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6300000028

第28章 教育心理学提升你的影响力(1)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的教育、老师的教育无不对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因素。但今天的孩子已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时间,家长与老师实施的依旧是“棍棒式教育”,以为这样才能教育出人才,殊不知,这样反而会阻碍其天性的发展,阻断其前进的脚步,结果无异于“揠苗助长”。事实上,最好的教育应当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与心理特征。本章将带你一起走进教育心理学,教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寻找最适合的教育策略。

第一节 因材施教要合理,别为学生贴标签

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书时,老师们经常会根据成绩排名去划分座位或分班,而且那些被分到快班的学生并不安全,只要成绩排名下来了,也一样会被拉到慢班里去。后来,这种做法也被部分大学借鉴并采用。大学中主修同一个专业的学生被分到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等级的教学。近期,新闻报道了一个案例。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就采取了这样的“快慢班”教学模式,即选择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旅游管理这两个专业中,实行英语教学的分班制,但师资和教育水平都是一样的。而分班的根据是学生们入学时候的成绩以及入学后进行的英语模拟考试成绩。学校英语分级改革小组的组长兼经管部副主任胡老师说,实行分班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入学时参差不齐的成绩,有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这样分班能够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因材施教的策略。

大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日复一日地上课、背单词,为即将到来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备战。后来,成绩揭晓,大家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两个快班分别有22人和30人通过四级考试,通关率为62.9%和88.2%;而两个慢班通过的人数加在一起才14个人,通关率为20%。胡老师对这样的成绩还是很满意的,他介绍说,这比没有分班之前的通关率明显高了很多。

对学校的分班以及分班后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很多人表示理解和赞同,但也有不少人开始站出来反对,表面上看似因材施教,但实际上却是相当不公平的。快班的学生认为,分班后,班里都是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这样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气氛也就更浓厚了;而慢班的学生由于班里都是成绩差的人,根本激不起他们学习的动力,而且他们已经在无形中受到了“成绩差”的标签影响。

当然,老师们分班教学肯定是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这无可厚非。胡老师后来也说,分班教学其实并不是在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关键还是要看整体上的利弊评估。

心理学家克劳特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群参加实验的人对慈善事业做出一点贡献,再根据他们是否做贡献而将其评价为“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没有被划入以上两个行列。一段时间之后,克劳特要求他们再次对慈善做一些贡献。结果这一次,被评价为“不慈善的人”明显没有之前贡献得多了;而被评价为“慈善的人”所做的贡献不仅比其他人要多,甚至还超过了他们上一次的贡献。实验的结果表明,一个人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他就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这是因为他们内心已经对这个标签进行了自我管理,尽管他们嘴上不愿承认,但时间长了,这种标签还是会在无形中对他们产生影响。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由此可见,在上述案例中,即便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种“快慢班”标签对慢班学生的心理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也说过,“一个人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那他必将会成为标签所指定的人”。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罗森汉恩博士做了一个很有名的“假病人实验”。他首先招了八个人假扮病人,其中有五男三女,职业各不相同,有年轻的研究生、已经步入中年的家庭主妇,还有精神病的研究专家、小儿科的医生以及三个心理学专家。他们告诉医生说自己出现了很严重的幻听症状,除此之外,其他一切言行都与正常人一样。而他们向医生提供的身份信息也都基本属实,除了真实的姓名和职业之外。

结果,在这八个人当中,有七个人被确诊为狂躁抑郁症患者,当他们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之后,不再幻听,也没有其他任何精神病理学中的典型症状出现,可就是没有人识破他们其实是假病人。

后来,这些假病人要求出院,由于已经被贴上了“精神病患者”的标签了,因此他们的这一行为被医生视为妄想症。他们与人聊天,被视为交谈行为;他们写笔记,被视为新病情……总之,这些假病人已经完全被视为真病人了。

这项实验研究证实了标签效应的影响力,也就是说,“病人”一旦被医生确诊为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那这位病人几乎所有的行为举止都会被视为“病症”,但事实上,“病人”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应该是医生的眼睛和判断力。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应当是:如果一个孩子或学生被老师或家长贴上了某种标签,那么,不管这个标签是什么,都会给孩子或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间他们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终成为标签所指向的一类人。这就是心理学中有名的“标签效应”。

