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7000000020

第20章 心理学学生的实习(1)

一秒钟变老师——小学生的苦恼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专业学生都会到相应的机构实习,心理学学生也不例外。我们的定点实习单位是小学和医院,根据行程先去小学,再去医院。按照原本的设想,小学生天真可爱、思想单纯,应该会比真正的心理疾病患者好相处吧,然而事实证明是我们太天真了。小学生们思想单纯是不假,可是小学生对话用火星文,玩的游戏都是什么LOL、DOTA、WOW、穿越火线、赛尔号,小学生的世界相当于二次元时空,根本无法进入!更有趣的是,小学生有烦恼哦(想我当年是如何没心没肺地长大的),而且千奇百怪、层出不穷呢。

有一天,实习班级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过来跟我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长不高吗?”看着他天真的眼神,我脑海中千军万马的疑惑奔腾而过:长不高?没头没脑地问我这个问题干吗?小学生的思维真的搞不懂。为什么长不高?呃,缺钙?也可能是遗传,要么就是你每天都站在门槛上,被诅咒了!

这么荒唐的答案肯定是不能告诉小学生的,于是我说:“因为你还没长大呀,等你上中学了,个子就长高了”。结果,小男生正言厉色地跟我说:“老师,你错了,我长不高是因为书包太重了,它压得我长不高啊!”——嗯?竟然还有这么逆天的答案吗?

于是,我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听他讲了15分钟“小学生的烦恼”,诸如“我的眼睛在一年级的时候还是5.0呢,才一年不到,我都看不见眼前飞来飞去的苍蝇了”、“现在考试越来越难,我都快被考成小笨蛋了,这么考下去,我就考不上大学了”……

听过了一大串的烦恼,我突发奇想,要不然做个调查吧,看看现在的小学生都有哪些烦恼。于是,我们对整个三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你有哪些烦恼?调查结果非常令人惊讶,原来小学生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或者说他们过得也很辛苦呢。

小学生烦恼最多的当然是作业了。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很简单,尤其是一到三年级,不过他们的作息时间却很紧张。学校规定早上8点到校,8:15上课。于是,小孩子不到7点就要起床,路远的可能还要更早。到了学校,收作业、早读,之后正式上课。中午11:30才能“下班”吃午饭,活动、睡午觉。下午还好,3点放学,可是有一大堆作业要写:语文两页纸,数学两页纸,还要背20个英文单词,手工课要交作业,还有一张自画像和手抄报,生物实验要准备用具。考试之前,除了常规作业,每天晚上还要“加班”2小时。

细想一下,我在童年时代每天必备的卡通片时间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奢侈。有的学生说:“我都忘记卡通片长什么样了,上一次看喜羊羊好像是寒假的时候”,还有人说:“只有考到100分,我才能拿到妈妈特批的户外运动时间,98分都没有,我还想和同学去滑旱冰呢!”看起来小学生的“工作”和上班族差不多,都是苦大仇深的主儿。

“老师说,我们小学生正在长身体,要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可老师又说,不写完作业不许睡觉,你说我到底是写作业,还是睡觉?”

“这个,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呢!”

“这个都不知道,你怎么当老师啊?”

无语有木有,在学校里混了二十多年,回过头来还要被小学生鄙视。鉴于小学生苦恼多多,就不和他们计较了。

此外,家长间的攀比心理也让小学生们苦不堪言。从小到大,一直被爸妈拿来和一个名叫“别人家的孩子”的同龄人比较。期末考砸了,老妈就开始唠叨:“别人家的孩子轻轻松松拿一百分,你怎么就不行呢?别人家的孩子在区数学竞赛拿了一等奖,你就不能争争气吗?别人家的孩子……”没想到,如今的家长还是原来的家长,小学生的命运还是依旧——永远被“别人家的孩子”打压着。

老师的批评也是小学生的烦恼之一。老师的批评总是良药苦口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学习,都能有出息。可是,料下多了,药太苦了,孩子也接受不了。在“犯错误时,我讨厌老师这样说”一题中,小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有人讨厌老师说:“你是来学习还是来犯傻呀”,有人讨厌听到:“这样下去,你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这样的话,还有人说:“我讨厌老师说我是一个木头桩子多俩耳朵”……相信,如果做一个“我最不喜欢老师说的话”专门调查,答案会更加丰富多彩的。

虽然这个调查只能算信息收集,至多对“小学生的烦恼”做一个粗略的描绘,并没有多少实际的价值,唯一的收获就是让我们更加了解小学生的世界。的确,如今的小学生要比十多年前的我们辛苦得多。每天有一堆功课要做,周末还要被爸妈拉着去学奥数、练钢琴、背唐诗,有一个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的女孩说:“我本来觉得自己挺聪明的,自从上了奥数班后,我觉得自己变笨了。”

