多地说话。

颜鸣皋看出倪莹眼睛里泪珠闪闪,他的心仿佛被人狠狠地揪了一下……

在就要离开武汉之际,颜鸣皋的心中突然升起一种难舍难分的怅惘之情。

颜鸣皋多么想让两家人和他一起离开武汉啊。

可是,颜鸣皋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父亲是端公家饭碗的,特别是在这非常时期,作为调度室主任,他不能离开工作岗位,有多少人员、物资,需要经过他调配往大后方撤退。另外,父亲还抱着一丝幻想,总觉得武汉还能保得住。母亲是要和父亲在一起的。好在大哥、二哥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工作到了外地;大姐、二姐也已出嫁。岳父倪赓才家也无法走,他的铺面和房产都在武汉,舍不得丢掉,并且倪赓才和父亲颜余庆存有同样的期盼,盼着政府军能顶住,不让日本鬼子进武汉。

颜鸣皋提着行李来到宜昌后,并没有能够马上乘船走。

因为随着战事愈来愈紧张,船是越来越少,旅客却越来越多,能够挤上船去非常非常困难。

三天过去了,颜鸣皋还是未能搭上船。他非常地焦虑,但又没有办法。只能每天早早地来到码头去等,直到晚上得到今天客轮已满还是上不去的确切消息,才垂头丧气地回到旅馆。

这天,颜鸣皋正和一位同伴在码头旁徘徊。看到一群人正围着看一张布告,他们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国立中央大学发的榜。他抬眼一看,上面似乎有他的名字。他又往前面挤了挤,真真切切地看到,他被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录取了,是当时他所在中学唯一的一个。

颜鸣皋异常兴奋,扯着那位同伴就挤出了人堆,高兴地说:

“我考上国立中央大学了。”

同伴问他:

“你是到成都,还是去重庆啊?”

“当然是去重庆了。”

“你家里还不知道你考上中大,你还不托人往回捎个信。”

一句话提醒了颜鸣皋,他匆忙写了个便条,在宜昌逢人便问“回不回武汉”。

信,终于捎回去了。

颜鸣皋也终于登上了入川的客轮。

同类推荐
  • 世纪谈家桢百年遗传学:谈家桢百岁寿辰纪念画册

    世纪谈家桢百年遗传学:谈家桢百岁寿辰纪念画册

    本书是为了纪念谈家桢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以画册的形式讲述了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一生中求学、从事科学研究和做人的故事,还原一个真实而又生动、伟大而又平凡的谈家桢。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张云泉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张云泉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王咏星编著的《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讲述了: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专用品。可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却能把国家大事和男人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三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接下来,就让《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三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
  • 明·冤

    明·冤

    本书系围绕明末辽东大帅毛文龙而写成的传记性作品。它以毛文龙被冤杀的故事为线索,以袁崇焕、熊廷弼、孙承宗、努尔哈赤、皇太极等诸多历史人物为衬托,展开陈述。作者钩沉史料,旁征博引,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正反两方面为毛文龙作了声辩,从而在严格史料考证的基础上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毛文龙人物形象。
  • 孙中山轶事

    孙中山轶事

    本书是孙中山先生的生平轶事汇编。据民国时期多种文献编辑整理,依照先生生平事迹,次第辑录。全书共分五卷:青年时代开始革命之时期民国时代反帝国主义运动之时期轶事拾零等。内容涵盖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锦约

    锦约

    她,无才无貌,纨绔不受教。可她偏偏是东楚慕家唯一的小姐,自幼与武器名家的嫡长孙有了婚约。只因未婚夫婿与表妹有私情,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退婚。他是东楚的大将军,与京城第一美人订下鸳盟,却遭圣上赐婚七公主,致未婚妻离家出走。帝崩,京城血流成河,内乱生而外敌扰;她文韬武略,他运筹帷幄,共救东楚于危难……
  • 我愿陪你相守到老

