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93200000028

第28章 名人秘闻——叱咤风云英雄传奇(8)

“十二宫杀手”的阴霾笼罩在美国的上空,一方面是警察的破案无力,一方面是不断有人被残忍地杀害,更令人愤慨的是“十二宫杀手”的嚣张。遇害者不分老幼,不分男女,但其中以年轻的女性居多,遇害的地点多是比较偏僻的地方,遇害的人有的是被刀杀,也有是被枪击的。可以说凶手的作案很有随机性,这给警方的破案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据为数不多的几位幸存者的描述,凶手的身形矮壮,身着黑衣,头戴正方体的黑色帽子,只露出眼睛,造型非常奇特。虽然了解了这些外貌特征,美国警方对于案件的侦破仍然陷入了僵局。

“十二宫杀手”在1969年到1972年间连续作案37起之后人间蒸发,但在沉寂4年后,他又卷土重来。一直到1991年,每次在杀人后,他都会留下线索,希望警察能抓到自己,但是尽管如此美国警方还是没有找到凶手。美国警方费尽千辛万苦,请了各方面的专家,还是没有破译出凶手自己留下的唯一线索——密码,使得凶手在作案后一直逍遥法外几十年,这对于美国警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和羞辱。转眼间,时间已进入了21世纪,人们似乎也逐渐淡忘了那个恐怖的年代。

令人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在沉寂了40多年后,日前美国加州男子丹尼斯·考夫曼突然向FBI爆料称,他在整理已故继父杰克留在一个公共储物箱内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多件惊人铁证,足以证明继父杰克就是“十二宫杀手”!

通过他提供的证据,我们可以找到几点证据证明他的继父和“十二宫杀手”有相似之处。一是在发现的遗物中有很多手写的便条,而这些便条上的字迹和警方掌握的“十二宫杀手”的字迹,基本上是一致的。二是遗物中还有一些衣服,这些衣服的样式和当年“十二宫杀手”所穿的衣服的样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还有那条堪称经典的黑头巾。三是一盘录音带,这盘录音带是丹尼斯的继父自己录制的,在录音中他承认了自己就是“十二宫杀手”,但是却没有交代自己为什么杀人,以及他到底杀了多少人。另外还有一把沾满鲜血的匕首和很多被害人的照片。但是,就凭这些证据不足以认定丹尼斯的继父就是“十二宫杀手”,因为,几十年来,“十二宫杀手”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有很多人模仿他,亲口承认自己就是“十二宫杀手”的人也有很多,也许丹尼斯的继父就是其中一位狂热的崇拜者,而并非真的就是“十二宫杀手”。

但是,丹尼斯却对自己的继父是“十二宫杀手”深信不疑。他说,杰克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母亲在他5岁时改嫁,之后就莫名其妙地窒息而死。但是警方没有深入地调查,所以他认为母亲也是其中的一名受害者,而且当年自己的母亲还亲口说过,继父杰克要谋杀她。

FBI对丹尼斯提供的证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着手重新全面调查此案。他们从丹尼斯提供的物品上提取杰克的DNA,与案发现场留下的DNA进行比对。测试发现与当年案发现场遗留血液吻合,于是认为丹尼斯的继父杰克·塔兰斯确实就是“十二宫杀手”。

但在2010年,又有人指责洛杉矶警方保存DNA结果和检测DNA的方法都不正确。警方反复检验后也认为结果尚无定论,不过仍将他作为最大嫌疑犯。

毕加索之死是因纵欲过度所致?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位多产的大师,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让人们不得不承认毕加索是一位成功的画家。这位大画家性格古怪,他平时隐居在山上的别墅里,拒绝见客,爱搞恶作剧,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他的感情生活。他可以说是一个花花公子,一生拥有的女人他自己可能都数不清,而女人对于他来说就是用来刺激自己灵感的催化剂。细数一下,公开的和毕加索有过婚姻或情人关系的女人就不下10位,更不用说那些只给他当了一次模特就发生关系的女人了。更让人吃惊的是毕加索很喜欢年幼的女子,其中有几个在和毕加索交往时还不满18岁。他还喜欢同时跟好几位女性交往。毕加索在绘画上的成就没有人会怀疑,但是他的私生活确实让人不敢恭维。

