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38700000011

第11章 量学基本知识概说(摄类集辩)(3)

既然有对立,就应该有非对立。那么,什么是非对立呢?对立总定义是:彼此相异,不能合一的存在。非对立,于此反,是非异体的总相和别相的关系。如有为法与人,树和松树之类。人是有为法,人与有为法非异体,非对立。

(二) 联系

联系是指彼此相异的两种事物之间的彼此同性关系和彼此相依关系。联系的双方是相对的存在,相对的一方不存在,联系也就不存在。

(1)同性联系是性质相同的二事或二义之间的联系。如所作性与无常,人与有为法,树与树枝等。如“所作性”与“无常”,虽然概念不同,“所作性”是由因缘生成之意,“无常”是变易之意。凡是由因缘生成之物,都是处在刹那刹那变易的无常之物,凡是无常之物都是由因缘生成之“所作性”。因此,所作性与无常是同性联系。又,人与有为法,具有同一性质,在人上没有非有为法的性质,若没有有为法就没有人。有为法的概念外延,包括人的概念。是有为法,不等于是人,但凡是人都是有为法。树与树枝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虽然树不是树枝,树枝也不是树,但没有树,就没有树枝,没有树枝,就没有树,树和树枝同为一体。

(2)相依联系是指相异二事之间的因果联系。如麦种和麦苗,父母和子女,烟与火,水和生命,云和雨,木料和木器,时间流的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等等。这种相依因果,在时间上是先有因,后有果,无前因,就无后果。果依因而生,无因便无果,有果必有因,因以果而成,无果怎能称因?无子岂能称母?因果是相对的,从一种事物、一个事件而言,是前一事物、前一事件的后果,是后一事物、后一事件的前因。以一粒豌豆而言,既是豆种,也是豆果。一切有为法,既是因,也是果。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如时间续流。以人的生命而言,今生是自己前世的后世,是自己后世的前世。今世是前世的果,后世的因。若了解今生与前世后世的因果关系,就不难理解前生后世。

四、常法与有为法

(一) 常法的“常”是常住不灭、永恒不变之意

常法的定义是:法与非一刹那存在为一体者。其定义的第一部分界定常法属于法的范畴,是“法”,第二部分界定常法是“非一刹那存在”的常住不灭之法。“一刹那存在”是无常法。“刹那”有粗分刹那和细分刹那两种。

粗分刹那,也称“一期刹那”,“一期”指一个周期,如一小时的一个周期是60分,一天的一个周期是24小时,一年的一周期是365天多一些,生命的一周期是从生到死,一小时的“一期”只有60分,一小时只存在60分,一天的“一期”是24小时,因此,一天的寿命只有24小时,过一秒便是另一天。一年的周期是365天多几小时,其存在期从每年元月一日零点开始到下一年元月一日零点前结束。组成“年”的月、日、时、分、秒都有各自的一期。每一秒、每一分无法常住到第二秒、第二分。日、时、分、秒虽然时间长短不同。但都有各自一期的存在时间,无法延长。

细分刹那指极短时分。有的书上说,“一刹那”是一眨眼(约一秒钟)的64分之1时分,有的说是一眨眼的1/360时分。但“刹那”的真正的意思是无法再划分的极短时分。

粗分的“一刹那存在”是说:每一种因缘形成的有为法,虽然从生到灭,各自的寿命长短不同。有的存在几秒钟,如烟火的火花;有的存在几小时,如昙花;有的存在几十年,如人;有的存在几十亿年到几百亿年,如地球和太阳。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有生就有灭。从生到灭,分分秒秒,都在变化,都在老化,没有不变的常住静止状态。

细分的“一刹那”存在是说:每一种缘生物,虽然各自存在的生灭周期有长有短。但是从生到灭,分分秒秒,都在变化,都在老化,没有不变的常住静止状态。即使是最短的一刹那中,也没有常住不变的静止之物。生灭同在一刹那中,即生即灭,前灭后生,生生灭灭,连续不断,以至于无穷。若有一物,能将恒定不变状态,保持到第二刹那,就意味着一刹那的“常住”,但凡缘生之物,连一刹那的常住之物都是不存在的。因此,缘生物都称“一刹那存在”。懂得“一刹那存在”的含义,就不难理解“非一刹那存在”的常法。

