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54200000044

第44章 六院十所时期(1964—1966)(3)

1965年春天,孙志远部长在三机部651会议期间提到,十所下一个型号任务可能是测绘伊尔-18。为了尽快开展测绘仿制的前期准备,徐舜寿回到所里后,便安排一批同志立即进京,广泛收集运输机,特别是民用客机方面的情报资料,包括民用飞机的设计规范。赵学训回忆:

“1965年初夏,我正在北京大学参加风洞试验,突然接到长途电话,叫我连夜赶回沈阳见徐总。徐总指示我们,为了给上级当参谋,并为我所下一阶段的任务做准备,必须立即广泛收集运输机,特别是民用客机方面的情报资料,尤其要注意收集苏联民用飞机安-24,伊尔-18的设计资料。于是,我和其他同志又赶回北京,奔走在几个情报单位之间收集资料,进行调拨。

5月下旬,徐总在京西宾馆开会,讨论‘三五’期间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规划。一个闷热的傍晚,我和郑玉麟副总师到宾馆去看望他。在送我们回来的路上,徐总说,我们这个所队伍太年轻,需要一个全过程的锻炼,当前首先要买一架运输机来测绘仿制。徐总由设计歼教1到搞‘东风l07’,又回头摸透米格-21的曲折道路来说明他的观点。在谈到飞机设计中的战略决策,总体和局部的关系时,徐总吟诵了一首苏东坡的七言绝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那深思熟虑的谈吐,富有哲理的旁征博引深深地吸引着我,就像是把一幅幅飞机设计的宏伟蓝图展现在我的面前。

不久,在徐总的带领下,我所全体入关西迁。一年之后,我国从苏联引进的安-24飞机飞抵阎良,全所在徐总的带领下,投入了紧张的运7飞机的测绘设计工作。”

此时,国家已经批准三机部引进苏制图-124和安-24B客机各两架,在空34师试飞。经过徐舜寿等专家的分析论证,认为根据当前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状况,运输机还得遵循从仿制到自行设计的道路,循序渐进。仿制机种以安-24为好,因为它是一架涡轮螺旋桨飞机,较为先进,且经济实用。此外,该机采用了胶接点焊,整体壁板等新工艺,技术起点高,有利于促进我国运输机设计较快发展。

三机部采纳了这个意见,把测绘仿制安-24作为“三五”期间发展运输机的起点。1966年4月7日,三机部以(66)三生字534号文向十所、172厂正式下达了测绘试制国产运7飞机的任务,要求按照测绘仿制之路来组织设计。同时要求:

“在拟订方案时,要考虑在不影响气动力的前提下,将外形做一定的改变,总要与原来的安-24有些不同。还可考虑增加一些载油量,以增大航程……”

安-24样机也于同期飞抵阎良。十所和172厂领导在一起研究了厂所下一步如何组织实施,决定要摸着石头过河,走厂所结合的道路。

1966年3月,厂所联合成立了运7仿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徐舜寿担任了领导小组副组长①。

1966年4月,徐舜寿亲自起草了“关于测绘仿制安-24飞机中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向部汇报了厂所联合工作的进展、测绘工作方案和原则、进度、组织工作,并计划该机在1969年底完成定型。

本着早出成果,迅速占领中型运输机阵地的原则,徐舜寿在报告中提出:

“第一批飞机以客机测绘为主,先改一点外形线条,不改气动布局;同时,由六院十所副所长高鹏带技术人员去空运、空降部队做调查访问,根据空军的战术技术要求做进一步分析论证后,尽可能加以更改,使之适用于军运(即在测绘仿制客机的同时,积极着手改型军用运输机的准备工作)。

为了争取时间,我们设想第一批飞机以测绘仿制为主,在不影响气动布局的前提下,小改外形,如门窗轮廓、机头、背鳍的外形线条等,内部布置只对驾驶舱和旅客舱布置进行少量更改,并采用运6、直5的乘客座椅。这种飞机在拆掉座椅后,也可做一般军运。将来,在向空军调查军用运输机要求加以论证,提出方案,经批准后再大改,使之成为专门的军用运输机。为了取得经验,我们设想可在外形测量和制订总方案的同时,拆取水平安定面和主起落架两个部件,作为测绘仿制试点……”

1966年4月,样机到位。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厂所干部和技术人员迅速开展了测绘飞机,组织空、地勤人员座谈会,讨论测绘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原则等一系列工作。分散在哈尔滨、青岛等地实习的同志们接到指令,迅速返回阎良,参加到运7飞机现场测绘设计中。

1966年1月,哈尔滨122厂抽调132名设计人员和工人,加入到十所的行列,增强了十所的技术力量。

吴克明回忆:

