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91100000013

第13章 中国史学,浩如烟海(2)

1.南辕北辙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南方的楚国去,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还不肯听从别人的劝告,结果他离楚国就越来越远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一开始就把方向弄错了,那有利的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本意是:因为羊圈的空缺羊被狼叼走后,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引申为出了问题后想办法去补救,可以防止继续遭受更大的损失。

3.羽毛未丰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原句是“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原意是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比喻尚未成熟或者是力量还不够强大。

4.门庭若市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原文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门前就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5.狡兔三窟

出自《战国策·齐策四》之《冯谖客孟尝君》,原文是“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就是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去死亡的危险,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是方法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史家千古绝唱——《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的司马迁撰写。一共130篇,526515字,记载了上自上古时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之间总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固定书名,被称为“太史公书”或是“太史公传”,有时候干脆被称为“太史公”,从三国开始,《史记》由以前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和后来《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作为一本通史,它不同于《春秋》与《战国策》只记载某一时期,它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融会贯通,叙事脉络又非常清晰。作为纪传体,它又和先前的那些以年代为先后顺序的编年体史书不同,当然也和那些以地域为限制的国别体史书不同,它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事实的,这样的体例是一个创举,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以后历朝历代编写的正史都采用了这样的体例。虽然有的史书在个别名目上做出了某些修改,但是最重要的纪和传都被继承了下来,成为一种传统。

《史记》还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共有130篇,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本纪记录的是皇帝的言行和功绩,表就是用表格来简单列出世系、人物和史事,书记录的是制度的发展,涉及天文兵律、礼仪制度、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世家记述的是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和一些特别重要人物的事迹。列传是帝王和诸侯以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事迹。

《史记》的每一篇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对人物生平的描述,这部分由所描述人物的代表性事件或是逸事衔接在一起而成,后半部分的“太史公曰”则大多是司马迁对人物性格和所作所为的评价。

司马迁,字子长,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圣”,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史学巨着《史记》,他不畏艰难勇敢着史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司马迁不但在史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也是一把好手,代表作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出身于世代都担任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古书,学习非常刻苦,20岁的时候他离开长安到四方游历,35岁时接受汉武帝的任命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出使,36岁时父亲司马谈在跟随汉武帝前往泰山的路上病危,司马迁急忙西归,在洛阳见到父亲,司马谈临终前告诉司马迁,要他继孔子而续写《春秋》,司马迁答应父亲要秉承遗志,完成史学巨着。

38岁时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42岁时开始了《史记》的撰写工作,他专心着述,“绝宾客,忘家室”,日夜竭力着述,不敢辜负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

48岁时将军李陵出击匈奴,弹尽粮绝后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要杀李陵全家,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讲了几句公道话,结果被抓进监狱,判成死刑,随后李陵被灭族。

这个时候的司马迁没有钱为自己赎罪,《史记》没有完成又不能一死了之,于是就自请宫刑,希望能够忍辱苟活于世,拿这用尊严换来的生命和时间去完成《史记》。呜呼!天下有大勇者,诚太史公也。

遭受宫刑后的司马迁被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更加发愤着史。55岁时完成了《史记》,56岁时去世,死因不明。

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和《春秋》的精神,在遭受生平大辱的情况下仍然坚强地活着,为的就是要承担起自己身上的重任,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最终他做到了这一切,真是不枉此生,无愧父命。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2.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史记·滑稽列传》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留侯世家》

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

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1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两汉风云全记录——《汉书》与《后汉书》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为东汉时的历史学家班固所着,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专门记述了西汉王朝的历史。它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史书,主要记述了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新朝王莽的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

《汉书》在体例上完全承袭《史记》,只是把“本纪”改为“纪”、“书”改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之中,共有12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80多万字。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它的史料非常详实,在内容上与《史记》有交叉之处,且较为一致。《汉书》在记载汉高祖元年到汉武帝中期这段历史的时候大多用《史记》旧文,但是因为作者的思想和取材的标准都有所不同,所以班固在选用《史记》旧文时也做了适当的改动。

汉武帝中期以后的史实,班固除了吸收父亲班彪生前所作的65篇列传和当时十几家解读《史记》的书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诗赋、奏议、诏令、天文历法书、类似起居注的《汉着记》以及班氏父子所听到的故事和传闻。

值得一提的是,班固在写《汉书》时站在汉王朝的立场上,不承认项羽和王莽为皇帝,把他们都写入“列传”中,尤其是王莽,为了贬低王莽,班固把他放在了“列传”的最后一位,而且班固在《汉书》中还对西汉的君主大肆地歌功颂德。

《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手法,这种体例为后代所承袭,以后历朝历代都修断代史,都是修前一个王朝的历史,这样做的忌讳就不是太多,可以比较公正地记录历史。

《汉书》还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它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在地理、天文五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创了目录学,确立了书志体,还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

