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54200000022

第22章 第一个飞机设计室(1956—1961)(2)

此前,叶正大是112厂设计科的的主任设计员。当时112厂参照苏联航空工业的岗位设置,在工厂设计科除设有科长一职外,同时有主任设计师,科属的各专业组中有组长,同时设有主管设计员。在组建飞机设计室时,作为副主任的叶正大从112厂设计科中挑选了20多人,来到新组建的设计室。这些人大多数是原来设计科的主管设计员,技术上都是拔尖的。包括冯钟越、李文龙、汪子兴、吴孟伟、李克唐、张颖芝、林梦鹤、席 、赵智明、王培宏等。

设计室的成立,在航空工业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志于飞机设计事业的技术人员闻风而动,慕名而来,纷纷提出要参加到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的队伍中。

在四局工作的管德④坐不住了,叶锡琳、陈钟禄、高锡康、李永明等一批毕业于各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也坐不住了,他们不愿继续在局机关里做管理工作,而希望在自己所学的技术专业道路上能做更多的工作。在向上级提出申请并获得支持和批准以后,他们来到了飞机设计室。

航空工业规划设计院有一位1951年从国外回来的技术人员,在得知飞机设计室成立以后,坚决要求到设计室来。在国外,他学的是飞机强度计算,从北京到沈阳,他把从国外带回来的书籍资料满满地装了好几箱。

122厂的王念清,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后在122厂工作。听说成立飞机设计室,也主动要求来,他的态度非常坚决,最后组织同意了他的要求。徐舜寿后来说,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后来成为132厂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屠基达的回忆,很能代表那时广大设计人员的心情:

“我原来在122厂任设计科长,1956年11月,接到通知,调我去沈阳飞机设计室。正值四局徐昌裕副局长来哈尔滨检查工作,他找我去汇报……他向我介绍了打算设计双座喷气式歼击教练机的方案,最大速度800公里/小时,喷气发动机由410厂发动机设计室设计,推力为1600公斤,分别以歼5飞机和涡喷5发动机为原准机,这个自行设计起步虽然低一些,但稳妥可靠。我听了以后,很是兴奋,从修理到仿制,再跨到自行设计,几年功夫,连跨三大步,我真是生逢其时呀!”

徐舜寿对选人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当时对南航来的毕业生的要求是:毕业考试的成绩必须全是5分。他还指示去挑选人的,要挑数学和力学成绩好的。徐舜寿曾经归纳出,他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三条:成绩、爱好、进取心。

在选人方面,徐舜寿坚持自己的标准,没有放松条件。

叶正明(1931—2003),1931年4月13日出生在澳门。他和叶正大是亲兄弟。

1948年叶挺将军等因飞机失事遇难后,叶正大、叶正明被接到延安。党中央从延安撤退后,他们辗转来到哈尔滨,在哈尔滨俄文专科学校学习俄语。

1948年9月2日,按照党中央“向苏联派出能力突出、政治可靠的年轻干部,接受苏联的正规高等教育,培养我们自己的技术专家”的决定,包括****、邹家华、叶正大、叶正明在内的21名同学作为正在孕育中的新中国第一批派遣的留学生,经历了旅途的艰辛,到了苏联。当时中央负责同志的意见是不主张中国派到苏联的留学生学习政治,也不赞成学习文科。而应该学习工科、学习工业。至于具体学习哪一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也许是由于父亲死于空难的原因,叶正大、叶正明下定决心要制造中国自己的安全可靠的飞机,兄弟俩毫不犹豫地选择去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航空工程。

叶正明酷爱飞机设计事业。1957年,他学成回国,到了沈阳飞机设计室,他一心想进总体组,从事飞机总体方案的设计。但徐舜寿没有同意。徐舜寿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具有坚实的飞机设计基础,没有在基础方面的锻炼,不能立即搞总体设计。所以他的意见是,叶正明必须先到机身组。

徐舜寿的做法没有避讳副主任叶正大,也没有顾及叶正明是高级干部子弟。而叶正明也并没有因此而抱怨、消极。他仍然积极地工作着,直到按照组织决定离开设计室以后,他还是关心着设计室的飞机设计工作。

在为设计室配备人员这件事上,徐舜寿当时煞费苦心。他曾想把国内搞过飞机设计的人集中起来,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屠基达院士回忆:“徐主任原来打算把曾在国外搞过飞机设计后来回国的老同志(老是相对而言,当时也就40岁左右)集中起来,机身组长原拟请南航的高永寿教授来担任的,起落架组长原拟请曾在122厂当过我的上级的胡昌寿工程师来担任,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法集中。”

