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697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从这一辑(第4辑)开始,我们进入“当代史”系列。

这个时代,哪些东西值得成为“历史”?怎样成为“历史”?这是我们“当代史”系列试图回答的问题。

150年前,马克思曾经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给出一个答案。他将即时发生的一出政治闹剧(1851年3月的波拿巴政变)成功地转化为历史:建构一段为期三年的法国革命周期(以1848年的法国二月革命为端点),将当下事件放置于其中,细致梳理出它和其他政治事件之间或隐或显的关系,分析其必然性与意义。这是一种方向明确、结构完善的历史写作,和嘲讽型的政治评论完全不同—比如同时期的雨果和蒲鲁东的文章。它开始于对历史规律的抽象思考(“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以预言结束(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策略)。这是一种主体(写作者)参与其中,甚至会改变未来走向的历史。在该书中,马克思展示出撰写“当代史”的方法、技术、概念和意识。150年后的今天,这些依然有效。我们的“当代史”系列将以《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为参考,在建筑领域里继续马克思的工作。

“当代史”系列共分6册。主题为客体、事件、人物等,都相关于建筑:客体为建筑物,事件为建筑事件,人物为建筑师或相关的理论家、历史学家。每辑都由主单元、文献单元和评论单元三部分组成。主单元为中国研究。每个主题大约有三至四篇相关文章(都为个案研究)。文献单元收入的是国外的当代史研究案例,以与主单元形成对应与比较。实际上,每个主题都涵盖了物、事、人三方面,我们只是按照文章的倾向重点以做区分。

本辑是第一册“客体1”。主单元由三篇长文组成:“革命史·快感·现代主义”、“南京长江大桥”和“大跃进中的人民大会堂”。对象是建国后的几个大型公共建筑:从1963年到2007年的新四军纪念馆系列、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1959年的人民大会堂。三者都有某种“国家性”:巨构的规模、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它们具备天生的大事件血质,延续多年而能量不减。三篇文章以建筑为轴心,各自建构出一段独立的“小历史”。它们叠合起来,就是我们杂志的第一部“当代史”。

“革命史·快感·现代主义”以2007年完成的溧阳新四军纪念馆的新馆为(终)端点,切割出一段35年长度的类型建筑(新四军纪念馆)演变史。其初始点为1963年在安徽泾县的新四军陈列馆。这一演变史里包含了一个更小的历史周期—溧阳的旧、新两馆(相差28年)。这里还包含了一个历史分界点:2000年“红色旅游”政策的颁行,使革命史的陈述从崇高纪念转向经济创收。这根本改变了新馆系列的建造方向。旧馆以“崇高客体”(骨灰)为内核,新馆则以符号快感作为主轴。除此之外,这一“演变史”中还包含了现代主义建筑理念在新中国的历程。它和中国现实的结合方式的变化—从国家现代主义到民族现代主义,再到快感现代主义—是此“小历史”内的另一小型“历史周期”。文中考察了十数个新四军纪念馆的旧、新馆,在大系统(35年的演变史)内建构起若干小系统(小周期)的关联和支配关系。由于这些小系统的运转都涉及到革命史这一建筑所负载的“本体”,所以“小历史”的建构显示“大历史”的演进方向—革命史正在从有着绝对价值的纯色历史走向五彩的“中性历史”,最终成为广义的大历史的一部分。