在实有的有为法中没有任何常住不变之法,那么,“常法”是指什么呢?常法是指一种虚空状态或虚拟状态,如无为法、总相、抽象规律、假谛、意象、名有等。“无为”与“有为”是相对的。“有为法”指因缘所生的、实有的、有实际作用的、有生有灭事物。“无为法”与此相反,是非缘生、非实有、无作用、无生灭的空虚境界。

“三无为”中的“虚空无为”,指无色无相的虚空状态——宇宙空间。虚空指虚无空间,人们所看到的蔚蓝色天空,是物相,非真虚空。真虚空是心识认知对象,非视觉对象。虚空有永恒虚空和暂时虚空。前者如无限宇宙太空,后者如空杯中的空间,杯中装满茶水,杯中空间就消失,故称“暂时虚空”。

“择灭无为”是用智慧拣择(分析认识)将其破除,使原有烦恼贪痴等永远熄灭后的虚空状态。“非择灭无为”是因缘未成熟而未生的虚空状态,如冰封的冬天没有次年春天的鲜花,如现在无法看到的未来世界等。

“总相”无相,如人、树、物质、国家、社会、数等都是同类事物概括的总相或总体,是没有具体内容的抽象概念。

对立、联系、因果关系之类的抽象规律,是观念中的具体事物的形象。如观念中的“苹果”是真苹果的空虚形象,是苹果的意象,没有具体的色香味特质,是与真实(真谛)苹果相对的假谛。

又如,牛、树、苹果、面包、山、太阳之类有具体形象的事物,说牛、树、苹果、面包、山、太阳等的名称时,在观念中浮现经验形成的意象。但本无形象的,如物质、存在、法、知识、本有、有、无、社会、数之类的抽象事物和无形象的思想观念、精神现象之类的具体存在,在观念中不会形成具体的形象,只有定义所规定的空洞的抽象概念和虚拟意象。

与实有相对的“虚有”,如树、牛、苹果等等的排他返转的自体、义体。集合名如林、群、队、蕴等,虚名如人我、法我、我等。

以上这些都是常法。

(二) 有为法的定义

有为法的定义是:有作用者。凡是有为法,都是无常法。无常法的定义是:一刹那存在。有为法与无常法、自相、缘成、行蕴同一概念。经部哲学中显见、现实、真谛、实有、自性存在与有为法是同一概念。按经部观点,凡是可显现于相应直觉境中的有实际作用者皆为有为法。如苹果,它的实体、色香味可以显现于相应的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境,食用具有充饥和增加营养的实际作用。但口说的苹果的名称,观念中的苹果的意象,都不能将实有苹果显现于相应直觉境,起不到食用充饥的实际作用。又如,喜怒哀乐之类的非色心法,虽不能显现于五官直觉境,但可以显现于心识直觉,产生心识体验,与喜怒哀乐的词义观念是不同的。

自相指单一个体的具体存在。自因所生之物称为缘成。行蕴指五蕴中除色受想识四蕴外的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共分三类:色法、心法、不相应法。

1.色法类。

色的定义是:有形质而互相妨碍者。“形质”指有形状色相的物质类,“互相障碍”是指在同一个位置,二色不能相容,相互妨碍。如在被一个苹果占据的位置,不能容纳另一个苹果。色、香、声、味、触都有对各自相应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产生质碍接触,占据位置,妨碍其他同时为对象。色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色”指物质类存在,包括内五根、外五境。狭义的“色”指眼睛所能看到的视觉对象“色处”。

属于广义色的有内五根和外五境。这里的“内”指人身,“外”指身外世界。

(1)内五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眼根”是眼内物质性视觉神经,“耳根”是听觉神经,“鼻根”是嗅觉神经,“舌根”是味觉神经,“身根”是触觉神经。其中“身根”触觉神经是遍布全身体内外的感觉神经。其余四根在各自的器官中。

