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3200000020

第20章 孙子造势 老子立身(20)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大骂道:“老贼欺人太甚!”

诸葛亮起身劝道:“昔日,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如今,何惜民间二女?”

周瑜道:“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是瑜之妻也。”

诸葛亮佯作惶恐的样子,说:“亮实不知。失口乱言,真是死罪!”

周瑜发狠说道:“吾与曹操势不两立!”

就这样,东吴没有投降曹操,而是与西蜀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才保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多亏了诸葛亮巧妙变通,事实上,曹操是造了一座“铜雀台”,而诸葛亮所诵《铜雀台赋》中“二乔”原文实际是“二桥”,指的是铜雀台中的二座桥。

[一语点“睛”]

诸葛亮智将曹操所说的“二桥”变成“二乔”,迫使东吴决定与之联合抗曹,才使得西蜀和东吴没有被实力强大的曹操吞没,在“三国”中各自赢得了一席之地。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衢地合交 合则强大

“反赫联盟”赶走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曾经是前苏联的头号领导人,统治了前苏联将近二十四年,但他没有料到,最终他会被政敌们合伙赶下苏联的政治舞台。

赫鲁晓夫的一意孤行及一连串的失误,使得党内人士们大为不满,但由于赫鲁晓夫控制着前苏联的党、政、军大权,对赫鲁晓夫不满的前苏联高级官员们也只能在私下里发发牢骚。

赫鲁晓夫有外出视察的嗜好。只要赫鲁晓夫不在首都莫斯科的时候,前苏联的高级官员们就可以“自由自在”了—一实际上,前苏联的高级官员苏斯洛夫、谢列平、勃列日涅夫、乌利诺夫斯基及伊格纳托夫,正是抓住了赫鲁晓夫为他们提供的这一“自由空间”,得以结成了“反赫联盟’。

1964年的前9个月,赫鲁晓夫有135天都是在外地视察中度过的,在此期间,“反赫联盟”肆意在莫斯科串联、聚会,并制定了行动方案,赫鲁晓夫对这一切都漠然无知。

1964年10月13日的上午,“反赫联盟”的主要成员勃列日涅夫给正在黑海休养的赫鲁晓夫打去电话:“中央委员已到齐,马上要召开全会讨论农业问题。”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把前苏联的农业搞得一团糟。

赫鲁晓夫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等一等,我正在度假。”

勃列日涅夫则很坚决地告诉他,如果他不去,中央全会将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召开。赫鲁晓夫这才感到不妙。于是他立刻乘专机飞回到莫斯科,在机场迎接他的人只有克格勃头目谢米恰斯特内。

这一次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仍由赫鲁晓夫主持,与会者共有22人。但是除了米高扬一人支持赫鲁晓夫外,其余20人都纷纷抨击赫鲁晓夫在各个问题、特别是农业问题上的失误,“劝”赫鲁晓夫“自愿退休”。会议在一片谴责赫鲁晓夫的发言声中暂告休会,准备第二天继续进行。

赫鲁晓夫回到家中,顿时感到自己已经是心力交瘁了。他在沙发上冷静了片刻,然后无可奈何地给米高扬打了个电话:“既然他们不要我,那我也就不坚持了。”

就这样,赫鲁晓夫被永远地逐出了前苏联的政治舞台。

[一语点“睛”]

统治了前苏联近二十四年的赫鲁晓夫,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可谓权高位重。但是,他还是被赶下了政治舞台。关键在于,他在政治集团中,太显孤立,以至于在其他成员们联合起来一致抵制他时,他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第六节 老子之道:心态超脱 自在潇洒

功成身退 明哲保身

[原文]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原文释意]

金玉堆满堂中,没有谁能守藏得住的。因富贵而骄奢,就给自己种下了灾祸。功业完成了,就该急流勇退,这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

——《道德经》第九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当积累达到满盈之时,该审时度势,及时隐退,这才是符合天道的做法。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通常,人们都没有对富贵满足的,即使帝王将相,还可能会嫌国土不够大、地位不够高,身份不够尊贵……

孰不知,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而富贵太甚,往往会招致祸端。人的心,永远都不能到得满足,正可谓“欲壑难填”。正是因为不知满足、不知适可而止,才有那么多人因富贵而遭祸。

正是因为这个道理,那些智者才在富贵已极之时激流勇退,放弃千辛万苦得来的功名利禄,只求全身而退,得以善终。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功成身退 明哲保身

