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38700000015

第15章 量学基本知识概说(摄类集辩)(7)

无遮是对“有”的否定。无遮用“无”、“空”表达。如无物、无自性、人无我、法无我、自性空、法性本空等。“有”和“无”等于“有”和“非有”,是相互矛盾关系,即肯定一方就是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是肯定另一方,没有“非有非无”的中性存在。所以佛经中的“非空非有”一语,不是说明“非空非有”中性存在,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标准说的。即“现象非空,自性非有”、“世俗谛上非空,胜义谛上非有”之意。在中观见上,不懂因明逻辑的人们掀起了很多可笑的争论。

十二、显性事物与隐性事物

《释量论》曰:“因境有二故量有二。”意思是说,因为被认识的境物有显、隐两种,所以,对应的认识也有直接认识现量和间接认识比量两种。“现量”是直觉感受,“比量”是推理。那么,什么是“显性”事物?什么是“隐性”事物呢?所谓“显性事物”,是可以用五观识和心识直觉直接认识的对象,如眼见色、耳闻声、鼻闻香、舌知味、身感冷热和心识直觉感受苦乐等。一切有为法都是显性事物。

隐性事物是指用比量识所认识的对象。此类隐性事物分绝对隐性事物

和相对隐性事物两种。绝对隐性事物是指无为法、常法、共相、自返体、抽象概念等属于非直觉认识对象范畴的诸法。

相对隐性事物是指虽属直觉识认识对象,因受时空和物性限制而变为隐性事物者。

受空间限制而变为隐性事物者,如此地的人,不能直观异地的景色。

异地的景色对异地的人来说是显性事物,但对身在此地的人来说是不可见隐性事物。有些事物虽在可见范围,但由于墙壁遮挡,或者被其他事物遮盖看不到,也属相对隐性事物。

受时间限制而变为隐性事物者:如现在的人看不到历史上过去的事。过去的事,对过去时的人来说并非隐性事,对现在的人变成了隐性事。又如,一小时前发生的事情,一小时后看不到之类。

受物性限制而变为隐性事物者,如眼睛看不到极微物质,放大其适当的倍数才能看到,自己的脸对自己的眼睛是隐性,对别人来说是显性。又如,事物一刹那之间的微细无常变化无法察觉,必须通过比量推理才能认识等等。

以上绝对隐性事物和相对隐性事物的认识方法是比量识。比量识是通过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之间的同性关系和因果关系,来认识未知事物的一种间接认识方法。详细情况将在因明论中介绍。

隐性分绝对和相对是顺理经部的观点,唯识中观主张隐性只有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未证得一切种智的众生来说,有相对和绝对两种知识境,对证得一切种智的遍知者来说,只有现观直觉的显性境,没有比量智和隐性境。

十三、客体与主体

(一) 客体的定义

客体是认识对象,是境物的意思。客体的定义是:意识所见境。客体与存在是同一概念。感知对象、认识对象、思考对象、思想内容都属于客体。客体境与主体意识是相对的,意识作为未思考对象时,便是客体,因此,凡是存在,凡是认识思考对象都是识境、都是客体。“识”和“境”是相对的存在,识也属于境的范畴。识作为认识的主体时,才是与境相对的主体“识”。客体境从不同的角度分为以下几种:

