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38100000081

第81章

方行子无意中看到殿正中大匾后有一个黑铁箱子。她早就听宁福说起过这个神秘的箱子。她问皇上,悬在殿顶的铁箱子是干什么用的?她听宁福说,还是太祖皇帝病重的时候备下的。不知传闻准不准。

这话题勾起了朱允炇的心事。这几天,他静下来时,不止一次地仰头看那被大锁锁着的铁箱子了,它是不祥的东西,又仿佛是一块救命的门板。他证实说:确是太祖皇帝为儿孙预备的。到了危难时才可以打开救急。他宁愿永远也派不上用场才好。

方行子鼓动说:“那和诸葛亮的锦囊一样了。”她猜测,一定有妙计藏在里面。现在已经很危难了,皇上何不取下来打开,也许能逢凶化吉、栁暗花明呢。

朱允炇不肯,还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她怕看见那个铁箱子,更怕有打开它的那一天。仿佛那箱子里囚禁着魔鬼,一旦放出来,将是一场灾难。

方行子说:“很奇怪呀,太祖皇帝怎么会想到预备这么个箱子呢?”

朱允炇说:“也许,皇祖父生前就料到朕会有此一劫吧。既如此,又何必勉强扶我为帝?当初若传了燕王,不就天下太平了吗?不就不会有这一场萧墙之祸了吗?”

方行子没想到朱允炆能说出这样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来,这也是不吉利的。方行子也说,还是永远没有启用铁箱子这一天才好。

朱允炇问她,是不是也认为大势已去?

方行子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城中还有二十万军队呀,城高池深,又有足够的粮草,朱棣轻易攻不破的。再说,就算江北尽落北兵之手,我们也还有江南半壁河山啊。

朱允炇告诉她,她父亲出了个坚壁清野的主意,把城外百姓悉数迁入城内,房子拆掉,木料运进城里,连一根木头也不给他们留,使北兵造不成云梯,无法攻城。

方行子觉得好笑,这实在是下策,这岂能阻住燕军?停了一下,她又忽然问:“皇上答应我父亲派人割地求和的请求了吗?”

朱允炇说:“让李景隆去了。”

方行子早己认为李景隆除了丧权辱国,一事无成,他去了,能办成什么?只会更坏事。

这时骤雨消歇,满地成河,皇宫里的积水排不出去,浑黄的雨水竟有几尺深。马皇后带几个宫女撑着伞淌水走来,如同在河中。她忽见方行子居然披着龙袍与皇上促膝而坐,便站住了,十分惊讶,她犹豫了一会,又转身囬去了。

朱允炇忽然又问方行子,亡国之君是什么滋味?问她读过南唐后主的词沒有?他还背了两句:最是仓惶辞庙日,垂泪对宫娥……他鼻子一酸,泪水一下子涌出来,他觉得自己好像亲历了一样,他就是那可怜的南唐后主李煜。

方行子心里也酸楚得不行,强撑着劝慰道:“还到不了那一步,皇上放宽心吧。”

朱允炇拉住方行子的手说:“真到了仓惶辞庙的日子,你会守我守到最后吗?”

望着朱允炇那孩子般渴望的眼晴,方行子眼睛一酸,泪水流了出来,她说:“会的,会的,我会跟皇上一起打开太祖留给皇上的那个铁箱子……”

这话不仅仅是安慰,连方行子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她已经把自己的命运悄悄地与朱允炆绑在一起了。

雨过天晴,大地万物像被彻底洗刷了一遍,格外清新,钟山漫山松柏更是葱翠欲滴。

暮霭沉沉,西天像被烤红了,钟山的松海也滚上了金红色的边。朱棣站在长江北岸龙潭大营高阜处一棵虬枝盘卷的老松树下,望着层峦起伏的钟山,树海中依稀可见高耸的太祖孝陵碑,他感慨己极,他仿佛听到了自己内心的独白:

我囬来了,金戈铁马地囬来了,太祖啊,你不愿看到和怕看到的这一天还是来到了。这是不期而然的,但是,我可以告慰太祖在天之灵的是,我才最有资格承继你的衣缽,使你的大业更辉煌……

这样想了,他觉得坦然多了,仿佛真的是受命于天道,传承于太祖高皇帝了。

朱高煦引着李景隆来了,历来风流倜傥的李景隆显得很恭顺、很萎顿,见了朱棣,马上要行大礼:“参见燕王……”

朱棣讥刺地说:“这不是当年提六十万重兵的征燕大将军曹国公吗?我可不敢受你一拜。再说,我已是被你的皇上夺去封爵,废为庶人的了,你怎么还称我为燕王?这不是对皇上的不忠吗?”