“南京长江大桥”是哲学研究者胡大平的越界之作。南京长江大桥是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对于研究者而言,其功能与形态的纯粹性与意义的复杂性并存的特征,使得大桥一直都是分析的欲望之源。但能将此欲望彻底袒露、直达人心的却是罕见。胡大平一文以个人经验作为先导,建构起两段“大桥史”:我的大桥“经验史”;大桥的“社会形态史”。这是对论述范围的独特限定。由于作者与大桥同龄(都生于60年代末)且一直生活在南京(与大桥相伴数十年),所以,这段同等时间长度的“小历史”的平行与交织奠定了文章的基础结构之余,也使写作具有某种命运之意。在文中,作者以意识形态分析(意义的充盈与意义的空无的辩证法)入手,将大桥的符号生产力、功能、形式、地理,以及在城市结构中的作用等切面逐一铺展开。作者统合多种分析模式,不断地在文中调整视角—哲学学者、美学与建筑评论者、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城市形态研究者、市民—以获得空间/时间一体化的全景式描述。这一“全景描述”不是为大桥寻找一种“文化整体性”(时代精神之类)的连续运动的轨迹:它从一个伟大的意识形态符号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然后变身为经济博弈、城市结构更新的筹码,成为褪色的历史记忆。相反,它揭显出来的是某种结构内部的崩溃。南京/长江/大桥三者在40年的变迁中走向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分裂:大桥从“意义的充盈体”成为一个有待“归零”的地点;昨天与今天被“分离”。

朱涛的“大跃进中的人民大会堂”一文建制颇大。作为新中国建国十年最重要的纪念建筑,天安门广场的新“政治地标”,北京古城中轴线新空间秩序的核心元素,人民大会堂无疑是焦点式的建筑。众多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万里)的深度介入,更使之在项目完成前就注定成为历史的“大事件”。不相称的是,虽然意义深邃,但人民大会堂仍是一个极度欠缺诠释(甚至是描述)的建筑。建筑的重要性与环境的失语成正比,这已经成为惯例。似乎这类建筑能够制造出诠释黑洞,使一切语言和文字无力又多余。朱涛一文详尽地挖掘整理出该“大事件”的相关信息,将繁杂的技术细节(设计、审查、建造)归还给特定的时代。这使得我们对其立体面貌有所审视——人民大会堂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房子,它还承受着社会结构与文化实践发生系统性转变时的全部后果。它与复杂社会语境之间的冲突与断裂远多于协调与呼应。它被一系列偶然性所环绕,最终产生一个必然性的结果。当下的历史写作,通常都将之放在建国初期的建筑史时区里,且一笔带过。这对于展现其深刻的“历史性”显然无有助力。朱涛一文的基础还原工作,是将该事件“历史化”的重要一步。

三篇文章虽然讨论的是当下的建筑,但都涉及到当下与过去的关系。这是当代史的基本主题。当下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正在于它身处过去与当下所构成的关系(即“历史周期”)中—《雾月十八》和这三篇文章都建构了自己的历史周期。在“周期”中,过去成为现在,现在又指向未来。在这一历史逻辑中,当下事件不再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惊爆点(《雾月十八》出版前,波拿巴事变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奇迹”)。它是连贯的历史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之节点,将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

本缉的第二个单元是“文献”。本单元收录了意大利建筑史学家曼弗雷多·塔夫里的三篇文章:“历史计划”,“先锋派的历史性”,“重建的年代”。第一篇是《球与迷宫—从皮拉内西到20世纪70年代的先锋派和建筑》一书的导言。第二篇是该书的第二章。第三篇是《意大利建筑史1944-1985年》的第一章。塔夫里一生致力于当代史研究。这两本书是其中范例。《球与迷宫》为西方现代建筑中的先锋派的历史周期划定了一个新的结构模式(以18世纪意大利蚀刻画家皮拉内西为开端)。《意大利建筑史》的对象是意大利本土的“当代史”(战后40年史)。塔夫里为之建构了一个精密的垂直系统——它由一系列“小历史”叠加而成。比如,战后建筑与政治的复杂瓜葛;精英文化史;建筑与其他知识领域的交换作用;建筑师的个案研究。每个“小历史”都是独立的且相互关联。在马克思的《雾月十八》之外,塔夫里的写作也是我们“当代史”系列的重要参考。

“历史计划”一文是塔夫里的历史方法论小结。该文将福柯的“总体历史”、“谱系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以及意大利的微观史学和语言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整合起来,为建筑史研究建立一个可作参考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坐标。塔夫里将历史研究定位为阶段性实践,即“临时建造”—它建造的不是一幢坚固的理性大厦,而是摇摇欲坠的“危楼”,其最终目的是将主体与全部的现实推向危机。历史研究的“现实感”,是塔夫里的关注中心(这也是我们的“当代史”系列的核心)。这不仅体现于他对语言与主体的“越界”的强调,还体现于他对建筑史任务的明确界定:“我们的任务是理智清晰地重建学术任务所走之路,从而去认知新的劳动组织能对之进行回应的不可预计的任务”。该文对我们解读其具体的“当代史”写作多有助益。

