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06500000001

第1章 原序

数年耕耘,《范钦评传》终于成稿。

1996年是天一阁建阁四百三十周年,我馆举办一个“天一阁及中国藏书文化研讨会”,有四十多位全国各地著名学者莅会,提交的学术论文也有数十篇,后汇集成《天一阁论丛》一书,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会议筹备期间,本馆要求有关专业人员尽可能都提交论文。我想明清以来研究天一阁藏书文化的人不少,而专门研究范钦的却寥若晨星,甚至可以说基本上还是个空白,必须补上这一课,还是选择研究范钦这个课题吧。于是我立即动手搜集素材,构思篇目,就在1996年那次研讨会上,提交了论文《知人论世话范钦》,从此启动了本书的撰写进程。

写《范钦评传》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至少对我来说),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有关史料比较匮乏,不但在《明史》中找不到他的传记,连附传也没有。其他如王鸿绪的《明史稿》(此稿大部分为万斯同执笔,仅列传部分就有205卷)、查继佐《罪惟录》、傅维鳞《明书》以及近人印鸾章修订的《明鉴纲目》,等等,均缺少有关范钦的记载;只有《明实录·世宗卷》里有一些零星的记述。

从目前的情况看,范钦史料的主要来源仍是依靠地方史志的记录。最早见于李邺嗣(号杲堂,1622-1680)的《甬上耆旧诗·范钦传》,兹后康熙《宁波府志》(康熙十三年和二十二年两次编纂,均为抄本)、雍正《宁波府志》(知府曹秉仁领衔主修、鄞人万经等编纂)、闻性道纂修康熙《鄞县志》、蒋学镛编纂《鄞县志稿》以及鄞人董沛、徐时栋等编纂的光绪《鄞县志》等均收有此传。但是内容陈陈相因,大同小异。其中最详细莫过于由冯贞群先生补注光绪年间编纂的《鄞县志·范钦传》。我们应该感谢冯先生——这位潜心于版本目录和古籍校勘的藏书家(他的“伏跗室”藏书约十万卷,最后均捐赠给了国家),他为《范钦传》所作的补注要比原文多出好几倍,而且材料选辑得体。经过他这番苦功,使范钦的形象逐步清晰起来。但《补注》中仍详于版本、目录、印章等方面内容。

学术界对天一阁的评介论述著作为数不少,如黄宗羲、全祖望各自所撰的《天一阁藏书记》,缪荃孙《天一阁始末记》,黄家鼎《天一阁藏书颠末考》,陈登原《天一阁藏书考》,季《评<天一阁藏书考>》,赵万里《重整范氏天一阁藏书纪略》,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如来新夏《再访天一阁》、余秋雨《风雨天一阁》,他们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新的视角,用不同风格抒发各自的感受,写下了可供后世传诵的佳篇;骆兆平先生积多年心血写成的《天一阁丛谈》(以下简称《丛谈》),更是了解和研究天一阁翔实可靠的资料总汇。人们一般都知道范钦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是天一阁藏书楼的缔造者,而对范钦的为人,他的政治抱负、从政业绩、抗倭功劳、诗文和书法艺术造诣,以及在出版事业上的贡献(当时称为“刻书”、“雕版”),往往被其藏书盛名所湮没,不甚被关注。史籍记载对范钦亦似欠公允,不但《明史》无传,连附传也找不到。骆兆平先生在《丛谈》中简明扼要系统地介绍了范钦的生平及建树,据他平时谈及,他的考证和论述留有余地,以鼓励后人进一步开掘。另一方面,对范钦功过评说,历来颇有歧议,所以许多人都走了捷径详其藏书业绩而回避了其他方面的考证评论。

