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71300000056

第56章 解放战争:民心比大炮更有力量(4)

可以说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伊始的作战方针,比起他对苏区的“围剿”时所用的战术还要次。当时他还能集中优势兵力,死缠烂打,追着毛泽东到处跑呢,最多时,他能用10倍以上的兵力对付红军。

怎样看待这一形势?蒋介石和毛泽东各自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

可能是蒋介石从美国人那里学了一些现代的作战理念的缘故,蒋介石认为自己进行的是“现代作战”,他的观点是:占据了城市和交通线,使共匪不能保有任何根据地,而成为“流寇”,然后加以“清剿”。可他从来没有意识到,城市本来就是共产党的浮财红利,共军的基础本来就在农村。现在,在占领解放区105座城市后,他以为自己已取得重大胜利,他的战略目的已接近实现,因此,蒋介石把自己提拔成“总统”,并给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下达了进攻延安的命令。这样,蒋介石就向全世界表明了自己要坚持独裁的态度,美国人骑虎难下,也无法不继续支持蒋介石,要不那么多美援就泡了汤了。蒋介石也是无赖,抓住美国人不愿意翻脸和吃亏的心思,当然美国人认为蒋介石会取得胜利,也是美国人将赌注押到蒋介石这一边的关键因素,美国人对自己的枪炮还是很有信心的。

毛泽东却从这些数字中得出了同蒋介石恰好相反的结论,他主动放弃城市相当于收紧拳头,集中了兵力,蒋介石占领城市分散了兵力,一正一反,结果自然就出来了。抗日的时候,毛泽东只教给蒋介石游击战,没有教会他运动战,没有办法,蒋介石一开打就输了。

毛泽东告诉全军此时是战略防御阶段。历史在把握它的人的眼里是惊人的相似,一切又变成只需要重复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就可以了,只是这一回要更快一些。

蒋介石不再谈什么和平了,毛泽东要周恩来等立即返回延安。

周恩来完成了与蒋介石谈判的历史使命,从1936年开始到1946年结束,这样长时间里周恩来一直来往于延安和重庆之间,多数时间待在国统区,周旋于国民党的上层,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工作的重点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出力甚大。当时共产党的力量尚小,许多人就是在周恩来的魅力吸引下,心向共产党的。毛泽东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周恩来的有效工作获得巨大成功,现在共产党已经有了巨大的实力,周恩来的工作重点也将转移。

周恩来回到毛泽东身边,成为毛泽东的总参谋长,他可能是最称职的总参谋长了。他对国民党熟悉得很,蒋介石倚仗的黄埔军校生也是他的学生,他的主要工作变成了帮助毛泽东打大仗了。

毛泽东为解放战争的发展勾画了一张大致的蓝图,说: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消灭国民党军七八十个旅,就可以使国共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后就很容易超过,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大约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达成这一目标。”事实证明毛泽东在具体问题上是保守和谨慎的。

这样看上去,蒋介石的军队在前进,但实际上他的军队在不断损失,美援的枪炮不断地变成共产党人手里的武器。

华东地区,蒋军薛岳部,以损失8万人为代价,攻占了部分大城市,此时,薛岳手里握有20余万兵力。

毛泽东瞄准薛岳,要陈、粟与谭兵合一处,战役指挥交粟负责,这是毛泽东用人的很高境界。粟裕早已证明是打大仗的帅才了,粟裕知道陈毅党内地位高,所以一直要求陈毅罩着,这是很明智的做法,其他人可能不服粟裕,但很少有人能和陈毅较劲,当年陈毅还把毛泽东的军权给夺了呢。

但薛岳很谨慎,抱着团不分兵。陈粟只有10万兵,不可能一口吃掉20多万敌军,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只打了几个小仗。

这时候,蒋总统出来帮忙了。蒋介石为了给他的“国民大会”壮声势,决定加强薛岳力量,命令薛岳立即进攻,并限定在半个月内“结束苏北战事”。天下蠢人多了,其中要求部下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完成任务的就是军人中的笨伯,只有不在乎士兵生命的将军才会在地图上一画就下达这样的命令。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薛岳必须出动,20万人分四路进攻,这一分兵,机会就来了。蒋军每一路约5万人,粟裕瞄准其中一路的一半。

这一仗军史上称为宿北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2万多人,粟裕指挥十万大军对蒋军四五万,粟裕相当于先切一刀然后集中力量吃掉其中弱旅2万,五比一完胜。

得到胜利消息,毛泽东将原在鲁南的部队,通归粟裕指挥。粟裕军力增大到20万人,粟裕连续出手歼灭国民党军队共5万多人,俘虏3.6万多人,史称鲁南战役,这一回发财了,华东解放军有了坦克、汽车和大量火炮。

