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4800000012

第12章 心理自助——告别病态心理(1)

你知道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管教方式会引发心理问题吗?自私、压抑、怀旧、虚荣、空虚、贪婪……这些普遍存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病态心理到底是如何发生、如何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我们将在本章中详细介绍摆脱以上病态心理的技巧。

别种下心理病根

陪读的背后

家长陪读在中国已经很普遍了,孩子在外地读书或者距离家比较远,家长为了节省时间,索性带着孩子在学校附近租房,然后包揽一切事务,孩子只要专心读书就行。我以前就听过一则陪读的故事,母亲为了让儿子考上好的大学,从孩子读高一开始就一直陪读,这位小伙子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自然省去很多时间,学习成绩似乎也有所提升。

但实际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小伙子在高三上学期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开始无精打采,人际关系变差,并且不能忍受批评和指责,否则就大发雷霆。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最后他索性不去上课了,每天瞒着母亲去网吧打游戏。几天之后,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才从老师的口中得知儿子已经好几天没去上课了。

这则故事的结果是,母亲给儿子办了休学,带他回家了。与此同时,家人也发现儿子性情大变,经过咨询才知道,儿子出现了心理问题,需要做专业的心理治疗,方可恢复健康,否则即便再回到学校,也很难参加高考。

按理说,母亲为了儿子更好、更专心地学习,创造一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是没有错的,也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很多母亲都是以夫妻分居、放弃工作等为代价的。但现实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什么呢?有关专家分析,这种“中国式陪读”遵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再加上父母们的攀比、从众心理,陪读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与科学教育理念是相悖的。

但也不排除陪读成功的例子,孩子顺利考上了大学,上了大学后才知道,原来孩子什么都不会做,甚至还要去努力克服依赖心理,才能安心上大学。所以,专家认为“中国式陪读”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其中的弊端明显大于利。很多教育专家经过调查得知,有家长陪读经历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没有陪读经历的孩子;特别是依赖性过度的陪读,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出现依赖型人格,自信丧失,人际关系变差,社会适应不良等,严重时还会造成厌学和逆反情绪。

可见,表面上看来,陪读是为孩子的学习着想,但实际上却成了孩子们成长的绊脚石。如果再深层次分析,家长并不可能陪着孩子一辈子,他们总有单飞的一天,而在家长的过度关照下,孩子的翅膀还来不及生长,就要到外面去应对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因此,家长如果能够早点让孩子心理“断奶”,学会独立自强,不仅是明智之举,更是长远之策。

当然,外界的媒体、学校等也要注意,不要总是散布诸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类似言论,加重家长的心理负担和焦虑心理;而家长也要理智看待陪读,根据具体情况和现实意义分析判断,究竟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态才最有利于自家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更不能过分偏重学习。要知道,孩子在读书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固然是学习,但独立意识的成长与健康的心理状况也同样重要,因为现实已经向人们发出警告,仅仅只是学习好,还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是一直以来公认的观点。成年人有自己的工作,孩子也有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其实就是最好的示范。家长在工作之余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再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奖励,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孩子吸取正能量,而并不一定要陪读。其中不断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挖掘其自主潜能,才是最重要的长远之计。那种大小事全部包揽的做法,会令孩子失去成长必经的过程,剥夺他们自主的权利,影响健康心理发育。

独生子女是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

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希望,是他们独一无二的宝贝,所以整个家庭几乎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独生子女的身上;但这些独生子女也因此而背负了许多压力,有的甚至因无法承受而出现个性偏差。

心理和行为问题在独生子女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他们有优厚的物质生活基础,更有聪颖的大脑,但就是在个性方面表现出反常。曾经有统计显示,在我国大约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里面,最少有3000万人存在各种学习、情绪以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患上心理障碍的概率在21.6%到32%之间,比较明显的是人际关系、情绪不稳以及学习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据武汉市心理医院危机干预热线的统计表明,近几年来,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的咨询者中,人格障碍倾向越来越多,几乎占到全部咨询者的25%左右,并且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廖某是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刚毕业没多久,长相俊朗。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父亲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虽然父母在他读初二那年办了离婚,但在外人看来,廖某依旧十分幸福。可以说,廖某自小就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的家庭中,同学、老师都认为廖某很幸福,再加上他的学习也一直拔尖,所以大家对他的未来都持有十分乐观的态度。可是,廖某最后却在一家餐馆里洗碗打杂。