    我愿陪你相守到老

    “喂,你挡我路了!”金钟仁恶狠狠的说。对面的人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移开了。接下来的几天金钟仁每天都能看到这个人再自己门前。直到有一天那人给饿了好几天的他带来了吃的东西。其实,捡个美男回家也不错,貌似还挺有钱的啊……
  • 诡异女孩的生活

    诡异女孩的生活

    灵异女孩孟北,从小到大经历的就和常人不同。ps:本文不定期更新
  • 综漫之位面商人

    综漫之位面商人

    糖葫芦是一名孤儿,在上初中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快被车撞了,糖葫芦一跃而上,救出了小女孩,自己却被车撞飞了,失去了意识。在临死之际绑定了一个系统,系统把她带到了属于她自己的位面商店,给她重塑了一个身体。从此糖葫芦以位面商人的身份游荡在动漫世界中,她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末日突袭丫

    末日突袭丫

    末日突袭,过半的人类一夜之间沦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恐怖袭击?病毒扩散?天外来客?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只是因为灵气复苏呢?其它位面逃逸出来的本源灵气辐射地球,‘天选之子’的幸运儿无法承受本源之力的庞大能量纷纷化为丧尸……人类数千年的文明秩序被彻底打碎,为了生存,大战一触即发……我们的故事从一个跑龙套的演员说起……他会不会带领那些幸存下来的人类对抗丧尸,重建人类秩序?不会?全书完!!会,故事才慢慢开始……让我们跟着猪脚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 那些年,我曾错过的女孩

    那些年,我曾错过的女孩

    他、叶广乃是个学习烂到爆、叛逆至极的坏学生。(乃少群:143987099)她、朱芳菲是个品学兼优、性格温情的好学生。读书期间,风度翩翩的他喜欢上了花容月貌的她,于是开始拼了命去追求她,为了他不惜和同学斗嘴、得罪老师。叶广乃是个幼稚至极、特爱搞怪的男生,而朱芳菲是个比同龄都略有成熟、大大咧咧的女生。于是他们完全不同的人上演了一场怎样轰轰烈烈、爱恨情仇的故事。最后,他们的感情出现了危机,朱芳菲喜欢上了别人,最后他们能否藕断丝连,回到最初的恋人关系,还是分手呢?本书是作者大部分亲身经历的故事、里面包含有搞笑、、爱情、雷人、青春、更有男人之间的巅峰对决。
  • 弥天妖主

    弥天妖主

    夕阳下,萧瑟的背影独立江畔,唯留一地苍黄。回首浮生,只记得临摹一笔,刻下不世帝影,从此诸天万界再无轮回!
  • 掌门想身败名裂

    掌门想身败名裂

    万载岁月之后,当江辰作为掌门看着自己宗派屹立于世界之巅,自己座下长老、护法、内门外门弟子皆是人中龙凤、傲视群雄。脸上笑嘻嘻,内心mmp。让你们别修炼多去玩,让你们别干活只睡觉,一个个都不听。不知道你们越厉害,掌门我越弱鸡吗?
  • 种田仓鼠党的诸天游记

    种田仓鼠党的诸天游记

    作为一名合格的种田仓鼠党,夏亚秉承着多就是美,宅就好的理念横扫诸天。什么?石鬼面被乔斯达一家销毁了?病毒被当成诅咒恐惧不已?神奇动物被捕猎殆尽?开什么玩笑!我来我见我收集!小弟:老大不好了!你的诅咒之子快被空间居民收养殆尽了!神奇动物也被那群厨子开发出了数百种可食用手段!英格兰圆脸鸡快被吃灭种了!夏亚:纳尼!!!
  • 傲娇恶女也温柔

    傲娇恶女也温柔

    再给我几年时间,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好不好—最无能为力的年纪,遇见最想照顾一生的人。自尊和爱情,哪个更重要,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最想做的,竟然是那个上门女婿。她—-是罂粟,却也是他的日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