毛泽东把眼光收回,放在政治上,提出要“使一切没有土地的人有土地”,这样毛泽东又回到他的革命方程式中来,他需要农民的力量,他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快要到来了。是的,他的力量已经可以掀起大的波浪了,但他认为还不够,他要掀起滔天巨浪,所以他要全中国的农民起来支持他。

毛泽东接着给陈粟增兵,陈粟统率27万人,继续实行内线作战,莱芜战役,粟裕又歼灭蒋军5万多人。

这仗没法打了,蒋介石气恼之下,改变了战法,要实施重点进攻。在山东,蒋介石调集了45万人,组成三个兵团,像三头野猪齐头并进对付陈粟,老虎也打不过野猪。粟裕欲寻机歼敌,但国军高度集中,所以粟裕只能隐蔽集结等待机会,事实上等待是很高的人生智慧,有希望的等待总会有结果。这时候国军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立功心切,率领整编七十四师等三个师冒进了,这一回,粟裕一反常态,他瞄准了最冒进的七十四师。

整编七十四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他在抗日战争中建有功勋,应当受到尊重,不过此人仗着蒋介石的器重,骄横异常。

按照粟裕以往的打法都是先打弱敌,张灵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有危险,而且国军一直在求与共军决战而不能,所以当粟裕穿插包围了七十四师后,张灵甫不是寻求突围,反倒趁机将部队拉上孟良崮坚守待援,以求来个反包围、中心开花的决战。你能说张灵甫不会打仗?他显然有道理的。

几个错误导致张灵甫彻底失败。一个是孟良崮是个大石头包,仓促之间无法建立工事;第二,更致命的因素是他身为国军高级将领,居然不知道国军同僚不会出死力救他。由此可以看出失败的不是张灵甫,而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得知七十四师被围,蒋介石也立刻明白了张灵甫的用意,面对这解放战争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好机会,他严令孟良崮周围的十个国军整编师,全力支援整编七十四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华东解放军于孟良崮。可是只有黄百韬一个师不遗余力地执行了蒋的命令,粟裕的阻击部队比黄百韬早一分钟抢占了制高点,一个师对一个师,黄百韬寸步难行,被挡在外围,想帮忙也帮不上。

孟良崮上粟裕以五倍以上的绝对优势灭掉七十四师3万余人,张灵甫被击毙,粟裕以礼相葬,从容打扫战场后扬长而去。面对惨败,蒋介石痛彻心扉,陈毅则兴奋地挥洒诗篇。

此役被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十分准确的,解放后被拍成电影《红日》。

张灵甫的死让国军将军们没有人再敢骄横了,这一仗沉重打击了蒋军军心和斗志。面对粟裕,国军不过是待屠的猪羊。

在精心组织指挥华东人民解放军不断歼敌的同时,毛泽东还筹划了其他战役,在各个战场上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

1947年5月1日,毛泽东愉快地写道:“蒋介石的军队,无论在哪个战场,都打了败仗……十一个月中,已被歼灭约九十个旅。”

放弃延安为了更大的胜利

大约从这时起,蒋介石明白自己无力独霸全国了,为了摆脱困境,只好缩小进攻面,他想着重点突破山东和陕北两地,再及其他,他实在是太需要胜利了。

蒋介石发了狠心,严令胡宗南一定要对“匪军老巢”延安实行“犁庭扫穴,切实占领”。

延安十年来已成为“革命圣地”,一般人理解的是由于毛泽东在这里,当然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对毛泽东麾下的干部来讲,延安是他们的大学课堂,毛泽东在这里培养了几十万的干部,延安是多数干部参加革命的摇篮,感情自然深厚。

蒋介石没有能力消灭其他区域的共军,他把目标对准了延安,蒋介石没有料到的是,这反而加快了他的灭亡的步伐。因为他动用了他最后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集团,抗日的时候他都没有大动过。

蒋介石派胡宗南率近25万人,进攻延安,理想是摧毁中共中央,至少要逼迫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再在华北同解放军进行决战。

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全部兵力只有3万人。

在得到情报后,毛泽东只调了王震部两个旅约万人,加强自己身边的力量。毛泽东对王震的指示详细:着眼长期,依靠自己。诱敌深入,主动放弃延安,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歼击。同时毛泽东指挥紧急疏散,实施坚壁清野。蒋介石命令犁庭扫穴就是想着翻个底朝天。毛泽东指示坚壁清野就是我什么都不给你留。

闲在延安较长时间的彭德怀请求上前线,在政治家和军人之间他还是愿意当军人,毛泽东决定由彭德怀和习仲勋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习仲勋是陕北根据地的代表,很年轻,彭大将军则是老资格了,这一回他指挥3万人。很多喜欢彭老总的人觉得愤愤不平,刚到陕北的时候彭总就指挥过3万人,解放军已超过百万之众了,彭总还是指挥3万人,也不想想为什么?彭老总的政治地位很高的,他是政治局委员,朱老总也早就不上前线了呀。

