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54200000046

第46章 文革风暴(1966—1967)(2)

1966年10月下旬,“专案组”通知徐舜寿,十所不同意他回去,要求他在一所把问题审查清楚。此后的三个月,一所的“造反派”忙于揪斗本所的走资派,忙于派性斗争,无暇顾及徐舜寿,他暂时空闲起来。经造反派中的设计员提议,请他翻译一本美国军标《有人驾驶飞机的飞行品质规范》(MIL-F-8785B),他接受了工作,并很快翻译完成。这本《有人驾驶飞机飞行品质规范》,尽管未能正式出版,但它一直是国内新编飞行品质规范的范本和背景材料中的“正文”。“规范”中很多中文专业名词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与此同时,一所技术处还要他翻译英国有关操纵性研究的书评文献,他用一个半月时间完成了翻译。

1966年7月中旬的一天,徐舜寿的同乡吴铁民(1957年毕业于北京俄专、曾经在601所担任设计员、后担任成都611所飞机结构设计师),看到他抱着厚厚的几本外文科技书走进拐字楼招待所的大门。

“(吴铁民)问道:‘借这么多书干什么?’

徐老师淡然一笑说:‘这几年行政事务太多了,没有时间认真系统看书,目前世界先进国家宇航工业发展很快,高科技层出不穷,不努力学习,就会落后与知识老化,现在一天除写写老一套的‘检讨’按时上缴外,空闲时间较多,一人一间书房可以有较多时间安心读读书了。’又说:‘这些资料刚到(即美军标《有人驾驶飞机的飞行品质规范》MIL-F-8785B),国内将来会用得到的,我想把它翻译出来。’还说:‘看书要动脑子,需要喝点绿茶,请你去市里顺便帮我买两包好一点的茶叶。’

星期天我去中街买了两包‘碧螺春’茶叶,送到他房间内,他幽默地说,这样翻译效率可以提高一半。后来我下厂参加歼8发图,他亦回西安去了,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为永别。”

(吴铁民《怀念徐舜寿老师》)

后来担任过603所所长的李洪毅说过:“我看到过他翻译的手稿。在几处关键的地方,他批写着‘是否准确,需要商榷’。他的认真、严谨,没有人能比得了。”

610所原第一副所长兼总设计师的徐世坤①回忆:

“1966年6月20月,601所党委与六院四清工作队,为迎合全国的形势,决定召回驻112厂全体参加‘三结合’的跟产人员,全所在礼堂召开了简短的‘动员’会,会后有组织的观看在行政楼预先布置的徐舜寿等四人所谓反动言行的大字报,以此推动各科、室的揭批工作,其实质就是把斗争矛头指向群众。这样,就拉开了601所**********的序幕,按组织上的部署,会后我也随大流去行政楼观看大字报,以接受教育。当时现场气氛非常紧张,各自都害怕自己有被揪出的危险,虽然观看的人很多,但非常寂静,只能听到群众的脚步声和肩擦大字报的沙沙声。我看了几篇大字报后,心情很不平静,独自考虑很久,自言自语地说:‘这些材料能构成****吗?有的与事实不符……’但就是这样一句话,被在旁的一位极‘左’人物听到后,立即向组织汇报,以后并用大字报的形式进行揭发。当晚,在继续揭批所重点推出的四人外,全面转向科室内部,很多科室也迫不及待的揭发本单位的牛鬼蛇神。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对本室大字报的内容持有不同意见,并用事实说明,情况与大字报的内容不符合的事实,拒绝在大字报上签字。没想到,祸从天降,次日晨,刚走进设计大楼,大字报铺天盖地,给我戴上了各种反革命帽子,最后以破坏**********的罪行,被看管起来。