设计室又从南航招来毕业生12人,从沈航招来毕业生25人。1956年11月底,人员基本到齐,设计室总共有72人,党、团支部相继成立。

为设计室配备人员的第一步工作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一速度是惊人的。这体现了徐舜寿讲求高效率的工作作风,以及他对尽快开展飞机设计工作的极大热忱和热烈渴望。

1957年初,又从各厂调来十几名技术人员,从北京航空工业俄文学校毕业分配来11名毕业生(均为南航第一届毕业生),由112厂调来7名描图员、行政与会计人员4人。到1957年8月底,全室总共108人,其中技术人员92人(大学34人、大专33人、中专25人),平均年龄22岁。朝气蓬勃的设计团队

这是一支代表着当时中国飞机设计最高水平的队伍,他们年轻,朝气蓬勃,对新中国和祖国航空工业的未来充满憧憬和理想。

为了使这个新组建的团队尽快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徐舜寿做了大量工作。设计室年轻的设计员吴铁民,后来在611所担任了飞机结构设计师,他回忆起自己刚进设计室的一些情景时讲道:

“1957年,在刚组建成的设计室内,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由于东北的气候、生活条件,特别是吃粗粮,部分南方青年较难于习惯,记得曾有个别人提出想调去南方工作的请求,徐老师从支委会上知道后,他在一个晚上亲自召集会议,茶水一杯,拉家常似的和大家谈心,记得有这样一番话:‘航空工业集中了国家最优秀的人才,能够被选进这个部门为巩固国防贡献青春,是我们的光荣。我本人生长在江南鱼米之乡,但是只要是搞飞机,到哪儿都行。现在请大家认真考虑几天,如果还是要走,就请写报告,我一定同意放人,只为个人着想的人,即使再好,我也不要,走了也不可惜。’后来,事实上再也没有人提出要调动了。

当时沈阳工厂住宿条件较差,我们同学三人只好临时住在单身宿舍楼边的楼梯过道处的所谓‘宿舍’里,有一天晚上回来睡觉时,发现门大开,锁被破坏,较好的衣服被偷窃一空,徐老师知道后,一个晚上他到了我们的住处,与我们促膝谈心,记得有这样一段话:抗战初期,他从杭州南下逃难,路上亦被小偷把随身行李洗劫过,想想当时国难深重,亦就不当一回事。你们日常衣服所缺布票,我设法给你们解决,果然不出数日,就给我们三人每人补助了15丈布票。”

曾经担任设计室重量组组长的金刚裕回忆:

“我从设计科(注:指112厂设计科)调到设计室之前,原是设计科的共青团副支部书记,建立设计室初期只有十几个团员。青年团名义上归设计科团支部,但实际上已分开活动。我和郭松林、张定一是支部委员。徐主任是党支委,他平易近人,言谈风趣,虽然并不直接领导青年团工作,但也常跟我谈起团的工作。他常说:‘你们青年团要多搞些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打打球、唱唱歌、跳跳舞,搞点航模,出去走走,把团生活搞得生动活泼些,寓教于乐么!生活丰富了,心情畅快了,工作积极性自然上来了,不要像我们老头子,天天开会。’在那段时间,我们乐于听从徐主任的指导,团支部是努力开展多样化活动的。”

在徐舜寿的支持下,设计室很快成立了一个航模组。

设计室设计人员中有很多是在学校搞过航模的,如气动组的汪子兴是华东航空学院的航模健将;叶正明在莫斯科航空学院时期,也是一位航模爱好者;顾诵芬从上学的时候起,就喜欢航模。到四局时,他把自己的爱好带到四局,得到了徐舜寿的支持。

徐舜寿认为,设计人员开展航模运动,不只是娱乐性的个人爱好,而是带有试验研究性质的活动,所以在物质上尽可能给予支持和帮助。1957年,发动机设计室主任吴大观赴英国考察时,徐舜寿托他给航模组买回一套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遥控模型材料。

顾诵芬回忆:

“我到设计室以后,住进了112厂设计科技术骨干的宿舍。房间不大,已经安排了四个人,我的床位被安置在靠窗口暖气的地方。宿舍中间有一张大桌子,我们航模组的人就在这个桌子上把这套遥控模型飞机组装了起来。但后来工作忙了,遥控飞行就没有进行。南京一个高炮学校的同志知道我们有这套设备,就来借,借走了,一直也没有再还回来。”

青年时代的程不时是文艺爱好者,他回忆道:

“设计室主任徐舜寿到厂后不久提出:为了让各方来的人员互相熟悉一下,要求我组织一次联欢晚会。在事业启航时的这次活动我至今记忆深刻。

一天晚上,在一间大办公室里,临时搬开办公桌,空出地方作为会场。我事先和各方面来的人员打了招呼,希望大家不要拘束,齐心协力开好这次联欢会。另一方面,我为会上的集体游戏都安排上一些航空专业的名目,如“仪表飞行”、“校靶”之类,极力把大家的欢笑和我们即将从事的事业联系起来。

除了徐、黄等为数极少的几位老工程师之外,整个设计集体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2岁。再加上大家当时的心情都是共同的,所以这第一次集体活动办得有声有色,非常亲切而热闹。徐舜寿本人是一个很富于生活情趣、很有幽默感的人,在会上和大家一齐开怀欢笑。散会后他走出会场,又特地转回来,笑容满面地对我点头说:‘很好!很好!’看来他对我们这个集体一开始就形成这样融洽的气氛,很感满意。”

(程不时《我的飞机设计师生涯》)

金刚裕回忆:

“设计室成立初期,凭我的感觉,大家的心情都比较畅快,工作是有序的、高效的,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互相团结共事,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勾心斗角,可以说是一段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发展时期。

又一次接受政治审查

就在徐舜寿倾注全力组建飞机设计室的那段时间里,他又一次接受组织的政治审查。这次政审缘于反胡风运动。审查的重点是徐舜寿与胡风集团骨干阿垅的关系。

阿垅,原名陈守梅,曾用名陈亦门。著名诗论家。1939年,经胡风介绍到延安,进抗大。1949年到天津,任天津文学工作者协会编辑部主任。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入狱。12年后,因病瘐死狱中。

阿垅的妻子张瑞是宋蜀碧要好的朋友。张瑞于1946年3月自杀。得知女友的好友自杀,正在美国学习的徐舜寿从大洋彼岸拍了吊唁的电报。10年后,这份电报引出了对徐舜寿的政治审查。

1956年10月22日,审查有了结论。文件中,“阿龙”是“阿垅”的错写。

“1956年10月22日,对徐舜寿与胡风分子阿龙的关系问题的审查结论认为:徐舜寿与阿龙认识是通过其妻宋蜀碧的关系,宋与阿龙前妻张瑞是要好的同学。在反胡风学习中曾进行调查并审讯了阿龙,未发现有政治问题。”

(《关于徐舜寿同志历史问题的复查报告》[78]所党字第114号)

这一段时间里,宋蜀碧也接受了审查:

“《人民日报》上开始公布关于胡风集团的三批材料。我们每天都仔细阅读这些材料,阅读******等加的按语。一天下午,正在看报时,发现阿垅与陈守梅是同一个人。我不禁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声:

‘啊!原来阿垅就是陈守梅呀!’我旁边坐位上的老吴立即去汇报了。于是第一把手党组副书记廖经天把我叫去,问道:

‘你认识阿垅吗?’

‘认识,我高中的一个朋友跟他结了婚。’

‘还认识其他胡风分子吗?’

‘还认识方然。他是金陵大学的学生。上英国文学史和我同班,听人说学校训导处的黑名单上有他的名字,我想既然是国民党要抓的,一定是好人,就通知他,跑掉了。’

‘还有谁?’

‘还有芦甸,他爱人李嘉林是我中学的同学,我去找过她一次,想租房子,听说她家里有房子出租。’

‘把认识胡风分子的情况写个材料交来。’

我回到办公室,立即将以上情况写好。下班以前就交给廖经天同志了,他有点吃惊地说:

‘怎么这样快就写好了?你不回家好好想想再写吗?’

‘不用了,就这么些事。’我回答。

过了一天,另一位副书记李 吾将我叫去,一开口就是‘政治上幼稚!’接着说:‘彻底交代清楚了吗?查出来你可得自己负责。’

‘就这么些事,再查也查不出来了!’

我心里想,你不幼稚?反胡风前谁知道他是反革命?不过我也确实没有把它当回事。当时想到的是幸好张瑞早已不在人世。否则,作为反革命家属,她也必定是活不下去的。

直到许多年以后,从报上看见诗人绿原(胡风分子)从未在中美合作所呆过,当时连重庆也没有去过。我不禁大吃一惊。关于绿原是重庆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以及当革命志士在中美合作所遭受酷刑惨叫时,绿原在一旁狞笑,这些按语,不知是怎么编造出来的!