“在购安-24支线客机的同时,他极力主张派楼国耀(注:苏联茹科夫斯基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生,1961年回国)、蒋水根(3315发动机主管)等人随空34师李本顺接机团队出国考察。准备测绘生产。并指示,在测绘的同时,还要与安-24飞机有所不同。曾一度在平尾上加端板、改腹鳍等。1966年样机到后,在172厂1号厂房,测绘人员现场办公。一天徐总在技术科的同志陪同下来到测绘现场。询问了许多问题,讲话很风趣,他非常生动而又深刻简述了他经历过的实践:

仿制是糊涂的,测绘是写生的,摸透是真懂的。

在场人员并非一下都能理解,简单解释,的确如此。仿制就是按提供的图纸、技术条件、工艺文件生产制造,对设计来说,不知其然;测绘就是依样画葫芦,如同美术中的静物实景写生,但有了自己的图画了,测绘分解后,也得到一些‘解剖’认识;摸透则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一系列问题,这才是真正明白设计含义。当时测绘现场几乎没有50年代的老同志,大都是1962年以后进所的年轻人。他强调:飞机上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一个小铆钉也不能少。你们先老老实实描绘下来,然后改一个‘画法’,既要写生,也要摸透,对自行设计,这些都是‘基本功’。

在日常工作中,徐总观察现象很细致,看问题很深刻,描绘很生动。看上去为人很严肃,但说话很风趣。”

徐舜寿经常对技术骨干讲,飞机设计重在综合。一个成功的飞机都是综合得比较好的,若要更改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第一步要以测绘仿制旅客机为主,更改要慎重,要通过多方面分析对比,重要的还要先进行试验,考虑要周全。

1966年7月23日,十所和172厂联合上报了研制总方案;1966年10月10日,叶剑英副主席批示“拟同意,请总理审示”。10月11日,******总理作出批复“同意。外形应有所不同。”

1966年10月13日,三机部依据总理的指示,以(66)三院字1297号文同意研制总方案;10月27日,******国防工办以(66)办三字276号文正式下达了运7测绘设计试制任务,并命名为运输机7型——“Y-7”。

徐舜寿曾对技术骨干讲:要好好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解决了主要矛盾,问题就解决了70%,再解决次要矛盾,任务就可完成95%。工程上的问题解决到95%就可以了,余下的5%可以通过加大余度(安全系数)来解决。他讲,余下的5%属于精雕细刻,可以让学者、教授、研究人员去解决,这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和航空科学研究人员的差异之一。当时已处于“**********”前夕,有些同志以部队需要军用运输机为理由,提出了将安-24飞机改为军用运输机的方案,实际上是否定了先上客机的方案。当时的局势已经比较混乱,表面上是按照旅客机来测绘,实际上是在推行贯彻改军用飞机的思路。

徐舜寿曾明确反对不经过讨论和事先研究就拍脑袋做决定的做法,认为这是“游击作风”。基于早期工作曾经出现过浮夸风,徐舜寿对技术工作中的这种浮夸作风是反对的,他始终坚持要贯彻科学严谨的作风,竭力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在军机方案尚未获准的情况下,十所按伞兵型运输机的要求开始测绘设计,在原准机的机身腹部开了一个向下打开的大舱门,并于1969年3月发完了全部5万张A4的图纸。大舱门破坏了机身受力结构,强度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由于缺乏计算手段和设计试验经验,这个方案报到上级机关后,被否定了。

1969年11月,在向空军司令汇报方案时,上级领导又下了一个文件,要求完全按照原型机测绘仿制。按毛主席指示的,学写字要先学“正楷”。按照这一要求,运7又开始按安-24飞机的原样进行测绘发图。直至1982年,运7客机型飞机才获准定型。

运7飞机从伞兵型、空降机、混合型、货机型回归到“学正楷”,走了一个大弯路,前后损失了6年多宝贵时间,报废了三套几万张A4的图纸和1000多套工艺装备。在经历了迂回曲折之后,重新回到起点。实践证明,徐舜寿提出的运7测绘仿制方案是正确的。

高忠社回忆:

“运7测绘一开始,徐舜寿这个方案就被那个时候掌权的领导否定了。

中央下的文件是要按照旅客机来测绘,徐舜寿当时在思考这个方案该怎么来测绘,但是有领导强调这个飞机要为部队服务。运输机违背了上级中央的精神,当时的局势比较乱,提出来要备战备荒,要随时准备打仗。所以表面上是按照旅客机来测绘,但实际上是按军用飞机来干的,所以最后改成伞兵型、机降型之类的,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地方。

当时,周总理说,研究测绘,但要有所不同。当时是从政治上考虑的,要是跟苏联的飞机一摸一样的,人家就会提出来抗议的,所以总理提出来要按照旅客机测绘,但要有所不同。当时徐舜寿就提出要把机身加长一点,大概加长了180多毫米,另一个就是把原来圆形的窗户改成椭圆形的,还有就是尾翼的外形也做了一些修整,按这个方案测绘就会跟原机有所不同了。