(2)外五境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或称五处。色境通常称“色”,与色处、可见色意思相同。色有20种,其中有颜色12种、形状8种。在12类颜色中,原色4种、复合色8种。

A.四原色是:青、黄、红、白。

B.八种复合色是:云、烟、尘、雾、明、暗、影、光。

C.八种形状是:长、短、高、低、方形、圆形、规则形、不规则形。

声有8种,共分两类,即情识体(人和动物)所发声和非情识体(自然界)所发声。

A.情识体所发声分:达意声、不达意声、悦耳声、噪声四种。达意,即传情达意,如说话声。不达意声,如拍手声。悦耳声,如歌唱声。噪声,如吵架声。

B.非情识体所发声分:达意声、不达意声、悦耳声、噪声四种。达意声,如广播声。不达意声,如风雨声。悦耳声,如悦耳动听的潺潺流水声。噪声,如雷鸣声、爆破声。

香分原生香、合成香两类,又各分香、臭两种,共有四种香。

A.原生香:好香,如檀香、沉香、玫瑰香;恶臭,如阿魏味和狐臭。

B.合成香:好香,如藏香、安息香;恶香,如臭丹。味分6种:甜、酸、苦、涩、咸、辣。触分两类:四大种(“四大种”是形成物质世界的四大元素——土、水、火、风)所生触和四大种变相触。

A.四大所生触四种是:土性坚硬凝结感、水性湿润柔滑感、火性灼热感和风性轻扬流动感。

B.四大变相触七种是:柔滑感、粗糙感、沉重感、轻浮感、冷感、饥饿感、口渴感。

以上色法类个别名称与汉译《俱舍论》中的译文有别。如汉译六味是:甜、酸、苦、“淡”、咸、辣。藏文中“罜”是“涩”非“淡”。故依藏文,作“涩”。声类8种,也按藏文《俱舍》译,特此说明。

(3)准色法类——法处色。

前面介绍的色类属前五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感触、所反映的对象。法处色纯属第六意识,即心识感知对象。这类法处色共分以下五类:

A.极微色。极微色是用心识将可见粗色分析成的极微物质元素。这种极微元素非视觉等前五识感知对象,而只是心识认识的物质“色”。

B.透明色。一般色是有质碍,如墙阻挡视线透视墙背后景色。透明色是一种视觉与所见景象之间存在的明亮介质,在心中引起的透明光感。

C.无表色。无表色是从表面上看不到的思想动机,在人的内心产生的一种妨碍行善作恶的无形障碍意识。如守持戒律的僧人心中的防止坏戒的戒心意识,具诚信者心中对所信者不生怀疑的防非意识,恶人心中妨碍产生善念善行的护恶意识。这种思想上的障碍,虽然无形,却能起到如墙如坝阻拦善行恶性的作用,故称为无表色。

D.名义色。名义色如观修白骨观的心境中显现的骷髅相,梦境也属此类。此类景象非真色,故称“名义色”(旧译“遍计所执色”)。

E.自在色。自在色是修遍处定等获得变化自在力而随意化现出的各种景象,如佛菩萨的神变形象。

对上述五种法处色,佛教哲学各派观点不一致。毗婆沙和应成中观家认为无表色为标准色,但经部、唯识、自续中观家认为非标准色,是准色类。五种法处色,原出于佛经,故佛教均承认五种法处色是色,但毗婆沙和应成中观家只承认无表色为标准色,其余四种是只显现于心识的名义色。各家都认为名义色为常法。

2.心法类。

心、意、识三者为同一概念。“心”是集起义,“意”是思量义,“识”是了别义。“集起”是众因缘积集生起之意,“思量”是思考分辨之意,“了别”是明了、了解、鉴别、识别之意。

心识的定义是:明见自境的非物质存在。“明见自境”是说明心识的功能是“明见自境”。“明见”是指心识的如镜现影,如眼见色的对境反映功能。“自境”是说:五官识只限于感知自己的境色,如色为眼识境,声为耳识境,等等。心识既能伴随五官识而分辨外境,又能自取一切有无。“非物质”是说明心识本质“非物质”。物质色界是极微物质元素合成的,但心意识是非物质的精神智能,是一种无形无色的感知能力。