为什么毛泽东要主动放弃延安?这应当不成为问题,对于毛泽东来讲,走字是他的灵魂。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帝王领袖主动弃都。当年二战时,毛泽东对着世界地图,指画说,斯大林应当放弃莫斯科向东撤,然后反击,这当然只是闲话,因为斯大林不可能听他的,也听不到。毛泽东也不会傻到非要告诉俄国人怎么打仗,历史上大约是只有曹操曾在面临关羽逼迫的情况下设想过主动弃都,不过没有最后实施,所以也不能成为案例。

毛泽东自己准备留在陕北牵制胡宗南,同时能给蒋介石的胜利宣传大大减分。

毛泽东早就得到情报,这样他就显得更为从容,蒋介石一定会告诉毛泽东的,因为延安还有美军观察组。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撤离后刚七小时,国民党飞机开始大规模轰炸延安,美国人放弃了和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点联系。在毛泽东的大布局中,美国人靠边了。毛泽东知道在涉及中国人根本利益的问题上,美国人指望不上,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了。中美会再次握手的,只是这一时间谁也没有料到将长达二十多年。

延安已经成了一座空城,在这里毛泽东连空城计都不准备唱,他把整个陕北都变成了荒野。

延安城里都能听到清晰的枪炮声,毛泽东和周恩来仍在和王震谈话,有人劝毛泽东早些走,他说:“走这么早干什么?我还想在这里看看敌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已经十年没有临敌了,他的力量,他的部下早将他解放了出来,他对冒险没有兴趣,他也没有飞机,像蒋介石那样飞来飞去的,所以他也没有机会去前线指手画脚,毛、周和王震一直谈到黄昏,直到彭德怀告诉阻击部队立即撤出阵地,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十年的延安,他似乎没有再回来的意思,他的目标已经是南京或是北京了。

毛泽东、周恩来同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会合。这时候,毛泽东从任弼时那里听到了山西文水县年仅十五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在敌人铡刀前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毛泽东后来给斯大林解释“视死如归”的含义时,强调“归”字是回到事物本来状态的意思,表明中国人不惧怕死亡,而是以平常心看待死亡,这一观点给斯大林强烈的震撼,也给俄国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人不怕死,也就用不着再面对死亡威胁,这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留在他们身边的人员加上警卫部队才800人,由任弼时任司令,化名史林,毛泽东、周恩来分别用李德胜、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战争必胜,中国革命必成。

胡宗南的部队轻松占领延安,胡宗南为了给蒋介石脸上增光,派自己的士兵化装成共军俘虏,来让记者照相,做大胜宣传,蒋介石兴高采烈地庆祝了一番,还授予胡宗南“二等勋章”,要他立刻指挥军队对陕北进行“清剿”。

胡宗南在延安的老百姓的嘴里很是不受尊重,老百姓叫他胡儿子,大约是指他与蒋介石的私人关系极为密切,情同父子的缘故。

胡宗南需要寻找西北解放军主力决战,一眼望去陕北有千沟万壑,他实在是不知道这些土包子藏在哪里。彭德怀、习仲勋请求在青化砭伏击胡宗南一部,获得毛泽东批准,第一仗只打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全歼2900多人,这是对胡宗南的第一个胜利。

对胡宗南来讲这不算什么,在他看来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关键是他觉得这样就知道了共军的行踪。问题是他实在是胜少败多,而且最可怕的就是他的占领都是在共军主动撤退的情况下,蒋介石和手下的将军们居然长时间没有搞明白这一点,还以为自己是实现了战略目的了呢。

为了拖住胡宗南,毛泽东告诉彭德怀、习仲勋应避免同胡军作战,甚至电令陈赓、谢富治,要他们推迟几天再发起晋南攻势,省得蒋介石改主意。毛泽东要靠着自己这么一点人马耗干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队。根据毛泽东的这个意图,彭德怀用小部队不即不离地吸引胡军在千山万壑间游转了十二天,行程四百余里,使胡军疲困,一无所获。毛泽东告诉全党,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解放军总部电台截获一个重要情报:原驻瓦窑堡的国军一个旅将换防南下,毛泽东立刻致电彭、习,要他们“乘该旅移动途中伏击之”,彭、习全歼该旅4700余人,取得了撤离延安后的第二个胜仗。

毛泽东信心满满,告诉全军这一胜利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兵力(六个野战旅及地方部队),不惜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决胡军。这一胜利又证明忍耐等候、不骄不躁可以寻得歼敌机会。

胡宗南军主力又经过几日“游行”,实在是没有力气了,不得不停下来进行休整补充。过去常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毛泽东根本不给你一鼓作气的机会,他的方法就是让你不断地衰、不断地竭。