出于保密的要求,我们不能将调查结果给他们的老师看,无法提供有关小学生的意见供教学参考。这些观察、了解和数据的收集对我们的实习非常有意义。比如,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一个班级里都有几个特别聪明的孩子,这种孩子头脑反应很快、记忆力好,是学生中最聪明的一类群体,我们称之为创造型聪明的孩子。

但是,这类孩子有时也会走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困境,聪明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持续优秀,反而成了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创造型聪明的孩子学东西很快,书上的内容一看就会,老师讲的东西很快就能掌握。于是,上课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煎熬,不是走神去想别的事情,就是搞小动作,干扰其他同学,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也觉得厌烦。

实际上,这种毛病在大人身上也会存在。开会的时候,上司在前面讲话,下面的人聊天的、玩手机的、看微博的,忙得不亦乐乎,就是因为他们对工作已经了然于心,枯燥的工作汇报、工作总结根本无法忍耐。或许,这类大人正是创造型聪明的孩子成年后的样子吧。

说回创造型聪明的孩子,这类孩子学习成绩好,因此很容易骄傲,对他人态度轻慢,比如给其他同学讲题时会很不耐心,嫌弃别人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时间久了会给同学留下傲慢、不易相处的印象,聪明的孩子反而变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就出了问题。

此外,这类孩子非常喜欢表现自己,自觉比别人聪明,比别人反应快,课堂上总是非常活跃,当然这也是人之天性。这一时期的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表现自己,获得老师的肯定,不管是在教室里,还是班级活动中,总是聪明的孩子演独角戏,其他人成了衬托红花的绿叶,谁都不会开心的。

问题还没完。聪明的孩子都比较自我、比较独立,喜欢独立自主地做事情,不喜欢和他人合作。因此,他们在写作、手工等不需要他人配合的学习科目上非常出色,可学习中的很多任务还是需要与同学合作的,未来进入社会,团队合作精神也是考验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指标。被老师整天骂笨的孩子一定想不到,在班级里风光无限的好学生也会面临这么多的烦恼。

在心理学上,国外有一些检测手段能够将创造型聪明的孩子筛选出来,然后组成单独的班级进行特殊教育。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创造型聪明的孩子通常和普通学生混在一起,即使是所谓的重点班,也不过是把成绩好的学生放在一起。在成绩好的学生中,有的孩子是执行型聪明者,老师的要求他都会按部就班地做;有的孩子则是创造型聪明者,不同类型的孩子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这些都是心理学未来的发展任务——听起来,貌似任重而道远呢。

STORY TIME

每一位教师在站在讲台上为人师表之前,都会接受教育心理学的训练,了解学生每一阶段的心理。比如,一年级的学生适应能力差,特别依赖老师和父母,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模仿性强,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发展,有自己的见解;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敬仰英雄,想要成为英雄,实际上又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掌握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教育的前提,不过相比对孩子的了解,用适合的方法塑造孩子的行为更关键。这一节的STORY TIME,我们来看一则关于小学生教育的真实故事。

一位来自法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请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结果,有超过90%的法国小学生对老师提出了质疑,这道题根本没法回答。上海小学生的回答则恰恰相反,有80%的学生给出了86-34=52,即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是52岁的答案。只有10%的学生认为,老师出错题了,根本无法回答。

这位法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对上海小学生的答案非常惊讶,于是他对这些学生做了后续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所以做出错误的答案,是因为老师经常说“只有做出答案,才有机会得分;不做的话,一分都得不到。”更重要的是,老师出的题目一定是有标准答案。

调查结束后,法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总结出了他的想法。一、笛卡尔说,怀疑就是方法;二、法拉第说,在学术上不应该盲从老师的话;三、爱因斯坦说,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四、真理是怀疑的影子。学生应该敬重老师,更应该敬重真理。

知识、理论、规律只是老师从事教育的前提,回想过去经历过的所有老师,你能想起的不一定是他有多大的学问,他帮你解答了哪几道题,而是这个老师教学的态度、语气、人格魅力,或者说老师带给你的思想、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才是学生应该有的态度,同样是教师应有的态度。

如何对付熊孩子——儿童什么时候获得意识?