2004年,甘肃省某实验小学试图用红绿领巾的方法将优生和差生区分开来,教师们称,这种做法会对这两类学生形成不同程度的“激励”。2011年,陕西某小学延续这种做法,给学生们发放红、绿领巾,要求优生佩戴红领巾,差生佩戴绿领巾。

“绿领巾”的差生标签明显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很多家长得知后强烈反对和谴责老师们的做法,认为它违背了青少年成长教育规律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等相关规章,给学生家长以及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和压力。我们不管施行该行为的校方出自何种善意初衷,也不管是否用心良苦,这种乱给学生贴标签,将其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或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和人格侮辱无疑是一种软暴力,比之前屡见不鲜的体罚学生还要有杀伤力。

这样的例子在教育界不胜枚举,老师们打着“激励”的旗号,胡乱给学生贴标签。与此类似的还有深圳某小学,在一次校办活动上,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本子,在活动上表现好的学生会由评委为其盖上一个红色印章,而表现不好的学生就会被盖上蓝色的印章。这启发了其中一位老师,他想:要是把这种印章盖在学生们的脸上,不是更具有教育意义吗?于是,他果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把印章盖在了孩子的脸上。这位老师的做法很快被学生的家长得知,并遭到一致投诉。

这类案例不但出现在校园内,还在某些家庭中上演。家长在面对老师给自己孩子贴上的标签时,往往气愤难耐,但却看不到自身的问题。有一个叫囡囡的小男孩,虎头虎脑的样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活泼可爱的小老虎,但他却很胆小,不爱说话。当周围的同伴们都在一起打闹嬉戏时,他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有一回,老师走过来问他:“囡囡,你怎么不去和伙伴们一起荡秋千啊?”囡囡忽闪着大眼睛说:“我妈妈说,我胆子小,不爱说话,我害怕。”后来,这位老师多次发现,囡囡不但不敢玩荡秋千,连滑滑梯和骑马都不敢,老师提问时,他的眼里也时常流露出胆怯的目光。这位幼教老师很负责,找到囡囡的家长了解情况。一番谈话之后,老师才知道,原来是孩子的妈妈经常在外人面前说:“我们家囡囡胆子小,也不爱说话,和他爸爸小时候一样。”结果,囡囡就真的以为那就是真的自己,并逐渐变得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了。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谁也没有权利去干涉孩子们成长的自由。我们相信孩子的天性是纯真烂漫的,但就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老师或家长便会打着教育或爱的旗帜去横加干涉,并为他们贴上“笨”、“不爱学习”、“脑子不灵活”、“不爱说话,不善交际”等标签,这类评价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一种魔咒,在孩子们的大脑中生根发芽,挥之不去,严重的会影响他们一生。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要懂点教育心理学。其实教育学生并不需要多么先进的手法和手段,只需要有颗尊重和善于发现的心,将“标签效应”反过来运用,效果会好很多。比如,你发现一个屡次考试不及格又非常淘气好动的学生,为了教导他/她,你要做的不是为其打上“不爱学习”、“笨”等批判类型的标签,而是“聪明”、“能干”、“机灵”等表扬类型的标签。

有一位中学班主任,兼任几何老师。上课没多久,他就发现最后一排坐着一个整天爱睡觉的男生。第一次发现时,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向他丢粉笔或直接走过去揪着他的耳朵,命令他“出去睡”,而是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说了一声“下课了”,这位男同学一听,很快就睁开了睡眼惺忪的眼睛。看到是班主任,他的脸瞬间红了,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下课后,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男孩以为老师肯定会劈头盖脸地训斥他一顿,不过见面后,班主任却说:“我听说,爱睡觉的男人是天下最聪明的人。我很期待啊,这次期中考,我对你充满信心。”

结果,从那次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在班主任的课上睡过觉,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后,他的综合成绩虽然不好,但几何课的成绩却是班里的第五名。