徐舜寿同志原任601所首任技术副所长,此时已调离601所到603所工作。但作为601所头号‘资产阶级反动技术代表人物’推出后,组织上为迎合部分激进的群众要求,令其回所观看大字报,并进一步揭发与批判,这样,徐舜寿同志按要求回所接受批斗。他住在拐字楼招待所,对这样一个‘反动学术权威’、‘修正主义分子’,住招待所自己打扫卫生、打开水,属正常的事。一天在他去打开水的路上与我相遇,此时我正等待批斗,定性处理并受到24小时的监视,对他只是微微点头相礼,但徐舜寿同志很亲切地说:‘小徐,没有事来玩玩’。我很惊奇,我与徐舜寿同志只是上、下级的关系,只是在原112厂设计室环境小范围常见面,从未有过更深的交往。我说:‘徐副所长,你可能不知道,我现在已戴上很多反革命的帽子,被看管起来,与你接触,会直接牵连到你。’他毫不犹豫地说:‘我看过你的大字报,谈不上反革命,我们可以聊聊。’自从我被打成反革命那一日起,还没有一个人敢与我接触。徐舜寿同志自己身处逆境,却不顾个人安危,在政治上如此关心一个普通技术人员,使我非常感激。比起当时一些政治干部,为了个人目的,颠倒黑白,捏造很多不实之词,无限上纲,硬往反革命那边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这样,我也摆脱监视,不怕‘黑串联’的危险,经常来到徐舜寿的居处。

我们相处很自然谈到**********的问题。根据我当时的处境,按照以往的经历,戴了这样多的反革命帽子,只能是消极等待处理、定性,送北大荒或大西北劳动改造。但徐舜寿同志并非这样,他相信党、相信群众,深信组织会把问题处理得好,因此对自己的问题考虑甚少,更多的还是想到科研工作。他认为603所还有许多事要等待他去做,他亦关心歼8飞机的生产,他很急于想回阎良抓科研。在这样身处逆境,政治上倍受孤立之时,他独自一人在招待所,无事可做,对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的他,实在是无聊与孤独,他极力要回西安处理很多要做的事。我曾劝告他:‘601所的群众对你很了解,在这里把问题搞清楚,多待一段时间为好。’但怎么也没有动摇他回去‘抓生产’的决心。临走的那一天,他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我相信党,回去不会有什么问题,出差来阎良,一定来看我。’没想到,这就是我们患难之交的最后一别。”

(徐世坤《患难之交竟成诀别》)

他没有听徐世坤的劝告,因为他“相信党”,相信“回去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对群众的误解、批判,他有着足够宽广的胸怀。因此,尽管环境已经非常险恶,但他认为毕竟还要继续自己的事业。他曾经对人说:“我可以不当技术权威,回去拉拉计算尺、干点具体工作总是可以嘛!”徐舜寿在检查中写道:

“领导把我调到一所搞**********是对的,但自己思想上还是很难受。1956年搞飞机设计以来,犯了一些方针政策性错误。1961—1962年叫我们搞2.5马赫数的飞机,猛上,后来又猛下。这种猛上猛下是违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不突出政治,每次碰到大运动我都犯错误,提出任务和条件的矛盾。我希望把自己的思想问题都说出来,该检查的检查,该批判的批判。罢我的官、撤我的职,都可以,我还是要工作。这些年我真正搞技术工作的时间只有两年,这样干肯定搞不出什么名堂!”

注释:

①徐世坤: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随即分配到沈阳飞机设计室从事结构设计。1962年,一所成立后,在一所从事弹射救生设计工作。1968年,从一所调往地处湖北襄樊、研究救生装备的610所,担任第一副所长兼总设计师。1985年4月,610所启动了歼10飞机弹射救生装备方案论证工作。1988年8月,时任科技委主任徐世坤担任了第一任主任设计师。

1988年12月,徐世坤等3位同志立足自我研制,本着科学、严谨、大胆应用新技术的态度,在当时性能最好的HTY-4型火箭弹射座椅基础上,提出了高起点的研制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主机厂所的认可。就此,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方案正式立项。

从改型方案到全新设计。1989年4月,原610所正式开始了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制工作。

该系统成为我国安全救生包线最宽、采用新技术最多、性能最先进的火箭弹射座椅,达到了国外发达国家现役飞机的第三代弹射救生装备的性能水平。2004年,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荣获中国一航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同类推荐
  • 刘邦创业记