同类推荐
  • 家世

    家世

    本书从“家风家教之于当下”的视角撰写了中国家族的传奇经历。每一家家教自有特点,如林同济家是要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宋耀如家是要出伟大人才;卢作孚家是让孩子不要当败家子;黄兴家是无我、笃实;聂云台家有家庭会议……阅读者称,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联想到自家、自身,自己要传承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

    乔治·华盛顿的重要地位在美国历史上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他是第一位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在连任两届之后,他自行引退,并两次谢绝连任,开创了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典范,弥补了美国宪法的严重缺陷,为人类结束终身制、消除个人独裁的隐患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惯例,以及表现出的伟大政治家的典范性品格;美国今日的强大和富庶,端赖于此。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被委任为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独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回顾两百多年的美国总统史,我们也会发现,没有一位总统在位期间拥有的个人威望能够超过华盛顿。
  • 明四家传(下)

    明四家传(下)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 知人善任——狄仁杰

    知人善任——狄仁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布衣天子刘询

    布衣天子刘询

    本书是黎先生“海昏侯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书,写的是与海昏侯刘贺关联密切的另一个西汉著名历史人物汉宣帝刘询的故事。刘询执政的25年是继“汉武盛世”之后,汉朝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被称为“孝宣中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的秋天。长安城里的大火和喊杀声喧嚣了一周方才渐渐平歇,空气中仍然弥漫着的血腥气味,这座繁华的大汉都城依然沉浸在惶恐不安之中。这天的深夜,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惨淡地映照着长安城郡邸狱。郡邸狱就是汉朝时候各诸侯王、各郡守、各郡国在京都长安的府邸官舍中临时设置的羁狱。在这幽暗的月色下,囚室四周冰冷的墙壁泛出暗淡的绿光。除了偶尔传出几声蟋蟀的鸣叫声外,整座郡邸狱死寂得几乎没有一丝声响。
热门推荐
  • 黑夜以致

    黑夜以致

    夏颖,一个为了找寻父母死亡真相的天才少女,W市著名重案A组的组长。
  • 这届阎君不好带

    这届阎君不好带

    我是地府女阎君,刚上任就被罚入轮回,自己在人间悠哉悠哉的恋爱、历劫,还坚信什么一切皆有定数,却不知让跟随我的人操碎了心。特别是黑无常。
  • 扬沙天

    扬沙天

    学生想打造一部结合唐诗宋词现代诗的一部小说,根据虚构和真实发生的事情来写,文中都是化名,故事发生在一座中国封建小城,这里和蒙古接近,封建,荒蛮,却有煤炭石油天然气人们被暴富冲昏了头脑,却依然封建,自私,嫉妒,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是一个公务员,在不断相亲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遇到真爱收获爱情,像这里的扬沙天一样,吹走了雨,看似白茫茫,过后就是希望。
  • 这个杀手不太冷:倒追男神

    这个杀手不太冷:倒追男神

    那年她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一场家庭变故,让她变成了哑巴!他捡了她,说:你可以留下来,但是以后洗衣做饭,家务活儿都是你的。几年后,她在他的庇护下,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心中对他的爱开始萌芽……他说:你一辈子都是我心中的小丫头。她说:不!我早已长大
  • 十年:记得你说爱我

    十年:记得你说爱我

    17岁那一年,他抱着吉他在舞台上唱着《天使》对她表白。他没有奢望她会接受他,只是单纯的想要在高中毕业之前向她告白。20岁那一年,他喝醉了酒躺在宿舍里,迷迷糊糊的发短信给她。“高中的时候你有没有喜欢过我?”她那个时候正忙着去坐车,随口就回了一句:“喜欢。”他说:“苏颜,我已经错过了三年,这一次我说什么也不会再放手。”她说:“林轩,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开了,可能我就再也不会相信爱情了。”
  • 团队正能量:不做木桶的最短板

    团队正能量:不做木桶的最短板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员工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其中,员工有无团队精神更是重中之重。本书作为职场人士实用性必修手册,系统讲解了团队精神在凝聚正能量、创造非凡业绩、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等方面的重要性,为有志于创立一番事业的人指明了道路。
  • 推仙道纪

    推仙道纪

    极空有神仙,神仙靠人推,人推推仙票。海市蜃楼起仙风,神树境上求推仙、东南尖,五片城,欲望沙海难欲望、西雅图,七心池,清新雪原无清心、天榜轮回动天地,通宇连宙化凡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命运匙之门

    命运匙之门

    “穿越到异世界怎么办?在线等,很急!”“有系统吗?”“嘶……我看看……叫氪金……什么来着。”“那就对了!不充钱,怎么变得更强!”“……这台词好像在哪儿听过"
  • 三国杀之忠奸人

    三国杀之忠奸人

    三国杀同人小说征文大赛参赛作品八人局,一内四反两忠,刘备主公。沿用三国演义部分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