但是不久,**********就开始了,徐舜寿基本上就靠边站了,实际上就把他的方案否定了。名义上按照客机测绘,实际则是按军用来干,花了6年时间搞的四五个方案,画了好几万A4的图纸全报废了。当时这个大舱门设计出来以后,没法算强度。因为伞兵要伞降,所以必须要开个大舱门,机身上开个大舱门以后,强度怎么算呢?当时陈一坚很清楚,他是强度组的,我是机身组的,这个必须要算出来,算不出来我怎么设计呀,强度到底够不够。我初步估算了一下,但我们不是搞强度的,最后需要他们来审,但没人算,算不出来,所以后来报到上面也把这个方案给否定了,图纸都画了,前面的功夫也就全浪费了。后来又改成伞兵型、机降型,机降着陆是****提出来的,他当时提出来两个大搞,大搞运输机和大搞直升机,当时有的领导是跟得很紧的。

如果按照徐舜寿当时的这个思想,顺利的话,运7测绘也要不了16年。当时走了一个大圈,搞了5个型号,1979年左右才定型,搞了四五个方案,机降型、伞兵型、运输机型,根本就是瞎整。弄来弄去根本弄不成,最后又下了一个文件,原样画,不要动它。******说学写字要先学写正楷,走路还不会,不要一开始就学跑,后来除了座舱加长了以外,其他都是跟原来一摸一样的,没有什么改变。”

运7飞机是为满足20世纪中期我国国内航空支线运输需求,按照前苏联安-24B23批05架飞机实物测绘设计试制的一种中短程旅客机。该机于1966年开始测绘设计,1982年设计定型,1984年交付民航使用。

注释:

①关于运7测绘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人选,在保存下来的资料中有两种表述。

一、1966年3月14日,172厂、十所“关于测绘仿制安-24运输机的联合请示报告”:

测绘仿制工作的组织安排

1.在厂、所党委领导下,成立测绘仿制领导小组,以李溪溥、徐舜寿为正、副组长。另在现场成立联合办公室,由陆颂善、王洪章具体组织工作。

……

二、1966年5月3日,十所“关于测绘仿制安-24飞机中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

“在组织工作上,我们在三月间曾在工作队党委领导下进行了讨论,明确厂、所在组织合并之前,先合工作,先合思想,联合成立运7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领导日常工作。现在我们确定领导小组由172厂李溪溥、陆颂善、刘纪元,十所李纯彦、徐舜寿、王洪章、童乔生等7人组成。以李纯彦同志为组长,李溪溥、徐舜寿为副组长。并确定办公室由王洪章同志为主任,童乔生和172厂刘纪元为副主任。”

同类推荐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中国历代战神

    中国历代战神

    本书就是在这种亮剑精神的鼓舞下,以人物为线索,在写法上融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使读者仿佛听到昨日沙场的战马嘶鸣,感到英雄历历在目,纵马跃然纸上。在内容上通过对精心挑选的十二位战神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人物性格、奋斗历程及所表现出的各具特色俱进、残月如钩的大漠的悲壮;体味那山河日下、国家将倾时战神们那种义无返顾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更体味那民族危亡、硝烟战火中英雄们的一往无前和舍生忘死……从而再次唤起中华儿女对我们民族的热爱,让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再创辉煌。
  •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男人都想有她这样素淡如莲的知音,女人希望像她那样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为什么要读林徽因?她是让三大才子魂牵梦绕的奇女子,民国学者眼中学识渊博的林先生,文学与建筑的双料才女,事业与婚姻美满无暇的女神。最真实的林徽因,温雅如玉,民国气质,美到极致,纵然岁月流转,未曾输给时光。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不仅于1979年接掌英国大权,而且凭借着一已的神奇魅力和高度胆识,使保守党在背负着300多万失业大军的严峻情况下一举夺得了1983年英国大选的胜利,从而在英国欣起了又一轮“撒切尔式的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既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好了这个战后害了二三十年“英国病”的国家,又直接推动了80年代整个西方保守主义势力的抬头——这一切,无疑在英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位“女强人”的政绩不愧为丘吉尔之后的第一人,她名副其实地是本世纪中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
热门推荐
  • 游戏王第六世代

    游戏王第六世代

    故事发生在《游戏王末日之战》两年多后,《游戏王祈愿之双剑》半年后。祈愿星被取缔,东部决斗学院成立,并召集决斗者成立圣盾部队。迪斯觉瑞家族逐渐张开了自己的爪牙,而霞光最后的成员的目的纷纷水落石出。灭亡,还是第六世代的人类?
  • 三国之阿斗雄起