一席话讥讽得李景隆无地自容,一时汗流浃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尴尬地傻笑。

朱棣说:“不敢劳动曹国公大驾,不知有何见教啊,说吧。”

李景隆说,他是奉皇上御旨而来,朝廷愿割地求和,唯求罢兵、息干戈。

“什么?割地?割谁的地?割给谁?”朱棣用极度夸张的口吻说,“天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先皇一统天下得来的,传之子孙万世,谁敢把土地分割出让?这是罪不容诛的,我听都不敢听,你却敢说出口!”

他倒有理了!李景隆噤若寒蝉,又哑了,哪敢驳他?现在是他嘴大,自己嘴小啊。

朱棣揶揄地说:“怎么哑了?你统帅大军发号司令的雄威哪里去了?你囬去告诉朱允炇,当初加我大罪,削我封爵,贬为庶人,扣我三子,说什么大义灭亲。今兵临城下了,想起求和了,不许!你告诉朱允炇,我并无野心,一如前言,我只求除奸臣,正朝纲而已。”

李景隆总算找到了话题,他说:“殿下指认的奸臣齐泰、黄子澄己经罢免了,这次是真的赶出宫去了。皇上说,一旦捉住他们,就送到殿下军前,请殿下任意处置。”

朱棣不屑地说:“这把戏早该收场了。”

他竟把罢齐、黄官职的大事说成是把戏,那还有什么不是把戏呢?李景隆还想说什么:“殿下……”

朱棣说:“我还算你的表叔吧,我还是念亲情的,不然,就冲你发六十万大兵讨伐我的恶行,我当一刀斩你两段,还不快滚!”

李景隆抱头鼠竄而去,背后追来的是朱棣的大笑声。

李景隆征伐不行,求和同样是窝囊废,朱允炆认为自己所用非人,便又请出有身价的皇叔谷王朱橞、安王朱楹去见朱棣,衔命媾和。

他们同样是无功而返。

朱允炆每次召见群臣,上朝的大臣日渐稀少,今天大殿上已是稀稀落落没几个大臣了。

谷王朱橞上殿启奏皇上,他和安王朱楹衔皇命去见了朱棣,他倒没像骂李景隆一样不留情面,问寒问暖,但对战和进退之事避而不谈。他们有辱使命,也是两手空空而归。

朱允炇一听,竟放声大哭,这不是没路了吗?

解缙奏道,为今之计,皇上莫不如离京赴江浙,待筹得军队,再反攻囬来。

栁如烟主张,去江浙,不如去湖、湘之地,那里土沃民丰,更有回旋余地。

程济反对,怎么都是逃走的动议?他以为,走了容易,囬来可就难了。这里毕竟是京城啊,京师一陷,天下震荡啊,可就难以收拾了。

方孝儒认为程济说得有理。他固请皇上暂不以万乘之尊仓皇出走,宜固守南京待勤王之兵到来。万一有不测时再出走,去四川也比湖广、江浙要利于进退。说来说去,他也没离开让城别走的“三十六计”。

程济说,南京城内郭即有九十六里,有二百多个堡垒,垛口一万三千余个,是少见的坚固防守工事,民气也可用,如大家不慌乱,和衷共济,支撑几个月以待勤王军到来,是完全可行的。

朱允炇说:“勤王之兵为什么至今不到啊?”

方孝儒说:“可再给天下府县发勤王诏书。”

程济表示怀疑,已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城外全是北方口音,诏书还送得出去吗?

栁如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提议将诏书封在蜡凡里,混在中成药丸剂中夾带出去。

方孝儒说:“这倒是个良策。”

于是建文皇帝旨准,令他们连夜制备一千个蜡丸诏书,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带出城去,秘密分送全国各地,号召勤王。

朱允炆并不抱多大希望,死马当活马医罢了。

懒洋洋的太阳刚从大殿顶上冒出一片红光,打扫殿上和院庭的小太监们也同样是懒洋洋的。积雨退了,青砖地上到处是淤泥,清除很费力。

小皇子宫斗在白果树下练剑法。方行子若有所思地在殿下漫步,无意间又仰视到了悬在大匾后的那个铁箱子。她沉思着。

总管掌印太监宁福过来了,先是夸宫斗:“起得真早,武艺可大有长进了。”一会斥责扫院子太监:“多洒点水,你这是扬灰呀?”一会又训斥擦廊柱的小太监:“好好擦,怎么像秃老婆画眉呢,东一下西一下的。”

他一走,小太监们都偷着扮鬼脸,他们似乎也不像往日那么惧他了。

方行子向他打招呼:“宁公公早,他们够怕你的了。”

宁福说:“那是一窝好吃惯做的老鼠,没我这老猫,都得成精。”说得方行子笑,他自己也笑。

方行子忽然问:“方公公还记得当年逃走的小保子吗?”

