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7500000012

第12章 秦朝式崩盘:至刚易折?(4)

疑点之三:秦军的另一支主力在帝国的北疆。打败了匈奴骑兵以后,30万精锐并没有南撤,而是镇守在长城沿线。当都城告急的时候,这支秦军开始南下。但是,长城军团的行动为什么异常缓慢?

疑点之四:一支囚徒仓促组成的军团,居然在半年中取得全胜战绩,最终一举摧毁刚刚兴起的张楚政权,他们的战斗力为什么如此强大?

一、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

李斯和韩非共同的老师荀子有句名言,“齐之技击不能当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

齐国的所谓“技击之士”,在战场上斩获一颗人头,国家就赏赐给他八两黄铜,这其实是雇佣军的做法,所以齐国的军队,被认为自由散漫,战斗力不强。

魏国的所谓“武卒”,是一种选拔制度。选拔的依据是类似于“铁人三项”的体能测试。一个壮年男子,在披挂全副铠甲的情况下,能拉开十二石重的强弓,然后身背五十支利箭,手持戈,腰佩剑,携带三天的食粮,每日急行军一百里。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就选拔为武卒,给予免除徭役和授予田宅的优厚待遇。

魏国的兵制看上去不错,其实却存在极大的弊端,因为人的气力是会衰退的,参加测试的时候身体情况良好,未必作战的时候同样强壮勇敢。而且待遇是固定的终身制,就好像计划经济时代,你只要进一个好单位,就吃喝不愁,工作的积极性,反而降低。所以魏军的战斗力,强而不能持久。

秦国怎么样呢?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这样描述秦的军队:“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

孟贲,是著名的勇士。秦军士卒与六国的士兵相比,简直是勇士和懦夫之比。为什么这么说?六国的士兵穿着甲胄,戴着头盔,怀着自保的心情参加战斗。而秦军呢?他们脱去盔甲,奋勇杀敌,左手提着首级,右胳膊夹着俘虏。

不过张仪说得太夸张了,这种姿势,怎么打仗,真实的情况,是秦军士卒把斩获的首级系在腰间。而且秦军士卒不穿盔甲的说法也不可靠,秦国非常重视军械制造,都不穿盔甲的话,干脆别造了!纵横家说话,十句有九句夸张得不靠谱。张仪所说的情形,只有秦军的敢死队,或许比较接近。

秦军的勇猛,与他们的激励机制有关。应该说,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严格乃至严酷却不失公正的规章制度,从最高级的“通侯”到最低级的“公士”,一共二十级,每一级的工资及其他待遇都有显著的差别。

那么,这套制度是如何运转的呢?要害在于两个字:罚、赏。首先是罚,秦国刑法的最大特点是连坐和轻罪重罚。你不犯罪,但是在家里,你的邻居、亲戚犯罪,你要受牵连。在军中,同一个小组的战友逃跑,组内其他人也要受罚。军官领兵作战,没有斩下敌人的首级,秦国法官就要斩军官的首级。其次是赏。商鞅时代,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这就是著名的“军功爵”。重罚让你身陷残酷的法网,只有上阵杀敌才能赢得奖赏,抵消罪责。这样的制度,将整个秦国变成了一个大军营、大监狱。

秦军既然如此勇猛,那么朝廷为什么不调遣这些虎狼之师去对付陈胜、吴广的乌合之众呢?原因是虎狼之师的利齿,原来已经因为滥用过度的缘故,磨损报废了!

为什么这么说?在灭楚的一节中,我们已经提到过,秦的精锐之师,在百万左右。统一之后,可能征召了不少东方的百姓入伍,但这些百姓,为秦服役,完全是强迫拉壮丁,离心力远大于向心力,所以不可能成为秦军的主力。因此,秦的精锐之师,还是以秦本土的子弟为主。

我们注意到,统一以后,秦的精锐之师,其实分成了两大主力军团。一个是蒙恬统帅的北伐军团,也可以叫做长城军团。一个是南征军团,也可以叫做岭南军团。这两大主力军团,似乎长城军团更符合嫡系部队的特征,而岭南军团中,有不少是罪犯、上门女婿和生意人。史书有证,“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那么,这两大军团在南北两个战场,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二、百越丛林里发生了什么?

先说说南征军团,百越丛林里发生了什么?