此后不久,国军的飞机侦察,发现有共军东渡黄河(其实只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一部分工作人员东渡),误判毛泽东即将东渡,蒋介石要求胡宗南主力出动南北夹击。

同类推荐
  • 隐形天子霍光

    隐形天子霍光

    本书是黎隆武先生“海昏侯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将一代名臣霍光的传奇人生,从忠臣、能臣到功臣,最后堪称“隐形天子”的权臣心路历程完全展现出来。公元前121年的仲秋时节,距离今天已经两千多年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尤其在北方,已是黄叶凋零,朔风瑟瑟。这时候的小风要是冷不丁吹到人身上,都让人激灵灵打个寒战。就在河东郡平阳城的郊外,十里接官长亭旁边围着一群人,看样子站得时间不短了,足得有一千多人。这些人在这里窃窃私语,但是谁也不敢高声喧哗。一看哪,敢情这里什么人都有:既有官差,也有老百姓,有男有女。这么多人怎么这么安静呢?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能想到,你便能做到,这是创业者的出发点,更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所在。想要将自己所想的变成现实,你便需要努力地去做。《史玉柱的人生江湖》使你明白,梦想、人生、方向都是你个人规划的事业蓝图,没有执著,不懂得坚持,在困难面前一味地退缩,你终将溃败;若你坚强挺立,一切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在创业、投资时,你需要看到市场的需求,你需要顺应消费者的意愿,你的产品才会有销路,否则你便是在自断前程。
  • 大师

    大师

    民国时期,百业凋敝,唯独教育不曾腐败,还算成功,其根源就在于:那个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大师云集的时代。《大师》讲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清华校长梅贻琦,以及蒋梦麟、马寅初、傅斯年、罗家伦等六位民国教育大家的精神所在。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提倡“学术自由”,以其雅量、远志成就了北大之“大”。
  • 远交近攻——范雎

    远交近攻——范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远交近攻:范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战国文臣谋士范雎的宦海一生。
  • 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家

    《图说世界名人: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家)》讲述了,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其工业研究实验室大量生产发明物的发明家。他拥有2000余项发明,其中包括对世界影响极大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钨丝灯泡等。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打破他创造的发明专利数世界纪录。
热门推荐
  • 天阙

    天阙

    一袭身影静静的矗立在通天峰顶,抬头望天,神情似那轮正高悬夜空的圆月,清冷而又孤独。有风吹过,如刀割裂长空。雪花飞舞,洒满全身……
  • 命中注定我是你白月光

    命中注定我是你白月光

    时沛车祸醒来,到手的主任之位飞了,原本的身体也早已入土,而她鸠占鹊巢住进了一具新的身体里,同时还绑了个奇怪的系统,告诉她完成探索任务即可回到原来的身体里重新开始...时沛认命地开始做任务为自己寻找真相,途中被“前”网恋对象纠缠不休,甚至被怀疑谋杀了原本的自己...时沛:我杀我自己?周昀:不论怎样,我也要为她找出真相。时沛母胎单身二十八年,第一次感觉到心动的感觉,思考许久,主动掉马:实不相瞒,我就是时沛,你爱信不信周昀:???甜兮兮嘴强王者和语死早狗男人命中注定的甜蜜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醉星尘

    醉星尘

    陨星即将冲破封印,人世将有一场浩劫,为了后世安定,四大仙门合力封印陨星,可生在这乱世的痴儿怨女,却注定难以相守
  • 星主暗月

    星主暗月

    绝世的容颜,神秘的身世,强大的后台,纠结的情感,冷淡的性格,倾城的微笑,星罡大陆,万兽臣服,他的到来势必在这魔幻大陆上掀起新的狂潮。
  • 快穿:终极目标

    快穿:终极目标

    苏音躺在床上,翻着自己的手机,旁边备着一堆零食,这是周末最幸福的时刻。“哎呀,这个主角……
  • 异世界挂机物语

    异世界挂机物语

    剑与魔法的世界! 不知为何,身边的小姐姐越来越多了。这部文没有穿越,因为是自己的世界才更要认真对待。 这部文没有外挂,人物的性格缺点才不被强大所掩盖。这是一部讲述挂机游戏的角色们日常生活的故事。(其实是以挂机为借口在撩小姐姐。→_→)
  • 平戎曲

    平戎曲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诸侯争霸。常年征战,以民不聊生。曹操有诗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人所熟知。可作为正史的《三国志》却少有人谈起。
  • 巫师奇事一大堆

    巫师奇事一大堆

    因为车祸成了唯一一代女传除鬼师。又因为车祸才能有缘与他相遇。人鬼之恋,不料被迫分离,他,为她愿为违抗狱规,她为她成魔。从此不分离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民歌赏析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民歌赏析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