1973年,毕加索去世,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再加上没有详细的死亡报告。人们对他的死亡原因纷纷发挥艺术想象进行猜测。1988年,希腊女记者阿里亚娜·斯特拉辛奥伯罗斯·赫因汤出版了《毕加索——创造和破坏者》一书。书中透露了毕加索的一些奇闻逸事,不少是涉及毕加索感情生活的。作者认为毕加索在感情生活中专横粗暴、不负责任、自私自利、诡计多端。书中说,毕加索曾在巴黎的大街上与一名17岁名叫玛丽·德雷莎·华特的姑娘相遇,毕加索垂涎她的美貌,就对她说,我是毕加索,你和我在一起会幸福的。他和自己的妻子度假时悄悄地带着玛丽,白天让玛丽当自己的模特,晚上就趁机溜出来和玛丽约会。但是玛丽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毕加索抛弃的命运。这种事情对于毕加索来说是家常便饭,他的纵欲之名也就这样留下了。我们可以简单罗列一下我们知道的与毕加索有亲密关系的女人,像初恋费尔南德·奥立维、有夫之妇艾娃·谷维、舞蹈演员欧嘉·科克洛瓦、年仅17岁的玛丽·德雷莎·华特、南斯拉夫女摄影师兼画家多拉·玛尔、女画家方斯华姿·吉洛、校刊女记者吉娜维夫、第二任妻子雅克琳·洛克。这些还不是全部,毕加索一生中只有很少的时间只拥有一个女人。在对于女人的态度上,就连毕加索的母亲都认为毕加索靠不住,说他就跟一头种马差不多。因为这些,有不少人认为,毕加索的死跟他的纵欲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人从别的方面分析了毕加索的死因,认为毕加索是抑郁而死的。个人生活的状态对于艺术家创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艺术家的爱情、婚姻和家庭处于比较和谐美好的阶段,便会给艺术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对于毕加索也是这样。从毕加索最后10年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与最后一任妻子雅科琳结婚后焕发了青春的活力。但是在毕加索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所钟爱的雅科琳患了精神病,这使毕加索备受打击,毕加索极有可能是承受不了打击抑郁而死。

以上这些就是人们的猜测,而且其中掺杂了个人情感。也许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要知道毕加索去世时已经92岁了。对于一个92岁老人的死因,也许根本没有必要去追究,之所以这个问题如此引人关注,其实是因为人们在他的作品里面感受了永远不会消退的对于生活的激情。

“甲壳虫”灵魂人物神秘死亡之谜

约翰·温斯顿·列侬,英国着名摇滚乐队“甲壳虫”的灵魂人物,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反战者。1960年,列侬在利物浦与几位伙伴组织了一个乐队,取名甲壳虫,1963年,他带领甲壳虫乐队开始在英国巡回演出,他们的歌曲《我爱他》、《把我所有的捎给你》风靡英伦三岛,在青少年中形成“甲壳虫”热。1967年他们推出一张融美国各种流行音乐特点的唱片《军队培波尔》,成为当时的轰动事件。1969年甲壳虫录制了最后一张唱片《修道院之路》,1970年宣告解散。

1980年12月8日晚10时49分,一名叫查普曼的歌迷在纽约曼哈顿列侬的公寓大楼外将其枪杀,列侬身中5枪,当场身亡。而几个小时前,凶手还让列侬在最新专辑《双重梦幻》上签名。1981年1月21日,查普曼被判20年监禁。

列侬的死标志着“甲壳虫”时代的结束。虽然甲壳虫乐队很早就解散了,但列侬的死立刻震惊了世界。但是没有人能弄清楚凶手为什么要杀列侬,甚至凶手自己都说不清为什么这么做。最后,这个案子只能以凶手有精神病为由草草结案。

那么查普曼为什么要杀列侬呢?关于这个问题有好几种猜测。

纽约的霍尔墁探长说,刺杀约翰·列侬的犯人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并且非常喜欢列侬的日籍妻子,在后来媒体传出列侬虐妻丑闻后,出于对列侬的愤怒,他杀害了列侬。这种说法听起来比较合理,但是缺乏事实根据。