所谓“熊孩子”指的是惹人讨厌的孩子,同时也是对调皮孩子的爱称。亲戚家、朋友家、七大姑八大姨家里,总是有那么几个熊孩子。不懂礼貌、没规矩,要么抢别人家好吃的东西,要么乱动别人的电脑、游戏机,或者摔坏别人的珍贵摆设……对于孩子的爸妈来说,他们只是小孩子,但是他们也是亟须管教的小孩子。

过年过节期间,走亲访友是难免的。一些聪明、有见地的家长会和孩子约法三章:不准主动讨要红包、不要乱碰新奇的摆设物、不能随便走进人家房间……小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遇到新奇的事物总是会问这问那,手脚也不受管束了,主人看在大人的面子上也不好直接说什么。知趣的家长只好提前告辞,避免小孩子继续胡闹下去、闯出祸端,不好收场。

五六岁、七八岁的儿童,自我意识正在发展中,还不能明确地评价自我,而是根据大人对自己的评价做出判断。这时候,家长的“约法三章”就会成为孩子的行动标尺,指哪打哪。而管教孩子,就是让孩子不能为所欲为,要在一个限定的框框里行事。所谓管教,其实就是给他们划定界限。就像马路上,行人要走斑马线,驾车要看红绿灯,人在界限里才会觉得心里踏实,有安全感,而乱穿马路会有生命危险,闯红灯会遭到交警罚款,小孩子也应该懂得,超越界限就会受到惩罚。

从心理学上讲,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8个月到3岁是自我中心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在最原始的状态,称为生理自我。1岁到2岁时,儿童以自己的认知、情绪为中心,无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或者多个角度理解外在事物,因此他们以为月亮是为了给他照明才出现在天空的,球是因为知道他想要才从坡上滚下来的。由于无法体会到父母的感受,他们在父母劳累、需要安静时依然打打闹闹、我行我素。

从3岁到进入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开始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建立起自我角色,这一阶段也是孩子最需要懂得规矩的时期,家长、学校的教育则起到关键作用。从青春期到成人期,人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

俗话说:“七八岁,讨狗嫌”,意思说七八岁是孩子最淘气的时候,淘到连狗都嫌烦了。这个时期的熊孩子正是最让人头疼,让人避之不及的时期,而那些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且有了攀比心和占有欲的熊孩子是最难缠的。熊孩子仗着自己不懂事就可以为所欲为,要玩具、破坏房间、摆弄电子产品、砸烂东西,在熊孩子眼里,手机、纪念品、水晶杯、墙壁装饰画就和路边五块钱一把的滋水枪差不多,只是吸引了他的眼球而已。他用号啕大哭讨要你的宝贝,以为自己要的是一根绿色心情雪糕。于是,他用西藏神石砸金毛犬,在车前盖上放鞭炮,剪掉电话线和网线,删除了200期的知音漫客……好像你的一切都和熊孩子有世仇,不弄到面目全非、支离破碎绝不肯罢休。

和熊孩子纠缠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使是经常打交道,很快就能打成一片的熊孩子,几个回合下来,大人也吃不消了。饭菜没法吃,和朋友们的聊天会被打断,刚刚整理好的房间会弄得杂乱无序,最要命的是小孩子不知道轻重,拉你一下恨不得用擒拿手。

同类推荐
  •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可以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使焦躁的内心得到舒缓。所以,每天专注自己的内心,学着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以现实故事为典型案例,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分析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同时,切实为您讲述如何成为自己的心理调节师,让您扫去心灵的尘埃,愉快地享受生活。
  • 少女杜拉

    少女杜拉

    1900年初,18岁的“聪明漂亮”的杜拉被父亲强行带到弗洛伊德的诊所进行治疗。同年,她主动结束治疗。弗洛伊德将她的案例记录撰写成书。但为了保护杜拉,这本书一直拖到1904年才发表出版。杜拉患有歇斯底里(又称癔症),症状非常复杂离奇,包括呼吸困难、没有生理原因的剧烈咳嗽、突然不能说话、失去记忆、经常性的偏头痛、抑郁、反社会和不太真实的自杀倾向等,并且多年求医无果。而经过天才般抽丝剥茧的分析,弗洛伊德认定:这些症状,其实都是心理动力在作祟。而核心的心理动力,都与性和爱有关。原来,杜拉生活在一个混乱的家庭。她父亲是成功的商人,颇有头脑,杜拉很爱他。她的母亲则是一名有严重洁癖的平庸的家庭主妇,每天的工作就是让家里保持着一尘不染。杜拉的父亲不爱母亲,有一名情人K女士。K先生显然知道妻子有出轨行为,而杜拉的母亲也知道丈夫的不忠。但是,这四个人却一直保持着一种奇特的默契,谁也不想打破现状。仿佛是为了保持这种默契,当K先生对年仅14岁的杜拉产生了性的企图时,杜拉的父亲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复杂的是,杜拉实际上对K先生产生了爱慕之情,并且杜拉和K女士的关系也很微妙,一方面讨厌她夺走父亲,另一方面却又一直和她有比较亲密的来往,譬如她关于性的知识,就是从K女士那里学来的,她经常和K女士一起读有关性的书。杜拉复杂而离奇的症状,是对这两个家庭复杂而离奇的关系的反映。然而可惜的是,这个案例报告有着完美的分析,却不是一次完美的治疗。弗洛伊德太急于把他的结论强加给杜拉,导致杜拉对弗洛伊德产生极大不满,并中断了治疗。
  •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本书以轻松易懂的文笔,叙述了什么是催眠,催眠的基础知识入门,成功催眠的方法,生活中有哪些便于实践的催眠术以及如何实现自我催眠等常识性知识,这本书既能作为入门读物使用,也很适合有一定催眠知识的人进行深入学习。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热门推荐
  • 地球有危机