范蠡与文种

范蠡在协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果敢地放弃将军之大名和“分国而有之”的大利而选择激流勇退,现在看来真是高明之举。

范蠡追随越王二十二年,他足智多谋、身经百战、精通外交,对成就越王的霸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灭掉吴国后,他又率兵向北挺进,打过淮河,使得齐国和晋国都不得不听从楚国的号令。因为有此大功,范蠡被封为上将军。

但此时的范蠡并没有被功勋荣誉冲昏头脑。他居安思危、位尊不恋,以为盛名之下,难以久居,应该适时而退。

他熟知勾践的为人,在以往“打江山”的日子里,勾践身处逆境、吃尽苦头,虽能忍辱负重、礼贤下士,表现出英明君主的作风,但勾践却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即可与人有难同当、不可与人有福同享。

于是,他表奏越王,表达了自己的去意,紧接着又面见越王说:“我曾经听人说,主上有烦恼,他的臣子应该为他分忧。当初您在吴国受辱,我们当臣子的就应该为您去死。那时臣下没有去死,是想替主上雪此大耻,现仇已得报,我也该领以前的罪过了。如果大王能饶恕我,就让我退休养老吧。”

勾践说:“我今天的成功多亏了你,我要将越国江山的一半分给你,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胜利的果实,你怎么可以走呢?”

范蠡听到勾践的话,心里更加不安起来,因为夫差当年对伍子胥就是这么说的,可是却杀了他。

范蠡说:“主上不杀之恩,我已感激不尽,哪还敢领受别的赏赐呢?”说罢,便退了下去,当夜就悄悄地走了。

此时,范蠡选择保身之时,并没有忘记与自己相约入越、共事多年的老朋友文种,在出走前,他曾劝文种也离开越国,否则迟早会被越王杀掉。

文种当时对此不以为然,没有理会范蠡的警告。范蠡离去后,又特意写了一封信语重心长而又一针见血地告诫文种说:“我曾听人说,飞鸟射光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被抓尽了,猎狗就要被煮来吃了。越王的脖子生得很长,嘴似鸟喙一样尖。我看此君可以和他共患难,却不能和他共享乐。我劝你还是早早离开为上策,不然早晚会有大祸!”

文种见书,虽心有所动,却十分犹豫,未能果断地离开越国。文种最后的结果和范蠡料想的一样,勾践日益骄横跋扈,担心臣子们会威胁自己君主的地位,搞得君臣离心,许多与他共患难的大臣都被疏远了。

有一天,勾践借探病之名,对文种说:“你教给我消灭吴国的七条计谋,我只用了三条就实现了,还有四条计谋在你那儿,你打算在什么地方用它们呢?”

文种被问的一头雾水,忐忑地回答说:“我不知道能用在哪里。”

勾践说:“那你就去地下问问吴王夫差,看他愿不愿用你的计谋。”

说完便给文种一把剑,命他自刎,可怜这位功勋卓绝的老臣就这样被逼死了。

[一语点“睛”]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懂得功成身退者,皆能保全自身。反之,轻则招来祸事,重则命丧九泉。范蠡胜在明智,文种败在不识人,且不知功成身退的道理。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功成身退 明哲保身

汉文帝赶周勃

周勃是刘邦的同乡,在他追随刘邦期间,曾屡立战功,被封为绛侯。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周勃的兵权被架空,汉宫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但此时周勃并不气馁,暗中始终为铲除吕氏而精心策划。

吕氏死后,周勃见时机已到,便毅然起事。他对军士们说:“先皇密诏,清除逆党。我受先帝重托,望各位助我除奸!”

周勃德高望重,军士无不响应。周勃于是率领这支军队清除了叛逆者,迎立了刘邦的第五个儿子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

如此赫赫功勋不料却招来了汉文帝的猜忌之心,他自知没有周勃的拥立之功,自己肯定当不了皇帝。可周勃有这等能耐,对自己是个太大的威胁。

汉文帝表面上对周勃加官进爵,背地里却一脸忧郁,始终心存戒心,以至于寝食难安。

此时,周勃的一位家人私下对周勃进言说:“大人铲除逆党,居功至伟,皇上感激之余,但随之疑心便会产生了。大人何不主动请退,以安其心呢?”

周勃笑着说:“皇上宅心仁厚,自是不比常人。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是很可笑吗?”