2005年是列侬遇刺的第25个年头,在列侬的纪念日上,人们播放了一段凶手马克·大卫·查普曼在狱中的访谈片段。这段采访是在1991年录制的,当时查普曼正在监狱服刑。在录像中,查普曼神态自若,对于刺杀列侬的过程也是毫无保留地都讲了出来,甚至透露说他杀列侬的灵感是来自于塞林格的着名小说《麦田守望者》,他觉得列侬就像书中的主人公霍藤一样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查普曼还说,杀死列侬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查普曼说,列侬是个把全世界都拴在手中的成功者,他自己是个一事无成的人。当时的大脑突然不受自己控制,脑海中不断有“动手吧动手吧”这样的声音,于是就扣动了扳机,朝列侬开了5枪。这看起来也许就是事实。

另外还有人认为列侬的死没有那么简单。六七十年代风靡全球的“甲壳虫”乐队以其激进的音乐和叛逆精神在西方社会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乐队的灵魂人物列侬更是以其强烈的反政府立场和广泛的政治参与而成为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敏感人物。后来虽然甲壳虫乐队解散,但是列侬的政治号召力还在。因此,列侬的一举一动很有可能牵扯到政府的利益,所以列侬的死不能就那么简单地被认为是歌迷的一时冲动。

关于这个说法,主要的依据是当时英国《观察家报》曝出的列侬曾资助英国爱尔兰共和军的消息。这个消息让人们对列侬的政治身份产生了怀疑,不自觉地将列侬的死和这件事情联系起来。但一条消息还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就在人们将信将疑的时候,英国军情五处的前官员大卫·谢勒向《观察家报》声明,他曾亲眼看见过关于列侬资助北爱尔兰共和军的一些文件,而当时的爱尔兰共和军为了争取北爱尔兰的独立制造了大量的恐怖袭击。此外,列侬还向当时英国激进的极左组织工人革命党提供了46000英镑的经费。这些都有可能给列侬招来杀身之祸。

另外,列侬在美国的政治行为也可能会给他招来杀身之祸。在美国联邦调查局解密的一些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联邦调查局对列侬的电话监听记录。这些记录中显示,列侬与着名反战人士霍夫曼及嬉皮士代表人物杰里·鲁宾等交往甚密,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是政府的眼中钉,给政府制造了很多的麻烦。列侬曾在他纽约的寓所内召开过几次会议,并表示愿意参加一个旨在吸引尼克松的反对者的音乐会。这些事情也可能是给日后列侬招来杀身之祸的导火索。由于现在这些文件还没有完全解密,所以其中的隐情我们还是无法完全的了解。

列侬已经死去很多年,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死那都已经不重要了,而“甲壳虫”乐队以及“甲壳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进历史。作为20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他们那些伟大的音乐作品,在新世纪依然散发着永恒的魔力……

辛普森杀妻案,是谁让他逃脱惩罚?

辛普森是美国着名的橄榄球明星,他闻名于世界并不是因为他的球技,而是因为那场关于杀妻案的世纪审判。

1994年6月12日深夜,洛杉矶西部一豪华住宅区里,人们在一所住宅门前发现一男一女两具血淋淋的尸体。女死者后来被证实是辛普森的妻子尼歌·布朗·辛普森,而她身后是餐馆的侍应生郎·高曼。两人浑身血迹,系被人用利器所杀,死亡时间是晚上10点多。之后,辛普森自然成为警方的重点怀疑对象。警方很快就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而这些证据的矛头都指向了辛普森。当警方准备逮捕辛普森的时候,他驾驶汽车在公路上亡命飞奔的画面,至今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既然辛普森口口声声说人不是他杀的,那他跑什么呢?