现在盛行网上查找资料,我试从google(搜索引擎)、sina(新浪搜索)、学术批评、国学和学术交流、中国学术城等网上去查找,能查到有关的资料,亦只是非常一般性、常识性的东西,而且绝大多数局限于介绍藏书文化和天一阁古往今来沿革变迁的记述。所以我基本上是从自己读到过的范司马本人著作和同时代人著作入手,参以族谱以及天一阁旧藏的明代方志和新增收的各地新编方志(天一阁旧藏明代地方志在国内外是首屈一指的,而新增收藏的各省、市、县新编地方志目前亦达2000余种),再向本馆内有关前辈们请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天一阁情况及新发现的资料,包括天一阁散佚藏书的访归,阁中文物在“文革”时期的遭遇等情况,他们知之最详),又与国内一些著名图书馆(古籍部)开展一些馆间交流,每次能获得一点零星的收获,就感到非常欣慰了。

《范钦评传》共分二十三章:第一、二章是写他的青少年时代。范钦出身于一个寒儒之家,没有门第光环和荫袭,也没有受业于什么名师,只有曾任县学训导、教谕的祖父、叔父在学业上给予过有限的帮助,因此,他青少年时期获得的初步成就,主要是靠他本身超越常人的勤奋努力所获取的。二十七岁青年中了进士,成了一个州的地方长官——知州,并且能关心民瘼、公正执法,初见政绩。第三、四两章记述范钦踏入仕途不久,血气方刚,敢于碰硬,与贵戚豪贪郭勋展开斗争,几乎使他冤沉诏狱;昭雪出狱后,在袁州知府任内,仍是锐气未消,竟敢阻止权臣严世蕃强占公地的不法行为。第五至十一章,主要叙述范钦在十余年的宦途中,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当时除南北直隶外,全国省一级行政区仅十三个),而且任职之处,都是边陲重镇,海防要地,不少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处之地,可见当时的朝廷是将范钦视为能员干将来任用的。第十二章是花较多的笔墨来叙述的一篇,那时范钦奉命在中南和闽粤地区进行抗倭抚民,他是赣、闽、粤、湘艰苦卓绝抗倭斗争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员。第十三章记述他功高遭忌,削职回里的过程。从十四章开始,一直到第二十二章,记述范钦致仕后对自己生活的重新安排,继续完成自己的毕生追求和爱好,建造天一阁藏书楼,并对藏书如何久聚不散问题作出缜密的、长远的考虑;除此之外,他继续关心抗倭大业,推荐和表彰地方上的循吏良将,关注家乡的农田、水利以及教育事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发挥他的作用。此外,又述及他在刻书(古代出版事业)、书法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评析他的处世和交友之道,使读者能从各个不同角度去走近范钦,了解一个真实的范钦。最末一章是评析范钦在离开人世前所作的一篇仅六十二字的短文——《自赞》,看看范钦是怎样对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的。

书中叙事,基本上以时间为序,使读者可以沿着范钦走过的足迹,找到史事脉络,以及了解其时代背景。

附录共有五篇:首篇是对历代方志中《范钦传》进行标点和续评续注。这里面既保存了前人所写的《范钦传》原貌(包括前人的注解),再加上本人的续注续评。其次是范氏家族谱系简述。因为天一阁自建立后,历时四百多年,能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除了范钦有创建之功外,他的传承者同样功不可没。整部家谱读起来太烦琐了,故而化繁为简,编成一篇《谱系述略》,使读者能从中大体上了解到范氏的世系脉络。其三是《范钦年谱简编》。我试图将现在能查到的有关范钦重要活动、事迹和史料,按年份次序排列,把它们凝聚在年谱上,使它一目了然,易查易用。如果你是一位对天一阁藏书和范钦事略研究有兴趣者,一定也会把它当做一种工具书来使用的。第四篇陈述范钦特别收藏的一书——《奏进郭勋招供》,此书史料价值很高,是国内外的孤本,因在《评传》中不能占过多篇幅,故作为附录收入,以保存宝贵史料。最后一篇附录是本书的《主要参考书目》。

但是我也感觉到该书存在着一些比较易见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综合性和连贯性似乎差了一点。因为每篇内容都有一个中心和重点,从各个方面、各个不同视角去审视范钦,而且是在1996—2003长达七年的时间里逐步完成的,某些篇章还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从独立成篇的要求来说,有些事情当时不得不在文中交代清楚,可是一旦结集出版,尽管我在合成书稿的时候曾加以认真的清理和删节,仍不免有某些重复的痕迹。