小保子不就是李谦吗?宁福不明白,方行子怎么想起他来了?这小子吃里扒外,竟敢给朱棣当眼线。不过,听说现在可神气了,成了朱棣的大内总管。

宁福说:“在燕王府,啊,你看我这嘴……”他轻轻抽了自己一个嘴巴,接着说:“他如今在燕逆那里成了后宫第一红人了。你怎么忽然想起小保子来了?”

方行子很想知道,他是被锁在宫里的,是怎么跑出去的呢?

宁福说,这小子有心计,他是从鬼门走的,宫里的水道和出城的水门通着,他真有鬼心眼,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秘密呢。他不明白,她怎么问起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来了?

方行子还是第一次听说“鬼门”,就求他,有功夫带她去看看那水道。

宁福不解,打量她半天,忽然有所悟,说:“那,咱们现在就去看。”

方行子便对宫斗说:“你先练,我去去就来。”

他们来到太监二十四衙门之一的混堂司,找到从前监押过李谦的仓库,又找到他逃跑的地方,宁福叫来管事太监,让他打开了水道铁盖。但闻底下淙淙水响,方行子忙悟住鼻子,一股腥酸臭气直冲上来。

能有好味吗?宁福说,洗脸、洗衣、沐浴之水,还有屎尿、馊饭剩菜,官里几千人一天的下脚料,全顺这走,想想吧,能有好味吗?

小太监拿来一盏风雨灯,用绳子吊着顺到底下,他们趴在上面往里看。这里是垂直下去的深井,到了底部便是很宽的一条“河”,向前流了一截,出现亮光。

据宁福说,有亮的地方就是所说的鬼门了,是内城墙底下的水道出口,从那里汇入城外河里。

方行子说:“鬼门外能行船吗?”

宁福说,大船不行,小船可以一直漂到南京城外。

方行子直起腰来,说了一声“很好”,然后说:“宁公公,找人把水道淤塞的地方掏一掏,让水流更畅些,不过,别大张旗鼓地干。”

宁福明白她要干什么了,不觉鼻子一酸,凄然地说:“这地方要派用场了?不至于到那地步吧?”

方行子说:“水不来先垒埧,预备着吧。”她叹了口气,又叮嘱他不要对任何人说。

在浦子口营帐中,朱棣正在与道衍议事,一个风尘仆仆的人进来,朱棣认出他来:“是陈瑛,我正要派人去云南召你囬来呢。”

陈瑛给朱棣磕了头说:“臣一听说殿下天师打过了淮河,再也坐不住了,总算逃出来了。”陈瑛可以说是普天之下第一个提前向朱棣称臣的人。道衍听了觉得头皮发乍。朱棣嘴上说:“从前怎么称呼还照旧”,心里却有如注入了甘醇的蜜汁,顿觉飘飘然。

朱棣不能不对他另眼相待,陈瑛是因为朱棣吃了不少苦头,囬来了就好,他让陈瑛自己提,看能干点什么。这是何等的亲近和信赖呀。

陈瑛说自己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动点心计,帮殿下谋划谋划还是行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他倒明白自己是个什么角色。

朱棣说:“那就各尽所能吧,等打到南京再分给你点差使,现在忙着过江、打仗,你看哪忙就帮一把吧。”

“哪我也伸不上手。”陈瑛从怀里摸出一个用油纸包着的册子,递过去,说:“这是罪臣名册,该诛灭九族的、株连三族的、该杀的、该流放的、该坐牢的、该罢官的,全在上头了,我一路上都替殿下想全了,省得到时候不知道拿哪个开刀。”

朱棣接过罪臣录一看,先是皱了一下眉头,接着又哈哈笑了,他把名册交给道衍看,朱棣说:“这么大的事,我竟忘了。真是人尽其才,只有陈瑛有这个本事,难为你有这么好的记性,连栁如烟这样从五品小文官都榜上有名了。”