试想,如果其他科目的老师们都能像这位几何老师一样,不总是揪着学生的缺点不放,甚至放大,而是用综合的、发展的眼光去评价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挖掘出他们身上的优点,尽可能少地批判,运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那结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与此相应的是家长,他们喜欢把自己对事物的评价和认知强加给孩子,告诉他们“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碰”或者“那个很脏,这个很丑陋”等,这样无疑是限制了孩子们发现事物的潜能,如果他们听了你的话,就永远不会知道泥土的味道是什么,也不会知道大白菜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地里;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大人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心中的某种样子时,就会强行要求孩子们应该这样做,那样做,不要怎么怎么做等,在外人面前又为孩子们解释说:“我这孩子啊,一生下来就安静,不爱乱跑,也不爱乱说话。”殊不知,这是在毁灭孩子们的天性。

也许很多老师和家长会说,我们管教孩子有什么错,不管不问的,孩子岂不都要上天?将来他们要是去杀人放火,到头来又都归因于教育的问题。说得没错,但教育需要正确的方法和心态,不是说不该管孩子,而是要适可而止,并且尽量使用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方式,譬如,你不要对孩子说哪些是可怕的、丑陋的,而是说哪些是不好的,什么东西是伤害人的,是危险的,并教会他们如何去应对。如果你发现孩子身上有某个你认为需要改正的缺点,要积极引导其去改正,而不是肆意地去贬低和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用积极的词汇引导所产生的效果要远远比贴“标签”的效果好上几百倍。

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千万不要擅自贬低孩子们的智商、容貌举止、品德等,因为你的一个负面标签极有可能跟随并影响他/她们一辈子,也许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会促使他/她们破罐子破摔,最终沿着你设定好的标签一路走下去。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给孩子贴标签,那就多贴一些积极、阳光的吧,多点赞美和鼓励才能强化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真正成为你期待的样子。

第二节 罗森塔尔效应,正能量的接力棒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正能量

相传在一个古老的部落里,有一个传统,即年轻人想要结婚,先要学会一项本事,那就是抓牛。抓来的牛送给女方的家庭作为聘礼,并且根据女方的条件来规定牛的头数,最少的是一头,最多的可以是九头。那些美貌、聪颖的女子多半都需要九头牛,而长相一般,资质平庸的女子,只需要一头牛的聘礼就可以娶到。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酋长的家里,说自己愿意用九头牛作为聘礼,迎娶酋长的大女儿。酋长觉得奇怪,以为是这位年轻人弄错了,因为在他的眼里,大女儿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远远比不上自己的小女儿,不但资质平庸,长相也并不好看。

于是,酋长便十分诚恳地说:“其实啊,你如果要用九头牛作为聘礼的话,那就迎娶我的小女儿吧,她才值这个价。”年轻人听后摇摇头,说:“不,我要迎娶的是您的大女儿,她值得。”酋长很无奈,但也觉得划算,于是就收下了九头牛的聘礼,并将大女儿嫁给了年轻人。

同类推荐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本书是一本专门解读生活中怪异现象的魔法心理书,这里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只有鲜活丰富的生活案例,用简洁浅显的语言阐述心理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探测复杂的人心,用心理学工具探索意识的秘密,打开它你的命运就会因此而改变。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准确、恰当的解释。如果我们能从这些现象中找到心理学密码,就可以深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最重要作品,该书首次出版于1895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已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书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以及群体心理的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与性格,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勒庞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或群众运动等几乎所有震荡世界的重大事件,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等学者以及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政治人物,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是群体行为研究者的必读经典。
  •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会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时候,孩子会开心大笑;而有时候,却又会放声大哭起来。有时候,孩子会和小朋友为争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而有时候,孩子却又会独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地玩着什么……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其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和成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儿童行为心理学》列举了一些宝宝比较常见的行为举止,并且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了分析与讲解。深奥的理论摇身一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小问题,深入浅出,为父母指出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径。《儿童性格心理学》: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每一位家长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期是形成好性格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儿童性格心理学》将孩子的性格分为四大类:表现性、思考性、领导性和亲切型,并分别在每一章节前设置了性格测试题目,家长们可以根据测试判断出孩子的性格类型,然后对之施行专门的性格培养方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性格好,情商高的优秀儿童。
  • 每天读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读点好玩心理学