早在秦统一中国的当年或此后不久,秦始皇便派遣大军南下攻打百越,这支部队,或许是灭楚秦军的一部分,补充了一部分当地兵源,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上说“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可见兵力达五十万之多,分为五路,这里的几个地名,镡城、九嶷在湖南,番禺就是今广州,南野、余干都在江西,所以双方的主战场应该就在湘赣粤的交界地带。

那么,南征秦军的对手是谁,情况又如何呢?

对手是百越,从文化渊源上说,都是夏朝的后裔。所谓百,是虚指多而已,并不存在真正的一百个越人部落,而且这个“越”和广东的简称“粤”,应该是相通的。而“越”这个单词的意思,实际就是汉语中的“人”,所以所谓“百越”,就是“好多人”。“百越”人口众多,却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不存在统一的部落联盟的组织,这可能是地理环境过于复杂所导致难以统一。比较大的部落,有生活在浙江南部的东瓯越人,福建一带的闽越,江西湖南一带的扬越,广东一带的南越,广西一带的西瓯越人,越南一带的骆越等等,《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越人的种类,确实多而复杂。

从人种、语言的角度,现代的壮、侗、苗、瑶、台湾的原住民以及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掸族、越南的京族和芒族,与古代的百越族都有一定程度的渊源关系。这些百越族人,喜欢凿穿牙齿,截断头发(和汉人的蓄发相比),流行纹身,擅长游泳打水仗,当然也爱吃生猛海鲜,制作工艺也蛮发达,擅长制作青铜宝剑,战国时期的一流铸剑师,几乎都是越人,如欧冶子,就出自瓯越部落。天下闻名的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等宝剑,都是他的杰作。

面对这样的对手,南征秦军的战绩又如何呢?“三年不解甲弛弩”,可见战事持续三年仍未分出胜负,有陷入持久战的危险。这支秦军的统帅,是屠睢,他的官职是“尉”,或许他就是当年尉缭的后任。他的部将,有任嚣、赵佗,赵佗是河北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其他几位,应该也是北方人为主。这些北方人来到南方的亚热带原始丛林,想必有不少困扰。一是这里没有城市与大片农田,无法实现当地补给。这就要求秦军有一条漫长的补给线,从中原源源不断地把粮食运来,这在古代,绝对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二是复杂的地形利于游击却不利于大兵团作战。秦军习惯的平原战场,在这里几乎没有。淮南王说得好,“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20世纪中叶的越战,越南游击队正是利用丛林地形,伏击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当年秦军与百越之战,颇有几分相似。论单兵战斗能力,论集团对阵战术,论武器装备,百越人根本不能与秦军匹敌。但正是丛林、溪谷、毒蛇、瘟疫,这些因素让秦军一筹莫展。可以想像百越人的战术,一是丛林狙击,埋伏在丛林中用小弓毒箭狙击秦军士兵。一是在秦军的饮用水中下蛊投毒,造成人心惶惶。一是挖陷阱、设机关,用对付野兽的办法对付秦军。一是夜袭,使秦军不能安寝,人马疲惫。最后,就是引诱秦军分散,各个击破。

不过屠睢的部队中,还包括水军楼船之士,在水陆联合作战的威力下,终于迫使闽越屈服,秦朝在福建设立了闽中郡。但在南越和西瓯,战事急剧恶化,甚至秦军主帅屠睢也在战斗中阵亡,史称“伏尸流血”,极为惨烈。在不利的形势下,秦军被迫退至五岭之线,战争陷入僵局。

为了解决补给问题,秦朝“使监禄凿渠运河”,即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此后,运输队和援军可以顺江而下,抵达前线。在新的主帅任嚣的部署下,秦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终于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百越,在此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

虽然战争结束,但显然治安尚未恢复,南征秦军奉命留守岭南,成为岭南军团,后来秦始皇又把六国的贵族、生意人和一万多“剩女”发配到这里,开发岭南。

那么,当中原告急,岭南军团为什么不北上增援呢?

三、岭南军团为什么不北上增援?