道衍的话里显然有讥讽的味道,他说:“陈先生把吏部、刑部、都察院、御史台的事一下子全做了,佩服。”但当局者迷,那么精明的陈瑛居然听不出来,还谢谢道衍法师的“谬奖”。

随后,道衍指着比别的字大一倍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儒、铁铉”等名字问他,有的名字写得大,有的写得小,不知有什么讲究。

陈瑛从侍者手里接过一盏茶,品了一口说,字大罪大,罪大字大,大字的都是必诛灭九族的。

道衍说:“噢,是这样。”

朱棣叫:“小保子。”李谦应声进来,朱棣吩咐说:“把陈先生先安顿下来,找个人侍侯,不可慢怠,有什么闪失,我可拿你是问啊。先请陈先生去休息吧。”

陈瑛告了谢,随李谦出去。

望着他的背影,道衍说:“殿下不觉得此人令人毛骨悚然吗?”

朱棣说得很实在,他人品不好,你可以不做朋友。但他能替你办别人办不了的事,必须重用他。”

道衍明白,这又是朱棣的用人之道,好人治不了坏人,坏人既能治好人,也能治坏人。

朱棣纵声大笑。

道衍指着名册上方孝儒三个字说:“别的人,我都不问了。这个方孝儒我得说一句话。”

朱棣说:“为他求情?”

“不是为他,我与他非亲非故。”道衍说,“占了南京,别人都可能归顺殿下,这方孝儒必不肯降。”

朱棣说:“你这么肯定?”

道衍点点头说:“而且还可能让殿下难堪。我只希望殿下别为难他,别杀他,杀了他,就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了。”

朱棣怔了一下,笑了:“道衍法师过于耸人听闻了吧?”

道衍一本正经地说:“我想听殿下一个答复。”

朱棣说:“不论公私,法师从未提过一个要求,这一次这么破例,我岂能不答应吗?”

道衍这才放心地道了谢。

献城的曹国公自愿为人质,连天炮火下,尚能安闲地对弈,各自都在演戏,有趣。不但是托孤,马皇后把皇上也一并托付给了方行子。大势已去,江山易主,就是朱元璋从棺材里爬出来阻撓,也无济于事了。想当个不杀人的皇帝,自已手上都沾满了血。

攻城前夕,朱棣和朱高煦化了装,带十几个从人亲自到朝阳门外侦察。这里静悄悄的,只有少数兵士在城上巡逻。

各种车辆、轿子源源不绝地出城,肩挑人扛、扶老携幼,如同逃难一样。

朱棣大喜过望地对朱高煦说:“我原来以为攻打南京会有一场恶仗的,现在看,是多虑了,你看,达官贵人、有钱的富户都在往外溜,可见南京城里已毫无人气可言。”

朱高煦也知道,朝廷早已是一片混乱了,人人如丧家之犬。大战在即,这样放人出城,这不是自已扰乱民心吗?”

朱棣昨天得到新情报,朱允炇真是病急乱投医了,他谁也信不着了,他把在京的亲王、驸马全都派到各城门上去带兵了。他一定以为自家人是最可靠的。

朱高煦讥讽地笑道,这可找对人了。朱允炇还以为亲王们跟他一个心眼呢,他一登极就杀气腾腾地削藩,闹得藩王们人人胆战心惊,人人自危,怨气冲天,谁会在这时候给他卖力呀。

朱棣说:“还记得彰德守将赵清的话吗?他说我一旦到了南京,就是写一个二指宽的纸条召他,他都会星夜奉召而来。这一天到了,现在朝中大臣已有一大批偷着写信出来,表示愿降了。离心离德如此,朱允炇焉能不败?”

朱高煦很佩服这个赵清,有先见之明。

朱棣从怀里拿出陈瑛献上的罪臣录名册,翻到一页,都督赵清的名字赫然在目。

朱棣向从人要来笔砚,就在马上用笔把赵清的名字勾掉了。他又扯了一条二指宽的纸条,略一思忖,写下:“我已下南京,请先生来共创大业。” 他决定马上派人去请赵清。

朱高煦说:“太妙了,父王果真写一条二指宽的纸条召赵清了,他会来吗?”