    地球有危机

    经历过的世界都要来到现实里,王朗的任务,或许是拯救世界?目前所经历的世界:丧尸都市,玛法大陆。现在正在经历的世界:超神学院。未来预计经历的世界:漫威,DC,龙珠....等
  • 带着马甲来宠妻

    带着马甲来宠妻

    世人皆知沈言曦非常聪明,但是没想到……你说什么?医学院普通专家?不好意思,我老婆比你强。你说什么?研究院学员?不好意思,我老婆都比你强。你说什么?416中级会员?不好意思,我老婆比你强这不妥妥的一个软饭男吗?“说吧,你还有哪些身份。”一个小萝莉踩在凳子上沈言曦认真地想了想:“不记得了。”小萝莉扶额:“那就说你还有什么不会的吧。”沈言曦挑了挑眉:“不会不爱你。”——“夏甜馨,有没有兴趣拿下一个身份?”“什么身份。”“你嫂子。”
  • 丧短句

    丧短句

    精品伤感短句,总有一句,会是你的故事……
  • 营销的真理

    营销的真理

    一个真正从事营销活动的人是一个实践家而非幻想家。许多人有想法,但没有几个人能立刻将想法变为切实的行动,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没有真正地理解和认识营销,另外还因为人们对真正从事营销活动有一种恐慌,本书可以令你改变这一切。营销是充满了欢乐和痛苦的集合体,但正是这种多姿多彩诱惑着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为之“献身”。
  • 如果星光不曾眠TF

    如果星光不曾眠TF

    我在你的左边就像隔了一条银河。可现在,你突然从我的世界离开,我也没有放弃追逐你的脚步。就像当初,你在舞台上和我一样闪闪发光。。。对你们的影响不知道这么大,因为不相信自己。但你们也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不再将就。。
  • 青城山人

    青城山人

    青城山酒家客栈里的纯新小萌坚毅波折的寻仙求道之路。混凡俗,乱九幽,落天仙,战群雄……寻道落根是为天极大道
  • 骑马与砍杀之龙血战士

    骑马与砍杀之龙血战士

    这是一本很好的骑砍类作品,希望看到的你不要错过,本书已改为第三人称!《潘德的预言》同人作品书友群223407088
  • 长安故事

    长安故事

    我问迟季危,“你说我们下辈子会是什么结局?”迟季危回答说,“这辈子,我们是什么结局?”没错,一切还未可知。我不要结局,我相信,你我之间还有故事!
  • 凌云双龙传

    凌云双龙传

    唐朝灭亡以后,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据,华夏大地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时代,朝代更替频繁,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后周时期,杨寒枫和周子牧两个少年,生于乱世之中,壮志豪情,侠肝义胆,风云江湖,儿女情长,终归于明主麾下,扫平宇内硝烟,及此大宋王朝建立,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功成名就之后,杨寒枫和周子牧婉拒了皇帝的盛意,退隐江湖……
  • 楠城暖栀:香樟树下的韶华时光

    楠城暖栀:香樟树下的韶华时光

    『清酒暖风:路过青春路过you』楠城一中高一新生池霂悠刚入学便遭遇了千年一遇的美男风暴的席卷,腹黑毒舌的帅欧巴明矾,温润如玉的暖男柯槿,霸道专情的帅比唐晗初,高冷少言的冰山吴琛,待香樟树下暖栀幽香弥漫,且看暖萌少女主打的青春爱情大戏如何霸气开场。(新人新书,欢迎各位小仙女们入坑,唯一扣扣3337275869,欢迎勾搭,敲门砖为本文女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