    三国之阿斗雄起

    “男人就要雄起”,看谁以后还敢叫哥“扶不起的阿斗”。在我刘阿斗面前,你们都是土鸡瓦狗,不好意思二叔,阿斗抢你台词了,略略略……
  • 力之霸者

    力之霸者

    无限流,青梅竹马双主角,半数据化,主力量加点,以上。段落节选:环顾四周,打量了一圈周围的环境之后。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被‘灵魂离体’了!不过还没等他好好感受这个状态,位于身下的本体上,就传来了一股巨大的吸力。好像是一个巨大的,位于海底的旋涡一般。刚山没有抗拒这股力量,短短的‘灵魂离体’的时间之内,他也感受到了一些无处不在的恶意。似乎下一秒就要将他撕成粉碎似的!跟掌控自己身体的绝对力量不同,灵魂状态的他就像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一般脆弱。这种状态的感受,就好像是将一个土生土长的人类,自由的放逐到宇宙空间中一样。那种无助感,和漂泊的孤寂感,几乎能令每一位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生物发自内心的恐惧。虽然一切的感受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但是在那个状态下,他也什么都做不了。坦而言之,刚山不喜欢那种感觉。那种脆弱的感觉,那种失去了掌控,失去了一切的感觉。
  • 弃女重生:痞妃戏邪王

    弃女重生:痞妃戏邪王

    重生为一个十三岁的小屁孩,还遇到专门逗她为乐的邪尊。“你是不是做梦都想着对为师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没事,你可以尽情非礼为师,为师不介意。”……那个一身白衣的男子一脸邪魅的笑意,勾着她的下巴轻轻说道。……转眼,却是她压在他的身上,痞痞地说道:“师傅,侍寝请先申请牌号……”
  • 至尊之世

    至尊之世

    一个资质平凡的少年,少时遭遇大难,得救之后更是后悔终生,于是他不再甘于平凡,用自己的努力,不断突破,以求达到至尊,只为年少时为自己撒下鲜血的女子。(求收藏、求提意见,每日一更。)PS:喜欢读书和写书的朋友可以加此群,这是我刚建的,没事可以来聊聊:107331308
  • 丞相千金不为后

    丞相千金不为后

    她是丞相府的嫡女,他是尊贵的二皇子,本来美满的爱情应该开花结果,却被当今太子一纸求婚圣旨,她被迫嫁入东宫。他位居东宫,权势滔天,却独独爱上那个总是违抗自己的女子,狂傲如他,又怎么会看着心爱之人嫁给自己的兄弟。
  • 末世之最强修仙系统

    末世之最强修仙系统

    当修仙遇上末世,当丧尸遇上蒋生这一切的一切,是阴谋,还是计划当修仙文明与末世文明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绚丽的火花。看屌丝宅男蒋生,如何逆转乾坤,如何在丧尸堆里生存。你嚣张,我比你更嚣张,你狂妄,我比你更狂妄进化者?一刀杀丧尸王?一刀杀远古之王?同样一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颠覆末世人生观看我如何笑傲末世!
  • 半粒糖,甜到伤

    半粒糖,甜到伤

    “偷菜”游戏红遍大江南北时,慕夏写出了这篇“农场告白”文章!纪严是我的魔鬼糖,包装华丽、酸到涩又甜到伤;展思扬是我的酒心糖,有着白白的糖衣、醉人的芬芳。我自己是蓬松的棉花糖,甜甜软软、可爱至上。我们曾是学校里最好的搭档,日子里有甜蜜,也有伤感。本想就这么一直幸福的,可是有一天,见到了阳光。于是,我们融在一起,化成一团······2010年,暮夏季风再度来临!用灵动的笔触记录半粒糖的伤感。
  • 风来夜凉

    风来夜凉

    怎么说呢!这是一本勉强算快穿的书,简介偏白。#从小就被娇宠长大的傲娇小公主X天道的腹黑弟弟。小公主每到一个世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崩人设,崩世界,崩反派;小王爷每到一个世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追求小公主,帮小公主报仇,把小公主带回家。#小公主不是在搞事,就是在搞事的路上。小王爷不是在护短,就是在护短的路上。【第一个世界】高冷太子一脸无奈的给小公主顺毛“对对对,都是本殿的错,明爵不生气好么?”【第二个世界】风流大师兄把小师妹放在掌心,生怕被别人拐跑了。人人都说:“雨晨公主要月亮,星痕剑尊绝不送星星。#简介以后慢慢改”
  • 王者佣兵团

    王者佣兵团

    剑与魔法的世界——极异世界,这是一个混乱分裂的世界。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传奇和神话。不管是屠龙与灭绝巨人的亚瑟,也不管是抗击兽人与精灵的托尼,亦或者是统一大陆的凯撒三位骑士王永远都活在每个城邦日夜咏唱的赞歌中,不过传奇并不代表永恒,三位骑士王的故事已过去千年了,而如今,又有一位骑士要谱写出一段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