周勃雄心勃勃,一心想为重振汉室江山再立新功。他的这般举动,却是更令汉文帝坐立不安了,汉文帝索性以被封侯的人都该回到自己封地为由,把周勃赶出了朝廷。

后来又有人告他谋反,汉文帝不由他分辨,便将他逮捕入狱,欲治其死罪。幸好一个狱吏设计救了他,周勃出狱后,感慨万千地对狱吏说:“我自以为位高权重,却是不及你通晓人情世故啊。我先前不听家人相劝,终有此祸,这其中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一语点“睛”]

为臣者要想得福避祸,就应该摸透君主的心思。只有知道君主在想什么,自己什么时候该挺身而出,什么时候该抽身而退才能把握得当、应付自如,周勃就因为不懂得功成而退而惹祸上身。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功成身退 明哲保身

和珅之死

和珅是乾隆帝时的首席军机大臣,又兼管吏、刑、户三部事务,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乾隆帝当上太上皇以后,嘉庆继承了皇位。嘉庆帝早就不满和珅的所作所为,只因乾隆帝还宠信他,只好将和珅暂留朝中。

为了压制和珅的势力,嘉庆帝准备将自己的老师、两广总督朱珪调到朝中,予以重用。和珅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有了警觉,他对自己的心腹说:“皇上要任用自己的老师,看来他并不是真正信任我,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该怎么办呢?”

他的心腹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很正常的事,无论你怎么讨好皇上,他还是会把你当作外人。”

和珅不想退出政治舞台,欲排挤嘉庆帝的势力好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便准备向乾隆帝进谗。和珅的另一个心腹劝他不要如此行事,他对和珅说:“太上皇年事已高,时日无多,一旦太上皇不在了,你就再也没有依靠了。你现在即使能阻止皇上的任命,也只能招来皇上的怨恨,皇上日后一定会报复你的。依我之见,皇上既然不喜欢你,你也只有隐退才能避祸,此事要当机立断,越早越好,只怕稍有耽搁,就要追悔莫及了。”

和珅听后心里很是惶恐,嘴上却安慰自己道:“皇上离不开我的才能,就算是他恨我也不得不用我啊。我要先给他个下马威,让他不敢对我下手。”

于是,和珅诬告嘉庆帝讨好自己的老师,使乾隆帝制止了嘉庆对朱珪的任命。嘉庆帝对和珅更加厌恶,乾隆帝刚死,他就马上就杀掉了和珅。

[一语点“睛”]

人因贪而死,鸟为食而亡。只有智者才能认识到这一点,在危险靠近的时候,舍弃炙手可热的功名,退隐全身,最终换得个完满的结局。清朝大贪官和珅就是因为贪恋权势富贵,不肯放弃达官贵族的地位而落得个身死名裂的结局。

宠辱不惊 从容处世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原文释意]

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重视祸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什么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应该说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重视祸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我之所以有祸患,是由于我有此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

——《道德经》第十三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过份地在意宠与辱,就会使自己被世事所累,受宠与受辱都不会安宁。如果能不过份地去在意,就会从容地处世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宠辱不惊,从容处世。”

人人皆喜欢荣宠,而畏惧耻辱。但若过份地在意宠与辱,那么,必将为其所累,反倒缚手缚脚,活得不自在。

倒不如,做该做的事情,付出该付出的努力,结果是宠还是辱,别那么放在心上,宠与辱都坦然面对,那该是何等的洒脱呢。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宠辱不惊 从容处世

韦世康受宠而不骄

隋文帝时,天下共设有四个总管,隋文帝的三个儿子各居其一,另外一个荆州总管是韦世康。韦世康能赢得隋文帝如此信任,说来与韦世康的富贵态度有很大关系。

当初,韦世康在吏部任职,掌握人事任免大权。一次,隋文帝召见韦世康,向他说:“你的位置重要,一定有不少人求你帮忙,你是如何做的呢?”