心识从其功能上分为心王和心所。“心王”是心的主体,是主心,“心所”一词的完整意义是“心所生”,藏文作舙纀纍︽輨繴,意为“心生”。心主如主宰一切的帝王,心生法如顺从帝王意志办事的从臣。心王摄取对应事境的总相,发挥主功能;心生法摄取别相,发挥各自的分功能。

心王有六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前五识是直觉识、有限识,各有各的特殊领域。如眼识主色、耳识主声、鼻识主香、舌识主味、身识主触。意识是无限识,既有直觉功能,也有非直觉思维功能,既能对有限的实有境,也能对无限的虚设境。

除通常的六心外,还有八心和九心之说。八心是前述六心,加上染心“末那识”和持身持种心“阿赖耶识”(八心说是顺经唯识派主张)。“九心”是上述八心加上“净识”(九心是陈·真谛主张)。

心王与心生之间具有五种相应关系,称“五相应”。相应是同步和相同之义。五相应即“五同”。五同是:

(1)所依同:心生和心王同依于一根。如眼识心生与眼识心王同依于眼根。

(2)所缘同:心生和心王缘于同一事境。缘是与识相对的客观对象,如眼观风景,风景就是缘境。

(3)行相同:如眼识心王取青色相时,心生也同取青色相。意识如摄像镜头,“行相”是视屏上显现的景象。

(4)时同:心生、心王,同生同灭,时间上同步。

(5)质同:心王、心生,同一性质。如心生、心王同属于心法,净染同质。

心所生法共有51种,分为六类。一是五种遍行,二是五种别境,三是十一种善,四是六种主烦恼,五是二十种随烦恼,六是四种不定。下面分类逐个解说:

(1)五种遍行心生(原译“心所”)是:触、作意、受、想、思。这五种心生,伴随一切心王,与心王同时生起,同行于一切所缘之境,遍及善、恶、无记(非善、非恶)一切心性,遍行于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遍行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凡有心意识活动,就有此五种心生伴随,因此,称“遍行”。

A.触:触是接触,根、境、识三者接触,才能生心。如眼睛、眼识、外境三者接触,才能看见景色。虽然有眼睛、外境,若无眼识,即心不在焉,就看不到景色。

B.作意:作意是关注,是指关注面对的事境。

C.受:是感受、感觉。识与境接触时,就触景生情,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事境,就会产生喜受、乐受,接触到自己不喜欢的事境,就产生苦受,接触到自己不喜、不恨之中性事境,就产生无乐、无苦的中性感受。

D.想:是捕捉事境的性质特征,想所对境是什么,有哪些特征,如何表达等等。

E.思:是心的定向作用。思以审虑思、决定思、行动思形成取舍,做不做的定向思维引起身言意造业行为。

(2)五种别境心生是:欲、胜解、念、定、慧。“别境”与“遍行”不同。遍行于一切心识活动,但别境各有各的对境功能,“别”有个别和决定二义。

A.欲:是想做什么的决定的欲望。

B.胜解:是信念。这种信念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了解前提下产生的不可动摇的信念。因此,汉文曾译作“胜解”,与迷信相区别。

C.念:是记忆,是对所熟悉事物和印记在心之事,念念不忘,不使遗忘的心念。

D.定:是心专注一境,不使散乱。

E.慧:是智慧。慧分闻所得慧、思所得慧、修所得慧,是思考分辨、对事境做出是非决断、消除疑惑的智能。

(3)十一善心生是:信、惭、愧、无贪、无、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善是能使自己和别人在今生和来世获得安乐利益的思想行为。这十一种心能使自己和别人今生来世获得安乐利益,因此,称善心生。