起初,廖某是瞒着家里的,但细心的母亲还是发现了端倪,因为廖某每天晚上回家身上都带有一股异味,而且衣着也十分邋遢。后来在母亲的盘问下,廖某才承认实情。大家知道这件事后,纷纷咂舌,没想到条件这么好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居然去餐馆里做起了小工。但廖某的解释却很简单,也令其母心酸,他说:“我除了还能打打杂,其他的工作我都不会。”最后,在父母的压力下,廖某辞职了,但父亲给他介绍了好几份工作,他都不愿再去尝试了,还说之前在单位已经被很多人奚落,不想再去丢人。

家人当然很无奈,辛辛苦苦培养儿子读大学、考研究生,但毕业后他居然跑去打杂,月薪才几百块,确实令这两位老人家痛心。后来,他们想到了心理咨询,当母亲将儿子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医生后,心理医生很确定地告诉他们,廖某患有自卑型、回避型综合人格障碍症。

该种人格障碍症的诱因是家庭环境,其中双亲的离婚事件可能是一个关键诱因,廖某自认为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中很让人瞧不起,因而开始自卑,加上自己没有兄弟姐妹,他内心的压抑也只好自己消化,并转化为发奋读书的动力,期望用优异的学习成绩赢得他人的尊重;虽然他在同学和老师的面前还是很亲和,但自卑的情绪已经越来越严重,并且极度缺乏安全感,甚至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回避人际交往行为。

与廖某有类似经历的一个17岁小伙子江某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江某也很争气,从小就听话,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父母因此更对他宠爱有加,江某想要的父母都无一例外地设法满足,不过,因为工作原因,父母在学习方面对江某的管束和关心较少。

17岁的江某在去年以十分优秀的成绩考进了当地的一所寄宿制重点中学。刚入学时江某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保持良好。但在高一下半学期,江某的父母就接到了江某班主任的电话,说江某在学校不好好上课,还扰乱课堂秩序,甚至经常逃课去上网。班主任几次找他谈话,都被江某顶了回去,他称自己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需要旁人指指点点。

父母得知详情后,尝试找他谈话,江某的态度很坏,还顶嘴说:“你们都一样,没多大出息,还在这里管教我,将来我肯定比你们强上几百倍!”不过,好在江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出现下滑。一年之后,江某因为成绩优异,被国外的一家中学招去了。国外的生活令江某很受挫,再加上国外的评分制度与国内的差异,江某的学习再也无法像以前那般优秀。随后,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最后江某不得不独自一人,没有朋友。

强忍着读完了一个学期,江某在回国度暑假的途中“失踪”了,父母知道他已经过了海关,但始终没有江某的音信。半年之后,江某和家人取得了联系,但还是不肯和父母见面,还说自己现在很好;又过了半年,江某主动回家了。但江某变得沉默寡言,沮丧自闭,不愿和任何人交流,与父母的对话也仅限于三句话,超过三句他就开始不耐烦,转身走人。

父母很着急,无奈之下,只好托人找了一位心理医生,给儿子做了一次心理分析。医生告知,江某有十分明显的自恋倾向,根据目前的表现分析,江某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后来,在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解和安慰下,江某才勉强同意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一位青少年心理辅导负责人曾发现,在他们接收的患者中,有80%以上的孩子的心理问题都出在家庭和父母身上。可以说,孩子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都可以大致地反映出其家庭问题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甚至还包括父母的心理问题。

其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是: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或者极少过问、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父母关系恶劣,而这些因素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影响更大。有研究还发现,在父母的过分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患上自恋型、依赖型人格障碍;父母如果比较强势或双方关系紧张,孩子很容易出现回避型、冲动型人格障碍。

另外,也有大量调查研究证实,人格障碍通常是在孩子15岁之前就已开始成形,而18岁之前的人格障碍都是不稳定的。所以,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家长应该留意并预防孩子人格障碍的形成,以便及时采取矫正措施。那么,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人格障碍的倾向,要如何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呢?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去取代家长们的观念,此时的人格障碍倾向表现得较为明显,是心理辅导和采取干预措施的最佳时期。如果心理辅导及时,干预措施正确合理,90%的孩子的人格障碍会出现明显的好转,60%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便可完全恢复健康心理。

而就干预措施而言,家长们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的转变,逐渐剔除以往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不良的教育方法,力求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其二是家长可以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合理地、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让老师积极开展学习之外的娱乐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善人际关系等,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如果人格障碍在成年后依旧存在,或者有些人格障碍在成年后才出现,那在治疗方面的难度就比较大了,需要进行长期的、稳定的心理疏导和矫正治疗,方可治愈。

你敢承认自己自私吗?