谈到《汉书》,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作者班固。班固,字孟坚,是东汉着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史学家班彪之子,军事家班超(“投笔从戎”说的就是他)的弟弟。他潜心二十年修成《汉书》主体部分,出征匈奴时因兵败受牵连,死于狱中,年61岁。班固死后,他的妹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一起完成了《汉书》其余的部分。班固生平善辞赋,有《白虎通德论》和《两都赋》传世。

《后汉书》是我国南朝刘宋时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一部记载东汉王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从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总共196年的历史。

该书纪10卷和列传80卷是由范晔所作,这本书取材于当时流行的七部关于东汉的史料,又参考了东晋史学家袁宏的《后汉纪》,叙事生动又简明,所以就取代了以前各家关于东汉的史书。北宋的时候有人把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的《续汉书》中的“志”30卷和《后汉书》合成一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后汉书》。

《后汉书》在体例上有一些创新和变动,首先他准确地把握了东汉后期“母后临朝”的政治特点,在帝纪后面又添置了皇后纪,把东汉和帝后六个临朝听政的太后的事迹写了出来。其次,又新增加了《列女传》、《方术传》、《独行传》、《文苑传》、《宦者传》、《逸民传》、《党锢传》7个类传。范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上为妇女立传的史学家,而且《列女传》所写的17位女性并不都是什么贞女烈妇,其中就有不符合封建礼教标准的东汉女诗人蔡琰。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敢地暴露政治的黑暗,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一方面揭露那些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正直刚强、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刘宋史学家、文学家,出生于着名的士族家庭,从小就博涉经史,以善写文章而闻名于世,17岁时入仕,在政治上支持刘裕,刘裕代晋之后他先后担任过很多官职,后来因为惹恼了彭城王刘义康,结果被贬宣城太守。

被贬宣城对范晔的打击很大,他回想起平生的不得志,心情非常苦闷,于是就开始了撰写《后汉书》的工作,这一年他35岁,后来范晔从宣城调走,任长沙王的镇军长史,不久就因为嫡母(范晔是父亲的妾所生,父亲的正妻就是嫡母)去世时的违礼行为而受到弹劾,不过宋文帝比较欣赏他的才能,所以并没有治他的罪。

此后范晔的仕途一直非常顺利,做到了太子詹事,后来因为不肯迎合最高统治者,又卷入彭城王刘义康的叛乱,最终被杀害,享年48岁。

1.有志者事竟成。

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5.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6.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三分“魏、蜀、吴”——《三国志》

《三国志》是西晋时的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史实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地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六十年间的史实,受到了后人的推崇。

《三国志》全书共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因为陈寿是西晋的朝臣,西晋又是从曹魏那里得到的天下,所以《三国志》尊曹魏为正统,并不承认蜀国和吴国。《三国志》分别为曹操、曹丕、曹休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在《蜀书》中却只为刘备和刘禅写了《先主传》和《后主传》,为孙权写了《吴主传》,为孙亮、孙休、孙皓三个人合写了《三肆主传》,由此可以看出蜀国和吴国的君主都只有传没有纪。这就是典型的编写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不过,陈寿虽然名义上尊曹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形势,表明了他们是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陈寿这样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足见他的远见卓识、调和历史与政治的良苦用心。

《三国志》总体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蜀书》是其中材料最简略的,因为陈寿写《三国志》之前已经有魏国王沈的《魏书》和吴国韦昭的《吴书》存在,这就为陈寿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魏国和吴国的史料也比较多。可是蜀国没有设置史官,也没有什么现成的史料,所以材料就比较少,只能靠陈寿自己去搜寻,他花了很大力气才收集到一些材料,写了15卷《蜀书》。所以,《蜀书》中很多重要人物的事迹都写得十分简略。另外,陈寿在《三国志》中还表现出了品题人物的兴趣,例如他认为刘备是英雄,曹操是超世之英杰,孙策、孙权是英杰等等。

陈寿在写三国历史人物时能做到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隐蔽缺点。《三国志》对东汉和曹魏关系有所隐讳,但措辞微而不诬,并于别处透露出来一些真实情况。

陈寿是西晋着名史学家,年轻时曾在蜀汉政权做官,后来因为得罪宦官黄皓,所以多次遭到贬黜,他的老师是蜀国的学者谯周,谯周劝后主刘禅向西晋投降,随后陈寿就在西晋做官,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全国统一,这时候48岁的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在撰写史书的过程中,因为秉笔直书得罪了很多权贵,结果郁郁不得志,65岁时病死在洛阳。

1.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同类推荐
  •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浙江省武义县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闯入了笔者的眼帘,刻入了笔者的脑中。笔者在为武义的惊人变化感到震撼之时,认定这就是笔者心中的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提升为武义模式,其结构大而分之可分为人与自然的关联在协调中平衡,人与人的关联在沟通中和谐两大基本元素。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格言联璧全鉴(典藏诵读版)