“先锋派的历史性”是“历史计划”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对周期概念的一次完美阐释。塔夫里通过苏维埃导演爱森斯坦所绘的几张关于18世纪意大利建筑师皮拉内西的铜版画的分析图,来追索出一个隐秘的先锋派“历史周期”。这一周期不是历史学家的主观建构,而是20世纪20年代先锋派的内在困境导致的先锋派自我回溯的结果。塔夫里为这一周期补充了几个关键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节点清晰的结构:皮拉内西的“客体的危机”;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的“客体的消失”;福楼拜和爱森斯坦的“在先锋派的源头处反映出先锋派自身的危机,以及对该危机的克服”。该文篇幅不长,却是塔夫里“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案例。

“重建的时代”是塔夫里野心勃勃的本土“当代史”研究的开篇之作。其意义毋庸置疑—在二战后,建筑如何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条件和沉重的历史“原罪”?那些政治立场不一、精神状态各异的建筑师(知识分子)在时代的转折点处以何种角色投身其中?文化焦虑、政治糜烂、语言困惑、身份危机,这些“当代”的命题集中起来会制造出怎样的行业景观与都市景观?塔夫里为意大利当代史的开端做了一个精细的描绘。这是意大利学者的责任之作。塔夫里亲历意大利的这一历史时刻,其身体的长久在场,保证了其描绘的质感和深刻—他和文中涉及的建筑师、设计规划项目、建筑作品都有密切接触,其中某一罗马街区就是其在二战中的居所,他在潮湿的地下室中度过的避难岁月使他患上严重的心脏病,后来也因之早逝。

本辑的“评论”单元收录的台湾大学夏铸九先生“再论设计与社会变迁”一文,是关于当代建筑职业状况的讨论(台湾地区与大陆的比较研究)。该文主题与塔夫里的“重建的时代”颇为接近。它对当下建筑师社会角色与身份的变化,以及“参与式设计”有效介入空间与社会的阐述,实则来自意大利战后经验的流传。只是实验的场所从罗马、米兰转到中国台湾地区。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当代问题,有待我们长期追踪。另外,台湾研究是我们的当代史系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各期都会收入相关文章。

当代史是一种以个体经验为出发点的历史。历史与历史学家之间的常设距离(为了实现所谓的历史客观性)被取消。两者合为一体,换言之,历史已经主体化。但是,为了避免过于主观(这是主体化的结果),我们的当代史系列采用拼图的模式。不过,它拼合的不是历史碎片,而是多个主体、多个平行存在的写作(一次写作构成一个独立的小历史)。这一拼合是水平的,也即不同事件点的拼合;还是垂直的,即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写作的拼合。两种拼合中,多线的历史逻辑、历史信息、历史元素互相关涉与撞击,将历史的某种本质挤迫出来—这是一种彻底的动荡、冲突的状态(即使不是处于战争的年代),其内在的复杂性和可能的诠释路径将冲破一切界限,袒露在我们眼前。

胡恒

2012年7月17日

同类推荐
  • 大城小事

    大城小事

    同是购物天堂,为何与首尔相比,香港显得那么无趣?上海究竟是务实主义还是享乐主义?纽约客们如何把高架改造成花园?这是城市的故事,也是我们的生活。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旨在对宜昌城市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宜昌城市管理的理念与特色、、宜昌城市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宜昌城市管理的模式、宜昌城市管理的成效与不足、宜昌城市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上述问题的考察和研究,梳理经验,发现不足,以此丰富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
热门推荐
  • 斗罗之修罗千刃