关于自私心理的研究

哈佛大学行为科学家戴维·兰德曾经发起一项课题研究,即人们最自发的冲动是源自合作还是自私。他组织一些研究者,在一家网站上做了测试,网友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报名,用做少量的工作来挣点小钱,类似于标记照片或转录文字的工作,这其实是一项尝试了解人们的直觉的实验,并且在该网站上,实验人员还可以接触到大学本科生以外的社会群体。

在某些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在一场执行决定的游戏中单独玩一个回合,这个游戏经常被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拿来做实验,被称为“公共货物游戏”。每一个被试者被安排在一个有四个科目的组里面,实验人员还给了他们每人40分钱;无论被试者最后的储蓄是多少,都会加倍,并且会在四个人中均摊。

实验人员要求他们在每个科目里自愿选择存放储金的数额。也就是说,假如大家都把各自的40分钱存起来,那结果就是,所有的玩家到最后的钱都会成倍增加,这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该游戏可以借助合作奖励贪婪——假如其中有一个玩家一分钱都不放的话,那么,其他的三个玩家就要将他们的钱拿出来均摊,最后这个一分钱都不放的吝啬玩家便会得到60美分,加上他原有的40美分,总共可获得1美元。这一点已经被实验人员毫不隐讳地公布在游戏的说明里了,如果四个人中所有人都不放的话,结果大家的储金一分都不会增或减。

而实验的实际情况是,没有人不存放储金,并且迅速做决定的人平均存放的金额为27分,而做决定比较慢的人平均存放的金额是21分。

在实验的下一个阶段中,实验人员要求某些被试在十秒钟以内作出决定,而其他的人就需要等待至少十秒钟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大家都可以考虑自己将要存放进去的金额。结果是,快速做决定的人存放进去的金额还是明显高于那些犹豫不决做决定的人存放的金额。

此外,实验研究人员还在一个实验室里,对一群年轻人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他们在实验室里时存放金额会更少,那些能够迅速做出决定的人依旧比犹豫不决的人存放得多。

以上实验均说明了一个发现,那就是人们在迅速做决定时更倾向于合作。心理学家也认为,做出选择的速度越快,该选择就越倾向于直观抉择。简单地说就是,想得越多,合作成分就越少,自私心理反而越发凸显。戴维·兰德认为,人们一旦停下来去思考,就会很快意识到现实情况,并开始考虑如何获得好处甚至能够侥幸成功,在理性中做出的决定,合作成分就会明显减少。

你自私吗?

同类推荐
  •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当前,心理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养花要养根,育人要育心,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好心理问题,那么学校就不可能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心理问题是德育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善德的人,才可能使学校真正落实德育为先的办学目标。
  • 背叛

    背叛

    不忠、虐待、出轨、工作场所的剥削、歧视、不公……这些都属于背叛范畴。背叛的黑手伸向我们每个人,吞噬着我们的身心,背叛发生于我们重要的亲密关系中,发生在我们工作的场所中,甚至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整个大环境中,它如此猖獗,我们却总是能够说服自己对其选择盲视,《背叛》作者,一位是世界级研究背叛和儿童虐待的顶级专家,一位是有着25年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向我们阐述了生活中肆意猖獗的背叛行为、人们面对背叛时候的心理活动、对背叛行为本身的态度、选择甘心情愿活在背叛笼罩下的心理原因等等,《背叛》是一本直击心灵的书,读完它。
  • 儿童逆反心理学

    儿童逆反心理学

    逆反期是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孩子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出现了逆反行为,父母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儿童逆反心理学》列举儿童逆反期的种种行为,以生活化的案例,佐以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引导父母了解逆反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努力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 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梦看似光怪陆离、支离破碎,毫无逻辑和规律,却透露着内心最深处的一些私密信息。美梦、噩梦、重复的梦、连续的梦、前世的梦等等,构成了一个有迹可循的世界,我们可以顺着它的足迹,去打开一扇通往心灵的窗户,探寻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梦揭示了我们的现实与理想,触摸我们真实而被掩盖的内心,指引我们重新寻找生活的真正目标。梦也偶尔让人恐惧,一些梦中的画面和事件可能会长时间伴随我们,甚至可能成为人生航行中有意义的灯塔。这不是一本梦的心理学教材,也不是梦的专项理论研究。这是一本让你了解梦境奥秘的书,一本打开心灵之门的书,一本启发内心智慧的书。
热门推荐
  • 短篇之桃花妖