《复活的军团》说:“当起义突然爆发的时候,这部分秦军正在戍守刚刚平定的南部疆土。在帝国存亡的关头,他们选择了沉默。司马迁记载,当地的最高长官下令,堵塞南北之间所有的通道,军队严禁北上作战。南部秦军就这样彻底抛弃了自己亲手创建的大帝国。”

这段论述,应该是以《史记南越列传》如下记载为依据的: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这的确是一个原因,但是从这段记载中,并没有证据证明朝廷曾经下令岭南军团北上增援。或许,大秦帝国朝廷根本就没有征召过岭南的军队。同样是《史记》,在《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说:“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

使者向二世皇帝报告东方造反,就被逮捕法办,而蒙骗皇帝说,天下太平,几个蟊贼,无须担忧,就能得到二世皇帝欢心。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一直维持到起义军打进关中,快到咸阳了,真相才得以大白,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

这时候会不会征召岭南军团?不会,距离太遥远了,等到任嚣、赵佗赶到,黄花菜都凉了。这种情形,庄周有一个寓言,恰如其分。庄子在路上遇到马上就要干涸的车辙积水里有一条鱼。鱼说:“求求你,给我点水吧”庄子回答:“等我到海滨,引东海之水来救你!”鱼:“靠,等你回来,可以到卖干鱼的店里找我了!”

所以,大秦帝国在危险迫在眉睫的时刻又怎么会去征调岭南军团这壶“东海之水”呢?而等到局势稳定,朝廷以为危险已经过去,同样也没有必要征调。等到巨鹿大战,刘邦入关之时,秦帝国又面临同样问题,何况此时岭南已经自我封闭。

而当时距离咸阳最近的秦军主力,是长城军团。秦帝国最应该也最可行的征调对象,就是这支军队。《复活的军团》又说:“秦军的另一支主力在帝国的北疆。打败了匈奴骑兵以后,30万精锐并没有南撤,而是镇守在长城沿线。当都城告急的时候,这支秦军开始南下。但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的行动为什么异常缓慢。”

长城军团的行动为什么异常缓慢?

四、长城军团的行动为什么异常缓慢?

长城军团的第一代领导人是蒙恬,在扶苏事件中,蒙恬曾劝阻扶苏自杀,但是软弱的扶苏还是死了。此后蒙恬被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他的弟弟蒙毅则被囚禁在代郡(今河北蔚县),曾经为帝国立下无数功勋的蒙氏兄弟二人,此刻都身陷囹圄,等待处置。

胡亥本人倒是无意杀害蒙氏兄弟,他的目标只是哥哥扶苏而已。如今扶苏已死,胡亥心中大石落下,就想把蒙氏兄弟二人释放,让他们为帝国继续效忠。

但赵高可不这么想,他给胡亥打小报告说:“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蒙毅一直反对先帝立你做太子,一定要杀了他!)

其实赵高之所以坚持杀蒙氏兄弟,是因为他与蒙毅有私人恩怨。当初赵高犯下罪过,身陷法网,审理案件的正是蒙毅,结果判决书下来,是死刑。但是秦始皇觉得赵高这个同志一贯勤勤恳恳、老老实实,是个任劳任怨的好宦官,所以特别开恩,赦免了死罪。结果皇帝做了人情,依法办事的蒙毅却成了赵高的眼中钉、肉中刺。

于是胡亥下令诛杀蒙氏兄弟,蒙恬叹息说:“我到底什么地方得罪了老天爷,没有过错却要被杀呢?”想了一下,蒙恬又说:“我是罪有应得啊!修建长城,从临洮到辽东,绵延万里,打穿地脉,这就是我的罪过啊!”乃吞药自杀。

蒙恬死于公元前210年秋天,他是长城军团的主帅,无故被杀,他的冤枉惨死,对长城军团的官兵,必然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虽然史书对此一字不提,但从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可以揣度。

同类推荐
  • 皇权王座

    皇权王座

    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的世界却早已不是我所认知的那个。刀声、剑声、铁蹄声、杀戮声、情乐声、靡靡声……“杀了他!”“快杀死他!”……“呃啊!”林凤歌猛地睁开眼睛,大口的喘着粗气。我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抹了把额头的冷汗,压抑着内心的不安,自我安慰着说:“还好这是梦,梦……呼~”“等等!”林凤歌突然警惕抬头,向四周看去,“这,这是……”
  • 窃国风流

    窃国风流

    新书书号:189252新书书号:189252新书书号:189252新书书号:189252
  • 三国幕府本纪

    三国幕府本纪

    三国科普类作品,历史线考据最严谨的三国小说。何遂高优柔寡断,袁本初引狼入室。袁次阳养虎为患,董仲颖反客为主。.......拜师程昱,崛起兖州。执笔一时,戎马一生。...时人歌曰:“生不用封万户侯,愿得一识薛并州!”...193年,为别部司马,协同于禁进攻陶谦。195年,为都尉,单独领军,收复兖州诸县.196年,为典农校尉,于许都屯田,仓禀殷实。197年,为讨寇校尉,于陈国之战,都督粮草。198年,身在濮阳,训练新军。199年,伴随曹操左右,参与政事。200年,东讨刘备,北袭袁绍,薛伯言之名,天下皆知!.....回望过首,已一人之下也!慢热,成长,无系统。欢迎大家书友圈讨论~
  • 大唐第一长子