其次是由于自己读到过的史料和资料有限,在叙事和评论方面难免有详略失当的地方——能寻觅到资料的地方,叙述就详尽一些;资料稀缺的地方,述评也只能从简从略了。

第三是对沙里淘金而获得来的某些资料往往舍不得割弃。其实资料是要经过比较、鉴别和去伪存真的,举一例来说,我在编《年谱》时,从明刻本《袁州府志》查到,嘉靖二十二年时范钦还在袁州知府任上,而另一部新编的《宜春市志》卷三十三(南海出版社出版)却说,那时候的知府是徐贞。我再查明嘉靖刻本《袁州府志》,并把有关书页抄录下来,明明写着嘉靖二十二年知府范钦是范钦,这个《袁州府志》是当时所修,严嵩作序,因此其可信度当然比数百年后的排印本为高,于是毫无疑问地选择了前者。可惜这种比较的方法用得太少了。

我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要写好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传,一要靠资料的搜辑和精选,如果没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可靠史料作基础,任凭你写得多么生动感人,那只能是写历史小说,而不是人物评传;二是要有一定的原创性见解和史料发掘上的新收获(不敢轻言“突破”,至少应要求有新的收获);三是要知人论世,尽可能把传主放在当时那个历史环境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要凭个人主观好恶任意拔高或贬低;基本做到了这三条,就不会有“人云亦云”和“述而不作”的通病。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此即所谓“知人论世”。对于范钦,亦应无例外地补上这一课。本人撰写《范钦评传》就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今试以钩稽史料和考证源流为手段,以史实为依据(即以史籍记载作基础),按时间顺序史论结合评述之;因此,能找到史料时则详,缺乏史料时则或略或缺,不作虚构和想象。

我热切盼望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关心本书的读者,随时予以帮助指教,我一定会抱着诚恳和感激的态度来对待和接受的。

同类推荐
  • 传奇李泽楷

    传奇李泽楷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和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也是全球企业界涌现的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假如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杂他的神话。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伎女,是歌舞卖笑侑酒酬对的风尘女子。伎女,是幸与不幸的混血儿。其才艺丽质,使多少荡子骚客叹服倾倒;其青楼生涯,遭多少正人君子唾骂嘲笑。可以说,她们是人间沃土绽开的一束艳丽的罂粟花。伎女,是历史的畸型儿,在她们身上交织着封建政治和文化的痕迹。研究历史,不能不涉及她们;撰写历史人物评传不能不给她们以入资格。本书描写评述了从南朝至民国初年1500多年历代的十名伎女,她们是:苏小小,赛金花,小凤仙。她们是女子中的精灵,或才情高卓,名震文坛,如薛涛,董小宛,柳如是:或艺技超群,声满梨园,如李老师,李香君,董小宛,或有胆有谋,参与政治,如陈圆圆,赛金花,小凤仙。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中国两千年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创的朝代里,文人却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他莺歌燕舞,华晔玉瑾,性格如宋词般温婉,气质如兰花般高雅。他市列珠玑,云盈丰华,创造了不可一世的繁华和登峰造极的文化。还是这个宋朝,又被诟病效率低下,内部倾轧,积贫积弱、金瓯残缺。最能代表宋朝特色的是仁宗时代。这一时期名人荟萃,吕夷简、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狄青、富弼、包拯等名臣辈出,足以令前人汗颜,更为后世津津乐道。这些名人生活于同一个舞台,演绎出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风云际会。中国文明造极于大宋,仁宗朝是大宋的巅峰。本书从第一手史料入手,以时间为轴,从宋仁宗亲政到嘉佑开科、苏轼题榜,全方位展现宋朝之绝代风华,亦揭示盛世背后的纷争权斗,以此揭秘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时代气质与人文气象。观点新颖,试图突破社会对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对原有史料也进行了新的挖掘和解读。宋仁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且看那些旷世巨擘们如何倾情出演,让读者真正理解这个中古世界的黄金时代。
  • 端木蕻良传