韦世康答道:“我在这个位置感到十分凶险,稍有不慎,就要犯下大罪,我不想干了,皇上准许我辞官吧。”

隋文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意外,韦世康又补充说:“富贵是好事,也是坏事。小人富贵了要作恶,君子富贵了也容易失德,我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变成小人啊。”

隋文帝认为韦世康说的是实话,于是对他讲: “你有这种态度,就很难得了。你能在富贵中看见富贵的隐患,甚至想拒绝富贵,这说明你是明智的,我也对你放心了。”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人生哲学枕边书

    人生哲学枕边书

    寓言是智慧的镜子,也是心灵的参照。当我们打开一本寓言,无数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小人物形象鲜明活泼地跳跃在眼前。它们聪慧、可爱、机智、灵敏又狡诈,用无数智慧和愚蠢给我们做人以启示。好好翻看本书,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故事带给人们的启发远比苍白的说教来的实在。说教考验人的耐心和记忆力,在急躁、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里,没有产生寓言的条件,所幸的是,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遗产,表达着不同的生活哲理。希望你翻开本书,能够使你的心得到智慧的铭迹,使你的生活快乐而幸福。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本书是中国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的著作,是20世纪40年代所著《贞元六书》之一,写于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探讨当时社会中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寻找中国现代化及通向自由之路,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涉及诸多近代社会现象,以“理”探讨解决问题,富有丰富哲学意义,给人启迪。
热门推荐
  • 最强兵王

    最强兵王

    【特种兵第一神书】最强兵王,虎视群雄,为国而战,为民出鞘,只有站死,绝不跪生,无怨无悔!这是一本男人的书!这是一部热血的故事!
  • 清深难度

    清深难度

    元暮暮爱恋谢霖晖五年,却不及绿茶婊的三个月,她被伤得片体鳞伤。三年过后,腹黑总裁的谢霖晖面对归来的她,死皮赖脸地蹭饭,撒娇,卖萌,还拿限量黑卡诱惑她。哼,老子是那么拜金的人吗?坚决守护自己的节操。谁曾想,她的乖儿子卖了她,偷偷替她和某个大混蛋领了证。这下子好了,不仅离不成婚,他还拐了她儿子。元暮暮扶额,一边嫌弃地当起了富可敌国的南宫夫人,一边拿着黑卡刷的不亦乐乎......
  • 死刀生剑

    死刀生剑

    一对兄妹出生时,男孩身缠黑气,女孩身有圣光。这一异像导致了兄妹分离,他们的未来将会如何,他们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动呢?
  • Lavender

    Lavender

    粉瞳——他记忆中唯一关于她的信息空白——她记忆中唯一关于他的背影“再见北鼻只是不想让你在等我了”——陌兮白
  • 帝中仙

    帝中仙

    帝,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而成为最强之人。中,巅峰途中坎坷不断,那又何妨?仙,磨难中依然平静,依然似仙般逍遥。帝中仙,让世界因我,不同!
  • 姗姗来迟的幸运

    姗姗来迟的幸运

    (现代篇)———公交车上的颠簸,让林墨瞌睡极了的身子,不断向莫倩斜去,莫倩无奈的点着他的额头“咳,你越界了。”“不,我累,让我靠会儿。”林墨说着,一下子抱住脸已涨红的她。嘴角勾起一抹醉人的笑。(古代篇)————“咳,你真的要本王说出那三个字吗?”一袭黑色缎袍,金丝滚边,绣着蛟龙的模样,广袖袖边缂丝花纹,是暗云花样,月白色束腰。墨发被素色羊脂玉簪束起。冰冷的脸上闪过几丝不一样的红晕。“嘿嘿,君子一言”说着,大大的眼睛饶有兴趣的转了一圈,不言而喻。“不过,好像是四个字吧,你看,本王错了,对不起你。”“小混蛋。”一声低叱,随后传来一串嗤嗤的笑声。注:现代,古代双穿插。
  • 超级全能学生特工

    超级全能学生特工

    一个学生因为一次意外,让他获得了超能力,成功逆袭,并带领一个代号为“J”的超能力学生小队,靠着天外灵石抵御外星人的侵略,在星际之间穿梭,经历一次次虎口逃生,建立新的宇宙文明。。。。。。
  • 亚欧比斯

    亚欧比斯

    冰龙相伴的精灵,一望无际的冰雪埋藏了多少秘密……
  • 历史修正客

    历史修正客

    他是一个历史修正者,就职于神秘部门,历史修正组。历史的车轮,往往会由于某些原因,偏离它原本的轨迹,他的任务,便是回到过去,修正历史中所出现的偏差……第一卷,明史疑云,正在首发……
  • 电话检查作业

    电话检查作业

    工作间隙,电话检查儿子作业,小百姓生活,辛苦而幸福。