    格言联璧全鉴(典藏诵读版)

    这是一部格言书,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后人。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深入理解《格言联璧》,作者在本书中对原典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和悖凶类这十一个大类的内容逐句进行翻译,对难解的字词进行解释;对文中的名言名句进行了精彩解读,进一步让读者体会本书的内涵。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乱世女帝成长记

    乱世女帝成长记

    灭国后,惟有小公主幸运地生存了下来,在乱世中受尽磨难,最后终于成就一代霸业。江明策眼中含着泪恨恨道:“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你要杀死我的父王。”林月儿睁开眼睛,看着含泪的江明策道:“你父王是使我国破家亡的仇人。”江明策道:“仇人?”林月儿道:“是的。我是蒋候的小女儿。”“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太子的贴身护卫小李赶了过来。小李看了看太子殿下正拿着剑抵着叶夫人的脖子,然后又发现倒在地上不动的大王。小李赶忙到大王身边摸了摸大王的鼻子,然后对着太子江明策道:“殿下,大王死了。这到底是出了什么状况?”
  • 网恋心情

    网恋心情

    苦逢相遇不相知相见不如不相识若问世间醉人酒最浓莫过断肠时
  • 英雄联盟之巅峰ADC

    英雄联盟之巅峰ADC

    今年18岁的高中生张启健同学其实很严肃地思考过一个问题:当年在英雄联盟第一个职业赛季的赛场上被他吊打过的菜比们,现在好像都已经成为了职业圈中的顶尖大神、而他自己时隔四年重新回归。只是没想到,再次接触英雄联盟竟然是带自己的黑铁级大学同学开黑......
  • 斗战遮天

    斗战遮天

    天地为盘,万灵为棋,阴阳为媒,造化为火,英雄逐鹿天下。袖手遮天,翻手为天,覆手为地。牧野命格“祸乱”,深陷权力的漩涡,三年的蛰伏,只为巅峰一战,以杀止杀,以恶止恶,征战乱世。雪红尘命格“天照”,为心爱之人,守墓三年,磨剑三年。
  • 怦然心动:总裁的独家秘爱

    怦然心动:总裁的独家秘爱

    “许梓芸,你听清楚了,她只是我的前妻,我现在喜欢的的女人是你。”卓崇修愤怒的拉住想要继续逃开的女人疯狂的怒吼。“你放开我,你这个禽兽不如的家伙。”许梓芸挣扎着想要推开眼前的男人,却被男人一个壁咚抵在了墙角,男人邪邪一笑,“你只能是我的女人。”说着,他那微微上翘的嘴唇缓缓的向她吻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扬鞭战国时代

    扬鞭战国时代

    老天开了个玩笑,竟然被穿越了!更过分的是,穿越也就算了,竟然穿到了日本战国时代!堂堂华夏男儿穿越到了世敌之地,不做点什么岂不是对不起华夏这份血脉?从此,混乱的战国时代变得更加混乱了……“马鹿野郎!我要求武士待遇!”“我呸你一脸,只要你跳起来够得到门框,就给你武士待遇!”……
  • 易烊千玺之六世情缘

    易烊千玺之六世情缘

    孟婆念一对痴情男女,便许给两人六世的情缘,但最后一世情缘了解之后下一世便再无瓜葛,这是代价。不过,孟婆心善死后的灵魂每一世的记忆都会恢复,但转世投胎记忆将会被孟婆汤抹去。第一世:他君临天下却许不了她的一世繁华第二世:同是生在虎门将家,却终究还是相隔千里第三世:天下神医的易烊千玺答应救助东绾绾暗生情愫第四世:生于帝王之家身边永远留着都是那个小丫环第五世:富家公子的他却好不巧爱上薄情的大明星第六世:芸芸众人两人只是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六世情缘,生生死死,却唯独爱你一人。[名字固定不换每一世都是易烊千玺与东绾绾,不然会错乱的]
  • 神道游龙

    神道游龙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废柴,我只是神灵世界唯一的至尊!别惹我,也不喜欢杀人,只想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经历了三次穿越的紫洛辰终于再次穿越进入科技与力量共存的神道世界,我欲平凡,为何非逼我踏上血途!
  • 归朝欢令

    归朝欢令

    陈家二小姐没能抵御诱惑连夜出逃,历经千辛前往都城咸灵,这将是一番怎样的遭遇?!
  • 仰望启明星

    仰望启明星

    职场上叱咤风云的言述之,确是从福利院长大的孤儿,长大后的他一直在背后默默帮助着福利院。本该出国留学的苏瑞儿却因为一场意外成为了一家福利院的院长。两个本该毫无关联的人因为命运纠缠在一起,他们的未来,将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