1995年1月,辛普森案件由日裔法官依藤主审,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非常有戏剧性。最后,在所有人的震惊中,由10名黑人、1名白人、1名西班牙人后裔组成的陪审团在讨论不足4小时后裁决辛普森两项杀人罪名均不成立。辛普森最后被无罪释放。

那么辛普森怎么会被无罪释放呢?首先出问题的是主要证人也就是侦探福尔曼,他被辛普森辩护律师指控为种族歧视者。在美国,这是一个敏感的字眼,有种族歧视倾向,就意味着可能做假证,破坏司法公正。辩护律师出乎意料地找到一盒录像带,证明他在一个短时期内用过数十次“黑鬼”这个字眼,这严重地摧毁了福尔曼证词的可信性。辩护律师还进一步指控除了他之外,警察局另外有人为了种族偏见,故意栽赃嫁祸辛普森,假造证据。于是本案关键证人最后竟然变成了被告,这对于辛普森的好处可想而知。

同类推荐
  • 贞观留学天团

    贞观留学天团

    黄伯玉得到了一件时空披风,可以在大唐与现代来回快穿,于是,程咬金,秦琼,徐茂公他们都来现代留学来了……建立了一个QQ群,群号是743380547,欢迎书友们加入。
  • 兽兵

    兽兵

    他手握天下至凶利器纵横三国,却壮志未酬身先死他飞扬跋扈、肆意花丛,却在告别处男之夜时离奇神游。两个时空,一个是人、一个是兽,却通过神游为通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爱的人可能还在,最恨的人可能也在,面对乱世的苛责,我们这神游的主角将做出什么样的抉择?敬请大家期待坎坎的神游之麒兵麟甲!
  • 帝国的溃败

    帝国的溃败

    本书在组稿过程中,选取的文章基本都是作者在各大网站专栏已经发表过的作品。作者张鸣为人民大学教授,对中国历史有非常深刻地研究和认识。本书按照中国历史,主要是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将全书内容分为封建王朝为什么灭亡、清末新政、民国硝烟、中西对比、时代变迁、随笔轶事六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对宋朝党争、清朝闭关锁国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封建王朝覆灭的原因是过分自大、机构臃肿;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袁世凯新军等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从细节上为读者展现了更加清晰的晚清历史;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以详细史料为依据,重现了五四运动对中国发展的推动性,以及国民政府时期政策对老百姓的盘剥;在第四部分中,作者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住在北京、上海租借洋人的生活等细节描写,表现东西方文化冲突在特殊时期的表现;在第五部分中,作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视角,反思当代教育以及一些社会现象;在第六部分中,主要收录了作者谈人生、谈做人等杂文。
  • 乱世求生记

    乱世求生记

    一个穿越的普通人。一段似是而非的混乱历史......
  • 汉末新玄德

    汉末新玄德

    刘备,字玄德,俗称刘皇叔、刘跑跑。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最有名的长跑“运动员”之一,一生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可当现世的灵魂入主,刘备还会是那个长跑运动员吗?中平四年,全新的刘备迎来了全新的世界,一个只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热门推荐
  • 冤家路窄:我的腹黑女总裁

    冤家路窄:我的腹黑女总裁

    她新一代霸女,他新一代霸王,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他俩会擦出怎样的爱的火花。剧透一点,“女儿啊!快起床吧,不然就迟到了。”没错这位女儿正是我们的艾大小姐,“妈,我不要上学,我都自学完了。”揉了揉双眼,搓了搓头发,“苍天啊!大地啊!我不要~”。而楼下的老妈可幸灾乐祸了。“我说老公啊,咱女儿要是知道了会不会像悟空那样来一个大闹天宫吧”某老妈悄悄地说到,镜头转换,“爸,我非要上那什么学院么?”没错,这位正是我们的张总裁,“嗯,必须去。”某老爸心里暗暗的想,“希望成功吧”。艾爸和张爸是世交,但张爸和艾爸正在筹划什么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每天都是新的

    每天都是新的

    花芬清馨琴声悠,运动健康歌词远。旅行开心舞蹈逸,禅茶自在修仙传。
  • 豪门强宠:总裁别过来

    豪门强宠:总裁别过来

    他,商业巨霸,在别人看来,他无所不能,是可以翻云覆雨的帝王,却唯独对她,无可奈何,谁让他就是看上了这个不知好歹的丫头呢???他邪恶的将某人压在身下“韩墨琛,你干什么?你说过我们之间只是演的不必当真,你怎么可以……?”“宝贝,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了,我怎么不记得了呢!嗯?”说完,变堵住了某人想要说话的嘴。……“韩墨琛,我饿了,我想吃……”不等某人把话说完,冰冷的唇就欺压而来。“正好我也饿了呢!”“唔……唔,韩墨琛,你混蛋,你个大混蛋”“乖,放心,我会让你舒服的,”说完某人勾唇一笑……
  • 伪总裁的沉沦