    斗罗之修罗千刃

    “妈,我会努力活着,活的比谁都精彩,然后微笑着拥抱死亡。”少年跪在母亲的坟前平静的说道。脸色很淡然,好像这一切与他无关,但是他紧握拳头的双手又好像在述说着什么。新人作家,如果文笔不好,请多原谅。如有错别字,欢迎指正,不如说麻烦大家帮忙指正。
  • 天命圣女帝君用力宠

    天命圣女帝君用力宠

    21世纪的双医学特工沐凤歌,在执行任务中,被多年搭档偷袭致死,灵魂机缘巧合之下与家传宝物鸳鸯镯,穿越到了玄古大陆,附身于灵渊国三大家族之一的沐阳家族修灵废物小姐身上,借助神器的力量,一步一步走上这九天之巅……等级: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渡劫、堕仙、真仙、金仙、真神、神帝、神王...男女主介绍:沐凤歌,异世穿越的灵魂,天命圣女!夜卿莫,神界仙帝,三大仙帝之一,沐凤歌的挚爱,也深爱着沐凤歌!第一部书,请多指教!
  • 十荒战神

    十荒战神

    战九幽,斩邪帝,屠七君主。邪神出,无尽深渊,十殿魔神。魔天帝出。潇洒从容,独战万古大帝。灭苍生,以为祭!
  • 找到人生中对你最重要的7个人

    找到人生中对你最重要的7个人

    成功不需要认识太多的人,只需要找对最重要的人,幸福同样如此!作者以过来人的经验,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在人生最关键的节点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在这“7个人”中,有的人帮助我们健康地成长,避开成长路上的危险;有的人能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有的人能够给予强大的社会资源;有的人则可以直接提携我们更上一层楼;有的人在困境中能及时伸手相援;有的人则是我们的感情寄托,灵魂的伙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与谁同行,将决定你有怎样的起点!
  • 劫难后的绚丽

    劫难后的绚丽

    她因他锒铛入狱,他因她痛失娇妻。恨得咬牙切齿的两个冤家,劫难之后却成了爱得死去活来的一对鸳鸯她是天使,他是王子,他们在无情地伤害对方的同时,也在痛苦地伤害着自己。劫难过后,这对有情人终于找到爱的真谛他是一个弃儿,他是一个光棍,它是一条黄狗,但他们间那种超越常理的真情令世人动容她是财富王国的主宰,当她踏上寻找亲生儿子的漫漫旅途时,假儿子假戏真做,真儿子真情难露,她那尘垢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深深的震撼他和她,她,还有他,他们共同演绎着现代都市人曲折迷离的爱恨变奏曲,共同见证着劫难过后见彩虹的人生风雨路
  • 恋上青梅哥哥

    恋上青梅哥哥

    小时候,她总是跟在他屁股后面转悠,还扬言说要和他结拜为姐妹,后来她每天想着他,喜欢上他,谁知有一天他忽然告诉她“我是男的”并用实力证明他是男的,谁知却吓跑了她,这一跑就是四年,四年后她回来了,并带回了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三岁宝宝。
  • 剑长灵

    剑长灵

    本人爱武侠,爱江湖,所以有了这一本关于传统意义武侠而又带了一点奇幻的故事,重点是传统加奇幻,当你点击,便开启你不一样的旅程,欢迎沟通交流QQ:39461190
  • 在科幻世界中流浪

    在科幻世界中流浪

    当秦岩拥有了一颗星球,成为全人类最大的地主后他会怎么办?从星际穿越开始的科幻之旅,从此秦岩踏上了带领人类走上巅峰的道路……(后续世界:生化危机、普罗米修斯、流浪地球、三体……)
  • 别让心灵感了冒

    别让心灵感了冒

    不被疼爱的人,往往都被迫自我疗伤。花团锦簇的人,往往都被疯抢着安慰。
  • 王俊凯之我的帝王女友

    王俊凯之我的帝王女友

    从曾经调皮捣蛋的公主到高高在上的女帝,她曾哭过,笑过,苦过,累过,甚至最后与他错过,但无论她经历多少磨难最终只愿伴在他身旁,哪怕只剩一丝神魂七公主:你的劫,我帮你度;我的命,你替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