(1)所缘境:意识所面对的境物。如看到山水风景时,山水风景是所缘境,想某件事时,该事就是所缘境。

(2)显现境:是显现在意识面前的客体事物的实体或意象。眼、耳、鼻、舌、身等五官识和心识直觉的显现境是实有事物,在分别意识中的显现境是抽象意象,即概念。

(3)所取境:是主体意识所取之境。如照相取景,选取境物,故称“所取境”。所取境与显现境意义相同,但“显现”指客体的状态,“所取”指主体的作用。

(4)所执境:是主观所坚持的倾向性所执见之境。

(5)意向境:旧译“耽著境”,是意识所指向的具体目的,和所执境意义相同。

上述所缘境、显现境、所取境是无分别直觉识和分别思维共有境,所执境、意向境是分别意识独有的事境,因此,无分别直觉、无意识活动,无此二境。

如分别意识的显现境是概念共相,但意向境是具体事物。如说“苹果”时,分别意识中显现的“显现境”是苹果的共相,苹果这个名称所指的是真实苹果,这真实苹果是意向境。又如说话时,语词所表达的显现境是一种意思,但它的意向境,可能是另外一种意思。如“人无我”这句话中的“我”,分所缘境我和所执境我。所缘境的“我”是具体的我,是个体的人对自己的称谓。“我”指的是五蕴身,即自己的肉体和思想意识。这个“我”是与同类个体人相区别的一种存在。所执境“我”是在自己分别意识中形成的抽象的自我概念。这个“我”在自己的意识中是超越肉体和意识的主宰自我,关心自我利益的一种抽象虚构体。佛教所要破除的是所执境抽象虚构的“我”,不破所缘境具体的“我”。客体事境,从总体意义上说,必须是真实存在的有为法,除了分别意识的特殊境——共相概念以外,任何虚无无为法都不能作为境。因为,有的东西才能作为认识对象,没有的东西无法认识,因此,“无”不能作认识对象。

从个别意义上讲,错幻觉和虚构事相都可以作相应意识的对象。如有眼疾见重相者,眼见二月,有胆溢症(今指甲肝)者,见白雪为黄雪,臆想兔角者的心中的兔角之类。

(二) 主体的定义主体的定义是:与客体相对的存在。主体包括有情、意识、语言。“有情”,有的译作“含识”,就是有情感和知觉意识的各类众生,如人和动物之类。能认识事物的意识是人等有情众生的意识,因此,有情众生是意识之所依,有情众生也是主体之一;语言是表达思想认识和表述客体事物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思想的存在形式,因此,也是主体之一;意识是认识客体事物的主要主体。其余只能说是辅助性主体。

凡是存在都是被意识可以直接认识的识境,凡是存在都是被语言可以直接表述的言境。所谓“非言境”,是指具体事物。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抽象概念,它不能将具体事物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直觉境。“心行”是指分别思维活动。因此,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指现观直觉经验,并非神秘莫测之义。历来解释佛经的人中,懂得此义者,稀如晨星。

十四、一异辨

“一”的定义是:非异。“一”和“异”是对立概念。非“异”就是“一”,非“一”就是“异”。“一”有一物、一体、一种、一类、相同、同一、同性、同因、同种、同类等义。“一”分三类:自返体一、自性一、种类一。自返体一的定义是:自返体非异法。自返体非异者,如人与人、树与树等同一事物和同类事物相互之间自返体是一,如与人自返体不相异者只有人,与树自返体不相异者只有树。自返体是一的必须是同一概念。自性一的定义是:自性不异法,即同性事物。自性、本性、自我意义相同。如存在和法自性不异,因缘法与有为法自性同一。物种一的定义是:物种不异法,如所作法与无常法物种同一。同种一的定义是:种类相同法。同种相同者分自返体相同、物种相同。自返体相同者又分有物自返体相同类和无物自返体相同类。有物自返体相同类又分识类自返体相同者、色类自返体相同者、不相应类自返体相同者。识类自返体相同者,如人与人之间的意识、眼识自返体相同。色类自返体相同者,如松树与柏树,铜瓶与瓷瓶。不相应类自返体相同者,如色类的无常性与识类的无常性。无物自返体相同者,如人无我与法无我,宇宙空间和室内空间。物种相同的定义是:同类种或同类因所生之不同体。物种相同分色类物种相同者、识类物种相同者、不相应类物种相同者。色类物种相同者,如同类材料做成的桌子和椅子,同一瓜种结出的大瓜、小瓜。识类物种相同者,如同一因缘所生之不同意识。不相应类物种相同者,如同一因缘所生之声音的所作性与无常性。“异”的定义是:非一。“异”,有异物、异体、异种、异类、相异、异性、异因、异种等义。“异”,分自返体异、自性异、种类异三种。自返体相异,如人和树,山和水。

自性相异,如常住法和无常法,有为法与无为法。种类相异,如色法和识法,动物和植物。一异辨是分析事物与事物、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同异关系的逻辑方法。

事物与事物、概念与概念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异相交,错综复杂。辨别同异关系时,按照同异定义法则,考虑得面面俱到,才不至于出错。

在前面介绍过,知识分能知的主体和所知客体两个部分。能知的主体就是指具有认识功能作用的主观意识,所知客体指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能知的主体包括有情、心智、能表的语言。“有情”就是具有意识的生命,包括六道众生,也有译作“含识”的。能表的语言与所表对象是相对的。但真正能知的主体只有一种,那就是“心智”。