    刘邦创业记

    这是一部草根闯荡终极职场的实录。刘邦出身农家,年过而立才当上了大秦帝国的基层乡镇干部。就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却在秦末的动乱中脱颖而出。他仅仅用了不足三年时间就把自己的几十名追随者变成了几十万,从泗水亭长混成了汉王。他又用了四年时间,与自己的朋友兼兄弟、历史上最强悍的军事家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把看似不可战胜的楚霸王逼死在乌江口。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又用了七年时间收拾秦帝国留下的烂摊子,打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汉王朝。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模式历经千年仍有借鉴意义。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写史,最难的是写人。历史是人折腾出来的,说史,即使是单纯的大事记,也免不了有人在里面,不能把人和事剥离开。但是,现在做历史的,往往见事不见人,写来写去,干巴巴的,就那么点事儿,里面当然有人,但是人都“事儿”化了,没血没肉没性情。说实在的,不是写史的人不想写人,一边是多年的积习难改,一边是写人也的确有难度。
  • 朱棣最有谋

    朱棣最有谋

    本书带领读者从永乐皇帝朱棣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领略他齐集一身的王霸之学、权谋之变,获得为人、处世、立功的经验与学问,练就自我保护、披荆斩棘的谋略和智慧。
  •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图说世界名人: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传奇的一生。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的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投身慈善事业,致力于消除贫困、疾病,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热门推荐
  • 台风的中心是安静的

    台风的中心是安静的

    作者:城市背背。下岗工人江怀安怀着一个“雄才大志”者应有的梦想,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愿望很简单:活得像个人样。他通过自虐式的努力压抑自己,却在含泪奔路的奋斗历程和精神、情感困境中给人生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无意中却与三个性情各异、背景不同的女子有了感情纠缠。命运曲线迅速触底反弹,情敌马明远的谄媚,冯珊珊的痴情,慕紫妍的真爱,林蕊怡的柔情,接踵而至。步步小心却屡屡失败于他所上进的事业与爱情,收获却全然在他意料之外。在《台风的中心是安静的》的世界里,主人公江怀安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隐忍着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地生活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为了找寻这基本的尊严,多少人在付出沉痛的代价。
  • 结香之初心莫负

    结香之初心莫负

    这一世已无牵挂,绝了后路,带了爷爷的骨灰上异世寻路,在地藏王的帮扶下,闯过九死,以为有了一线生机。遇到忘川,浅浅深爱,原想放下执念,厮守一生,可她的一生,竟还是一条死路,魂破三生崎岖路,三生崎岖魂填之,她怎么会用心爱之人的三魂七魄来填这条路!老天何其残忍,她不过是想寻根...
  • 重生之农妃不傲娇

    重生之农妃不傲娇

    林挽因手术室失败被病人家属群而攻之,本以为会一命呜呼,却没想到重生在了一个叫莫晚的身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要升棺发财

    我要升棺发财

    我叫黎宇,拥有修真界的金手指。我不是医生,但是我会治病。我有天眼术,但我不乱用……
  • 我有一座商业楼

    我有一座商业楼

    在S市一处偏远的地方,有一幢神奇的大楼。这个大楼看上去非常的高,但是当他们进去看的时候,却并没有他们想想的那么高,但是里面的店铺,却让很多人流连忘返。
  • 逃婚33次:弃后带娃不愁嫁

    逃婚33次:弃后带娃不愁嫁

    穿越惹上暗夜黑帝,“皇上,皇后又跑了!”黑暗中夜帝微挑好看的眉间:“抓回来,扔到朕的寝宫。”“皇上,皇后不要你了,要休夫!”黑暗中夜帝怒气冲天的扔出休书:“给我杀了帮她写休书之人。”“皇上,皇后要嫁人!”黑暗中夜帝腾的一下从龙椅上站起来,把通报之下踢的飞远。该死,她竟敢嫁给别人!“令狐緋心,你敢嫁他,朕必攻城掠婚!”
  • 没有见过你

    没有见过你

    第一次的相遇,在到后面的发展,会是什么情况?
  •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主沉浮1

    谁主沉浮1

    靠置身其中者自己去体会把握。没有定法,没有常规。过去士大夫为官处世遵循的是“道”,现在的官员们则都在玩味“游戏规则”。但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只要你身在官场,无一人能够超脱这看似无形的官场轨迹和无言的明德大道……
  • 凌玄记

    凌玄记

    我是世界的创始者我的故事还在继续。我叫凌玄我从一道光而来而我就是那个光源而我睁开眼睛,我创造了世界。我对世界万物都很好奇。当我在茫茫的宇宙中看到了这样一颗的球状体,也许过往之后,我会有变化,也是很大改变了我的故事,但我却依然存在。梦醒时分,情乎不定,寥寥青烟,却只兮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