    伪总裁的沉沦

    出生于西南偏远小山村的唐老幺,为了生活,靠一张嘴和一身功夫走出山村,闯荡江湖的故事。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 简·奥斯汀的英格兰

    简·奥斯汀的英格兰

    《简·奥斯汀的英格兰》展现了简·奥斯汀时代的真实英国社会风貌。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农业与工业的飞速变化令人不安,人们不断遭受革命与侵略带来的恐惧:这与简·奥斯汀创造的宁静舒适的虚构世界截然不同。从包办婚姻和售卖妻子到矿井和烟囱里滥用童工的现象,这部迷人的社会史揭示了两个世纪前的英国人是如何工作、娱乐和为了生存斗争的。对于任何想要探索简·奥斯汀的天才之作以及她小说的背景知识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必读书。如果提及历史上一个十分久远的年代,诸如罗马或者中世纪,人们可能会觉得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但是简·奥斯汀所生活的乔治王时代,同样与21世纪的英格兰风貌迥异。如今我们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对于两百年前的先人来说,可能就如痴人说梦一般。本书的作者是英国颇有声誉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们以简·奥斯汀的创作为时间坐标,搜罗了牧师、家庭女教师、外国访客、商人等不同人群的信件、日记、旅游日志,查阅大量犯罪记录、新闻报纸、文献资料,以人生发展为写作顺序,还原了十八、十九世纪英格兰人在婚礼、生育、成长、外出、娱乐、治病、死亡等方面的真实状况,让读者们体会到两百年前一个平凡的英格兰人可能遇到的具体生活。每一个人都在塑造与改变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历史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生构筑而成的。没有了生活细节,也就没有了历史。如果你想真正看懂简·奥斯汀、司格特、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萨克雷、哈代等著名作家的作品,这是一本必备的生活背景参考书。
  • 假如真有如果

    假如真有如果

    投胎到什么样的人家选择不了,生活里的坎坷无奈选择不了,就只能选择改变自己,适应生活。
  • 倾尽天下繁华

    倾尽天下繁华

    他愿倾尽天下,只为换她嫣然一笑。她可追寻天涯,只为与他相守。第一次,“对不起!”是谁负了谁?当他恢复记忆,却发现她早已走远。第二次,“对不起!”古现两端,他可能穿越一切,与她重逢?
  • 剑问苍穹未时雨

    剑问苍穹未时雨

    修仙,亦是为何?为了无上大道?还是为了永世长存?亦或者是为了万界独尊?这些我都不在乎,我只要你还活着!!!主角出生在农村,会有一段悲惨的童年生活。青年之后参军入伍浴血杀敌,一身伤痕累累。平定战乱进入皇都封侯受赏,助皇子夺得皇位,最后却落得个身败名裂。无意之中拜入仙门,踏入修真,却时常被人欺辱,好友却为了灵石、丹药、功法,而选择出卖自己,因此险些丧命。前世的自己拥有一切!而今生的自己除了父母给的一条生命,便一无所有。我不信什么天,更不信什么命,我只信我自己!我要成为这诸天的仙,万界的神!
  • 倾城泪之如果你知道

    倾城泪之如果你知道

    简介:她,是21世纪的天才设计师,而且画画、写作、金融等皆天赋异禀,常人说她精通六艺。她常说:我若再美一点,就能颠覆天下,我要当祸水红颜!他,是盛世华联公司最年轻的总裁,事业逐渐攀升,是因为他有一个天才助手,金融、设计等数一数二,让人闻风丧胆的黑暗之花青莲。他很少称赞她,没对她说过一句感谢,一切那么理所当然。直到那天传来他要与一位千金小姐联姻的消息。她不知道,她始终是他心底挚爱,而她把最辉煌的成就留给了他,却错过了他,改变不了自己的宿命。在异世朝代,她是相府爹不疼娘不爱的嫡养女,一朝技惊天下,成为爹娘手心里的至宝,岂料竟是认贼作父,想把她玩弄于鼓掌之中,他的阴谋可否得逞?她又能否觅得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