    短篇之桃花妖

    这一段安乐瑾年本是偷来,况能换你一世无忧,即便是魂飞魄散罢,亦是足矣。——花无年你若离开,他日便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要将你追回!你可知晓,没有你的一世,谈何安乐无忧?——安于落落儿,愿此生的执念,能化作隔世的情缘,此生不见,来世相念。——花无年我一觉转醒,你一定就在我左侧牵着我的手,等十里盛世桃花。——安于落
  • 开心公主闯天下

    开心公主闯天下

    倾凰:“我想我的一生成为西蜀流传千年的传奇,我想用我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地。”君谨修:“只要是你想做的,我都会帮你,我会把你放在心上,钟情一世,珍爱一生。”暗烨:“只要公主愿意,暗烨会永远陪在公主身边,生死相随,永不相弃。”
  • 幻兽神

    幻兽神

    冷风过屏,血雨浠零,浅问天道无情!千朝过,万载行,执以荏苒论浮萍!苍日斜暝,残月萌生,悠望繁点辰星!千杯尽,万盏擎,举与苍茫败与赢!
  • 巩金瓯

    巩金瓯

    《巩金瓯》是晚清的国歌的名字。(请放心收藏。)
  • 做生意从做朋友开始

    做生意从做朋友开始

    本书将告诉你:怎么去结识那些对你事业有帮助的朋友;怎样发挥朋友的力量来帮你做生意;怎样处理与朋友间的各种关系;怎样与朋友维系长久的友谊;怎样做好生意场上的应酬交际;怎样在生意场上进行感情投资;怎样顺利地谈成生意和缔结合约等。如果你的生意正处于萧条阶段,那么本书将成为你事业的转折点;如果你生意兴隆,那么本书将成为你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台阶。
  • 无敌从哥谭开始

    无敌从哥谭开始

    在一个跨时代的游戏中有一个奇怪的组合。一个不靠谱三流侦探和一个腹黑的心理医生。他们时而打家劫舍,时而救人无数。据这位侦探说:为什么要这么严肃啊,开心最重要。结果他转身放出了某个叫阿卡姆疯人院里面的所有病人,大笑着说:哥谭没有了爆炸,好像没有了灵魂
  • 欢喜创业欢乐游

    欢喜创业欢乐游

    71年出生的于洋在大学毕业后想自己创业,却被霸道的父亲野蛮阻止,于洋是乖乖就范还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呢……
  • 公主又在作妖

    公主又在作妖

    不好了,不好了!小公主和殿下又又打起来了。她凤凰一族的公主活泼可爱古灵精怪更是爱美下凡历劫却阴差阳错的跟他成了死对头。他九重天的太子殿下天帝独子清冷孤傲唯独面对她无计可施把她堵在墙上压着声音说:活得有些腻歪想早日见阎王爷?嗯?【1v1互黑这是一个傻蛋太子和貌美麻雀的爱情故事】
  • 幻灵奇异录

    幻灵奇异录

    这是个奇异的架空世界,人的各种负面情绪,憎恨,厌恶,悲伤到达及至的时候,会产生无法预料得奇异之力。高中生夜琉璃和古凌飞在转学进入江海市第一高中之后,故事开始了
  • 俗人读档

    俗人读档

    他曾在波诡云谲的商战中拆分了正如日中天的微软,在恶浪滔天的股海擒下股神巴菲特他曾在8848.13米高的喜马拉雅山主峰处停留过,也曾独自划船行程一万一千三百公里横渡太平洋他曾做过外国元首也要折节下交的金融寡头,也在未发迹时在黑煤窑里帮人开过车他害过人,也曾经救过人他看上去二十多岁,样子一点也不难看他的枪口瞄准他的敌人,二十多年来,只有一个人跟他的较量中不落下风他从不放松,而敌人放松或大意的时候,正是他出击的时候他为人桀骜、狡诈、坚韧他行事诡秘、果断、辛辣他叫唐天辰,他是俗人一个,他读档重生他从儿子变为亲爹,这是他的故事……QQ交流群:527088453,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