心智学是从认识的主体,即心智的性质、种类、功能作用、所属对象等方面研究心智的一门与因明学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内容而相对独立的学科。法称《释量论》第一章主释自比量,第四章主释他比量,这二章属于因明学(论证学),第三章现量,主释心智,属于心智学,也称“心明”。

藏传佛教显学五论中的《量论》分为:摄类集辨、心明、因明三个学科。因明是量学,即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因明和量学之间不能画等号,因为量学不都是因明,量学还包括现量和心智学的内容。

心智学在藏文中作腇︽臱繳(wlo rig ),心、意、识、明是同一对象的不同名称。“心”是能感能知的主体——精神意识,并不是指属于物质的“心脏”或“大脑神经”。心识、意识也称“心灵”、“灵识”、“灵魂”。在佛学中还称“心续”、“光明”、“光明心”。“心续”的“续”是无始无终、连续不断的“续流”之意。“光明”和“光明心”的“光明”指心智明亮,具有如灯光、阳光,照亮万物、明察一切的功能。如明知、明照、明了、明白、明察、明见都是心光照射之义。灯光、阳光是可见光,心光非可见光,但与物质光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也称“光”。如《释量论》中说:“心性本光明,污染非本有。”

心识的功能是明了自己所对应之境物,如眼识所对应的境物是形色,即颜色和形状;耳识所对应的境物是声音;鼻识所对应的境物是香臭气味;舌识所对应的境物是酸甜苦辣等食味;身识所对应的境物是冷暖软硬等感触对象。以上五根识所对应的境物的共同特点是:

(1)现在的、眼前的,而不是过去的、未来的和不在眼前的事物。其中眼识和耳识具有可见可闻的空间距离,鼻、舌、身识需要与各自的对应境物接触。

(2)对应境物必须是实有之物、具体存在,而不是抽象观念,无形之物。五根识属于无分别纯现识现量,因此,它们的对应境物也是现实之物。

《释量论》认为,现识现量是认识的基础和唯一门户,一切推理比量最终要回归到符合现量。故《宝藏论》说:“唯一正量是现量。”意思是说,唯一正确认识是直观现量。心识所对应的境物有现实的也有非现实的,有具体的也有抽象虚构的,认识不受时空限制。对境称“法”,即存在和非存在。唯识论将心意识,从功能上分而为三:贮藏善恶种子,生化万物者为“心”,称阿赖耶识;具我执,为污染载体者为“意”,称末那识;识别境物者为“识”,称第六意识。有的还主张增加“无漏净识”。有部、经部、顺理唯识、顺经自续中观、应成中观等各派主张六心说,不承认“八心”、“九心”说。

心识的定义是:照见所对应境物的非物质存在。“照见所对应境物”说的是心识的明照功能,即心识的感知、认识作用;“非物质存在”说的是心的性质。这里的“物质”,指的是四大物质微粒子形成的肉体、筋骨、脏器、神经等色蕴人体,心是一种与物质截然不同的无形无色的精神性存在。精神是一种同质因果生灭相续、连续不断、无始无终的一种能量续流。“同质因果”是说:精神是与精神同质的精神为因所产生的,并非大脑神经或者心脏的产物。初生婴儿的肉体是父精母血物质生成的,但婴儿的感知意识并非父母的遗传,而是生前意识的续流,最愚笨的父母生出超常聪明的孩子,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因果生灭相续”是说:意识并非“永恒不变”的常有,而是前一刹那意识是后一刹那意识的等无间缘——即亲因缘,前一刹那意识即灭,后一刹那意识即生,因果相连,生灭相续,生生灭灭,无始无终。刹那之间前灭后生,因此是无常,生灭相续,因此不断。

意识是有为法,因此是无常法。“无常”是永恒不变、静止无为的反面,是始终处于流动变化、更新发展状态的意思。众生的意识正因为无常,正因为处于流动变化、更新发展状态之中,才有进化和去染还净的可能性。意识若是其性“永恒不变”,那就是愚者常愚,恶者常恶,一切改愚为慧、改恶为善的教育事业就毫无意义了。但人类的实践证明,愚者变慧、恶者变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便反证了“意识永恒不变”的谬论。有些人不懂意识是无常有为法的道理,瞎说意识是“常法”,殊不知已完全堕入主张“常一自在我”的外道邪见深渊了。

心智学对心意识作了如下的分类:一、心王与心所生法;二、分别心和无分别心;三、七类心识;四、正知与非正知;五、证知与未证知;六、错觉与无错意识。

同类推荐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舍利弗、目犍连,本是外道的学者或领袖;迦旃延、大迦叶,也是婆罗门的权威和长老,但他们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从没有对佛陀有过批评。对佛陀没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在佛陀的法海中来完成自己的修学。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热门推荐
  • 四海之上皆为皇