    端木蕻良传

    作者大量援引一手材料,更通过与一些亲历者的访谈,得出自己对于端木蕻良在现代文化史、文学史上地位的独到见解。
热门推荐
  • 无殇阎君

    无殇阎君

    魔域大陆,危机中寻得生存,洛怀在不断的尔虞我诈中长大,又将亲自结束这该死的乱世,一层层迷雾被揭开,原来世界的真相如此复杂。
  • 渐乱天下之花武妖尊

    渐乱天下之花武妖尊

    一介废物,受尽屈辱,有着一双绿瞳,孰不知她的身上有着重大使命,终于发现了异空间,找到了洪荒天年的至尊,道明真相,便从此踏上了修武之路。
  • 先生,你输了

    先生,你输了

    "小丫头,现在走是不是晚了点?"男人坐在沙发上叼着雪茄,话语随着一缕缕烟落到女孩的耳里。"是吗?我觉得不晚呀,刚刚好。"女孩一脸尴尬地笑着说,伸手把自己一缕黑发別到耳后。"利用完我就想跑?嗯?"男人有些玩弄的意味,他眼神直勾勾地看着十指纠结在一起的女孩。"没有没有,您高大帅气威猛多金,我哪敢利用您"女孩一脸陪笑地说。这是他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可爱的面庞,飘逸的白裙子,说话低头含笑,抬眼时仿佛在她眼中看见了万千世界,舍不得再移开一眼。
  • 今天你说土味情话了吗

    今天你说土味情话了吗

    正吃着方便面与舍友开黑一不留神喊了句卧槽谁能料到被方便面噎住了然后就这样隔屁了……穿到异世不说还尼玛绑定了什么系统?
  • EXO之无法说爱你

    EXO之无法说爱你

    我无法说爱你和想你的话语我总是徘徊在你身边在你面前只能看着地面连头也抬不起来为了只有一回的初恋
  • 凭鱼跃任鸟飞

    凭鱼跃任鸟飞

    爱与被爱,默默付出和一见钟情,相濡以沫和片刻拥有,你会如何选择?任惜被迫演义并不熟悉的,有前“任惜”窥视并偶尔介入的任惜的生活。在这自己无法自由控制的生活中,任惜该怎样面对无法避免的人;对初恋元浩然已死,难以接受。同为严寒跃和元浩宇的突然出现,该如何面对,何况严寒跃可是凶手;前任惜以死去元浩宇的身份诡异出现,又怎样面对?严寒跃、元浩宇、死去的元浩然都愿为任惜的那棵君子兰。后来,他俩知道了真相,对任惜将离开的情况,他俩该如何?这不是个坑,谢谢。
  • 小妖本非妖

    小妖本非妖

    天空,海阔?不存在的!天下乾坤尽为我小鱼腾越之池水。上天宫,下鬼域,黑白颠倒;游四极,览八荒,是是非非。人间多少痴情种,且作秋风,摇落几缕情思。
  • 登仙道

    登仙道

    修仙者主修内丹之术,成就性命大道,得登紫府,飞升仙界。一名资质平平的魏国子弟,如何凭借异宝,兼修内外丹术;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这条飞升成仙的大道,他将会画出如何的一笔?是黄土白骨,永坠轮回?亦或是,飞升成仙,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且看——《登仙道》
  • 掠夺者预录

    掠夺者预录

    滴答,滴答,滴答·····是水跌落地面的声音吗?可我怎么闻到了血的味道?再次睁眼,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梦境。第几次轮回了?很重要吗?不!不重要了。世界再次陷入沉寂,只剩下一道仿佛横贯古今的叹息。
  • 狂武皇帝

    狂武皇帝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代战神陈玄霸,叱咤天下,无人能及,却在一次探险古墓的过程中,被自己的好兄弟暗算,含恨而终。万年之后,陈玄霸转生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少年身上,这一世,我将修炼至尊天经,修炼不灭之体,以武逆天,熔炼万物,踏碎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