    本书囊括了认知心理学、性格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成功心理学、职场心理学、营销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男性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性心理学、婚姻心理学、怪诞心理学、色彩心理学、图画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灾害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等二十几种心理学分支,数百个好玩心理学话题,内容新颖,案例有趣,讲解生动,方法实用,可读性强,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贴近现实生活,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是一本实用、有趣的心理学书籍。
  •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本书围绕着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视角阐述了爱情、婚姻、培养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家庭问题,以浅显易懂的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关系,列举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生活范例,是一本可以帮你了解自己及家人,钟爱自己及家人,解决家庭各种矛盾的心理学参考书;适于心理医师及涉及家庭、婚姻、爱情等问题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
热门推荐
  • 我摊牌了我是道士

    我摊牌了我是道士

    穿越到平行宇宙,叶枫表示很惊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道教文化严重断层?作为蓝星的一个五(装)好(逼)青(人)年(士)叶枫猥琐的表示,我本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们相处,好吧我摊牌了我不装了,我是道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荒山清瑶

    荒山清瑶

    大风卷过,金沙漫漫,四处撒落着破损的兵戈和被剑击中的头骨。一双似火的眼睛在沙丘后出现。她的头发被风吹起,眼神中充满着杀戮。她着红衣,提金矛,风尘仆仆,骑着马进入荒野。她看着四处的破败不堪,她笑了。她的笑颜似曼陀罗花中最妖艳的一朵,但眼底里的恨意却能震慑四方鬼魅。
  • 帅破穹庐

    帅破穹庐

    看林帅一张脸,帅破苍穹!!在看脸大陆上,神奇崛起!
  • 青苹果之青涩情缘

    青苹果之青涩情缘

    本文为爱情系列,是一本短篇小说。本文将会记录青春生命中的每一个心弦波动的瞬间,突出青春那种比爱情少一点,比友情多一点的朦胧的情感故事。或美好,或伤感,或凄婉,或落寞。或是真实的袒露,追梦的情怀;或是心灵的倾诉……写你,写我,写她,他,写青春的同路人,以及一切与青春有关的忧伤与欢笑,
  • 穿成锦衣卫大佬的小甜心

    穿成锦衣卫大佬的小甜心

    穿成小庶女的季桃灼先是被退婚,后又被抄家,简直倒霉到不行。本以为自己拿了炮灰剧本就要领盒饭了,没想到杀出来个锦衣卫大佬,二话不说给了她一个选择。“成为我的人,从此万事不愁,你应还是不应?”可恶!这哪里是选择!这分明就是威逼利诱!瑟瑟微微的季桃灼只能咬着小手绢含泪答应,这烫手的女主剧本,她不接也得接啊!从此全京师都知道了,权倾朝野的锦衣卫指挥使萧淮斐,去抄个家还抄了个媳妇回来了。以至于他的政敌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狗粮! 1v1甜宠双洁 【乐天派理智型女主vs心狠手辣宠溺型男主】 书友群:1081102850欢迎宝贝们来玩~
  • 野栗

    野栗

    如果有什么可说的,那就是,栗子作为女主人公,担任T校的一位美术老师,遇上了一群叛逆又可爱的青春少年少女,他们都有各自的故事,或许欢喜或许悲伤
  • 太阳剑王

    太阳剑王

    这是一个人、神、魔、灵兽四族并存的世界,强者为尊,主宰一切。本作主人公,灵光一现,为了变强,在雷雨天山峰峰顶打算引雷入体,激发自己的潜能,然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 青春我爱过你

    青春我爱过你

    十七岁之前的半夏还是半夏,十七岁之后的半夏便不再是半夏了,让我们回不去忘不掉的一直都是时间,但你要知道青春我爱过你
  • 镇仙修魔传

    镇仙修魔传

    造化弄人,人心险恶,何处是逍遥?修身炼神,长生路远,何处是永恒?喜怒哀乐,离愁别恨,何处是归途?踏破长空,纵横星海,我以古钟镇神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