    四海之上皆为皇

    一个人,一把刀,一头狼,一群大傻叉,一起潇洒闯四海。局中局,计中计,卖了哥哥,卖了自己。一婚跑、二婚闹、三婚乾坤定。
  • 皇帝的梦想

    皇帝的梦想

    皇帝亨利四世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梦想,那就是能够枕在女教皇安娜一世的膝上,安静地睡一觉。但是这个梦想好像离他越来越远了,他和教皇冕下的战争似乎很难结束了。曾深爱过他的教皇不能容忍于他勾结异教徒莫斯科大公叶卡捷琳娜和匈奴长公主王昭君夺回帝位的行为。其实教皇冕下是吃醋了。祝我们的皇帝陛下好运。因为他的敌人还有不列颠王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卡斯提尔王国的伊莎贝拉女王,法兰西王国摄政贞德,卡尔玛同盟女王玛格丽特一世。
  • 从零开始的修行文明

    从零开始的修行文明

    前世自悟炼精化气之密,修得真气,却被财团抓捕研究不想意外重生,竟获得一个小世界这世夏承越将继续修行,将一个写实的现代文明转变成奇幻般的修行文明……洞天计划、伪灵气复苏、灵石技术、天道、法网、造物,尽在书中科学修行与小世界结合,不是升级打怪流,有些慢热,稳定更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炽情黑帝:霸宠小娇妻

    炽情黑帝:霸宠小娇妻

    十年前,调皮捣蛋,骑着白虎威风凛凛,天之骄女不过如此。十年后,学成归来的她拥有的不仅仅是倾国倾城的貌,更有绝世武功和同样捣蛋的恶劣性格。然而,那颗坚硬如石的心在什么时候被那个黑暗中的魅惑少年所蛊惑?从此,生死相随……
  • 雪败联手:笑傲江湖

    雪败联手:笑傲江湖

    夏嗜雪堂堂一任佣兵女王、天才毒医,最崇拜陈乔恩演的东方不败,却一不小心穿越到了笑傲江湖,雪败联手,笑傲江湖
  • Tfboys我与你的邂逅

    Tfboys我与你的邂逅

    夕羽晴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一个四叶草,没有想到会出名遇见她的偶像…
  • 大小姐她又A又飒

    大小姐她又A又飒

    A面锦城傅家的大小姐风评极差,人人都说她贪权窃柄,不忠不孝。傅娇娇不在意这些。“红颜祸水金丝笼,豪门逆子名利场,一一占尽,也是人生得意。”看了看眼前跟她一样声名狼藉还百病缠身的年鹤霄,傅娇娇莞尔,“四少爷,拼单么?”“什么?”“豪门拼单,团购夺权那种。”“....算我一个。”B面当红小花乔曼常年捆绑顶流男神沈厌,惹得沈厌粉丝天怒人怨,总想除之而后快。乔曼不以为然,哪怕沈厌当面甩脸色给她看也依旧我行我素。颁奖典礼上,她一袭高定礼服艳压全场,翌日却被黑粉说是高仿。品牌方站出来辟谣,“是真的,全球唯一一件秀款。”黑粉怒骂乔曼咖位不够,诅咒品牌方等着退单。品牌方二次解释,“这是人家花钱买的。”八卦博主这时候跳出来爆料,“裙子是某女大佬买的。”沈厌粉丝:“哥哥,这女人不要脸,脚踩两条船,还男女通撩!”不久,有粉丝亲眼看见沈厌从乔曼家出来。“嗷,房子塌了!”某天。网友:“那个碧螺春,原来是真千金。”路人:“傅家二小姐,只不过是随了母姓。”粉丝:“姐姐求带,求捆绑,我们改嗑cp了。”已经成为豪门掌舵人的傅娇娇:“不是说我妹妹不配么?”
  • 重生之妾侍大翻身

    重生之妾侍大翻身

    骆童谣,现代外企高管穿越到古代秋月国首富嫡女身上,面对夫君不爱,嫡妻找茬,明争暗斗,她只是淡笑应对。她可是现代的“白骨精”岂会任由你们欺负?别人陷害她扮猪吃虎,为了个男人?姐不稀罕!啥,那男人还黏上她不走了?凤希城,我不嫁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