    大唐第一长子

    新书《李佑的大唐》贞观九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崩于垂拱殿。而在临死前,李渊说出一个天大的秘密。也是贞观九年,一位现代驴友李战在蓝田县天顺山游玩,被一道闪电劈到了大唐。一个神奇的融合,李战成为了李战,拥有两个时代的记忆,且看李战如何在贞观年间混的风生水起。只是越到后面李战身世突然曝出...我居然是大唐皇长子!!!
  • 重生之我叫杨九郎

    重生之我叫杨九郎

    现代大混混杨九在一次帮派火并中装逼扮忠义,不幸被误中丧命。带着不甘的怨气穿越到北宋初年,正好被杨继业收为第二个义子,俗称杨九郎。这一年,雍熙北伐刚刚开始,宋太宗赵光义火急火燎的挥军北上,势必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年,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正在草原上玩断背山。刚刚熬死了辽景宗的韩德让一脚踹开小皇帝,钻进了萧太后的被窝里。这一年,杨家将血染金沙滩,全军覆没。只剩一个杨六郎和一群老婆媳妇。这一年,八贤王赵德芳还在青楼里鬼混,寇准正在闷头考进士,卖烧炭的包拯还是小白脸一个。这一年,王小波在四川起义,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直逼京都。“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的导演,宰相赵普先生经过一番左思右量,决定“精忠报国”。大混小混,且看杨玖如何在大宋初年混得个风云涌动,惊天动地;掌大宋国运,定天下太平。
热门推荐
  • 都市灵异传

    都市灵异传

    他从小被父母遗弃,被人收养,和他从小青梅竹马的她也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去世,为了和她的魂魄见最后一面,被神一样的人所看上...
  • 系统之元气少女闯江湖

    系统之元气少女闯江湖

    陈芳买了一个超能系统,还会偷懒的系统,没想到,带着她穿越了,来到刀光剑影的时代,没想到这是命运冥冥中的安排……
  • 你是我余生的诗篇

    你是我余生的诗篇

    宋诗诗觉得,她这一生的幸运值可能都用在了俞余爱她的这件事上。俞余认为,爱情的开始可能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误会。因为误会,他和宋诗诗越走越近,越来越亲密。一次节目录制现场,宋诗诗受伤后问俞余。“余老师,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啊?”“因为…喜欢你啊!”她看着俞余的背影,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来,让宋诗诗有种那就是俞余身上的光一样,那么的明媚耀眼。也许,喜欢就是这种感觉,明媚又耀眼。
  • 独步春秋

    独步春秋

    是无间的炼狱?还是重来的人生?又或者经历过的曾经只是庄周梦蝶?
  • 无敌了还修仙吗

    无敌了还修仙吗

    林牧来到了一个修仙的世界,虽然他只是引气期,但是他无敌了!可来到修仙的世界要是不能修仙,要是没有华丽特效,要是不能逍遥世间,那岂不是白来了?…………看惯了升级热血,不妨换个口味,本书轻松愉悦,适合睡前观看。
  • 神级大文豪

    神级大文豪

    人品爆发重生在平行世界,并获得了文豪系统,从此平行世界的神级大文豪传奇开始了!(抄书公文,穿插暧昧风流剧情)
  • 一碗清汤

    一碗清汤

    我开了一家小小的店,不卖酒不卖吃,我卖汤。来喝汤的人有很多,讲的故事也有很多,你愿意听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好苗子·特长生

    好苗子·特长生

    本书依据当代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依据培养少年英才的规律,从大量的成功家教经验中,总结概括出开发孩子最佳才能与各种特殊专长的方法与途径,以重潜能、强素质、创特色、育新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成为“合格加特长”的、社会最需要的未来人才。本书就孩子的学科特长、能力特长、艺术特长、智力特长等各个领域,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各种具体的开发方法和实用技巧,以便让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展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在快乐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激发创造力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 复苏之光

    复苏之光

    这是一段神祇不显的时代,一群被称为“拘魔士”的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守旧派与新党,旧神与新秩序,光明与黑暗,阴谋与大义。。。。。。黑暗中的诡异已经觉醒,这是一段属于平凡人的伟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