同类推荐
  • 读懂蔡元培

    读懂蔡元培

    《读懂蔡元培》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蔡元培先生的全貌,是一本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蔡元培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蔡元培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蔡元培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蔡元培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蔡元培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蔡元培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蔡元培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本书从比尔·盖茨的幼年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技术天才、商业巨人、世界首富的伟大历程,记录了比尔盖茨经过自己的艰难奋斗,终于登上成功的顶峰,创立了微软公司,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 黑白古天乐

    黑白古天乐

    "他演活了很多角色,但最成功的一出大戏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强大的内心、机遇、聪明、努力、坚持……他有的是什么?背水一战选择了主动面对公众承认自己的过失,赢得了机遇,带给他“知错能改”勇气的力量来自何方?
  • 豺狼陷阱

    豺狼陷阱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悍将隆美尔、希姆莱、山本五十六、土肥原贤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出版《步兵攻击》引起元首关注、晋升非洲军长进军北非沙漠、结识冲锋队员加入纳粹组织等。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纳赛尔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纳赛尔

    1918年1月15日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一个平静的中下层平民居住区。他的父亲是一个邮局职员母亲则属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方人。据说.纳赛尔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赛义迪血统的天性.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性情高傲还易于激动。由于父亲的职业原因纳赛尔一家经常搬家。
热门推荐
  • 圣光

    圣光

    剑与魔法的世界,本书主角一登场就挂了,就这么死啊死的走向巅峰。验证群:549811805
  • 繁华一梦寄锦书

    繁华一梦寄锦书

    看小说把自己看穿到民国时期还是自己再看的那本前妻虐女主后期虐渣男的小说。还一不小心把自己丢在了外面回不去遇到了一个神经嘻嘻的老头。然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花前柳下。(男主你们谁都不可能猜到的)
  • 九幽馆

    九幽馆

    传说六界之中,有一名为九幽馆的酒馆,虽为酒馆,其主要业务并不是卖酒,而是为有缘人解忧。相传,馆内还有一奇书,不仅记载着千年间有缘人的故事,还可指引有缘人来到酒馆,并未其解决烦忧,但必须为之付出代价…其酒馆中的人,均是来自六界之中,其中,不仅有人,有仙,还有妖……所谓有缘人,便是…
  • 龙爷家的小猫

    龙爷家的小猫

    12岁时第一次初见,以为第一个遇见的他就是此生的唯一,谁曾想给我幸福的人却成为了伤害我最深的人。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我竟然想到了那个有些让我惧怕的那个人,原来老天为我关上的只是一扇窗,那道通向幸福的大门一直在为我打开。这世上最刻骨铭心的是初恋,而这个成为我丈夫的人却是我灰暗人生中那道最温暖的阳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转角处的背影

    转角处的背影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犯过错,留下过遗憾,是否有那么一瞬间想去弥补想去完成某一件事呢?
  • 圣剑的传人

    圣剑的传人

    一日从人皆景仰的大师兄到只开辟一个灵穴的废物,这样的落差,你经历过么?想要改命?那就先把你的思想矫正过来,不要想着与天搏斗,而是去发现不一样的命运。做圣剑的驾驭者,或者是一个废物,全凭你的意志。
  • 校花的贴身医王

    校花的贴身医王

    奉师命从大山深处走出的神医少年杨晨,混进了青春校园当起了校花的贴身保镖。为了让校花长的更美笑容更甜身材更好茁壮成长,他一根银针一身医术保驾护航。哼哼,校花可不是谁都能泡的!先问问我手中的银针答应不答应!轻的扎你个意识模糊头脑短路,重的扎你个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什么?有美女来求让自己银针扎扎?没问题,保持好队形让我扎。一样的贴身,不一样的暧昧!
  • 总裁狂追妻

    总裁狂追妻

    依然抬头看了看天,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是个好日子。三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到现在他都没弄明白,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到了这一步。他问了,但是没有得到答案,他不解但是尊重她的决定。上周五的晚上“离婚吧!”依然说。“为什么?”辛浩问。依然沉默了。“我同意离婚,我们现在这套房子归你。”辛浩说。依然想说我不要,但是考虑到在这寸土寸金的H城仅凭自己现在的收入是绝对买不起房子的就没再矫情。民政局门口辛浩先出来,回头看了眼依然,然后大跨步的走向车子绝尘而去…
  • 龙驭九霄

    龙驭九霄

    通玄世界,万界纵横。龙祖界最深的秘密又是什么?少年踏遍界域,七晋为王,五劫化尊,三转成圣,觉醒太古龙祖。九霄之巅,吾来驭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