A.信:是信仰佛教正道。信有三义:一是净信,即纯净的信仰;二是坚信不疑;三是希望自己能实现所信之道。

B.惭:是对自己的过错知羞耻之心。

C.愧:是做了错事,对不起别人,感到惭愧的心情。

D.无贪:是对所爱之物,无意求取之心。

同类推荐
  • 《神圣家族》导读

    《神圣家族》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首先介绍了《神圣家族》的写作缘由及其成书过程,然后分析该书的文本结构及其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要旨,随后依照原著结构逐节进行解读。书稿主要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变化脉络和理论发展逻辑,描绘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而指出《神圣家族》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影响,提倡真正理解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背景,由此也缔造了中国的道文化。道文化是继承巫觋文明的源头文化,形式上属于神秘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的灵性文化。丹道是道文化孕育出来的、掌握灵性文明的实践体系。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星云日记3:不负西来意

    星云日记3:不负西来意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片叶片金”、“不负西来意”、“受得起也给得起”、“万事如意”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热门推荐
  • 独渡有缘人

    独渡有缘人

    一位放弃学业的15岁少年,来到异地他乡,与兄弟一起打工攒钱,为了各自梦想,而奋斗,面对世间的残酷与人情冷暖……
  • 网游之圣湖之战

    网游之圣湖之战

    穷屌丝意外遭雷劈,昏迷半年后。世界开发了一种名叫‘圣湖’的游戏。
  • 爱你的会等你

    爱你的会等你

    轩浩首先打破沉默说一声“对不起”白月儿笑了一下,“其实我想听到的,并不是对不起,只是那三个字对你来说太难了”轩浩明白白月儿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对某些人来说,那可能只是随便说说,因为在他的心里这三个字没有丝毫意义”“但在我心中,这三个字的意义是最真诚、一生一世的,所以我希望我能够在最重要的场合、最重要的时间、这辈子只对唯一的那个女孩说”轩浩起身,单膝跪地。“我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但我怕今天再不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月儿我爱你”听到轩浩的话白月儿的眼泪瞬间从眼眶中流出。他们整整走了5年。但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轩浩站起身来把白月儿抱在怀中。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纵横四海:坏男人

    纵横四海:坏男人

    当陆也从国外留学毕业,带着他炒股赚到的450万美金准备回国创业,在商场之上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结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老爸陆天明竟然收了他的钱,还把他给赶出了家门,这是为什么呢?一切尽在故事当中为您慢慢揭晓……
  • 救世神将

    救世神将

    千年浩劫来临,神、魔、妖传承降临人间,宿命的对决即将开启。“我接受了这神之传承,就接受了新的宿命,这并非我本意,但我却不得不做。”让我们且看帝都败家子如何成为家喻户晓的神将,站在这大陆的巅峰......
  • 爱可以杀人吗

    爱可以杀人吗

    生命是宝贵的,爱是人的生命存活的基础,爱有强大的力量,然而这力量有时是狂暴的,以至于我们的生命难以承受。我是一名刑警看到过许多悲惨而奇特的案件,我深信爱是我们活着的必需品,也是威胁我们生命的恐怖力量。
  • 伐秦路

    伐秦路

    凭窗听雨,宣纸染墨谱风尘隐龙声震,青山相伴荡乾坤玄骑踏破万里江河,少年入世风尘。银铃耳畔犹响,佳人音似叹一缕孤芳香魂。桃李春风一壶酒,江风夜雨十年灯笑我一生轻狂,但凭枪尖喋血,誓与老天争世间朗朗乾坤。万里山河,千年红尘
  • 快穿系统之修罗魔女

    快穿系统之修罗魔女

    【入坑请注意!】这是一个纯洁高冷滴神沦为神……经病的故事,还有一个萌货系统的不离不弃??神惑表示:这怎么可能!w(?Д?)w!!日常①:神惑高冷脸(装的):小童童啊,给老娘加个红蓝Buff吧!劳资要征服宇宙!童童冷漠脸:不给你加Buff你特么的都能上天跟太阳肩并肩了,给你加个Buff,你是不是要毁灭世界啊你!日常②神惑撑着下巴沉思:童童啊,你说说你,明明长的这么可爱,居然浪费了大好年华,唉~童童黑线:说人话!神惑:你不迷倒万千少女少男,好让本神可以毁灭世界呢?童童:……去4吧去4吧去4吧……
  • 道士的逆袭

    道士的逆袭

    无限流如何在无限的世界中慢慢成长本作品不种马不圣女只为变强只为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